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集一切福徳三昧經 (No. 0382_ 鳩摩羅什譯 ) in Vol. 12

[First] [Prev]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佛説聞已得知法聞已不作惡聞已離無利
聞已得涅槃
那羅延言。云何比丘念法相應。淨威答言。
無相應無不相應。若能如是念法相應。那羅
延言。彼修行者是語相應。復次那羅延。若
有比丘與念法相應。則不起瞋不起憍慢。是
名正思惟。若有觀察説法去來現在。若解所
説。爲斷故説。爲解故説。爲修故説。不得
過去世之所作。不得未來世之所作。不得
現在世之所作。是正修行。若正觀一切法性
常滅。是名正修思惟所見。若見一切法性常
寂。是名修正思惟所見。若正觀一切法性常
定。是名修正思惟所見。若正觀諸法畢竟不
生。是名修正思惟所見。若正觀一切法實無
常。是名修正思惟所見。若正觀一切法無常
滅。是名修正思惟所見。若彼見者及以所見。
都不可見如如見如不見。如是名爲説示思
惟。是時世尊讃淨威力士。善哉善哉。善男
子。汝之所説如是相應。若能如是。則於諸法
無有愚癡。如是修行則無有障。正修行者。無
縛無解。何以故。正思惟者。於一切法無斷無
趣。若如是者。名爲正見見一切法。如是正見。
云何正見。謂不見法。所言見者。是説無生
不實之言。語不實者説無生名。如我所説。諸
法無生以慧初見。若至正位名爲正見。若如
是見名至正位。以何因縁名爲正位。我與無
我二倶平等。如無我等諸法等起。是名正位
集一切福徳經卷中



集一切福徳三昧經卷下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爾時那羅延菩薩即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
善逝。諸法如是性常寂滅。菩薩摩訶薩能聽
是法。能知是法。能信是法。不中涅槃。佛告那
羅延。菩薩方便力能如是。若菩薩成就善方
便者。於念念中能得四法。何等四。謂大慈大
悲知一切智佛出於世不斷法種。如是四法
修行諸法。知衆生界是正位相。知一切法性
常寂滅。聞知信解不中涅槃。是名調伏法知
利衆生。知已而見乃至不見。何以故。不捨一
切諸衆生故。爾時淨威力士白言。世尊。菩薩
摩訶薩如佛所説不墮正位。佛言。善男子。是
菩薩摩訶薩。不作諸見然事無不辦。聲聞之
人不縁一切衆生。不縁佛種。不縁法種。不
縁大乘。捨一切智。不觀一切智。不願一切智。
滅有爲法入聲聞位。菩薩摩訶薩縁一切衆
生。縁不斷三寶種。縁於大乘。觀一切智不
觀於命。知諸法一相不入正位。縁諸衆生遊
戲諸禪。不墮聲聞位。善男子。是故當知菩薩
摩訶薩。常恒無我不墮正位爾時淨威力士
白佛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菩薩所行。一切
聲聞縁覺之人所不能及。爾時文殊師利法
王子在會而坐。那羅延菩薩白佛言。世尊。是
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在此會坐。乃能於是集
一切福徳三昧而無所説。爾時文殊師利語
那羅延菩薩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不爲福
徳故修行菩提。菩薩不爲利養名稱。不爲生
天不爲封邑。不爲眷屬不爲讃歎。不爲自樂。
修行菩提。那羅延言。文殊師利菩薩以何而
