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鏡經 (No. 0322_ 安玄譯 ) in Vol. 12

[First] [Prev]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322[Nos.310,(19)323]

法鏡經
夫心者衆法之原。臧否之根。同出異名。禍
福分流。以身爲車。以家爲國。周旋十方。禀無
勌息。家欲難足。由海呑流。火之獲新。六邪
之殘。已甚於蒺&T067436;田之賊魚矣。女人佞等三
鬽。其善爲而信寘。斯家之爲禍也。尊邪
&T028888;。賤清眞。連叢瑣。謗聖賢。興獄訟。喪九親。
家之所由矣。是以上士。恥其穢濁其廣。
爲之懾懾如也。默思遁邁。由明哲之避無道
矣。鬄髮毀容。法服彌爲。靖處廟堂。練情攘
&T028888;。懷道宣徳。開導聾瞽。或有隱處山澤。
枕石漱流。專心滌垢。神與道倶。志寂齊
平。無名明化用也。群生賢聖競于清淨。稱
斯道曰大明。故曰法鏡。騎都尉安玄。臨淮
嚴浮調。斯二賢者。年在束齓弘志聖業。鉤深
致遠。窮神達幽。愍世矇惑。不覩大雅。竭思
釋傳。斯經景摸。都尉口陳。嚴調筆受。言
既稽古。義文微妙。然時于戈未戢。志士莫
敢或遑。天道陵遲。内學者寡。會覩其景化。
可以縁塗炭之尤嶮。然義擁而不達。因
閑竭愚。爲之法義。喪師歴載。莫由重質。心
憤口亭筆愴如。追遠慕聖。涕泗并流。今
記識闕疑。俟後明哲。庶有暢成。以顯三寶矣





法鏡
 後漢安息騎都尉安玄譯 
聞如是。一時衆祐。遊於聞物國勝氏之樹給
孤獨聚園。與大衆除饉千二百五十人倶。
及五百開士。慈氏。敬首。始棄。闚音。*開士
之上首者也。彼時若干百衆。圍累側塞。衆
而爲説經。爾時聞物城中有理家名甚。
與五百衆。從聞物城中出。往到勝樹給孤獨
聚園。詣衆祐所。到以首禮衆祐足。便就座
而坐。及理家有字愛遇。有字迺遇。有字善
授。有字大威。有字給孤獨聚。有字龍威。有
字諦思。斯一切五百衆等。共往詣佛所。到以
首禮衆祐足。皆於衆祐前就座而坐。其諸理
家。一切以發求大道。皆與其衆共造徳本。
有決於無上正眞道。惟給孤獨聚不耳。於是
甚理家以見大衆理家集會坐定。避坐而起。
整衣服稽首長跪。叉手白言。已欲有所問。
要者衆祐豈有閑暇。數演己所問。衆祐報甚
理家言。如來常爲理家有閑暇。敷演所問。理
家汝便問。恣汝所求索於如來應儀正眞道。
吾當相爲敷演所問趣得汝意。甚理家問佛
言。於是要者衆祐。若族姓男女。發意求無
上正眞道。好喜大道。發行大道。欲致大道。
欲下大道。欲知大道。請命一切衆生。安慰
衆生救護衆生。其誓曰。未度者吾當度之。
未脱者吾當脱之。不安隱者當慰安之。未
滅度者吾當滅度之。爲受一切衆生重任。欲
救護衆生故。而自誓發斯弘大之誓。知生死
若干多惡惡意如不勌。生死無數劫意而不
邂。彼要者衆祐。或有開士。去家爲道。以致
道品之法。或有居家者。善哉要者衆祐。愍
傷衆生亦加惠。此大道者。以興隆三寶。亦
使一切敏典籍久在故。如來願説開士居家
者學徳之法。何謂要者衆祐。開士居家。而
承用如來教誨者。以不虧亦不損。其本所
願。所謂無上正眞道也。亦現世有無罪之行。
後世往殊勝之道。亦被要者衆祐。開士去
家爲道者。捐棄憎受。除鬄鬚髮。被服法
衣。在家有信。離家爲道。示其教誨。法式正
式徳式具現之。要者衆祐。開士去家爲道者。
及居家者。修之云何。於是衆祐。歎甚理家
曰。善哉善哉理家。今汝迺知。問如來居家
去家開士之所施行。是以理家且聽我所説。
勉進善思念之。開士居家爲道者。修學徳善
之行。甚理家受教而聽。衆祐言。於是理家。
開士居家爲道者。當以自歸於佛。自歸於法。
自歸於衆。彼以自歸之徳本。變爲無上正眞
道。理家。自歸於佛法衆者。云何我當以成
就佛身。三十二大士之相以自嚴飾。亦以其
諸徳本。而致三十二大士之相。以致彼諸徳
本。便而精進行之。開士居家者。自歸於佛。





爲如是也。自歸於法者云何。謂爲恭敬法。求
法欲法。樂法之樂。法隆法依。法護法愼。如法
