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No. 0309_ 竺佛念譯 ) in Vol. 10

[First] [Prev]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會心之所念。告衆菩薩曰。云何泥洹異於
乎。對曰非也。若使泥洹不異於道。何以
故。言斯是泥洹斯是道耶。此是無爲此是滅
盡。此是快樂安隱之處。或復稱言此是名色
六入。此興則興此滅則滅。復是泥洹道耶。對
曰非也世尊。佛告曰。善哉善哉如汝所言。道
非泥洹泥洹非道。生是滅本然滅非生。道是
泥洹之本。然泥洹亦非道也。名色六入亦復
如是。爾時衆會。聞斯説法無生滅行定意觀
時。皆逮得無生滅心不復退轉
十住斷結經卷第四




十住斷結經卷第五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神足品第十二
是時最勝菩薩前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於
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有進有退。復有菩
薩從初發意至成作佛。未曾處在父母胞胎
常得化生。復以神足遊諸佛國。亦無國土之
想。唯願世尊。一一分別使將來世諸學菩薩
者知其所趣。爾時世尊告最勝曰。諦聽
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一一分別。最勝白
佛。願樂欲聞。佛告最勝。若有菩薩行施戒
忍心念有想。精進禪智。一切諸法興想著意。
或有世界無世界想。見有衆生無衆生想。見
有去來無去來心。見有現在無現在意。見有
著斷無著斷心。斯是初地根力成就。便當與
十法相應。云何爲十。所謂如來神徳不可限
量。如爾一相無所罣礙。正覺名號不見染
著。一切諸法不見越度。等現三乘不見所趣。
不著世界解知名號無去來今。所謂名相。謂
一切智亦名法界。懷來道故將護彼志不傷
其心。如是最勝。斯諸法者亦無處所。來亦不
知所從來處。去亦不知爲從何滅。菩薩
戒忍辱精進亦復如是。戒亦無戒忍亦無忍。
解知精進不見有進。若人持戒恒護彼短。設
見毀戒不以爲恨。見戒完具不受用喜。是謂
菩薩成就於戒。菩薩行忍心不増減。有人來
取菩薩身體節節支解。執心堅固不可沮壞。
菩薩具施戒忍精進善思智慧。其想著斷心
不懷二。不起不滅興若干念。於諸罪福平等
無二。復當思惟三向梵堂空無相願。不見空
義與相願合。相願亦不見與空合。無願不見
與空相合。空相不見與無願合亦不不合。無
相不見與空無願合。空無願不見與無相合
亦不不合。去來現在亦復如是。復次最勝。菩
薩神足非思非慮。龍種境界不可思議。亦不
著世復非離世。往來周旋都無住處。願相諸
法亦復如是。菩薩進前修其道果。聖道自然
不見邊岸。若有人來求其端緒。於賢聖法則
爲自損。如是最勝。菩薩戒聞慧施六重清
淨之法。義理深邃得修梵行。若有菩薩得修
徳本。獲斯深法微妙之要。於無餘滅度而取
滅度。教授衆生無去來際乃謂爲道。菩薩現
愛欲之中。觀察根原而爲説法。或時入
滅盡定。斷出入息永無有餘。形體膖脹漏諸
不淨。衆生覩者興無常想。又觀衆生有定有
亂隨宜示現令得解脱。或以威儀道品之法。
訓誨一切除其重擔。神智五法是菩薩業。十
八微細是菩薩業。十六金剛是菩薩業。二十
一戒賢聖所修是菩薩業。在樹王下思惟三
十四法是菩薩業。於施戒等不見吾我是菩
薩業。去來現在分別不住是菩薩業。如是最
勝。菩薩所修境界難量。解知報應乃得趣道。
其有來者隨因縁合。聲從空來耳識往聽。言
教書疏非眞非實。隨縁合會隨縁散落。縁合
則合縁散則散。散不自知爲從何散。聚不自
知爲從何聚。是時最勝前白佛言。善哉善哉。
