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般涅槃經 (No. 0374_ 曇無讖譯 ) in Vol. 12

[First] [Prev+100] [Prev]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訶薩住是地中亦復如是。於好惡色心無貪
恚。善男子。譬如虚空廣大無對。悉能容受
一切諸法。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亦復如是
廣大無對悉能容受一切諸法。以是義故復
得名爲虚空等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是地中。於一切法亦
見亦知若行若縁。若性若相若因若縁。若衆
生心若根若禪定若乘。若善知識若持禁戒
若所施。如是等法一切知見。復次善男子。菩
薩摩訶薩住是地中知而不見。云何爲知。知
自餓法投淵赴火自墜高巖常翹一脚五熱炙
身。常臥灰土棘刺編椽樹葉惡草牛糞之上。
衣麁麻衣塚間所棄糞掃氀褐欽婆羅衣麞
鹿皮革芻草衣裳。茹菜噉草藕根油滓牛糞
根果。若行乞食限從一家。主若言無即便捨
去。設復還喚終不迴顧。不食鹽肉五種牛味。
常所飮服糠汁沸湯。受持牛戒狗鷄雉戒。
以灰塗身長髮爲相。以羊祠時先呪後殺。四
月事火七日服風。百千億花供養諸天。諸所
欲願因此成就。如是等法能爲無上解脱因
者。無有是處。是名爲知。云何不見。菩薩摩
訶薩不見一人行如是法得正解脱。是名不
見。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亦見亦知。何
等爲見。見諸衆生行是邪法必墮地獄。是
名爲見。云何爲知。知諸衆生從地獄出生於
人中。若能修行檀波羅蜜。乃至具足諸波羅
蜜。是人必得入正解脱。是名爲知。復次善男
子。菩薩摩訶薩復有亦見亦知。云何爲見。見
常無常苦樂淨不淨我無我。是名爲見。云何
爲知。知諸如來定不畢竟入於涅槃。知如
來身金剛無壞非是煩惱所成就身。又非臭
穢腐敗之身。亦復能知一切衆生悉有佛性。
是名爲知。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亦
知亦見。云何爲知。知是衆生信心成就。知
是衆生求於大乘。是人順流。是人逆流。是
人正住。知是衆生已到彼岸。順流者謂凡夫
人。逆流者從須陀洹乃至縁覺。正住者
菩薩等到彼岸者。所謂如來應正遍知。是名
爲知。云何爲見。菩薩摩訶薩住於大乘大涅
槃典修梵行心。以淨天眼見諸衆生造身口
意三業不善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見諸衆生
修善業者命終當生天上人中。見諸衆生從
闇入闇。有諸衆生從闇入明。有諸衆生從明
入闇。有諸衆生從明入明。是名爲見。復次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亦知亦見。菩薩摩
訶薩知諸衆生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今
世惡業成就。或因貪欲瞋恚愚癡。是業必應
地獄受報。是人直以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現
世輕受不墮地獄。云何是業能得現報。懺悔
發露所有諸惡。既悔之後更不敢作。慚愧成
就故。供養三寶故。常自呵責故。是人以是善
業因縁不墮地獄現世受報。所謂頭痛目痛
腹痛背痛横羅死殃。呵責罵辱鞭杖閉繋飢
餓困苦。受如是等現世輕報。是名爲知。云
何爲見。菩薩摩訶薩見如是人不能修習身
戒心慧。造少惡業。此業因縁應現受報。是
人少惡不能懺悔。不自呵責。不生慚愧。無
有怖懼。是業増長地獄受報。是名爲見。復
有知而不見。云何知而不見。知諸衆生皆
有佛性。爲諸煩惱之所覆蔽不能得見。是名
知而不見。復有知而少見。十住菩薩摩訶薩
等知諸衆生皆有佛性。見不明了。猶如闇夜
所見不了。復有亦見亦知。所謂諸佛如來亦
見亦知。復有亦見亦知不見不知。亦見亦
知者。所謂世間文字言語男女。車乘瓶&MT02354;
宅城邑。衣裳飮食山河園林衆生壽命。是名
亦知亦見。云何不見不知。聖人所有微密之
語。無有男女乃至園林。是名不見不知。復
有知而不見。知所惠施知所供處。知於受者
知因果報。是名爲知。云何不見。不見所施
供處受者及以果報。是名不見。菩薩摩訶薩
