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集譬喩王經 (No. 0422_ 闍那崛多譯 ) in Vol. 13

[First] [Prev]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422.

大集譬喩王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
復次説此法時。命者奢利弗。從座而起。一
肩優多羅僧伽作已。右膝著地合掌白言。大
徳世尊。我欲少問。願佛聽許。如我所問。賜
爲解説。如是言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奢
利弗。隨汝所欲當問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
陀。其所問者。我爲汝説令心歡喜。如是語
已。命者奢利弗言。大徳世尊。此閻浮洲若
有雨時。於何處雨當名善雨。如是語已。佛
告命者奢利弗言。甚善奢利弗。汝以妙辯善
思念。如是義欲問如來。汝欲利益多衆生故。
欲令多人得安樂故。憐愍世間。利益安樂諸
天人故。亦爲現在未來發菩薩乘諸善家子
善家女等。令生精進力故。奢利弗。善聽善
念。我爲汝説。奢利弗言。如是世尊。我今樂
聞。佛告奢利弗言。奢利弗。閻浮洲人。所有
甘蔗蒲桃大麥小麥胡麻稻粟小豆大豆江
豆畢豆迦荼訶利那豆似大豆
此土無
如是等田及餘
苗稼。於彼處雨名爲善雨。何以故。若於彼處
成就諸味。閻浮洲人得用活命。是故於彼處
雨名爲善雨。奢利弗。復言世尊。善家子善
家女。若欲法施。於何處與名爲善與。佛告
奢利弗言。奢利弗。我説法施。若於諸處普
法施時名爲善與。奢利弗。我今復説。若法
施時與諸菩薩摩訶薩。於法施中名爲勝上
善與。何以故。彼善家子爲諸衆生求法。是
故施彼法時。名爲勝上善與。奢利弗。譬如
於大海雨。非不有果。非無受用。如是奢利
弗。若於菩薩摩訶薩所。與法施時。非不有
果。非無受用。何以故。彼善家子爲諸衆生
求法故。奢利弗。譬如有人磨拭摩尼寶時。
若勤用力名爲善作。何以故。奢利弗。磨拭
摩尼寶時。與作百千水精珠等。如是奢利弗。
於諸菩薩摩訶薩所。若作力者名爲善作。何
以故。彼善家子爲諸衆生。當求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發行無上菩提故。奢利弗。譬
如大海無處不得下無處不得入。何以故。大
海漸深大海漸下。是故無處不得下無處不
得入。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般若波羅
蜜巧方便中。修菩薩行。亦無有法而不能説。
奢利弗。譬如一滴水池種優鉢羅華葉出生。
雖同一池其華外葉不如是妙。不得如是稱
讃貴重。然彼内華則爲男子女人稱讃貴重。
如是奢利弗。聲聞獨覺同一法界證已。不得
如是稱讃貴重。然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
陀。則爲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稱讃貴重。是故
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應發是心。
莫同一法界證而得聲聞獨覺名字。不得如
是稱讃貴重。如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我等今者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
得如是稱讃貴重。如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
佛陀。奢利弗。譬如若沈水樹若栴檀樹。其葉
不得稱讃貴重如自體香。如是奢利弗。同一
法界證已。聲聞獨覺智慧。不得具足如眞實
香。然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眞香具足。
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
皆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我
説彼等由善友滿。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中。歡喜愛者。教彼勤行令歡喜愛。何以故。
奢利弗。我昔亦由善友攝故。今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如有一人欲取珍寶。
更第二人亦欲取寳。彼者前人示第二人向
寳洲道所出寳處。我説是人無有慳悋。如是
奢利弗。若示遍智寳洲道者。我説是人亦
無慳悋。奢利弗。如大價寳直多百千。出大
海中。寳在海時無人磨拭。至閻浮洲乃有
*磨拭。如是奢利弗。若有欲見如來者。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各各見佛勝功徳
已。彼即廣行當成聲聞。彼廣行已當成獨覺。
彼廣行已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餘諸
善根由値善友皆成廣大。奢利弗。見是義故
善家子善家女。應求善友親近承事。既承事
已須修多業。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何以故。我昔亦由善友攝故。今成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如摩尼寳。若*磨
拭時細末流下。然其細末。不得如是稱讃貴
重。如彼摩尼大寳。則爲國王若王大臣及餘
智人能別寳者。稱讃貴重。如是奢利弗。聲
聞獨覺雖同一法界證。不得如是稱讃貴重。
然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則爲世間諸
天及人若乾闥婆阿修羅等。稱讃貴重。奢
利弗。譬如有人。自將金摶詣金師所若金師
弟子所。到已告言。汝取此金爲我作釧。我
著脚上。時彼金師若彼弟子。告言丈夫。我
以此金爲作瓔珞。隨汝頂戴若頸若手
已。多有百千人衆。見生歡喜讃歎於汝。奢
利弗。時彼愚人不用金師利益善語。報金師
言。汝但爲我作於脚釧。如是奢利弗。善家
子善家女。若如來所若聲聞所。作勝上施法
時。或有善友來至其所。告言丈夫。汝今作此
勝上施法。是不順善。所謂以此勝上施法。而
於有量法中迴向。若聲聞地若獨覺地。汝今
作此勝上施法。所有善根。堪能迴向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於世間出世間法中。
諸佛世尊最是第一巧勝智慧。奢利弗。是故
諸佛世尊。讃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
故。此是無上迴向。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奢利弗。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
根皆應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
