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寶積經 (No. 0310_ 菩提流志譯 ) in Vol. 11

[First] [Prev+100] [Prev]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三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被甲莊嚴會第七之三
復次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乃於無邊甲冑
境界。無邊大乘境界。無邊大道境界而發趣
之。何以故。於一切處能隨入故。諸菩薩摩訶
薩。爲欲隨入一切法故被大甲冑。爲欲隨入
一切法故乘於大乘。爲欲隨入一切法故住
斯大道。於一切法得平等故。而發趣之。然此
甲冑。不得少法若内若外。若麁若細。若遠若
近。過現未來。有爲無爲。住不住者。若此甲冑
於一切法不能選擇。不能決了。不能遍知。不
能隨入。不能作證。不能超過。不可名爲被大
甲冑。於一切法。若能選擇。若能決了。若能遍
知若能隨入。若能作證。若能超過。乃可名爲
被大甲冑。又此大乘亦無少法若内若外。乃
至迴向一切智智。遍知隨入作證超過。是故
此乘名爲大乘。法善巧乘。至涅槃乘。無上上
乘。無等等乘。又此大道亦無少法若内若外。
乃至能於一切諸法。平正大道而發趣之。此
平正道無有少法不遍知者。是故此道名無
上道。無數量道。無等等道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被大甲冑。遍能隨入
一切衆生心心所行。遍能清淨一切衆生雜
染煩惱。乘於大乘増長衆生一切善根。住斯
大道。勸化衆生一切善法。無邊慧。諸菩薩摩
訶薩。爲一一衆生。一一心行。盡生死際。長時
流轉求智慧樂。不捨甲冑而能堅固。被大甲
冑。無量甲冑。難思甲冑。清淨甲冑。無邊甲
冑。無取甲冑。知衆生想甲冑。知無衆生甲冑。
知無我甲冑。知衆生自性甲冑。隨覺衆生自
性甲冑。知我自性甲冑。隨覺我自性甲冑。知
内自性甲冑。隨覺内自性甲冑。知外自性甲
冑。隨覺外自性甲冑。知内外自性甲冑。隨覺
内外自性甲冑。知一切法自性甲冑。隨覺諸
法自性甲冑。知一切法無所得甲冑。知一切
法自性無所得甲冑。了知一切諸法甲冑。無
邊甲冑。無中甲冑。無中邊甲冑。非過去甲冑。
非未來甲冑。非現在甲冑。無作甲冑。無作者
甲冑。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此甲冑。亦無
所被。亦不隨覺。亦不決了。亦不出離。亦不現
證。無甲冑故而被甲冑。不隨覺故而能隨覺。
不決了故而能決了。不出離故而能出離。不
現證故而能現證。無所乘故而乘大乘。不於
大乘而有施設。無所施設而爲施設。然於大
乘無少施設。若有施設則非施設。於彼施設
不可得故。不可見故。亦無有乘以乘安住。以
無所得而住大乘遠離趣向。不至究竟。不到
涅槃。不可得故非道爲道。於道發趣以平正
故。此平正道無所施設。誰爲施設何處施設
從何施設。亦無有作亦無作者。亦非和合非
不和合。一切厭離一切不求。何以故。此平正
道與一切法不異不同。不相應故。不起法想。
離一切法無垢無淨。法性亦爾無垢無淨。是
故此道名無染道。以不可趣而爲進趣。以不
可攝而爲攝取。此道甚深。無生無起無出無
作無得無行無處無住無障無事。於一切事
而能顯了。於一切事而無差別。不隨事轉以
無事故。至無上處。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
此甲冑此乘此道。應如是知。然此甲冑此乘
此道。無所可見。無所可知。不可得故。誰爲被
甲。誰乘此乘。誰行此道。亦不可見。亦不可
知。亦不可得。無邊慧。若諸菩薩摩訶薩聞斯
法已。不驚不怖讀誦宣説。於法理趣無所乖
違。隨順修行而生愛樂入於勝解。爲斯法故
應勤精進。若於斯法決定理趣。善巧方便有
堪能者。被此甲冑。乘於此乘。行於此道。於此
深法無所得故。而發趣之盡生死岸。爲正覺
者。能以無邊功徳莊嚴。出現世間。無邊慧。諸
菩薩摩訶薩。於此法中應生愛樂起大精進
而無放逸。若有衆生。於此深法纔生愛樂。我
説彼人得大饒益。況能精勤不爲放逸。戒行
清淨而發趣者。無邊慧。汝觀斯法若干廣大。
若干殊勝。若干清淨我於此法慇懃稱讃。欲
令衆生而生愛樂。當得長夜利益安樂。爲厭
離故。寂滅故。遍知故。無邊慧。汝當復觀斯
法。能授世間出世間具足安樂。諸有若干匱
乏衆生。於此深法而退失故。遠離世間及出
世間。一切具足豐饒安樂。無邊慧。汝當復觀
如來現前此深法寶若干豐饒若干易得。汝
今於此甚深之法應勤修習。諸有愚夫。於我
演説此法寶時尚不欲聞。況能受持如來現
前法寶豐饒。不樂聽聞。不欲諮問。若於末世
後五百歳正法滅時。佛及法寶及持法者三
不現前。何能欲聞愛樂諮問。無邊慧。然於後
時。若爲如來善加持者。此深法寶亦令可得。
無邊慧。彼怖畏時此深法寶實無損減亦無
滅盡。但於此法無聽聞者。無受持者。唯除我
前渇仰聽聞被甲冑者。當於彼時乃能愛樂
聽受斯法。彼時衆生聞此法已能生淨信。我
説彼人當得成就斯廣大法。況於今時於此
法中。能生淨信勤修行者。無邊慧。諸菩薩摩
訶薩。被無上甲冑無量甲冑大甲冑時。應作
是念。我爲一切匱乏衆生。所謂乏於戒者。乏
於聞者。乏於慧者。乏解脱者。乏於解脱知見
者。以此大法而豐足之。由是大法豐足之故。
一切匱乏皆令捨離。戒財聞財。慧財解脱財。
解脱知見財。皆令富饒。貪瞋癡火皆令息滅。
一切衆病皆令除愈。無上良藥皆令服之。服
斯藥故衆病消除。獲大安樂永離有餘。證清
涼性無上涅槃。無復有餘思惟觀察。不求一
切有爲無爲。何以故。以此涅槃最上安樂。一
切所求更無餘故。所求永息已滅盡故。無邊
慧。諸菩薩摩訶薩。被於如是大甲冑已。又爲
哀愍攝取一切諸衆生故乘此大乘。此大乘
者。過去諸佛已乘出離。未來諸佛當乘出離。
現在諸佛今乘出離。無有去者。亦無有乘。亦
無出離。何以故。以空無相無願無生無作者
故。非已出離。非今出離。非當出離。乘此乘者
如是出離。爲善出離而無執著。於一切法。非
有和合。非無和合。無來無去。此乘此道而出
離時。亦非和合。無來無去此乘此道。於大甲
冑而出離時。亦非和合。非不和合。無來無去。