快説斯法種種分別説縁本末。爲諸菩薩被
大徳鎧。令無數人發大道意。稱歎菩薩功業
所趣。及如來號十法徳義。諸來會者咸得聞
知。如來智業無所罣礙。若有菩薩聞斯法者。
陰衰諸蓋永得消除。使諸衆生靡不通達。我
等世尊。自今日始奉尊如來所訓道教。純
熟之行不敢放逸布施調意。恒常分別一切
文字。章句義理悉現在前。心懷平等如空覆
蓋。所行慈哀普周一切。隨其根源而開化
之。常以四等加被衆生食以甘露。棄除一切
恚恨結使。放捨十法去離三毒。拔其九惱亂
想之法。死魔塵埃傷害人心永使無餘。分
別十二因縁之本。從癡縁行至生老死。復當
思惟縁起所趣。癡滅則行滅至老病死亦復
如是。隨其種類察其根*原然後投藥持心堅
固。明審衆人心所思念斯爲善行。重爲説法
不令流馳。穢濁衆想不復興起。是故最勝。菩
薩宣布所設言教。多所饒益多所成就。視彼
衆生如母愛子。隨時將養無増減意。恒在正
見不隨異學。在大衆中如師子王。思惟體中
地水火風。地動則水微水動則火微。火動則
風微。四法動者諸情衰微神離其身。臨時宗
親有何恃怙。唯有善法乃可憑耳。復當思惟
深觀之法。諸佛所遊正受三昧。順其本則不
失威儀。分別有無漏失之行。超越世間八法
之業。利衰毀譽不染其心。計我人壽命都無
處所。最勝當知。若有衆生懷倒見心。來詰菩
薩所行法則。若從一劫至百千劫。承受一住
菩薩所説。言辭流利無能障塞。是故當知。菩
薩所行無能及者。不可以譬喩爲比。所以然
者。皆是菩薩神足變動之所設爲。往至十方
禮事諸佛興敬供養。從一佛國至一佛國。所
至到處輒爲衆生興顯道法。蠲除一切始終
之難諸有怨儲遭苦惱者自然消滅。所以眷
屬成就者何。皆由捨棄憍慢自大。或時在於
大衆之中。其聲流利若如梵音。使三部衆獲
其志願。趣使引入無爲究竟之地而滅度之。
亦如大龍興無蓋雲。雨於三千大千世界。
百穀草木普蒙其潤隨時滋長。菩薩大士亦
復如是。暢一音聲以八解脱法味之水布道
法教。使三千世普蒙其度。其解脱者志若金
剛内外清淨。復以神足禁戒法律。自瓔珞身
衆相炳著如純金山。所經過處令各得所。其
聞法者篤信不疑。復令衆生入覺意三昧。使
三千大千世界其中有形之類。蜎飛蠕動自
識宿命。皆令衆生覺本習緒知苦所由。因是
皆發菩薩之心。奉遵修行如來正受。是時聞
法衆生用心精勤。承佛威神明識來趣。隨其
遠近盡來趣至淨妙道場。至道場者其志堅
固入無所畏。不復恐懼其志究竟。利根衆生
或經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捨其形壽。而
取命終皆生天上。其徳純熟行不缺者。便生
十方諸佛刹土。生天衆生自取天上若干種
華。及諸雜香所有自然供養之具。而來供養
散諸大衆及來會者。花處虚空皆不墮地。化
成自然寶交露臺。以大音聲而自讃歎。我等
善利快蒙斯福。乃能遇此覺意三昧。使三千
大千世界獲其所願。如是世尊快得善利。復
以香花別供養最勝菩薩。今蒙仁恩得遭値
此覺意三昧。使我等身咸蒙慶會。其有衆生
得聞覺意三昧不篤信者。當知此人乃前世
時。不遭此三昧之所致也。是時世尊告來會
者。吾昔無數阿僧祇劫行此三昧。使我今日
得成阿惟三佛。過去無數恒沙諸佛及當來
者。皆當修此覺意三昧。三昧威徳不可稱量。
其聞名者悉皆啓發菩薩大心不可復計。四
部之衆皆逮此三昧定意。復有百千諸來會
者。即於座上皆發無上正眞道意。爾時世尊。
復放覺花定意三昧光明。照彼三千大千世
界地獄餓鬼畜生之類。衆苦消滅皆得還生
在人道中自識宿命。是時座上有四億衆。見
此瑞應各生患厭。心自思惟夫生有死皆由
因縁。死此生彼牽連不斷。淫之爲源斯由貪
愛。我等願樂生無欲國。乃得修此覺意三昧
定意正受。是時世尊。知來會者心中所念而
告之曰。西方去此無數佛土。有佛名無量壽。
其土清淨無淫怒癡。悉同一心皆由蓮華中
生。不因父母情欲生也。純是童男亦無女形