如有二人。於中一人善作金色劫波娑縷。同
一樹生。所作細衣價直百千。一人欲作僕使
麁衣。到織師所。告言丈夫。我此金色劫波
娑縷善料理訖。同一樹生爲我好織。織師
報言。丈夫我當與汝作衣價直百千。何用麁
衣。彼人不納織師善語。報織師言。但爲我
作僕使麁衣。如是奢利弗。雖同一法同一善
根。或有攀縁聲聞地者。或有攀縁獨覺地者。
或有住於無上道者。奢利弗。於中若有攀縁
聲聞獨覺地者。應當語言。汝此善根是如來
因。若求無上佛菩提者。應亦語言。汝此施
法所有善根。當同一聚迴向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如是迴向。以彼善根施諸衆生。作
無盡心當攝取之。因此善根願諸衆生。當得
具足不可思智不可稱智。三界最勝無上智
等。如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
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應種善根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國王第一
夫人産生八子。於諸子中惟有一子具足王
相。得紹王位以水灌頂。餘諸王子復悉圍遶
依法奉事。奢利弗。於意云何。非彼母腹而
有過失。令餘王子不得灌頂大王位耶。奢利
弗言。不也大徳世尊。何以故。彼餘王子。自
於往昔不作王業不種善根。以是因縁。彼餘
王子悉不得紹灌頂王位。佛言如是。奢利
弗。同證一法界已。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得名法王。餘諸善家子等。得聲聞名。非此法
界有過失耶。奢利弗言。不也世尊。非此法
界有其過失。然由彼等於往昔時所作善根
不能迴向無上菩提。不行此道。亦不發願。
不作勝上善根。又不願求遍知利益。是故今
但生聲聞事。彼等亦不行如來行。又無如來
功徳。不具神通。如諸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
陀。奢利弗。以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
善根皆應迴向無上菩提。奢利弗。譬如波利
質多羅倶毘陀羅樹。有時初生三十三天皆
大歡喜。作如是言。此樹既生三十三天不應
久空。如是奢利弗。有時善家子善家女。發
無上菩提心。彼時所有正信。三寳天龍夜叉
乾闥婆阿脩羅伽留茶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
人等。心生忻躍。云此道場不應久空。菩薩摩
訶薩得成無上菩提。奢利弗。譬如彼波利質
多羅倶毘陀羅樹。三十三天見葉出時不讃
不重。若見華時心生忻躍。如是奢利弗。聲聞
獨覺證一法界。諸天世人不讃不重。若見如
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心生欣躍。何以故。如
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具諸善根及三十二
大丈夫相。所有光明勝於日月。能照無量諸
佛刹土憐愍衆生。奢利弗。譬如彼波利質多
羅倶毘陀羅樹。若増長時。三十三天。應知此
樹不久當有多葉。百千倶致那由多葉。乃至
無量阿僧祇葉以覆其上。如是奢利弗。彼初
發心菩薩摩訶薩。生時長時應知當有百千
倶致那由多等聲聞。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
諸聲聞衆。圍繞在前。多有聲聞獨覺出現。
奢利弗。譬如須彌山王。有別峯處高百踰闍
那。或高二百踰闍那。乃至七百踰闍那。此
等別峯不得言是大須彌山。如是奢利弗。從
如來智出生聲聞。亦不得言其智具足如諸
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彼亦不具足如
來十力四無畏智無礙智等。然其如來阿羅
訶三藐三佛陀。則具諸力無畏無礙智等。奢
利弗。譬如須彌山王住處。應知即有多天子
衆。百千倶致那由多等。乃至無量無邊諸天
子衆。出現於彼在其山頂。受天福報心甚愛
樂。天欲遊處隨意即遊。如是奢利弗。彼初
發心菩薩摩訶薩。生時長時。善根迴向無上
菩提。應知當有多聲聞衆。百千倶致那由多
等乃至無量無邊諸聲聞衆出現於世。諸聖
行處隨意即遊。奢利弗。譬如須彌山王住處。
即有四畔倶時而住終無先後。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訶薩。善根迴向無上菩提。爾時即有
佛性佛地佛智佛功徳等。倶時出生亦無先
後。奢利弗。譬如須彌山王住處。若分分斷
比於餘山猶爲高大。如是奢利弗。彼初發心
菩薩摩訶薩。善根迴向無上菩提。若即以比
諸餘善根。足爲最上高大住持。奢利弗。譬
如須彌山王有金色邊。若諸鳥獸至其邊者。
皆同一色所謂金色。即與師子獸王同色。奢
利弗。雖與師子獸王同一金色。然其力勢功
徳名稱。彼悉不共師子王等。亦復不如師子
獸王遊戲頻申無畏吼聲。如是奢利弗。聲聞
獨覺雖與如來同於一味。謂解脱味不得即
共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等。彼無如來如
是功徳諸力無畏師子吼聲。然其如來則具
方便智慧諸法。此方便智聲聞獨覺尚皆不
聞。況能出生。如來功徳。如來遊戲。如來雷
聲。如來以師子吼而吼高出諸世。奢利弗。如
諸鳥獸與師子王雖同一色。而餘功徳悉不
共等。不得名爲師子獸王。如是奢利弗。聲
聞獨覺雖與如來同解脱味。而亦不共如來
齊等。以彼不得功徳名稱。不得如來無上上
名及如來體。又亦不得無上菩提諸力無畏
無礙智等。以是諸力無畏無礙智等具足故。
名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見是義
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善根皆當迴向無上
菩提。奢利弗。譬如四天王天普於須彌山邊
而住。三十三天住於山頂。奢利弗。於意云何。
須彌山上豈不容受四天王天。而彼四王不
住頂耶。奢利弗言。不也世尊。須彌山上非是
不容四天王天。而彼不住。但彼往昔不種山
上受用福報。以其不作如是業故。不得住於
須彌山頂。如是奢利弗。我此法體亦無過失。
而不容受諸聲聞等。令其不得十方世界智。
以彼往昔所作善根。不知迴向無上菩提。亦
不發願修如是行。不發最上遍智智心是故
今作聲聞。不得遊於如來行處。又無如來功
徳。亦不具足諸力無畏無礙智等。以佛具足
是智故。名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
譬如大海不停死屍。如是奢利弗。阿鞞跋致
菩薩摩訶薩。不共慳居。奢利弗。譬如大海
潮不過時。如是奢利弗。阿鞞跋致菩薩摩訶
薩。若乞士來終不過時。奢利弗。譬如有人
若取滴水於大海中。皆是一味所謂鹹味。如
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若以種種百千諸門。
所作善根迴向無上菩提。皆成一味謂遍智
味。奢利弗。譬如金性出金謂金
礦也
隨種種意
作諸瓔珞。轉得種種瓔珞名字。如是奢利弗。
以一佛智轉成多種百千瓔珞。所謂出生衆
生善根。奢利弗。如王作錢。若已印有文者
