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 (No. 0416_ 闍那崛多譯 ) in Vol. 13

[First] [Prev]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亦如寶輦妙莊嚴 彼見諸佛衆相滿
    又猶鵠王絶明白 處空自在無礙遊
    如是諸佛金色身 世尊眞子如斯念
    無垢三昧淨智燈 能破大冥諸黒闇
    彼除一切衆物想 念諸佛智無礙光
    諸垢消滅無瞋毒 無明清淨妙智人
    若能觀是無自他 彼終無有諸色相
    無疑惑中淨智生 悉能斷斯諸有見
    亦已滅亡陰界想 聞法除惱得清涼
    比丘當知諸佛子 及以清淨比丘尼
    彼優婆塞優婆夷 若能念此得三昧
賢護菩薩所問經卷第四



乘大集經賢護分卷第五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現前三昧中十法品第十三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若有比丘。
樂欲修習此三昧者。先當思惟彼無相想。既
思惟已我慢不生。賢護。除慢高已心意泰然
遠離衆相。爾時即應爲他宣説如是三昧。不
應起諍。是中云何名爲諍也。所謂妄想誹毀
即謗於空名爲諍也。賢護。是故彼比丘以無
諍故。當能修學爲他宣説此三昧也。賢護。有
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欲修學爲他解釋此三
昧者。應當具足成就十法然後爲他解斯三
昧。何等爲十。所謂一者彼諸善男子善女人。
先摧我慢起恭敬心。二者知恩不忘心常念
報。三者心無倚著亦無嫉妬。四者除斷疑惑
及諸障礙。五者深信不壞繋念思惟。六者精
進勤求經行無倦。七者常行乞食不受別請。
八者少欲知足調伏諸根。九者正信甚深無
生法忍十者常念誰所有是三昧。即於彼師
生諸佛想。然後修習如是三昧。賢護。是爲彼
善男子善女人具足如上十種法已。應當修
習如是三昧。亦令他人受持讀誦。如是行者
當得八事。何等爲八。一者畢竟清淨。於諸禁
戒無毀犯故。二者知見清淨。智慧和合不與
餘相應故。三者智慧清淨。更不復受諸後有
故。四者施與清淨。不願一切諸行果報故。五
者多聞清淨。既聞法已畢竟不忘故。六者精
進清淨。於一切時求佛菩提故。七者遠離清
淨。於一切名利不染著故。八者不退清淨。當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初不動搖故。賢護。
是爲彼善男子善女人所獲八法也。爾時世
尊爲重明此義。以説偈曰
    智人不起有相想 亦當除慢及我心
    於深忍中無取著 彼能速宣此三昧
    空中本來滅諍根 涅槃無相大寂定
    於佛無嫌不謗法 彼能速宣此三昧
    智者不興嫉妬意 念佛知恩及法僧
    所生降伏無遷移 如是寂靜持三昧
    無有嫉妬亦無疑 思惟深法眞實信
    精進不懈離諸欲 彼能如是得三昧
    常行比丘乞食法 捨諸別請況求財
    斷除垢染證眞如 彼能如是得三昧
    誰能有此三摩提 我應聽受廣流布
    於教師所起佛想 彼能如是得三昧
    若人修行此三昧 當具功徳超世間
    彼應速受八種法 稱諸佛心淨無垢
    持戒清淨無有邊 三昧菩提及勝見
    彼能清淨諸有中 住以最妙功徳聚
    智慧清淨不受有 布施離垢入無爲
    得彼多聞未曾忘 其爲智人功徳藏
    勇猛精進得菩提 於世名利不貪染
    若諸智者善行此 彼入無上深妙禪
  大集經賢護分不共功徳品第十四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摩訶薩言。賢護。彼
諸菩薩摩訶薩。復當成就十八不共法。何等
名爲不共法也。所謂如來初成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乃至般涅槃。於其中間如來所有三
業智慧爲首。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口業
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又諸如來知