知有八種。即是如來五眼所知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六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梵行品第八之三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能如
是知得何等利。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能
如是知得四無礙。法無礙義無礙辭無礙樂
説無礙。法無礙者。知一切法及法名字。義無
礙者。知一切法所有諸義。能隨諸法所立名
字而爲作義。辭無礙者。隨字論正音論闡陀
論世辯論。樂説無礙者。所謂菩薩摩訶薩凡
所演説無有障礙。不可動轉。無所畏省。難
可摧伏。善男子。是名菩薩能如是見知即得
如是四無礙智。復次善男子。法無礙者。菩
薩摩訶薩遍知聲聞縁覺菩薩諸佛之法。義
無礙者。乘雖有三知其歸一。終不謂有差別
之相。辭無礙者。菩薩摩訶薩於一法中作種
種名。經無量劫説不可盡。聲聞縁覺能作是
説。無有是處。樂説無礙者。菩薩摩訶薩於
無量劫爲諸衆生演説諸法。若名若義種種
異説不可窮盡。復次善男子。法無礙者。菩
薩摩訶薩雖知諸法而不取著。義無礙者。菩
薩摩訶薩雖知諸義而亦不著。辭無礙者。菩
薩摩訶薩雖知名字亦不取著。樂説無礙者。
菩薩摩訶薩雖知樂説。如是最上而亦不著。
何以故。善男子。若取著者不名菩薩
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不取著則不知
法。若知法者則是取著。若知不著則無所知。
云何如來説言知法而不取著。佛言。善男子。
夫取著者不名無礙。無所取著乃名無礙。善
男子。是故一切諸菩薩等。有取著者則無無
礙。若無無礙不名菩薩。當知是人名爲凡夫。
何故取著名爲凡夫。一切凡夫取著於色乃
至著識。以著色故則生貪心。生貪心故爲色
繋縛。乃至爲識之所繋縛。以繋縛故則不得
免生老病死憂悲大苦一切煩惱。是故取著
名爲凡夫。以是義故一切凡夫無四無閡。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已於無量阿僧祇劫知見
法相。以知見故則知其義。以見法相及知
義故。而於色中不生繋著。乃至識中亦復如
是。以不著故菩薩於色不生貪心。乃至識中
亦不生貪。以無貪故則不爲色之所繋縛。乃
至不爲識之所縛。以不縛故則得脱於生老
病死憂悲大苦一切煩惱。以是義故一切菩
薩得四無礙。善男子。以是因縁。我爲弟子
十二部中説繋著者名爲魔縛。若不著者則
脱魔縛。譬如世間有罪之人爲王所縛。無罪
之人王不能縛。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有繋
著者爲魔所縛。無繋著者魔不能縛。以是義
故菩薩摩訶薩而無所著
復次善男子法無礙者。菩薩摩訶薩善知
字持而不忘失。所謂持者。如地如山如眼
如雲如人如母。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義無
礙者。菩薩雖知諸法名字而不知義。得義
無礙則知於義。云何知義。謂地持者。如地
普持一切衆生及非衆生。以是義故名地爲
持。善男子。謂山持者。菩薩摩訶薩作是思
惟。何故名山而爲持耶。山能持地令無傾動。
是故名持。何故復名眼爲持耶。眼能持光
故名爲持。何故復名雲爲持耶。雲名龍氣。
龍氣持水故名雲持。何故復名人爲持耶。人
能持法及以非法故名人持。何故復名母爲
持耶。母能持子故名母持。菩薩摩訶薩知一
切法名字句義亦復如是。辭無礙者。菩薩摩
訶薩以種種辭演説一義亦無有義。猶如男
女舍宅車乘衆生等名。何故無義。善男子。
夫義者。乃是菩薩諸佛境界。辭者凡夫境界。
以知義故得辭無礙。樂説無礙者。菩薩摩訶
薩知辭知義故。於無量阿僧祇劫説辭説義
而不可盡。是名樂説無礙。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於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修行世諦。以修
行故知法無礙復於無量阿僧祇劫修第一
義諦故得義無礙。亦於無量阿僧祇劫。
毘伽羅那論故得辭無礙。亦於無量阿僧祇
劫。修習説世諦論故得樂説無礙。善男子。
聲聞縁覺若有得是四無*閡者。無有是處善
男子。九部經中我説聲聞縁覺之人有四無
礙。聲聞縁覺眞實無有。何以故。菩薩摩訶
薩爲度衆生故修如是四無礙智。縁覺之人
修寂滅法志樂獨處。若化衆生但現神通。終
日默然無所宣説。云何當有四無礙智。何故