得名爲錢。若未印無文者不得錢名。如是奢
利弗。菩薩摩訶薩。未得無生法忍。諸佛世
尊未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得無生
法忍已。諸佛世尊然後記言。汝善家子。於
未來世。當得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
弗。譬如外道仙人有天眼者。若見有人初住
脇胎未記色類。以其未成男女相故。後時若
成男女相已。外道仙人方以天眼。記言當生
是男是女。如是奢利弗。菩薩未得無生法忍。
諸佛世尊未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
彼後得無生法忍。諸佛世尊方與其記。汝善
家子。於未來世。當得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
陀。奢利弗。譬如日輪出時不作是念。我光
當照此閻浮洲。但使日輪共光出時。於閻浮
洲必作照明。令閻浮洲所有諸人顯明諸色。
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若得遍智智時。
亦不作念。我當照明三千大千世界。奢利弗。
菩薩摩訶薩。行是法行坐是地分。具是生相
具是善根。彼當如是覺智。以是覺智。彼菩
薩摩訶薩。必自照明三千大千世界。奢利弗。
譬如二人皆欲得寳入於寳洲。於中一人取
無價寳。其第二人取有價寳。於時智人言。
丈夫此處有無價寳。汝可取之。此寳多價。
國王大臣若城邑人及餘智人別識寳者皆共
稱讃貴重爲上。此人不用彼人語故取有價
寳。如是奢利弗。此佛教法亦似寳洲。有人
到已即作無價念行具足。謂遍智智寳相應
念。遠離聲聞獨覺等念。復有第二人。以聲
聞獨覺相應念行。奢利弗。同一法界證已。如
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在法王數。復有自餘
諸善家子。成聲聞已在聲聞數。得遍智者
在普見數。如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
弗。譬如如意寳珠。隨到誰手彼即自在。無有
一寳而不得者。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無
有一衆生所而不與作寳事。無有一衆生所
而不教作善根乃至無爲涅槃。奢利弗。譬如
作摩尼人。若作摩尼弟子。隨所有寳外畔濁
惡。若磨拭已光色勝上。知色勝已彼作珠人。
若彼弟子當得多種百千財聚而用活命。如
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隨於他心令生善根。
如彼善根皆以自心方便智攝。以此善根成
諸佛法。奢利弗。如摩尼寳若未淨時須好覆
藏。何以故。彼摩尼寳是無價故。如是奢利
弗。彼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初發心時諸天及
人若*乾闥婆阿修羅世當須守護。何以故。
彼善丈夫爲諸大人阿脩羅世。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心。奢利弗。如摩尼寳雖未*磨
拭。當知即爲國王大臣若城邑人及餘智人
別識寳者稱讃貴重。如是奢利弗。彼初發
心菩薩摩訶薩。當知亦爲諸佛世尊菩薩聲
聞稱讃貴重。奢利弗。譬如有人若見佛時。當
須如是生希有心。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
陀。時時出世。我今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豐正法業。以此正法教諸衆生善根聚
集。彼諸善根。皆當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彼迴向時。若有無信比丘比丘尼優波塞
迦優波斯迦。若摩羅波卑。若摩羅身天來到
其所。説大乘過令其捨離令不樂欲。奢利弗。
於意云何。彼等豈不爲多衆生百千倶致那
由多等。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諸衆生等。作
無義利作不安隱令苦令墮耶。奢利弗言。如
是大徳婆伽婆。如是大徳修伽多。何以故。爲
諸衆生。作無義利作不安隱令苦令墮。所謂
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説大乘過令
不樂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退令離。佛
言。奢利弗。若欲不捨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
陀者。應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奢利
弗。諸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應當樂欲莫退莫離。何以故。我
説不捨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者。謂發大
乘善家子善家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樂欲不離不退者。是奢利弗。譬如飢饉惡世
所種不生。如在石上種。時若王若王大臣若
刹帝利。若刹帝利大臣。若婆羅門若婆羅門
大家。若長者若長者婦。若長者大家。在於
城邑爲衆人故。集種種穀而作大倉。時衆人
等皆詣倉所。取種種穀將歸而食。時有一人
到彼倉處放火燒之。奢利弗。於意云何。是不
善人。豈不於多百千倶致那由多等。乃至無
量無邊阿僧祇諸衆生所。作無義利作不安
隱令苦令墮耶。所謂是不善人。於彼倉處放
火燒壞不令受用。奢利弗言。如是世尊。佛
言。奢利弗。如是如是。正法欲滅於時有人聞
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或時出世。彼人聞
已於衆生所而生大悲。生大悲已。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於時若有不善人出。於發
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説大乘過令不樂
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退令離。奢利
弗。於意云何。是不善人。乃與無量無邊阿僧
祇諸衆生等。作無義利作不安隱令苦令墮。
所謂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説大乘
過令不樂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退令
離。奢利弗言。如是世尊。奢利弗。譬如商主
多將商人在道而去。逢大險河多有流水。時
有一人語第二人作如是言。丈夫當作方便
計挍用力求船。其第二人語彼人言。我正住
此不能求船。於時彼人有志有力。勤作方便
求船將來置於河邊。乃有無量無邊阿僧祇
衆生。得從此岸度至彼岸。既得度已於彼岸
住。其第二人嬾墮無智少力薄福。仍住本處
不能度河。更有餘人來到河所亦欲求度。見