不可得故。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以此甲冑
此乘此道而發趣之。又此甲冑此乘此道而
發趣時。不作是念。若凡夫法。若聲聞法若縁
覺法。若諸佛法。彼法於我若遠若近。亦不作
念。若空無相無願無生無作。彼法於我若遠
若近。亦不作念。若厭若離若滅。乃至大般涅
槃。彼法於我若遠若近。無邊慧。此大甲冑此
乘此道。一切菩薩。一切聲聞。一切縁覺。一切
衆生。所不能動。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無邊慧諸佛世尊於此甲冑此乘此道。
得不動已而般涅槃。何以故。一切諸法不可
動故。一切法性法性之相。相遠離故。相清淨
故。遍清淨故。不可以相而爲觀察。爲勝觀察。
爲遍觀察。一切法相法相之性。不可以性而
爲觀察。爲勝觀察。爲遍觀察。一切諸法無性
無相。不可顯示。不可言説。是爲諸法眞實性
相。無邊慧。如此甲冑此乘此道。眞實之相不
可顯示。不可言説亦復如是。爲令衆生當了
知故。増長一切法光明故。於此甲冑此乘此
道。假以施設而略説之。汝今若欲於此甲冑
此乘此道隨義行者。勿以施設。勿以顯示。勿
以言説。應隨義行。隨義行者無少應行無少
隨行。若於非義不應隨行。若於是義則應隨
行。隨義行時不隨聲行。不隨字行。不隨語行。
不隨行者。不隨彼轉。何者爲義。謂祕密説。於
祕密説應隨覺了。應以信行。以信行者。於是
義中無所分別。於無分別乃應隨行。應隨行
者乃爲不行亦不隨行。何以故。於是義中無
少有行。無少隨行。無少遍行。遠離行故。不
應隨行。不隨菩提相應而行。不隨流轉相應
而行。於彼相應及不相應。皆非作意。皆非正
念。念清淨故。故不應行
無邊慧。於是義中。汝應隨行勿異有行。若異
隨行則爲妄失。隨逐音聲。隨逐文字。隨逐
語言。於彼語言不能捨離。遍知音聲。超過文
字。隨覺語言。則不隨行。則不流轉。於是義
中。如是隨行。如是隨入則無少行。行止息故。
無邊慧。於義行時。勿復以行而行於義。若不
以行而行於義。則爲不來不復退還。若得不
來不復退還。於此甲冑此乘此道。隨順趣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爲諸衆生作大饒益。
無邊慧。若於此法如是説者。隨義行者能隨
入者心不顛倒。無有疑惑成就勝解。於此甲
冑此乘此道若未攝取。能攝取之速當發趣。
若有未被斯甲冑者則能速被。若有未乘於
此乘者。則能速乘。若有未住於此道者。則能
速住。無邊慧。彼諸衆生當攝廣大福徳資糧。
爲佛世尊之所護念。於法無違與僧同行。無
邊慧。汝已攝取無量善根。於後末世當以此
法攝諸衆生。爲諸衆生荷負重擔。所獲福徳
其量難説。爾時世尊。而説偈言
    菩薩無畏者 如是被甲時
    爲利諸衆生 乃被無邊甲
    衆生若貧乏 弊苦無法財
    無戒無多聞 無慧無解脱
    被此無邊甲 令法致豐饒
    以法豐饒故 一切獲安樂
    爲捨諸貧苦 演説無上
    聞者皆離塵 住斯安樂道
    戒蘊備充足 多聞如大海
    便得最上慧 由斯能斷縛
    解脱遍照明 解脱正知見
    若能現證者 一切獲安樂
    貪瞋癡大火 恒燒遍熾然
    衆生由是苦 彼火我令滅
    授諸衆生藥 一切病皆除
    若病消除已 得至涅槃界
    永捨一切餘 趣於安樂處
    從彼安樂中 無有退還者
    一切有爲樂 於彼不復求
    無上大安樂 於彼皆當證
    以無戲論法 成熟諸衆生
    究竟大安樂 一切皆當得
    如是發趣者 一往不復還
    出過於發趣 常得勝安樂
    於大安樂中 樂欲不樂欲
    發趣無發趣 一切皆當斷
    如是被甲已 當乘於此乘
    爲愍諸衆生 一切皆攝取
    過去正遍知 此乘已出離
    未來正遍知 此乘當出離
    現在佛世尊 此乘今出離
    故於此大乘 無不皆乘者
    一切諸最勝 世間大依怙
    以此乘出離 不起於乘想
    非乘以爲乘 非道以爲道
    非出以爲出 出離故無上
    此乘出離時 曾無少出離
    以空無有相 無願無作故
    非乘非出離 乃名爲大乘
    一切悉平等 由是而發趣
    此乘無和合 亦無不和合
    發趣無上道 現證大安樂
    此乘無相應 亦無不相應
    無處無所依 由是而發趣
    此道無有來 此道亦無去
    行斯正道者 寂靜而發趣
    我説於此道 此乘此甲冑
    於法無所依 寂靜最無上
    一切凡夫法 一切聲聞法
    一切縁覺法 一切不可得
    於佛一切法 離垢無上法
    不遠亦不近 一切不可得
    於空無相法 無願無作法
    不遠亦不近 一切不可得
    於厭離滅法 涅槃寂靜法
    不遠亦不近 一切不可得
    此乘此甲冑 此道無所取
    無上不可動 畢竟不可得
    一切法自性 眞實希有相
    不可以施設 諸法性空故
    此乘此甲冑 此道無顯示
    如諸法自性 彼性亦如是
    一切諸法中 相性不可得
    於無相性法 我略爲開示
    一切諸法中 一切自性相
    於我如是説 *畢竟無所有
    此乘及此道 甲冑自性相
    於彼求言説 畢*竟亦非有
    言説非有故 是爲希有相
    於彼言説中 語相亦非有
    諸法不可量 無勝無邊量
    一切不可測 是故法無上
    此乘此甲冑 此道亦如是
    於彼無相中 如是應隨入
    爲令諸衆生 遍知勤修習
    速逮法光明 故我如是説
    諸法無語言 一切不可説
    於彼諸法中 一切應隨入
    以法無言故 於彼應隨行
    行無少有行 一切法無行
    無求而樂求 無行而隨行
    如是隨行者 於義不觀察
    汝今於實義 一切應隨行
    音聲及語言 於彼勿隨轉
    音聲語言中 若得不隨轉
    於義乃隨行 是爲求義者
    何者名爲義 應知祕密説
    以信無分別 是義乃隨行
    明了如是義 能於祕密説
    無執無所著 不行不隨轉
    若有隨行者 彼則隨執著
    若無隨行者 一切不隨轉