默然而無所説。縁覺不能説法度人使得
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須陀洹斯陀含
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菩薩摩訶薩。不能令
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以故。善男
子。縁覺出世世間無有九部經典。是故縁覺
無辭無礙樂説無礙。善男子縁覺之人雖知
諸法無法無礙。何以故。法無礙者。名爲知
字。縁覺之人雖知文字無字無礙。何以故。
不知常住二字故。是故縁覺不得法無礙。雖
知於義無義無礙眞知義者。知諸衆生悉有
佛性。佛性義者。名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是義故縁覺之人不得義無礙。是故縁覺
一切無有四無礙智。云何聲聞無四無礙。聲
聞之人無有三種善巧方便。何等爲三。一者
必須軟語然後受法。二者必須麁語然後受
化。三者不軟不麁然後受化。聲聞之人無此
三故無四無礙。復次聲聞縁覺不能畢竟知
辭知義。無自在智知於境界。無有十力四無
所畏不能畢竟度於十二因縁大河。不能善
知衆生諸根利鈍差別。未能永斷二諦疑心。
不知衆生種種諸心所縁境界。不能善説第
一義空。是故二乘無四無礙。迦葉菩薩白佛
言。世尊。若諸聲聞縁覺之人。一切無有四
無礙者。云何世尊。説舍利弗智慧第一。大
犍連神通第一。摩訶拘絺羅四無礙第一。
如其無者如來何故作如是説。爾時世尊讃
迦葉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譬如洹河有無量
水辛頭大河水亦無量。博叉大河水亦無量。
悉陀大河水亦無量。阿耨達池水亦無量。大
海之中水亦無量。如是諸水雖同無量。然其
多少其實不等。聲聞縁覺及諸菩薩四無礙
智亦復如是。善男子。若説等者無有是處。善
男子。我爲凡夫説摩訶拘絺羅四無礙智爲
最第一。汝所問者其義如是。善男子。聲聞之
人或有得一或有得二。若具足四無有是處」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説梵行品中。
菩薩知見得四無礙者。菩薩知見則無所得。
亦無有心言無所得。世尊。是菩薩摩訶薩實
無所得。若使菩薩心有得者。則非菩薩名爲
凡夫。云何如來説言菩薩而有所得。佛言。
善男子。善哉善哉。我將欲説而汝復問。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實無所得。無所得者名四
無礙。善男子。以何義故無所得者名爲無礙。
若有得者則名爲礙。有障礙者名四顛倒。善
男子菩薩摩訶薩無四倒故故得無礙。是故
菩薩名無所得。復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則名
爲慧。菩薩摩訶薩得是慧故名無所得。有所
得者名爲無明。菩薩永斷無明闇故故無所
得。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復次善男子。無所
得者名大涅槃。菩薩摩訶薩安住如是大涅
槃中。不見一切諸法性相。是故菩薩名無所
得。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菩薩永斷二十五
有得大涅槃。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復次善男
子。無所得者名爲大乘。菩薩摩訶薩不住諸
法故得大乘。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
名爲聲聞辟支佛道。菩薩永斷二乘道故得
於佛道。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復次善男子。
無所得者名方等經。菩薩讀誦如是經故得
大涅槃。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十
一部經。菩薩不修純説方等大乘經典。是
故菩薩名無所得。復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
爲虚空。世間無物名爲虚空。菩薩得是虚空
三昧無所見故。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
者名生死輪。一切凡夫輪迴生死故有所見。
