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寶積經 (No. 0310_ 菩提流志譯 ) in Vol. 11

[First] [Prev+100] [Prev]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正法當盡滅 應速發精勤
    乃至少時間 聽聞當不久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三律儀會第一之三
爾時尊者摩訶迦葉白佛言。甚奇世尊。如是
人等聞此等經不生厭離。佛告大迦葉言。若
有衆生成就四法。聞説此經不生厭離。云何
爲四。多放逸故不能深信。業異熟故亦不深
信。大地獄故不能審信。我當死故。若人成就
如是四法。不生厭離。迦葉。復有衆生成就四
法不生厭離。何等爲四。年盛壯時自恃強力。
耽著欲樂。貪嗜諸酒。不能了知明思惟觀。若
人成就如是四法。不生厭離。迦葉。若有比丘。
成就四法謗佛菩提。何等爲四。本造惡業已
成就故。毀壞正法。如是比丘不自發露不善
異熟諸惡業故。於比丘尼行穢欲故。彼有
上或阿闍梨。多人所敬謗佛菩提。如是弟子。
隨學於師亦生誹謗。是寡聞者。由嫉妬故謗
毀諸佛。比丘成就如是四法。謗佛菩提。迦葉。
若有一法得成沙門及婆羅門。何者爲一。於
一切法心無所住。如是一法。得成沙門及婆
羅門。譬如有人墮高山頂。謂無大地樹木叢
林。唯起空想出入息斷。迦葉。著諸法者亦復
如是。若執眼想及以眼相。執耳鼻舌身意想
乃至意相。若執色受想行識想。執淨持戒多
聞慚愧經行往來得菩提想。如此等法皆悉
非作沙門婆羅門。若起想者則爲所害。爲誰
所害。謂貪瞋癡。若執眼相。由著可愛不可愛
色相故。爲眼所害。如是執著耳鼻舌身意相。
乃至由著可愛不可愛法相故。乃至爲意所
害。若被害者。則於地獄畜生餓鬼人天界中。
極爲所害。何縁被害。由想執著。何名想著。謂
執我想及我所想。女想男想。地水火風想。骨
想壞想。青瘀想血塗想。色變想離散想。勝解
脱想。彼有少分得勝解脱想。此有少分不得
勝解脱想。有無量種宿住隨念現證作想。我
隨念想。異於過去異於現在。我是過去我是
現在。於諸法中起想執著乃至涅槃想我得
涅槃想。迦葉。以要言之。諸執著者處處起想。
乃至於空性中起一切想。皆悉非作沙門婆
羅門法。非沙門行。非婆羅門行。迦葉。如來説
言沙門婆羅門法者。譬如虚空及以大地。何
以故。虚空之法。終不念言我是虚空。如是迦
葉。沙門婆羅門者。終不自謂我是沙門是婆
羅門。是故諸法亦不自謂是作沙門。婆羅門
法。沙門法者不作不除。是爲沙門及婆羅
門。迦葉。譬如有人於夜闇中。掉弄手臂搖動
面目。作如是言。我弄世間我弄世間。於意云
何。彼爲弄誰。迦葉白言。世尊。是人自弄。何
以故。於中無人爲可弄故。佛告大迦葉言。如
是如是。若有比丘至阿蘭若。或至樹下空室
露處。作如是想。眼是無常。耳鼻舌身意悉是
無常。復作思惟。色是無常。聲香味觸法亦悉
無常。作是思惟。我趣涅槃。如是等類爲自劬
勞。非沙門行。何以故。以有若干諸邪執故。知
眼相已。爲滅眼故勤勞修習。如是能知耳鼻
舌身意相已。乃至爲滅意故勤修習之。若於
三處了知信受。則於三處而生分別。若於諸
見起分別者。云何能得心一境性。迦葉。甚深
菩提難入難趣。難具資糧。心一境性者。爲以
幾何名心一境性。周遍推求乃至一法亦不
可得。所謂於眼不可得實。於耳鼻舌身意亦
不得實。於一切法皆不得實。何以故。本性如
是心性不生。一切諸法無實可得。是故彼心
不可得也。若過去未來現在無所得故。無所
作故。是謂無所作。何名無所作。若新若故倶
不可作。名無所作。是中過去心不解脱。現在
心不解脱。未來心不解脱。隨所有心無所得
者。是爲心一境性。此即名入心之數也。迦葉。
未來當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執著
眼等説爲滅壞。於諸蘊中起於物想。如來説
蘊猶如於夢。然彼説言夢爲實有。由世間中
説有是夢。若無夢者。我等不應有夢想事。以
有表示。是故我等於其眠夢起於夢想。如是
如是。蘊有所因故説如夢。若無蘊者不應説
蘊猶如於夢。彼諸愚夫謂夢爲實。聞是等經
便生誹謗。於中當有比丘尼等。於施主家妄
稱我是阿羅漢果。或依淺智説現證得。若優
婆塞優婆夷等。聞經律頌説我現證。迦葉。當
於爾時。若有比丘。或二十年三十年中。常樂
居止阿蘭若處精勤修習。爲佛法故來詣初信
一日優婆塞邊。唯以空言互相唱説。言空空
故。我已遍知我已遍知。或有比丘。聞是經等
相向談説。有人聞之便生怖畏。復作是言。若
諸在家出家人等。不應親近。應當遠離此非
教師。何以故。彼等所知不相親附。復有宣説
甚深法者。爲諸在家出家人等。棄捨輕賤。何
以故。我今宣説勝妙梵行。尚少知者。況未來
世乃至最少知者亦皆滅沒。當爾之世。説法
比丘千人之中。能如實解信入法者。一亦難
有。乃至二千亦復如是。於中或有餘比丘等。
下至不能暫發言詞。況能解了。迦葉。當於
爾時。在家出家共輕此教。若有比丘發勤精
進。爲滅不善生善法故。初夜後夜減省睡眠
精進修學。則爲他人譏嫌棄捨。或斷命根。如
是等經即當毀滅。住法比丘亦皆滅盡。於中
智者深勝無染解了之者。應當尊重深心恭
敬共集會已住阿蘭若。爾時世尊而説頌曰
    我所説善法 第一義相應
    言蘊無堅實 應觀察如夢
    爾時諸比丘 鬪諍心紛擾
    無禮別尊卑 唯有空名相
    比丘所發言 俗亦如是説
    如斯之教法 道俗語皆同
    比丘謂俗言 汝解法希有
    是謂佛菩提 已發初地果
    彼心謂見法 親近在家人
    數奉施比丘 與其最上供
    如斯比丘説 無異語皆眞
    與彼共相親 言我能見法
    生於彼時者 爲施故出家
    不住正法中 毀壞菩提道
    我示汝道者 近我勿親餘
    不久汝得之 還如我所得
    此最寂靜位 共汝相向言
    和合大衆中 毀壞我教法
    猶如劫村賊 性懷兇險心
    破壞諸國城 及以大聚落
    比丘亦如是 無智多愚癡
    少慧起諸非 著命數取趣
    離我所説教 依止諸見心
    説是羅漢人 盡懷増上慢
    於大和合會 諸比丘衆前
    説已慧名聞 於中一難得
    或時有比丘 安住如實者
    被説惡名聞 言非佛弟子
    法王大菩提 于時被誹謗
    天衆懷憂慼 相向數悲啼
    對彼信心天 身自投于地
    觀斯釋師子 無上法輪摧
    嗟歎佛如來 快哉所説法
    奇特福田僧 佛之所愛子
    我等不復聞 法王之所説