    由是正憶念 遠離於隨轉
    菩提及生死 二倶不相應
    於彼亦無念 無念爲正念
    於念清淨故 説爲清淨者
    若異此修行 遠離無上法
    汝應於是義 如説而修習
    若隨語言者 是則隨音聲
    於彼不超過 同於世間法
    音聲及文字 不應隨彼轉
    應知眞實義 無行以隨行
    實義無音聲 亦無有文字
    超過語言故 乃名爲實義
    是義應隨行 隨行無所有
    以行止息故 乃名爲實義
    於眞實義中 不行以爲行
    斯則不退轉 不捨於甲冑
    隨順大甲冑 大乘及大道
    趣於安樂處 利益諸衆生
    此諸安隱法 我今爲汝説
    汝當隨義行 能斷汝疑惑
    若乘此乘者 乘己當發趣
    速詣大菩提 現證無上覺
    於此最上乘 不乘爲速乘
    於道於甲冑 其義亦如是
    於此無上法 精勤修習者
    彼諸衆生等 爲佛之護念
    於後怖畏時 汝當開此法
    廣爲諸衆生 而作利益者
    於後怖畏時 若能開此法
    所生無上福 其數不可量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所被甲冑名曰大勝。
亦名無邊勝。亦名大莊嚴。所乘之乘名曰大
商。亦名無邊光。亦名妙莊嚴。所行之道名曰
無量莊嚴資糧。亦名無量方便資糧。以是道
故。諸善丈夫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復次無邊慧。乃往古昔過無量劫。復倍是數
有佛出世。號栴檀香光明如來應供正遍知
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
佛世尊。劫名電光國名光明。時彼刹土地平
如掌。無諸雜穢瓦礫荊棘。黄金白銀而爲沙
聚。行列國界覩者欣悦。時四天下其洲皆廣
二億由旬。一一洲中復有四萬八千大城。其
城一一廣十由旬長二十由旬。垣牆周迴嚴
麗峻極。一一城有八倶胝人止住其中。十千
聚落一千園苑。圍遶莊嚴。而此國界。復有種
種花樹果樹香樹衣樹上味之樹及金剛樹間
錯莊飾。池沼泉流涯岸端直。八功徳水盈滿
其中。優鉢羅花。波頭摩花。拘物頭花。芬陀利
花。雜色輝映靡不周遍。彼栴檀香光明如來。
壽六十八倶胝那由他歳。復有六十倶胝那
由他諸聲聞衆以爲眷屬。彼時人民顔貌端
正安隱快樂。薄貪瞋癡易可開示。以少勸化
而能遍知諸法性相。無邊慧。復於彼時有轉
輪王。名一切義成。七寶具足四天歸化。彼閻
浮洲有一大城。其城縱廣四十由旬。人民熾
盛安隱豐樂。宮城之内廣五由旬。間以七寶
而爲莊飾。妙多羅樹垂諸鈴鐸。眞金羅網彌
覆其上。王之正殿純紺琉璃。廣一由旬四面
千柱。其殿之上復有千樓。高峻嚴麗衆寶
裝飾。於其殿前有大香池周環澄澈。其傍復
有十六香光小池。七寶所成布列圍繞。一一
池間流渠激注。出妙音聲如奏衆樂。一一小
池有八階道。香光大池三十二道。一一階道
純金所成。寶樹行列寶網彌覆。上妙香氣遍
滿城中。故號彼池名曰香光
無邊慧。彼轉輪王有四夫人。一名無邊音。二
名賢善音。三名衆妙音。四名鵝王音。一一夫
人各有二子。一名不空勝。二名賢勝。三名龍
勝。四名勝音。五名妙音。六名梵音。七名勝
雲。八名雲音。婇女六億諸子十千。爾時彼王
於内宮中。與其眷屬娯樂嬉戲。忽於空中見
一如來妙色之身。時彼如來即告王言。大王
應被無上甲冑乘無上乘。而發趣於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授諸衆生智慧之藥。勿得貪著
人天五欲。此大甲冑而能攝受無上安樂。此
無上乘而能誘入無上園苑。入此中者不復
退還。一切人天種種諸欲。皆是無常變壞之
法。勢不久住須臾磨滅。無邊慧。爾時一切義
成大王。聞此説已於彼如來而白言曰。其誰
能示斯大甲冑如彼甲冑。而嚴被之。其誰能
示斯之大乘。如彼大乘而乘御之。其誰能示
斯之大道如彼大道而發趣之。時彼如來告
一切義成大王言。大王當知。有栴檀香光明
如來。王應詣彼。當爲大王演説斯法。被大甲
冑。乘於大乘。趣於大道。時彼如來如是説已
欻然不現
無邊慧。爾時一切義成大王。覩斯事已悚慄
毛竪發希有心便生怖畏。不樂人天種種欲
樂。厭捨一切諸行有爲。求大甲冑大乘大道。
即與八子及四夫人并餘諸子婇女侍從倶。
往詣彼栴檀香光明如來所。既到彼已與其
眷屬恭敬作禮稽首佛足。即以一百檀盧那
七寶雜花。散於如來應正遍知。復以無量支
婆羅。奉獻如來及聲聞衆。復以一切安樂資
具。滿十千歳而供養之。從是以後棄捨王位
與其眷屬。於栴檀香光明如來法中出家。無
邊慧。時彼栴檀香光明如來。知一切義成比
丘及其眷屬至樂之心。便爲開示甲冑莊嚴
大乘莊嚴。彼既聞已發堅固心。爲深法故盡
其躯命。端坐思惟精勤無退。常近如來。而於
世間一切諸欲得無動念
無邊慧。時彼如來。問一切義成比丘言。善男
子。汝於今時被大甲冑乘於大乘發趣道耶。
以是道故而能成就一切智智無等等智。汝
當如理精勤修習。彼一切義成比丘白栴檀
香光明如來言。世尊。我於今時乃不見有名
甲冑法。亦不見有能被甲冑者。亦不見有被
甲所從。亦不見有被甲之處。世尊。我不見有
名乘之法。亦不見有乘大乘者。亦不見有乘
之所從。亦不見有乘大乘處。世尊。我不見有
名道之法。亦復不見由此道故已發趣者。今
發趣者。亦不見有道之所從。亦不見有道之
處所。世尊。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遠
若近若去來今無得無見。如我今者作是觀
時。實無少法而可親近而可證者。若我無證。
世尊。寧當而問我言。被大甲冑乘於大乘發
趣道耶。世尊。一切知者一切見者。如我等比
於法修行。唯有如來乃能了知。非諸聲聞縁
覺境界。無邊慧。彼一切義成比丘於如來前
作是説時。與其眷屬便得菩薩無生法忍。得
法忍故皆不退轉。爾時栴檀香光明如來悉
爲授記。過五百阿僧祇劫。當證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彼聞授記歡喜踊躍。上昇虚空高
七多羅。即以偈頌讃如來曰
    無量大名稱 挺特如山王
    世尊一切智 能演諸功徳
    佛眼悉明見 猶如日照臨
    尊嚴大會中 我禮如來足
    無量徳資糧 佛智已圓滿