見過去無有障礙。知見未來無有障礙。知見
現在無有障礙。又諸如來所爲無有錯誤。言
無漏失意無忘念無別異想。常在三昧無不
知已捨。又諸如來意欲無減精進無減禪定
無減智慧無減解脱無減解脱知見無減。賢
護。是爲如來十八不共法。彼菩薩摩訶薩當
應修習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若菩薩摩訶薩。成就具足甚深
難見攝受正法。即欲宣説是三昧者。應當
更受十種勝法。何等爲十。所謂如來十力。
云何十力。賢護。是中如來是處非處力者。
如來於諸處非處事。能以正智如實知故。賢
護。如是處非處事。如來能以正智如實知
者。此則如來處非處力。如來得此力已知
眞實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昔
所未轉。若有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
人。一切世間終無有能如是轉者。賢護。是
爲如來第一智力。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具
足成滿
復次賢護。是中如來一切至處道力者。如來
於一切處道差別。皆以正智如實知故。賢護。
如是一切至處道事。如來能以正智如實知
者。此則如來至處道力也。如來得此力已知
眞實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昔所
未轉。若諸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
若人。終無有能如是轉者。賢護。是爲如來第
二智力。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復
次賢護。是中如來世間種種界力者。如來於
世間種種諸界無量差別。能以正智如實知
故。賢護。如是世間種種界事。如來皆以正智
如實知者。此則如來世間界力也。如來得此
力已知眞實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大梵
輪昔所未轉。若諸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
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如斯轉者。賢護。是爲
如來第三智力。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具足
成滿
復次賢護。是中如來心行力者。如來於諸衆
生種種心行無量差別。皆以正智如實知故。
賢護。如是衆生種種心行無量差別。如來能
以正智如實知者。此則如來知心行力也。如
來得此力已知眞實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
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諸世間沙門婆羅門。
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如是轉者。賢
護。是爲如來第四智力。菩薩摩訶薩應當修
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如來知衆生諸根差別力者。如來
於衆生諸根種種差別。皆以正智如實知故。
賢護。如是衆生諸根種種差別。如來皆以正
智如實知者。是則如來諸根差別力也。如來
得此力已知眞實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
大梵輪昔所未轉。若諸世間沙門婆羅門。若
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如是轉者。賢護。
是爲如來第五智力。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是中如來禪定力者。如來於一切
禪定解脱三昧。生起煩惱及以滅除。斯以正