    牟尼今滅度 無覺抱迷心
    地居天次後 出于大音聲
    唱令告諸天 法炬今將滅
    汝等得聞佛 不親近如來
    勿致後天龍 而當懷悔恨
    經於無數劫 爲自及爲他
    遍受於衆苦 爾乃方成佛
    此是諸世尊 爲諸衆生類
    所説善法門 今皆當隱沒
    矯亂人興世 可畏造諸非
    魔使及惡魔 恣情惡言説
    諂詐多癡鈍 誑惑劣愚夫
    若瞋與不瞋 毀師及勝教
    聞地天聲已 上天皆慘然
    人及四王天 悉亦懷憂惱
    夜叉衆來集 阿吒筏底城
    皆發可畏聲 滿面流悲涙
    天居衆寶飾 城郭妙莊嚴
    皆悉失光暉 猶如於聚土
    國城非似本 堪生愛樂心
    今見寶嚴城 須臾不可樂
    諸天同詣彼 善逝本生國
    躄踊而號咷 轉増大悲苦
    我從天降地 往詣諸國城
    眞法盡沈淪 遍觀皆不見
    下至閻浮境 見法大崩摧
    逼惱諸出家 發聲大號哭
    勝城七日内 處處失光暉
    天亦七日中 數非數啼泣
    嗚呼大雄健 昔曾親面奉
    何期今不見 言説亦成空
    曾住舍衞城 來已皆恭敬
    於其地界内 數悲而數啼
    見佛所坐林 言佛曾於此
    轉四諦法輪 我等親聞聽
    世間還黒闇 更互不相尊
    己造諸罪因 往生三惡趣
    天衆多宮殿 今者悉空虚
    贍部諸衆生 無主無救護
    言佛經行處 毀壞悉荒蕪
    法王已涅槃 世間不可樂
    三十三天主 帝釋立其中
    苦惱發憂愁 高聲大悲慟
    諸忉利天等 擧手共哀號
    適聞園苑中 其次便馳走
    是等諸天衆 恒歎佛如來
    自嗟離世尊 曾爲説法者
    不能食甘露 亦絶歌樂聲
    如是等諸天 心憂經六月
    阿修羅聞説 教法空無主
    於是即相呼 興師伐忉利
    贍部諸王等 毀壞佛制多
    當於爾時中 天與修羅戰
    多有諸比丘 及多比丘尼
    生諸惡趣中 備受衆苦毒
    在家犯諸罪 近事壞尸羅
    互相揚惡名 以之生苦趣
    女人行不善 皆亦入三塗
    如是事興時 世間不安靜
    或時行聚落 或投竄山林
    人衆以波逃 壽命便殀
    多有賊盜起 亦復有飢荒
    苗稼不時登 蝗蟲起災暴
    若於飢饉世 人有壽命終
    便生餓鬼中 具受多辛苦
    所有施塔廟 及與四方僧
    爾時諸比丘 悉共分張取
    於我滅度後 如是衆苦興
    應速發精勤 勿復更迴顧
    諸有愚夫類 而無智慧人
    愚夫業已成 速生諸惡趣
    應樂讀誦説 智慧從此生
    人修智慧心 速能昇善趣
    常以智慧觀 如我如是學
    永離衆繁縛 速至於涅槃
    正法不久留 應發堅精進
    我已如是説 宜速正思惟
    此劫過去已 滿於六十劫
    當不聞佛名 何能生信樂
    若人相會遇 饑餓苦所侵
    母子是時中 互相食其肉
    彼時所生子 慞惶行不安
    住在己家中 猶生大怖畏
    見聞此事已 知其生死燒
    誰有智慧人 於中生愛樂
    無明是生根 女人是欲根
    蘊爲苦惱根 是故應捨苦
    世有愚衆生 耽著於女欲
    人能離癡者 疾當得涅槃
    宣暢此法時 不遭於惡果
    不説果有漏 故墮惡趣中
    所有無漏法 空空無所有
    寂靜本無堅 宜應速了悟
復次迦葉。若有比丘或餘衆生。由能成就此
第一法。求無漏者應作是言。於一切法心無
所住
復次迦葉。菩薩應爲堅固修習。云何堅固。云
何修習。言堅固者。謂堅固心堅固精進。何者
名爲堅固之心。菩薩念言。乃至供養恒河沙
佛。然後乃發一念之心而求佛道。次後復經
恒河沙劫一佛現世。以發恒河沙等心故。一
得人身。以恒河沙等人身聞一句法。智慧光
明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作大利益。應發
如是堅固之心。又以種種方便。攝佛智慧。種
種苦行以爲希求。種種苦行攝受佛智。復有
如是堅固之心。復次迦葉。我今爲汝宣説譬
喩。由此喩故諸有智人而能解了爾所説義。
由是種種難行苦行。能得菩提。於恒河沙劫
不應休廢。若於恒河沙劫學不休廢。則能現
證無上菩提。應發如是堅固之心。以爲勢力
以作策勤。終不捨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如是堅固之心。迦葉。若有菩薩發是心
者。何以攝受。謂不取處不取非處。何故不
取處非處耶。若有取於處非處者。於無上覺
則爲障礙。以不取於處非處故。速得無上正
等菩提。迦葉。譬如有人。以滿三千大千世界
珍寶持用布施。若有如是種種經典如來所
説。隨順菩提受持教法以信安住。所生福聚
倍多於彼。迦葉。菩薩復有堅固之心。乃至堅
固心亦不可得。是故修行不可休廢。言修習
者謂多修行有幾多耶。隨有若干多修習法。
若起一心不能解了。何以故。彼法不可爲表
示故。然是最勝修習之法。謂堅固心性。爾時
世尊即説頌曰
    無心起心想 當有大怖畏
    我當成不成 是事爲云何
    而常起尋伺 住在於一邊
    誹謗於正道 不可得菩提
    此是懈怠心 非是菩提相
    斯人疑一切 諸佛及聲聞
    不行而希望 賢聖諸佛法
    非但由言説 能成安樂果
    要有信樂心 能成廣大法
    亦非唯心量 能獲勝堪任
    由一法能成 諸有所作事
    知其殊勝已 爲佛故應修
復次迦葉。菩薩以能成就此法。亦不親近供
養諸佛。而自記言。我當得作如來應正等覺。
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修。能於菩提而作利
益。何等爲三。爲一切智故深生愛樂。不墮本
業堅持五戒。具此三支能成六法。何等爲
六。謂得聖處。不瘂不吃不聾不失聰聽。身變
端嚴速得深信。於甚深法不生怖畏。隨所聞
法不用功勞。而能領解速得不退。於此六法
應當善知。有五障轉。何等爲五。謂離間語。一
切妄語。意樂不成。心懷嫉妬。耽著諸欲。如是
五法爲障礙轉。復有三法應當修行。何等爲
三。謂常興心欲出家故。於持戒沙門婆羅門
所。尊重恭敬。若非同類説法之者應遠離之。
何以故。菩薩不應修學彼法。若修學者如負
芻草。何以故。非佛道故。若擔負者即爲執著。
同諸愚癡。是故不應修學彼法。復次迦葉。菩
薩又應受學三法。何等爲三。謂常隨順諸佛
如來。爲他演説勤自修行。於衆生所修習慈