行菩提。文殊師利言。善男子。菩薩爲悲諸衆
生故修行菩提。爲於法故。爲脱一切衆生苦
故。爲斷不實諸煩惱故。忍自苦故。無所爲故。
修行菩提不惜身命。觀知無主無宰無居無
相無思。無轉無壞無遷流轉。無侵毀害勇健
無降。無知解無懶墮。無怖無畏無驚無恐。
無高無下無諂曲。堅住不動。樂寂獨一。一道
一趣。住於一道修行一道。爲度一切諸衆生
故。爲如是利故。菩薩摩訶薩修行菩提。又問
文殊師利。菩薩云何修行菩提。文殊師利言。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生無滅。非無生滅行
畢竟滅。無有餘生無所言説。菩薩如是修行
菩提。復次那羅延。菩薩知過心已滅無所能
行。未來心未至無所能行。現心不住無所能
行。不著去來現在之心。菩薩摩訶薩能如是
行。名修行菩提。復次那羅延。菩薩若知施及
菩提衆生如來等無二行。持戒菩提衆生如
來等無二行。忍辱菩提衆生如來等無二行。
精進菩提衆生如來等無二行。禪定菩提衆生
如來等無二行。智慧菩提衆生如來等無二
行。菩薩如是行六波羅蜜。則不壞敗行之性
相。菩薩如是修行菩提。復次那羅延。菩薩觀
色空無有行。如觀色空。觀受想行識空無有
行。色空無盡色畢竟盡。以其空故。受想行
識。識空無盡識畢竟盡。以其空故。如其性
盡一切法盡。色無盡受想行識無盡。若有菩
薩如是行者。是名爲修菩提之行。復次那羅
延。菩薩勤斷凡夫法行。不生佛法行。不出生
死行。不滿涅槃行。不見一切不善法成。不集
善法不異處觀。如是解知不壞行性。是菩提
行。那羅延。菩薩如是行。是名爲修菩提之行。
復次那羅延。菩薩摩訶薩解衆生界無量法
界無量。衆生界法界無盡滅行。何以故。衆生
界法界無有二故。無有二作。無有二相。不増
不減法界。不増衆生界。不減衆生界。如法界
相衆生界相亦復如是。又菩薩解知諸法無
相。不盡法界行。不盡衆生界行。不盡法界行。
不増法界行。不盡衆生界行。不増衆生界
行。亦不住餘妄想顛倒所起結使。如是正觀
善知諸行。不壞諸有行。不壞我衆生壽命行。
那羅延。菩薩如是行名修菩提行。文殊師利
法王子。演説如是諸行法時。十六天子先向
大乘。今者逮得無生法忍。爾時淨威力士。欲
爲供養守護是經。便作是言。世尊若有衆生
信解是經。當得一切諸善吉利。爾時離魔菩
薩語文殊師利。我亦欲説菩薩所行。文殊師
利言。善男子。今正是時。汝可演説。離魔菩薩
言。文殊師利。行一切法行是菩薩行。行一切
魔行是菩薩行。行一切衆生行是菩薩行。若
行學行無學行是菩薩行。行縁覺行是菩薩
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應遍學故。爾時那羅
延菩薩問離魔天子。云何菩薩學行一切諸
衆生行。天子答言。那羅延。菩薩應學八萬四
千行。何等八萬四千行。謂二萬一千是貪欲
行。二萬一千是瞋恚行。二萬一千是愚癡行。
二萬一千是等分行。菩薩悉應入是諸行行。
於貪欲斷離貪欲行。於瞋恚斷離瞋恚行。於
愚癡斷離愚癡行。於等分斷離等分行。菩薩
行一切衆生行。不染衆生行。現行一切諸衆
生行。爲化衆生故。是名菩薩行菩提行。那
羅延言。天子。云何一切魔行是菩薩行。天子
言。一切魔行入菩薩心。菩薩應覺隨所起魔
業而不隨之。不爲魔行之所繋縛。入一切行
而修行之。應示魔天令不得便。當教化魔離
於魔業。那羅延言。天子。云何學聲聞縁覺
行是菩薩行。天子言。善男子。如是一切行。
是實性行。是無報行。是無住行。是無趣行。是
無生行。解知自行。菩薩應當如是修行。離
魔天子如是説已。語文殊師利法王子。善男
子。汝今復説如是之行。文殊師利言。天子。