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一切禪定解脱三摩
跋提生起煩惱乃至清淨。如來皆以正智如
實知者。是則如來禪定力也。如來得已知眞
正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先所未
轉。若彼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
人。終無有能如是轉者。賢護。是爲如來第六
智力。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如來業力者。如來於彼一切諸業
種種差別。及彼未來和合得報亦無量差別。
如來斯以正智如實知故。賢護。如是諸業種
種差別。未來得果亦復差別。如來皆以正智
如實知者。斯則如來知業力也。如來得已知
眞實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先所
未轉。若彼世間若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
魔若人。終無有能如斯轉者。賢護。是爲如來
第七業力。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如來天眼力者。如來常以清淨天
眼過於人眼。見彼未來諸衆生輩死此生彼。
其所受身或美或醜或善或惡。所得諸色或
好或惡或妙或麁。或生善道或生惡趣。又見
衆生所作諸業或善或惡。有諸衆生。具身惡
業具口惡業具意惡業。訶罵聖人誹謗正法
壞和合僧。具足如是諸惡業故。身壞命終生
於惡道。又諸衆生。具身善業具口善業具意
善業。恭敬聖人尊重正法供養衆僧。具行如
是諸善業故。命終得生人天善趣。如是等事
皆如實知。賢護。如來以淨天眼見諸衆生死
此生彼。乃至命終生於天上。是則如來生死
智力。得是力已知眞實處。於大衆中作師子
吼。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彼世間若沙門婆
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若斯轉
者。賢護。是爲如來第八智力。菩薩摩訶薩應
當修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如來宿命智力者。如來能以諸宿
命智。知於過去諸宿命事。所謂衆生生此死
彼。或於一處初受一生或二或三或五或十或
百或千。乃至或受無量百生無量千生無量百
千生。如是乃至無量轉劫。無量定劫無量轉
不轉劫等。皆如實知。又於彼所生趣。如是處
如是家。如是種姓如是名字。如是相貌如是
生中。如是服食如是所作。如是善惡如是憂
喜。如是苦樂乃至若干壽命等。亦如實知。又
於某處捨彼身已復生某處。如是身相如是
所説如是所經。乃至壽命諸過去事。皆悉知
故。賢護。如來能以種種無量諸宿命智。知彼
衆生宿命所經。始自一生及無量生。乃至壽命
諸過去事如實知者。是則如來宿命智力也。
得是力已處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大梵輪昔
所未轉若彼世間沙門婆羅門。若天若梵若
魔若人。終無有能若斯轉者。賢護。是爲如來
第九智力。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具足成滿」
復次賢護。如來漏盡力者。如來能盡一切諸
有。無復諸漏。心慧解脱自覺法已。是故唱言。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賢
護。如來如是能盡諸漏。心慧明脱自證知故。
故言我生已盡乃至不受後有。如實知者。是
則如來漏盡智力也。如來得已處大衆中作
師子吼。轉大梵輪昔所未轉。若彼世間沙門
婆羅門。若天若梵若魔若人。終無有能若斯
轉者。賢護。是爲如來第十智力。菩薩摩訶薩
當應修學具足成滿。賢護。若諸菩薩摩訶薩。
讀誦受持思惟修習是三昧者。則能攝受如
來十力也。爾時世尊爲重明此義。以偈頌

    十八不共等覺法 十力明智諸佛同
    菩薩修習此妙禪 自然成就斯二種
  *大集經賢護分隨喜功徳品第十五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若菩薩摩
