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般涅槃經 (No. 0375_ 慧嚴譯 ) in Vol. 12

[First] [Prev+100] [Prev]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慧眼清淨見三覺過。知是三覺有種種
患。常與衆生作三乘怨。三覺因縁乃令無
量凡夫衆生不見佛性。無量劫中生顛倒
心。謂佛世尊無常樂我唯有一淨。如來畢
竟入於涅槃。一切衆生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顛倒心故言有常樂我淨。實無三乘。*顛
倒心故言有三乘。一實之道眞實不虚。*顛
倒心故言無一實。是三惡覺。常爲諸佛及
諸菩薩之所呵責。是三惡覺常害於我或亦
害他。有是三覺一切諸惡常來隨從。是三
覺者即是三縛。連綴衆生無邊生死。菩薩
摩訶薩常作如是觀察三覺。菩薩或時有
因縁故應生欲覺默然不受。譬如端正淨
潔之人不受一切糞穢不淨。如熱鐵丸人
無受者。如婆羅門性不受牛肉。如飽滿人
不受惡食。如轉輪王不與一切旃陀羅等
同坐一床。菩薩摩訶薩惡賤三覺不受不
味亦復如是。何以故。菩薩思惟。衆生知我
是良福田。我當云何受是惡法。若受惡覺
則不任爲衆生福田。我自不言是良福田。
衆生見相便言我是。我今若起如是惡覺。
則爲欺誑一切衆生。我於往昔以欺誑故。
無量劫中流轉生死墮三惡道。我若惡心
受人信施。一切天人及五通仙悉當證知而
見呵責。我若惡覺受人信施。或令施主果
報減少或空無報。我若惡心受檀越施。則
與施主而爲怨讐。一切施主恒於我所起
赤子想。我當云何欺誑於彼而生怨想。何
以故。或令施主不得果報或少果報故。
我常自稱爲出家人。夫出家者不應起惡。
若起惡者則非出家。出家之人身口相應。若
不相應則非出家。我棄父母兄弟妻子眷
屬知識出家修道。正是修習諸善覺時。非
是修習不善覺時。譬如有人入海求寶不
取眞珠直取水精。亦如有人棄妙音樂
遊戲糞穢。如捨寶女愛念卑陋。如棄
金器而用瓦盂。如棄甘露服食毒藥。如
捨親舊賢善良醫反從怨憎求藥自療
我亦如是。捨離大師如來世尊甘露法味。而
服魔怨種種惡覺。人身難得如優曇花。我
今已得。如來難値過優曇花。我今已値。清
淨法寶難得見聞。我今已聞。猶如盲龜値
浮木孔。人命不停過於山水。今日雖存明
亦難保。云何縱心令住惡法。壯色不停猶
如奔馬。云何恃怙而生憍慢。猶如惡鬼伺
求人過。四大惡鬼亦復如是。常來伺求我之
過失。云何當令惡覺發起。譬如朽宅垂崩
之屋。我命亦爾云何起惡。我名沙門。沙門之
人名學善覺。我今乃起不善之覺。云何當
得名沙門也。我名出家。出家之人名修
善道。我今行惡。云何當得名爲出家。我今
名爲眞婆羅門。婆羅門者名修淨行。我今
乃行不淨惡覺。云何當得名婆羅門。我今
亦名刹利大姓。刹利姓者能除怨敵。我今不
能除惡怨敵。云何當得名刹利姓。我名
比丘。比丘之人名破煩惱。我今不破惡覺
煩惱。云何當得名爲比丘。世有六處難
可値遇。我今已得。云何當令惡覺居心。
何等爲六。一佛世難遇。二正法難聞。三怖
心難起。四中國難生。五人身難得。六諸根
難具。如是六事難得已得。是故不應起於
惡覺。菩薩爾時修行如是大涅槃經。常勤
觀察是諸惡心。一切凡夫不見如是惡心
過患故受三覺。名爲受漏。菩薩見已不受
不著放捨不護。依八聖道推之令去。斬
之令斷。是故菩薩無有受漏。云何當言
如來有漏。以是義故。如來世尊非是有漏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一
 宋代沙門惠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品之三
復次善男子。凡夫若遇身心苦惱起種種
惡。若得身病。若得心病。令身口意作種種
惡。以作惡故輪迴三趣具受諸苦。何以故。
凡夫之人無念慧故。是故生於種種諸漏。
是名念漏。菩薩摩訶薩常自思惟。我從往昔
無數劫來。爲是身心造種種惡。以是因縁
流轉生死。在三惡道具受衆苦。遂令我遠
三乘正路。菩薩以是惡因縁故。於己身心
生大怖畏。捨離衆惡趣向善道。善男子。譬
如有王以四毒蛇盛之一篋令人養食瞻
視臥起摩洗其身。若令一蛇生瞋恚者。我
當準法戮之都市。爾時其人聞王切令。心
生惶怖捨篋逃走。王時復遣五旃陀羅拔
刀隨之。其人迴顧見後五人遂疾捨去。是時
五人以惡方便。藏所持刀密遣一人詐爲
親善。而語之言。汝可還來。其人不信投
一聚落欲自隱匿。既入聚中闚視諸舍都
不見人。執諸瓨器悉空無物。既不見人
求物不得。即便坐地聞空中聲。咄哉男子。
此聚空曠無有居民。今夜當有六大賊來。
汝設遇者命將不全。汝當云何而得免之。
爾時其人恐怖遂増。復捨而去。路値一河。
河水漂急無有船栰。以怖畏故即取種種
草木爲*栰。復更思惟。我設住此當爲毒
蛇五旃陀羅一詐親者及六大賊之所危害。
渡此河*栰不可依當沒水死。寧沒水
死終不爲彼蛇賊所害。即推草*栰置之
水中身倚其上。運手動足截流而去。
達彼岸安隱無患。心意泰然恐怖消除
菩薩摩訶薩得聞受持大涅槃經。觀身如
篋。地水火風如四毒蛇。見毒觸毒氣毒齧毒。
一切衆生遇是四毒故喪其命。衆生四大亦
復如是。或見爲惡。或觸爲惡。或氣爲惡。
或齧爲惡。以是因縁遠離衆善。復次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觀四毒蛇有四種姓。所謂
刹利婆羅門毘舍首陀。是四大蛇亦復如是
有四種性。堅性濕性熱性動性。是故菩薩觀
是四大與四毒蛇同其種性。復次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觀是四大如四毒蛇。云何爲
觀。是四毒蛇常伺人便。何時當視。何時
當觸。何時當嘘。何時當齧。四大毒蛇亦復
如是。常伺衆生求其短缺。若爲四蛇之所
殺者。終不至於三惡道中。若爲四大之所
殺害。必至三惡定無有疑。是四毒蛇雖復
瞻養亦欲殺人。四大亦爾。雖常供給。亦常
牽人造作衆惡。是四毒蛇若一瞋者則能殺
人。四大之性亦復如是。若一大發亦能害
人。是四毒蛇雖同一處四心各異。四大毒
蛇亦復如是。雖同一處性各別異。是四毒蛇
雖復恭敬難可親近。四大毒蛇亦復如是。
雖復恭敬亦難親近。是四毒蛇若害人時。
或有沙門婆羅門等。若以呪藥則可療治。
四大殺人雖有沙門婆羅門等神呪良藥。皆
不能治。如自憙人聞四毒蛇氣臭可惡則
便遠離。諸佛菩薩亦復如是。聞四大臭即
便遠離。爾時菩薩復更思惟四大毒蛇生大
怖畏。背之馳走修八聖道
五旃陀羅即是五陰。云何菩薩觀於五陰
如旃陀羅。旃陀羅者常能令人恩愛別離怨
憎集會。五陰亦爾。令人貪近不善之法遠
離一切純善之法。復次善男子。如旃陀羅
種種器仗以自莊嚴。若刀若楯若弓若箭若
鎧若矟能害於人。五陰亦爾。以諸煩惱牢
自莊嚴。害諸癡人令墮諸有。善男子。如旃
陀羅有過之人得便害之。五陰亦爾。有諸
結過常能害人。是故菩薩深觀五陰如旃
陀羅。復次菩薩觀察五陰如旃陀羅。旃陀羅
人無慈愍心怨親倶害。五陰亦爾。無慈
*愍心。善惡倶害。如旃陀羅惱一切人。五陰
亦爾。以諸煩惱常惱一切生死衆生。是故
菩薩觀於五陰如旃陀羅。復次菩薩觀察五
陰如旃陀羅。旃陀羅人常懷害心。五陰亦爾
常懷諸結惱害之心。如人無足刀杖侍從。
當知必爲旃陀羅人之所殺害。衆生亦爾。
無足無刀無有侍從。則爲五陰之所賊害。
足名爲戒。刀名爲慧。侍從名爲善知識
也。無此三事故爲五陰之所賊害是故菩
薩觀於五陰如旃陀羅。復次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觀察五陰過旃陀羅。何以故。衆生若
爲五旃陀羅之所殺者不墮地獄。爲陰殺
