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等集衆徳三昧經 (No. 0381_ 竺法護譯 ) in Vol. 00

[First] [Prev]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謂十。遠離地獄畜生餓鬼貧匱無稱世界魔
畏。聲聞縁覺所趣寂滅。所受脆生諸天人
間。及龍鬼神犍沓惒阿須倫眞陀羅摩休勒。
諸所恐難。毒刀杖火蛇蚖師子虎狼諸難。度
于邪見能護戒品。如是行者菩薩之法。是爲
勉越斯難。又族姓子。戒立佛法以爲光
明。佛法則立於戒菩薩之道。若能奉戒則近
定意縁。從禁戒得至智慧解脱之行度知見
事。何謂爲戒皆能永脱一切塵勞。何謂塵勞
罪福所連。三界所著斯則塵勞當以何度此
諸塵勞。無念無想無思無住而。無所行無所
興立亦無所惟。於一切法而無所求。斯則名
曰度諸塵勞。若族姓子。菩薩大士未遠塵
勞。則爲無有清淨戒品。所以者何。正使往至
於梵天者自以欲塵。假令上至三十三天亦
爲欲塵。以是之故。族姓子。當作斯觀。處三界
者則爲無有清淨戒品。離垢威白佛言。設在
三界悉塵勞者。而世尊云則爲不順清淨戒
品。云何菩薩離於欲塵逮清淨戒。住於三界
而不沾汚。世尊告曰。族姓子。知乎。爲菩薩
者無身塵勞。亦無毀戒亦無所住。見衆庶人
著於三界故。則爲犯戒。是菩薩以二事故行
善權法。欲除三垢故處三界善權方便。菩薩
大士自無塵勞。現在三界欲以開化群萌之
類。譬離垢威。而有男子。畫於虚空若書文字。
現之悉現寧爲難不。答曰甚難。天中天。佛
言。菩薩所興又難於彼。自無塵勞現于三界
開化衆生。時離垢威而歎頌曰
    *唯天中天 菩薩所興 具足無極
    而行大悲 已現脱門 轉復反入
    所有城廓 教授衆生 罣癡之網
    譬如有人 身生疾病 療除危害
    非他人也 等無有異 如是世尊
    今日去害 近世清淨 於道菩薩
    因此解脱 以是之故 勸化衆生
    及諸異學 由斯方便 救濟衆生
    *唯天中天 菩薩大士 發大悲心
    聲聞縁覺 所不能及 所以者何
    聲聞縁覺 無有大悲 善權方便
    具足之行
等集衆徳三昧經卷上



等集衆徳三昧經卷中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爾時世尊復告離垢威力士言。族姓子。菩薩
若聞如此行跡當勤奉行。云何求聞禀聽尊
長。常行恭敬棄捐憍慢。言語柔和志性仁調。
觀念於法猶如醫藥。於師和上設世尊想。
自察其身思撰法藥發醫王想。於諸衆生爲
疾病想。若務求法不當愛身。不貪命不
壽。不慕於容被服。常好經典以法爲本。一切
所有施而不悋。志利法誼放忽財利。將護法
寶離俗所珍。以利法故滅除一切世間財賄。
以法寶利蠲除凡俗所慕之珍。欲除衆生塵
勞愛欲一切之瑕。常當慕求正法之典。欲度
一切衆生之類皆至滅度。便當護持導以正
法。以能導護正法典者。則能普獲將養一
切所行徳本。以是之故。假使有人欲求佛道。
若欲逮成最正覺者。欲得竪立於法柱者。
當學博聞。譬如族姓子。須彌山王爲天大柱