菩薩永斷一切生死。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復
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所得者名常樂我
淨。菩薩摩訶薩見佛性故得常樂我淨。是故
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無常無樂無我
無淨。菩薩摩訶薩斷是無常無樂無我無淨。
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復次善男子。無所得者
名第一義空。菩薩摩訶薩觀第一義空悉無
所見。是故菩薩名無所得。有所得者名爲五
見。菩薩永斷是五見故得第一義空。是故菩
薩名無所得。復次善男子。無所得者名爲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時悉無所見。是故菩薩名無
所得。有所得者名爲聲聞縁覺菩提。菩薩永
斷二乘菩提。是故菩薩名無所得。善男子。
汝之所問亦無所得。我之所説亦無所得。若
有所得是魔眷屬非我弟子。迦葉菩薩白佛
言。世尊。爲我説是菩薩無所得時。無量衆
生斷有相心。以是事故我敢諮啓無所得義。
令如是等無量衆生離魔眷屬爲佛弟子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先於娑羅雙樹
間。爲純陀説偈
    本有今無 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
    無有是處
世尊。是義云何。佛言。善男子。我爲化度諸
衆生故而作是説。亦爲聲聞辟支佛故而作
是説。亦爲文殊師利法王子故而作是説。不
但正爲純陀一人説是偈也。時文殊師利將
欲問我。我知其心而爲説之。我既説已文殊
師利即得解了。迦葉菩薩言。世尊。如文殊
等詎有幾人能了是義。惟願如來更爲大衆
廣分別説。善男子。諦聽諦聽。今當爲汝重
敷演之。言本有者。我昔本有無量煩惱。以
煩惱故現在無有大般涅槃。言本無者。本無
般若波羅蜜。以無般若婆羅蜜。故現在具有
諸煩惱結。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
梵若人。説言如來去來現在有煩惱者無有
是處。復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本有父母
和合之身。是故現在無有金剛微妙法身。言
本無者。我身本無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以本
無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故。現在具有四百
四病。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
人。説言如來去來現在有病苦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無常無我
無樂無淨。以有無常無我無樂無淨故。現在
無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言本無者。本不
見佛性以不見故無常樂我淨。若有沙門若
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説言如來去來
現在無常樂我淨者無有是處。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本有凡夫修苦行心謂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以是事故現在不能破壞四
魔。言本無者。我本無有六波羅蜜。以
無*有六波羅蜜故修行凡夫苦行之心。謂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有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説言如來去來現在有
苦行者無有是處。復次善男子。言本有者。
我昔本有雜食之身。以有食身故現在無
有無邊之身。言本無者。本無三十七助道
法。以無三十七助道法故現在具有雜食之
身。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