住。隨法術。爲法典。爲法力。爲求法財。爲法
靜治。爲造法事。我亦當天上世間分布是
法。開士居家者。自歸於法爲如是也。自歸
於衆者云何。若開士居家。或見溝港。或見
頻來。或見不還。或見應儀。或見凡人求弟子
道者。爲恭敬彼。承事供養。師之尊之。以禮待
之。若以承事彼正法正*術者。而以得是志。
亦我當得無上正眞道。以講授經。成就弟子
之徳。而爲恭敬彼。不亦而羨彼。開士居家
者。自歸於衆。爲如是
又復理家。開士以修治四法爲自歸於佛。何
謂四。一曰道意者終而不離。二曰所受者
終而不犯。三曰大悲哀者終而不斷。四曰異
道者終而不爲也。是爲四法。開士居家者。
自歸於佛爲如是也。又復理家。修治四法爲
自歸於法。何謂四。一曰諸法言之士。以承
事追隨之。二曰所聞法以恭敬之。三曰已聞
法本末思惟之。四曰如其所聞法。隨其能爲
人分別説之。是爲四法。開士居家者。自歸
於法爲如是也。又復理家。修治四法爲自
於衆。何謂四。一曰末下要生弟子之道。
而意以喜一切敏。二曰亦以爲積聚物以法
積聚而化之。三曰以有依恃有決之衆。而
不依恃弟子之衆。四曰求索弟子之徳。不以
其徳度而度也。是爲四法。開士居家者。自
歸於衆爲如是也。又復理家。在家修道。以
見如來則行思念佛。是爲自歸於佛。已聞法
則已思念法。是爲自歸於法。若已見如來聖
衆。猶思念其道意者。是爲自歸於衆
又復理家。在家修道。發求遭遇佛而以布施。
爲自歸於佛。若以擁護正法而已布施。是爲
自歸於法。若已其布施。爲致無上正眞道。
爲自歸於僧。又復理家。在家修道者。若修
賢夫之行。行不以凡夫之行。彼是賢夫之行
也。而以法求財。不以非法。以正不以邪。
亦而爲正命。不以嬈固人以法致之。財多行
非常想。以受其寶。是以恒隆。施而供養。
父母知識。臣下毘弟。親屬爲以敬之。奴客侍
者。瞻視調均。亦以教化。斯殊法亦以受
重任。是謂衆生重任也。精進而不懈。不受之
重任。而以不受之。謂是弟子各佛智之事。成
就衆生而不勌。不慕身之樂。爲致衆生樂。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不以傾動。以殊趣世間
法。富有財不喜悦。又於三道。無利無稱。無譽

無賞。所行爲熟慮。受正爲喜悦。邪受見知。
要意而有正行稱譽之兩。以除解已。得其
所誓。以憂人事。不自忽其事。有恩在人。訖終
不望其報。作恩施若干。知恩知反。復爲造
行恩徳。貧者爲施財。諸恐畏者爲安隱之。
憂慼者寛解其憂。無力者忍默之。諸豪強
損憍慢。以棄殊過慢尤。慢以恭敬尊長。
承事多聞者。能問明知者。所現以直不虚
飾。衆人而有方便。行徳而可求哉。爲多聞不
厭無足。正修懃力。固與聖人相遭。追隨
聖人而尊敬之。多聞者爲事之。*知者爲問
之。所以現直不師。祕衆經如其所聞。爲現之
所聞。而曉其義。一切欲之嬉樂。爲計非常。不
慕惜身。以自觀其壽如朝露之渧。計財産
所有如幻雲也。家屬人客計爲怨。妻子男
女。計爲無擇之地獄。以其所有者。計爲一
切苦。田地舍宅萬物所業者。常以計爲疵
也。所求致之徳。爲不敗壞想家居者爲危想。
知識臣下毘弟親屬者。爲地獄主者想。終日
夜者爲之同想。以不實之身。爲以受*實
想。以不*實之壽。爲受壽。以不*實之財。
爲受*實之想。彼若以禮節衆事敬事人者。
是以不*實之身。爲受*實也。若昔衆徳之本
而不毀。又復増殊者。是以不*實之命。以爲
受*實也。是若以制慳。而布恩施徳者。是以
不*實之財。爲以受*實也是爲開士居家修
道者。爲賢夫之行。爲事。如是而無罪*也。爲
如來言説爲法説也。亦不毀而不損其本誓。
是謂無上正眞之道也。迺現世有無罪之行。
後世亦墮殊勝之道也。又復理家。開士居家
修道者。當以自奉持戒事。謂是奉持五戒事
也。是以爲不好殺生。不加刀杖蠕動之類。
不以嬈固人。是以不好盜竊人物。自有財
而知足。他人財不以思。至於幾微草*&T028888;
屬。不與終而不取。是以爲不好欲之邪行。
自有妻而知足。他婦女不喜眼視也。意常
以自患已。思念欲都爲苦。如使生欲念。自
於其妻。則以觀惡露。以恐怖之念。勞爲欲
之事。以無畏不苦。以慕戀不常。淨樂想達