若天上柱。則爲巍巍多所覆蓋。所在嚴飾於
忉利天。佛言。如是菩薩大士博覽廣聞則爲
慧柱。所可遊居天上世間光色巍巍。設族
姓子。若有菩薩志願佛道我當成佛。則當曉
了權便博聞常修精進。一切衆生在於邪智。
則爲然設智慧燈明。假使菩薩入博聞時精
勤求慧。則爲具足衆生之智所作已辨。爾時
諸天則爲其人擧聲諮歎。歡喜善心生焉。
今此正士如是誼像。博聞之力逮十種力。致
最正覺諸根明達。如是利誼爲菩薩行。執智
慧刀割截一切塵勞之欲。若有菩薩如是像
誼。堪任明慧所説經法。則能蠲除衆生塵勞
危厄。若有菩薩如是像誼。便能説法滅除愛
欲。如是菩薩則能歸趣往古世尊所可遊居。
如是誼像則能降伏魔及官屬。如是堪任以
十二事法輪爲轉。如族姓子。菩薩大士精勤
博聞立於聖達。應時即普三千大千世界所
有衆魔。皆爲憂愁悒慼難可。今此菩薩不從
我教違吾本心。皆見棄捐不得自由。所以者
何。族姓子。從聞獲智。智於塵勞爲最尊。其
無塵欲魔不得便。以是之故當作斯觀。假使
菩薩開入博聞分別經典好樂於法。從是已
往所可教授。降制衆魔塵欲魔陰蓋魔起滅
魔天魔官屬。是爲四魔自然爲伏。又族姓子。
猶如往古諸菩薩者。所入博聞分別法誼好
樂經典。今當粗擧略説其要。乃至曩昔久遠
世時。無央數劫不可稱限。廣普無量不可思
議。彼時劫中有一仙人名曰欝怛。處在林樹
得五神通。常行等心慈悲喜護。遊居幽藪心
自念言。吾行慈心其身柔濡常悦安隱。不可
以慈滅除衆生自在愛欲。亦不可去瞋恚愚
癡。曠絶邈路塵勞之欲。不以此慈能致聖賢
之正見也。不可致福。安能逮成賢聖等觀。
復自念言。常以二事可縁致賢聖正見。何謂
二。聽省他音因縁。思惟靜志在行。尋即歡喜
發大精進。亦復入于法。我於何所得聞是
説。則以法故欲求經典。入於郡國縣邑丘聚。
欲求經卷永不可聞。時魔天人往至其所言。
族姓子。吾有佛名將護讀誦。假族姓子。自
逼迫身日自暴炙。自聞其身所護音聲。然
後乃書如是諸頌。爾乃令仁得聞此頌四句
絶。於時族姓子。欝怛仙士心自念言。我
從無數難限劫來棄捐此身樂於牢獄。撾杖
鞭撻或以利刀。段段解身形體離散肌肉斷
絶。以愛欲故致得繋縛。遭是衆患不可稱數。
不用此身不用危痛痒。未曾以身加益一切。
假使能已導利群生。吾當以此無堅固身求
得經典。我獲善利心懷悦豫。當從天人逮得
聞典志未曾有。興世尊心而懷恭恪。則取利
刀自割其身。日中自炙從耳聽聞。而謂天言。
願天演説佛名。將護*讀誦。吾恭敬法故放
捨身不惜壽命。以是因縁等集所聞。時族姓
子。覩見上仙恭恪樂法巍巍如是。顏色黮黤
憔悴。功徳難覩即沒不現於是上仙心自念
言。將無試吾聞此偈乎。爲之恭敬奉順法故。
自捨其身不惜壽命得聞之耶。吾所合集恭
敬經典。所殖徳本不失其功不見欺惑。假使
我身至誠不虚。質直無諂愍哀衆生。不貪身
命捨其體壽。聞此法者由是誠諦。於此現世
他方佛國奉修法者。斯等之人令現面像。使
我見之得聞經法。這立此願口復説言。應
時下方過三十二諸佛國土。有世界名普等
離垢。彼佛號曰無垢稱王如來至眞等正覺。
今現在説法。於時其佛即見上仙心之所念。
又欲教化閻浮提人。譬如勇士屈申臂頃。彼
佛如是斯須之頃。從己佛土忽然不現。即住
止于上仙之前。及與菩薩五百倶。其如來*這