説言如來去來現在有雜食身者無有是處。
復次善男子。言本有者。我昔本有一切法中
取著之心。以是事故現在無有畢竟空定。言
本無者。我本無有中道實義。以無中道眞實
義故於一切法則有著心。若有沙門若婆羅
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説言如來去來現在
説一切法是有相者無有是處。復次善男子。
言本有者。我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有諸鈍根聲聞弟子。以有鈍根聲聞弟子故
不得演説一乘之實。言本無者。本無利根人
中象王。迦葉菩薩等以無利根。迦葉等故隨
宜方便開示三乘。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
若魔若梵若人。説言如來去來現在畢竟演
説三乘法者無有是處復次善男子。言本有
者。我本説言却後三月於娑羅雙樹當般涅
槃。是故現在不得演説大方等典大般涅槃。
言本無者。本昔無有文殊師利大菩薩等。以
無有故現在説言如來無常。若有沙門若婆
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人。説言如來去來現
在是無常者無有是處
善男子。如來普爲諸衆生故雖知諸法説言
不知。雖見諸法説言不見。有相之法説言無
相。無相之法説言有相。實有無常説言有常。
實有有常説言無常。我樂淨等亦復如是。
三乘之法説言一乘。一乘之法隨宜説三。略
相説廣廣相説略。四重之法説偸蘭遮。偸蘭
法説言四重。犯説非犯非犯説犯。輕罪
説重重罪説輕。何以故。如來明見衆生根故。
善男子。如來雖作是説終無虚妄。何以故。
虚妄之語即是罪過。如來悉斷一切罪過。云
何當有虚妄語耶。善男子。如來雖無虚妄之
言。若知衆生因虚妄説得法利者。隨宜方便
則爲説之。善男子。一切世諦若於如來即是
第一義諦。何以故。諸佛世尊爲第一義故説
於世諦。亦令衆生得第一義諦。若使衆生
不得如是第一義者。諸佛終不宣説世諦。善
男子。如來有時演説世諦。衆生謂佛説第一
義諦。有時演説第一義諦。衆生謂佛説於世
諦。是則諸佛甚深境界。非是聲聞縁覺所知。
善男子。是故汝先不應難言菩薩摩訶薩無
所得也。菩薩常得第一義諦。云何難言無所
耶。迦葉復言。世尊。第一義諦亦名爲道。
亦名菩提亦名涅槃。若有菩薩言有得道菩
提涅槃即是無常。何以故。法若常者則不可
得。猶如虚空誰有得者。世尊。如世間物本
無今有名爲無常。道亦如是道若可得則名
無常。法若常者無得無生。猶如佛性無得無
生。世尊。夫道者。非色非不色不長不短非
高非下。非生非滅非赤非白非青非黄非有
非無。云何如來説言可得。菩提涅槃亦復如
是。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道有二種。一者
常。二者無常。菩提之相亦有二種。一者常。
二者無常。涅槃亦爾。外道道者名爲無常。
内道道者名之爲常。聲聞縁覺所有菩提名
爲無常。菩薩諸佛所有菩提名之爲常。外解
脱者名爲無常。内解脱者名之爲常。善男子。
道與菩提及以涅槃悉名爲常。一切衆生常
爲無量煩惱所覆。無慧眼故不能得見。而諸
衆生爲欲見故修戒定慧。以修行故見道菩
提及以涅槃。是名菩薩得道菩提及涅槃也。
道之性相實不生滅。以是義故不可捉持。善
男子。道者雖無色像可見稱量可知而實有
用。善男子。如衆生心雖非是色非長非短
非麁非細非縛非解。非是見法而亦是有。以
是義故我爲須達。説言長者心爲城主。長者
若不護心則不護身口。若護心者則護身口。
以不善護是身口故。令諸衆生到三惡趣。護
身口者則令衆生得人天涅槃得名眞實。其
不得者不名眞實。善男子。道與菩提及以
涅槃亦復如是亦有亦常。如其無者云何能
斷一切煩惱。以其有故一切菩薩了了見知。
善男子。見有二種。一相貌見。二了了見。云
何相貌見。如遠見烟名爲見火。實不見火。
雖不見火亦非虚妄。見空中鶴便言見水。雖
不見水亦非虚妄。如見花葉便言見根。雖
不見根亦非虚妄。如人遙見籬間牛角便言
見牛。雖不見牛亦非虚妄。如見女人懷姙便
言見欲。雖不見欲亦非虚妄。如見樹生
便言見水。雖不見水亦非虚妄。又如見雲便
言見雨。雖不見雨亦非虚妄。如見身業及以
口業便言見心。雖不見心亦非虚妄。是名相
貌見。云何了了見。如眼見色。善男子。如人
眼根清淨不壞自觀掌中阿摩勒果。菩薩摩
訶薩了了見道。菩提涅槃亦復如是。雖如是
見初無見相。善男子。以是因縁我於往昔告
舍利弗。一切世間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