    我等亦當得 世尊無上智
    無上大光明 普照於人天
    開示諸法藏 無邊功徳海
    智慧常無失 正覺離煩惱
    慧光大精進 我禮深功徳
    大龍大莊嚴 衆相以嚴身
    安住如須彌 御衆無倫匹
    能爲世導師 映蔽人天衆
    演説無所畏 我禮勝丈夫
    世尊大牟尼 無邊功徳海
    能開我法眼 令我被甲冑
    然我一切時 爲乘大乘者
    常於此勝道 發趣更無餘
    牟尼勇猛尊 覺知一切法
    世無有過者 我等咸歸命
無邊慧。彼栴檀香光明如來應正遍知説此
法時。成熟無量無數衆生。一切義成比丘從
是已後。與其眷屬供養承事無量無數諸佛
世尊。過五百阿僧祇劫。證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號曰超無邊境界王如來。彼佛刹土。所
有功徳廣長之相。亦如栴檀香光明如來應
正遍知光明世界無有異也。諸聲聞衆其數
無量。王之夫人諸子眷屬。亦過五百阿僧祇
劫。皆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邊慧。諸菩
薩摩訶薩。被大甲冑乘於大乘。於此道中。持
大法炬作大法明。放大法光建大法幢。撃大
法鼓乘大法船。以攝大法而發趣之。善丈夫
戲而遊戲之。霔以法雨潤於衆生。皆令歡喜。
精勤勇進。而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住此道時得法光明。
以光明故能見一切諸法縁起。自性本空。自
性無相。自性無起。不於色中而見於色。受想
行識亦復如是。不於識中而見於識。異識縁
起。了知識相自性本空。自性無相。自性無起。
但屬衆縁見縁和合。衆縁亦空無相無起。作
是見時。不於眼中而見於眼。耳鼻舌身意亦
如是。不於意中而見於意。異意縁起。了知意
相自性本空。自性無相。自性無起。乃至地界
水界火界風界空界。欲界色界及無色界。無
有作者。無有受者。不於少法見有少法。異縁
而起屬衆因縁。自性無相。自性無起。縁性亦
空無相無起。無邊慧。是爲諸菩薩摩訶薩。住
道觀察縁起。作是觀已能以智慧。於縁起
中證眞實際。以斯一切法光明故。如來十力
四無所畏。十八不共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乃
至一切諸佛之法。速得圓滿。爾時世尊。而説
偈言
    菩薩無畏者 如是能安住
    作大法光明 妙智而發趣
    建于大法幢 此幢無有上
    一切佛法中 正念而發趣
    智慧善遊戲 法施諸衆生
    霔於大法雨 無畏而發趣
    以法潤衆生 皆令得歡喜
    以是諸菩薩 妙善而發趣
    如是諸菩薩 得大法光明
    能於正法中 勇猛善安住
    由是法光明 了知一切法
    以衆縁故起 一切無堅實
    諸法自性空 自性無有相
    自性無有生 自性無有體
    諸法以衆縁 和合而共起
    衆縁和合故 自性無所有
    菩薩能觀察 了衆縁亦空
    衆縁自性空 自性無有相
    亦無有生起 亦非有所作
    如是觀察者 於法勤修習
    諸起無體故 衆縁亦非縁
    如是如理觀 能知一切法
    觀諸色受想 行識亦如是
    皆以衆因縁 由斯諸蘊起
    諸蘊無有實 自性本來空
    性空故無相 一切無所起
    諸蘊遠離相 離相則無生
    無生則無滅 諸蘊如是相
    無相妄有相 彼相從何有
    諸法無體故 斯蘊亦無性
    界處亦如是 一切從縁起
    自性本來空 無相無有體
    一切諸法中 法體不可得
    了知一切法 名義思惟者
    欲色無色界 一切從縁起
    自性本來空 無相亦無體
    觀此能觀智 何能知彼境
    此智及彼境 自性常遠離
    所起及衆縁 此二倶無作
    能作如是知 斯爲眞實相
    無相以相説 菩薩由斯入
    而亦不分別 若相及無相
    如斯善智者 能見眞實相
    於諸法界中 不作少法相
    若法及法界 此二倶無相
    諸法遠離相 説名爲法界
    説名法界者 無界無非界
    雖名爲法界 然實不可得
    思惟此義時 不念不可得
    離諸分別故 獲大法光明
    諸法無性故 光明亦無性
    由斯觀察故 復得法光明
    不見能觀智 斯見亦不見
    見法虚妄故 説此名爲觀
    光明不思議 無邊無有量
    見諸法皆空 説名不分別
    若法有諸相 常無證入者
    聞斯淨法音 應生大歡喜
    若法無有生 常無分別者
    聞斯淨法音 寂然獲安樂
    若後末世時 聞斯無上法
    應説彼衆生 久集諸功徳
    若後末世時 聞斯無上法
    當於此法中 以速而發趣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三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四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被甲莊嚴會第七之四
復次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一切
法時。便於諸法得法光明。不於空中而見於
空。亦不離空而見於空。不見少法與空相應。
若不相應。不以空空。不見於空。不見不空。亦
不以見觀一切法。作是見時。不於無相而見
無相。不異無相而見無相。亦無少法而與無
相若相應若不相應。不於無相以無相見。不
於有相以有相見。非有相見非無相見。無生
無作亦復如是。不於盡中而見於盡。亦不異
盡而見於盡。不見少法與盡相應若不相應。
亦不於盡而以盡見。亦不於盡以無盡見。亦
非盡見非無盡見。諸菩薩摩訶薩作是見時。
無有少法若可得見不可得見。若可顯了不
可顯了。若可趣入不可趣入。若可覺知不可
覺知。無邊慧。是爲菩薩摩訶薩安住斯道大
法光明。法光明故見一切法悉無有邊。於邊
於中亦無所執。無所執故於佛法中而發趣
之。爾時世尊而説偈言
    不於空見空 不異空見空