心。於此三處受已應學。復次應當親近三法。
何等爲三。謂離捶打。不毀他人説云卑賤。於
怖畏者施其無畏。應當親近如是三法。爾時
世尊而説頌曰
    不親下劣人 見不正直者
    見已當遠離 猶如避毒蛇
    不應隨學他 不禮應遠離
    猶如見惡狗 以生惡趣中
    有懷執著人 學之同惡趣
    聞説勝空法 應生愛樂心
    及樂空比丘 亦應起尊敬
    増長多聞道 而生利智心
    親近勝菩提 有情應敬禮
    疾行受其教 速生諸善根
    増長智慧心 如蓮生在水
    宜多聽受法 所増善速増
    以増智慧心 能斷於諸漏
    大威徳無畏 大智大精勤
    爲欲利益他 自身盛利益
    在家應捨離 捶楚打衆生
    發趣求菩提 於法得不退
    無病最端正 人皆愛敬之
    若修習慈心 捨離諸惡道
    三十三天上 五欲自歡娯
    從天若命終 不墮於三惡
    生處於人世 種族豪貴家
    形貌最端嚴 人無能毀者
    天龍所守護 隨法正修行
    受於勝妙處 爲人所愛重
    善得安隱眠 寤亦心安隱
    以爲天擁護 終無怖畏心
    此之廣大法 有如是勝相
    在家或出家 更有大饒益
    令發悟憶念 多人諸善根
    怖者以施安 趣向菩提果
    更不事餘天 唯除一切智
    是人得正道 諸智共相應
    以此諸善根 捨離三惡趣
    得智獲三明 善學於三學
    如所作功徳 如其所禮敬
    獨爲衆生尊 人多恭敬禮
    禮敬如來者 衆中爲最上
    住於在家地 若發菩提心
    爲彼説法言 及餘汝當聽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應成三法。何等爲三。應
離世間嬉戲放逸互相贈遺及以選擇良日吉
辰。應常清潔離多納受。復當精進修學多
聞。菩薩應成如是三法。復有三法應受修行。
何等爲三。於説法者不爲障礙。應當勸請説
法之人。恒然燈燭。常應作是三種之行。復次
迦葉。有三種法終不應作。若有作者則受女
身。何等爲三。不應障母聽聞正法及見比丘。
不應障妻見諸比丘及聞正法。乃至不應於
己妻所犯其非路。如是三法終不應作。若有
作者便受女身。爾時世尊而説頌曰
    常應以信心 燃燈燭光曜
    便獲無塵垢 清淨之佛眼
    由依此眼故 了諸所知法
    若能了所知 以知過去法
    知現在亦然 不分別未來
    無有三種相 有斯二種相
    捨離於第三 相即名無相
    皆同爲一義 佛所説諸根
    然法無根本 於斯起分別
    便失勝菩提 淨修佛眼已
    現證一切法 此句即菩提
    如上所開示 法無有能示
    亦無能毀者 諸法如虚空
    是故説開示 導師宣此義
    以爲在家人 常燃燈燭光
    得佛眼明了 不斷他説法
    釋師子之教 終不往三塗
    不受生盲果 能常勸請他
    宣揚最勝教 以此善根力
    轉無上法輪 若人於母所
    爲作法留難 受鄙陋女身
    盲傴多衆罪 不曾覩衆色
    亦不少聞聲 住於幽闇間
    猶如蝙蝠類 於妻生妬忌
    與作障法縁 從茲速命終
    當爲極陋女 髮黄眼睛緑
    黧黯目盲冥 足跛懷毒心
    耳聾多口舌 如斯種類處
    速受衆惡身 常爲欲因縁
    丈夫生嫉妬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法所不應作。何
等爲三。若他施物。設有微少蘇醍醐等乃至
或多難施之物。主若不請不應行施。他欲出
家不應留難。未出家者。應當勸喩令使出家。
見有建立如來塔廟。當助修營。不應縁此取
其財物。如是三法在家菩薩所不應作。爾時
世尊而説頌曰
    他施功徳財 不應與非處
    於重便獲罪 所施不能遮
    信者詣施前 合掌儼然立
    於中人力少 樂欲給侍僧
    應隨施主言 助其少人力
    水漿湯飮等 及餘輕物類
    無違施主心 不令他怨恨
    若有欲出家 或子或親屬
    菩薩於是中 不應作留難
    願有情安樂 願得證涅槃
    我勝意樂然 願説無上法
    知其過失已 不應穢自身
    勿長夜憂嗟 爲煩惱所染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法不應修行。何
等爲三。不應販賣男子女人。又亦不應與他
非藥。若有作者不應親近。爾時世尊而説頌

    應離販賣男 亦離販賣女
    非藥勿與他 若與者應離
    爲苦衆生故 天等所同訶
    隨趣諸方維 憂箭所中害
    長夜増憂惱 衆苦逼其身
    殀壽自銷亡 是故不應作
    此過及餘失 我悉了其因
    爲諸菩薩等 略説其少分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有三種法所不應作。何
等爲三。不應往彼婬女之家。不應親近諸媒
媾者。不住屠殺牛羊等處。如是三法所不應
作。爾時世尊而説頌曰
    不至婬女家 專行穢欲者
    速致世譏嫌 親近下欲故
    尊者知其往 便即起嫌訶
    招疾害其身 以之令壽盡
    常不應親近 媒媾男女人
    他娶女爲婚 近之被誹謗
    亦不應往詣 諸爲屠宰家
    菩薩勝依人 皆所不稱讃
    此諸深過患 如來悉了知
    爲不正行人 我今如實説
    世尊所有教 我弟子能知
    斯人於佛前 能詣所行處
    衆生住聖道 將速至涅槃
    佛爲如是人 非爲惡行説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應成三法。何等爲三。住
在家中觀己身命如客使想。於己施物起積
聚想。於未施者。如遠離我百由旬想。不爲妻
子作積聚想。在家菩薩。應當成就如是三法。
爾時世尊而説頌曰
    常修於死想 我命速當終
    於其所積財 應修取堅實
    財不爲妻子 亦不爲己身
    速疾得堅牢 身命及財物
    慇重求佛道 不起貢高心
    若捨饒益門 常遭諸損害
    猶如於戲童 少嘗非飽足
    法味尚輕微 雖信非堪保
    修行非猛勵 相去實全遙
    弘揚若不休 名爲究竟法
    迦葉我今説 如斯諸法門
    人能解了之 名爲一切智
    以智善觀察 於身生厭離
