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如幻三昧經 (No. 0342_ 竺法護譯 ) in Vol. 12

[First] [Prev]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342[Nos.310(36),341]

佛説如幻三昧經卷
 西晋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遊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
衆倶。比丘六萬二千。一切聖智神通已達而
悉耆年。菩薩四萬二千。溥首童眞之等類
也。其名曰師子英菩薩。慈氏菩薩。光世音
菩薩。得大勢菩薩。辯積菩薩。建立遠菩薩。山
頂菩薩。山幢菩薩。無動菩薩。善思議菩薩。所
善議菩薩。心勇菩薩。心志菩薩。善心菩薩。
珠積菩薩。石磨王菩薩。寶掌菩薩。寶印手菩
薩。常擧手菩薩。常下手菩薩。常精進菩薩。御
衆菩薩。篤進菩薩。住言行相應菩薩。超願菩
薩。立報答菩薩。等思菩薩。棄諸惡趣菩薩。度
無量菩薩。度無動菩薩。虚空藏菩薩。上意菩
薩。持意菩薩。増意菩薩。術詳菩薩。執誦菩薩。
月光菩薩。月英菩薩。光英菩薩。光首菩薩。
還若干光菩薩。師子歩雷音菩薩。辯無礙
菩薩。妙辯菩薩。應辯菩薩。度意菩薩。顯日月
光菩薩。空無菩薩。質遊菩薩。常笑菩薩。
喜菩薩。除諸蓋菩薩。轉女菩薩。轉男菩薩。轉
胎菩薩。被徳鎧菩薩。大慧菩薩。光&T024975;菩薩。
照明菩薩。無受菩薩。受音王菩薩。深藏菩
薩。衆香手菩薩。解縛之等八正士倶。如是等
類四萬二千。四天王。天帝釋梵忍王。此及餘
天六萬人倶。須深天子。善住意天子。大神
妙天。善意天。大樂天。如斯之等三萬人倶
皆志大乘。燕居阿須倫與二萬億阿須倫倶。
有海龍王與六萬諸龍倶從海出。此及他方
無數天龍鬼神。阿須倫。迦留羅。眞陀羅。摩
睺勒。不可稱限百千億載。比丘比丘尼。
士薫女。不可計會皆悉來集。如來垂哀。與無
數衆眷屬圍繞而爲説法。爾時文殊師利自
在其室獨遊宴坐。以空無心離心三昧而爲
正受。文殊即時從三昧起。適安隱興。震動十
方無量佛土。文殊師利心自念言。如來至眞
平等覺者。今爲所在。於世求之甚難得値。猶
靈瑞華時時而出耳。其所現方難及難當。非
心所思非言所暢。深妙超絶巍巍無量。佛現
於世終不虚妄。因得聞法。所聽經典未曾唐
擧。猶是衆生滅除苦患。如斯眞正非爲無益。
吾今寧可詣如來所應時啓聞。隨其所質令
諸徳本一切備悉。假使有人學菩薩乘。令不
疑惑深妙佛法。成就道誼悉蔽魔宮。此忍界
中衆生之類。其婬怒癡甚爲興盛。離清白
但行無義。愚戇抵突心懷憍慢而無恭恪。所
可修業多所違失捨佛法衆。當令衆生聞如
此法淨智慧眼
于時文殊復更念言。當詣十方諸佛世界。請
召無量百千菩薩。使集佛所聽受經典。其身
證明此深法忍。文殊師利。以離垢光嚴淨三
昧而爲正受。適三昧已尋時東方億江沙等
諸佛世界。普爲大明。潤澤柔軟離垢顯曜。清
淨光照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十方佛土。光明
所照悉遍若斯等無殊特。其於十方幽隱闇
冥蔽翳方城。山石牆壁樹木華實。鐵圍大鐵
圍。目隣山大目隣山。雪山黒山及須彌山。而
悉蒙照。靡不顯曜無所蔽礙。時於十方諸佛
世界。一一江沙億數佛土。諸佛世尊現在説
法。此諸佛邊一一侍者。各問其佛。以何因縁
忽有大光普遍世界從昔已來未曾見聞如
此光明。潤澤和雅靡不蒙濟。今佛光明衆身
安隱令心清徹。皆見拔擢順時無違。無復
犯行婬怒愚癡。此之瑞應爲誰聖旨之所建
立。所演光曜暉赫若茲。是諸佛世尊。覩諸
侍者之所啓問。默然不應。其彼世界天龍神
聲。阿須倫迦留羅。及金翅鳥揵沓惒聲。人非
人聲。飛鳥鹿聲。風雨水聲。大海中聲。歌
樂聲。斯等之類。蒙佛威神悉亦寂然無暢音
者。一切諸響悉爲憺怕。其諸侍者啓問諸佛
如是至三。世尊願説。多所哀念多所安隱。憐
愍諸天及世間人。爲誰威神出是輩聲。其大
光明普諸佛土。于時諸佛億江沙數。各從刹
土同時一聲。各集其音柔軟了了。悉從一佛
出若干教。口之所演如是像音。同時報告諸
侍者曰。諸佛世尊適宣音已。一切佛土皆爲
之動。百千妓樂不鼓自鳴。諸天人民阿須倫
樂亦復如是。其音亦演非常苦空非身之聲。
空無相願虚無恍惚本無之聲。本際之聲。
捨婬怒癡無三界聲。如審諦聲。施戒忍進禪
智之聲。常慚愧聲。慈悲喜護聲。遵修奉行
無放逸聲。如是若干。常宣百千法誼之聲。此
所講法。令不可計無央數人億百千衆立不
退轉。志於無上正眞道意。開化聲聞及縁
覺法。釋梵之位成轉輪王其亦若茲
於是諸佛告諸侍者。諸族姓子。汝等默然專
問是爲。此非聲聞縁覺之地所能及者。諸天
世人及阿須倫。聞此迷荒如來諮嗟頌宣斯
光明徳。其功徳勳不可思議。所積功祚無能
惟察。所學精進智慧之業。乃能致此究竟
光明。若於一劫過劫之餘。諮嗟光明不能暢
盡得其原際。此光明曜所興慈悲巍巍如斯。
諸佛侍者。再三聞此所歎諮嗟。益以飢虚。重
復啓白。唯諸大聖以時宣暢。多所哀念多所
安隱。愍傷諸天及十方人。并諸菩薩大乘學
衆令成徳本。於時諸佛告衆侍者言。族姓子。
有一刹土名曰忍界。於彼有佛。名釋迦文如
來至眞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
士道法御天人師爲佛世尊。興於憒亂五濁
之世。其土衆生婬怒癡盛慢無肅恭。棄於淨
志清和之徳而離慚愧。專爲誤失衆惡之業。