彼懶*墮無智少力薄福人已。語云丈夫。汝
何不度。時懶墮人作如是言。共我伴者方便
用力。求得*船來置於河邊。已令百千那由
多倶致衆生得從此岸度至彼岸。時彼餘人
語是人言。奇懶墮人。何不學伴而墮此處
受無量苦。如是奢利弗。我見二人行布施時。
一人語彼第二人言。丈夫。汝可相應善作方
便計挍用力。聚集善根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第二人言。我不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但欲到阿羅漢。若欲到阿羅漢者。亦須
相應方便計挍用力。當得出生初第耶那。
如是出生第二第三第四第耶那。虚空無邊
處。識無邊處。無所有無邊處。非想非非想
處。三摩跋帝。於其中間即便命終。乘此得
生非想非非想天。身當得長壽久住。乃至
八萬四千劫限而住。爾時彼人證覺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覺已爲多衆生百千那
由多倶致。乃至爲無量無邊阿僧祇衆生
説法。説法已於後以無餘涅槃而取涅槃。時
第二人。乘此仍在彼非想非非想天住。如
是語已。命者奢利弗言。如是大徳婆伽婆。
如是大徳脩伽多。實如如來所説。世尊。當
知彼人是其嬾墮。若樂初第耶那乃至非想
非非想天。樂著彼處。即樂著已更不能與上
人法合。不作方便計挍用力。不近善友隨順
承事。不如實觀三解脱門。當知是懶墮人。世
尊。彼菩薩摩訶薩大勤精進。聲聞少信是其
懶墮。世尊。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所有
善根。皆當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
弗。譬如有摩尼寳具多功能。將問作摩尼寶
人言。此摩尼寳有何功能。問已彼隨所知如
是爲説。於中若多知者説多。若少知者説少。
如是奢利弗。同證一法界已。乃有轉生聲聞
智者。彼等隨勝功徳而知。隨勝功徳而説。
隨其所問還如是答。依有限智。以昔有限發
願故。然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有無限智。
以昔無限發願故。有無限無礙智。無限六波
羅蜜。善巧方便成熟衆生。何以故。如來阿
羅訶三藐三佛陀。昔行菩薩道時集無邊願。
以是無邊功徳法莊嚴故證於遍智。奢利弗。
譬如波利質多羅倶毘陀羅樹。初生小華其
有香氣。彼閻浮洲諸生華香。若蘇摩那。若
婆梨師。若占波迦。自餘諸生華香。彼皆不
及波利質多羅倶毘陀羅樹初生諸小華香。
如是奢利弗。其諸聲聞獨覺所有善根。若名
聞若香。若威徳若力。皆不及彼初發菩提心
菩薩摩訶薩。何況入行。何況不退。何況一生
補處。何況至灌頂時。何況住普賢菩薩行。
何況在勝道場。何況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
陀。所有香。所有威徳。所有力。具足此力所
謂諸佛世尊。奢利弗。譬如此閻浮洲所有流
泉浴池泊河小河大河等皆入大海。然其大
海亦不厭足。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陀
那波羅蜜而不厭足。如是尸羅波羅蜜羼
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弟耶那波羅蜜。般
若波羅蜜。方便遍智。所有善根亦不厭足。
奢利弗。譬如此閻浮洲所有流泉浴池*泊河
小河大河等大海之内悉能含受。如是奢利
弗。所有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伽留荼緊
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乃至所有衆生
等。菩薩摩訶薩悉能含受。與甘露味令彼
等喜。奢利弗。譬如大那伽那大力
士神
所著鎧
甲。閻浮洲人皆不能著。如是奢利弗。菩薩摩
訶薩。於佛法中所著鎧甲。爲諸衆生著彼鎧
甲。其諸聲聞獨覺不能著彼鎧甲。如是奢利
弗。從初發心乃至坐勝道場。不捨菩薩摩訶
薩如是鎧甲行菩薩行。奢利弗。初發大乘善
家子善家女。應如是學。相應用力勤修於業。
則當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如
雪山王南畔所有諸樹。具足諸華諸果諸香。
彼等諸樹。閻浮洲人皆不得用。如是奢利弗。
聲聞獨覺雖有無漏戒定智解脱解脱知見善
根。彼等衆生皆不得用。如諸菩薩摩訶薩戒
定智解脱解脱知見善根。諸衆生等皆當得
用奢利弗。是故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
所有戒定智解脱解脱知見善根。彼諸衆生
皆當得用。若諸衆生不得用者。我無如是善
根戒定智解脱解脱知見。奢利弗。譬如恒伽
大河所流行時。彼流行處潤此大地令其津
澤。又彼流行逼地而去。凡諸塵土草木葉等。
彼流行時悉攝將去。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
薩於閻浮洲行住坐臥。如是等處攝諸衆生。
令其善根皆得潤澤。又復行住坐臥逼切。諸
無智行欲瞋癡行及顛倒行。皆攝受已行住
坐臥。奢利弗。若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聞
此上説。雖多懶墮必須發大精進。奢利弗。
譬如恒伽大河。有處流時作聲大聲。有處
聲有處無聲。如是奢利弗得無生忍菩薩摩
訶薩有處示現出生善根。有處自身示現隨
順承事善友。有處自身爲他而作善友。隨衆
生器所堪。如是自身示現。奢利弗。譬如鏡
輪若未善磨不善淨時。見其形像即不善淨。
若彼鏡輪善磨淨時。然後分明見其形像。如
是奢利弗。初業菩薩摩訶薩。如見自善根即
承事善友。如承事善友然後増長佛法。奢利
弗。譬如恒伽大河増長滿時。於其兩岸草木
枝葉皆漂將去。乃至於四大海。如是奢利
弗。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所有此岸助
墮黒事。行於諸見險道。我皆將去乃至到無
餘涅槃界。奢利弗。譬如恒伽大河有時増長
多沫。於中有多樹等。根莖葉果拔已將去。
於中復有第二大樹。猶生而住。後時第二年
中。恒伽大河更長過前。前者大樹更及諸木
拔已將去。如是奢利弗。若有善家子善家女。
承事善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而
爲惡友力故。以昔業行力故。受五欲福娯樂
受樂皆共隨行。於後必須承事善友。乃至當
得無生法忍。何以故。於諸佛所種諸善根終
不虚棄。彼等必當出世作佛號遍智者號普
見者。奢利弗。譬如有時劫燒。彼時三千大
千世界皆大熾然。而作光明同一熾然。若燒
若壞無墨無影。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
應著如是鎧甲。無一衆生可見。於彼衆生界
中。所有衆生皆不知者。我於彼等當令作不
退法。奢利弗。譬如彼大焔聚然時。所有諸
毒諸藥。彼等皆同被燒。如是奢利弗。菩薩摩
訶薩應著如是鎧甲。若有乘衆生。若無乘衆
生。我於彼等皆當平等説法。如彼願如彼信。
彼諸衆生種種信行。當速令度不作二相。何
以故。諸法無二不作二相。諸法無我於如不
知。奢利弗。譬如彼大焔聚然時有焔。乃至
光音天有焔。不能至爾許遠處。如是奢利弗。