現世間。自然大光普有所照。而取天花億百
千伎樂不鼓自鳴。諸菩薩會于彼林藪。於時
巖樹一切根株莖節枝葉華實皆出法音。上
勝仙士。適聞彼佛見其形像心無所畏。即時
其體平復如故無有瘡疣。於是族姓子。上
仙見無垢稱王如來至眞等正覺。相好巍巍
猶須彌山。威神光明踰於日月。神妙聖達爲
天人尊。諸根寂定若虚空不増不減。歡喜
踊躍善心顯發。即從坐起更整衣服。偏袒
右肩右膝著地。叉手白佛。是我世尊。安住大
聖。我歸命佛及法聖衆。唯佛世尊。爲我説
法。若聞經者建立奉行。蠲除衆生所貪受行。
興于正見而説經典。時族姓子。彼無垢稱王
如來至眞等正覺。縁仙士故爲諸天子及諸
菩薩。分別説此等集衆徳三昧之定。於衆會
中八千天子往古造行修治誼理。即逮法忍。
上勝仙士聞是三昧。踊躍歡喜入於微妙。
尋時逮得無盡辯才。時彼如來。説八章句又
復攝取。何等爲八。一切諸法皆爲本淨。從想
著致原自然淨也。諸法無漏。一切諸漏皆爲
盡故也。諸法無著。皆度一切諸所著故也。
諸法不虚。亦無有明吾我及人。平等一切諸
法門故也。諸法何門。普現一切諸法門故也。
諸法無來亦無往也。諸法懷來。斷除一切諸
所趣故也。諸法平等。於三世無去來今故也。
而無有二是爲上勝。八章句説。一切啓度
厭諸所有無有衆患
佛告上勝仙士。有八門句。至無有二。何謂
八。諸法假號*倚名故也。諸法像色猶從名興
故也。諸法合會依著字故也。諸法識自由恣
故也。諸法自然則以無明自然故也。諸法爲
盡習行愚故也。諸法無處立於門者住無常
故也。諸法平等以一精進趣於門故也。是爲
上勝八句門也。本無有二而致於二
佛告上勝。復有八精進句。至無有盡而得自
在。何謂八。無者。修精進事。勸助呪願所修
經典爲現無處。彼者。行精進句。便能示現
究竟法誼。不者。遵精進句。爲除名色爲示現
法。所説經法悉令蠲除。他者。奉于精進現
寂然法。六者。志于精進講説經法。超度一
切諸所罣礙。無本者。念精進句。爲現如來無
本之法。因者。精進爲現一切縁法罪福爲盡。
等者。精進三昧示現諸法分別所趣。是爲上
勝。八精進句無盡辯才
佛告上勝。復有八法爲妙法句。覺了諸法爲
志平等。何謂八。空爲印句。而無所倚而爲
現法。無想印句。無所建立而現經典。無願
印句。不依不倚不著不求而爲現法。本際印
句。爲本空句。而等御之爲現經典。法界印
句。等御諸法而爲本現。無本印句。現入諸法。
猶如印句。蠲除去來今所本現法。滅盡印句。
究竟滅盡永除諸法之所本現。是爲上勝。八
印句也。皆悉分別平等諸法而得成就
是故於斯上勝。自在之句及所問句。精進句
并諸印句。常當安祥順行其句而精進學。
如是族姓子。於彼無垢稱王分別所問。於此
遣智至彼世界。及餘菩薩五千億百千姟菩
薩。斯須之間如發意頃自還佛土。雖還本土
無去無來。其土人民不見如來爲去爲來。於
是族姓子。上勝仙士。獲無盡辯意不疑妄。
亦無所失。得爲諸天之所擁護。救護諸天
降伏衆魔及外異道。行入郡國縣邑州域大
邦。爲一切人講説經法。分別演斯等集衆徳
三昧。具足千歳宣現此典。開化八萬四千群
萌之類住於聲聞。發起八萬四千衆生志於
縁覺。八萬四千黎庶皆發無上正眞道意。勸
助八萬四千蒸民後悉當爲轉輪聖王。八萬