菩薩所行過諸境界。何以故。此行非是眼境
界數。亦非色聲香味觸法境界之數。天子。是
故當知。是善丈夫所行諸行。過諸境界。復次
天子。若菩薩摩訶薩如是修行。則是諸佛之
所許可。無有過咎。若如是行。是名菩薩修
行正行。天子言。文殊師利。菩薩云何修行。
諸佛所許可行。文殊師利言。天子。一切諸法
實際自空。如來如是而覺知之。若菩薩住如
是法行。佛所許可。若乃至涅槃。生見著行。
則誑諸佛。天子。一切諸法實際無相。如來
世尊如是覺知。若有菩薩爲諸法作相。與相
倶住。則誑諸佛。一切諸法實際無願。如來世
尊如是覺知。無行無實無生無起無所有。無
形無相亦非無相。無來無去無住。本性清淨。
本性明了其性常滅。一切諸法猶如虚空。如
來世尊如是覺知。若是菩薩於諸法性若有
少得。則誑如來應正遍覺。天子。若是菩薩共
空倶住。生於見著。是菩薩共無相倶住。生
於見著。若是菩薩共無願倶住。生於見著。則
誑諸佛。若是菩薩出過三界。知一切法無實
無生無起。無有無形無相。無來無去無住。本
性清淨。本性照明。本性常滅。同如虚空本性
無垢。若如是知。是名菩薩不誑諸佛。爾時世
尊讃文殊師利。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快説
此語。若是菩薩如是修行。名菩提行疾得受
記。文殊師利。我昔過去於然燈佛前。所住諸
行都不得記。何以故。我有相行有所依行有
所著行。我於是後見然燈佛得過諸行。當初
見時離諸行見。知一切法自性不生。時然燈
佛授我記言。汝於是後當得作佛。號釋迦
牟尼如來應正遍覺。我於是時得無生忍。是
故文殊師利。若有菩薩欲速疾得無生法忍。
於是品中應如是修。不著諸法爾時文殊師
白言。世尊。菩薩摩訶薩爲縁何法得無
生忍。佛言。文殊師利。縁陰界入得無生忍。彼
得一切諸法之忍亦復縁於常樂我淨。彼得
法忍。文殊師利所言忍者。名縁一切諸法無
盡。所言忍者。名之爲正。文殊師利。忍之所
縁。非與世法而共倶行。非凡夫法。非學法非
無學法。非縁覺法。非菩薩法。非佛法。而
共行。不與一切諸法倶行。名爲得忍捨於一
切諸法想著。名之爲忍。是忍亦不在於眼色
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數中。無盡不盡名
之爲忍。是忍亦復不離是界。是名爲忍。説
是忍時有五百菩薩本先佛所種諸善根。得
無生忍。作如是言。此集一切福徳三昧。能令
我等住於所住。亦令我等滿無量法。世尊。
菩薩摩訶薩應至心聽甚深諸法應當修集。
爾時那羅延菩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於
是深法所作已辦。文殊師利言。若有菩薩知
一切法無作無不作。是名菩薩所作已辦。若
知一切諸法無行作已不執不作無忘。是名
菩薩所作已辦。若是菩薩隨所作無恩。是名
知恩。有爲無爲不生高下。不得作者亦有所
作。謂作布施住於迴向。亦不得施不得菩提
不得自他。是名菩薩所作已辦。守護淨戒迴
向菩提亦不得戒。修行忍進禪定智慧亦不
得慧。是名菩薩所作已辦。若不得身口意善
業。知是菩薩所作已辦。若不得身不得口意
所集莊嚴。*知是菩薩所作已辦。爾時常精進
菩薩語文殊師利。我亦欲説菩薩摩訶薩所
作已辦。文殊師利言。善男子。今正是時汝便
可説。常精進菩薩語文殊師利言。若菩薩能
令一衆生入佛法中。如是菩薩所作已辦。若
有菩薩受衆生食若施與他。不以畏故皆悉
攝在無上菩提。是名菩薩福田清淨。若彼施
者及與受者如法而作。是名菩薩二倶清淨。
若是菩薩以佛音聲令他得聞。自住施戒忍