若魔若梵若人之所不知不見不覺。*惟有
如來悉知見覺。及諸菩薩亦復如是。舍利弗。
若諸世間所知見覺。我與菩薩亦知見覺。世
間衆生之所不知不見不覺。亦不自知不知
見覺。世間衆生所知見覺。便自説言我知見
覺。舍利弗。如來一切悉知見覺。亦不自
我知見覺。一切菩薩亦復如是。何以故。若使
如來作知見覺相。當知是則非佛世尊。名爲
凡夫菩薩亦爾
迦葉菩薩言。如佛世尊爲舍利弗説。世間知
者我亦得知世間不知我亦悉知。其義云何。
善男子。一切世間不知不見不覺佛性。若有
知見覺佛性者。不名世間名爲菩薩。世間之
人亦復不知不見不覺十二部經十二因縁四
倒四諦三十七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
般涅槃。若知見覺者不名世間當名菩薩。善
男子。是名世間不知見覺。云何世間所知見
覺。所謂梵天自在天八臂天性時微塵法及
非法。是造化主世界終始斷常二見。説言初
禪至非非想名爲涅槃。善男子。是名世間所
知見覺。菩薩摩訶薩於如是事亦知見覺。菩
薩如是知見覺已。若言不知不見不覺是爲
虚妄。虚妄之法則爲是罪。以是罪故墮於地
獄。善男子。若男若女若沙門若婆羅門。説言
無道菩提涅槃。當知是輩名一闡提魔之眷
屬名爲謗法。如是謗法名謗諸佛。如是之人
不名世間不名非世間。爾時迦葉聞是事已
即以偈頌。而讃歎佛
    大慈愍衆生 故令我歸依
    善拔衆毒箭 故稱大醫王
    世醫所療治 雖差還復生
    如來所治者 畢竟不復發
    世尊甘露藥 以施諸衆生
    衆生既服已 不死亦不生
    如來今爲我 演説大涅槃
    衆生聞祕藏 即得不生滅
迦葉菩薩説是偈已即白佛言。世尊。如佛所
説一切世間不知見覺。菩薩悉能知見覺者。
若使菩薩是世間者不得説言世間不知不見
不覺。而是菩薩能知見覺若非世間有何異
相。佛言。善男子。言菩薩者亦是世間亦非世
間。不知見覺者名爲世間。知見覺者不名世
間。汝言有何異者我今當説。善男子。若男若
女若有初聞是涅槃經。即生敬信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則名爲世間。菩薩一切
世間不知見覺。如是菩薩亦同世間不知見
覺。菩薩聞是涅槃經已。知有世間不知見覺
應是菩薩所知見覺。知是事已即自思惟。我
當云何方便修習得知見覺。覆自念言。*惟
當深心修持淨戒。善男子。菩薩爾時以是因
縁於未來世在在生處戒常清淨。善男子。菩
薩摩訶薩以戒淨故。在在生處常無憍慢邪
見疑網。終不説言如來畢竟入於涅槃。是名
菩薩修持淨戒。戒既清淨次修禪定。以修定
故在在生處正念不忘。所謂一切衆生悉有
佛性。十二部經諸佛世尊常樂我淨。一切菩
薩安住方等大涅槃經悉見佛性。如是等事
憶而不忘。因修定故得十一空。是名菩薩修
清淨定。戒定已備次修淨慧。以修慧故初不
計著身中有我我中有身。是身是我非身非
我。是名菩薩修習淨慧。以修慧故所受持戒
牢固不動。善男子。譬如須彌不爲四風之所
傾動。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不爲四倒之所
傾動。善男子。菩薩爾時自知見覺所受持戒
有傾動。是名菩薩所知見覺非世間也。
善男子。菩薩見所持戒牢固不動心無悔恨。
無悔恨故心得歡喜。得歡喜故心得悦樂。得
悦樂故心則安隱。心安隱故得無動定。得無
動定故得實知見。實知見故厭離生死。厭
離生死故便得解脱。得解脱故明見佛性。是
名菩薩所知見覺非世間也。善男子。是名世
不知見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迦葉復言。云何菩薩修持淨戒心無悔恨。乃
至明了見於佛性。佛言。善男子。世間戒者
不名清淨。何以故。世間戒者爲於有故性不
定故非畢竟故。不能廣爲一切衆生。以是義
故名爲不淨。以不淨故有悔恨心。以悔恨故
心無歡喜。無歡喜故則無悦樂。無悦樂故
則無安隱。無安隱故無不動定。無不動定
故無實知見。無實知見故則無厭離。無厭離
故則無解脱。無解脱故不見佛性。不見佛性
故終不能得大般涅槃。是名世間戒不清淨。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清淨戒者。戒非戒故非
爲有故定畢竟故爲衆生故。是名菩薩戒清
淨也。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淨戒中雖不欲
生無悔恨心。無悔恨心自然而生。善男子。
譬如有人執持明鏡。不期見面面像自現。亦
如農夫種之良田不期生牙而*牙自生。亦