者則墮地獄以是義故。菩薩觀陰過旃
陀羅。作是觀已而作願言。我寧終身近旃
陀羅。不能暫時親近五陰。旃陀羅者唯能
害於欲界癡人。是五陰賊遍害三界凡夫衆
生。旃陀羅人唯能殺戮有罪之人。是五陰賊
不問衆生有罪無罪悉能害之。旃陀羅人
不害衰老婦女稚小。是五陰賊不問衆生
老小女弱一切悉害。是故菩薩深觀此陰
過旃陀羅。是故發願。寧當終身近旃陀羅。
不能暫時親近五陰。復次善男子。旃陀羅
者唯害他人終不自害。五陰之賊自害害
及旃陀羅。旃陀羅人可以善言錢財寶
貨求而得脱。五陰不爾。不可強以善言誘
喩錢財寶貨求而得脱。旃陀羅人於四時
中不必常殺。五陰不爾。常於念念害諸衆
生。旃陀羅人唯在一處可有逃避。五陰不
爾。遍一切處無可逃避。旃陀羅人雖復害
人害已不隨。五陰不爾。殺衆生已隨逐不
離。是故菩薩寧以終身近旃陀羅。不能暫
時親近五陰。有智之人以善方便得脱五
陰。善方便者即八聖道六波羅蜜四無量心。
以是方便而得解脱。身心不爲五陰所害。
何以故。身如金剛心如虚空。是故身心難
可沮壞。以是義故。菩薩觀陰成就種種諸
不善法。生大怖畏修八聖道。亦如彼人畏
四毒蛇五旃陀羅渉路而去無所顧留
詐親善者名爲貪愛。菩薩摩訶薩深觀愛結
如怨詐親。若知實者則無能爲。若不
知必爲所害。貪愛亦爾若知其性。則不能
令衆生輪轉生死苦中。如其不知輪迴六
趣具受衆苦。何以故。愛之爲病難捨離
故。如怨詐親難可遠離。怨詐親者常伺人
便。令愛別離怨憎合會。愛亦如是。令人遠
離一切善法近於一切不善之法。以是義
故。菩薩摩訶薩深觀貪愛如怨詐親。見不
見故。聞不聞故。如凡夫人見生死過雖
有智慧以癡覆故後還不見。聲聞縁覺亦
復如是。雖見不見雖聞不聞。何以故。以
愛心故。所以者何。見生死過不能疾至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
觀此愛結如怨詐親。云何名爲怨詐親相。
如怨不實詐現實相。不可親近詐現近
相。實是不善詐現善相。實是不愛詐爲愛
相。何以故。常伺人便欲爲害故。愛亦如
是。常爲衆生非實詐實。非近詐近。非善
詐善。非愛詐愛。常誑一切輪迴生死。以
是義故。菩薩觀愛如怨詐親。怨詐親者但
見身口不覩其心。是故能誑。愛亦如是。唯
爲虚誑實不可得。是故能惑一切衆生。怨
詐親者有始有終易可遠離。愛不如是。無
始無終難可遠離。怨詐親者遠則難覺近
則易知。愛不如是。近尚難知況復遠耶。
以是義故。菩薩觀愛過於詐親。一切衆生
以。愛結故遠大涅槃近於生死。遠常樂我
淨近無常苦無我不淨。是故我於處處經
中説爲三垢於現在事以無明故。不見
過患不能捨離。愛怨詐親。終不能害有智
之人。是故菩薩深觀此愛生大怖畏修八
聖道。猶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羅及一詐
親渉路不迴
空聚落者即内六入。菩薩摩訶薩觀是六入
空無所有猶如空聚。如彼怖人既入聚已
乃至不見有一居人。遍捉*瓨器不得一
物。菩薩亦爾。諦觀六入空無所有。不見衆
生一物之實。是故菩薩觀内六入空無所有
如彼空聚。善男子。彼空聚落群賊遠望。終不
生於空虚之想。凡夫之人亦復如是。於六
入聚不生空想。以其不能生空想故。輪
迴生死受無量苦。善男子。群賊既至乃生
空想。菩薩亦爾。觀此六入常生空想。生
空想故則不輪迴生死受苦。菩薩摩訶薩
於此六入常無顛倒。無顛倒故。是故不復
輪迴生死。復次善男子。如有群賊入此空
聚則得安樂。煩惱諸賊亦復如是。入此六
入則得安樂。如賊住空聚心無所畏。煩
惱群賊亦復如是。住是六入亦無所畏。如
彼空聚乃是師子虎狼種種惡獸之所住處。
是内六入亦復如是。一切衆惡煩惱惡獸之
所住處。是故菩薩深觀六入空無所有。純是
一切不善住處。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觀内六入空無所有如彼空聚。何以故。處
誑不實故。空無所有作有想故。實無有樂
作樂想故。實無有人作人想故。内六入者
亦復如是。空無所有而作有想。實無有樂
而作樂想。實無有人而作人想。唯有智人
乃能知之得其眞實。復次善男子。如空聚
落或時有人或時無人。六入不爾。一向無
人。何以故。性常空故。智者所知非是眼見。
是故菩薩觀内六入多諸怨害。修八聖道
不休不息。猶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羅
一詐親善及六大賊怖著正路
六大賊者即外六塵。菩薩摩訶薩觀此六塵
如六大賊。何以故。能劫一切諸善法故。如
六大賊能劫一切人民財寶。是六塵賊亦復
如是。能劫一切衆生善財。如六大賊若入
人舍。則能劫奪現家所有不擇好惡。令巨
富者忽爾貧窮。是六塵賊亦復如是。若入
人根則能劫奪一切善法。善法既盡貧窮孤
露作一闡提。是故菩薩諦觀六塵如六大
賊。復次善男子。如六大賊欲劫人時要因
内人。若無内人則便中還。是六塵賊亦復如
是。欲劫善法要因内有衆生知見常樂我
淨不空等相。若内無有如是等相。六塵惡
賊則不能劫一切善法。有智之人内無是
相。凡夫則有。是故六塵常來侵奪善法之
財。不善護故爲其所劫。護者名慧。有智
之人能善防護故不被劫。是故菩薩觀是六
塵如六大賊等無差別復次善男子。如六
大賊能爲人民身心苦惱。是六塵賊亦復如
是。常爲衆生身心苦惱。六大賊者唯能劫人
現在財物。是六塵賊常劫衆生三世善財。六
大賊者夜則歡樂。六塵惡賊亦復如是。處無
明闇則得歡樂。是六大賊唯有諸王乃能遮
止。六塵惡賊亦復如是。唯佛菩薩乃能遮止。
是六大賊凡欲劫奪。不擇端正種*姓聰哲
多聞博學豪貴貧賤。六塵惡賊亦復如是。欲
劫善法不擇端正乃至貧賤。是六大賊雖
有諸王截其手足。猶故不能令其心息。六
塵惡賊亦復如是。雖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
截其手足。亦不能令不劫善法。如勇健
人乃能摧伏是六大賊。諸佛菩薩亦復如是。
乃能摧伏六塵惡賊。譬如有人多諸種族
宗黨熾盛則不爲彼六賊所劫。衆生亦爾。
有善知識不爲六塵惡賊所劫。是六大賊
若見人物則能偸劫。六塵不爾。若見若知若
聞若嗅若觸若覺皆悉能劫。六大賊者唯能
劫奪欲界人財。不能劫奪色無色界。六塵
惡賊則不如是。能劫三界一切善寶。是故
菩薩諦觀六塵過彼六賊。作是觀已修八
聖道直往不迴。如彼怖人畏四毒蛇五旃
陀羅一詐親善及六大賊。捨空聚落渉路而

路値一河者即是煩惱。云何菩薩觀此煩惱
猶如大河。如彼駛河能漂香象。煩惱駛河亦
復如是。能漂縁覺是故菩薩深觀煩惱猶
如駛河。深難得底故名爲河。邊不可得故
名爲大。其中多有種種惡魚。煩惱大河亦復
如是。唯佛菩薩能得底故。故名極深。唯佛
菩薩得其邊故。故名廣大。常害一切癡衆
生故。故名惡魚。是故菩薩觀此煩惱猶如
大河。如大河水能長一切草木叢林。煩惱大
河亦復如是。能長衆生二十五有。是故菩薩
觀此煩惱猶如大河。譬如有人墮大河水
無有慚愧。衆生亦爾。墮煩惱河無有慚
愧。如墮河者未得其底即便命終。墮煩惱
河亦復如是。未盡其底。周迴輪轉二十五
有。所言底者名爲空相。若有不修如是空
相。當知是人不得出離二十五有。一切衆
生不能善修空無相故。常爲煩惱駛河所
漂。如彼大河唯能壞身。不能漂沒一切善
法。煩惱大河則不如是。能壞一切身心善
法。彼大暴河唯能漂沒欲界中人。煩惱大河
乃能漂沒三界人天。世間大河運手動足
則到彼岸。煩惱大河唯有菩薩因六波羅
蜜乃能得渡。如大河水難可得*渡。煩惱
大河亦復如是。難可得*渡。云何名爲難
可得*渡。乃至十住諸大菩薩猶故未能
畢竟得*渡。唯有諸佛乃畢竟*渡。是故名爲
難可得*渡。譬如有人爲河所漂不能修
習毫釐善法。衆生亦爾。爲煩惱河所漂沒
者。亦復不能修習善法。如人墮河爲水所
漂。餘有力者則能拔濟。墮煩惱河爲一闡