訶薩具足成就四隨喜故。即當得斯現前三
昧。速疾成滿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名
爲四種隨喜也。所謂彼菩薩摩訶薩應作如
是念。如彼過去一切諸如來應供等正覺各
於往昔行菩薩時。皆因隨喜得是三昧。因三
昧故具足多聞。由多聞故速疾成就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如我今日亦應如是。依因隨
喜得是三昧。因三昧故具足多聞。由多聞故
速得成就無上菩提。賢護。是爲菩薩摩訶薩
第一隨喜功徳聚也。賢護。彼菩薩摩訶薩。復
應如是念。如彼當來一切諸如來應供等正
覺行菩薩時。皆因隨喜得是三昧。因此三昧
故具足多聞。由多聞故速疾成就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如我今日亦應如是。當因隨喜
得是三昧。歸憑三昧求滿多聞。由多聞故速
疾成彼無上菩提。賢護。是爲菩薩摩訶薩第
二隨喜功徳聚也。賢護。是菩薩摩訶薩。復應
如是念。而今現在無量無邊阿僧祇諸世界
中。一切諸如來應供等正覺。各於往昔行菩
薩時。亦因隨喜得是三昧。因是三昧具足多
聞。由多聞故現皆得成無上菩提。然我今日
亦應隨喜。乃至爲欲速成無上菩提故。賢護。
是爲菩薩第三隨喜功徳聚也。復次賢護。彼
菩薩摩訶薩。復應如是念。我今已得仰學。三
世一切諸如來本於過去行菩薩時。皆因隨
喜得是三昧。皆因三昧具足多聞。皆由多聞
而得成佛。今我以此隨喜功徳。願與一切衆
生共之。同生隨喜同獲三昧。同具多聞同悉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賢護。是爲菩薩
摩訶薩第四隨喜功徳聚也。復次賢護。而彼
菩薩既得成就。如是隨喜如是三昧。如是多
聞如是速疾成就菩提。以是功徳悉與衆生。
共同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功徳
難可稱量。我今爲汝略開少分。汝宜諦聽善
思念之。賢護。譬如有人定壽百歳。身輕氣猛
行駿若飛。是人生已便即能行一世界先行
東方盡世界邊。如是次第行於南西北方四
維上下。周旋十方窮極地際。賢護。於意云何。
假使有人聰明出世善通算術。能計是人所
行地界道路近遠長短耶。賢護白言。不也。又
能稱量耶。不也。又能觀察耶。不也。亦能思
惟耶。不也世尊賢護。且置初行。即使是人滿
足百年速疾往返。遍至十方無量世界。彼明
算人復能知否。賢護報言。不也世尊。彼明
算人尚不能知初時所行地界近遠。云何能
計是人一世盡力飛行周遍十方。無數世界
道路由旬其數多少。若欲的知。唯獨世尊及
大弟子舍利弗與彼不退諸大菩薩等乃能知
耳。佛告賢護。如是如是。我今語汝。若有善男
子善女人。起信敬心。於彼風行壯人所經世
界盛滿珍寶。持用奉獻十方諸佛。其所獲福
雖曰極多。然尚不如隨喜三昧功徳少分。何
以故。賢護。由彼菩薩摩訶薩修此三昧。具足
如上四大隨喜。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爲求多聞成正覺故。賢護。以是因縁持彼施
福。望前隨喜所獲功徳。百分不及一。千分不
及一。百千萬分不及一億百千分不及一。乃
至算數譬喩所不能及。賢護。汝今當知。諸菩
薩等。隨喜迴向所得功徳。是故我今更爲汝
説菩薩隨喜功徳少分。汝宜諦聽也。賢護。我
念往昔過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爾時有佛。
號師子意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
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於
世。賢護。時此世界閻浮提中。人民熾盛多饒
財寶。豐樂安隱甚可愛樂。賢護。爾時此閻浮
提其地弘廣。具足一萬八千由旬。其間城
聚落乃有一萬八千。一切皆以七寳所成。其
城縱廣十二由旬。於諸城内城別皆有
億民家。賢護
爾時大城名曰賢作。城中居民有六十億。彼
城即是師子意如來現生處也。賢護。爾時師
子意如來。初會説法有九十億人證阿羅漢
果。過七日已。於第二會。復有九十億人得阿