志。迺如是我當以自修。若以思想欲。我以
不爲之。何況數數有。是以爲不當好妄言。
以諦言誠言。以不僞詐性。以不敗心如有
誠。如其所見聞而説之。愼護經法。不用躯
命。故以不妄言。是以不當好飮酒。以不醉不
迷惑不急疾。以無罰而順化。強志以正知。如
使復興布施意可。所有一切吾當與人。求
食與食。求飮與飮。求車與車。求衣與衣。是以
與人酒以建志。如是布施度無極。爲是時若
有人所索。則而爲與。時我能以酒施。令從
彼化志。如以自知爲行不迷惑。所以然者何。
夫開士者。爲衆生周滿其所願。布施度無極。
一已如是。開士居家者以酒施人。而爲不獲
罪。是以理家。開士以其所修學之徳本。變
爲無上正眞道。若以善修愼護斯五戒矣。又
當有殊者。不當以相讒衆人。紛諍者而以
和協之。以爲不麁言。以柔軟之言。恒先
與人言。亦不以綺語。爲義説。爲法説。爲時
説。爲如事説。亦不有癡網。而以安隱加施
衆生。意爲不敗亂。恒以忍辱力而自嚴。以
爲用正見。去離邪見。猶爲稽首諸佛衆祐。不
爲他天神也。又復理家。居家修道者。或在
墟聚郡縣國邑下。當於彼擁護經法。擁護經
者爲之奈何。夫不信者以信教化之。慳貪者
以施教化之。惡戒者以戒教化之。亂意者
以忍事教化之。懈怠者以精進教化之。失志
者以思惟教化之。邪知以智事教化之。貧
財者以富之。諸病者以藥施之。孤獨者以
爲家屬。無歸者以爲歸。無依者以爲依。爲彼
一切國邑壞者。擁護經法爲若此
理家。或彼開士。至一至二。至三至於百。教誨
人民。皆便修衆徳之法。彼開士便以悲哀加
於衆生。以強其一切繁誓之。誓其辭曰。至
於斯難化之人民未得成就者。吾終不取無
上正眞道。所以者何。今我以爲斯故。以誓自
誓也。吾不爲質直者。不以不佞諂者。不以
爲詐者。不以守者。不以誡有徳者。諸
此人故。以誓而自誓也。但爲欲使斯人以聞
經法者。以經化。余用此故。以誓而自誓也。我
當恒以強其精進行所。我方便爲不唐苦也。
若人有見者。莫不以好信。若理家。至於開士
所在家居。止其不一切之人民墮殊異
之惡道者。彼爲開士之咎。理家譬如郷亭
鄹邑郡縣國下。至於有良醫者。假使彼若
有一人不以其壽命而終者。衆人皆爲咎彼
醫。如是理家。至於開士所居。止不*嗟*一
切之人皆墮殊異之惡道者。如來應儀正眞
覺者。爲咎彼開士也。理家。是故居家開士
爲自誓如此也。設使我所往國邑下癡者相
事。如不使一人有墮惡道者也。又復理家。
居家修道者。當曉家之惡。在于家者。爲害
一切衆善之本。以家猶無出要。以害清淨
之法。是故謂爲家也。居家者。謂爲居于一切
衆勞。爲居衆惡之念。爲居衆惡之行。不化不
守。愚凡人者爲共居。與不諦人集會。是
故謂爲家也。家者爲是名也。已在于彼。莫
不作不軌之事者。以在于彼。則不恭敬。自
於父母息心逝心尊長衆聖者。是故謂爲家
也。縣官牢獄考掠搒笞罵詈數勉至于死焉
皆爲由彼。是故謂爲家也。以在于彼爲入惡
道。以在彼爲墮諸欲。爲墮瞋恚。爲在諸畏。
爲在愚癡。是謂爲家也。以不愼護彼戒事。遠
離爲定事。以不修慧之事。不得度之事。以不
生度知見之事。是故謂爲家也。以在于彼。
即有父母愛。兄弟愛姊妹愛。婦愛子愛。舍宅
愛財産愛。兒客愛所有愛。不厭財求之愛。
是故謂爲家也。斯居家者難滿哉。譬若大海
衆流歸之。斯居家者不知厭哉。譬若火以得
薪。斯居家者。多念無住息哉。譬若風以爲無
住止。猶爲沈沒哉。若美飮食爲糅毒。所有
一切苦哉。譬若仇怨。爲似知識。誤人之行哉。
非聖經之所施行。爲造變爭哉。更相因縁
恒不和。爲多疵哉。以行善惡之行。因縁之
所在。恒爲人所嫌疑。非人有哉。以爲所有
顛倒故。猶不善哉。雖善有權詐。猶見其性行。
似如倡體哉。以速轉變故。似若幻師哉。初
至者人爲聚會其行爲不誠。似若夢哉。一切
成敗終始故。似若朝露哉。以速離故。似若蜜
*渧哉。以爲少味故。似若蒺&T067436;*網哉。色聲香
味細滑以爲所害故。似若鍼孔虫哉。以非
善念爲食故。譬若違命者哉。爲轉相欺故。
恒懷恐怖哉。爲意以亂故。爲多共哉。以縣官
盜賊怨家弊惡王者爲害也。斯居家者。少味
樂哉。以爲多惡失。理家。開士居家者。爲曉
家之惡若此。又復理家。居家修道者。以布施