提。聲聞縁覺乃至諸佛不能拔濟。世間大
河劫盡之時。七日並照能令枯涸。煩惱大河
則不如是。聲聞縁覺雖修七覺猶不能乾。
是故菩薩觀諸煩惱。猶如暴河
譬如彼人畏四毒蛇五旃陀羅一詐親善及
六大賊。捨空聚落隨路而去。既至河上
草爲*栰。菩薩亦爾。畏四大蛇五陰旃陀
羅愛詐親善六入空聚六塵惡賊。至煩惱河
修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見六波羅蜜三十七
品。以爲船*栰。依乘此*栰*渡煩惱河。到
於彼岸常樂涅槃。菩薩修行大涅槃者。作
是思惟。我若不能忍受如是身苦心苦。則
不能令一切衆生*渡煩惱河。以是思惟。
雖有如是身心苦惱默然忍受。以忍受故
則不生漏。菩薩如是尚無諸漏。況佛如來
而當有漏。是故諸佛不名有漏。云何如來
非無漏耶。如來常行有漏中故。有漏即是
二十五有。是故聲聞凡夫之人言佛有漏。諸
佛如來眞實無漏
善男子。以是因縁諸佛如來無有定相。善
男子。是故犯四重禁謗方等經及一闡提
悉皆不定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言。如
是如是。誠如聖教。一切諸法悉皆不定。
以不定故當知如來亦不畢竟入於涅槃。
如佛先説。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聞不
聞。中有涅槃大涅槃。云何涅槃。云何大涅

爾時佛讃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
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菩薩得念總持。
乃能如汝之所諮問。善男子。如世人言。有
海大海。有河大河。有山大山。有地大地。有
城大城。有衆生大衆生。有王大王。有人大
人有天天中天。有道大道。涅槃亦爾。有涅
槃有大涅槃。云何涅槃。善男子。如人飢餓
得少飯食名爲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
如病得差則名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
槃。如人怖畏得歸依處則得安樂。如是安
樂亦名涅槃。如貧窮人獲七寶物則得安
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如人觀骨不起貪
欲則得安樂。如是安樂亦名涅槃。如是涅
槃不得名爲大涅槃也。何以故。以飢渇
故病故怖故貧故生貪著故。是名涅槃非
大涅槃。善男子。若凡夫人及以聲聞。或因世
俗。或因聖道。斷欲界結則得安樂。如是安
樂亦名涅槃。不得名爲大涅槃也。能斷初
禪乃至能斷非想非非想處結則得安樂。
如是安樂亦名涅槃。不得名爲大涅槃也。
何以故。還生煩惱有習氣故。云何名爲煩
惱習氣。聲聞縁覺有煩惱氣。所謂我身我衣
我去我來我説我聽。諸佛如來入於涅槃。涅
槃之性無我無樂唯有常淨。是則名爲煩
惱習氣。佛法衆僧有差別相。如來畢竟入於
涅槃。聲聞縁覺諸佛如來。所得涅槃等無差
別。以是義故。二乘所得非大涅槃。何以故。
無常樂我淨故。常樂我淨乃得名爲大涅
槃也
善男子。譬如有處能受衆水名爲大海
隨有聲聞縁覺菩薩諸佛如來所入之處名
大涅槃。四禪三三昧八背捨八勝處十一切處
隨能攝取如是無量諸善法者名大涅槃」
善男子。譬如有河第一香象不能得底則
名爲大。聲聞縁覺至十住菩薩不見佛性。
名爲涅槃非大涅槃。若能了了見於佛性。
則得名爲大涅槃也。是大涅槃唯大象王能
盡其底。大象王者謂諸佛也。善男子。若摩訶
那伽及鉢犍陀大力士等。經歴多時所不
能上乃名大山。聲聞縁覺及諸菩薩摩訶那
伽大力士等所不能見。如是乃名大涅槃
也。復次善男子。隨有小王之所住處名爲
小城。轉輪聖王所住之處乃名大城。聲聞縁
覺八萬六萬四萬二萬一萬住處名爲涅槃。
無上法主聖王住處。乃得名爲大般涅槃。以
是故名大般涅槃。善男子。譬如有人見四
種兵不生怖畏。當知是人名大衆生。若有
衆生。於三惡道煩惱惡業不生怖畏。而能
於中廣度衆生。當知是人得大涅槃。若有
人能供養父母。恭敬沙門及婆羅門修治
善法。所言誠實無有欺誑。能忍諸惡惠施
貧乏。名大丈夫。菩薩亦爾。有大慈悲憐
*愍一切。於諸衆生猶如父母。能度衆生
於生死河。普示衆生一實之道。是則名爲
大般涅槃。善男子。大名不可思議。若不可思
議一切衆生所不能信。是則名爲大般涅
槃。唯佛菩薩之所見故名大涅槃。以何因
縁。復名爲大。以無量因縁然後乃得故名
爲大。善男子。如世間人以多因縁之所得
者則名爲大。涅槃亦爾。以多因縁之所得
故。故名爲大。云何復名爲大涅槃。有大我
故名大涅槃。涅槃無我大自在故。名爲大
我。云何名爲大自在耶。有八自在則名爲
我。何等爲八。一者能示一身以爲多身。身
數大小猶如微塵。充滿十方無量世界。如來
之身實非微塵。以自在故現微塵身。如是
自在則爲大我。二者示一塵身滿於三千大
千世界。如來之身實不滿於三千大千世
界。何以故。以無礙故。直以自在故滿三
千大千世界。如是自在名爲大我。三者能以
滿此三千大千世界之身。輕擧飛空過於
二十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而無障*礙。如來
之身實無輕重。以自在故能爲輕重如是
自在名爲大我。四者以自在故而得自在。
云何自在。如來一心安住不動。所可示化
無量形類各令有心。如來有時或造一事。
而令衆生各各成辦。如來之身常住一土。而
令他土一切悉見。如是自在名爲大我。五者
根自在故。云何名爲根自在耶。如來一根亦
能見色聞聲嗅香別味覺觸知法。如來六
根亦不見色聞聲嗅香別味覺觸知法。
以自在故令根自在。如是自在名爲大我。
六者以自在故得一切法。如來之心亦無
得想。何以故。無所得故。若是有者可名爲
得。實無所有。云何名得。若使如來計有得
想。是則諸佛不得涅槃。以無得故名得涅
槃。以自在故得一切法。得諸法故名爲大
我。七者説自在故如來演説一偈之義。經無
量劫義亦不盡。所謂若戒若定若施若慧。如
來爾時都不生念我説彼聽。亦復不生一
偈之想。世間之人四句爲偈。隨世俗故説
名爲偈。一切法性亦無有説。以自在故如
來演説。以演説故名爲大我。八者如來遍
滿一切諸處猶如虚空。虚空之性不可得
見。如來亦爾實不可見。以自在故令一切
見。如是自在名爲大我。如是大我名大涅
槃。以是義故名大涅槃。復次善男子。譬如
寶藏多諸珍異百種具足故名大藏。諸佛
如來甚深奧藏亦復如是。多諸奇異具足
無缺。名大涅槃。復次善男子。無邊之物乃
名爲大。涅槃無邊是故名大。復次善男子。
有大樂故名大涅槃。涅槃無樂。以四樂
故名大涅槃。何等爲四。一者斷諸樂故。不
斷樂者則名爲苦。若有苦者不名大樂。以
斷樂故則無有苦。無苦無樂乃名大樂。
涅槃之性無苦無樂。是故涅槃名爲大樂。
以是義故名大涅槃復次善男子。樂有二
種。一者凡夫。二者諸佛。凡夫之樂無常敗壞
是故無樂。諸佛常樂無有變異。故名大樂。
復次善男子。有三種受。一者苦受。二者樂
受。三者不苦不樂受。不苦不樂是亦爲苦涅
槃雖同不苦不樂。然名大樂。以大樂故名
大涅槃。二者大寂靜故名爲大樂。涅槃之性
是大寂靜。何以故。遠離一切憒閙法故。以
大寂故名大涅槃
三者一切知故名爲大樂。非一切知不名
大樂。諸佛如來一切知故。名爲大樂。以大
樂故名大涅槃。四者身不壞故名爲大樂。
身若可壞則不名樂。如來之身金剛無壞
非煩惱身無常之身。故名大樂。以大樂故
名大涅槃。善男子。世間名字或有因縁。或
無因縁。有因縁者。如舍利弗。母名舍利。
因母立字。故名舍利弗。如摩鍮羅道人。
生摩鍮羅國。因國立名。故名摩鍮羅
人。如目犍連。目*犍連者即是姓也。因姓
立名。故名目*犍連。如我生於瞿曇種姓。