羅漢果。過第二會。第三會中。復有九十億人
得阿羅漢果。過三會已。復有九十億人咸從
他方而來大集。悉是清淨諸菩薩衆。自後彼
佛恒有無量阿僧祇諸聲聞衆。賢護。爾時人
民行十善業。如彼未來彌勒佛世教諸衆生。
具足成就十種業行。爾時人壽八萬四千。如
彌勒時人壽無異。賢護。時彼大城有轉輪王
名曰勝遊。如法治世具足七寳。所謂金輪寳
象寶馬寶摩尼寶女寶長者寶主兵寳。是爲
七寶。滿足千子身相端嚴。成就威雄降伏怨
敵。彼王所統盡世界邊。不用刀兵亦無威迫。
無所税斂衆具自然。時勝遊王詣師子意如
來應供等正覺所。頂禮尊足然後退坐。爾時
師子意如來。知勝遊王渇仰心已。即爲廣宣
現前三昧。時彼王既聞如是三昧。深自慶幸
發隨喜心。以一把寶奉散佛上。彼王縁此隨
喜善根。命終之後還生閻浮。爲彼王子名曰
梵徳。復紹王位如法治化。彼佛滅後於正法
中有一比丘。其名曰寶。聰明精進。常爲四衆
宣揚廣説如是經典。賢護。爾時彼梵徳王於
比丘所聞三昧已。得深淨信起隨喜心。持上
妙衣價直百千覆比丘上。賢護。又梵徳王從
比丘所聞三昧已。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爲愛法故捨家出家。剃除鬚髮被服袈
裟。是時亦有百千人衆。成就信心即隨彼王
法服出家。亦爲如是三昧經故。時彼梵徳比
丘。與彼百千諸比丘衆。經八千歳供養承事。
彼寶比丘無有疲倦。終不能得如是三昧。唯
除一聞。聞已隨喜具以四種隨喜功徳。迴向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初隨喜如是廣行。
後梵徳比丘及百千衆。縁此善根尋得値
遇六萬八千諸佛世尊。凡所生處常得爲衆
頒宣廣説如是三昧。彼王比丘因彼善根。復
更値遇六萬八千億數諸佛。如是次第種諸
善根得此三昧。具足圓滿助菩提法已。尋得
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堅固精進
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
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而彼百千諸比丘
衆得此三昧。亦能成就助道法故。皆已成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曰堅勇如來應供
等正覺。復令無量百千衆生住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賢護。彼但耳聞尚獲如是。何況
菩薩聞受三昧。讀誦憶持爲他廣説。復勤思
行而不得也。賢護。以此義故。諸菩薩等聞是
三昧誰不隨喜。誰不讀誦誰不受持。誰不修
習誰不廣説。何以故。賢護。以彼菩薩聞是三
昧。即得成就助道法等。速疾成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賢護。以是因縁吾今語
汝。若人正信淨心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者。要先至心求此三昧。菩薩若聞百由旬
内有此甚深三昧經者。菩薩即應躬自往詣
聽是經典。聞已即應讀誦受持修習思惟爲
他廣説。賢護。且置百由旬内當往聽受。又彼
菩薩若聞二百由旬。三百四百五百。乃至千
由旬内有是三昧。在某都城某聚落所。菩薩
即應躬往聽受習誦受持。何以故。賢護。以是
菩薩清淨信心。爲求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故。是故菩薩不應起懈怠心生懶惰心起
散亂心。當更發精進心發猛利心。應當爲是
三昧速至千由旬所。乃至但得聞是三昧。何
況讀誦受持思惟解説。何以故。賢護。以是三
昧能攝一切助道法故。復次賢護。是中若有
菩薩。以純淨心爲求菩提。應當往詣千由旬
所。爲聽如是三昧法時。菩薩應當承事供養
彼説法師。一切衆具悉皆奉上。常當隨逐法
師而行。或時一年或復二年。或十二十或經
百年。乃至盡壽隨逐法師不得捨離。乃至但
求聞是三昧。何況能得讀誦受持。思惟義理
爲他解釋。如是菩薩隨法師時。當捨自心諸
所爲事。常當隨順彼阿闍梨法師意行。謹心
承事不得違教。起尊敬心及重愛心。除捨一
切無愛敬事。於法師所發善知識想。乃至當