    常自正思惟 想之如對我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成就三法。得不退轉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等爲三。父母不信
令其住信。父母毀戒勸令住戒。父母慳貪勸
令住捨。讃歎無上正等菩提。爲他説法是爲
第一得不退轉無上菩提。復次迦葉。在家菩
薩。知可供養不可供養。可供養者而供養之。
若不可者即不供養。然於彼所修習慈心。由
成如是第二法故。得不退轉無上菩提。復次
迦葉。在家菩薩勤苦積財。不令虚費無令散
失。不浪與他宜堅擧置。而於淨戒沙門婆羅
門諸衆生所。平等施之。與同法者無所障礙。
由成如是第三法故。得不退轉無上菩提。爾
時世尊而説頌曰
    若在家菩薩 求無上菩提
    生三根本慧 此爲最上覺
    若父及與母 惡慧無信心
    勸令生信樂 令其住勝法
    慳犯住戒捨 無慧教令慧
    亦常勸於是 爲菩提勝法
    應往於四方 遍求説法者
    法施以教人 由斯増智慧
    犯戒令住戒 無信令信心
    無慧教令慧 得成不退轉
    若逢慧比丘 持戒多聞者
    恭敬親近之 數往而諮問
    在家由此法 得不退菩提
    知彼勝徳人 多聞具諸智
    慧解堪尊重 可持身肉施
    此爲信心相 如我前所言
    無信則不能 發大菩提意
    聰明見勝事 速成深利益
    於諸殊妙法 取證不爲難
    知自及與他 如斯勝饒益
    與出離相應 是故増智慧
    本來恒積集 所有諸資財
    爲與持戒倶 共貯當來物
    是無有異語 彼亦不虚言
    勇進堅施成 當證如來果
    持戒易共住 勇健獲深慈
    布施攝衆生 如先後無異
    清淨最上施 無所有希求
    若金若與銀 無有不施者
    勇猛施一切 宿世所行檀
    希求無上乘 甚深最勝位
    非法而供養 一切諸天人
    不如能順法 供養一衆生
    勇健爲法求 以法能了法
    聰明由勝道 獲無上菩提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心已。成就三法。於聲聞乘而般涅槃。何
等爲三。此有一類怖三惡道。於大菩提起重
擔想。已集善根不專思念。不好善求。爲心
所害便生苦想。以成如是第一法故。退失菩
提。於聲聞乘而般涅槃。復次迦葉。此有一類。
於所行施不生喜心。行布施已便生追悔。復
不迴向佛之智慧。由成如是第二法故。退失
菩提。速於聲聞乘而般涅槃。復次迦葉。此有
一類。不勤精進專求多聞。以下劣善根速般
涅槃。由成如是第三法故。退失菩提。速趣聲
聞乘而般涅槃。爾時世尊而説頌曰
    發菩提心已 不正隨順行
    退失於佛乘 入於聲聞道
    菩提非不信 及以懈怠心
    無智守慳貪 則爲有障礙
    知恩住淨戒 常樂廣行檀
    菩提不難得 由心造諸惡
    心亦善行檀 衆生心若堅
    當爲世間塔 若能離三法
    心趣大菩提 當爲世間尊
    成無上應供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由成三法退失菩提。於
獨覺乘而般涅槃。何等爲三。此有一類。雖已
發趣大菩提心。於法慳悋。復有一類耽著觀
望。及取世間吉凶之相。復有一類發菩提心。
以懈怠故不能遍求菩提分法。由成如是三
種法故。一一皆能退失菩提。於獨覺乘而般
涅槃爾時世尊而説頌曰
    慳悋於正法 不教誨他人
    得獨覺菩提 退失無上道
    由斯二種義 失利衆苦生
    親近而修行 疑惑菩提道
    思惟大乘法 就吉以避凶
    此非正信心 爲佛所棄捨
    有能專意樂 堅固向菩提
    終不禮餘尊 唯除世間塔
    若有淨信心 不事餘天等
    是爲成最上 號曰天中天
    若有樂菩提 不事餘天等
    在在所生中 色力恒具足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由成三法受身黒闇。何
等爲三。如來塔所取其燈明。於他諍訟而現
瞋恚。於他黒人不預己事横加毀呰。由此三
法其身黒闇。爾時世尊而説頌曰
    塔所燃燈明 斷取是光焔
    身便爲黒闇 猶如烏毯毛
    毀呰於黒人 我白汝身黒
    由其輕毀他 受身便黒闇
    宜善護其語 業終不敗亡
    隨其所造業 當爲彼業器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由成三業生工匠家。何
等爲三。菩薩自身能持五戒。若有親屬從遠
而來與酒令飮。或勸他人而令飮酒。即當生
彼工匠之家。名第一法。復次迦葉。在家菩薩
自修梵行。和合他人令行穢欲。縁造此業積
集成故。而當生彼工匠之家。名第二法。復次
迦葉。菩薩見他精勤讀誦。然己家内起作興
功。尋語彼言。汝且休廢讀誦之業。宜時爲我
營辦所成。以是業縁積集成故。而當生彼工
匠之家。名第三法。爾時世尊。而説頌曰
    持酒勸他人 及與諸親屬
    以成狂飮故 便爲饒語匠
    不解作刀鍼 及餘工巧處
    唯能坐搖手 爐前鼓槖嚢
    自能修梵行 爲他稱讃婬
    此業異熟時 當爲饒語匠
    不解作刀鍼 不能鼓風槖
    唯解奮長槌 碪前而鍛鐵
    令他棄捨法 從茲而命終
    速生工巧家 禀識常愚闇
    初不見嚢槖 亦不見鉗*槌
    其業報應然 悉破壞衆器
    迦葉應防意 及善護其言
    永勿教他人 一切不善法
    輪迴生死苦 由愛故増生
    善法可勤修 應訶諸不善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成就三法。當生刹利豪
族之家衆同分中。顏貌端嚴人所愛敬。聰慧
巧便不爲嬾惰。何等爲三。謂覩未曾見沙門
婆羅門。即生信心供養禮敬。言是福田。以清
淨心。延請供養衣服飮食臥具醫藥一切所
須。在家菩薩成此初法。當生刹利豪族之家
衆同分中。復次迦葉。在家菩薩堅住本誓。如
説修行終不妄語。成就如是第二法故。當生
刹利豪族之家衆同分中。復次迦葉。在家菩
薩。於具戒蘊沙門婆羅門所。修供養時而能
攝受堅固之法。由成如是第三法故。當生刹
利豪族之家衆同分中。爾時世尊而説頌曰
    諸有智慧等 見持戒多聞
    應生歡喜心 往彼而請命
    既爲請命已 如法供養之
    無有厭悔心 所施無罣
    是取堅牢法 所爲親近者
    種種智相應 於難而速得
    如斯深信意 趣向大菩提
    是智之所行 佛道非難證