進禪慧作正憶念。於大衆中説六波羅蜜。令
他得聞憶念受持如此善根。*知是菩薩所作
已辦能消供養。若是菩薩修行忍辱。若爲怨
賊旃陀羅等之所罵辱。不瞋不惱。爲是衆生
令生信喜。勤修精進住精進力*知是菩薩所
作已辦。若是菩薩以眞金寶滿四天下。不貪
是寶而作妄語。若他問法不相朋黨説言非
法。*知是菩薩所作已辦。若有菩薩七日絶
食。若有人來作如是言。汝若能捨菩提之心。
殺諸衆生當與汝食。而是菩薩終不爲之。
*知是菩薩所作已辦。復次文殊師利。若是菩
薩見滿世界利刀猛火。當從中過而往聽法。
不愛身命作如是學。念陰入界易得。佛難可
遇法難可聞。敬法衆生甚亦難得。作是念已
入衆聽法。*知是菩薩所作已辦。復次文殊師
利。若是菩薩從他人聞一四句偈。若戒若施
心生歡喜。勝得轉輪立大王位。若以此偈令
一人聞。勝得帝釋及梵王處。*知是菩薩所作
已辦。復次文殊師利。若是菩薩能住衆中。在
多聞中生大喜悦。以此多聞向一切智。不得
滿三千大千世界珍寶生大歡喜。以自善根
爲一衆生迴向佛道用爲欣慶。*知是菩薩所
作已辦。復次文殊師利。菩薩爲化諸衆生故
應勤精進。堅自莊嚴修集多聞捨身支節。於
世八法其心無異。若是菩薩爲佛慧故。寧捨
身命不捨持戒。菩薩應當作於忍辱。能忍諸
惡不善音聲。菩薩應當勤加精進莊嚴佛土。
菩薩應當獨一寂處。爲不敗失菩提道故。菩
薩應當不失正念。爲修集六波羅蜜故。菩薩
應當無所執著。懃進戒滿已作善業。不捨一
切諸衆生故。菩薩應當堅誓莊嚴。爲佛法種
故。菩薩應當離諸諂僞。身口意法善質直故。
菩薩應當自淨志欲。爲救歸依諸衆生故。菩
薩應當無所觀作。不著身命故。菩薩應當甘
軟好語。善來問訊故。菩薩應當常先意語。無
有瞋憤不言説故。菩薩應當猶若如地。無愛
憎故。菩薩應當柔和善軟。同心歡樂故。菩
薩應當善易教誨。速受教故。菩薩應當除捨
憍慢。謙下一切諸衆生故。菩薩應當猶之如
狗。不誑一切衆生。不違本誓故。菩薩應當諸
衆生中起大慈心。一切空故。菩薩應當諸衆
生中起大悲心。爲諸衆生作大利故。菩薩應
當生於大喜。欣樂修集諸善根故。菩薩應當
修行大捨。不觀一切五欲樂故。菩薩應當不
貪慳惜自捨身故。菩薩應當不著我所。不貪
一切諸財物故。菩薩應當修大捨心。捨一切
妄想故。菩薩應當具滿大財。聖七財故。菩
薩應當牢堅志。固一切善根故。菩薩應當無
有滿足。修集無量佛功徳故。菩薩應當智慧
勇健。摧四魔故。菩薩應當作大醫王。善治
一切煩惱病故。菩薩應當爲作應供。不捨菩
提心故。菩薩應當作於福田。爲諸衆生作光
明故。菩薩應當猶如蓮花。不爲世泥所染汚
故。菩薩應當猶如船栰。度諸衆生故。菩薩
應當猶之如橋。於上中下一切衆生無別想
故。菩薩應當猶如大池。專意正法水無盡
故。菩薩應當猶如大海。一向多聞無厭足故。
菩薩應當猶如大山。無能動故。菩薩應當善
安止住。如門閫故。菩薩應當無所染著。一切
所有諸財物故。菩薩應當令心自在。不退轉
故。菩薩應當猶如大王。爲尊勝故。菩薩應
當猶如帝釋。一切衆生所尊貴故。菩薩應當
猶如梵王。自在法王故。菩薩應當安樂一切
諸衆生等。究竟安樂至涅槃故。菩薩應當爲
作父母。與諸衆生衣服利故。菩薩應當無所
傷損。一切善不善法故。菩薩應當無所侵害。
親非親中心平等故。菩薩應當不親不信。所
生諸入故。菩薩應當爲法施主。一切悉捨故。
菩薩應當離於一切放逸懈怠。爲集菩提故。
文殊師利。菩薩常應牢強精進。修集一切諸
戒徳行。爲得無上正眞道故。爾時世尊讃常
精進菩薩摩訶薩。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説