如是等類下土之黨。諸愚騃子修衆惡行。故
生彼土逮成無上正眞之道。爲最正覺而説
經法。彼有菩薩名曰文殊。其力廣大聖慧無
極精進無比威變若茲。勸化開示諸菩薩衆。
使入高徳無極大乘。爲諸菩薩之父母也。曉
了隨時解一切法。分別章句智慧無礙。度于
彼岸辯才無際。*還得總持。曉了一切衆生
根本。從所明識而爲流布。功勳之徳不可思
議。故往啓問如來至眞。所當行業。使諸菩薩
成就徳本。進諸菩薩。令其究暢務念佛法。
是族姓子。文殊師利請諸菩薩。故演眞妙隨
宜時光。使諸十方無央數億諸菩薩會。當令
聽受此佛所説法。所以由是顯其光明普遍
佛土。侍者白問。其三昧定名曰何等。佛言號
離垢光嚴淨。文殊師利住斯定意。所演巍巍
神妙光明遐照如此。時諸侍者復白佛言。吾
昔來未曾見遇如是比像。柔軟清和音聲
志願光明妙響。縁是之故以無盡哀隨時
演光。快哉如是道徳超殊不思議曜。令人
踊躍乃如此乎。佛言族姓子。時時乃奮斯大
洪曜。會諸菩薩講宣經典開示大
爾時十方無數難計不可思議。八方上下面
面各各十億江沙諸佛之土。各有無量不可
思議諸菩薩衆。皆詣佛所稽首足下前白佛
言。唯願大聖。此何光明。自從昔來未曾見
聞。此何先應。於時諸佛告諸菩薩。有族姓
子。世界名忍。有佛號曰釋迦文如來至眞等
正覺。現在説法。彼有菩薩名曰溥首。演布
如斯光明之曜。其光名曰。請諸菩薩悉令集
會。是其瑞應。時諸菩薩各白佛言。我等欲詣
至於忍界奉見能仁如來至眞。稽首請問諮
受所聞。亦欲親覲文殊師利及餘菩薩。其佛
答曰。往族姓子。今正應時。於時十方不可
思議無數菩薩。億百千姟如塵之數。猶若壯
士屈伸臂頃。各從所在諸佛國土忽然不
住於忍界。彼有菩薩。而雨衆華往諸佛所。
或雨雜香華鬘塗香。青蓮紅黄白華。信脱思
夷梧桐須蔓。柔軟大柔軟。普念大普念音華。
月大月悦樂月華。雨如是輩若干種華。以供
養尊往至佛所。或有菩薩。以一音響告語三
千大千世界。諮嗟如來無量功勳。往詣佛
所。或帝釋眷屬。或梵營從。或四天王輩類。或
如天龍鬼神犍沓惒等玉女作樂諸眷屬也。
若干種變殊別各異。往詣佛所適到其前。此
忍世界三千大千諸有地獄餓鬼畜生。悉爲
消除。寂寞無患致最歡悦。皆諸菩薩威神所
感。其菩薩衆不可稱載百千億數。無能思察
計其限者。詣釋迦文佛。稽首足下繞佛三匝
住於虚空。則習此意普身三昧而爲正受。因
自然生七尋蓮花。其色無量。則昇其上結
趺坐。於時耆年大迦葉。即從座起偏出右
右膝著地叉手讃佛。而説頌曰
    善施於歡悦 功勳諦離垢
    十方超衆人 得寂心*澹泊
    覺了諸所行 尊爲無等匹
    道顯示我 無量不思議
    善遵行布施 奉戒億姟劫
    所行無等倫 三界無所著
    忍力勢無極 其力凡有十
    難逮樂功勳 爲我斷疑網
    見衆生患難 故行若于劫
    所行不厭倦 精進益無量
    廣施無所愛 男女及妻妾
    國土之所有 樂施皆能惠
    已斷我狐疑 本施象馬乘
    頭目不逆人 衣服億載數
    諸所當光飾 能仁授飮食
    常樂於布施 故欲問安住
    截身令段段 離垢不懷恚
    忍力捨諸慢 願説此意趣
    修習於空行 意常善思惟
    施安樂功勳 故問滅塵勞
    已斷貪欲怒 衆生邪見惱
    盡愚癡瞑冥 不樂吾我想
    棄捐諸有處 修行百千劫
    顯道之原際 令我得自歸
    慧神度彼岸 善行所當修
    曉了吾我想 好樂習空法
    處人無所著 心善無所
    禪定無思議 決疑捨塵垢
    往昔修習行 施戒忍精進
    已入禪智慧 行慈無雙比
    奉徳無能計 猶如江海水
    顏色殊妙好 願爲我救護
    其歸命世尊 離垢不棄捐
    若節節解身 等觀體無色
    尊志思道術 悦衆決疑網
    如山不可動 安住無戀慕
    若在天行定 不著衆玉女
    在在所遊居 未曾見陰蓋
    勝性無變異 口所宣亦然
    徳普如虚空 稽首無上尊
於是耆年大迦葉。以此偈讃佛已。唯然世尊。
於今何縁。有此大光明靡不遍。加復現
殊妙難及未曾有法。佛告迦葉。用爲專心而
問此*誼。非彼聲聞諸縁覺乘之所能及。諸天
世人在中迷荒將無惑亂。假使如來答此
問。一切罔然不知所趣。迦葉又問。願佛説
之。多所愍傷多所安隱。救濟諸天及十方人。
佛告迦葉。諦聽善思當爲汝説。迦葉白佛。唯
諾世尊願樂欲聞。佛告迦葉。文殊師利有三
昧。名普光離垢嚴淨。以此定意而爲正受。由
是之故演其光明。照於十方億江沙等諸佛
國土靡不蒙曜。十方一一諸佛國土無數無
量不可思議億百千姟諸菩薩衆。爲此光明
所見請召。悉來集會於斯忍界。故來親近詣
吾目下。繞佛三匝去地七尋。於虚空中化作
若干衆妙蓮華。身處其上。迦葉白佛。因是聖
旨雨斯衆華。百千妓樂不鼓自鳴。一切衆會
現金色乎。佛言。如是迦葉。是菩薩威神之
所感動。迦葉又白。唯然大聖。我永不見諸菩
薩衆之所在也。佛告迦葉。一切聲聞縁覺之
乘不堪任見。所以者何。其聲聞衆及縁覺乘。
未曾在彼修如是像無極大哀大慈之行。現無
際*誼。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亦復如
是。遵修志性無及菩薩。此諸菩薩已遍入諸三
昧正受各現諸身。是身像貌聲聞縁覺所不能
覩唯有如來乃見之耳。得是定者亦能見矣。
若有菩薩。習此道地存在大乘。此族姓子尚
不能見。況聲聞縁覺豈能覩乎。未有此*誼。
迦葉白佛。菩薩有幾事究暢斯行。用何徳本
逮得遍入諸身三昧。佛告迦葉。菩薩有十法。
而得遍入諸身三昧。何等爲十。志性清和所