    能作如是見 説名爲見空
    不住於少法 亦不見少法
    於彼空相應 及以不相應
    空以自性空 於空無所取
    以無所取故 能知一切法
    於見無所取 於觀無所執
    能知見與觀 此二倶不受
    於見悉清淨 於觀不可得
    如是觀諸法 畢竟無所執
    不以無相見 不以無相觀
    亦不於無相 而作無相觀
    無相無所顯 無願不可得
    無有少法體 而可修習者
    不念於無相 亦不念無願
    如是無分別 顯了相無相
    不趣於無相 亦不入無相
    無趣無所入 顯了平等住
    智人不見相 亦不見無相
    不見不思惟 一切無顯了
    若人常思惟 無思無顯了
    於思及顯了 平等平等住
    如是於無相 無作亦復然
    雖顯無所顯 思惟了知故
    無生亦如是 曾無少法生
    自性無所有 顯了而無體
    若生若無生 有作及無作
    亦無少所執 智者不分別
    念慧無所動 顯了無思擇
    有體及無體 平等離諸性
    不於盡見盡 亦不見無盡
    顯了無所見 盡智無過上
    若盡若無盡 二倶不分別
    以無分別故 無念平等住
    於盡無盡見 亦無無盡見
    如是見盡時 不執盡無盡
    若於盡無盡 一切無所執
    以無所執故 盡智當顯了
    盡智之境界 無畏之所得
    顯了斯法故 菩薩善安住
爾時衆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曰勝慧。從坐
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言世
尊。諸菩薩摩訶薩爲欲攝取諸法智故。起於
修行乃能得此大法光明。於法光明無少可
見。法光明故了一切法有爲無爲。世間出世
間。若順若逆。若有戲論。若無戲論。世尊。此
法光明。豈諸菩薩摩訶薩無修行而當得耶」
爾時世尊。告勝慧菩薩摩訶薩言。勝慧。諸菩
薩摩訶薩無少修行。無勝修行。不隨修行。不
遍修行。能得無邊大法光明。諸菩薩摩訶薩。
尚不可得不可見耳。況菩薩行而當可得當
可見乎。如何乃見。若干劫行能得無邊大法
光明。諸菩薩摩訶薩。一切行息所行清淨得
法光明。法光明行非數量行。非隨相行。從何
施設一切諸行。然所修行非施設行而亦不
勝慧。諸菩薩摩訶薩住此行時。捨一切
行無所執取。具斯行者非數量行。非隨相行。
無相無行乃能得此大法光明。爾時世尊而
説偈言
    菩薩無所行 而亦無有行
    得無有行者 無畏而發趣
    未曾有勝行 亦無有遍行
    無行無勝行 平等而發趣
    此行無示現 示無有諸相
    無相無行者 斯爲行之相
    菩薩無相行 不住於諸事
    無行無所住 智者乃成就
    無行則無動 斯行爲無上
    能行不動行 勇進而發趣
    菩薩不可得 行亦不可見
    亦不見色身 斯爲善順者
    無色無形相 故無一切行
    於見無所取 斯爲無比行
    菩薩無上行 不墮於施設
    亦無有遷變 於中無所執
    行無施設故 乃爲無上行
    若得如是行 獲大法光明
    菩薩所修行 無言無劫量
    能以無量劫 顯説於諸行
    菩薩行清淨 清淨妙安住
    悉捨一切行 曾無攝取者
    菩薩恒住捨 守護於諸行
    已捨一切行 於捨妙安住
    菩薩無邊行 離邊及無邊
    彼行無所動 名爲無上行
    菩薩無相行 斯行爲無上
    修行此行時 超越諸魔界
    菩薩無相行 明了於無相
    若相及無相 一切無所依
    菩薩住此智 此行善成就
    無有少所行 説名不行者
    菩薩常清淨 於行無所畏
    正念而發趣 斯爲善安住
爾時勝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希有世尊。
諸善丈夫若干修行乃爲甚深。非諸愚夫有
相有爲所修行者少能行之。世尊。無有少法
入此行中。是此故行爲善丈夫平等之行。世
尊。善丈夫行非諸數量邊際能測。爾時勝慧
菩薩摩訶薩。即以偈頌讃如來曰
    大雄正等覺 無上兩足尊
    演説甚深行 饒益諸菩薩
    世尊妙辯才 其量頗難測
    無邊辯才者 最勝大丈夫
    法王息譏論 斯由正遍知
    乃爲諸菩薩 説此無上行
    世尊能演説 滅行之方便
    於行悉超過 智人當發趣
    大龍不思議 無邊智境界
    遍知兩足尊 善開斯妙行
    世尊所開示 牟尼不動行
    此行無能動 故名無比行
    大雄大牟尼 往昔所修行
    設以多劫行 無人能到者
    菩薩聞斯法 雖住於世間
    而於諸種智 不久亦當證
    我等愍衆生 當於末世中
    於此無上法 能爲護持者
    我等聞斯法 當於末世中
    爲諸衆生故 能行亦能説
    我等以光明 當於末世中
    爲諸求法者 而興大利益
    我等發誓願 當於末世中
    爲諸衆生故 護持而建立
    我等常思念 當於末世中
    供養佛法海 願持無上法
    我等於法藏 當爲勝丈夫
    願持此法門 守護令久住
    我等於法水 誓願悉能飮
    而於此法門 當爲守護者
    我等聞法已 當於末世中
    願爲大丈夫 受持佛正法
    我等寧失命 不捨無上法
    願於此法中 而爲持法者
    我等持此法 未曾生喜足
    渇聞斯甚深 決定契經故
    我等於末世 爲求諸法者
    當演斯正法 能令悉歡喜
    法王叵思議 能作大依怙
    願垂加護我 念我持法者
爾時世尊。告勝慧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
勝慧。汝能於後末世之中。爲欲護持此諸法
故。被大甲冑。亦如往昔諸菩薩摩訶薩。於最
勝所供養承事。種諸善根。久修梵行。被大甲
冑。護持諸佛世尊。法者而無異也。爾時世尊
而説偈言
    於後怖畏時 汝當持此法
    爲利諸衆生 以此法開示
    於後末世時 汝持最勝法
    若聞斯法者 悉當生愛樂
    於後末世時 汝爲持法者