因姓立名。稱爲瞿曇。如毘舍佉道人。毘舍
佉者即是星名。因星爲名名毘舍佉。如有
六指。因六指故名六指人。如佛奴天奴。因
佛因天故名佛奴天奴。因濕生故。故名濕
生。如因聲故。名爲迦迦羅。名究究羅呾呾
羅。如是等名是因縁名。無因縁者。如蓮花
地水火風虚空。如曼陀婆一名二實。一名
殿堂。二名飮漿。堂不飮漿。亦復得名爲曼
陀婆。如薩婆車多名爲蛇蓋。實非蛇蓋。是
名無因。強立名字。如坻羅婆夷名爲食油。
實不食油。強爲立名。名爲食油。是名無因
強立名字。善男子。是大涅槃亦復如是。無
有因縁強爲立名。善男子。譬如虚空不因
小空名爲大也。涅槃亦爾。不因小相名大
涅槃。善男子。譬如有法不可稱量不可
思議。故名爲大。涅槃亦爾。不可稱量不
可思議。故得名爲大般涅槃。以純淨故
名大涅槃。云何純淨。淨有四種。何等爲四。
一者二十五有名爲不淨。能永斷故得名爲
淨。淨即涅槃。如是涅槃亦得名有。而是涅
槃實非是有。諸佛如來隨世俗故説涅槃
有。譬如世人非父言父非母言母。實非
父母而言父母。涅槃亦爾。隨世俗故説言
諸佛有大涅槃。二者業清淨故。一切凡夫業
不清淨故無涅槃。諸佛如來業清淨故。故
名大淨。以大淨故名大涅槃。三者身清淨
故。身若無常則名不淨。如來身常故名大
淨。以大淨故名大涅槃。四者心清淨故。心
若有漏名曰不淨。佛心無漏故名大淨。以
大淨故名大涅槃。善男子。是名善男子善
女人修行如是大涅槃經具足成就初分
功徳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一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品之四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
就具足第二功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
涅槃。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見而今
見之。昔所不聞而今聞之。昔所不到而
今得到。昔所不知而今知之。云何名爲昔
所不得而今得之。所謂神通昔所不得而
今乃得。通有二種。一者内。二者外。所言外
者與外道共。内復有二。一者二乘。二者菩
薩。菩薩修行大涅槃經所得神通不與聲
聞辟支佛共。云何名爲不與聲聞辟支佛
共。二乘所作神通變化。一心作一不得衆
多。菩薩不爾。於一心中則能具足現五趣
身。所以者何。以得如是大涅槃經之勢力
故。是則名爲昔所不得而今得之。又復云
何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所謂身得自在心
得自在。何以故。一切凡夫所有身心不得
自在。或心隨身或身隨心。云何名爲心隨
於身。譬如醉人酒在身中爾時身動心亦隨
動。亦如身懶心亦隨懶。是則名爲心隨於
身。又如嬰兒其身稚小心亦隨小。大人身大
心亦隨大。又如有人身體麁澁心常思念欲
得膏油潤漬令軟。是則名爲心隨於身。云
何名爲身隨於心。所謂去來坐臥修行施戒
忍辱精進。愁惱之人身則羸悴。歡喜之人身
則肥鮮。恐怖之人身體戰動。專心聽法身
則怡悦。悲泣之人涕涙横流。是則名爲身
隨於心。菩薩不爾。於身心中倶得自在。是
則名爲昔所不得而今得之。復次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所現身相猶如微塵。以此微
身悉能遍至無量無邊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無所障礙。而心常定初不移動。是則名爲
心不隨身。是亦名爲昔所不到而今能到。
何故復名昔所不到而今能到。一切聲聞辟
支佛等所不能到。菩薩能到。是故名爲昔
所不到而今能到。一切聲聞辟支佛等。雖
以神通不能變身如細微塵遍至無量
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聲聞縁覺身若動時心
亦隨動。菩薩不爾。心雖不動身無不至。是
名菩薩心不隨身。復次善男子。菩薩化身
猶如三千大千世界。以此大身入一塵身。
其心爾時亦不隨小。聲聞縁覺雖能化身
令如三千大千世界。而不能以如此大身
入微塵身。於此事中尚自不能。況能令心
而不隨動。是名菩薩心不隨身。復次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以一音聲。能令三千大千世
界衆生悉聞。心終不念令是音聲遍諸世
界使諸衆生昔所不聞而今得聞。而是菩
薩亦初不言我令衆生昔所不聞而今得
聞。菩薩若言因我説法令諸衆生不聞
聞。當知是人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何以故。衆生不聞我爲説者。如此之心
是生死心。一切菩薩是心已盡。以是義故。菩
薩摩訶薩所有身心不相隨逐。善男子。一切
凡夫身心相隨。菩薩不爾。爲化衆生故雖
現身小心亦不小。何以故。諸菩薩等所有
心性常廣大故。雖現大身心亦不大。云何
大身。身如三千大千世界。云何小心行嬰兒
行。以是義故心不隨身菩薩摩訶薩已於
無量阿僧祇劫。遠酒不飮而心亦動。心無
悲苦身亦流涙。實無恐怖身亦戰慄。以是
義故。當知菩薩身心自在不相隨逐。菩薩
摩訶薩唯現一身而諸衆生各各見異。
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昔所
不聞而今得聞。菩薩摩訶薩先取聲相。所
謂象聲馬聲車聲人聲貝鼓簫笛歌哭等聲。
而修習之。以修習故。能聞無量三千大千
世界所有地獄音聲。復轉修習得異耳根。異
於聲聞縁覺天耳。何以故。二乘所得清淨耳
根。若依初禪淨妙四大。唯聞初禪不聞
二禪。乃至四禪亦復如是。雖可一時
聞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音聲。而不能聞無
量無邊恒河沙等世界音聲。以是義故。菩薩
所得異於聲聞縁覺耳根。以是異故。昔所
不聞而今得聞。雖聞音聲而心初無聞聲
之相。不作有相常相樂相我相淨相主相依
相作相因相定相果相。以是義故。諸菩薩等
昔所不聞而今得聞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言。
若佛所説。不作定相不作果相。是義不
然。何以故。如來先説。若人聞是大涅槃經
一句一字。必定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於今云何復言無定無果。若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即是定相即是果相。云何
而言無定無果。聞惡聲故則生惡心生惡
心故則至三塗。若至三塗則是定果。云何
而言無定無果
爾時如來讃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作是
問。若使諸佛説諸音聲有定果相者。則非
諸佛世尊之相。是魔王相。生死之相。遠涅槃
相。何以故。一切諸佛凡所演説無定果相。
善男子。譬如刀中照人面像。竪則見長横
則見廣。若有定相云何而得竪則見長横
則見廣。以是義故。諸佛世尊凡所演説
無定果相。善男子。夫涅槃者實非聲果。若
使涅槃是聲果者。當知涅槃非是常法。善
男子。譬如世間從因生法。有因則果。無
因則無果。因無常故果亦無常。所以者何。
因亦作果。果亦作因。以是義故。一切諸法
無有定相。若使涅槃從因生者。因無常故
果亦無常。而是涅槃不從因生體非是果。
是故爲常。善男子。以是義故。涅槃之體無