同一法界證已。聲聞獨覺雖平等入。而於十
方世界智慧不轉。如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
佛陀。法界證已具無量智。奢利弗。譬如彼
大火聚。十方世界不來不去。而燒三千大千
世界。彼火亦非無因。如是奢利弗。彼諸佛
智十方世界不來不去。亦不共聚。如來阿羅
訶三藐三佛陀具足智者。如實知十方世界
諸衆生心行。彼智亦非無因。最上遍智。當
如是見。奢利弗。譬如日輪出時。當知蔽諸
螢火而作照曜。如是奢利弗。初發心菩薩生
時長時。當知蔽諸具足分智聲聞獨覺光明
而作照曜。何以故。彼作善根迴向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是故具無邊光。奢利弗。譬如
日輪出時。當知蔽諸星宿色光而作照曜。
諸處星光皆不復見。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
薩從兜率天下時。多有百千倶致那由多諸
天。來閻浮洲。出如是聲。告如是聲。説如是
聲。汝諸人輩。此菩薩摩訶薩。今從兜率天
宮捨身。爾時此閻浮洲所有獨覺大智具者。
皆聞聲已發心向於涅槃。何以故。最勝福田
菩薩摩訶薩。從兜率天下時。有如是自在力。
何況生時。何況行七歩時。何況初出言時。
我於世間最大最勝。我當必盡生老病死。何
況出時。何況至道場時。何況證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時。是故如來於諸衆生。可云最勝
最上最大最妙無上無上上。奢利弗。見是義
故。善家子善家女所作善根。皆當迴向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大地所有種
子。彼等牙生有種種名。同一地塵而有諸
相。如是奢利弗。於一法界證已。種種界衆
生出種種名。而不破法界。是故奢利弗。菩
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當於彼時。我證一
法界已。種種界衆生種種名字以智當説。以
是若干大智。而亦不壞法界。法界亦不作二。
法界亦無増減可知。奢利弗。見是義故菩薩
摩訶薩。當思如是法行。雖恒伽河沙數諸佛
滅度。法界亦無増減可知。現在十方世界所
有諸佛世尊具無礙智。所有聲聞具於少智。
法界亦無増減可知。虚空界極法界相應。如
是當知。法界爲極。佛法相應亦如是知。是
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此深法中當以智觀
覺無我法。奢利弗。譬如虚空界無與相似者。
如是奢利弗。法界亦無與相似者。是故奢利
弗。菩薩摩訶薩於此深法當以智觀。奢利弗。
譬如有人於大海中取諸滴水。彼皆一味所
謂鹽味。如是奢利弗。於一法界出生聲聞。
何以故。法界一而無二。是故奢利弗。菩薩
摩訶薩。此深法中深處應當以智分別。於此
法中般若波羅蜜當隨順行。非在餘處廣説
譬喩。於無我法。當思當觀當求當合。當生
欲心。當發精進作業用力。善家子善家女。
此深法中當以智觀覺無我法。奢利弗。譬如
大海有魚身長百踰闍那者。乃至身長七百
踰闍那者。彼諸魚身雖復増長七百踰闍那。
大海亦無増減可見。然彼七百踰闍那魚身
死時。大海亦無増減可見。如是奢利弗。菩薩
摩訶薩當如是學。雖有恒伽河沙數等諸佛
世尊滅度。而法界亦無増減可見。復有無
量聲聞滅度。法界亦無増減可見。此雖一味
謂解脱味。而諸聲聞不能轉生是智。如諸如
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利弗。譬如轉輪王
有諸寳出。彼等諸寶餘處不生。唯於宮内出
生諸寳。何以故。彼轉輪王昔作轉輪王業。
以作業故*唯於宮内出生諸寳。如是奢利弗。
淨心菩薩摩訶薩。淨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若欲施他隨其所欲。彼則出生。何以
故。以彼先世善淨心故
大集譬喩王經卷上



大集譬喩王經卷下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奢利弗。譬如有人入寳性中謂出
寶處
問先入者
言。丈夫。諸寳何似何相。於先入者報彼人
言。丈夫。汝癡云何名入寳性。自見諸寳復
問此寳。如是奢利弗。若善家子善家女作如
是問。法界何似法界何相。奢利弗。於時諸
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我今當示衆生
如此法界爲説令住。奢利弗。寳性者。所謂
法界。入寳性丈夫問寶者。所謂愚凡夫輩。
於先入寶性丈夫者。所謂如來阿羅訶三藐
三佛陀。奢利弗。譬如大海不作是念。我出
有價諸摩尼寳。或出無價諸摩尼寳。如是奢
利弗。法界亦不作是念。有知我已出有限智。
或有出無邊智。奢利弗。但於法界定隨所知
得有限智。又於法界定隨所知得無邊智。奢
利弗。譬如未竟一日即知若干刹那。若干羅
婆。若干瓶。若干筩。皆知一日有若干殘。如
是奢利弗。未竟出生苦集滅道。是故奢利弗。
菩薩摩訶薩。當知此是證信我説菩薩乘。善
家子善家女未到菩提。奢利弗。譬如水聚
下大地彼不令虚空多。如是奢利弗。雖恒伽
河沙等諸佛世尊已入涅槃。而法界不見増
減。無邊諸聲聞衆滅度。而法界亦不見増減。
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所
有衆生界不見増減。法界亦不見増減。我等
作如是師子吼。乃至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奢利弗。譬如無有是處我分別説。有人
至海龍王邊。作如是言。我欲得破毛端爲百
分以一分毛出一滴水。時海龍王語彼人言。
丈夫。汝欲百分破於毛端。以一分毛出一滴
水。我不捨大海。如是奢利弗。於無邊衆生
界。教授作力令喜大喜。彼作是言。我等不
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我於法亦不
作分。奢利弗。譬如春後夏月熱時。有人往
詣恒伽大河欲飮其水。而有一人障不聽。飮
奢利弗。於意云何。彼人於彼無主大水聚中
而作障礙。得是順不。答言。不也世尊。佛言。
如是奢利弗。無攝法界。無攝諸佛法中。有
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信解渇仰。而有衆生
説大乘過令離令斷。奢利弗。於意云何。彼
人順不。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修伽多。佛
言。是故奢利弗。善家子善家女。聞是説已應
當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生欲精進相
應用力。善家子善家女。此深法中。當以智
觀覺無我法。奢利弗。譬如此大地中有地分
所。於閻浮洲諸人無用。彼何者是。所謂坑
坎缺崖棘刺高峻廢處。如是奢利弗。衆生界
中有諸衆生。於諸衆生亦無所用。彼何者是。
所謂發聲聞乘獨覺乘者。彼等於諸衆生則
無所用。奢利弗。譬如有大地分。閻浮洲人
得有用處。彼何者是。所謂具足園林華池。
若有出金銀處。彼等閻浮洲人得有受用。如
是奢利弗。衆生界中有諸衆生。於諸衆生得
有所用。而彼等少。彼何者是。所謂若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等爲諸衆生而作歸