    我説甚深法 汝當悉受持
    祕密修多羅 汝聞當憶念
    於斯理趣中 勿復有疑惑
    決定甚深義 汝聞當憶念
    饒益諸衆生 爲持法藏者
    以法施一切 普潤諸衆生
    聞已令充悦 身心遍歡喜
    爲諸菩薩道 所行之理趣
    及彼修多羅 究竟受持故
    汝當能廣度 無量諸衆生
    一切世間中 所不能度者
    汝持此法故 饒益諸世間
    獲勝衆福聚 以是而發趣
    我今説此法 汝當悉受持
    於後末世中 爲諸聰慧説
    現在未來世 能持斯法者
    則爲能受持 千佛之正法
    爲諸衆生故 護持斯法門
    於後末世中 而興大饒益
    若能於末世 護持斯法者
    彼不於一佛 親近而承事
    若能於末世 護持斯法者
    彼已多承事 善説斯法者
    能於此法中 無有少疑惑
    末世護持法 斯爲聰慧者
    被大無邊甲 敵戰爲殊勝
    而於末世中 乃能持此法
    彼於佛正法 疑網悉已除
    聞法無所畏 乃能持此法
是故勝慧。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勤求最勝大
功徳者。於末世中爲深法故。應被甲冑受持
讀誦解説其義
復次勝慧。我念往昔過無量劫。復倍是數。有
佛出世。號曰遍照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
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
尊。劫名超勝國名離垢。其地平正廣博嚴淨。
七寶所成。時彼大洲。廣長延袤七萬由旬。於
中復有六萬大城。一一大城。縱廣正等十六
由旬。垣牆周匝樓雉嚴飾。門刹殊勝覩者歡
悦。妙多羅樹行列圍繞。百千園苑而共莊嚴。
諸園苑中。臺座床敷處處嚴設。池沼渠流一
一盈滿。涯岸階砌飾以衆寶。周迴平正出入
安隱。於其岸邊。沈水栴檀多摩羅等雜香之
樹扶踈布列。彼一一城。各有十千倶胝人民
止住其中。彼諸衆生悉己成就十善業故。一
切皆受如是安樂。時彼如來。始從初劫超二
百劫於中出現。是故彼劫名曰超勝。於彼劫
中。有五百如來次第出現。一一刹土皆七寶
成。其佛滅後正法住世各十千歳。如是五
百如來現化於世。多有聲聞菩薩法會。一一
法會各有倶胝那由他數無量菩薩。趣一乘
道獲無生忍
時彼劫中有轉輪王名勇猛軍。七寶成就王
四天下。於閻浮提有一大城。其城周迴六十
由旬。復有八萬倶胝人民止住其中。安隱快
樂豐饒熾盛。七重隍塹。七重行樹。七重街道。
七重表刹。七重鈴網。一千園苑所共圍遶莊
嚴大城。一一園苑縱廣正等二十由旬。其中
各有七重垣牆。七重羅網。種種莊嚴。一一微
妙衆寶珍玩猶如諸天。各各復有一百池沼。
毘琉璃寶以爲堤岸。馬瑙雜玉以爲階砌。
衆華敷榮寶樹行列。於大城中。王之正殿量
七由旬。黄金青寶間錯所成。周以寶竿飾以
琉璃。摩尼珠網彌覆其上。諸多羅樹暉映莊
嚴。二十淵池圍遶縈帶。底布眞金覆以金網。
雜琉璃寶以爲津橋。純妙黄金而爲階道。於
其池中。優鉢羅華。拘勿頭華。芬陀利花敷榮
遍滿。彼轉輪王。二千婇女六萬諸子。與其眷
屬於彼園中五欲娯樂。竊作是念。諸欲無常
不久變壞。我當決定志求佛法。若聞法已如
教修行。令我長夜利益安樂。適思惟已。忽然
有天現虚空中。告彼王言。善哉丈夫。今有遍
照如來出現於世。演説正法初中後善。王應
速詣於彼佛所。當聞正法。令王長夜利益安
樂。成就佛法圓滿佛法。王聞天言踊躍歡喜。
與其眷屬侍從圍遶。即往遍照如來之所。頭
面禮足而白佛言。世尊。以何等法。能攝諸法
善巧方便。能令梵行速得圓滿。我當修行。如
是問已。時彼如來廣爲開示。王聞法已。與其
眷屬。悉捨安樂資生之具。恭敬供養遍照如
來及諸大衆滿二萬歳。於遍照如來法中出
家修行正法。以聞法故。於時獲得受法善根。
持法善根。説法善根。有所聞法思惟不忘。無
量功徳精勤修習。乃發誓願。願持如來三時
正法。爲諸衆生種種宣説。作是願已。於
超劫諸如來所。一一親近供養承事。彼諸如
來現前正法。中時正法。後時正法悉能受持。
教化成熟四萬八千倶胝那由他衆生。趣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方便調伏無量衆生。
住於聲聞辟支佛乘。彼劫之中最後如來。號
曰電光。勇猛軍比丘。聞電光如來説法之時。
獲無生忍。電光如來即爲授記。汝勇猛軍。於
未來世供養無量千佛世尊。受持如來三時
正法。利益無量無數衆生。安立百千倶胝那
由他衆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量衆
生住聲聞乘。如是乃過阿僧祇劫。證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號曰無邊精進光明功徳超
勝王如來。其佛刹土。積集無量清淨功徳。安
隱豐樂人民充滿。多有聲聞及菩薩衆。其佛
壽命至五小劫。滅後正法住一小劫。法教流
布天人受持。舍利塔廟遍諸刹土。是故勝慧。
諸菩薩摩訶薩於此清淨甚深之法。應當尊
重受持修習。以法嚴具莊嚴其身。法莊嚴
故證得如來金剛所成大那羅延堅固之身。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衆生盡其躯力。而
欲破壞堅固之身。乃無有能摧伏之者。一
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衆中。演法光明亦無有
能敵論之者。若有衆生。於此深法受持讀誦
精勤修習。隨其意樂生於清淨大族姓家。乃
至坐於菩提樹下。名稱具足。世界殊妙不雜
異道。尚無梵志遮羅迦名。況有惡見邪求之
輩。諸不善法亦甞未聞。寧有習行不善根
者。能以足指放大光明。遍照無邊一切世界。
一切衆生遇斯光者。皆得安樂當證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勝慧。若諸菩薩摩訶薩。
於我法中勤修行者。當獲如是殊勝功徳。我
若具説不可窮盡
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
若有住斯菩薩道者。勤修如是清淨深法。與