建通達不捨一切衆生之類。而不違
遠無極大哀。常悉曉了衆想之著。宣諸佛
法性不卒暴若有所講不念輕慢不演聲聞
縁覺地缺。不慕彼學志於大乘一切所有
施而不悋。放捨所愛貪身壽命。何況餘事無
益己者。將護無量生死之難。心不懷念汲汲
懈倦所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無
限欲具足此諸度無極於度無極亦無
想。我當勸立一切衆生令存佛法。然後乃
詣坐佛樹下。又計佛道無有衆生。是爲十
法。菩薩所行逮得遍入諸身三昧。迦葉白佛。
至未曾有一切聲聞諸縁覺乘。所未能發一
心行也。假使衆生一切皆住阿羅漢地尚不
能及。況當逮知諸佛法名此三昧乎。安能正
受未之有也。迦葉復白。願樂欲見此諸菩薩。
所以者何。若得親覩如此像類諸正士等爲
大欣慶。佛告迦葉。且默須待。文殊今來當從
三昧起。諸菩薩等然後汝身乃得見之。於今
迦葉。假使興設百千方便三昧思求此諸菩
薩。不能知處所可遊居威儀禮節也。於時迦
葉。聞説此*誼尋承佛威神。因己神足專惟
定力。入二萬定而爲正受。復更興志。欲得見
此諸菩薩所行禮儀。爲何等類永不能見所
可遊居。不知進退往來周旋住立經行。何所
講説何所開化度衆生耶。冥然不覩。從三昧
起。復前白佛。難及世尊。甚可驚怪。吾時向者
入二萬定而爲正受。求諸菩薩不知所存。未
成普智諸通之慧。何能逮得如斯寂然三昧
定意。甫當獲致無上正眞最正覺乎。若族姓
子族姓女。誰見此變不發無上正眞道心。唯
天中天。若有菩薩求此通入諸身三昧。被戒
徳鎧以誓自誓。心不當遠斯三昧定。佛告迦
葉。如是如是。如汝所云。此三昧者非諸聲聞
縁覺乘地所能及者。況餘凡夫衆生類耶」
於是賢者舍利弗心自念言。如來所歎於衆智
中稱吾爲最尊。我寧可求此諸菩薩所遊居
處爲何如乎。時舍利弗入三萬三昧而爲正
受。察諸菩薩爲何所在。都不能見亦不能
影響形像。其所瑞應爲何等貌
尊者須菩提心自念言。我寧可復求諸菩薩住
在何所。以三昧力承佛聖旨。入四萬定奉
修正受。欲得見之而不能覩。不知進退往來
經行坐立所在。時須菩提從三昧起。前到佛
所投身足下而自白言。如來歎我行空第一。
尚不能逮斯三昧定。政使三千世界成爲大
鼓。有丈夫來力勢甚大取須彌山。我三昧定
而住其前。擧須彌山以撾大鼓。一劫不休不
能亂之令心微動。我神通行空巍巍若茲。鼓
聲極高徹聞十方。一劫不懈尚無所動。聲不
向耳。豈當令吾從三昧起。未有此義。所行空
事殊絶乃爾。而反向者四萬三昧周遍定意。
心中欲察諸菩薩衆永不能覩。唯願世尊。
本假使知諸菩薩慧。道徳超絶光光若此。
一一人故江河沙劫。在大地獄而見燒者。
忍此苦患求菩薩道。不捨違遠。巍巍如是
無思議慧。身設不逮漏盡意解者。於無數劫
能忍處在生死勞苦。終不遠離如是比像無極
大慧。於時佛讃須菩提曰。善哉善哉。誠如卿
言。志性温仁諮嗟此辭。假使汝今不以此身
取滅度者。因斯徳本。恒邊沙等爲轉輪王治
以正法。當成無上正眞之道爲最正覺。又須
菩提。三千大千世界衆生之類寧多不乎。須
菩提。言。甚多甚多。天中天。佛言。皆使衆生智
慧備足如舍利弗。行空第一如須菩提。如是
等類諸大聲聞。億百千數不可稱載。若欲得
見此諸菩薩亦不能覩。所以者何。聲聞縁覺
不能修行如此法教。如諸菩薩大士之等。擧
動進止。非是小節劣乘所逮。説是法時。八萬
四千諸天世人。皆發無上正眞道意。三千大
千世界皆大震動。文殊師利自在其室。心興
念言。今諸菩薩皆來大會。其限無數億百千
姟。吾當復令諸天之衆悉來雲集
於是文殊即如其像。三昧正受而顯神足。尋
如所念。應時化成八萬四千億百千數寶
蓮華。大如車蓋。紫金爲葉白銀爲莖。首藏琉
璃及馬瑙寶而以雜厠。瑰琦諸珍車&T027012;樂爲子。
化諸菩薩皆坐其上。體紫金色三十二相。姿
豔端正威神暉赫。又蓮華光諸化菩薩。照四
王天忉利天。鹽天兜術天。無憍樂天化自
在天。梵天大梵天。梵迦夷天梵滿天。至一善
天。普及三千大千世界。欲行天色行天所有
宮殿。諸菩薩等坐衆蓮華上。靡不周流十方。
悉暢法音多所開化。此諸菩薩皆遊告此三
千大千世界。而歎頌曰
    諸佛超日月 久遠乃現世
    猶如靈瑞花 難値復過是
    釋師子人尊 今顯出於世
    以時講經典 盡滅一切苦
    天上之快樂 安能得久如
    復還墮地獄 因更無量惱
    若習於貪欲 恩愛轉熾盛
    三界無安樂 勿志生死淵
    智者得開眼 佛世難可遇
    放逸不覺了 不能滅衆患
    當往見正覺 聽受無上法
    人尊滅度已 將無壞憂
    馳騁自恣者 有魔網之難
    安能得解脱 迷惑失正路
    若人宿有福 可爲説此義
    佛觀其原際 妙相三十二
    餘人不堪任 亦無能將護
    唯有佛世雄 其慈無思議
    百千劫造行 無量不可議
    積累尊聖慧 釋師子巍巍
    今講最尊法 其義深難逮
    衆生不可得 無壽亦無人
    當棄於計常 斷滅亦如
    捨一切諸想 爲衆*頒宣法
    演示眞本際 於世無所著
    斯空無有想 不興造諸願
    無形無所*猗 不起無所滅
    所來無從來 明眼説法然
    無相無所生 本淨無形貌
    無見無瑞應 不念有所説
    計衆生不生 亦無有死者
    人本無所起 亦無有滅度
    以音説經法 法無積聚處
    因文字號法 導師之所説
    其不著風者 亦不依水火
    不想念於地 明眼之所歎
    色痛痒思想 生死行亦然
    説識亦復空 五陰無處所
    其眼耳鼻者 若口并身意
    分別本淨空 其空不可得