四千建立帝釋梵天慈悲喜護。無央數人得
生天上。上勝仙士。至于末後仙沒之時。生於
無垢稱王如來至眞正覺之土。在於普等無
垢世界。與萬四千天子倶。佛言。族姓子。欲
知爾時上勝仙士爲異人乎。勿造斯觀。所以
者何。則吾是也。吾以至誠建立心願。即致
下方所在世界無垢稱王如來
以是之故。族姓子。當作是觀。於樂法菩薩。如
來未曾取滅度。正法之教亦無滅盡。其好
樂法爲菩薩者。他方世界諸佛世尊則現目
前。樂法菩薩。若在巖處若在樹下。獨閑居者
若中間坐。即時得見受總持門。置于手掌若
現裓上。若在頭上若在頂上近而不遠。樂法
菩薩已爲曾見過去諸佛。又諸天人發其辯
才。亦復從受辯才之慧。樂法菩薩於此經典
無有窮盡。諸佛世尊及諸天人不奪其願。道
所建立猶得自在欲得住立百歳千歳一劫
過劫。亦得由己。樂法菩薩除老病死興發其
心。其意所在堅強久固。御於大智辯才之慧。
樂法菩薩未曾發意犯於他人。以是之故。離
垢威。聞斯博聞所積行者。遵奉精進便當逮
獲於此名徳。當復過是復倍無數。若有菩薩
欲得獲致福藏徳普。慶無終既祿無窮已。
菩薩所厚功祚無量。不可稱限無能盡極其
邊際者。離垢威。知其大海水尚可數渧。測
知限量得其底泥。菩薩所興三事戒聞施惠。
不可勝限得其邊際。三千大千世界尚可稱
量知其銖兩盡其邊際。欲盡菩薩所興三事。
戒聞施道不可限量。是爲族姓子。三事行品。
三事之中博聞爲尊。爲勝爲長爲無疇匹。譬
如須彌山王。持戒施惠。猶如芥子在須彌山
側。當觀博聞則須彌山王也。譬如飛鳥&MT01547;
虚空足影所翳。寧幾如乎。持戒施惠猶如斯
也。譬如虚空弘普無際。博聞之徳其若茲矣。
所以者何。族姓子。施有二益。離貧匱得大富。
戒有二益。度惡趣生昇天。聞有二益。得聖
慧除邪疑。其布施者。不離諸漏所受之陰。其
持戒者。所受諸陰亦與漏倶。其博聞者。無有
諸漏亦不受陰。以是之故。離垢威。斯謂菩薩
博聞之應。佛説施戒博聞之時。三萬二千群
生殖衆徳本。皆發無上正眞道徳。五百比
丘漏盡意解得法眼淨
於是離垢威力士白佛言。菩薩幾法行疾得
不起法忍。佛言。族姓子。菩薩有四法行。疾
得不起法忍。何謂四。一觀身如影而得解脱。
二入於諸法如呼聲響。曉了其心猶如幻化。
察一切法皆歸盡滅。是爲四。菩薩疾得不
起法忍。復有四法。何謂四。普修弘慈加諸
衆生。設使學者起於人想勸使曉解。一切諸
法令知盡無不造有事。普皆覩見諸佛之法。
不以肉眼亦非天眼。亦非法眼無所依倚。分
明曉了心之所入。亦無有心亦不見心亦無
縁會。是爲四。復有四。何謂四。一切所有施
而不悋。棄捐邪見。奉清淨禁。寂除塵勞。是爲
四。復有四。何謂四。遵忍辱力入于諸法。悉知
盡索。而崇精進。好澹泊法。是爲四。復有四。
何謂四。逮得禪定則無所倚。察於智慧亦不
戲。攝權方便不著衆生。皆具所行入無等
倫。是爲四。復有四。何謂四。常行大慈導利衆
生。具足大悲不厭終始。行于大喜欣樂於法。
行于大護除諸倚著。是爲四。復有四。何謂四。
證明部分於三脱門。除諸三世過去來今。超
度三界。觀一切法本淨無穢。佛言。離垢威。
是爲四法行。菩薩大士疾得不起法忍
佛説此時。離垢威菩薩逮得不起法忍。歡喜
踊躍昇處虚空。去地四丈九尺。三千大千世