起如諸佛心。賢護。彼菩薩於是法師阿闍梨
所。能生如是敬愛心已。若當不得讀誦受持
思惟廣説。乃至聽聞是三昧者終無是事。唯
除往昔誹謗如是甚深經典業時已熟定墮惡
道業不淨耳。復次賢護。假彼菩薩或欲須離
彼法師者。常當知恩常當念恩常當報恩。何
以故。賢護。以是法師宣講因縁。令斯經典久
住不沒
復次賢護。若有菩薩爲是三昧。尚當應往千
由旬處。況復隨近城都國邑聚落空處或山
野中。而當不往聽受讀誦思惟義理爲他廣
説也。復次賢護。我今語汝。若有菩薩爲三昧
故。即能往至千由旬所。乃至不得聞是三昧。
而彼菩薩雖復不得聞是三昧。於是法中念
求善根。當發精進莫即懈惰。汝應當知如是
之人。則爲已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何況聽聞受持讀誦。思惟修習爲他廣
宣。賢護。汝今當觀彼菩薩輩。聞此三昧已而
能受持思惟修行。即得爾許大功徳聚。乃至
求已不能得聞。亦當具足幾大善根。若聞不
聞。皆爲已住不退轉地。畢竟成就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何況聞已讀誦受持。思惟
修習廣爲他説。亦令多人聞已誦持修習思
惟熾然流布也。爾時世尊爲重明此義。以偈
頌曰
    我念過去有如來 號師子意人中
    彼時有王爲衆首 親往詣佛求三昧
    時大智王得聞已 歡喜遍滿不可宣
    以手持寳奉散之 供養人尊師子意
    内心思惟發是言 我今歸依無上覺
    爲諸世間作饒益 唯願善説三摩提
    時王興建此業已 捨身還生於彼宮
    尋得値遇寶比丘 大徳名聞滿十方
    彼聞比丘善説時 心生歡喜無稱量
    即以勝妙衆寶服 答彼比丘爲菩提
    復與數千衆出家 供養承事彼比丘
    經歴滿於八千歳 爲求如是三昧故
    彼唯一説不再宣 聞受深妙如大海
    爾時心智都無倦 求此如實勝寂禪
    彼輩如是修行已 値遇諸佛大威雄
    具滿六萬有八千 其間亦聞此三昧
    餘世供養復承事 六萬八千億世尊
    所聞深妙悉隨喜 斯由師子如來故
    彼王如是具修行 終得成佛號堅
    教化衆生無量數 所在生死皆遠塵
    從王出家數千衆 亦同得佛名堅勇
    徳聲遍滿於十方 聞三昧名證大覺
    何況復能爲他説 不染著彼諸世界
    當更廣顯妙思惟 若斯三昧諸佛演
    若知三昧百由旬 爲求菩提詣彼聽
    於言教中莫辭倦 聞者功徳不可量
    若至於彼不得聞 尚獲若干諸福聚
    何況聞已思説者 唯當速求此三昧
    當念彼具梵徳人 親近承事勿生厭
    誰比丘所有此經 即當詣彼修供養
  *大集經賢護分覺寤品第十六
爾時世尊復告賢護菩薩言。賢護。我念往昔
過多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薩遮那摩
如來應供等正覺。十號具足。時有比丘名曰
和輪。於佛滅後稱揚廣説是三昧經。我於
爾時爲大國王。一心專求是妙三昧。即於夢
中聞有告言。是三昧處既覺寤已。遂便躬詣
比丘師所求是三昧。因請法師剃髮出家。爲
求聽受是三昧故。躬用承事和輪法師。備經
三萬有六千歳。天魔障蔽竟不得聞。時佛復
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言。我今語
汝。汝等當應急疾聽受是三昧王。無得&T049271;
亦無忘失。善承事師無令失所。求是三昧以
得爲期。若經一劫乃至百千。不生懈心無不
得也。賢護。若人一心求是三昧。常隨逐師不
得遠離。當設供養。所謂湯藥飮食衣服床敷
種種衆具。及以一切金銀珍寶。凡是資用盡
奉於師無所愛惜。如其自無乞求而與。趣得
三昧勿生厭心。賢護。且置如斯尋常供具。夫
求法者。師若有須。乃至應當自割其身。肌膚
肢體供奉於師。師若須命尚無愛惜。況餘外
物而不奉師。賢護。其求法者。承事法師將護
隨順其事若此。又承事師如奴隨主。如臣事
君。事師亦爾。斯人如是疾得三昧。得三昧已
當念憶持。常念師恩恒思報答。賢護。是三昧
寶不易可聞。正使有人過百千劫。但求聞名
尚不得聞。何況聞已書寫誦持。轉復爲他分
別説也。賢護。假使恒河沙數諸佛世界。盛滿
珍寶持以行檀。其福雖多猶亦不如聞此經
名。書寫一偈所獲功徳無可校量。爾時世