諸行所應住想。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欲逮
得此集一切福徳三昧者。應當懃修一切福
徳。不應捨離一切福徳。爾時那羅延菩薩白
言。世尊。若有得此集一切福徳三昧者。不墮
惡道不生八難。斷諸貧窮心常自在。諸根具
足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善自莊嚴。得大辯才
及無盡法。得陀羅尼得不忘念。起一切福轉
法輪故。得灌頂位。釋梵護世一切衆生所供
養故。得具諸通達一切死此生彼故。得大
自在在在所生諸所入故。得大封邑増長諸
法故。得智光明離惡邪見故。得大稱讃。一切
聲聞縁覺地故。得大調伏。一切聲聞縁覺人
故。善分別諸根。教化衆生故。神通自在。諸
禪解脱三昧門故。得無作施。解知施故。得無
住戒。三戒淨故。有無量忍。慈心普遍諸衆
生故。修行精進。心無疲惓故。得禪波羅蜜解
知寂靜。爲化衆生生欲界故。淨慧莊嚴。善
觀音聲故。是名淨眼能見道故。不離見佛及
與聞法。不離於空無相無作。能持一切佛所
有法不離覩見。得不退轉菩薩之僧。去無障
礙一切佛土諸功徳故。降伏諸魔勝四魔故。
得深法忍不退轉法故。疾能通達滿足佛法。
所未聞法自來入耳。欲願具足取一切佛土
諸功徳故。彼得安隱離諸習故。得自在身。普
遍三界而示現故。一切外道不能降伏。善守
護法於諸佛所。捨失身命守護正法故。見佛
境界而不畢竟入涅槃故。得無所畏在衆無
畏故。有所在作爲以智爲首。心無所營故。
現大莊嚴。神通變化故。得大勢力過諸害故。
淨音聲揚。遍聞一切諸世界故。心大勇健。
摧伏一切諸魔軍故。到神通彼岸。能動一切
佛世界故。得大辯才。法辭及義無礙滯故。
知解無礙而無放逸。住作佛事示諸衆生一
切智故。那羅延。若菩薩入是集一切福徳三
昧。得於如是相貌事像無量功徳。爾時那羅
延菩薩白言。世尊。願諸衆生得集一切福
徳三昧如此。菩薩得是三昧所有功徳。令諸
衆生得是功徳。一切聲聞及諸縁覺之所無
有。世尊若有菩薩不得聞於是三昧寶。雖聞
不解。當知是人爲魔所持。佛言。那羅延。如
是如是。如汝所説。若有菩薩聞是三昧所生
功徳。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無量無邊。爾時
那羅延菩薩問文殊師利。若有菩薩欲修集
行是三昧者。當行何法。文殊師利言。菩薩欲
得是三昧者。不捨凡夫法爲持佛法。如是修
行不與法相應。不與非法相應。如是修行雖
流轉生死。不學生死法。不爲生死所染。雖學
涅槃不入聲聞縁覺涅槃。復次那羅延。若有
菩薩欲學此三昧。應益増長集一切福徳。不
於有漏無漏諸功徳中生起妄想。若善不善
有爲無爲世間出世間。若罪若福起於分別。
解一切福徳皆入法性。若福法行若罪法行
若無記法行皆入法性。應如是見諸衆生福
等不實起。是衆生福佛福悉皆同等不見差
別。法界無異起無差別。若凡夫福學福無學
福。縁覺福菩薩福正覺福。悉皆不實無有物
故。無有方處無非方處。應如是知應解福性
衆生同等。善男子。如一切色皆依四大。菩薩
之福亦復如是遍一切處。終不起於福徳狂
逸。應知無常盡滅之法。那羅延。若菩薩欲得
此三昧者。於四法中而不驚畏。何等四。於諸
衆生大悲無邊。佛刹無邊。佛智無邊。入一
切衆生心行無邊。那羅延。菩薩於此四無邊
中不應生畏。又復菩薩應當解知四不思議。
何等四。業及業報不可思議。一切衆生種種
諸行若干差別不可思議。佛如來行不可思
議。菩薩生起諸清淨行不可思議。那羅延。是
名爲四不可思議。應當解知。善男子。菩薩
解知得四無盡。何等四。福徳無盡。滿誓無
盡。樂説無盡。究竟智無盡。那羅延。是爲菩