定無果。善男子。夫涅槃者亦可言定亦可
言果。云何爲定。一切諸佛所有涅槃常樂
我淨。是故爲定。無生老壞。是故爲定一闡
提等犯四重禁誹謗方等。作五逆罪捨除
本心。必定得故。是故爲定。善男子。如汝所
言。若人聞我説大涅槃一字一句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者。汝於是義猶未解了。汝
當諦聽。吾當爲汝更分別之。善男子。若
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大涅槃一字一句。不
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聞相。不作佛相。
不作説相。如是義者名無相相。以無相相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汝所
言。聞惡聲故至三塗者。是義不然。何以
故。非以惡聲而至三塗。當知是果乃是惡
心。所以者何有善男子善女人等。雖聞惡
聲心不生惡。是故當知非因惡聲生三
趣中。而諸衆生因煩惱結。惡心滋多生三惡
趣。非因惡聲。若聲有定相。諸有聞者一切
悉應生於惡心。或有生者有不生者。是故
當知聲無定相。以無定故。雖復因之不
生惡心
世尊。聲若無定。云何菩薩昔所不聞而今
得聞
善男子。聲無定相。昔所不聞令諸菩薩而
今得聞。以是義故。我作是説。昔所不聞
而今得聞。善男子。云何昔所不見而今得
見。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
典。先取明相。所謂日月星宿&T052135;燎燈燭珠
火之明藥草等光。以修習故得異眼根。異
於聲聞縁覺所得。云何爲異。二乘所得清
淨天眼。若依欲界四大眼根不見初禪。若
依初禪不見上地。乃至自眼猶不能見。若
欲多見極至三千大千世界。菩薩摩訶薩不
修天眼見妙色身悉是骨相。雖見他方恒
河沙等世界色相。不作色相。不作常相有
相物相名字等相作因縁相。不作見相。不
言是眼微妙淨相。唯見因縁非因縁相。云
何因縁。色是眼縁。若使是色非因縁者。一
切凡夫不應生於見色之相。以是義故。色
名因縁。非因縁者。菩薩摩訶薩雖復見色
作色相。是故非縁。以是義故。菩薩所
得清淨天眼。異於聲聞縁覺所得。以是異
故。時遍見十方世界現在諸佛。是名菩薩
昔所不見而今得見。以是異故。能見微
塵。聲聞縁覺所不能見。以是異故。雖見
自眼初無見相。見無常相見凡夫身三十
六物不淨充滿。如於掌中觀阿摩勒菓。以
是義故。昔所不見而今得見。若見衆生所
有色相。則知其人大小乘根。一觸衣故。亦
知是人善惡諸根差別之相。以是義故。昔
所不知而今得知。以一見故。昔所不知
而今得知。以此知故。昔所不見而今得
見。*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昔所不知而今
得知。菩薩摩訶薩雖知凡夫貪恚癡心。初
不作心及心數相。不作衆生及以物相。修
第一義畢竟空相。何以故。一切菩薩常善修
習空性相故。以修空故。昔所不知而今得
知。云何爲知。知無有我無有我所。知諸
衆生皆有佛性。以佛性故。一闡提等捨離
本心。悉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
此皆是聲聞縁覺所不能知。菩薩能知。以
是義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復次善男子。
云何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菩薩摩訶薩修
大涅槃微妙經典。念過去世一切衆生所生
種姓父母兄弟妻子眷屬知識怨憎。於一念
中得殊異智。異於聲聞縁覺智慧。云何爲
異。聲聞縁覺所有智慧。念過去世所有衆生
種姓父母乃至怨憎。而作種姓至怨憎相。
菩薩不爾。雖念過去種姓父母乃至怨憎。
終不生於種姓父母怨憎等相。常作法相空
寂之相。是名菩薩昔所不知而今得知。復
次善男子。云何昔所不知而今得知。菩薩
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得他心智。異
於聲聞縁覺所得。云何爲異。聲聞縁覺以
一念智知人心時。則不能知地獄畜生餓
鬼天心。菩薩不爾。於一念中遍知六趣衆
生之心。是名菩薩昔所不知而今得知。復
次善男子。復有異知。菩薩摩訶薩於一心
中。知須陀洹初心次第至十六心。以是義
故。昔所不知而今得知。是爲菩薩修大涅
槃具足成就第二功徳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
就具足第三功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
涅槃捨慈得慈。得慈之時不從因縁。云何
名爲捨慈得慈。善男子。慈名世諦。菩薩摩
訶薩捨世諦慈得第一義慈。第一義慈
不從縁得。復次云何捨慈得慈。慈若可捨
名凡夫慈。慈若可得即名菩薩無縁之慈。
捨一闡提慈犯重禁慈謗方等慈作五逆慈。
得憐愍慈得如來慈世尊之慈無因縁慈。
云何復名捨慈得慈。捨黄門慈無根二根
女人之慈屠膾獵師畜養雞猪如是等慈。亦
捨聲聞辟支佛慈。得諸菩薩無縁之慈。不
見己慈不見他慈。不見持戒不見破戒。
雖自見悲不見衆生。雖有苦受不見受
者。何以故。以修第一眞實義故。是名菩薩
修大涅槃成就具足第三功徳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成
就具足第四功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
涅槃成就具足第四功徳。有十種事。何等
爲十。一者根深難可傾拔。二者自身生決
定想。三者不觀福田及非福田。四者修淨佛
土。五者滅除有餘。六者斷除業縁。七者修
清淨身。八者了知諸縁。九者離諸怨敵。十
者斷除二邊。云何根深難可傾拔。所言根
者名不放逸。不放逸者爲是何根。所謂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根。善男子。一切諸佛諸善
根本皆不放逸。不放逸故諸餘善根展轉増
長。以能増長諸善根故。於諸善中最爲殊
勝。善男子。如諸跡中象跡爲上。不放逸法
亦復如是。於諸善法最爲殊勝。善男子。如
諸明中日光爲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
諸善法最爲殊勝。善男子。如諸王中轉輪
聖王爲最第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
善法爲最第一。善男子。如諸流中四河爲
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爲上爲
最。善男子。如諸山中須彌山王爲最第一。
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善法爲最第一。
善男子。如水生花中青蓮爲最。不放逸法亦
復如是。於諸善法爲最爲上。善男子。如
陸生花中婆利師花爲最爲上。不放逸法亦
復如是。於諸善法爲最爲上。善男子。如
諸獸中師子爲最。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
諸善法爲最爲上。善男子。如飛鳥中金翅
鳥王爲最爲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諸
善法爲最爲上。善男子。如大身中羅睺阿
