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文殊師利淨律經 (No. 0460_ 竺法護譯 ) in Vol. 14

[First] [] 448 449 450 451 45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460

佛説文殊師利淨律經
  西晋月氏國三藏竺法護
  眞諦義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遊羅閲祇耆闍崛山中。與大
比丘衆倶。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三萬二千。
彼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之衆眷屬圍繞而爲
説經。時有天子名曰寂順律音。在於會坐。即
從坐起更整衣服。長跪叉手白世尊曰。文殊
師利今爲所在。一切諸會四部之衆。天龍鬼
神釋梵四王。皆共渇仰。欲覩正士咨講妙辭
聽受經義。佛言。東方去此萬佛國土世界名
寶氏。佛號寶英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今現在
演説道教。文殊在彼。爲諸菩薩大士之倫宣
示不及。天子白佛。惟願大聖。加哀垂威。
今文殊師利自屈到斯。所以者何。文殊師利
所説經法。開發結礙靡不㸌然。踰過聲聞
縁覺之上。文殊師利設説大法。一切衆魔皆
爲降伏。諸邪迷惑無得人便。諸外異道莫不
歸命。其貢高者不懷自大。未發意者皆發道
心。已發道心立不退轉。所當受者無不稽顙。
所當執御靡不攬持。如來至眞皆亦勸讃。因
此聖教乃令正法長得久存。自捨如來。未
有他尊智慧辯才頒宣典誥如文殊者也
於是世尊見寂順。律音天子之所啓白。爲一
切故則發大哀。演兩眉間毛相之光。其明
普照照諸三千大千佛土。通達周徹一萬佛
土。大光照燿寶氏世界。時彼佛土諸菩薩
衆。前問其佛。是何感應先現此瑞。寶英如
來告諸菩薩。西方去此過萬佛刹。有世界
名忍。其佛號曰能仁如來至眞等正覺。今現
在講法演眉間光。照萬佛土普耀此刹。菩
薩問曰。唯然世尊。何故放光。佛言。無央數
億百千菩薩會彼佛土。釋梵持世及四部衆。
皆共傾望文殊師利。欲得奉覲咨講經法。
悉倶白佛。奮斯光明遙請文殊。寶英如來
告文殊曰。汝往彼土能仁如來延企相待。衆
會無不遲想。相見稽首思聞欲聽禀受。文
殊白佛。吾亦尋知此光瑞應。於時文殊與
萬菩薩禮寶英佛右繞三匝。猶如壯士屈申
臂頃。於寶氏刹忽然不現。立于忍土在虚
空中。不現其身。僉雨天花遍大衆會。花至
于膝。時諸會者怪未曾有。皆白佛言。此何
先瑞而雨天花。佛告諸族姓子。此文殊師
利與萬菩薩應命倶來。在于虚空雨於衆花。
以供養佛衆會。僉曰。願見文殊及諸菩薩。
若能親覲如是正士。甚爲欣慶難値難遇。
説是未竟。文殊師利與萬菩薩。便即現身稽
首佛足右繞七匝。各以威力神足變化。作大
蓮華自處其上。寂順律音天子白佛。願發聖
教。令文殊師利敷演道化。衆會踦&T050483;欲聞訓
誨。佛告天子。自咨汝心便可稽問。寂順
律音則白文殊。寶英佛土有何奇特超異之
徳。至使仁者遊居樂彼。文殊告曰。不興貪
欲亦不滅之。不起瞋恚亦無所盡。不建愚癡
亦無所除。不造塵勞亦無所壞。所以者何。無
所生法亦無所盡。又問其佛説法。何所興爲
何所滅除。答曰。其本淨者。以無起滅不以生
盡。所以者何。彼土衆生。了眞諦義以爲元
首。不以縁合爲第一也。又問。何謂眞諦元
首。何謂縁合以爲第一。答曰。於義無起亦
無所壞。無有相處亦不無相。亦非一相亦不