    恒爲上活命 應受最勝財
    希求殊妙法 證無上涅槃
    當生豪族家 顏貌甚端
    得上妙衣服 證最上涅槃
    如佛所稱譽 行於最上乘
    以佛乘能證 清涼妙涅槃
    是爲最勝果 如其所造業
    獲果亦等流 設經百億劫
    是業終無壞
復次迦葉。在家菩薩成就三法種諸善根。乃
至證得無上菩提。終不受於五欲世樂。何等
爲三。在家菩薩受持五戒。不向他人讃五欲
樂。勤修自業不使女人。及發是心。我止親近
一切女人。乃至證得無上菩提。願我不逢五
欲世樂。由成如是最初法故。乃至菩提不受
五欲。復次迦葉。在家菩薩。聞是等經而生深
信求趣涅槃。雖復受持如是等教。隱蔽不行。
有能演説及發起者。若人聞已。即當捨離諸
惡作處。以此善根得無礙辯。得無著辯。若於
現在及命終時。速得見佛。命終之後往生天
上。不久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由成如
是第二法故。乃至菩提不受五欲。復次迦葉。
在家菩薩所有善根。悉皆迴向無上菩提。不
樂色聲香味觸法財封尊貴。不愛眷屬。以無
爲心無爲果報。速證無上正等菩提。由成如
是第三法故。乃至菩提不受五欲。爾時世尊
而説頌曰
    在家修五戒 堅守善護持
    不親近女人 於中生厭惡
    如是等法門 勤求無厭足
    所有惡作處 應速捨離之
    一切諸善法 悉迴向菩提
    以此諸善根 速離於五欲
    常獲勝多聞 爲衆生説法
    發生大慈意 求無上菩提
    是故聞此利 應生賢善心
    不近於諸欲 速疾轉法輪
爾時大迦葉。白佛言世尊。今此經法以何爲
名。我等今者云何奉持。佛告迦葉。是經名曰
説三律儀。亦名宣説菩薩禁戒。亦名同入一
切諸法
佛説此經已。尊者大迦葉及諸大衆。一切世
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聞佛所説。皆大歡
喜信受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第二無邊莊嚴會無上陀羅尼品第一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林。與
大比丘衆及無量無數菩薩摩訶薩倶。此諸
菩薩皆是一生補處。從異佛刹而來集會。爾
時世尊。大衆圍遶供養恭敬。而爲説法。時彼
衆中有一菩薩。名無邊莊嚴。從座而起偏袒
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
有少疑今欲諮問。唯願如來哀愍聽許。爾時
佛告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如來
應正等覺恣汝所問。當隨汝疑而爲解説令
汝歡喜。時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
尊。我爲趣求無邊智慧。被精進甲。諸菩薩等
求大方便善巧地者。趣無邊義智善巧者。決
定大智初發起者。於菩提道已安住者。世尊。
我爲如是諸菩薩故請問如來。亦爲利樂有情
之類。心無等喩。思惟諸法清淨智義甚深大
智方便。簡擇得無量義善巧決定。爲欲趣求
大師子座。昇一切智師子之座。正初發起勇
猛勤修。獲不退轉。言詞善巧積集精進被甲
冑者。爲如是等諸菩薩故。請問如來。世尊。
若有菩薩。於諸有情。願欲超昇到於彼岸。復
有志求無礙無畏。住無畏中。方便隨機演諸
法義。善巧分別不増不減。又於諸法本性自
性如實宣揚。世尊。復有趣入無等喩心。最勝
之心及無上心。得自在故。爲如是等請問如
來。世尊。若諸有情。求自然智及無師智。破無
殼超於天人。最爲殊勝有希。利樂一切世
間。當欲趣求大智無畏。除自然智。欲示無邊
知見善巧。將説無量決定之法。欲以光照世
間天人。復有爲諸衆生樂欲開示無上無礙
大智方便。欲行究竟清淨智見。求一切智善
巧地者。我今爲彼諸菩薩故。欲問如來。世尊。
若諸菩薩住是地已。速能圓滿成如來地。及
能證得不可思議方便善巧波羅蜜多。以少功
用成熟衆生。現前能得如是智慧。令諸衆生
捨離惡法増長善法。示菩提道諸佛種性。及
能安立無量衆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皆不退轉。世尊。彼諸菩薩能開覺路。於佛法
中令心歡喜。我爲斯輩請問如來。世尊。此諸
大衆皆悉已集。説微妙法今正是時。唯願如
來。開示演説如是法門。授諸菩薩。令得圓滿
不思議願及一生補處所有善根。世尊。如是
善巧陀羅尼門。如來隨時應當授與。使諸菩
薩能持無量法門理趣。善巧決定。及以言詞
演説諸義。復有志樂當證菩提。安住無邊大
神通業。成熟無量無數衆生。攝受如來善巧
之智。惟願開示如是法門。當令衆生證菩提
道。世尊。往昔於長夜中已發弘誓。令無數衆
生安住佛智及自然智。如是陀羅尼門。應當
演説。令諸菩薩成自善根。及以如來威加之
力。持彼無上不思議願。世尊。如來應正等覺。
已證無量方便善巧。得不思議住無畏地。了
諸衆生意樂差別。無量億劫蘊諸覺慧。世尊。
此諸大衆瞻仰如來無時暫捨。於一切智智
及諸法藏。志求不怠。欲樂無厭。願聞如來決
定之義。世尊。安住一切智境。皆已知此諸菩
薩願及發趣善巧成熟。世尊。是諸法門陀羅
尼門。圓滿句義。一切諸法決定善巧。如是
法門如來應説。令諸菩薩未成熟者。悉令成
熟。已成熟者。速得神通及一切智心解脱智
見。世尊。若諸菩薩住不定地。是諸菩薩預聞
法已。而得成就一切智境。世尊。我以此縁敢
申巨問。*惟願大慈。威加守護攝諸菩薩説如
是法。世尊。於後末世諍論起時。執著有情更
相賊害。三毒増長壞亂正法。令諸菩薩於彼
時中。以大慈悲堪忍斯事。流布此法而無諍
論。由順無諍則能攝受大慈大悲。及當積集
諸善根力。世尊。我今敢縁斯義。請問如來無
礙法門決定之義。世尊云何。彼諸菩薩無量
法門。法光明門。及一切法方便發起。復願如
來説不滅壞寂靜法門。兼演無邊微密法藏。
具足成就念力無斷。降伏魔怨及諸異論。而
不爲彼之所摧伏。*惟願如來演説正法。令諸
衆生積集善根。亦令積集無邊善巧。於一切
智智示現出生。隨念結集無量法要。得諸辯
才清淨具足。相續不亂無等句義。欲令證得
無量法門及陀羅尼眞實方便。又令衆生發
起意樂。爲説先後兩際加行。示見去來現在
諸法。於因自在。法無所住。願諸菩薩。了知十
方如來本事。以神通無畏遍諸佛刹。授彼衆
生清淨法眼。亦爲開示不思議法。成熟佛智
方便善巧。我縁斯義敢有所請。*惟願世尊。
説如來地廣大方便甚深之法。爲一切智。攝
諸善巧無量不思議法理趣。令彼菩薩願及