空相應。寂靜相應。得法光明。以法光明見一
切法自性無異。性無異故所見清淨。見清淨
故則無法見。亦無有法。離自性見。法見清淨。
亦無清淨。無清淨者。無清淨時。能得清淨智
之境界。見諸法界非界非非界界見清淨。遠
離諸界種種性想。離性想故。於界理趣祕密
言辭而能覺了。亦能遍知諸法非界。以見法
界無差別故。不可壞故。不變異故。便獲一切
法界理趣善巧方便。以善方便遍能了知法
界理趣。以等持力。於諸法界差別理趣隨順
能入。住此行時。以一切法善巧方便。於一切
法無住無著。無所著故能於一切法界理趣。
隨其所應種種開示。等持力故復能出生靜
慮解脱等持等至。遊戲神通變一爲多變多
爲一。山石牆壁飛行自在而無罣礙。善巧能
知四界和合不住於界。知一切界與空界合
於虚空界無著無繋。以界和合善巧智故。於
一切界方便修習。以修習故決了水界。能於
水界或令起煙。或令發焔。或復於中煙焔倶
熾。乃至無量種種變現。爲諸衆生作大饒益。
以能安住法界理趣善巧方便而無所動。隨
其意樂。隨何佛刹。能於諸有轉胎藏形受化
生身。常見十方一切世界諸佛如來。彼諸如
來。如是名號。如是族姓。如是衆會。如是説
法。悉分別知
爾時衆中。復有菩薩摩訶薩。名無邊勝。前白
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住何等法。如佛所
説。能得如是最勝功徳。爾時世尊告無邊勝
菩薩摩訶薩言。無邊勝。諸菩薩摩訶薩。於一
切法無所住者。如我所説。能得如是最勝功
徳。無邊勝。諸菩薩摩訶薩。若住於色受想行
識。若住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若住欲界
色界無色界。我於此經。則不説有斯諸功徳。
然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而無所住。不入
不出。故我説彼當得無邊大功徳海。何以故。
諸菩薩摩訶薩。無有少法可得可住。亦無少
法若入若出。善能安住諸法理趣而無所動。
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無住無動。以無動故
無高無下。無高下故。遠離於高不住於下。
以不住故名善處住。善處住者於無處住。無
處住者不住於處。諸菩薩摩訶薩。不於少法
若有安立若有積集。無處無住無起無作。何
以故。處不可得。以無處故則無分別。無分別
故不動處住如法界住。無有處住則無有住。
於處無處無所執著名爲善住。無邊勝。諸菩
薩摩訶薩。於法理趣而安住者。如是安立住
於無住。無住處住。見一切法無有分別。住於
如是無分別行。以如是行。見一切法而無所
動。則與如理而住相應。則與如理不動相應。
則與如理不取相應。爾時世尊。而説偈言
    菩薩正憶念 於義善思惟
    不住諸法中 説名爲智者
    未曾有少法 可爲安立者
    以無安立故 無畏而發趣
    不立於諸色 亦不立諸受
    諸想及諸行 識等亦如是
    不住於諸蘊 諸界及諸處
    若處若非處 亦常無所住
    不住於地界 亦不住水界
    火界及風界 亦常無所住
    不住於欲界 色界無色界
    得無安立故 不住於三界
    及以虚空界 於彼無所住
    以無有所住 平等而發趣
    故無有少法 於中而可住
    若得無所住 斯爲妙智者
    妙智無所住 無住爲菩薩
    能得如是住 則住法界中
    無住相應故 彼常能善住
    無住無依止 於法得安住
    若得不依止 則常無所動
    不入亦不出 平等善安住
    於法如是住 斯爲勇猛者
    一切法無高 一切法無下
    如是無所動 法界善安住
    安住不動故 便得無上住
    不住住相應 斯爲勇猛者
    不住於住處 於處無所動
    成就無住處 而得善安住
    若處若非處 一切無所動
    住於不動處 乃名爲不動
    若住不動處 一切無所住
    不念處非處 常住無分別
    不住於處故 則無有所動
    於處無所動 一切得無
    若得不住處 處非處不動
    若於處不動 乃善住於處
    善住處安住 則住無所住
    能見一切法 住法相應住
    如是見諸法 種種無所住
    無住無安住 善巧於法住
    常住於諸法 而無有分別
    離諸分別故 斯爲不動者
    若能住不動 於行無分別
    遠離處非處 斯爲觀察者
    若能觀不動 一切無所動
    諸法常平等 如是而發趣
    如理住相應 如理而不動
    得無動處者 常住於無處
爾時無邊勝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希有世
尊。乃能安立諸菩薩摩訶薩。於法理趣。無有
繋縛無有解脱。世尊。諸菩薩摩訶薩。於法理
趣善巧安立。不與少法若相應若不相應。若
和合若不和合。若攝取若不攝取。若有所歸
若無所歸。若貪離貪。若瞋離瞋。世尊。諸菩薩
摩訶薩。於一切法理趣之中善巧安立。設有
衆生供養恭敬。不生貪愛毀辱逼惱。不生瞋
恚。無種種想。離一切法。不見少法。能與少法
若相應若不相應。超過相應不相應故。遠離
相應不相應想。了知相應不相應想。超過了
知不於少法。若進若退。若有所趣若無所趣。
而作相應。於一切法理趣之中。而無妄念。亦
無所取。以善方便不壞法性。世尊。諸菩薩摩
訶薩。於一切法如是住時。能以善巧。宣説一
切法界理趣。一切佛法速得圓滿
爾時世尊告無邊慧菩薩摩訶薩言。無邊慧。
諸菩薩摩訶薩。於佛法中。無所安立無所住
時則見佛法無有安立。無有所住。亦無勝住
亦無遍住見佛法住。不傾動故。不流轉故。不
變異故。一切法界相應而住。乃名一切法界
理趣善巧安立。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於佛
法中。無住無不住。無勝住無遍住。無處住無
非處住。亦無所動。亦無分別。無勝分別。無遍
分別。乃名一切法界理趣善巧安立。無邊慧。
諸菩薩摩訶薩不見少法。能與少法而爲安
立。亦不見有一切法處爲勝安立。亦無分別。
無勝分別。無遍分別。乃名一切法界理趣善
巧安立。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不見少法若