離相亦不顯相。彼無視者亦不無視亦不諦
視。亦不有盡無能盡者。已無所盡不可盡者。
是曰眞諦義。義者天子。謂無心矣無本心
者。不教他人不於此除。不度彼岸不在中流。
是眞諦義。義者天子。謂無文字乃爲聖諦。所
以者何。如佛言。曰一切音聲皆爲虚僞。天子
又問。如來所説將無欺乎。文殊答曰。如來所
説無誠無欺。所以者何如來於二心無所住。
而於有爲無爲之法無有言辭。由是之故無
誠無欺。於天子意所趣云何。如來之化設有
所説。爲實爲虚。答曰。不誠不欺所以者何。如
來之化不有四大亦無誠實。文殊答曰。如是
天子。一切諸法皆亦如化自然之行。如來所
解無所成就亦無所住。以是之故。所宣講法
不誠不欺歸于無二。又問。何謂如來説眞諦
義。文殊答曰眞諦義者不可講説。所以者
何。其義趣者。無言無説亦不可得。説是眞諦
義時。五百比丘漏盡意解。無數千人遠塵離
垢於諸法法眼淨。萬二千菩薩逮得無所從
生法忍
  聖諦品第二
寂順律音問文殊師利。其眞諦義甚爲難解。
文殊答曰。如是天子。其慳怠者於眞諦義甚
爲難解。又問何謂比丘精進。答曰。無所斷滅
亦無所除。而不修行亦不取證。是爲比丘奉
行正義。所以者何。其自念言斷滅如是除去。
若此修行取證。則爲壞想顛倒放逸衆行倶
合。又計斯者非正精進。又問何謂正精進乎。
答曰。其等無本及與法界等。於五逆亦復
如是。如等無本及與法界。於六十二邪見。
亦如凡夫之法。學法不學聲聞之法。縁一覺
法佛法。亦如如等佛法。生死之法其泥洹
法。愛欲塵勞諍訟顛倒亦復如是。比丘若茲
精進行者。乃正精進。又問何謂所行平等如
等佛法。及於愛欲塵勞之義亦等。諍訟顛
倒之事。文殊答曰。用空無相無願等故。所
以者何。空者不別無所若干。猶如天子坏瓦
器内空。及與寶器之内空者。倶同等空無有
若干。不可言二。如是天子。愛欲之空及與諍
訟顛倒之空上至道空。彼則倶空無有若干。
不可名二。天子又問。何謂菩薩修行聖諦。
文殊答曰。假使菩薩不行眞諦。何因當爲
聲聞説法。所以者何。菩薩行諦多所察護。
聲聞無護。菩薩行諦廣大難限。聲聞偏局。
菩薩行諦將護衆生。而於本際無所造證。菩
薩行諦善權方便。不捨生死泥洹之門。菩薩
行諦普觀一切諸佛之法猶如天子有一士
夫。竊捨大師馳逸犇走。獨身無侶心懷恐
懼。渡於曠路不敢復還。聲聞如是意懷惶
懅。怖畏生死不護衆生。不能堪任遊渡一切
終始之患。獨自行諦不護佛法。離權方便無
有慧侶。不亦然乎。猶如天子謂彼大師多獲
盈利。齎無量寶瑰琦異珍。賜衆賈人超越曠
嶮。菩薩如是。亦如大師積行無量道寶無
限。修於大慈無極之哀。眞諦聖慧饒益一切。
無數辯智以爲傲富。遊一佛國復遊一國。六
度無極攝行四恩。以濟危厄矜救衆生。還入
生死。善權方便修行聖諦。度諸未度解諸未
解。周旋三界獨歩無侶。開化未聞使入大

猶如天子垢穢弊衣。以思夷華黄白須曼而
用熏之。香氣不久尋便歇盡。聲聞縁覺行諦
薄尠。亦復如是。便中滅度不修所願。不至於
佛戒定慧解度知見事度脱之香亦復不能降
伏罣礙塵勞之欲。猶如天子細嬬妙衣其價
百千。以天殊特珍寶諸華。百千萬歳熏此好
衣。其衣常香香氣普流。巍巍芬馥未曾有歇。
諸天世人皆所愛樂。菩薩如是。從無數劫行
諦法香不具。所願不中滅度。而常演出佛無
上道戒定慧解度知見馨。降伏罣礙塵勞之
欲遊於天上及至人間。天龍鬼神諸阿須倫。
君子庶民莫不奉敬。而欲見者恒弘濟度。寂
順律音天子復問文殊。其寶英如來至眞佛
土。聲聞之衆爲如何乎。文殊答曰。不御篤
信不從他教。不行於法不毀法界。亦不八等
離於八邪。不須陀洹皆度一切恐懼惡趣。非
斯陀含來化衆生。非阿那含於一切法無所
往來。非阿羅漢而皆受於三千世界供養之
利。不離於欲亦不以欲而見&MT01528;患。不離瞋恚