    色聲味衆香 細滑意所樂
    從想念而生 想亦空自然
    欲界及色界 無色亦如是
    分別猶如幻 無實亦無形
    正覺爲若茲 爲人講説法
    滅除衆苦患 當速詣導師
諸化菩薩。於三千大千世界。宣此頌已悉得
聞之。有九十六億欲行天人色行天人。遠塵
離垢諸法法眼淨。二萬人皆得離欲。三十
三天子宿殖徳本。逮得無所從生法忍。當
爾之時。諸化菩薩。所可勸發。無*央數億百
千那術諸天子等。尋往詣佛。稽首足下。繞佛
三匝却住一面。以天青蓮紅黄白華諸天意
華。散如來上燒衆名香。在於虚空鼓天妓樂。
時諸天子集會甚多不可稱計。周遍圓滿此
四方域。東弗于逮南閻浮提西拘耶尼北
欝單曰。中不容間。若上投杖而不墮地。此諸
天人威神尊重志在高節於四方界積衆華香
高至于膝。時善住意天子名離垢天懷恥天。
此等三天。與九十六億諸天眷屬皆志大
乘。詣文殊師利住於室外。文殊師利自在其
室。悉取諸華供養如來。令大千國虚空之中
成華交露。此衆華光皆照佛國靡不周至
文殊師利志安和雅從三昧興。即出其室退
住一面因復彈指。此彈指聲。六反震動三千
大千世界。即時其地出大高座。無*央數寶
而雜挍成。不可計衣而布其上。又斯高座光
威巍巍。照於荒*域百千由旬。蔽諸天子令明
暗冥。文殊師利便處其坐
時善住意天子見文殊坐。稽首足下退住一
面。一切諸天亦復如之。文殊師利心自念言。
吾當與誰於世尊前難問講議。當令通暢不
可思議章句應器難解之迹。無所有迹無所
著迹。無所棄迹不可得迹。無所説迹。深妙
之迹眞諦之迹。誠信之迹無罣礙迷。無所
壞迹。空無之迹無想之迹。無所願迹本無之
迹。於一切法無所住迹。*頒宣道教無極之
迹。本際之迹尊上之迹。無所入迹法界之迹。
無形像迹無比類迹。證虚空迹無所擧迹。無
所下迹佛法教迹。逮聖衆迹慧具足迹。在於
三界無儔匹迹。遊一切法講無起迹。於諸道
法無所致迹。諸釋梵迹修勇猛迹。於一切法
無陰蓋迹。句無句迹度諸句迹。越聲聞器。
文殊師利復更興念。善住意天子。於過去佛。
已造立*行殖衆徳本。入深法忍辯才無礙。今
當與此在世尊前難問講談。於時文殊謂善住
意天子曰。於今仁者入深法忍。欲與仁倶談
言説事。善住意天子白文殊師利。我與仁
者共談耳。設無有言不演談語不懷報應。若
不諮問佛法聖衆。不聲聞不縁覺不佛道。不
終始不生死不泥洹。不善非不善。無罪無
不罪。無漏無不漏。無現世無度世。不合不散
不啓不發。不演文字不可暢意聲。文殊師
利謂善住意天子。吾所講説當如斯耳。若使
仁者都不以聞。亦不好樂不受不誦。不念不
知亦不分別。不取不捨亦無所聽。不爲他宣
不講説法。不令衆生處於生死若至滅度。所
以者何。諸佛世尊以無文字逮成無上正眞
之道。爲最正覺。雖曰有心則無有心。不顯吾
我其名無處。天子又問文殊師利。仁者講説
當聽受之。唯文殊師利。以時*頒宣令心歡悦。
諸天子欲聞尊者演法宣于本際。文殊師利
復謂善住意。吾所宣法不令諦聽不令啓受。
所以者何。其欲聽法則受吾我。著人壽命故
欲聞法。假使天子。從顛倒念受於虚僞。計吾
有我貪身計有。便有此念。彼説我聽。因此
*猗故有三著礙。何謂爲三。一懷顛倒著於吾
我。二不順教計有他人。三念受法欲有所得。
是爲三礙。假使天子不計吾我淨於三場。乃
謂聽法。不想報。不思念。不思察。何謂三場。
一不得人亦不想報。二不有法無所悕望。三
無吾我無所思慕。若使天子聽法如此。是爲
等聽。不爲邪聞。善住意天子讃文殊曰。善
哉善哉快説斯言。所住説者而不退轉。*文
殊答曰。且止天子。勿得想念菩薩退轉。所
以者何。若有菩薩。成最正覺時亦不得道。
天子又問。心不堅者何所退轉。文殊答曰。
婬怒癡轉故曰爲轉。爲報應轉。六十二疑邪
見所轉。無明所轉欲界色界無色界所轉。
聲聞縁覺土地所轉。應與不應衆想所轉。爲
受取妄想見轉。諸處進退妄見所轉。爲
諸計常斷滅見轉。爲進不進合散所轉。我
人壽命之所見轉。可意悦樂求慕見轉。有常
清淨安隱我身顛倒見轉。爲是諸念罣礙所
轉。貪身衆習衆觀所轉。六十二見諸蓋迷冥。
貪欲瞋恚睡寤調戲。狐疑所轉。陰種諸入四
大所轉。想轉想佛法衆我當成佛故曰退轉。
吾當説法度脱衆生逮得聖慧。由是想轉假
使奉修。而想十力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亦想
根力及七覺意。亦著相好。亦復*妄想嚴淨佛
土成聲聞衆。是爲退轉。一切諸應與不應。
想與不想。設使天子。其行菩薩於此諸退而
不退轉。問曰。何所不轉。答曰。通達佛慧則
不退轉。空無想願則不退轉。於本無行則不
退轉。亦於法界了其本際則不退轉。所以者
何。用平等行故不退轉
善住意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如仁所説。設於
諸法應與不應想及無想。著於佛道與魔倶
同。所以者何計有法故。又問。菩薩爲有退
轉爲無退乎。文殊答曰。不以有轉不爲無轉。
又問何所退轉。答曰皆由一切受虚僞故。其
受虚僞因是故受。若於諸受不受不捨不以
患厭。則能退信一切諸法。頒宣經道不有不
無説亦不住。所以者何。假使退念。此有此無
則墮缺漏。若言有者則爲計常。若言無者則
墮斷滅。如來至眞等正覺若説經法。不宣斷
滅不演有常不想諸法。説是法時。一萬天子
逮得無所從生法忍
時善住意天子白文殊曰。當共倶往詣如
來所。奉見稽首諮受所問。所以者何。如來至
眞斷諸疑結。文殊師利答天子曰。且待須臾
勿有妄想。於今如是當見如來。又問當於何
待。答曰今住在前。又問何所住前。答曰虚空
也。善住意問文殊如來所在。答曰今故在前。