爲寶施。若已施爲我有。若在家非我有。若
已施是爲寶。若在家是爲非寶。若已施爲
富財。若在家爲無財。若已施爲勞解。其
在家爲勞増。若已施爲不我。若在家已爲
我。若已施爲不有。若在家以爲有。若以施
爲無盡。若在家爲非常。若已施不復護。若在
家爲斯護。若已施爲賢夫行。若在家爲凡
夫之意。若已施爲依度道。若在家爲依邪部。
若已施爲佛所稱。若在家爲愚人所稱。理家。
開士居家修道者。以布施爲寶若此。是以見
人來有所求索者。爲生三想。何謂三。善友
想。依度道想。勉生富財想。爲生是三想。爲復
造三想。何謂三。尊如來教誡想。降伏邪想。以
不望福徳想。所以者何。若此開士。若諸來
有所索者。貪婬瞋恚愚癡則以爲薄。薄者爲
之奈何。若所有物。一切不惜。而以布施。斯爲
貪婬薄。若於彼來求物者。以慈哀加之。斯爲
瞋恚薄。若以布施變爲此一切敏。謂爲愚癡
薄。又復理家。已見來求物者。不久爲成六度
無極之行。又成彼者云何。若有來人從人索
物。能不愛惜者。是爲布施度無極。若意在
道而布施者。是爲以戒度無極。若不恚怒
之。是爲忍度無極。假令猶自思念。何用爲食。
自強其意。不釋其行。是爲精進度無極。若
欲施若已施。而不欝毒無有悔者。是爲思惟
度無極。若已施不望其福徳者。是爲以慧度
無極。理家。開士以布施爲成六度無極行若
此。又復理家。居在家者。是以爲去離順隨
忿亂以親別離法。若以得産。得財米穀。得
男女。不以爲喜悦。若一切敗亡。不以下意
爲愁慼。已觀如是萬物如幻。爲不住止想也。
斯幻之行。以致是。是以父母妻子奴婢兒
客。是非我之有。我亦不是有。亦我是不有。
我不應是有。以不我是有。今我爲彼故。
而爲作罪惡。但現世是有。非是爲後世。是
昔之有。非是我當護。又夫我之有。彼我當
以護。何謂我之有。謂是布施教化。恬淡自守
道之根原。亦藏隱之徳本。是爲我有也。至
於我所住。是則爲追我。彼亦不用躯命。不
爲男女妻子故。爲造惡行也。是以居在家。自
有婦者。當造三想。何謂三。非常想。不久想。
別離想。是三想當爲造想。當復造三想。何
謂三。若在喜樂爲求後世在苦。若在飮食爲
求在殃罪。若在樂者爲求在苦。當爲造是三
想。當復造三想。何謂三。重累想。費耗想。俗
所有想。當爲造是三想。當復造三想。何謂
三。爲入地獄想。入畜生想。入神鬼想。當爲造
是三想。當復造三想。何謂三。魑魅想。臼注
想。色像想。爲造是三想。當復造三想。何謂
三。不我想。無主想。假借喩想。當爲造是三
想。理家思念。若此衆事想。開士居家者。當自
身其妻若此也。是以不當愛其子。設使
無生子愛。不加於天下人。是以當以三數
諫。自諫其意。何等爲三。等意者爲道。不以
邪意也。正行者爲道。不以邪行。不多行者爲
道。多行者非矣。是以三數諫。自數諫其意。
自造其子怨仇想。是我怨仇非我友。所以
者何。我以由彼違失慈哀佛之教誡。使我甚
益生彼愛。人自磋切其意。如愛在其子。以
愛加衆生。若其自愛身。以慈哀加衆生。是
以當觀其本末。斯所從來異。我所從來亦異。
衆生先世亦曾爲我子。吾亦曾爲衆生子。
生死之愆。無可適莫者。所以者何。所
往來道。輒有離行。轉復爲仇怨。我今當自修。
都使我無友。亦我無怨仇。所以然者何。
以造有知識。爲復欲多作以造有怨仇。都以
欲爲惡。一切衆生彼非我。汝意不可以可。
不可之意可。以悉通衆經。所以者何。正行
者得正道。邪行者得邪道。今我不有邪行。
於衆生有正意行。乃可得一切敏故
理家。開士居家者。都物無可戀。無可慕。
無可適。無可愛。無可可。爲若此也。又復理
家。居家者。設使人來有所索。假使爲不欲與
彼物。猶當以自諫數其意。假令我不以是物
施者。我會當與此物離也。若欲不欲至於
死時。是物亦當捐棄我。我亦當捐棄是。
施寶而終。我而施是物。死時意除止。設使
思惟若此。而不能施彼物者。是以四辭謝。辭
謝來索物者。何謂四。我以無力衆徳未成
就。我在大道爲初始。布施意而不自由。我
有受見。在於我余之行。且相假原賢者勿相
逼迫。我所施行能奉行之。如其所受。爾
能滿卿所願。及天下人辭謝彼來索物者。爲
若此也。又復理家。居家修道者。假使爲離師