不以怒恨而見燋然。不於衆生而懷害心亦
無所憂。不離於癡不以愚騃而爲危難。滅除
窈冥及一切法。不離塵勞慇懃精進。化去一
切衆生愛欲逮得高節。無所從生而遊現生。
於諸想念開化衆生。不計吾我及與人壽。悉
無所受亦無所捨。淨必一切人民所施衆祐
之徳。無意無念以修意止。奉四意斷不起不
滅。行四神足身意寂然。遵于五根曉了一
切衆生本源。行于五力降伏塵勞。念於覺意
解平等慧。淨修道教棄捐邪徑。證于道訓不
得無爲。遊趣寂寞而行本際。觀於所觀僉入
法界。滅於無明盡于愚癡。興于聖慧無上正
眞。而除於三解脱之品。則以肉眼皆見衆生。
一切佛土諸佛世尊所化人民。則以天眼覩
于五趣生死往來周旋人民。蜎蜚蠕動蚑行
喘息形物之類之所歸生。則以慧眼察知一
切衆生之疇心行所念。則以法眼覩見三世
三界。群萌一切人民所可行者。則以佛眼
皆用明觀一切諸法。法藏祕典聖燿所照。則
以天耳遙聞諸佛所宣經法。以無念慧念知
過去無央數劫之所更歴。而以神足遊於無
量諸佛國。土靡不周遍。盡于諸漏不至無餘
修解脱也。而現其形無有色身。有所講説不
演文字。有所思惟無心想著。示於顏貌姿豔
端正。以相莊校衆好若干。而以功徳自嚴其
體。威神殊絶無能當者。名稱普流功勳闡布。
通于三世無所弊礙。以咨嗟慧而爲馨香
自熏其身。則於世法而無所著。不爲塵勞而
見染汚。惡口麁辭不能毀之。則以神通而自
娯樂。博聞無厭頒宣辯才爲師子吼。以智慧
光靡所不照聖明之達。而爲雷震滅除閉塞
幽隱之愚。所説無盡通解總持佛所觀察聲
聞縁覺所不知處。常見諸佛覺意如海。三昧
之定猶須彌山。忍辱柔和等之如地。勇猛之
力降魔官屬棄諸外道安樂自在如天帝釋。
喩若梵天心得由已無有儔匹。求比難比而
無等倫。亦如虚空不可爲喩。靡所不周無所
不入天子。欲知寶英如來所生國土。聲聞之
衆其功徳勳。復超於此。如吾所歎不可計
量。文殊師利説是語時。五百比丘五百比丘
尼。五百優婆塞五百優婆夷。五千天子未得
道證發心。白佛世尊。我等願生於彼寶英佛
土。得爲聲聞。文殊答曰。諸族姓子。不可
以懷聲聞之心生彼佛土。汝等。當發大道之
心乃致彼土。應時受教皆發無上正眞道意。
佛悉記説當生彼土
  解律品第三
寂順律音天子。復問文殊。何謂聲聞律。何謂
菩薩律。答曰。受教畏三界難厭患&MT01528;者。聲
聞之律。護於無量生死周旋。勸安一切人民
蚑行喘息蠕動之類。開導三界決其疑網衆
想之著。是菩薩律。惡厭積徳以用慳廢不能
自進。是聲聞律。興功爲徳不厭諸行。以
衆生因而得濟。是菩薩律。滅除一切塵勞
之欲己身所惡。是聲聞律。攻伐一切衆生塵
勞恩愛之著。是菩薩律。不覩諸天心行所念
所志不同。是聲聞律。目見三千大千之佛國
土根心所歸。是菩薩律。但能察己心之所行。
是聲聞律。普見十方諸佛處所衆生心念。是
菩薩律。唯照己身志性所趣。是聲聞律。光于
一切人民之行蜎蜚蠕動心念。思惟三界之
居各有本末。是菩薩律難將以護一切衆魔
是聲聞律。降化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諸魔官
屬。壞衆魔行能受正法。是菩薩律。如毀破
碎瓦石之器不可還合。小志之徳滅度如是
不進正眞。是聲聞律。猶若金器雖爲破敗終
不遺棄。即可還合以爲寶器。大士現滅深慧
法身。永存不朽不増不減續現三界。是菩
薩律。若大火燒山林樹木。莫不燔燎禽獸馳
竄。小志若茲。畏三界難藏隱泥洹。是聲聞律。
樂于生死獨歩三界意無怯弱。欣心娯樂道
法之樂勸化衆生。亦如苑囿遊觀之園。花實
茂盛多所悦豫。是菩薩律。不能斷除罣礙
結之難。而有處所。是聲聞律。磨滅一切
蓋之患。永無止處。是菩薩律。取要言之而
有限節。自繋縛身以有限徳。而見成就戒定