又問文殊。吾今不見於如來也。文殊答曰。見
諸如來當作此觀。若有問者誰在前立。則當
報答虚空界也。立在前耳。察於如來如虚空
界。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等如虚空。如來曉了
此諸正慧。故爲人説如來如虚空。虚空如來
則無二矣。是故天子欲見如來。當了本際莫
懷*妄想。善住意天子復謂文殊。吾續欲往詣
如來所。答曰天子。往續在此住勿得進發。
善住意天子。于時則與無數諸天往到佛所。
文殊師利。尋時化作三十二部交絡重閣。方
圓自副四角有柱。姝好殊特軒窓備悉。威神
巍巍嵩高顯遠覩莫不歡。閣交*絡中化作衆
寶諸床榻具。布以天衣。一一床上化菩薩坐。
三十二相莊嚴其身。於時文殊。則如其像建
立神曜。妙色蓮華上諸坐菩薩。及三千大千
世界可遊行者。并諸棚閣交絡床坐。普詣
佛所繞佛七匝。及諸聖衆踊住空中其光照
曜衆會場地却住四方。文殊師利。忽然速疾
已至佛所。善住意天子反從後至。時善住意
至彼見之。即問之曰。仁從何路前至於斯。我
發在前反從後至。文殊答曰。假使供養江河
沙等如來而眞稽首爲禮。不能見吾去來進
退。文殊師利現未曾現。諸來會者還自詣室。
時蓮華上諸坐菩薩。并交*絡中皆一音聲同
時發音住於佛前。則以此偈讃世尊曰
    爲已曾供養 無*央數億佛
    猶如江河沙 無能計誼者
    以用志佛道 殊特尊上慧
    人尊無所著 勝是故巍巍
    顏容尊難及 聖威照三世
    能仁衆相好 若干種變異
    若頒宣經道 導師從其願
    其所分別者 永無人壽命
    律開導衆人 布施行禁戒
    忍辱習精進 禪定之智慧
    三處無所著 以慧度彼岸
    歸命禮最勝 奉敬諸正覺
    隨一切諸佛 奉敬三界將
    爲諸法之王 天人所供養
    篤信於空無 堅固難可及
    因此得逮成 世間人中聖
    其有本往古 過去諸如來
    有今現在者 人中之尊
    斯等悉奉行 常解空淨慧
    亦無有想願 察之不有相
    究竟推極之 本淨無衆生
    又無有生者 亦無有死者
    復無有求者 亦無往生者
    一切諸法事 譬若如虚空
    如我本所現 正士之所爲
    察於三事身 悉爲無所有
    安住所説法 其義爲若茲
    覩之如幻化 亦如夢所見
    諸佛之世界 過如江沙等
    若人滿中物 以用布施者
    假使有行忍 是法亦復空
    此所興布施 殊特爲第一
    猶如*江河沙 劫限有若干
    供養諸斯等 人中最尊上
    衆華及名香 飮食爲若斯
    若有菩薩學 志求佛道義
    若聞此經典 如是諸訓教
    若曉了無入 壽命含血類
    速逮得法忍 清淨成顯曜
    此人則供養 人中無上尊
    於無數億劫 常行布施事
    飮食諸供養 車馬衆居
    亦不用此行 疾成於佛道
    反懷衆妄想 而計有人故
    其有人中上 已歸滅度者
    曾度於衆生 所濟無*央數
    其法本清淨 察之無所有
    解脱明慧等 所學爲若茲
    値遇佛興世 久久時可得
    若説經典時 信尊亦復然
    得來成人身 亦復甚難矣
    善哉修精進 順從最勝教
    常當蠲除去 八懅無閑難
    應時不再遇 閑暇時希有
    當興行篤信 諮啓佛教
    當慇懃力務 勇猛常奉行
    若得逮聞法 速疾修謹勅
    大音無極聲 已度于彼岸
    常當自將養 精習於閑居
    從人中之上 稽顙不違命
    從就善知識 通達法器者
    心常棄於非 僞行惡知識
    一切修平順 等心方便隨
    雖在於衆生 愼莫懷*妄想
    奉承禁戒者 博聞之徒類
    等察於他人 常行而乞食
    數數當調習 親近坐樹下
    穢藥以療身 第一無懷疑
    一切諸有爲 計是亦無爲
    悉亦同等相 譬之若野馬
    若能曉了者 是第一本際
    則疾成佛道 爲逮無等倫
    佛解了五陰 猶如幻師化
    自察其内已 又觀外所有
    安住所分別 是則爲空聚
    愼莫懷戀恨 於彼依*猗
    其婬怒癡者 本淨如虚空
    騃冥瞋恚事 悉亦從想生
    又計其想念 亦不得所在
    諸導師之衆 所曉了若此
    是故有智者 人中爲明目
    假使欲究盡 諸佛之道慧
    棄捐諸罣礙 有爲之迷惑
    此等勇猛士 必成尊佛道
爾時諸化菩薩説是偈已。彼衆會中諸來聽
者二萬二千人。皆發無上正眞道意。五百比
丘得無起餘漏盡意解。三百比丘尼得法
眼淨。七千優婆塞七千優婆夷。二萬五千諸
天子遠塵離垢諸法法眼淨。三百菩薩逮無
所從生法忍。此三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其
大光明普照十方。耆年舍利弗前白佛言。唯
願大聖。此誰威徳。使此三千大千世界六反
震動。諸化菩薩在交*絡閣蓮華上坐。演深妙
法其義殊特。斯光普照諸來會者。無*央數億
衆菩薩集。諸天子等不可稱載。佛告舍利弗。
文殊師利。威神所感悉令集會。所以者何。是
故文殊啓問如來。毀伏魔場三昧之要。具足
成就不可思議諸佛之法。名寂然空行。與善
住意天子倶。舍利弗白佛言。文殊師利不來
會乎。何故不現。佛告舍利弗。文殊師利。降
諸魔三昧正受。蔽魔宮殿興大威變
如來所。於是文殊。降毀魔場三昧正受。應時
三千大千世界百億魔宮一時皆蔽不樂其處
各懷懅時魔波旬。自見老耄羸頓少氣