界六反震動。其大光明普照世界。而雨天花
百千伎樂。不鼓自鳴。於時世尊。知離垢威菩
薩所念。尋時欣笑五色光從口出。照於十方
無數佛國。還繞三匝從頂上入。賢者阿難。即
從坐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叉手
白佛以偈讃曰
    得尊淨智慧 其目清明好
    諸根爲寂定 *澹泊度無極
    光明照七尺 金容神巍巍
    何故現欣笑 *唯願爲分別
    知諸天人行 心意所歸趣
    三世之清淨 覩之所像類
    其慧常通達 未曾有罣礙
    何故現欣笑 月姿哀爲説
    過世天中天 將來之世尊
    今現十方佛 智慧暢無量
    修行悉清白 療愈若干病
    一切靡不了 願爲分別説
    其身普周遍 於此諸佛國
    言音悉暢達 無數之刹土
    心向一切人 常垂弘大慈
    最勝哀爲説 敷演斯笑意
    所在究練法 寂然如月
    無喩如幻化 自然若如夢
    所獲致得利 常如雨泡起
    何故現欣笑 無師子師子
    解空無有*想 超度願脱門
    諸法爲自然 了現究竟誼
    寂默常調定 遊歩如虚空
    願佛分別意 今笑何感療
    孰爲發妙心 志願尊覺慧
    誰令力除魔 應坐樹王下
    最勝今日誰 而爲超擁護
    何故現欣笑 大雄發遣
    諸聲聞之衆 不能蹈斯地
    一切之縁覺 莫敢逮此道
    是諸佛境界 其徳如大海
    何感而欣笑 世勝哀説之
佛告阿難。爾爲寧見離垢威。踊在虚空去地
四丈九尺乎。對曰已見。天中天。佛言。離垢威
力士菩薩。過三百不可計會劫。當逮得無上
正眞。爲最正覺號力嚴淨王如來正眞等正
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
師爲佛衆祐。在于東方世界名清淨。劫名淨
歎。力嚴淨王如來清淨世界。富樂熾盛人民
安隱米穀平賤。快樂難及諸天人播殖無數。
彼國人民被服飮食居止舍宅。譬如第四兜
率天上。其佛説法無有奇特異種之説。*唯
但宣暢菩薩篋藏其佛國土無有聲聞縁覺之
名。皆純菩薩逮得法忍。諸菩薩衆甚多無極。
其佛壽命無有限量。其土無有八據之難。
降伏衆魔抑制怨敵。無有群邪諸外異道。其
佛世界地紺琉璃。紫磨黄金分錯其間。於是
離垢威菩薩。從虚空下稽首佛足歸命世尊。
從佛請求欲得出家。爾時鉤鎖菩薩前白佛
言。*唯天中天。怪未曾有。如今大聖講説經
典。其有諸天在於虚空。名徳高妙皆詣如來。
適見如來尋時歡喜。棄捐貢高自大之念。稽
首世尊投身自歸。大聖。乃能開化於此離垢
威力士憍高自大。來詣佛所逮得大法。當爲
無量不可思議衆生之類。演説經法令除慢
恣。唯然世尊。其離垢威菩薩大士。爲從幾佛
如來至眞等正覺殖衆徳本。乃能疾逮如是
神通。世尊告曰。鉤鎖。欲知其離垢威力士
菩薩。已曾得供養六十二億諸佛大聖。殖衆
徳本建立無上正眞之道。常復奉事無數諸
佛淨修梵行。鉤鎖又問。唯然世尊。以何所殖
無徳之本而忘道意。心懷憍慢自大之性。來
詣世尊欲有所試。佛告鉤鎖。有四事法。爲