薩得四無盡。那羅延。菩薩應當修行四法。何
等四。莊嚴善根無有滿足。方便迴向一切無
盡無有滿足。一切佛土諸莊嚴事。取以莊嚴
自己佛土無有滿足。梵本
中少
那羅延。菩薩應當
如是修集行是四法。爾時那羅延菩薩復問
文殊師利。此集一切福徳三昧經。當至何等
菩薩之手。若是經卷若至舍宅。若禪若忍若
在家若出家。文殊師利言。那羅延。若菩薩摩
訶薩聞是三昧。若至於耳若至其手若至舍
宅。彼人若當不起誹謗。如是之人我不名之
爲在家者。當名是人爲出家者。何以故。由是
菩薩勤修分別是三昧故。彼人當能除一切
想。在在住處一切福徳及與智慧。無盡無散。
那羅延。菩薩爲化諸衆生故。示現種種形色
相貌。那羅延。是人遍至一切諸處。猶如日月
照四天下一切悉現。如是那羅延。菩薩亦爾
不依諸難。雖在家中而不依家。亦非出家不
依沙門法二倶叵説。何以故。菩薩不依一切
所有及諸入故。那羅延。如琉璃寶器隨所在
處不失其性。如是那羅延。若有菩薩住是三
昧。雖復在家當説是人名爲出家。能不失是
法界體性。爾時那羅延問文殊師利。菩薩
摩訶薩住在何處。而能不失是集一切福徳
三昧。得於如是無盡福徳智慧莊嚴。文殊
師利言。菩薩摩訶薩有四住處。何等四。所
謂菩薩不住身命及諸利養。尊重讃歎住空
無相無願三昧。不住聲聞縁覺正位。悕望佛
智及無礙辯。而無貢高妄想分別。亦不執著
如是住處。是菩薩住解脱一切所有衆生。
不住我人衆生壽命及與丈夫。那羅延。是爲
菩薩四所住處。最勝住處莊嚴無盡。大福徳
聚莊嚴無盡。大智慧聚斷一切見。成就具足
起諸佛法。那羅延問文殊師利。菩薩云何得
是住處得名出家。文殊師利言。那羅延。菩薩
有四法得是住處。謂住慈住悲住喜住捨。那
羅延。是爲菩薩住四住處。那羅延。菩薩若住
村邑聚落。若住空處。若住是四梵行住處。名
正住處。若離是四梵行住處。雖正殿堂樓閣
中住。不名住處。那羅延。是人名爲欺誑一切
人天阿修羅虚食供養。那羅延。菩薩若住餘
諸梵行。皆攝在此四梵行中。何以故。那羅延
是梵行住處甚難得故。若有不見是四梵行
縁聖禪者。是世身見不斷於慢。那羅延言。文
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名住此慈悲喜捨。文殊
師利言。那羅延。若有菩薩作如是念。我要當
度一切衆生。是名住慈。我要當脱一切衆
生。是名住悲。我要當令一切衆生得住佛法。
是名住喜。我要當以出世間法寂靜一切諸
衆生等。是名住捨。復次那羅延。菩薩若解諸
法界空。是名住慈。菩薩若解諸法界寂。是名
住悲。菩薩若解一切法界無著無縛無解。是
名住喜。菩薩若解一切法界無去無來。是名
住捨那羅延。是名菩薩住慈悲喜捨。復次那
羅延。菩薩若見無我之法而不驚畏。是名住
慈。若見一切衆生寂滅而不驚畏。是名住悲。
若聞一切佛法同等如一佛法而不驚畏。是
名住喜。若聞一切刹無盡而不驚畏。是名住
捨。復次那羅延。無所*礙滯是名爲慈。救衆
生苦是名爲悲。悉無所惱是名爲喜。不高不
下是名爲捨。復次那羅延。有慈悲非大慈大
悲大慈大悲。聲聞縁覺之所無有。聲聞縁覺
所有慈悲。不能安樂一切衆生。是名慈悲非
大慈悲。云何名爲大慈大悲。若於一切衆
生等。起平等心脱其苦惱。是名菩薩大慈大
悲。若生五道爲諸衆生。自捨己樂作如是念。
是諸衆生墮在邪道我當安止令住正道。是
名菩薩大慈大悲。那羅延。是故當知聲聞縁
覺有慈有悲。無大慈大悲。那羅延。是故菩薩
應當修滿大慈大悲。説是大慈大悲法時。八
千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如是