依。畢竟作樂故。奢利弗。譬如大海中有無價
諸摩尼寳。而閻浮洲諸人不得受用。如是奢
利弗。雖諸阿羅漢聲聞有無邊善根戒定智
解脱解脱知見。而彼等於諸衆生則無所用。
如諸菩薩摩訶薩所有善根戒定智解脱解脱
知見。彼等爲諸衆生受用。是故奢利弗。菩薩
摩訶薩應著如是鎧甲。若不爲諸衆生受用。
畢竟能作樂者非我善根。奢利弗。譬如尼瞿
陀子其形雖小而生時長時多引多覆。如是
奢利弗。其初發心菩薩摩訶薩善根生時長
時。當知他諸善根皆所不及最上而住。是故
奢利弗。發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雖小善根
不可輕賤。莫言不増長耶。何以故。發大乘
人善根若増長時。當知作無量阿僧祇。奢利
弗。譬如有人大富多財多受用具。多有貝玉
珊瑚金銀等。所謂若刹帝利大家子。若婆羅
門大家子。若長者大家子。彼等出街市時。
誰欲看者看。誰欲至者至。誰欲問者問。爾
時所有諸寳大摩尼寳。直多百千欲看者看。
欲至者至。欲問者問。何以故。彼等心大於
此賣買。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於諸佛
法此大乘中。欲問者問。欲説者説。何以故。
彼等信大如是言説不斷。欲至者至。欲問者
問。欲看者看。欲説者説。奢利弗。譬如所有
大摩尼寳。其價乃大直多百千。奢利弗。於
意云何。彼大價摩尼寳。頗與水精得共居不。
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脩伽多。何以故。世
尊。其摩尼寳。自與摩尼寳居。不共水精等。
亦不可爲喩。佛言。如是奢利弗。菩薩乘善
家子善家女。與發大乘衆生。應當共居共行
共遊。親近承順給侍善事共脩多業。彼於其
間發覺令憶。以如是故即隨當學。奢利弗。
譬如有人欲學於射。彼當憶念親近射師。何
以故。彼學此處。當須其間發覺令憶而慰喩
之。如是取弓。如是作拳。如是把弓。如是放
箭。以其射師發覺令憶及慰喩故。彼即隨學
當得成就。如是奢利弗。彼發大乘諸善家子
善家女。應當親近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
隨順供養。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應
當共居共行共遊共念。彼發大乘諸善家子
善家女。親近隨順供養已。彼應其間發覺令
憶。復當慰喩。彼於其間發覺令憶及慰喩時。
即隨當學。此是陀那波羅蜜。此是尸羅波羅
蜜。此是羼帝波羅蜜。此是毘梨耶波羅蜜。
此是弟耶那波羅蜜。此是般若波羅蜜。此是
方便波羅蜜。如是當學。普遍種智。所有善
根。彼應其間發覺令憶復當慰喩。彼即隨當
學而得成就。奢利弗。譬如轉輪王。於閻浮
洲中所去遊處。閻浮洲人不驚不怖不傷不
損。多捨金銀令住十善業道。作如是行。其
轉輪王行時。多有百千倶致那由多衆生。悲
泣憶念轉輪王功徳。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
薩。於諸佛刹行時遊時。彼應當學諸佛勝徳。
在在行處順法界行。彼去遊處。令諸衆生不
驚不怖不傷不損。多捨金銀。令諸衆生住於
十善業道。於十善業道上上令生。當如是行
至無漏地。當如是作。所有行處彼諸人等。
當學當念。此是我善友行。於諸善法攝者。
作力者。作覺者。説甚深處者。攝我等者。所
行去處。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學如是勝上
功徳。奢利弗。譬如彼轉輪王所去遊處次第
行處。彼時多有百千倶致那由多無量衆生
歡喜欲得彼來。何以故。彼以善法教諸衆生。
彼以善法攝諸衆生。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
薩應著如是鎧甲。我所去處次第行處。於種
種方諸佛刹中。彼時多有百千倶致那由多
衆生歡喜欲得彼來。何以故。彼當教諸衆生
善法。又有種種善巧方便當攝衆生。奢利弗。
譬如彼大價摩尼寳直多百千。彼欲求時從
何處得。當於賣處。如是奢利弗。菩薩摩訶
薩。隨其方便見諸衆生。堪爲成器。彼處彼
處而作方便教以善根。後當與取。種種善巧
方便求已。教諸衆生合善法中。勸於菩提心
中。奢利弗。譬如若諸王子若王大臣諸子聚
集坐已共作是議。如是當取王位。當制王法。
當持王位。當宣王教。如是奢利弗。諸菩薩
摩訶薩。熾盛修諸善根。承事多百千倶致那
由多諸佛種諸善根。善修於慈常能普念。行
於大悲喜菩提心。念道場故而行於捨。彼如
是等大信者。欲作師子吼者。欲澍法雨者。
欲撃法鼓者。欲吹法螺者。欲竪法幢者。欲
安法船者。欲度諸墮四流衆生者。無量劫欲
著鎧甲者。欲著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牢鎧甲
者。欲轉無上法輪者。欲降伏魔羅及眷屬者。
欲著不思鎧甲者。欲著無比鎧甲者。欲著諸
三界最勝最上鎧甲者。如是等類諸善家子。
一處集坐共作是議。我等應當攝諸衆生於
彼無漏諸善根中。我等應當令諸衆生迴向
涅槃界。我等應當蘇息諸衆生於無爲涅槃
界中。奢利弗。譬如若諸王子若王大臣諸子
聚集坐時。餘下賤人不得至於彼處。如是奢
利弗。諸菩薩摩訶薩聚集坐時。餘少分智具
足諸衆生等。不能見示如是境界。如諸菩薩
摩訶薩示現。奢利弗。譬如大海有衆生身大
如蟣子。復有衆生身大百踰闍那。復有衆生
身乃至七百踰闍那。奢利弗。於汝意云何。
豈彼大海不容彼等小身衆生。若彼大身諸
衆生耶。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脩伽多。非
是大海不容。世尊。由造業故彼諸衆生成於
小身。由造業故彼諸衆生成於大身。佛言。
如是奢利弗。以發願力故。諸聲聞少智。然
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有不可量阿僧祇
不可思不可稱無邊不可説智。何以故。彼昔
行菩薩行。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稱
無邊不可説願。以造彼業成就乃至到無礙
智最勝功徳。奢利弗。譬如大海有諸衆生與
摩尼寳不相近合不知彼名。何況受用。如是
奢利弗。有諸善家子等於此法律中生。於彼
法海具足遊者。其諸聲聞獨覺猶不知彼三
摩地名。何況具足諸三摩地而欲當行。以具
足三摩地故名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奢
利弗。譬如射師作手作法。所放箭處彼處不
虚。如是奢利弗。有善方便菩薩摩訶薩。以
善方便攝取。般若波羅蜜具足。彼若發心當
即不虚。無不攝取。無不迴向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彼菩提心即不入欲瞋癡。非欲所染。
非瞋所惡。非癡所迷。彼若發菩提心。即不
入色乃至不入識。不入我乃至不入受。非眼
界非色界。不入眼識界。乃至非意界非法界。
不入意識界。彼若發菩提心。即離欲瞋癡。
若無欲瞋癡。即有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若有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即不可得。若不可得即
無生滅。若無生滅即無斷常。若無斷常是名
