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法經 (No. 0472_ 天息災譯 ) in Vol. 14

[First] [] 514 515 51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472

佛説大乘善見變化文殊師利問
法經
 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密林寺三藏明
教大師賜紫沙門臣天息災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峰山中。與
大比丘衆并大菩薩文殊師利等大衆圍遶。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童子言。佛子。我今爲諸
衆生於四聖諦心生顛倒。恒處輪迴不能免
離。説此眞實四聖諦法。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如來應正等覺。云何因縁。而諸衆生
不能遠離如是虚妄輪迴之中不覺不知。佛
言。文殊師利。我見衆生受如是虚妄輪迴。
何以故。善男子。皆因無始已來妄生計執分
別彼我。文殊師利。以是因縁。受此愚癡業
報虚妄輪迴。何以故。是諸愚癡衆生。不聞
不知最上一切寂靜法故。不自思惟警悟三
業。恣身口意造衆煩惱。我貪我瞋我癡等。
我今於彼如來法中。得此出家受清淨戒修
持淨行遠離輪迴。得涅盤道解脱苦輪。復
自思惟。此煩惱性即善法故。即有漏法故。
即無漏法故。即輪迴法故。即世間即出世間。
即智即蠲除法。即決定法。即觀法圓滿智。
即觀苦集滅決定道。乃至決定法界故。又復
思惟。一切行虚假故。一切行苦惱故。一切
行即無相故。我若得此。即能遠離一切虚假
得隨意生。若觀我見不離道諦。即得彼法所
作隨意。復於彼法憶念無惑。於一切法心無
差別。能如是知。即得遠離不信疑惑毀謗
讃歎。得此解脱一切我苦。我於是時無有少
分而難作者。若阿羅漢能知此我。彼臨命終
時自見所生。棄捨本心得佛菩提。隨意所樂
自在而往。即得至於無爲界故。彼得此苦智
法智。若了知我集一切法生不信心疑惑誹
謗種種怖畏。若不信此法盡此集故。彼作是
思惟。決定滅諦。彼復思惟。此法應如是作。得
滅諦故。是法若作此決定滅作是決定彼意
心生疑惑。命終之後墮大地獄中。云何名如
實思惟。生一切法故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見四
聖諦心。佛告文殊師利若見一切法即不生
故即見苦諦。若見出生一切法消除故即是
集諦。若見最上涅盤一切寂靜法相即是滅
諦。若見究竟一切法性即是道諦。文殊師利。
若彼見此四聖諦非實非虚。是善法是不善
法。是有漏是無漏。是世間是出世間。是有
爲智是無爲智。是無變異法。是觀苦集了別
智法。即決定滅諦。乃至決定法界道諦不可
改變。何故一切愚迷衆生耽著欲樂。於此
實相法中而生迷惑。彼諸衆生於寂滅法不
諦思惟。乃至一切法寂靜自性不得現前。
不知此法非取非捨非離取捨。在彼貪界顯
現涅盤。瞋界癡界乃至輪迴界悉能現彼涅
盤寂靜界故。若於一切法能現如是自性平
等。當得一切法中自在無礙。云何不知彼
眞實法。若於不生不滅法心同虚空。即佛平
等不可得故。法平等不可得故。僧平等不可
得故。乃至涅盤寂靜平等亦不可得故。如是
於一切未曾有法不生疑惑。即得離疑。不
生不出。至一切最勝涅盤寂靜界故。文殊師
利。如是眞諦一切法不可見。是故須菩提而
不往詣禮如來足。如須菩提尚得無我。況復
如來云何而見。勿作是解。文殊師利。如是一
切不生法中。有所見故。即非見四聖諦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見
四念處。佛告文殊師利。彼須菩提當得觀身
不淨見身念處。觀受是苦見受念處。觀心無
常見心念處。觀法無我見法念處。文殊師利
復白佛言。世尊。如是實相云何而説。復云何
見眞實四念處。佛告文殊師利。止此眞實諦
如來所説難解難知。文殊師利言。唯願説之
廣演分別。彼眞實四念處故。佛言。文殊師
利。汝若見等虚空身。即見此身中身念處。
又文殊師利。若於受中内外中間。有所得故
即見受念處。又文殊師利。若見此心智有方
圓大小。即見此心中心念處。又文殊師利。
若於善不善有漏無漏乃至煩惱世出世間法
中。有所得故。即非見此法中法念處。文殊
師利。此眞實四念處應如是解。文殊師利白
世尊言。云何見四正勤。佛告文殊師利。若
觀十二縁生究竟空寂乃至無性。一切法彼
不可得當起精進心稱法。滅除所生不善一
切業故。爲未生不善法令不起故。未生善
法起精進心令出生故。所生善法令得久住
不廢忘故。當起圓滿精進心故。如一切法離
取離捨非離取捨。若得如是正憶念故。彼不
復起心。即得此三摩地行。彼云何思惟。得
神足故。云何住平等一切法。文殊師利。應