杖而行。所有宮人婇女之等亦復羸老。又
見宮殿而復崩壞。暗暗冥冥不知東西。時魔
波旬。即懷恐懼衣毛爲竪。心自念言。此何變
怪。令吾宮殿委頓乃爾。死罪至歸命壽
終。天地遇災劫被燒耶。時魔波旬。棄除貢高
捨惡思想。時文殊師利所化百億天子。在交
*絡者住諸魔前。謂魔波旬莫懷恐懼。汝等之
身終無患難。有不退轉菩薩大士。名文殊師
利。威徳殊絶總攝十方。徳過須彌智超江海
慧越虚空。於今以是降毀魔場三昧正受。是
其威神。諸天子等適宣此言。諸魔聞之。益懷
恐懼畏於文殊。諸魔宮殿尋時震動。諸魔波
旬。報化菩薩願見救濟。答曰。且安勿懷恐懼。
仁等當往至釋迦文佛所。如來至眞。有無
哀暢無極慈。假使衆生有大恐懼。慰&MT01038;仁慈
令無所畏。諸化菩薩適説此言忽沒不現。衆
魔忻然。與諸交*絡化座菩薩。僉共同心往詣
佛所。羸老拄杖一時發音。前白佛言。唯願
大聖。救護我等令得濟脱如此大患。寧得値
遇百千億佛功徳名稱。不爲獨一文殊師利
所見逼迫。所以者何。我等屬者聞文殊名。
尋即恐懼不能自安。畏亡身命。佛告諸魔。如
仁所言。億百千佛所益衆生。不及文殊之所
開化。各各勸導無*央數衆令得解脱。所以者
何。汝等未聞億百千佛功徳名號。雖遭惱患
心懷恐懼。因一文殊之所興變。所難益甚。
諸魔白佛。我等羞慚此羸老身。今從世尊自
歸加哀。願復本形挍飾天服。佛告諸魔。且待
須臾。文殊師利如是來至。當脱斯等如此衆
難。於是文殊安隱庠序。與無*央數諸天子
等。百千那術眷屬圍繞。不可稱計天龍鬼神。
阿須倫。迦留羅。眞陀羅。摩睺勒。億百兆載無
量菩薩。其數無限前後導從。鼓百千樂雨衆
名香。青蓮紅黄白華。清淨莊嚴無極威變
見莫不歡。倶往詣佛稽首足下。繞佛三匝
退坐一面。於時世尊告文殊曰。仁且正
以降毀魔而三昧矣。文殊白佛。唯當從教。世
尊又問。以何方宜而從如來聽受此定。又何
久如成此三昧。文殊白曰。唯然大聖。我未
發無上正眞道意時聞此定名。尋時則成是
三昧矣。又問文殊。所從聞是三昧定者。其號
何等如來。文殊白佛。乃往過去久遠世時。越
過江河沙不可計會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
意華香如來至眞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
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彼時
演斯三昧行品。我身爾時。從得聞是降毀魔
場三昧慧音。佛問文殊。何謂三昧慧音。其
意華香如來所宣。文殊白佛。菩薩有二十事。
而用逮得降毀魔場三昧定意。何謂二十。文
殊白佛。於是菩薩。一毀貪婬滅其欲心。二毀
瞋恚除瑕穢心。三毀愚癡去暗冥心。四毀憍
慢而捨懷恨。五毀瞋怒不懷惱熱。六捨衆想
及諸邪見。七棄多念所生受事及與放捨。八
離所有及無所有。九越斷滅計常。十毀陰種
諸入四大。十一其心不著三界。十二遠聲聞
心。十三釋縁覺意。十四刈嫉妬貪餘。十五遠
毀戒違禁之難。十六斷鬪諍不可之事。十七
翦懈怠猶豫。十八拔諸放逸憒亂之意。十九
勉邪智不正之事。二十降伏塵勞愛欲結
網。是二十事菩薩所行逮是三昧
文殊白佛。菩薩復有四事逮是三昧。何謂四。
一所行立心清淨調和。二志性柔軟而無諂
飾。三入深法忍心不起滅。四所有施未曾愛
悋。是爲四。復有四法逮是三昧。何謂四。一行
至誠不懷欺詐。二習閑居寂寞之行。三啓受
經典諷誦諸法。四究竟諸行棄捐非義。是爲
四。菩薩復有四事何謂四。一親近善友。二限
知止足。三精思獨處。四不在憒閙。是爲四。
菩薩復有四事逮是三昧。何謂爲四。一心
不樂聲聞。二捨縁覺意。三志菩薩道。四逮得
法忍。是爲四。復有四法逮是三昧。何謂爲四。
一修空法不計有人。二尊無想捨衆悕望。三
無放逸除諸所願。四知足悦棄一切有。是爲
四。復有四法逮是三昧。何謂爲四。一周旋無
量生死之難。二等療一切衆生之類。三常一
唯念應時。四無馳騁度于彼岸。唯願世尊。
意華香如來至眞等正覺。説是三昧行音。爾
時從彼聞是三昧。其佛去後。次復有佛。號明
珠日月光曜。因其如來成是三昧。説是毀伏
魔場三昧時。彼衆會中一萬菩薩。如是色像
感動變化。悉得無所從生法忍。於舍利弗所
志云何。於是三千大千世界。獨有是變降諸
魔乎。勿作斯觀。所以者何。十方一切*江河沙
等諸佛刹土。諸魔波旬求人便者。皆遇此難
不得自在。悉文殊師利之所建立。爾時世尊
告文殊曰。仁當捨置所建威神。當使諸魔還
復本形天上服飾。爾時文殊告諸魔曰。諸賢
者等。實爲惡穢此身服乎。報曰實爾。文殊答
曰。汝等宜當厭貪欲事不住三界。諸魔報曰。
唯當從命。善哉文殊。願加威神。令我等脱如
是形類威儀服飾。文殊師利尋捨威變。療諸
天人及諸玉女。使其形體平復如故。衣被
光澤威神巍巍。文殊師利告於諸魔。諸仁欲
知其眼受。而懷思想。眼有所著則爲眼根。
因思想眼言是我所。依*猗於眼因生於眼。眼
之所趣目爲心候還護其眼。擧眼下眼則是
汝等之境界也。爲造魔業。耳鼻口身意亦復
如是。假使有眼而無所著耳無所聽。鼻香口
味身更心法悉無所著。非汝部界。不同勞侶
無力不樂。則無魔業亦無影響。又復卿等自
計吾我。隨念有身縁趣此患。卿等何因處於
衆會。欲得寂然未之有也。文殊師利。應時於
彼。爲魔眷屬解説經典。使一萬魔。皆發無上
正眞道意。八萬四千魔遠塵離垢。諸
法眼淨。其餘衆魔各歸宮殿。皆共擧聲悉稱
萬歳。吾等已脱於大恐懼
於是文殊師利。告逮法忍諸魔眷屬。卿等
何故不各歸宮。諸魔報曰。吾等於今忽然不
復見己身宅。何況當復見魔宮殿自然常住。
又問。汝等宮殿爲在何所。諸魔報曰。一切諸