如然燈不期滅闇而闇自滅。善男子。菩薩摩
訶薩堅持淨戒無悔恨心自然而生亦復如
是。以淨戒故心得歡喜。善男子。如端正人
自見面貌心生歡喜。持淨戒者亦復如是。善
男子。破戒之人見戒不淨心不歡喜。如形殘
者自見面貌不生喜悦。破戒之人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牧牛有二女人。一持酪瓶一持
漿瓶倶共至城而欲賣之。於路脚跌二瓶倶
破。一則歡喜一則愁惱。持戒破戒亦復如是。
持淨戒者心則歡喜。心歡喜故則便思惟。諸
佛如來於涅槃中説有能持清淨戒者則得涅
槃。我今修習如是淨戒亦應得之。以是因縁
心則悦樂。迦葉復言。喜之與樂有何差別。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不作惡時名爲歡喜。心
淨持戒名之爲樂。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於
生死則名爲喜。見大涅槃名之爲樂。下名爲
喜上名爲樂。離世共法名之爲喜。得不共法
名之爲樂。以戒淨故身體輕柔口無麁過。菩
薩爾時若見若聞若 輕若甞若觸若知悉無
諸惡。以無惡故心得安隱。以安隱故則得靜
定。得靜定故得實知見。實知見故厭離生死。
厭生死故則得解脱。得解脱故得見佛性。見
佛性故得大涅槃。是名菩薩清淨持戒非世
間戒。何以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所受淨戒
五法佐助。云何爲五。一信二慚三愧四善知
識五宗敬戒。離五蓋故所見清淨。離五見故
心無疑網。離五疑故。一者疑佛。二者疑法。三
者疑僧。四者疑戒。五者疑不放逸。菩薩爾時
即得五根。所謂信念精進定慧。得五根故得
五種涅槃。謂色解脱乃至識解脱。是名菩薩
清淨持戒非世間也。善男子。是名世間之所
不知不見不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書寫演説大涅
槃經有破戒者。有人呵責輕賤毀辱而作是
言。若佛祕藏大涅槃經有威力者。云何令汝
毀所受戒。若人受持是涅槃經毀禁戒者。當
知是經爲無威力。若無威力雖復讀誦爲無
利益。縁是輕毀涅槃經故。復令無量無邊衆
生墮於地獄。受持是經而毀戒者則是衆生
惡知識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屬。如是之人我
亦不聽受持是典。寧使不受不持不修不以
毀戒受持修習。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
書寫演説涅槃經者。當正身心愼調戲
輕躁擧動。身爲調戲心爲輕動。求有之心名
爲輕動。身造諸業名爲*調戲。若我弟子求有
造業。不應受持是大乘典大涅槃經。若有如
是受持經者。人當輕呵而作是言。若佛祕藏
大涅槃經有威力者。云何令汝求有造業。若
持經者求有造業。當知是經爲無威力。若無
威力雖復受持爲無利益。縁是輕毀涅槃經
故。復令無量無邊衆生墮於地獄。受持是經
求有造業則是衆生惡知識也。非我弟子是
魔眷屬。復次善男子。若我弟子受持讀誦書
寫演説是涅槃經。莫非時説莫非國説。莫不
請説莫輕心説。莫處處説莫自歎説莫輕他
説。莫滅佛法説莫熾然世法説。善男子。若我
弟子受持是經非時而説。乃至熾然世法説
者。人當輕呵而作是言。若佛祕藏大涅槃經
有威力者。云何令汝非時而説乃至熾然世
法而説。若持經者作如是説。當知是經爲無
威力。若無威力雖復受持爲無利益。縁是輕
毀涅槃經故令無量衆生墮於地獄。受持是
經非時而説乃至熾然世法而説。則是衆生
惡知識也。非我弟子是魔眷屬。善男子。若欲
受持者。説大涅槃者。説佛性者。説如來祕
藏者。説大乘者。説方等經者。説聲聞乘者。
説辟支佛乘者。説解脱者。見佛性者。先當
清淨其身。以身淨故則無呵責。無呵責故令
無量人於大涅槃生清淨信。信心生故恭敬
是經。若聞一偈一句一字及説法者。則得發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當知是人則是
衆生眞善知識非惡知識。是我弟子非魔眷
屬。是名菩薩非世間也。善男子。是名世間
之所不知不見不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七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八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梵行品第八之