發菩提心。虚空界極法界究竟。虚空界業合
方便智。是名發菩提心。奢利弗。譬如寳樹
生時長時非無諸寳功能。如是奢利弗。菩薩
摩訶薩以諸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共攝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奢利弗。以是義
故。當知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心猶如寳樹。奢利弗。譬如此三千大千
世界所有諸樹諸草枝葉。彼等皆爲燈炷。此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須彌山王。輪山大輪
山王。目眞隣陀山大目眞隣陀山王。餘諸黒
山及諸石山。彼等皆爲燈器。此三千大千世
界所有流泉陂池泊河小河大河大海。彼等
皆爲油滿。若有聲聞乘獨覺乘善家子善家
女。在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前。然彼諸燈。
奢利弗。於意云何。彼善家子善家女。彼因
縁故福徳多不。答言甚多。大徳婆伽婆。甚
多大徳脩伽多。佛言。奢利弗。於意云何。若
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乃至施一燈。彼因縁
故何者福多。如是語已。奢利弗言。世尊
發大乘者乃至施一燈。福徳是多。非聲聞乘
獨覺乘以無邊阿僧祇無量燈施。如是語已。
佛言。奢利弗。甚善甚善。奢利弗。如是如是。
如汝所説。何以故。若諸菩薩摩訶薩陀那波
羅蜜。即諸衆生陀那波羅蜜。若諸菩薩陀那
波羅蜜。彼諸衆生。即得飮食衣服瓔珞乘等
受用衆具。若諸菩薩陀那波羅蜜。彼諸衆生
即得長者財穀倉庫等受用衆具。亦得田宅
園林殿堂城邑聚落國土王都等受用衆具。
奢利弗。略説諸菩薩尸羅。羼帝。毘梨耶。
第耶那。般若。彼破尸羅衆生。乃至無智衆
生。當得智慧。何以故。彼初發心如散種子。
當如是見。彼修行已猶如種子増長。不退轉
地如成枝葉。一生補處猶如出華。彼如來地
猶如成果。隨衆生欲如是聚果。如來涅槃
當如是見。奢利弗。以是義故。當知由初發心
如來出生。由於如來出諸衆生所有樂具。亦
由如來出諸聲聞獨覺。奢利弗。以是義故。善
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皆當迴向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月輪出時。此閻浮
洲所有流泉陂池泊河小河大河。彼處皆見
月輪。而彼月天子於自宮不動。彼之月輪不
近一處。而於諸處現月輪影。如是奢利弗。住
十地菩薩摩訶薩。多諸佛刹。乃至多百千倶
致那由多佛刹。自身示現。彼諸佛刹所有村
城聚落國土王都諸處。菩薩摩訶薩自身示
現。有處示現陀那波羅蜜。或復捨頭手足眼
耳。或捨皮肉筋骨髓心。或捨子女妻妾宅舍
村城聚落國土王都。或現無罪法祀大會。須
食與食。須飮與飮。如是乃至騎乘衣服鬘香
塗香床座倚枕燈明等。示現捨時。爲攝慳惜
衆生故。乃至爲捨五受聚故。有處示現尸羅
波羅蜜。不缺不穿不斑不雜。亦如犛牛護尾。
爲攝破戒衆生故。乃至令住三解脱門故。有
處示現羼帝波羅蜜。若截手足及以挑眼自
無瞋恚。爲攝高慢瞋毒衆生耽富貴者故。乃
至令住無生法忍故。有處示現毘梨耶波羅
蜜。爲懈怠衆生熾然精進故。厭離自樂令諸
衆生住樂故。爲攝懈怠小精進衆生令住精
進故。乃至令住十地故。有處示現弟耶那波
羅蜜。遊戲弟耶那解脱三摩地三摩鉢帝。爲
攝失念不正知無三摩地心亂心衆生故。乃
至令住金剛三摩地故。有處示現般若波羅
蜜。説難度深佛法故。處非處地非地。如衆
生行爲説法故。如是奢利弗。住十地菩薩摩
訶薩。巧攝方便般若波羅蜜具足。如所欲得
如是能作。如諸衆生信諸波羅蜜。如是爲諸
衆生示現諸波羅蜜。如諸衆生信色。如是爲
諸衆生示現於色。如信法本。如是爲諸衆生
説法。令彼衆生當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奢利弗。譬如有樹能與諸欲。若有
衆生欲得諸寳來到其邊。令彼衆生所欲得
滿。若食若衣若瓔珞。若其衆生所須諸寳。
金銀毘瑠璃頗梨赤眞珠馬瑙&T027012;。如彼
衆生有所須欲。諸寳即生。彼與衆生。諸所
欲樹。若割若破若斫。不見其樹割處破處及
斫損處。轉更増長出種種寳。如是奢利弗。
住十地菩薩摩訶薩。有處示現陀那波羅蜜。
有處示現尸羅羼帝毘梨耶弟耶那般若波
羅蜜。巧方便爲首。有處示現生四天王天。
三十三天。須夜摩天。兜率多天。化樂天。他
化自在天。諸魔羅身天。乃至諸梵身天。梵
光天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無
量光天。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廣天
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無熱天善見天善
現天。乃至生阿迦尼吒天。示現自身説法。有
處示現有想無想衆生。乃至非想非非想天。
有處示現此閻浮洲作轉輪王身。爲衆生説
法。有處示現轉輪王四分中一分王形色。有
處示現力轉輪王形色。有處示現刹帝利長
者大臣王臣小男小女歸女丈夫沙門婆羅門
楗梵志天龍夜叉楗闥婆阿脩羅伽留
茶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乃至依城者
形色。有處示現聲聞獨覺形色。有處示現下
兜率宮。或入母胎。或出生。或梵釋捧接。
或行七歩。或口出言。我是世間尊勝當窮生
死。或詣學堂。或入天祠。或處宮内。或在閻
浮樹下。或身出家。或至道場。或降魔羅軍
衆。或證無上菩提。或轉法輪。或爲四衆八
部説法。或現涅槃。或一全身。或如芥子。或
熾正法或現法滅。奢利弗。略説如諸衆生所
信説法者。是諸菩薩摩訶薩。自身示現。爲
成熟諸衆生故。如諸衆生信諸法本。是諸菩
薩摩訶薩。爲諸衆生説於法本。令彼諸衆生
等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
譬如幻師。若幻師弟子。住四大道示種種幻。
所謂象馬車歩。奢利弗。於意云何。彼四分
兵來處去處。十方諸世界中可得知不。答言。
不也婆伽婆。不也脩伽多。彼幻來去不可得
知。而彼幻非無因。佛言。如是奢利弗。彼佛
智若來若去。十方諸世界中亦不可知。如
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以是智具足故。十方
諸世界中。諸衆生所有心行皆如實知。而彼
智非無因。彼智最上當如是見。奢利弗。譬
如有人被捉咽喉。則諸處根皆當被捉。如是
奢利弗。若善家子善家女。以遍智心菩提心
中入諸佛法。請諸衆生。攝諸衆生。持諸衆
生。奢利弗。譬如有人壽命百歳。將一滴水
來與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作如是言。世
尊。我寄此一滴水。願爲持之莫雜餘水。如
來取已擲恒伽大河中。擲已彼一滴水向於
大海。時彼壽百歳人過歳還來作如是言。世
尊。與我前所寄一滴之水。不令雜餘水者。
奢利弗。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有如是智。
謂不思智。無比智。出三界智。如來阿羅訶