修羅王爲最爲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
諸善法爲最爲上。善男子。如一切衆生若
二足四足多足無足中如來爲最。不放逸法
亦復如是。於善法中爲最爲上。善男子。
如諸衆中佛僧爲上。下放逸法亦復如是。
於善法中爲最爲上。善男子。如佛法中大
涅槃法爲最爲上。不放逸法亦復如是。於
諸善法爲最爲上。善男子。以是義故。不放
逸根深固難拔。云何不放逸故而得増長。所
謂信根戒根施根慧根忍根聞根進根念根定
根善知識根。如是諸根不放逸故而得増長。
以増長故深固難拔。以是義故。名爲菩薩
摩訶薩修大涅槃根深難拔
云何於身作決定想。於自身所生決定心。
我今此身於未來世。定當爲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器。心亦如是不作狹小不作變易。
不作聲聞辟支佛心。不作魔心及自樂心
樂生死心。常爲衆生求慈悲心。是名菩薩
於自身中生決定心。我於來世當爲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器。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
修大涅槃。於自身中生決定想
云何菩薩不觀福田及非福田。云何福田。外
道持戒上至諸佛。是名福田。若有念言。如
是等輩是眞福田。當知是心則爲狹劣。菩
薩摩訶薩悉觀一切無量衆生無非福田。
何以故。以善修習異念處故。有異念處善
修習者。觀諸衆生無有持戒及以毀戒。常
觀諸佛世尊所説。施雖四種倶得淨報。何
等爲四。一者施主清淨受者不淨。二者施主
不淨受者清淨。三者施受倶淨。四者二倶不
淨。云何施淨受者不淨。施主具有戒聞智慧。
知有惠施及以果報。受者破戒專著邪見無
施無報。是名施淨受者不淨。云何名爲受
者清淨施主不淨。施主破戒專著邪見。言
無惠施及以果報。受者持戒多聞智慧。知
有惠施及施果報。是名施主不淨受者清
淨。云何名爲施受倶淨。施者受者倶有持戒
多聞智慧。知有惠施及施果報。是名施受
二倶清淨。云何名爲二倶不淨。施者受者破
戒邪見。言無有施及施果報。若如是者云
何復言得淨果報。以無施無報故名爲淨。
善男子。若有不見施及施報。當知是人
不名破戒專著邪見。若依聲聞言不見
施及施果報。是則名爲破戒邪見。若依如
是大涅槃經。不見惠施及施果報。是則名
爲持戒正見。菩薩摩訶薩有異念處。以修
習故。不見衆生持戒破戒施者受者及施果
報。是故得名持戒正見。以是義故。菩薩摩
訶薩不觀福田及非福田
云何名爲淨佛國土。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
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衆
生故離殺害心。以此善根願與一切衆生
共之。願諸衆生得壽命長有大勢力獲大
神通。以是誓願因縁力故。於未來世成佛
之時。國土所有一切衆生。得壽命長有大
勢力獲大神通。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度衆生故離偸盜心。以此善根願與
一切衆生共之。願諸佛國土地所有純是七
寶衆生富足所欲自恣。以此誓願因縁力
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所得國土純是七
寶。衆生富足所欲自恣。復次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度衆生故離婬欲心。以此善根
願與一切衆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衆生
無有貪欲瞋恚癡心。亦無飢渇苦惱之患。
以是誓願因縁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
國土衆生遠離貪*婬瞋恚癡心。一切無有
飢渇苦惱。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
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衆
生故離妄語心。以此善根願與一切衆生
共之。願諸佛土常有茂林花菓香樹。所有
衆生得妙音聲。以是誓願因縁力故。於未
來世成佛之時。所有國土常有*茂林花菓香
樹。其中衆生悉得清淨上妙音聲。復次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衆生故遠離兩舌。以
此善根願與一切衆生共之。願諸佛土所
有衆生常共和合講説正法。以是誓願因縁
力故。成佛之時國土所有一切衆生悉共和
合講論法要。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
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
衆生故遠離惡口。以此善根願與一切衆
生共之。願諸佛土地平如掌無有石沙
蕀惡刺。所有衆生其心平等。以是誓願
因縁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所得國土
地平如掌。無有石沙荊蕀惡刺。所有衆生
其心平等。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大涅
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度衆
生故離無義語。以此善根願與一切衆生
共之。願諸佛土所有衆生無有苦惱。以是
誓願因縁力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國土所
有一切衆生無有苦惱。復次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度衆生故遠離貪嫉。以此善根願
與一切衆生共之。願諸佛土一切衆生無
有貪嫉惱害邪見。以此誓願因縁力故。於
未來世成佛之時。國土所有一切衆生悉無
貪嫉惱害邪見。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
大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度衆生故遠離惱害。以此善根願與一切
衆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衆生悉共修習大
慈大悲得一子地。以是誓願因縁力故。於
未來世成佛之時。世界所有一切衆生。悉共
修習大慈大悲得一子地。復次善男子。菩薩
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爲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度衆生故遠離邪見。以此善根
願與一切衆生共之。願諸佛土所有衆生
悉得摩訶般若波羅蜜。以是誓願因縁力
故。於未來世成佛之時。世界衆生悉得受
持摩訶般若波羅蜜。是名菩薩修淨佛土
云何菩薩摩訶薩滅除有餘。有餘有三。一
者煩惱餘報。二者餘業。三者餘有。善男子。云
何名爲煩惱餘報。若有衆生習近貪欲。是
報熟故墮於地獄。從地獄出受畜生身。所
謂鴿・雀・鴛鴦・鸚鵡・耆婆耆婆・舍利伽鳥・青
雀・魚・鼈・獼猴・麞鹿。若得人身受黄門形女
人二根無根*婬女。若得出家犯初重戒。是
名餘報。復次善男子。若有衆生。以殷重
心習近瞋恚是報熟故墮於地獄。從地獄