者之教誨。時世無佛。無見經者。不與聖衆相
遭遇。是以當稽首十方諸佛。亦彼前世求道
所行。志願之弘。願者其一切成就佛法之徳。
以思念之以代其喜。於是晝三亦夜三。以
論三品經事。一切前世所施行惡。以自首
誨。改往修來。爲求哀於一切佛。以法故愍
傷之。亦以無央數無極之法愍傷之。又復理
家。居家修道者。當以曉息心之儀式。是以若
見除饉殊越息心之儀式。當爲敬其法衣。彼
爲衆祐如來應儀正眞佛戒定慧所行之法
服也。以無惡爲離一切惡。彼是衆聖仙者之
式也。是以又當爲敬彼也。亦當加愍傷
於彼除饉。斯非賢爲此不*軌行。至於被服。
斯名靜者調者神通者。如來者表識而爲不
調淨之行。又如來復曰。未學者不當忽易。
非此彼遇勞過也。以從斯勞爲有失。若此彼
亦見佛憲教之要。如所謂事次應有之。若
此捐棄是勞。觀其本末爲護第一徳。必爲在
正以知乎將斷勞之智。如衆祐。所謂又士
不可以相忽蔑。是非時如來有。是知非我
有。是以不瞋不怒不恚爲加彼。若以入廟
者。以住廟門外。以五體而稽首。迺却入廟。
彼是空廟之居。彼是慈哀喜護廟之居。彼是
住在正次者之居。爲彼得斯。使我得廟
居。爲若此以遠去官位家者。爲彼得斯。我以
齋戒罪。迺禁制制以若此。爲與去家之意。
未曾有開士在家爲得道者。皆去家入山澤。
以往山澤爲得道。以譏家居者。夫去家智者
所稱譽。如江河沙。我一日之祠禮。一切彼
布施 以去家之意爲珠勝。所以者何。以
施下劣故。何況布施不信無反復。盜賊弊
惡。王者及大臣。非彼布施以爲實以得。足
以我有戒聞之行。是以入廟者。當以觀視
一切除饉之衆所施行。何等除饉爲多聞。何
爲明經者。何爲奉律者。何爲奉使者。何爲
開士奉藏者。何爲山澤者。何爲行受供者何
爲思惟者。何爲道行者。何爲開士道者。何
爲佐助者。何爲主事者。以觀視彼一切
饉之衆所施行。如其所施行行。以隨效爲
之爲行。不當轉相嫉。若於虚聚言有及廟。
於廟言及*虚聚。是以當愼守言行。不
當以廟中言説於*虚聚。亦不當以*虚聚言
説於廟也。是以承事多聞者。以爲修治聞。
奉事明經者。爲解經之決事。承事奉律者。
爲*解度殃罪之事。承事開士奉奧藏者。
爲明六度無極方便之事。若有除饉者。爲
應器。或乏法衣者。當以給施之。莫使生嫉於
人也。所以者何。夫人以嫉妬爲結。是
力護凡人不應儀者。所以者何。凡人者爲
有失。應儀者爲無失。若有除饉者。未下正
道。或積聚法衣。或積聚應器。是以彼除饉。用
無上正眞道開導之。所以者何。其事有應。
是以積聚物爲致道。積若息心有不和者。
當和解之。若正法欲衰微者。自危殆其身命。
以營護正法。若見除饉疾苦者。以血肉使
其病者得除愈。理家。若居家開士。若不布
施。不以禁止人。若以施終不悔恨。若有衆
徳本。以是意爲端首。理家。若此諸事諸類
諸應。開士居家修道者。爲若此也。又衆祐
當説此居家開士所施行教誨法憲時。有千
人皆發意求無上正眞道。復有天與人二千
人。遠塵離垢諸法法眼生。於是甚理家。
白衆祐言。要者衆祐。如來以敷演居家開
者家善惡之地。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思
惟智慧。於是大道當所施行。要者衆祐。去
家修道開士者之所施行。願復幾微現之爲
善。要者衆祐。開士去家者。爲之奈何。其
所施行亦云何。衆祐告甚理家曰。善哉理家。
今汝*迺以問如來開士去家修道者之所施
行。善哉理家。當爲汝説開士去家之事。其
所施行。汝勉進善思念之。甚理家受教。從
衆祐而聽。衆祐曰。理家。開士去家修道者。若
頭燒然。譬鎧爲精進以求智。去家者其
初始爲若此。次修治爲聖典。又何謂去家
者之聖典。所謂趣得一衣爲足。亦以善之。
一食一床。病痩一醫藥爲足。亦以善之。是爲
典。何以故謂之爲聖典。以爲修治彼一切
品法。是故謂之爲聖*典。又開士去家修
道者。爲有十知足之徳。身以服法衣。何等
爲十。以爲羞慚故。身服法衣。以避風暑故。
身服法衣。以辟蚊虻蟆子故。身服法衣。
欲以見息心形状故。身服法衣。亦是法衣
之神爲十方之神故。身以服法衣。以患離
婬樂。是以不樂婬之樂。以樂安得淨。是以