法無主無念。是爲諸法之宮殿。空無想願諸
法恍惚乃爲宮殿。於彼無往亦無來者
耆年迦葉前白佛言。文殊師利彼殿來乎。我
等欲見所從菩薩。所以者何。此正士等難可
値遇。佛告文殊。汝當現此十方世界諸來菩
薩會忍土者。今諸衆會皆共渇仰欲得見之。
文殊師利。應時告諸法倫菩薩。法住菩薩。
干辯菩薩。得大勢菩薩。柔軟音菩薩。滅
衆惡菩薩。寂然菩薩。選擇菩薩。法王菩薩。
懷音菩薩。悉告此等諸菩薩衆。汝族姓子一
切菩薩。各當自現其身宮殿。各自顯示所處
佛土本之形體。文殊師利適發此言。諸菩薩
衆尋時奉命。從三昧起各現本體。或有菩薩
其身高大如須彌山。或有菩薩其身高長三
百二十萬里。或二百八十萬里。或二百四十
萬里。或二百萬里。或百六十萬里。或百二十
萬里。或八十萬里。或四十萬里。或三十六萬
里。或三十二萬里。或二十八萬里。或二十四
萬里。或二十萬里。或十六萬里。或十二萬里。
或八萬里。或四萬里。或三萬六千里。或三萬
二千里。或二萬八千里。或二萬四千里。或
二萬里。或萬六千里。或萬二千里。或八千里。
或四千里。或三千六百里。或三千二百里。或
二千八百里。或二千四百里。或二千里。或千
六百里。或千二百里。或八百里。或七百六十
里。或七百二十里。或六百八十里。或六百四
十里或六百里。或三百六十里。或三百二十
里。或二百八十里。或二百四十里。或二百里。
或百六十里。或百二十里。或八十里。或四十
里。或三十六里。或三十二里。或二十八里。或
二十四里。或二十里。或十六里。或十二里。或
八里。或四里。或有身長短如此忍界人身無
異。諸菩薩等其身如是。高廣長短各各別異。
爾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諸會充滿無如毛
釐空缺之處。諸尊神妙高節慧明。菩薩大士
卓然有異。功徳巍巍無以爲喩。其諸菩薩身
所演光。徹照十方不可計數百千佛土。爾時
世尊以佛莊嚴三昧正受。適興此定。尋時忍
界自然變現不可稱數若*干華蓋。以其無
限百千妓樂各唱其音。挍飾幢幡繒綵無量
莊嚴佛土。靡不煌煌如日如月。諸菩薩衆。從
紫金刹來至此者。覩是佛刹如黄金色。其從
白銀佛刹來者。悉現銀色。其從水精佛刹來
者。見此佛土悉水精色。其從琉璃佛刹來者。
覩此忍界悉琉璃色。其從車&T027012;佛刹來者。見
此忍土悉車&T027012;色。其從馬瑙佛刹來者。見
佛土悉馬瑙色。其從名香佛刹來者。見是佛
土悉香合成。其從好華佛刹來者但見諸華。
從寶刹來者但見衆寶。或從七寶。或從六寶。
或從五寶。或從四寶。或從三寶。或從二寶世
界來者。詣此忍土見此佛土。長廣短狹衆
琦異。強劣好醜如本佛土。時諸菩薩各
自憶念住本佛土。是等一切見釋迦文如來
至眞形像被服。各如本土諸佛像貌。威儀禮
節教授法則飮食等無差特。彼一菩薩。不
見他菩薩土地莊嚴。但覩本刹。擧聲稱曰。此
土紫金。二菩薩曰。此土白銀。各各所遊清淨
之行。各自驚喜怪未曾有。磬揚大音而嗟歎
之。諸佛世界難及難及而不可逮。徳遍十方
永不可逮。文殊師利應時告曰。諸族姓子。此
事無奇。所以者何。一切諸佛皆爲一佛。一切
諸刹皆爲一刹。一切衆生悉爲一神。一切諸
法悉爲一法。是一定故故名曰一。亦非
一亦非若干。文殊師利。擧其要義不以多言。
即從座起偏出右肩右膝著地叉手白佛。願
欲所問。若見聽者乃敢自陳。佛言。恣所欲問。
如來當決所懷疑結令心歡然。文殊則問。何
謂菩薩義所歸乎。佛告文殊。曉了諸法靡不
通暢故曰菩薩。又問。何謂菩薩曉了諸法。佛
言。菩薩曉了眼耳鼻口身心無有弊礙。何謂
曉了六情事者。曉了於眼則本淨空。耳鼻口
身意亦復如是悉空本淨。不自想念我曉了
之。色聲香味細滑之法悉空本淨。不想曉了。
又文殊師利。若有菩薩了五盛陰。何謂曉了。
了空無想無願。離欲恍惚寂無所有。歸於澹
泊悉無所生無來無往。猶如野馬幻化水月
芭蕉夢中所見。不得久存而無堅固虚無無
處。若能曉了如斯義者是謂菩薩。又文殊師
利。解婬怒癡五陰六衰因想而生。其貪欲者
悉從想生。其想亦空虚無無形。無有言辭亦
無教化。其婬怒癡於無本法。無能染汚不迷
不惑。佛言文殊師利。菩薩曉了衆生之行。此
人多欲。斯人多瞋。此人多癡。其多欲者恩愛
隆崇。猶如五穀草木茂盛種類布散不適一
處。其多瞋者怒恨熾盛。如野火燃燒炙草
木。城郭屋宅。靡不被害。其癡多者暗暗冥
冥如無日明。若其屋中覆蓋在甖。迷惑窮
極不識東西。菩薩大士曉了本行。從其心意
聰明暗塞。原際所趣諸根優劣。而爲説法。各
入律而度脱之。佛語文殊師利。菩薩曉
了一切衆生。云何曉了一切衆生。皆假號耳。
若眞諦觀其假號者亦無處所。其衆生者悉
一神耳。計於衆生無有衆生。曉了斯義無想
著者是謂菩薩。於是覺了寤諸不覺解度彼
岸是謂菩薩。諸不達者悉令通暢故曰菩薩。
當所觀者悉見本末起滅因縁。根原所趣靡
不周備。前知無窮却了無極故曰菩薩。因其
假號隨方俗言而有此名。於此衆事而無所
著故曰菩薩。時佛歎頌曰
    曉了其眼耳 是空爲自然
    達者無想念 乃謂爲菩薩
    曉了鼻口者 本淨無形像
    智者不*妄想 乃謂爲菩薩
    智者曉了身 其意如虚空
    能分別本淨 菩薩爲聰明
    色聲及香味 細滑可意物
    若能了如幻 一切分別空
    亦不求妄想 乃曰爲菩薩
    若曉了色空 痛痒亦如是
    生死之所識 一切猶若幻
    心不懷*妄想 乃謂爲菩薩
    五陰若如夢 一相無有相
    明者不*妄想 乃謂爲菩薩
    不生無所起 無言則無爲
    假名託於號 其名無形類
    曉了貪瞋恚 分別諸想念