出受畜生身。所謂毒蛇具四種毒。見毒觸毒
齧毒嘘毒。師子虎狼熊羆猫狸鷹鷂之屬。若
得人身具足十六諸惡律儀。若得出家
犯第二重戒。是名餘報。復次善男子。若有
修習愚癡之人。是報熟時墮於地獄。從地
獄出受畜生身。所謂象猪牛羊水牛蚤虱蚊
虻蟻子等形。若得人身聾盲瘖唖癃殘背
僂。諸根不具不能受法。若得出家諸根
闇鈍憙犯重戒乃至卑賤。是名餘報。復次
善男子。若有修習憍慢之人。是報熟時墮
於地獄。從地獄出受畜生身。所謂糞蟲駝
驢犬馬。若生人中受奴婢身貧窮乞匃。或
得出家常爲衆生之所輕賤破第四戒。是
名餘報。如是等名煩惱餘報。如是餘報菩
薩摩訶薩以能修習大涅槃故悉得除滅。
云何餘業。謂一切凡夫業。一切聲聞業。須陀
洹人受七有業。斯陀含人受二有業。阿那含
人受色有業。是名餘業。如是餘業菩薩摩
訶薩以能修習大涅槃故悉得斷除。云何
餘有。阿羅漢得阿羅漢果。辟支佛得辟支佛
果。無業無結而轉二果。是名餘有。如是三
種有餘之法。菩薩摩訶薩修修大乘大涅槃
經故得滅除。是名菩薩摩訶薩滅除有

云何菩薩修清淨身。菩薩摩訶薩修不殺戒
有五種心。謂下中上上中上上乃至正見亦
復如是。是五十心名初發心。具足決定成
五十心。是名滿足。如是百心名百福徳。具
足百福成於一相。如是展轉具足成就三
十二相。名清淨身。所以復修八十種好。世
有衆生事八十神。何等八十。十二日・十二
大天・五大星・北斗・馬天・行道天・婆羅墮跋
闍天・功徳天・二十八宿・地天風天水天・火
天・梵天・樓陀天・因提天・拘摩羅天・八臂天・
摩醯首羅天・半闍羅天・鬼子母天・四天王天・
造書天・婆藪天。是名八十。爲此衆生修八
十好以自莊嚴。是名菩薩清淨之身。何以
故。是八十天一切衆生之所信伏。是故菩薩
修八十好其身不動。令彼衆生隨其所信
各各得見。見已宗敬各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心。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修於淨身。
善男子。譬如有人欲請大王。要當莊嚴所
有舍宅極令清淨。辦具種種百味餚饍。然
後王乃就其所請。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欲
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輪王故。先當修
身極令清淨。無上法王乃當處之。以是義
故。菩薩摩訶薩要當修於清淨之身。善男
子。譬如有人欲服甘露先當淨身。菩薩摩
訶薩亦復如是。欲服無上甘露法味般若波
羅蜜。要當先以八十種好清淨其身。善男
子。譬如妙好金銀寶器盛之淨水中表倶
淨。菩薩摩訶薩其身清淨亦復如是。盛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水中表倶淨。善男子。如波
羅捺素白之衣易受染色。何以故。性白淨故。
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以身淨故疾得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菩薩摩訶薩
修於淨身。云何菩薩*摩訶薩了知諸縁。菩
薩摩訶薩不見色相。不見色縁。不見色
體。不見色生。不見色滅。不見一相。不見
異相。不見見者。不見相貌。不見受者。何
以故。了因縁故。如色一切法亦如是。是名
菩薩了知諸縁
云何菩薩壞諸怨敵。一切煩惱是菩薩怨。
菩薩摩訶薩常遠離故。是名菩薩壞諸怨敵。
五住菩薩視諸煩惱不名爲怨。所以者何。
因煩惱故菩薩有生。以有生故。故能展轉
教化衆生。以是義故不名爲怨。何等爲
怨。所謂誹謗方等經者。菩薩隨生不畏
地獄畜生餓鬼。唯畏如是謗方等者。一切
菩薩有八種魔名爲怨家。遠是八魔名離
怨家。是名菩薩離諸怨敵
云何菩薩遠離二邊。言二邊者。謂二十五
有及愛煩惱。菩薩常離二十五有及愛煩惱。
是名菩薩遠離二邊。是名菩薩摩訶薩修
大涅槃具足成就第四功徳
爾時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摩訶薩言。如
佛所説。若有菩薩修大涅槃。悉作如是十
事功徳。如來何故唯修九事不修淨土
佛言。善男子。我於往昔亦常具修如是十
事。一切菩薩及諸如來。無有不修是十事
者。若使世界不淨充滿諸佛世尊於中出者
無有是處。善男子。汝今莫謂諸佛出興不
淨世界。當知是心不善狹劣。汝今當知。我
實不出閻浮提界。譬如有人説言此界獨
有日月他方世界無有日月。如是之言無
有義理。若有菩薩發如是言。此佛世界穢
惡不淨。他方佛土清淨莊嚴。亦復如是。善男
子。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三十二恒河沙等
諸佛國土。彼有世界名曰無勝。彼土何故
名曰無勝。其土所有莊嚴之事皆悉平等無
有差別。猶如西方安樂世界。亦如東方滿
月世界。我於彼土出現於世。爲化衆生故
於此界閻浮提中現轉法輪。非但我身獨
於此中現轉法輪。一切諸佛亦於此中而
轉法輪。以是義故。諸佛世尊非不修行如
是十事。善男子。慈氏菩薩以誓願故。當來
之世令此世界清淨莊嚴。以是義故。一切
諸佛所有世界無不嚴淨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
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五功徳。善男子。菩薩
摩訶薩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五功徳。有
五事果。何等爲五。一者諸根完具。二者不
生邊地。三者諸天愛念。四者常爲天魔沙
門刹利婆羅門等之所恭敬。五者得宿命智。
菩薩以是大涅槃經因縁力故。具足如是
五事功徳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言。如佛所説。若
有善男子善女人。修於布施則得具成五
事功徳。今云何言因大涅槃得是五事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之事其義各異。
今當爲汝分別解説。施得五事。不定不常
不淨不勝不異非無漏。不能利益安樂憐
*愍一切衆生。若依如是大涅槃經。所得五
事。是定是常是淨是勝是異是無漏。則能利
益安樂憐*愍一切衆生。善男子。夫布施者
得離飢渇。大涅槃經能令衆生悉得遠離
二十五有渇愛之病。布施因縁令生死相續。
大涅槃經能令生死斷不相續。因布施故
受凡夫法。因大涅槃得作菩薩。布施因縁
能斷一切貧窮苦惱。大涅槃經能斷一切貧
善法者。布施因縁有分有果。因大涅槃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分無果。是名菩
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足成就
第五功徳
善男子。云何菩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具
足成就第六功徳。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得
金剛三昧。安住是中悉能破散一切諸法。
見一切法皆是無常皆是動相。恐怖因縁病
苦劫盜。念念滅壞無有眞實。一切皆是魔之
境界無可見相。菩薩摩訶薩住是三昧。雖
施衆生乃至不見一衆生實。爲衆生故精
勤修習尸波羅蜜。乃至修習般若波羅蜜。亦
復如是。菩薩若見有一衆生不能畢竟具
足成就檀波羅蜜乃至具足般若波羅蜜。善