除斷衆勞之樂。不以肥&MT02006;。爲是道行。行在
聖道重任。我亦以自修。如以一時有法衣。
如被服法衣故。以是十徳。自觀至于壽終。






閑居靜處。以不行匃。何等爲十。我自以我
業而爲命。不以非異業。若有人來施我者。
以先修治三寶。後乃而受其施。我若欲從人
乞匃。若不欲施人者。以非哀加彼己也。我
當自食所修行之食。以爲不違如來之言誨。
以得成知足重任之本。以降憍慢。以得成
無見頂之徳本。我亦見布施。亦如以自教。
若往行乞匃。我亦不得有所適莫於男女。
以我等意。於天下人。以得成一切敏智之重
任。是理家十徳。去家開士者。以自觀至于壽
終。閑居靜處。以不行匃。若有人來請者所
住處。其人志意信喜道者。我不宜當彼往。
設使往食。若能以自益。亦能益人者。可往受
施。我教開士可彼索。是爲十徳。以自觀可
以處於樹下坐宿止。何等爲十。以其自由
爲往彼。以不名有彼床臥。以不閉門。於山澤
以去離愛爲彼居。以少欲少事爲成徳。
棄躯命以不自惜。樂獨靜以遠離戀聚會。以
行修身不食。以定意爲安靜一意。閑處
惟爲無益。是理家十徳。以自觀開士去家者。
爲可處於樹下居止。又復理家。或彼開士
去家。修道遊於山澤者。若欲修治經。若用
誦利經。故爲入廟。若居廟者。意向以山澤爲
居。是猶爲彼山澤居也。求法之行者。爲一
切物不我想。一切諸法。爲他人有想。又開
士去家修道者。若遊在山澤。當自省察。我
今何以遊此山澤中。不但以山澤居。謂
息心也。所以者何。此間多有不化不守不度
不應不修行者。遊山澤。所謂禽獸衆鳥。
獼猴&T026022;玃。惡人賊盜。皆遊於山澤。亦不謂
彼爲息心也。至於我所求山澤居者。當以成
我彼所求爲是息心求。亦又何故開士息
心。所謂志以爲不亂。爲以得是。持周滿達事
故。以聞爲無足。以得辯辭。以慈心不虧大哀。
以不離專由于五通。興隆六度無極却。一
敏之。意不擇捨。爲行權謀之慧。以法施
合聚人民。成就人民四合聚之事。爲不擇
六可念之。以聞精進不虧損。爲擇
法本末正度之道因縁。智亦不入正道之事。
爲護正法之事。以信罪福爲正見。思慮所務
以*虧斷爲正思。隨所喜爲説法爲正言。隨
行盡之備足爲正業。瘕疵之續以除斷爲
正命。以道臻到爲正方便。以不忘忽爲正
志。一切敏智之臻到爲正定。若以空爲不
想之行喜。若以得不顧爲斷俗。所有依其
義不以文。依其法不以人。依其智不以識。
本文演義歸。不以末叙義。斯理家謂爲開士
去家者息心求也。又去家修道者。不當以多
從事。若此思惟其本末故。當爲一切衆生不
與之從事。明哲不但與一人不從事也。又有
四。是去家開士者之從事也。如來之所教。
何謂四。一曰與講經者從事。二曰與就人
者從事。三曰與供養如來者從事。四曰與
發一切敏意不亂者從事。離彼不當以多從
事。又開士遊於山澤者。當自揆察。我爲何
故來至於此。彼是思惟。我以恐畏來至此。
謂恐畏此群聚。恐畏與人從事婬怒癡
憍慢自恣。恐畏惡友。恐畏嫉慳。恐畏色聲香
味細滑。恐畏功稱恭敬利。恐畏不見言見。
不聞言聞。不知言知。不解言解。恐畏息
垢。恐畏更相嫉妬。恐畏生死五道往來所
墮。恐畏欲界色界無色界。恐畏陰
耶。勞*耶天耶。恐畏惡道地獄畜生鬼
神。恐畏倉卒一切是衆惡之念。我來到此不
可以此居在於家。若在群聚之中。行不應道
之行。不得免彼衆恐之事。亦彼昔開士得
免度衆畏者。彼一切已居山澤之力勢。得
臻到無畏。是謂自然。是故我以恐畏。欲越
度衆畏。爲居山澤矣。又一切是畏皆由身
之生。以慕戀身以修身。以是身以愛身。以
盛身以思身。以見身以處身。以想身以護身
之所生也。假使由於山澤居。爲以有由身
之意。慕戀身修身。是身愛身。思身見身。
處身想身。有身護身之意者。我空爲居山
澤耳。又居山澤者。爲無身想。居山澤者無
異想。居山澤者。不見論義。不修自見身。無
在顛倒。無有無爲想。何況有勞想。居山
澤者。名曰一切諸法寂然哉。諸法無所著
哉。諸樂亦無所著哉。諸想以不愛哉。色聲
香味細滑不與錯忤哉。諸定不以怙哉。意







以自整不亂哉。以下諸重擔之畏哉。以度
夫汪洋之澤哉。*夫聖之典以造哉。姦惡之
悉知足哉。爲重任少欲哉。以智慧知