住若去。亦無分別。無勝分別。無遍分別。見一
切法如淨虚空。光明顯照遠離煩惱。於一切
法光明照故。乃名一切法界理趣。得善方便
不以安立而觀法界。何以故。不於法界少安
立故。譬如虚空及以風界。無有處所。亦無可
見。無安立處。無依止處。無可示現。法界亦
爾。無可入處。無可見處。無安立處。無依止
處。亦無了知。亦無示現。諸菩薩摩訶薩無示
現故。與如如界相應而住。無邊慧。一切法界
無生無命無老無死無昇無沈無示現界。是
爲法界。無變異界是爲法界。而法界者遍一
切處。無邊慧。法界無去亦無去處。無去處故
乃名法界相應而住。如如法界。於中無處亦
無非處。何以故。如如法界。如如自性無所有
故。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聞我此説。則於一
切法界理趣。便獲無邊大法光明。以法光明
得無生忍。速能圓滿如來十力十八不共一
切佛法。爲欲成熟一切衆生廣大善根勝資
糧故。如來種性無斷絶故。速詣道場轉于法
輪。蔽諸魔宮摧伏異論。作善丈夫大師子吼。
爲諸衆生演説妙法。隨其樂欲。隨其志願。隨
其發趣正解脱故。皆令趣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爾時世尊。而説偈言
    一切菩薩 不住諸法 於佛法中
    無所安立 一切菩薩 無安立故
    於佛法中 無畏發趣 一切菩薩
    見諸佛法 無住無處 妙善安立
    一切菩薩 不住於處 能見諸法
    無住無退 一切菩薩 見法無住
    不動佛法 不求佛法 一切菩薩
    見法不異 不動佛法 亦不推尋
    一切菩薩 見法如是 於法善巧
    方便而住 一切菩薩 見常平等
    不住佛法 亦非不住 常無住處
    亦非無處 常不分別 非不分別
    種種分別 常無所有 一切菩薩
    無住相應 於諸時處 而無所動
    一切菩薩 於法理趣 平等住時
    名爲善住 一切菩薩 於法理趣
    不見少法 可平等住 一切菩薩
    能見諸法 無有處所 亦不離處
    得無所動 亦無親近 一切菩薩
    於一切法 理趣善巧 方便安住
    住無所住 名爲菩薩 一切菩薩
    不於少法 若去若來 分別而住
    爾時乃住 諸法理趣 一切菩薩
    於法理趣 種種安住 能起無邊
    大法光明 以法光明 住平等見
    見一切法 及法理趣 如淨虚空
    如影如像 平等無垢 一切菩薩
    於見了知 亦無了知 遠離自性
    一切菩薩 如是觀察 於一切法
    理趣而住 能於法界 堅固勤修
    説名法界 理趣方便 一切菩薩
    不住法界 觀諸法界 畢竟非有
    一切菩薩 決了法界 見一切法
    如虚空風 無有安立 遍一切處
    法界亦爾 遍一切處 法界難思
    無可示現 於諸智者 不作親近
    無示現界 乃爲法界 無有住處
    名爲住者 法界無生 無命無老
    無死無沈 亦無出離 法界難思
    無來無去 法界非蘊 非界非處
    亦不離處 而無所動 法界如如
    自性非有 一切菩薩 如是了知
    法界難思 得法光明 由是發趣
    往詣道場 而於佛法 無有疑惑
    不爲所動 以法光明 令諸衆生
    獲大安樂
無邊慧。諸菩薩摩訶薩。能於如是甚深之法。
勤修行者。乃得如是大法光明。以此智慧。而
發趣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四



大寶積經卷第二十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被甲莊嚴會第七之五
復次無邊慧。我念往昔過二阿僧祇劫。爾時
有佛出現世間。號曰月燈王如來應供正遍
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
師佛世尊。劫名甘露國名清淨。彼佛世界。
頗梨所成。常有光明遍照其土。若有衆生
遇斯光者淨妙端嚴。是故世界名爲清淨。無
別城邑聚落之名。交道殊妙金繩界飾。諸交
道間。一一等量半倶盧舍。一一道間。光明寶
柱雜多羅樹。各八十四輝映行列。復有四池
堤塘圍遶。七寶臺觀人民止住。覆以鈴網懸
諸繒帶。花飾珍玩猶如諸天。彼界衆生寂靜
安樂。十善業道悉已成就。顔貌端嚴壽命長
遠。薄貪瞋癡易可開悟。以少方便廣知諸法。
彼佛壽命千倶胝歳。滅度之後。正法住世一
倶胝歳。十會説法。諸聲聞衆住學地者。一一
法會各有二十倶胝那由他諸菩薩衆。趣一
乘者其數無量
無邊慧。彼月燈王如來寶菩提樹。周五十由
旬高一百由旬。珊瑚爲根琉璃爲幹。黄金爲
馬瑙爲葉。道場縱廣一百由旬基陛周匝
欄楯圍遶。妙多羅樹布植行列。金鈴寶網彌
覆莊嚴。大菩提座高三由旬。細軟敷具張施
其上。妙衣百千間飾垂下。幢幡二十樹列其
傍。月燈王佛於此座上。證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時彼國界無三惡趣及惡趣名。亦無諸
難及諸難名。月燈王佛常於一切諸世界中。
化現其身轉于法輪
無邊慧。彼月燈王如來有二菩薩。一名雲音。
二名無邊音。是二菩薩。於彼如來白言。世尊。
云何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理趣之中。而
得善巧方便安立。時彼如來欲令諸菩薩摩
訶薩於一切法理趣之中。而得善巧方便安
立。爲二菩薩廣説斯法。時諸菩薩摩訶薩聞
斯法已。於一切法理趣之中。便獲善巧方便
安立。是二菩薩從是已後。於二萬歳。無有睡
眠無欲恚惱。不起食想不生臥想。亦無病縁
湯藥等想。不樂世間遊觀談戲。於彼如來説
法之時。即於法座得無生忍。時彼如來而問
之曰。善男子。於一切法理趣之中。如是善巧
方便安立。汝今求耶。是二菩薩即白佛言。世
尊。我尚不見有一切法理趣善巧安立之名。
亦復不見有一切法理趣善巧安立之法。況
一切法理趣善巧方便安立。世尊。我亦不得
一切諸法。我亦不得諸法安立。於一切法無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