菩薩行而忘道意何謂四。心懷憍慢。不恭敬
法。輕易善師。從後謗議。是爲四。復有四法。
何謂四。而復習樂聲聞之衆。與同所歸。志樂
下度。誹謗菩薩。忘法師恩。是爲四。復有四。
何謂四。其行諛諂。於法慢誕。二事自活。求
於利養而著奉侍。是爲四。復有四。何謂四。不
覺魔事。爲罪所蓋纒綿蔽法。志性怯弱。鉤
鎖。是爲四法菩薩忘失道意。鉤鎖又聽。離垢
威。用何等故。爲菩薩行而忘道意。往古世
時。此賢劫中初始有佛。號曰拘婁秦。如來
至眞等正覺興出于世。於彼世時。有善財大
勢貴姓極富梵志。時有一子。魔所惑立自發
貢高。不欲往詣於如來所長益法。與沙門梵
志諸長者倶。鬪諍罵詈多所誹謗。不肯受法
亦不見法。不得法師亦不恭敬承順其教。當
爾現世違失五法。何謂五。則離於佛不復相
見不得聞法。不復建立菩薩之業不復諮問。
所當行者而復忘失衆徳之本。無堅固意在
於道心。攝取不善尋時則離於道行心。爾時
尋離此五法行。佛言。鉤鎖。欲知是時所名善
財大*勢貴姓梵志子乎。豈是異人勿作斯觀。
所以者何。則今離垢威菩薩是也。於彼世時
心懷自大。尋則忘失所修道意。久復將護宿
命徳本諸通慧心。又有餘福不復誹謗於諸
通慧。故爲力士而有大*勢。承佛聖旨不爲衆
惡。聞佛音聲便自發來。自以己力欲比如來。
又聞世尊説菩薩力。尋即棄捐貢高慢恣。往
古所殖衆善之本。則現目前便逮法忍。威神
通慧無所想念。爾時力士鉤鎖菩薩謂離垢
威。*唯族姓子。興發何法逮得法忍。離垢威
答曰。發起一切凡夫之法。又問云何而發。答
曰。所發起者。至後究竟永無所有。亦非不異
其所發起。常不復令有所依倚。亦無所證。
鉤鎖又問。族姓子。凡夫之法及與佛法。有何
差別。寧有若干乎。即便答曰。假號而名。因
有若干。其誼無異。又問。*唯族姓子。其凡夫
法。以何解*誼。答曰。無常亦無想念。無顛倒
*誼。又問。族姓子。所謂*誼者。何所歸趣。答
曰。鉤鎖。其達*誼者。亦不蠲除凡夫之法。亦
不獲於佛道法。又問族姓子。何謂法*誼。答
曰。無有二*誼爲諸法*誼。又問不。曰其正見
者。有二因縁。從他聞若思惟。厥行猶具。又
問鉤鎖。如來不説但歸要誼之故。誼則成要。
因此何縁要得誼乎。不取美辭。又問鉤鎖。
答曰。教不但取要誼。終不毀壞爲菩薩美
辭乎。則無有失自損毀也。假使有得美辭誼
者。彼所逮者亦無所獲。其菩薩者。不歸於
要誼而説法誼。以聰哲故。其不逮得不用誼
報。一切諸法猶得自在。爲尊爲長爲無等倫。
所可分別限時消滅究竟滅度。本末永寂則
爲相誼。世尊所説以故。鉤鎖。其歸命誼則
不御法。亦無所念亦無御者不捨不御。其無
所念則爲堅要。其要堅者彼乃謂誼。鉤鎖又
問。*唯族姓子。豈有方計其歸要誼。彼則歸
要一切法乎。答曰。有族姓子。又問以何因縁。
答曰。諸法無本。一切悉空諸法*澹泊。假使
歸要於空誼者。要*澹泊誼亦復如斯。以是之
故。族姓子。其歸要誼則爲道歸一切諸法。
答曰。族姓子。佛不言曰了一切諸法悉歸要
御。答曰。如斯。以是之故。一切諸法推究本
誼根原。所歸要者其究竟誼。是等之門則第
一誼。如云何當求所如所也。求如是行者。設
無有法亦非法。亦無所起亦無所滅。諸賢聖
道無有二道。亦無所作亦非不作亦非無造。