哉。爲知足哉。爲知足哉。爲重任少欲哉。爲
應哉。本末行以解哉。爲一切獄斷所修事
訖哉。以爲永解除。理家。譬如山澤中有樹木
草穢之屬。都無可畏。都無可恐。如是理家。開
士遊於山澤者。執志當如草木牆石之喩。
身以受行之。彼誰畏者。彼以恐怖思惟身
本末。我都無身。非人非命。非丈夫非類。非
女非先。無先無造者。無教造者。無與者。
興起者。諸是之畏。但以不成之想。
是畏耳。今我宜不造不成之想。有是畏耳。
今我不宜造不*成之想。當如樹木草穢之屬。
亦爲若此。無響以解一切。彼法以具行之。
以響斷山澤居。去離婬塵。無諸響山澤居。非
我非有物者。又遊於山澤者。以復思惟。是
通達道品之法者。以居山澤。居山澤者。爲
合聚十二精。居山澤者解諸諦。居山澤者知
諸陰。滑制諸情。以禽諸進入。不忘忽
道之意。諸佛所讃。衆聖所稱譽。欲度世者
所事也。居山澤者。以解一切敏智之方術
也。又遊於山澤者。以爲不久周滿六度無極
之行。得彼者云何遊於山澤者。若不自惜其
躯命者。是爲布施度無極。若以依精之徳。
爲成三愼者。是爲戒度無極。若意不亂。亦
可是一切敏不異道者。是爲忍辱度無極行。
至於未得忍終而不起者。是爲精進度無極。
若以得一心不以從致敏哉。但以隆徳本。
是爲一心度無極。若見如山澤道亦爲若此。
以分別衆事者。是爲以智慧度無極。開示
以道得。又復理家。修治四法。我以教開士居
山澤。何謂四。或有開士。多聞明於法決者。若
以其聞行在本末法。可居於山澤。又開士以
得五通。欲以成就天龍鬼神者。可居於山澤。
或有開士勞盛者。彼以不從事勞即爲薄。
可居於山澤。亦欲抑制勞。以自勸勵。是以
皆由聞。夫遊彼者。以得周滿一切清淨法。迺
後以下墟聚。郡縣國邑。下爲衆人。講授
法。修治法。若此也。理家。我教開士居山澤
也。又去家修道者。遊於山澤。以修治經。
誦習經故。入衆者以執恭敬亦謙遜。夫師友
講授者。倀中少年者。爲以尊之。不以懈怠
自所修。以不廢人所修。亦不以求承事恭敬。
若此當以觀察。如來應儀正眞佛者。爲諸梵
釋天人衆生所供養。爲天上天下尊者福田。
彼尚不求人承事也。自作事不欲煩人。何
況餘者。未以學甫欲學。反欲人承事耶。又
我當爲天下人養者。我當以供養人。都不我
從人求供養。所以者何。以供養重者。理家。
除饉者不得法之助供養故。爲助我不以法
故。夫欲以爲法助人者。以爲若此。以是供
養故。爲助我不以法故。彼以自懷已正信。
以爲有供養。彼即與世物雜。爲不是大祐
人者。是以若欲往詣佛師友者。所以身意
行有決。乃可往慕。我教者師友。以異之行
無過。以不訶問諷起誦習。爲教誨之積聚。
是以欲諷起經。爲不用躯命。慕樂法隨順師
意。以求法利。不爲求一切恭敬稱譽之利。
若以從師受幾微四句之頌。以諷誦之。若以
在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思惟智慧。而以彼供
養師者。如其所修。四句頌之字數。爲劫之
數。以供養彼師者。尚未爲卒師之敬。亦以
質直不虚飾不佞諂。一切行之供養。豈復
謂法之敬。又理家。若斯意念生。以有徳之
意。有佛亦法之意。有自患離婬之意。有寂
靜之意。若以修治四句之頌。遵而行之。如
其劫數。彼以供養其師者。尚未爲卒法之
敬。理家。當以知此之事。若此也。法之福
徳如無數。獲智亦無量。是故開士。欲以擇
上法。猶以無數爲敬正法。若彼思惟。若此
以聞淨戒事。何謂是淨戒事。去家開士者。
有四淨戒事。一曰造聖之典。二曰慕樂精
進徳。三曰不與家居去家者從事。四曰不
諛諂山澤居。是爲去家開士者四淨戒事也。
復有四淨戒事。何謂四。以守愼身身無罣
礙。以守愼言言無罣礙。以守愼心心無罣
礙。去離邪疑造一切敏意。是爲去家開士者
四淨戒事。復有四淨戒事。何等爲四。一曰以
自識知。二曰以不自貢高。三曰以不形相
人。四曰以不謗毀人。是爲去家開士者四淨






戒事*也。復有四淨戒事。何謂四。一曰
可諸陰爲幻法。二曰以可諸情爲法情。三曰
以可諸入爲虚聚。四曰不隨方俗之儀式。
是爲理家去家開士者四淨戒事。復有四淨
戒事。何等四。一曰以不自計我。二曰遠離