方便善巧圓滿。此諸菩薩預聞法已。悉皆獲
證大法光明。成就菩提殊勝善巧。及彼弘誓
悉令圓滿
爾時佛告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
哉。無邊莊嚴。汝今爲諸菩薩。住清淨願方便
善巧。亦爲哀愍諸衆生故。以決定慧善問如
來。汝之功徳無有限量。諦聽諦聽如實思惟。
我今爲汝分別解説。令諸菩薩於佛智境出生
無量種種功徳。無邊莊嚴菩薩言。唯然世尊。
我等樂聞。爾時佛告無邊莊嚴。若諸菩薩。爲
求無邊善巧願者。應知諸佛祕密語言。受持
思惟如理觀察。云何觀察。無邊莊嚴。如來之
智攝諸善巧。有所宣説無不清淨。是諸菩薩。
應當進修此之法要。諸佛所説皆是平等。安
住大悲普於群生。決定成熟諸有情類。或於
下乘志希解脱。於聲聞道。有於眞實最勝涅
槃。弘誓圓滿成一切智。我今安住無上解脱。
遠離餘乘下劣之法。善入諸佛祕密語言。及
説如來無比詞句。廣大清淨攝受諸法。令諸
有情隨彼根性解脱成熟。然於是法皆悉平
等。不増不減無缺無漏。乃至無色及無等色。
無邊無際自性清淨。諸佛世尊之所演説。自
性本性如實了知。而無有法了不了者。何以
故。一切諸法皆是如來假名説故。若彼諸法由
假名者。是則不可以法施設。亦無示現。無示
現故。如來所説皆眞勝義。隨法同入一切諸
法。於一切法不住分別。亦非不住。以分別法
及無分別。如實平等證一切法。無有差別。法
無有生。如是生法無所有故。法無有法。生妄
分別遍計度故。法無有起不自在故。法無觀
待捨圓滿故。法無作用無去來故。法無自性
超過一切自性法故。法本平等無有差別。無戲
論故。隨所作法起殊勝願。無不成就。而於其
中無有作者。乃至無有少法所得。皆歸於空。
是故如來説一切法如幻如夢。無有高下。我
當以此清淨弘誓。攝衆生時。實無少法而可
著者。無邊莊嚴。此是諸菩薩等法光明門。由
斯門故。於殊勝願而得増長。如日出現光明
普照。如是善男子等。於此法門能信解者。與
諸衆生作法光明。無邊莊嚴。若諸菩薩。内正
思惟外無散亂安住能斷諸障礙者。隨念菩薩
普光三昧。及能信解甚深法者。應當觀察此
諸法門。一切諸法如來悉知。以縁起門開示
宣説。如是縁起虚妄不實。自性本性皆悉空
寂。是縁起性亦非眞實。能令衆生雜染清淨。
於十方求皆不可得。無所得故無有攝受。無
攝受故。於我所説尚應捨離。何況非法。所言
捨離彼亦非有。亦無所取無有功用。本性清
淨。一切諸法無有分別。了知分別如實性故。
一切諸法無有所住。亦不可見無異性故。是
故諸法無住無依。但以名字施設而有。彼皆
空寂無有自性。無住而住。是故諸法無有住
處。處無有故。盡故。滅故。及變易故。如來但
以異名宣説。如是密意應當了知。不應執著
善與不善。若執善法。彼不善法亦當執著。由
執如是不善法故。生諸苦惱。佛以異名於此
示説爲苦聖諦。由不執著善不善故。彼諸
滅。如來於此善法所斷。異名示説爲集聖諦。
第二聖諦能了知故。滅故盡故無憶想故厭
離觀察無所有故。無喜想受無分別故。如來
於此異名言説。爲苦滅諦。了知第三滅聖諦
故。是所求道如實悟入。一切法地。超過一
切憶想分別戲論之境。八支相應修習正見
乃至正定。苦滅趣道聖諦了知。佛以異名於
此宣説。爲第四諦。諸佛世尊於此施設。知苦
斷集證滅修道。苦集苦滅及滅趣道。此苦無
有。以世俗故假名施設。是無明等。一切皆是
無智攀縁。何以故。於彼無智。亦無有少攀縁
可取。無有所證。無有光明。不可了知亦不可
得。而於其中當有何物。一切皆是虚妄壞法。
無有堅實。於中若以實物施設。彼即於常應
有執著。若以無分別執著。彼即於斷應有執
著。是故於苦不應分別。以智慧故應當了知。
無智自性即苦自性。由與無明共相應故。無
明亦不與物相應。或不相應彼亦無有。由彼
不相應故。是故無明非分別。非不分別。不作
不壞亦無作者。施設作者不可得故。無邊莊
嚴。此是諸菩薩。了知悟入無明自性順明法
門。由是門故。能捨一切無明黒闇。現前證得
隨順明法。於菩提分能善修習。於諸聖諦能
善了知。是諸菩薩。於此法門能得清淨。所謂
由不生故苦得清淨。不攀縁故集得清淨。由
滅盡故滅得清淨。由修習故道得清淨。信平
等故道即平等。如是諸法異名差別。應當解
了。了已應斷應證應修。於如來言。若能解了
彼即遍知。彼即隨斷。彼即作證。彼即修習。是
故聖者如是知已。於一切法不取不捨。便得安
住四諦法門。無邊莊嚴。一切諸法無有分別。
亦不増長。亦不積集。聖者如實善了知故。不
起分別不行戲論。能如實見不毀不著。由道
斷故。於諸善法不起分別。亦無戲論。況不善
法。由無分別共相應故。亦復不住法非法斷。
若遍知斷。即無法結及非法結。彼能了知結
法虚妄。此虚妄法空無所有。此是彼等所入
諦門。由是門故不愛不恚。證捨圓滿能斷諸
結。安住正道到於彼岸。證法自性而無入出。
無邊莊嚴。汝今當觀一切諸法。本性皆空自
性寂靜。無有作者。諸法非實與結相應。非不
相應。於彼無性法中不應執著。亦復不應離
性非性而起分別。既能了知因縁清淨。不應
戲論諸有一切因縁生法。彼縁性空究竟清
淨。如是因縁非互相應。諸法展轉無有所作。
無有所行。無有事業。如是思惟一切諸法。互
相空故無有自性。無依無住。無邊莊嚴。汝於
此中。應當悟入。則能増長不可損壞。普遍光
明清淨法門。由攝受故當得清淨。無戲論故
當作光明。超過結使無所著故當得出離。無
邊莊嚴。一切諸法。唯有名相開示宣説。何謂
名相。相謂四大所造諸色。名謂一切非色之
蘊。如是名相一切皆悉虚妄不實。以顛倒故
而有執著。或色是我。色是我所。相分別故有
名示説。如是名色二倶不實。一切皆是虚妄
壞法。如幻如夢。色體不堅如夢所見。乃至四
蘊亦非眞實。但以世俗文字施設。如是知時
不見有苦。由實諦故無有攀縁。無攀縁故心
無所有。無所有故何有與彼攀縁相應。由此
而能於涅槃界。得超過想及所知滅。無邊莊
嚴。三界由想作意所生。是故説言三界虚妄。
想及作意亦非眞實。彼所有想即色執著。所
有作意皆與受想行識相應。諸法本性亦無
相應。非不相應。乃至非想亦非作意。想及作
意本性皆空。所有言説亦皆虚妄。但假施設
令性寂靜。無邊莊嚴。諸法本性以假名故。如
是所説亦皆平等。無邊莊嚴。於此法中證於
實諦。諸菩薩等應當了知。謂諸如來一切結
使皆捨離故。凡所演説終不唐捐。汝等於此
應善思惟無令執著。於一切法勿生分別。離
諸戲論。了一切法無有自性。而於衆生起慈
悲想。思惟悟入如是法門。爲利一切開示演
説。云何法門。謂了無明諸有爲法。悟智見
等諸無爲法。應遍清淨證入一切有爲無爲
無戲論智。非數入數非數住數。隨順如是非
數法故。證入無爲清淨法門。獲得遍持光明
智慧。攝受諸法令不失壞。能以覺慧方便善
巧。廣爲衆生演説諸法。無邊莊嚴。此是諸菩