復次善男子。云何復名一切世間所不知
見覺。而是菩薩所知見覺。所謂六念處。何等
爲六。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善男子。
云何念佛。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
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常不變
易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大師子吼。名大沙門
大婆羅門大淨畢竟到於彼岸。無能勝者無
見頂者。無有怖畏不驚不動。獨一無侶無師
自悟。疾智大智利智深智解脱智不共智廣
普智畢竟智智寶成就。人中象王人中牛王。
人中龍王人中丈夫。人中蓮花分陀利花。調
御人師爲大施主大法之師。以知法故名大
法師。以知義故名大法師。以知時故名大法
師。以知足故名大法師。以知我故名大法師。
知大衆故名大法師。以知衆生種種性故名
大法師。以知諸根利鈍中故名大法師。説中
道故名大法師
云何名如來。如過去諸佛所説不變。云何不
變。過去諸佛爲度衆生説十二部經。如來亦
爾。故名如來。諸佛世尊從六波羅蜜三十七
品十一空來至大涅槃。如來亦爾。是故號佛
爲如來也。諸佛世尊爲衆生故隨宜方便開
示三乘。壽命無量不可稱計。如來亦爾。是故
號佛爲如來也
云何爲應世間之法悉名怨家。佛應害故故
名爲應。夫四魔者是菩薩怨。諸佛如來爲菩
薩時。能以智慧破壞四魔。是故名應。復次
應者名爲遠離。爲菩薩時應當遠離無量煩
惱故名爲應。復次應者名樂。過去諸佛爲菩
薩時。雖於無量阿僧祇劫爲衆生故受諸苦
惱終無不樂而常樂之。如來亦爾是故名應。
又復應者一切人天應以種種香花瓔珞幢幡
妓樂而供養之。是故名應
云何正遍知。正者名不顛倒。遍知者於四顛
倒無不通達。又復正者名爲苦行。遍知者
知因苦行定有苦果。又復正者名世間中。遍
知者畢竟定知修習中道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又復正者名爲可數可量可稱。遍知
者不可數不可量不可稱。是故號佛爲正遍
知。善男子。聲聞縁覺亦有遍知亦不遍知。
何以故。遍知者名五陰十二入十八界。聲聞
縁覺亦得遍知。是名遍知。云何不遍知。善男
子。假使二乘於無量劫觀一色陰不能盡知。
以是義故聲聞縁覺無有遍知
云何明行足。明者名得無量善果。行名脚足。
善果者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脚足者名
爲戒慧。乘戒慧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名爲明行足也。又復明者名呪。行者名
吉。足者名果。善男子。是名世間義。呪者名
爲解脱。吉者名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者名爲大般涅槃。是故名爲明行足也。又復
明者名光。行者名業。足者名果。善男子。是
名世間義。光者名不放逸。業者名六波羅蜜。
果者名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復明者
名爲三明。一菩薩明。二諸佛明。三無明明。
菩薩明者即是般若波羅蜜。諸佛明者即是
佛眼。無明明者即畢竟空。行者於無量劫爲
衆生故修諸善業。足者明見佛性。以是義故
名明行足。云何善逝。善者名高。逝名不高。
善男子。是名世間義。高者名爲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不高者即如來心也。善男子。心
若高者不名如來。是故如來名爲善逝。又復
善者名爲善知識。逝者善知識果。善男子。是
名世間義。善知識者即初發心。果者名爲大
般涅槃。如來不捨最初發心得大涅槃。是故
如來名爲善逝。又復善者名好。逝者名有。善
男子。是名世間義。好者名見佛性。有者名
大涅槃。善男子。涅槃之性實非有也。諸佛
世尊因世間故説言是有。善男子。譬如世人
實無有子説言有子。實無有道説言有道。涅
槃亦爾。因世間故説言爲有。諸佛世尊成大
涅槃故名善逝
善男子。云何世間解。善男子。世間者名
爲五陰。解者名知。諸佛世尊善知五陰故名
世間解。又世間者名爲五欲解名不著。不
著五欲故名世間解。又世間解者。東方無量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