是我有。三曰斷絶常在除。四曰以下因縁法。
是爲去家開士者四淨戒事。復有四淨戒事。
何謂四。一曰以解空。二曰以無想不怖。三
曰以大悲衆人。四曰以爲可非身。是爲去家
開士者四淨戒事。彼以爲常聞淨定以故。
以若此觀之。何謂此淨定。以通一切法。不
爲餘事意行。爲有決意。爲一端意。爲不錯
忤意。爲以不住意。爲不馳意。爲自身住止
意。不與情欲從事意。爲以觀幻之法。我若
幻法情亦然。*以無復行。便無可存。已履彼
正。是謂正定。若法在如法。若此亦謂定。
爲觀若此。彼常聞淨慧。何謂斯慧者。諸法
之擇智。謂彼爲慧也。不受之相無相行。
不造之相無存矣。無爲之相不馳騁矣。是以
理家。以觀法若此者。是謂去家開士之所施
行也。又以説是經時。有五百人。造記無上
正眞之道意。又甚理家及其等。同出聲
言未曾有。要者衆祐。至於如來之善言迺
如是。亦家之惡徳重任之行。亦去家諸徳
善斯。尊者衆祐。已爲明彼居家人多惡徳。
至於去家無數之徳善已。寧可得從衆祐。受
去家之誡。就除饉之行。衆祐報言。去家者
理家難堪。能究暢淳徳善。奉持教誨。理家
復白佛言。衆祐。去家者雖難堪任。如來猶
當可己等去家爲道也。衆祐。便使慈氏開士。
及一切行淨開士聽。擧彼理家等慈氏開士。
擧二百理家。一切行淨開士。擧三百理家。
去家修道。爾時賢者阿難。謂甚理家言。卿
何見居國居家。有能樂於法去家之聖道
者。甚理家報阿難曰。我不以爲貪慕身樂。
欲致衆生樂故。我以居家耳。又如來者自明
我。彼以所受堅固而居家。彼時衆祐。告阿
難言。阿難汝已見甚理家。如是衆祐。見甚
理家。阿難。於是賢劫中。以所成就人多於
去家開士者。以百劫中不若此。所以者何。
阿難。又去家修道開士者。千人之中不能
有徳乃爾。此理家者而有是徳。爾時阿難白
佛言。要者衆祐。當何名斯經法。亦當以何奉
持之。衆祐言。是故汝阿難。斯經法名爲居家
去家之變奉持之。亦名爲内性徳之變奉持
之。亦名爲甚所問奉持之。及以聞此經法者。
阿難。爲周滿法精進殊彊。於一切威儀下精
進行道者。不若此也。是故阿難。若欲以興
精進者。若欲勸勵者。欲立一功徳者。欲
造立人衆徳者。由當以斯經法。以聞之以
受之以行之。我以屬累汝阿難。此經法
用布見衆人。所以者何。衆徳法之正行也。
阿難。斯經法者正應也。衆祐。以説是。阿難
歡喜。及甚理家。天與人。亦質諒王。衆祐説
已。皆思惟
法鏡




<#0022_35/>法鏡經後序
序曰。夫不照明鏡。不見己之形。不讃聖經。不
見己之情。情有眞僞。性有柔剛。志有純猛。意
有闇明。識有淺深。不能一同。不覩聖典。無以
自明。佛故著經。名曰法鏡。以授某等。開士之
<#0022_36/>上。傳教天下。有識賢良。學者通達。行者
志正。疾得無上之聖。康氏<#0022_37/>穀徳。博達心聰。
爲作<#0022_38/>註解。敷演義方。辭語雅美。粲然煥炳。
遺誨後進。以開童蒙。於學有益。以爲獻呈。
<#0022_39/>乘意綢繆。誠可嘉也。然夫上聖之妙旨。厥
趣幽奧。難可究<#0022_40/>息。<#0022_41/>余察其大義。頗有乖
異。懼晩學者。以此爲眞。而失於正義。彼此倶
獲其愆矣。余反覆歴思。理其闕者。有七十
八事。謹引衆經。比定其義。庶令合應。不爲
肬腨。又經本字句。多漸滅除去。改易其字。
而令句讀不偶。音聲不比。義理乖錯。不相連
繼。甚失其宜也。夫聖上制經。言要義正。
以爲具備。無所玷玦。不可復増減矣。猶人
之四體受之二親。長短好醜各宿本耳。豈可
復改更乎。所謂増之爲肬<#0022_42/>腨。減之爲<#0022_43/>槃瘡
者也。且夫世俗詩書禮樂。古之<#0022_44/>遺字。雖非
正體。後學之<#0022_45/>徒。莫敢改易。皆尊敬古典。轉
相承順矣。況乎斯經之昭昭。神聖之所制。天
上天下群聖仙者。靡不稽首奉受以爲明式。
學者益智。行者得度。其無數焉。而斯末俗
晩學之人。見聞未廣。而以其私意。毀損正
言。<#0022_46/>違戻經典。豈不快哉。名言學佛。而違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