薩等入陀羅尼門。由是門故。出生廣大差別
覺慧。及能發起演諸法義善巧之智。無邊莊
嚴。此中何者是彼陀羅尼門。由是菩薩於諸
法中能得總持方便善巧。無邊莊嚴。此中菩
薩。住遍清淨善巧之智。行於辯才。由義覺慧
觀察諸法本性自性。然一切法自性無住。無
名無相無所建立。無邊建立不可宣示。但以
世俗言詞演説。所有諸法本性自性皆不可
説。無來無去無有文字。文字清淨無有功
用。何以故。諸法本性等虚空故。一切諸法
亦復如是。無作無起無相清淨。以虚空開示
演説。此則諸法無門之門。門清淨故究竟無
染。亦不隨染。何以故。諸法究竟不生不起。所
有自性亦不生起。是故當知。三世所説一切
諸法自性。無性亦不應執諸法無性。此是諸
菩薩無所執著陀羅尼門。爲諸菩薩門清淨
故。如是開示説一切法。有形相者。所説形相
即非形相。不作不壞不愛不恚。是故當知。形
相門者則爲非門。門清淨故。由是能得入無
形相清淨法門。爲欲了知此形相門無所有
故。不以有義。如是宣説。無所作故入無形相。
無邊莊嚴。如是所説無形相門。爲陀羅尼清
淨故轉。無邊莊嚴。所言門者。猶如虚空。一切
諸法依於虚空而有生滅。彼生滅者性皆平
等。作是觀時無有生滅無所攝受。於一切法
應如是知。一切諸法亦非攝受。非不攝受。非
等非不等。乃至無有少法而可得者。由是能
了此形相門。爲得無相門清淨故。開示演説。
無邊莊嚴。言無相者。所謂無身及身施設。無
名無句亦無示現。於此教義。應當了知。彼無
形相與虚空等。言虚空者。亦無虚空及空示
説。此是無明隨順明智力聚法門。菩薩能證
陀羅尼門理趣方便。由證入故無有諍論。無
有忘失。隨入無斷祕密語言。陀羅尼門。譬如
有龍名無熱惱。降澍大雨流澍無斷。無邊莊
嚴。所言陀羅尼者。是何句義。無邊莊嚴菩
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陀羅尼者。即是隨順
諸法祕密方便假名。即是隨念遍持之業。即
是説法語言之句。由智聚力。得入如是陀羅
尼數。以善覺慧。應當受持無量無邊菩提之
力。世尊。如我所解。此無邊智演説方便。爲欲
利益諸衆生故。開示流布令法不斷。世尊。此
陀羅尼門。是大虚空。是大方廣。以是義故能
廣宣説。由説平等能攝受故。名隨教法。善巧
開示廣大流布。文字差別得圓滿故。通達辯
才而得成就。由觀察義善巧説故。於義辯才
而得圓滿。決定諸法善開示故。於法辯才而
得圓滿。哀愍衆生以大慈悲而能攝受。由攝
受故次第調伏令得清淨。無諸戲論而能演
説平等捨法。世尊説此陀羅尼祕密方便法
門品時。無量無邊善巧之義。從佛口出。爾時
佛告無邊莊嚴菩薩摩訶薩。所言門者。即是
如來一切智智門之増語。於此門中由語言
故。而得演説一切諸法。如來安住無邊清淨。
究竟清淨自然智見。以無所住無所建立。流
注廣大甚深之法。無邊莊嚴。如來嘗説一切
諸法皆是佛法。以於諸法能善了知。名爲佛
法。諸法本性與佛法等。是故諸法皆是佛法。
由能了知法非法故。説能了知一切諸法。能
了知者。即能了知陀羅尼門。此陀羅尼而能
遍入一切諸法。所謂語言演説談論。一切語
言演説談論。皆由文字表示宣説。是中文
字。阿字爲初。荷字爲後。猶如入胎受胎持胎
以母爲先。又如種子長養以父爲先。如蘊積
集以生爲先。次後建立餘分差別。六處諸根
次第成熟。如是字母爲先。一切文字差別和
合。如是字母爲先。光發長養。所謂阿字爲
先。荷字爲後。諸餘文字在其中間。隨彼相應
和合而轉。此即能入演説語言陀羅尼門。又
當了知一切諸行皆悉壞滅。如彼文字書學
成已尋當除滅。如是一切有支建立。皆當壞
滅。如彼諸行和合故生。彼不和合應知壞滅。
如是二種相應和合。建立一切諸有愛結。亦
由如是二種和合。建立一切有爲諸法。如是
觀察。漸次能淨無作法門。由此能入演説生
滅陀羅尼門。令諸菩薩方便善巧速得圓滿。
猶如字母阿字爲初荷字爲後。如是作已。應
以語言演説談論。善入一切祕密言詞。又應
了知無障礙法開示宣説。無邊莊嚴。猶如字
母阿字爲初。乃至諸餘一切文字。分別作已。
作意相續入於書寫。荷字之後更無文字而可
建立。由是二種作意。能生一切有意之行。彼
二分別無有眞實。以於眞實無少文字。本性
自性。亦無分別及不分別。而於其中。亦復無
有少分所作。無邊莊嚴。一切諸法以智所知。
是智皆從文字建立而得生起。由是文字不
成就故。彼智亦復無有形相可得。何以故。以
於眞實無有形相。由入如是無形相故。捨離
一切所作事業。無所作故。捨離一切有爲之
事。無邊莊嚴。此是陀羅尼清淨善巧遍持法
門。若諸菩薩於此學時。能起一切無癡事
業。爲諸衆生宣説正法。令不缺減。不住諸想
覆蓋著心。及能遠離想及作意。以能趣入諸
法覺慧。證無邊智理趣善巧。無邊莊嚴。若諸
菩薩遍取名已。了一切法唯有種種積集言
説所起之名。而無眞實。如是知者。應當隨入
陀羅尼門理趣善巧。云何應入陀羅尼門理
趣善巧。知所有名而無住處。不住諸法内外
中邊。於一切處都不可得。但依積集種種言
説。而假施設。於施設名如實隨覺。是如實句。
以此實句。應當了知一切諸法無名無説。此
是諸佛力無畏地。於所有法。應以此門開示
演説。如來所説一切諸法。非一性非異性。諸
法無有一異性故。此一切法非生非有。如是
宣示諸法亦空。法若空者彼即無相。若無相
者即無願求。若法是空無相無願。則不可知
不可遍知。不應説彼若有若無。言有無者但
是言説。不應於中而生執著。何以故。如來常
説。若不執著一切法者。是眞勝義。若有著者。
由是著故。於彼彼法隨生執著。如是執著一
切皆空。是敗壞法。但唯虚妄戲論分別。無邊
莊嚴。汝應當觀演説諸法。而於彼法實無示
説。豈於此中有能説者而爲他説。無邊莊嚴。
此清淨法。從諸如來之所演出。能了知者甚
爲希有。無邊莊嚴。汝等今於我前。聞如是法
能善了知住清淨信。能生勝解雖復衆多。而
於後世希有衆生於此法中能遍了知。唯除
今時親於我所發弘誓言。願於來世。利益安
樂諸衆生故。而當受持如來法教。若曾往昔
於如來所。承事供養深生信解。愛樂希求於
甚深法理趣善巧願聽聞者。此諸菩薩。常能
獲得陀羅尼法。無邊莊嚴。由於往昔供養如
來。復得値遇無量諸佛承事供養。於甚深法
因縁理趣深信解者。善求於法多勝解者。趣
行深廣求大乘者。聲聞乘人厭離三界。於甚
深法勤修行者。此諸人等。未曾聽聞此甚深
法。無邊莊嚴。如來爲欲利益安樂此諸有情。
令證甚深廣大無量難見難解種智覺故。而
復宣説甚深之法。此非愚夫無聞執著不求
法者之所行地。有如理修行善根具足。於微
少過生大怖畏。於諸怖畏而求解脱。是此等
類之所依處。無邊莊嚴。如來今爲汝等天人
世間。常演説法不生勞倦。由佛往昔行菩薩
道時。於無量億劫精勤修學此甚深法。既修
學已方便迴向。云何爲諸有情。當轉無上微
妙法輪。及爲有情。而得示現無上大智。令一