言。我等亦當住如文殊師利所説大慈大悲。
千菩薩得集一切福徳三昧。八千衆生遠
離塵垢得法眼淨。爾時那羅延菩薩白言。世
尊。如來世尊名百福相。以何因縁得如是相。
佛告那羅延。若於十方各如恒河沙等世界。
所有衆生皆成轉輪大王。所有功徳福聚。等
一帝釋所有福徳。十方恒河沙等世界。所有
衆生成就福聚皆如帝釋。是諸帝釋所有福
聚。等一梵王所有福聚。那羅延。若恒河沙等
世界所有一切衆生。成就福聚皆如梵王。是
諸梵王所有福聚。等一聲聞所有福聚。那羅
延。若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一切衆生。皆成聲
聞所有徳聚等一縁覺所有福徳。那羅延。
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一切衆生。皆悉成就縁
覺*徳聚。那羅延。是諸一切聲聞縁覺所有
*徳聚盡合爲一。菩薩成就是集一切福徳三
昧。有如是福所有*徳聚。復過於是。那羅延。
是菩薩所成福徳善根無量無邊。那羅延。若
使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所有一切衆生。皆
悉逮得是集一切福徳三昧福徳之聚。是諸
*徳聚復百千倍。猶不等佛一相福。是名
如來百福徳相。一切衆生無能思量。是故如
來名不思議百福徳相。説是百福徳相法時。
而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大光普照。百
伎樂不鼓自鳴。天雨妙花。一切世間諸
天世人阿修羅等。歎未曾有大聲唱善。五體
投地禮世尊足作如是言。若有衆生發於無
上正眞道心快得善利。當得如是百福徳相
莊嚴之身。勝諸一切釋梵護世聲聞縁覺所
有*徳聚。其有衆生得聞此集一切福徳三昧
寶者。得大利益。既得聞已當如説行。世尊。
所在國土有是經處。當知是中善男子善女
人。佛力所持能流通此經。世尊。若使滿於世
界大火。當從中過往聽是經。佛言。如是如
是。善男子。如汝所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不
聞是經。當知是人爲魔所持。善男子。若菩薩
聞此三昧經不能受持。我不説彼名爲得聞。
若聞不持不讀不誦不轉。不於大衆廣分別
説。不名多聞。爾時大衆皆共同聲白言。世
尊。願護是經名集一切福徳三昧令廣流布。
爾時世尊放於白毫藏相光明。遍照無量無
邊世界。是光明中出如是音聲。如來應供正
遍覺已護是經。爾時佛告大徳阿難。阿難。如
來不久當般涅槃。却後三月入無餘涅槃。阿
難。我今以此三昧經典付囑於汝。受持讀誦
廣分別説。阿難。若有衆生持是經者。則於其
人佛不涅槃法亦不滅。何以故。阿難。若有開
示是經典者。當知是人則爲見佛。若大衆中
分別演説顯示文義。當知是人守護正法。爾
時阿難悲泣流涙*白言。世尊願住一劫若住
百劫若住千劫。多所安隱多所饒益利安人
天。佛告阿難。汝勿悲泣。汝若受持是經讀
誦。令廣流布使不漏失。隨爾所時常爲見佛。
何以故。佛如來者。都不可以色身所見。不可
以三十二相所見。不可以諸好而見。阿難。
若有得見如是等經則爲見佛。説是經已。文
殊師利法王子。那羅延菩薩。淨威力士。及大
菩薩僧。大徳阿難等。聲聞大衆。一切人天諸
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世間人民。聞佛所説
皆大歡喜
集一切福徳*經卷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