    其想無眞諦 究竟無處所
    想愚不亦眞 因作多思念
    縁諸邪見起 正直無所見
    當懷貪欲怒 諸法悉平等
    彼無染無穢 法亦無惑
    識別如是念 菩薩無貪欲
    寂除一切法 乃謂爲菩薩
    曉了諸三界 是空無眞實
    於彼無度者 乃謂爲菩薩
    欲界無成就 因顛倒而興
    是色無有無 此亦比虚僞
    衆生所作行 慧者悉曉
    貪婬行瞋恚 同歸於愚癡
    一切假名人 人亦不可得
    明者成就此 不*妄想衆生
    一切是諸法 能知爲顛倒
    若識知反覆 斯亦無有想
    方便隨諸法 不著一切礙
    若逮無所著 乃曰爲解脱
    能施其身肉 不習諸所
    覺了如審諦 乃謂爲菩薩
    禁戒常清淨 亦不想自大
    佛戒隨順義 無起無所有
    我本所修業 身口及意念
    是謂爲禁戒 彼無由居處
    普慈愍衆生 亦不得衆生
    知之爲恍惚 因假而有號
    其所行精進 滅一切諸苦
    察了三界空 能成最上道
    超殊修禪思 亦復無所著
    無住無所得 智者了如是
    智慧刀割截 塵勞諸惡見
    覩見諸法界 不斷無所壞
    如覺了諸法 應時化群
    菩薩曉如是 乃謂爲菩薩
於是文殊師利復白佛言。唯然大聖。所可言
謂初發意者。何謂初發爲菩薩意也。佛語文
殊。假使菩薩普念三界是初發意。所發心者
平等如地。其菩薩者無所起發。亦不想念淨
與不淨。其所知者無卒無暴堅住不動。無在
不在安無能搖。忍於苦樂越世八法無所
破壞悉無所爲。所可發心。適發意已。皆得
啓受一切功勳。亦不自念我有名徳。是謂初
發成菩薩意。文殊師利前白佛言。如我聽省
大聖説義。其有菩薩發婬怒癡乃初發意。時
善住意問文殊師利。起婬怒癡乃應初發成
菩薩者。一切愚戇凡夫之士皆應初發。所以
者何。斯等之類起婬怒癡故不去三毒也。文
殊師利告善住意天子。愚戇凡夫不能堪任
起婬怒癡。所以者何。謂佛世尊縁覺聲聞諸
不退轉菩薩之黨。乃能發是婬怒癡耳。凡夫
不能。善住意天子報文殊曰。今者所説甚
畏。此衆會者心懷疑網。因聞仁者演此義故。
不能曉了其心冥然。文殊師利謂善住意天
子。於意云何。譬如飛鳥飛行虚空。豈畏爲
通過有依礙乎。答曰經過不畏虚空
也。文殊報曰。如是天子。道無所起。有所憎惡
則爲不發。無所憎惡乃爲發意若無所著不
懷憎惡無所依*猗乃謂發耳。所謂爲發
無想念。無所生者是名不發。無自然者乃曰
爲發。無有句迹乃曰爲發。無去來迹乃曰爲
發。空身慧迹無所念迹乃曰爲發。無所受迹
無所逮迹乃曰爲發。無所壞迹無所獲迹是
謂爲發。無文字迹無所慕迹是謂爲發。不
進不殆不雙不隻是謂爲發。不求救護亦無
有歸是謂爲發。是故天子。名於菩薩爲初發
心。其於是法。不念不依不思不想。不知不見
不聞不識。不受不捨不起不滅。是故天子。名
諸菩薩以是因縁。因此法故由斯平等。如是
本際善權方便。發婬怒癡發眼所依。耳鼻口
身意亦復如是。發色所著亦復顯於痛想行
識不當生色報應。諸見無明有愛。當興十二
縁起之法。吾諸所欲依*猗三界。亦當顯發
依吾我貪身計已。六十二見。亦當顯發五
蓋之患。四倒八邪十惡之業令其反原。取要
言之一切淨不淨應不應衆想言辭一切處所
所受依*猗。思想諸念戀慕罣礙所可言
發泥洹想。菩薩大士皆顯發此是故天子當
作斯觀。其於諸法有所依*猗。無所憎愛是
謂爲發。文殊師利説是法語初發意時。此三
千大千世界六反震動萬二千菩薩得無所從
生法忍
佛説如幻三昧經卷



佛説如幻三昧經卷下
 西晋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爾時世尊讃文殊師利曰。善哉善哉。乃能
講論發意菩薩。仁已曾奉江河沙等諸佛世
尊。故能暢此無極道慧。時舍利弗前白佛言。
向者文殊頒宣諮嗟。諸初發意菩薩之事。
若有逮得無所從生法忍。計此二者其意等
乎。佛言。如是舍利弗。誠如所云。錠光佛時授
我要決。當成無上正眞之道爲最正覺。於當
來世無央數劫得成爲佛。號釋迦文如來至
眞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
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因彼發心無所違失。
應時逮得無所從生法忍。是舍利弗。文殊師
利向者所講初發意菩薩。文殊白佛。我身省
察大聖説法義之所歸。一切菩薩其發心者
名初發意。所以者何。唯然世尊。其諸發意皆
無所生。其無所生則是菩薩初發意也。説是
語時。二萬三千人立不退轉地。當成無上正
眞之道。五千比丘得無起餘漏盡意解。六萬
天子遠塵離垢諸法眼淨
於是耆年大迦葉。前白佛言。文殊師利所爲
甚難甚難。今説經典開化饒益若干衆生。文
殊師利謂大迦葉。我之所作不爲甚難。所以
者何。一切諸法皆無所作。非作非不作。唯大
迦葉。我於諸法無作不作亦無所捨。不度衆
生亦無所縛。所以者何。衆生之黨本無明故。
成爲衆生故非甚難。向者迦葉宣言甚難。吾
身所作無有甚難亦無不難。非如來非縁覺
非聲聞。迦葉。欲知談説甚難。欲宣至誼。凡
夫所作乃爲奇異名之甚難。所以者何。唯然
迦葉。一切諸佛威神之力未曾違廢。亦不可
得聲聞縁覺。諸佛勢力無獲無得。獨凡夫士
乃逮此力。大迦葉曰。於*文殊意所察云何。諸
佛所得無得不得非聲聞非縁覺。文殊師利
報大迦葉。不得我身無人無壽。無形無終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