切智智種性不斷。無邊莊嚴。此由如來往昔
願力。爲令一切種性不斷。及威加此陀羅尼
句。開示演説此甚深法。廣令流布。使諸有情
於佛法中當能悟入。令一切智種性不斷。光
闡弘宣此諸法教。無邊莊嚴。汝等今欲隨學
如來。有諸衆生希求法者。開示演説勿生勞
倦。無邊莊嚴。諸菩薩等如所聞法。於大衆中。
當廣開演所有法行。由是當得近於佛智能
速證獲陀羅尼門。由證陀羅尼故。以少功力。
而能受持光明照耀清淨法門。無邊莊嚴。一
切諸法本性清淨。若法本性非彼相應。非不
相應。非和合住非不和合。於諸法中而無有
法。若無有者則無有處而可示説。唯除因盡。
因盡故即離。離故即滅。我爲有情了知故。説
一切諸法本性自性。於彼無因即無因盡。無
因盡故無離無滅。無邊莊嚴。汝觀如來之所
説法如是清淨。若有以法觀如來者。彼於如
來見不清淨。何以故。如來非法亦非非法。如
來尚不安住少法。何況非法。若住非法。無有
是處。如來超過諸表示法不可宣説。一切語
言皆清淨故。是故如來最極甚深廣大無量。
無邊莊嚴。如是如來非色表示。非受想行識
之所表示。如來亦非色盡解脱。非受想行識
盡解脱。由是如來絶諸表示。與色等法非共
相應。非不相應。而於一切有爲無爲。能遍解
脱。不起分別無有戲論。如來不與色取相應。
亦復不與受想行識諸取相應。永斷一切取蘊
根本。而亦遠離諸法根本。謂無戲論。不入不
出。超度瀑流。不住無上諸佛智境。亦非不住。
應説如來不住少法不取不捨。如説如來説
法亦爾。如來不相應故。如來之法亦不相應。
如如來法諸法亦爾。依如實理。諸法皆如是
故。世尊説一切法悉是眞如。一切法如與佛
眞如無二無別。非一非異。如來安住無分別
法。非遍計故。無邊莊嚴。如來説法。終不超過
一切諸法。何以故。無有少法可超過故。無邊
莊嚴。如來於彼某時。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然
於彼時。實無有法而可得者。以一切法及諸
隨法不可得故。不起分別。亦復不起法與非
法及作意想。於彼本性清淨法性。而不安住
亦不建立。如是了知簡擇法時。亦無了知及
簡擇者。無邊莊嚴。此所演説第一義句。即是
如來非句之句。句清淨故。以是義故。諸菩薩
等得一切句清淨之智。由是能入無邊理趣陀
羅尼門。亦無少法而可證入。不來不去。無邊
莊嚴。所言句者。無句可得。非句句故。於一切
句應如是知。如是諸句是厭離句。若厭離句
是虚妄句。若虚妄句即厭離句。彼一切句是
滅盡句。若滅盡句即眞如句。若眞如句即究
竟句。若究竟句是盡離滅句。若盡離滅句即
涅槃句。若涅槃句即非世俗。無句施設亦無
示説。無邊莊嚴。言一句者。於一切善不善法
中。平等趣入。云何一句。所謂離句。於厭離中
無有少句是一切句。猶如厭離句。亦非句句
清淨故。若句清淨即涅槃清淨。若涅槃清淨
即句清淨。如是諸句皆不可説。若以語言宣
示句者。而彼諸言。於十方界求不可得。誰
爲誰説。故諸言説一切皆空。彼若空者即無
有義。不應於中戲論分別出生。如是諸句義
者。一切皆是無分別句。無戲論句。是故修觀
行者。尋求觀察一切句時。當知皆爲離滅涅
槃。如是諸句不異涅槃。亦不可説。然非不異。
由言説句皆虚妄故。爲清淨句。宣説善巧表
示諸句。非實表示。若非表示非不表示。則處
中道。若處中道則無分別。以於此中分別斷
故。於此法性平等入時。而無有處行少惡行。
無所得故。如是不行。亦不遍行不等近行。若
如是行。諸佛説爲菩薩乘者。無有少法而可
行時。彼行菩薩地。安住無上清淨陀羅尼故。
無邊莊嚴。我今當説陀羅尼句。由是句故。令
諸菩薩得陀羅尼。而能開示無邊法藏。應説
此等住無諍地。以能摧破諸他論故。極寂靜
故。廣演法故。此中何者是彼法門陀羅尼句」
哆姪他若曳微若曳隖計烏迦筏底
丁以反
&T005579;&T005579;筏底*丁以反
二合
鉢囉二合
筏底丁以反
娜唎設儜
尼頂
那唎設曇筏底遏替
遏他筏底

戍闥儜
鞞戍闥儜
鉢唎戍闥儜
吃唎
十六
上聲
吃唎
耶筏底
嗢哆囉尼十八
上聲
珊哆囉
十九
上聲
摩訶毘社曳
麼訶毘社耶筏底*丁

二十一
阿怒珊地上二
十二
阿鉢囉上二
*丁以
珊地

庾伽&MT05953;㮈陀上二
十四
悉地二十
悉馱遏
二合二
十六
悉陀遏他筏底丁以反
二十七
麼底*丁以反
二十八
麼底*丁以
鉢囉
二十
嗢哆唎
嗢哆囉筏底
丁以反
三十一
弭磨唎三十
彌磨囉怒散地三十
薩嚟三十
薩囉筏底三十
薩囉怒伽底三十
娑冥上三
十七
麼㘕婆弭伽底三十
羯底*丁以反
三十九
阿儞伽底
阿鉢囉上二
*丁以
儞筏底四十
彌勢曬四十
勢曬筏底四十
磨醯四十
儞磨醯儞四十
鉢囉
磨醯儞四十
荷鄔哆囉四十
麼囉
鉢娜曳四十
勢鎩去四十
阿怒跛勢鎩
阿怒
伽迷五十
阿鉢羅
底伽迷五十
阿伽上聲
五十
阿娜伽上聲
五十
伽底弭戍馱儞五十
鉢唎戍
五十
竭差初假
二合
尺曳
娜儞夜帝五十
*丁以
鉢囉
避帝五十
麼底毘戍馱儞五十
縵多怒羯帝
三縵多鉢唎縛房可
六十
縵多毘戍馱六十
儞阿怒跛仡囉
六十
阿儞
仡囉
呬帝六十
呬那囉梯二合六
十五
阿囉他
戍地鉢囉冥六十
奚都儞地珊寧鉢囉
避底
鉢囉
避多筏底*丁以反
六十八
毘儞設者
六十
避儞設者
怒羯帝
阿難多囉*挮七十
阿難多苾仡囉
七十
麼社毘戍地七十
阿怒
竭囉奚七十
鉢囉
竭囉荷毘戍馱儞七十
阿地
二合
多麼
毘竭帝七十
麼呬囉馱
毘戍馱
七十
苾地耶二合
怒竭底*丁以反
七十八
苾地耶二合
怒散地七十
鉢唎戍馱儞
無邊莊嚴。此是陀羅尼標釋之句。諸菩薩等
由是句故。而能隨念無量如來所有法藏。亦
能爲諸有情。開示演説住無諍地。復能隨入
一切義句理趣善巧。善能了知無量廣大差
別智覺。隨其所願皆得圓滿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制譯
  第二無邊莊嚴會無上陀羅尼品第一
之二
爾時佛告無邊莊嚴菩薩言。我當説彼陀羅
尼門理趣差別智慧善巧。令諸菩薩得陀羅
尼善巧方便。由證此故。當能了知隨法祕密
善巧理趣。云何了知。無邊莊嚴。於眼所見色
陀羅尼。乃至意所知法陀羅尼門。無邊莊嚴。
云何六内諸法所取外法陀羅尼門。無邊莊
嚴。若諸菩薩眼見色已。而由不可映奪智力。
及念善巧不迷忘故。了知遍持色是無常生
滅不住皆盡離滅。由此復能於内眼界。而不
執著我及非我。善巧安住眼處清淨。於色攀
縁不攝受故。而能清淨陀羅尼門。善能觀見
盡厭離滅則無戲論。由不戲論總持善巧。住
無妄念無有積集。所行道中而能捨離眼與
眼識及所知法。無有分別。由如實見得清淨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