當如是見四正勤
文殊師利又復白言。世尊。云何見五根。佛
言。文殊師利。若見究竟一切法不生。即解
信根。何以故。文殊師利。此究竟不生信根。於
一切法中心不可得故。本離此名。又文殊師
利。若於一切法離憶念故。無有趣求不住方
所是爲精進根。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離
現前明了故。遠離差別心不起故。是爲念
根。又文殊師利。若於諸法。能離生滅能覺
所覺性空性非空性故。是爲定根。文殊師利。
若性孰有孰無。一切法中不可得故。是爲慧
根。文殊師利。應如是解。了知五根故
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見五力。佛言。文殊師
利。若能見此離性離相一切廣大心法。是爲
信力。文殊師利。若於菩提進求功徳。能離取
捨非離取捨。是爲進力。文殊師利。若於一切
法離諸憶念無有計執。是爲念力。文殊師利。
若至一切法無相故。是爲定力。文殊師利。
若能遠離一切所見乃至涅盤。是爲慧力。文
殊師利。應如是解。了知五力故
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見七覺分。佛言。文殊
師利。若見一切無自性法。不憶念故。是爲念
覺分。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心不可測度。説
善不善及得受記。是爲擇法覺分。文殊師利。
若於一切法能離取捨非離取捨。又於諸法
捨離思慮。是爲精進覺分。文殊師利。若於一
切法不生愛著。解一切法即無生故。是爲喜
覺分。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心生信樂。解一
切法不可得故。是爲輕安覺分。文殊師利。
若於一切法心無掉擧。是爲定覺分。文殊師
利。若於一切法無住無著不可覺知。於一切
法不生貪著。若得此捨是爲捨覺分。文殊師
利。七菩提分。應如是解而能了知
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見八正道。佛告文殊
師利。若不見正。乃至不見一切無性。法無二
相心無罣礙。是爲正見。文殊師利。若見一切
法離諸罣礙。非離罣礙。心無所著。是爲正思
惟。文殊師利。若見一切法無有邊際。稱無邊
際平等善説。是爲正語。文殊師利。若見一切
法無有動作。離悲&MT02953;心。本不生故。是爲
正業。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無喜無瞋諸法
不生。是爲正命。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無有
起滅無有力用。是爲正精進。文殊師利。若於
一切法念念不生。無有知覺離諸思惟。是爲
正念。文殊師利。若於一切法自性非性。而能
遠離無有所著。是爲正定。文殊師利。此八
正道。應如是解即能了知
文殊師利。若有見如是四聖諦心。即得見於
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
聖道分。眞實心故。是求彼岸。至實際地得
大安樂。悉捨重擔遠塵離垢。觀身無相至無
生忍。阿羅漢沙門婆羅門。至淨彼岸名曰
多聞。是眞佛子是能仁子。能敵寃家棄擲煩
惱。得大堅固無老無怖。無有疑惑亦無戲
論。無彼無此。名此比丘爲聖法幢。文殊師
利。若得如是法忍得大善利。應得一切世間
天人阿修羅而爲供養。文殊師利。是故得一
切國土無空過者。悉受清淨飮食供養。爲離
輪迴得涅盤岸脱諸苦輪。乃至一切正遍知
正等菩提。起此心法所求皆得
爾時世尊説是法時。三萬二千天子皆得此
法。彼諸天衆於如來世尊應正等覺并文殊
師利菩薩摩訶薩。散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
花。而以供養。作如是言。彼等於如來佛法
中。當得出家受清淨戒。若説此法。一心聽
受得菩提道。復有八千一百比丘衆。心得漏
盡無生解脱。復有四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
忍。于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魔王宮殿山
林曠野大地六種振動。於虚空中雨衆天花。
讃言善哉善哉。善説此法甚爲希有。出是音
聲十方普聞。佛説此經已。文殊師利法王子。
及大菩薩諸比丘衆。一切世間諸天人民阿
修羅乾達婆等。聞佛所説。各各歡喜禮佛
而退
説文殊師利問法經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514 515 51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