男子。譬如金剛所擬之處無不碎壞。而是
金剛無有折損。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所擬
之法無不碎壞。而是三昧無有折損。善男
子。如諸寶中金剛最勝。菩薩所得金剛三昧
亦復如是。於諸三昧爲最第一。何以故。菩
薩摩訶薩修是三昧。一切三昧悉來歸屬。善
男子。如諸小王悉來歸屬轉輪聖王。一切三
昧亦復如是。悉來歸屬金剛三昧。善男子。
譬如有人爲國怨讎人所厭患。有人殺之
一切世人無不稱讃是人功徳。金剛三昧亦
復如是。菩薩修習能壞一切衆生怨敵。是
故常爲一切三昧之所宗敬。善男子。譬如
有人其力盛壯人無當者。復更有人力能伏
之。當知是人世所稱美。金剛三昧亦復如
是。力能摧伏難伏之法。以是義故。一切三
昧悉來歸屬。善男子。譬如有人在大海浴。
當知是人已用諸河泉池之水。菩薩摩訶薩
亦復如是。修習如是金剛三昧。當知已爲
修習諸餘一切三昧。善男子。如香山中有
一泉水名阿耨達。其泉具足八味之水。有
人飮之無諸病苦。金剛三昧亦復如是具
八正道。菩薩修習斷諸煩惱瘡疣重病。善男
子。如人供養摩醯首羅。當知是人已爲供
養一切諸天。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有人修習
當知已爲修習一切諸餘三昧。善男子。若
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見一切法無
有障*礙。如於掌中觀阿摩勒果。菩薩雖
復得如是見。終不作想見一切法。善男子。
譬如有人坐四衢道見諸衆生來去坐臥。
金剛三昧亦復如是。見一切法生滅出沒。善
男子。譬如高山有人登之遠望諸方皆悉
明了。金剛定山亦復如是。菩薩登之遠望
諸法無不明了。善男子。譬如春月天降甘
雨其渧微緻間無空處。明眼之人見之明
了。菩薩亦爾。得金剛定清淨之目。遠見東
方所有世界。其中或有國土成壞。一切皆見
明了無障。乃至十方亦復如是。善男子。如
由乾陀山七日並出其山所有樹木叢林一切
燒盡。菩薩修習金剛三昧亦復如是。所有
一切煩惱叢林即時消滅。善男子。譬如金
剛雖能摧破一切有物終不生念我能摧
破。金剛三昧亦復如是。菩薩修已能破煩
惱。終不生念我能壞結。善男子。譬如大地
能持萬物終不生念我力能持。火亦不念
我能燒物。水亦不念我能潤漬。風亦不念
我能動物。空亦不念我能容受。涅槃亦復
不生念言我令衆生而得滅度。金剛三昧
亦復如是。雖能滅除一切煩惱。而初無心
言我能滅。若有菩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
於一念中變身如佛其數無量。遍滿十方
恒河沙等諸佛世界。而是菩薩雖作是化。
其心初無憍慢之想。何以故。菩薩常念。誰
有是定能作是化。唯有菩薩安住如是金
剛三昧乃能作耳。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金
剛三昧。於一念中遍到十方恒河沙等諸佛
世界還其本處。雖有是力亦不念言我能
如是。何以故。以是三昧因縁力故。菩薩摩
訶薩安住如是金剛三昧。於一念中能斷
十方恒河沙等世界衆生所有煩惱。而心初
無斷諸衆生煩惱之想。何以故。以是三昧
因縁力故。菩薩住是金剛三昧。以一音聲
有所演説。一切衆生各隨種類而得解了。
示現一色一切衆生各各皆見種種色相。
安住一處身不移易。能令衆生隨其方面
各各而見。演説一法若界若入。一切衆生各
隨本解而得聞之。菩薩安住如是三昧。雖
見衆生而心初無衆生之相。雖見男女
無男女相。雖見色法無有色相。乃至見
識亦無識相雖見晝夜無晝夜相。雖見
一切。無一切相。雖見一切煩惱諸結。亦無
一切煩惱之相。見八聖道無聖道相。雖
見菩提無菩提相。見於涅槃無涅槃相。
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諸法本無相故。菩薩以
是三昧力故。見一切法如本無相。何故名爲
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金剛若在日中色
則不定。金剛三昧亦復如是。在於大衆色
亦不定。是故名爲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金
剛一切世人不能評價。金剛三昧亦復如
是。所有功徳一切人天不能*評量。是故復
名金剛三昧。善男子。譬如貧人得金剛寶
則得遠離貧窮困苦惡鬼邪毒。菩薩摩訶
薩亦復如是。得是三昧則能遠離煩惱諸
苦諸魔邪毒。是故復名金剛三昧。是名菩薩
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六功徳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二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三
 *宋代沙門慧嚴等依泥洹經加之 
  *光明遍照高貴徳王菩薩品之五
復次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修大涅槃微
妙經典。具足成就第七功徳。善男子。菩薩
摩訶薩修大涅槃微妙經典。作是思惟。何法
能爲大般涅槃而作近因。菩薩。即知有四
種法爲大涅槃而作近因。若言勤修一切
苦行是大涅槃近因縁者。是義不然。所以
者何。若離四法得涅槃者無有是處。何等
爲四。一者親近善友。二者專心聽法。三者
繋念思惟。四者如法修行。善男子。譬如有
人身遇衆病若熱若冷虚勞下瘧衆邪鬼毒
到良醫所。良醫即爲隨病説藥。是人至心
善受醫教。隨教合藥如法服之。服已病愈
身得安樂。有病之人譬諸菩薩。大良醫者
譬善知識。良醫所説譬方等經。善受醫教
譬善思惟方等經義。隨教合藥譬如法修
行三十七助道之法。病除愈者譬滅煩惱。
得安樂者喩得涅槃常樂我淨。善男子。譬
如有王欲如法治令民安樂。諮諸智臣其
法云何。諸臣即以先王舊法而爲説之。王
既聞已至心信行。如法治國無諸怨敵。是
故令民安樂無患。善男子。王者譬諸菩薩。
諸智臣者譬善知識。智臣爲王所説治法
譬十二部經。王既聞已至心信行。譬諸菩薩
繋心思惟十二部經所有深義。如法治國
譬諸菩薩如法修行。所謂六波羅蜜。以能
習六波羅蜜故。無諸怨敵譬諸菩薩已
離諸結煩惱惡賊。得安樂者譬諸菩薩得
大涅槃常樂我淨。善男子。譬如有人遇惡
癩病。有善知識而語之言。汝若能到須彌
山邊病可得差。所以者何。彼有良藥味如
甘露。若能服者病無不愈。其人至心信是
事已。即往彼山採服甘露。其病除愈身
得安樂。惡癩病者譬諸凡夫。善知識者譬
諸菩薩摩訶薩等。至心信受譬四無量心。須
彌山者譬八聖道。甘露味者譬於佛性。癩病
除愈譬滅煩惱。得安樂者譬得涅槃常樂
我淨。善男子。譬如有人畜諸弟子聰明大
智是人晝夜常教不惓。諸菩薩等亦復如
是。一切衆生有信不信。而常教化無有疲
厭。善男子。善知識者所謂佛菩薩辟支佛聲
聞人中信方等者。何故名爲善知識耶。善
知識者能教衆生遠離十惡修行十善。以
是義故名善知識。復次善知識者如法而説
如説而行。云何名爲如法而説如説而行。
自不殺生教人不殺。乃至自行正見教人
正見。若能如是則得名爲眞善知識。自修
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義故名善
知識。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聞智慧。亦能教
人信戒布施多聞智慧。復以是義名善知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