慧解度知見事。不能具足無極大道。是聲聞
律。所接玄邈志如虚空功勳無量。戒定慧
解度知見品不可稱載。是菩薩律。爾時世尊
嘆文殊師利曰。善哉善哉。快説解此。諸菩
薩律。文殊聽。吾引喩重解。令是義歸廣普
究竟。猶如二人。一人嘆譽牛迹之水。一人
起立咨嗟大海積水之功。於意云何。其人歎
譽牛迹之水能久如乎。答曰。牛迹之水甚爲
少少不足稱譽。佛言文殊。聲聞之。律所見
威神亦復若茲如牛迹水不足稱譽彼人起立
嗟嘆大海能如何乎。答曰。甚多甚多天中之
天。其大海者無有邊際。不可齊限深廣難計。
佛言。菩薩之律當作是觀。猶如江海不可訾
量。佛説是時。二萬二千人逮得無所從生法
忍。異口同音皆而歎曰。我等世尊。當學於
斯菩薩之律。開導發起無央數人
寂順律音天子復問文殊師利。文殊。爲學何
律。爲修聲聞縁覺之律。若菩薩律。文殊答曰。
於天子意所志云何。其大海者。爲受何水捨
置何水。答曰。其大海者無水不受。報曰。如
是天子。菩薩之律。猶如大海不逆汚塗。十方
諸律靡不歸之。聲聞縁覺一切衆生開化行律
而普遊之。天子又問。文殊師利。所言律者爲
何謂乎。答曰。所言律者。開導教化恩愛塵勞。
故曰爲律。曉了貪欲。故曰爲律。天子又問。何
謂開導恩愛塵勞。何謂曉了於貪欲者。答曰。
衆念思想計有吾我。處于諸見不棄顛倒。不
捨不明愚癡之本。行于二事興發塵勞。分別
此者。是謂曉了貪欲也。彼若修行無貪思
想。淨導隨順不計吾我。不住諸見捐捨顛倒
捨無明愚癡之冥。不爲二行塵勞不興亦
無諍亂。無諍亂已究竟永安。是謂開化塵勞
之律。譬如天子其有術師。明識能知毒虺
種類。便以呪術除去毒害。學者若斯。設能
分別塵勞本末無有根源。則能消滅塵勞恩
愛。天子又問。何謂開化塵勞本末之律。答
曰。於衆想念本末所行。無有想念則不興諍。
已不興諍則無所著。已無所著則無所倚。已
無所倚則無所住。已無所住則無惱熱。已無
惱熱究竟被教而蒙度脱。此謂爲律。設使天
子。以賢聖慧玄妙之智。曉了塵勞恩愛之本。
虚妄空無。無所是在。無有常主亦無所屬。無
所從來無所從去。無有處所亦無方面。無内
無外亦不兩間。亦不積聚無色無像無有形
貌。是爲曉了塵勞恩愛之本。天子又問。塵
勞云何而蒙度脱。爲實爲虚。答曰。猶如有
人臥出夢中。毒蛇螫之。其人若痛不能堪
任。尋時便服除毒之藥。其毒即滅痛*&MT01528;
息。於天子意所趣云何。其人審爲毒蛇所螫。
爲虚事乎。答曰。爲虚不可言實。又問。設使虚
者。何故被毒而蒙藥除。答曰。如虚妄夢。夢
虚不實而被於毒。毒除亦然亦無所除。文殊
答曰。衆聖解空。開化一切塵勞恩愛。亦復
如是。如天子問。何謂開化塵勞恩愛爲實爲
虚。欲了此義。如我之身計無有身。恩愛塵勞
實無恩愛亦復若斯。設使我身是實身者。恩
愛塵勞亦當常存所以塵勞。無塵勞者用我
己身無有身故。由是之故。無有能得開化塵
勞。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爲寂寞而無生故。
諸法惔怕不可受持故。諸法靜默無歸趣故。
諸法皆盡無積聚故。諸法無盡無所生故。諸
法不生無所成故。諸法無成用無造故。諸法
無作無所爲故。諸法無爲用無我故。諸法無
我用無主故。諸法無主如虚空故。諸法無來
無所著故。諸法無來從無住故。諸法無住
無所受故。諸法無受無所著故。是故天子。究
竟蒙化。成爲法律亦無所化
  道門品第四
天子又問。一切諸法以何爲門之元首也。答
曰。無順之念以爲門首。周旋生死順義之念。
爲泥洹矣。不行精進爲罣礙門。精進之行
爲道品門。狐疑之行爲陰蓋門。勤修解脱無
罣*礙門。思想諸著爲塵勞門。無所想念無
有虚妄無恩愛門。諸亂多念衆妄想門。寂然
之行爲恬怕門。六十二見爲憍慢門。修於