如是則造菩薩之道。道無所造亦不求誼。亦
儀不錯亂。離垢威説是語時。五百比丘八百
天子。遠離塵垢得法眼淨。離垢威菩薩謂鉤
鎖曰。族姓子。如來所説但歸要誼不取美辭。
計此誼者無有二行。究竟其誼亦無所生。是
故如來説此誼耳。但歸要誼不取美辭。其歸
要誼并及美辭。本淨平等志性自然無所超
越。如來故曰。但歸要誼不取美辭
復次族姓子。如來所以説此言者。何以二事
故興於正見。何等爲二。聽察他音縁省思惟。
其不博聞於法律者。順以三昧在於終始墮
于貢高。類斯之故。世尊告曰。聽省法律乃
爲博聞多所勸助。以聽經法悉以奉行。淨於
所療至賢聖道。又問。云何比丘思惟療行。答
曰。以法療行亦無所行。是爲思惟要事有療
行。族姓子。是爲療行之所謂者。復次族姓
子。假使菩薩療行。不發音聲不起吾我。有所
講説諸行處者。若説去者若説還者。一切皆
亦無住亦無所得。亦無過去亦無當來亦不
現在修此諸事。是謂思惟要者而以療行。設
見諸法一切自然悉歸滅盡。設受諸法思觀
要淨。假令察見一切諸法本淨同像。亦覩要
淨設見一切諸法。諸法自然從本淨起。亦觀
要淨設使觀見一切諸法本末不生。究竟無
起究竟無滅。亦觀要淨設使觀見一切諸法
本淨滅度。亦觀要淨亦不寂然亦無所觀。是
謂爲觀。是所觀者。亦無所觀亦無所見。假
使無見無所觀者。所見如是亦不見。則不名
曰有所見也。於是世尊。讃離垢威菩薩曰。善
哉善哉。族姓子。有所説者。當如仁説。其思
要淨爲菩薩者。法不虚妄。其思要淨爲菩薩
者。法無陰蓋。其思要淨爲菩薩者。無有此法
亦無脱門。其思要淨爲菩薩者。所行法者亦
無所除。亦無所行亦無去來。是則等觀爲正
見也。見一切法以平等故。亦不不等如有所
見。又問。云何一切諸法而不等。如有所見如
無所見。又族姓子。此諸法者。亦無欣見亦無
不見。本末平等亦無所生。此之謂也。亦無所
生亦無所有。不越所見不入寂然。此謂平等。
亦不不有亦無所有。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是
謂平等。是所言者。亦無所説行無所生。亦無
有見亦無越度平等寂然。斯謂等觀。以能入
于平等故也。又復重問。何故名曰平等入寂
然乎。答曰等於吾我亦等非我。一切諸法亦
無形像亦無毀呰。是謂平等入于寂然。於是
鉤鎖菩薩白佛言。唯然世尊。至未曾有正入
寂然。所由相者本淨滅度。菩薩皆知如是諸
法。若復聞者乃能信解。有所遊居亦不中半
而取滅度。佛告鉤鎖。以故菩薩。善權方便
而以爲樂。以權方便修具足行。發一切心歸
於遊處四法。何等四。行大慈。無極哀。爲諸
通慧。不斷佛教。是爲四。假使能奉宣修此
法。則入寂然所趣之相。一切本淨悉爲滅度。
以至寂寞諸法之行。*這聞此已則便信樂。所
可遊居亦不中半而取滅度。是故分別諸法
之原。彼則寂寞亦無*澹泊亦不墮落。所以者
何。不欲棄捨一切衆生。離垢威菩薩白佛言。
何所菩薩純淑。如佛所言不墮寂滅。世尊告
曰。族姓子。假使菩薩無有諸見亦無想念。是
爲純淑。於諸聲聞一切衆生。不修平等離佛
法教。亦不勸樂大乘之行。疑諸通慧離於無
願。亦不滅度入於寂滅。則於其中證菩薩
心。志在聲聞縁覺而入滅度。又族姓子。菩薩