三藐三佛陀。具是智已從大海出彼前所寄
一滴之水不雜餘水。還與彼人。如是奢利弗。
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非一佛刹中説法。
亦非二三四五。乃至非千佛刹中説法。種種
善巧方便教化衆生。何以故。如來阿羅訶三
藐三佛陀。不可量阿僧祇不可稱不可説無
量千佛刹中説法。種種善巧方便教化衆生。
奢利弗。譬如春後夏月正熾熱時。有一丈夫
乃與大衆欲過曠野。彼於行時遠見焔動。彼
人慰喩彼大衆言。汝等但來有水可飮。爾時
彼人令彼大衆望水不絶。速出曠野便得蘇
息。不損不傷安隱無畏至自境界。如是奢利
弗。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令諸聲聞欲入
阿羅漢果爲其説法如阿羅漢所作相應精勤
用力。彼既作已便獲其利。奢利弗。若信是
法。彼即信無塵法。若信無塵法。彼即信如來
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若信如來阿羅訶三藐
三佛陀。彼即於無塵法解脱。若於無塵法解
脱。彼即解脱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奢利弗。
譬如漏盡阿羅漢在阿蘭拏山遠險之處誦
時。彼處有響。彼時更有異人聞已。即得阿
羅漢果。奢利弗。於意云何。彼人是誰調伏。
答言。世尊。是阿羅漢。佛言。奢利弗。於意云
何。彼漏盡阿羅漢。豈作如是念言。我若誦
時當有衆生得調伏耶。答言。不也婆伽婆。
不也脩伽多。佛言。奢利弗。於意云何。彼響
從内從外從内外出。莫作是見。若諸衆生所
出音辭當如是信。若有是説彼亦隨我。奢利
弗。譬如丈夫婦女於睡夢中。乃見如來與聲
聞衆圍繞説法。奢利弗。於意云何。如來聲
聞其實來不。答言。不也婆伽婆。不也脩伽
多。佛言。如是奢利弗。若人現見我聲聞衆
圍繞説法。當信如夢。彼即現前見我及以法
僧。奢利弗。譬如大海非無有寶而不取寳。
何以故。彼於先世不曾作取寶業。是故彼摩
尼寳黒不識不取。若人曾作摩尼寶業。彼
即得入寳洲。入寶洲已取摩尼寶。如是奢利
弗。非無法界。而不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但彼先世於佛境界。不作善根亦不
發起。是故今入聲聞。彼等不行如來行處。
亦無如來功徳。不具如來力無畏等及無礙
智。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則具如來力無
畏等及無礙智。奢利弗。譬如丈夫婦女執鏡
自看面輪。見自面相便生喜躍。如是奢利弗。
無聞凡夫不知影喩法本故。馳走流轉而生
愛樂。是故奢利弗。菩薩摩訶薩應著如是鎧
甲。我今爲諸衆生説法。令於流轉當知當斷。
奢利弗。菩薩摩訶薩當信諸法空虚不牢。如
是當行。奢利弗。譬如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
陀。有所作化。彼化生時無所生。滅時無所
滅。於佛境界若問若答此非二法。如來所化
生時無所生。滅時無所滅。如是奢利弗。得
無生法忍菩薩摩訶薩覺諸法無生。覺已不
得一法。若生時生無處法生。若滅時滅亦無
有爲無爲。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覺諸法無二
故。奢利弗。譬如沫搏無有牢固。彼無牢固
當隨順知。如是奢利弗。諸法無牢固。諸法
是空。當隨順知。諸法如海本性無有二相。奢
利弗。譬如水泡從因縁生。以一一因不能得
生。如是奢利弗。凡有衆生因不正念欲取於
生。彼皆虚無空不牢固。彼諸衆生於實際中
不如實知。不見不入不覺。我爲彼等衆生。
昔著如是鎧甲。云何令彼諸衆生等當見實
際。我應爲説流轉輪迴。奢利弗。譬如鳥行
虚空無法障礙。如是奢利弗。菩薩乘善家子
善家女等。於諸法無礙際。無塵際。無二際。
信於遍智。我説是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等。
決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奢利弗。譬如神
通比丘行虚空時。雖見其行不見歩跡。如是
奢利弗。見菩薩行。而不能説彼法及善根迴
向處。何以故。奢利弗。我所覺法不可言説。
彼法諸天龍夜叉揵闥婆阿脩羅伽留荼緊
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不能成就。唯除諸
菩薩摩訶薩於諸世界最勝具足上智著大鎧
甲。何以故。彼菩薩摩訶薩諸天等世皆不能
及。奢利弗。譬如手足能作諸事。如是奢利
弗。於此法本當如是見。奢利弗。譬如有人
能以一指示現五指。於意云何。彼難作不。
奢利弗言。甚難婆伽婆。甚難脩伽多。佛言。
奢利弗。我此説難。如虚空等法界。虚空等
法覺已。爲他解説此難於彼。我説希有。何
以故。奢利弗。彼菩薩摩訶薩。虚空等法覺
已。不作戲論而能増長。如是奢利弗。所有
善根菩薩摩訶薩。當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彼諸善根皆是虚無空不牢固。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示現已。彼諸善根乃不欺誑。覺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奢利弗。菩薩摩
訶薩應著如是鎧甲。我信諸法是不牢固。若
不入此忍者。不能成就八人法。須陀洹法。
斯陀含法。阿那含法。阿羅漢法。何況覺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除諸菩薩摩訶薩於
諸三界最勝具足上智。奢利弗。是故菩薩摩
訶薩應近善友承事供養。何者善友。所謂示
教行六波羅蜜。若以餘教彼非善友。若菩薩
摩訶薩。如是言如是教。如是應學諸波羅蜜。
如是應學諸菩薩法。當知彼名菩薩摩訶薩
眞實善友。奢利弗。譬如以一滴穌擲大海
中。於意云何。此爲多不。奢利弗言。不也婆
伽婆。不也脩伽多。於彼水中還是一滴。佛
言。如是如是。奢利弗。諸聲聞獨覺戒定智
解脱解脱知見。少攝不能爲諸衆生而作利
益。奢利弗。譬如以一滴油擲華池中。彼則
遍滿不知其油滴法。如是奢利弗。諸菩薩摩
訶薩戒定智解脱解脱知見。乃至諸有善根。
爲諸衆生當得受用。乃至究竟涅槃。奢利弗。
譬如有一丈夫於大海中破百分毛取一滴
水。於意云何。彼一滴水比於大海水聚。何
者爲多。奢利弗言。世尊。假使取百踰闍那。
猶當是少。何況彼人破百分毛取一滴水。佛
言。奢利弗。如是諸聲聞獨覺智如一滴水。
諸菩薩摩訶薩知見如大海水聚。諸菩薩摩
訶薩具足是知見故。能成熟諸衆生。乃至將
到無餘涅槃界。佛説此讃諸菩薩摩訶薩功
徳法本時。無量阿僧祇無邊諸衆生等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阿僧祇無邊諸
菩薩摩訶薩善根熾然増長勸行成就。無量
阿僧祇無邊天人等世遠塵雖垢。於諸法中
得法眼淨。佛説此經時。尊者奢利弗。及餘
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迦優波斯迦。天人
闥婆阿修羅等聞佛所説。皆大歡喜
譬喩王經卷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