空無無自大門。隨惡親友爲惡罪門。從善親
友爲善法門。衆邪見事爲*&MT02948;患門。正見之
義爲安隱門。慳貪之事爲貧匱門。布施之義
爲大富門。毀犯戒者。便當歸趣諸惡道門。
奉修禁戒。當歸一切生善處門。喜諍訟者違
失法門。若忍辱者得歸殊特超異之門。爲懈
怠者心垢穢門。遵行精進爲無垢門。放逸之
事爲亂意門。一心之事爲定意門。惡智之行
癡冥之惑。如牛羊門。修智慧者三十七品。爲
道法本師子之門。而悉具足慈心行者。無所
害門。悲哀行者志和雅門。性以和柔無諛諂
門。而行喜悦樂法樂門。修行護者無所適
莫。無増減門。行四意止不失宿徳。諸所福門。
四意斷者順平等門。四神足者心身輕門。五
根行者。篤信之義爲元首門。五力行者。不
爲塵勞及諸愛欲所沾汚門。七覺意者。悉
已曉了平等慧門。八道行者。棄捐一切衆邪
異徑迷惑之門。復次天子。計於菩薩爲諸佛
法元首之門。將護諸法。法自在門故。善權
方便。曉了處處無處之門故。智度無極通知
一切衆生心念所念。順度彼岸門故。六度
無極攝於六欲。令無所處爲大乘門故。觀求
於空。三界如化終始如夢。智慧明門故。一
切諸法皆爲本無法無生忍。明達自然無所
不了。其慧不依他人明
天子又問。文殊師利。何謂法界之門乎。答
曰。其法界者則曰普門。又問其法界爲何所
界。答曰。一切衆生之所界者。名曰法界。又問
其法界者豈有分際。文殊答曰。虚空之界
寧有分際乎。報曰。不也文殊。答曰猶如虚
空無有分際。法界如是亦無分際。天子又問
曰。豈可分別於法界乎。答曰。其法界者不
可分別。天子又問。仁者。何因解明諸法。乃能
曉了如斯辯才。文殊告曰。於天子意所趣云
何。其呼響者而有音出。以何解法。天子報
曰。其呼響者不解諸法。以縁合成乃響出矣。
答曰。如是天子。菩薩皆因衆生縁故。而有
所説。天子又問。仁者。爲住何所而有所説。
答曰。如來化住有所講。吾之所住所演若
斯。若曰。如來之化法無所住而有所説。
答如如來化於無所住而有所説。吾之所宣
亦復如是。設使文殊於一切法無所住立。而
有所説。仁何所住。成於無上正眞之道。爲
最正覺乎。答曰。吾住五逆。乃成無上正眞
之道。又問文殊。其五逆者爲住何所。答曰。
其五逆者。無有根本亦無所住。又問。如來
説言其作逆者。無間可避不離地獄。答曰。
如是天子。如佛所説。其作逆者當墮地獄。
若菩薩住於此五逆。疾逮無上正眞之道。何
謂爲五。假使菩薩慇懃至心發大道意。去小
乘心而不墮落聲聞縁覺之地。是第一逆。發
心廣施一切所有無所愛惜。不與慳貪而共
合會。是第二逆。而發慈心一切衆生吾當度
之不中懈廢。是第三逆。見一切法無所從生。
尋便逮得無所從生法忍。不復中與六十二
疑邪見倶合。是第四逆。所當知見。所當斷
除。所當頒宣。所當成覺。發意之頃悉知見
覺。靡所不達而無所住。成一切智不著三
界。是爲五逆。文殊師利謂其天子。菩薩已住
於是五逆。爾乃疾成無上正眞之道。爲最正
覺。天子又問。所説何謂逆不成逆。順不
成順。答曰。如紫磨金及如意珠。雖墮不淨
爲倶合乎。答曰不合。所以者何。其物眞故不
與僞合。文殊告曰。人心本淨。縱處穢濁則無
瑕疵。猶如日明不與冥合。亦如蓮花不爲泥
塵之所沾汚。譬如虚空無能汚者。欲行學法
發菩薩心。住於諸逆亦不動搖。開化諸逆
則名曰。順其心本淨不與穢合。所以者何。設
使合者不可復別。水及泥土尚不倶合況
于心本清淨。無形與形合乎
佛説文殊師利淨律經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448 449 450 451 45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