若能入於寂然相者。皆能分別一切諸法。有
所興發悉爲一切順佛法衆。遵修大乘爲諸
通慧之所興居。愍傷一切群萌之類。普見一
切與志願倶。未曾斷絶他人所僥。以是之故。
族姓子。當作斯觀。計於菩薩而皆純淑遊
寂然。離垢威白佛言。未曾有。世尊。菩薩所
行而有差特。悉非聲聞縁覺之地所能及也。
於是鉤鎖菩薩白佛言。今此溥首童眞者。
是會中靜然而坐。亦不講説於此三昧。
世尊。尋見文殊師利心之所念。以心請觀
*溥首童眞。*溥首童眞謂鉤鎖菩薩。菩薩所
行不以功徳遵修佛道。不以利養不以生天。
不以財業不以名聞。嗟歎徳稱宣暢其績。
不以衣食床臥病痩醫藥。生活之業。不以國
王大臣賞賜故。鉤鎖又問*溥首菩薩。以何等
故行菩薩道。*溥首答曰。爲衆生故如愍傷
之。故以法之誼開化群黎。志大乘故除於虚
妄諸勤勞患。生寂然故已忍勞苦。欲安衆生
令得所願。無所狐疑無悕望故。則無所著亦
無所倚。亦無所受亦不專處。亦不究竟無有
善哉。亦不吾我無有斯念。亦不退轉亦不還
*反。設使諸法無所動轉。亦不肅震無有將
往。無所危害無有歡喜。亦不愁慼己獨勇猛。
無能勝者無能伏者。莫能踰者亦不憔悴。無
所畏難不恐不懼。不卒不暴無有自大。亦無
心意常處寂寞。常住無念同誼一乘。一教同
像常作等行。悉欲救度衆生之故。溥首言。族
姓子。菩薩所行如斯比類。是故造行。鉤鎖
又問*溥首。何所施造爲菩薩行。*溥首答曰。
設族姓子。其爲菩薩不行於盡。亦無所起亦
無不起。究竟諸盡盡所當盡。不念諸本末無
起亦無所生。亦無聰明造行。如是爲菩薩行
乃應道行。復次鉤鎖。菩薩大士。不行盡過去
意。於當來意無所起行。於現在意而無所住。
亦無所行。心亦不著去來今也。遵修如是爲
菩薩行乃應道行。復次鉤鎖。布施道心衆生
如來則無有二。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道
及衆生至于如來則無有二。假使菩薩常遵
此六度無極有所行者。所行之相不憂終始。
遵修如此爲菩薩行乃應道行
等集衆徳三昧經卷中



等集衆徳三昧經卷下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復次鉤鎖。菩薩所遵不行色空。色者自空。亦
不空痛痒思想生死識行識自然空。亦不教
人行色爲空。色者則空。本末盡無則曰自然。
痛痒思想生死識則亦爲空。若欲盡者本末
盡空。故曰識空亦曰自然。若已盡者一切諸
法亦當復盡。若諸法盡色亦當盡。痛痒思想
生死識。識以便盡。假使一切諸色盡者。一
切諸法亦當復盡。設使諸法盡者識亦當盡。
假使菩薩遵修如是。爲菩薩行則應道行。復
次鉤鎖菩薩。菩薩所行亦不斷除凡夫法行。
至於佛法亦不慇懃度生死行也。亦不具足
於滅度事。亦不覩見不善法興。亦不觀察於
諸善法之所由來。不以惠故亦不見識。不
用識故而見於慧。亦不破壞諸法界行。有所
信喜至於解脱也。假使菩薩遵修如是。爲菩
薩行則應道行。復次族姓子。菩薩大士若造
行者。法界無量人界無限。而悉信解法界無
限慧界人界悉盡。所行法界人界則無有二。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