尊。爲重明此義。以偈頌曰
    我念過去無量時 具足數滿六千歳
    常隨法師不蹔捨 初不聞是三昧名
    有佛厥號爲至誠 時彼比丘名和輪
    其於世尊滅度後 比丘廣説是三昧
    我時爲彼天下王 夢中聞告三昧處
    和輪比丘常宣轉 王當聽受是妙經
    從夢寤已即推求 躬詣比丘請三昧
    遂捨王位而出家 恭敬供養不暫休
    經歴三萬六千年 但願得逢彼宣流
    常爲天魔來固擾 終竟未果一聽聞
    是故比丘比丘尼 諸優婆塞優婆夷
    吾故誡汝此誠言 汝當趣持是三昧
    其欲敬承彼法師 若經一劫及多劫
    備奉藥湯諸妙膳 求聞如是三昧經
    又辦億數衆衣服 床敷燈燭及諸珍
    精勤如是不覺疲 爲聽如是妙三昧
    比丘自無當乞奉 乃至身命無悋
    何況餘物有惜心 如是求者得三昧
    受恩常念思報恩 智人聞已應廣説
    億那由劫專精求 斯妙三昧爾乃聞
    假使恒沙諸世界 盛滿珍寳用行檀
    能於是中説一偈 此人功徳過於彼
    正言宣説一偈者 過於諸劫那由他
    何況聞已能廣傳 斯人功徳不可説
    若人樂行於菩提 當爲一切求是法
    必能正覺無上道 聞已安住斯定中
  *大集經賢護分囑累品第十七
爾時世尊告賢護菩薩言。賢護。是故彼善男
子有淨信者。常當精勤聽此三昧。既聞受已
讀誦總持思惟其義。廣爲世間分別演説。宜
善書寫安置藏中。所以者何。賢護。於我滅後
當來之世。有諸菩薩摩訶薩輩淨信心者。爲
衆生故當求多聞。求多聞故當詣諸方聽受
正法賢護。是故彼諸善男子。有欲樂者。具足
信心者。攝受正法者。愛樂正法者。總持修多
羅者。爲如是等廣宣説故。以如來力加持故。
書寫如是大乘經典。以如來印印封之已。然
後安置於匣藏中。賢護。是中何等爲如來印。
所謂一切諸行無造無作。無造作者。未曾有
無爲無相無想無依無攝無取無住。一切諸行
盡苦因盡。有盡一切煩惱盡。無生無滅無道
無道果。一切諸聖無有覆藏。愚癡所毀。智者
所稱。巧者能受。如來世尊説此經時。無量衆
生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諸善根。
恒河沙等諸佛世界。有無量阿僧祇諸菩薩
摩訶薩衆。皆從本國發來至此。咸爲聽受是
三昧者。彼輩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時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六種
震動。所謂動大動等遍動。涌大*涌等遍
*涌。起大起等遍起。震大震等遍震。吼大吼
等遍吼。覺大覺等遍覺。乃至邊涌中沒中涌
邊沒。時此世界如是大動
爾時世尊告尊者摩訶迦葉。尊者舍利弗。尊
者目揵連。尊者阿難及賢護菩薩。寳徳離車
子。商主長者。星徳長者子。偉徳摩納水天長
者等。五百人衆并餘諸天世人四部衆等言。
迦葉。我今以是三大阿僧祇劫修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法。付囑汝等。如是等義一切世
間所不能信。何以故。如來所説修多羅。最勝
微妙第一甚深。於當來世能與一切衆生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我今慇懃囑汝。汝
當聽受。汝當讀誦。汝當憶持。汝當思惟。汝當
修行。汝當開發。汝當廣宣。汝當解釋。汝當盡
善。汝當流布勿令斷絶。復次阿難。若有諸
善男子善女人。念欲修習此三昧經者。欲讀
誦者欲受持者。欲思惟者。欲開示者。欲廣説
者。當應令他生正信故。令他讀誦故。令他受
持故。令他思惟故。令他開示故。令他廣説故。
我今爲彼安住大乘諸善男子善女人輩。廣
開發已。當如是學。常當念我如斯教勅。爾時
世尊説是經已。尊者摩訶迦葉舍利弗大目
揵連阿難。自餘一切諸大聲聞。及彼賢護寶
徳善商主星徳偉徳水天長者等五百優婆塞
衆。及彼從十方他佛國土諸來菩薩摩訶薩
衆。乃至一切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聞如來説
皆大歡喜。奉教修行
賢護菩薩所問經卷第五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