無大小便。以禪悦樂法無想念識以爲飯食。
共相敬念如父如母。欲生彼者可發誓願。時
四億衆即於座上。同心發願求生彼土。爾時
世尊。即如其像放覺意三昧光明照彼國土。
使四億人得見彼土如來世尊及化生菩薩。
其國廣博純金銀琉璃衆寶雜厠。無三惡道
八難之苦。見彼國已。此四億人隨其形壽。皆
得同時生彼國土而得修此覺意三昧。斯由
本誓發願所致。覺意三昧之所感動其徳如

  恭敬品第十三
是時最勝菩薩復白佛言。云何種類菩薩。常
從佛聞法而興恭敬。意加勇躍不能自勝。世
尊告曰。斯法要者猶那提神藥。若人服食斯
神藥者。心神悦豫自然濡滿。*淫怒癡除無復
衆病。其聞此法一句之義至大乘者。超出
妄想得離惡趣。志願自在未獲者獲。諸根具
足未常缺漏。若使有人專心一意勤修正行。
無他餘念而順其法。諸塵垢病自然消除。若
善男子善女人。得音響信加敬正法。樹下端
坐一心思惟。設意倒錯復從一始。若意不定
當自剋責。有何不及惡心不除。勤苦劫數不
在道撿。何日進成而獲無漏。因平等法得蒙
度脱。如是最勝。夫順法者。不居三界亦不離
之。復以三觀七露明禁而自防愼。常悔前過
將來不造。當得諸佛十八之法四無所畏五
根五力禪脱定門。其所説法平等無二。身黄
金色相好自嚴。種種功徳以自瓔珞。音聲言
訓達於十方。是謂最勝菩薩大士當獲十法
功徳。云何爲十。所聞正教專意思惟。從善知
識亦不違慢。不自大不自下恒處於中。所施
行業終不虚妄。諦入深慧意亦不亂。歡喜念
施心悦無悔。若前布施無所選擇。達於苦際
宣暢無我。神通自遊不失善權。是爲十法獲
十功徳。爾時世尊便説斯偈
    聞教專意聽 愼道無想願
    憑受善知識 施念無悔悋
    愛彼猶養己 高下隨顏色
    一心念恭敬 獲十功徳福
最勝當知。善權適化智度無極。逮於菩薩大
乘方等。如來出世愍於俗故。而現若干行法
不同。或現縁覺聲聞之乘。或在山崖深窟自
隱。或復經行而自剋責。挍計身中無一可
貪。由是之故當自思惟。斯爲如來之所開化。
信吾言者而在心懷。於現法中即得滅度。雖
在異學不改正行。爲諸異學講演法鼓。其法
無想亦無諸念。令其衆生盡諸有漏。諸有會
者致微妙慧。行有若干志性不同。如是之比
不可稱計。好慕聽經非圖一類。捨眞就僞亦
不可計。現在目前其數難量。或有菩薩專觀
脱門。雖行備具貪在滅度。所以然者。未解善
權故致留難。如來神足導引使知。方自覺
非菩薩行。復爲波旬之所擾固。復從是退還
在凡夫。最勝當知。如來晝夜三達觀察。誰根
闇鈍退不進者。誰復進前上菩薩位。退如恒
沙進如毫毛。心復自知而無神通。夫人初意
其心堅固。設當成者衆生根斷。無爲之法定
無生滅。衆生疑惑謂爲非眞。善權方便務於
眞諦。願樂欲聽無從法忍。十二因縁法之深
要。先當分別解空無相願。達知無常非眞非
有我人壽命虚無寂然。佛復告最勝菩薩及
衆會。又自念吾昔未成佛時。爲諸如來所見
訓誨。復加威神所見接導。亦是本願行念所
逮。得蒙清淨志趣安隱。今成如來平等正覺。
衆行具足出現於世。斯由執意不退轉故。諸
菩薩衆亦無央數。神足之變不可限量。降伏
於魔無餘僥倖。若至城廓郡縣聚邑。其衆生
類覩見吾者。執意聽經亦無他念。興隆三寶
使不斷絶。欲求法者皆得充足獲安隱行。佛
復告最勝菩薩。若有衆生信從法教空無相
願。當行三十六事令不墮損。云何菩薩行三
十六事令不*墮損。於是菩薩。分別三向亦不
懷恨。雖處愛欲無所染汚。觀於無常亦無觀
想。心行清淨不失法性。求諸脱門法諸賢
聖。懷來道故而濟衆生。妄見已斷悉知無
常。應無所著等正覺行。隨縁起滅除去縛著。
所施爲事不自爲己。解知人本本無出生。壽
是磨滅恒不久住。命逝變易如幻如化。過去
永盡不見縱跡。來無形像復當受有。現在
流馳靡知所趣。知業慧明神識不住。空慧止
處縛解無縛。勤修三事復修除三。不猗空慧
受其果證。將養形命令至道場。於欲無欲亦
不離欲。諸佛正受恒現在前。往來周旋不生
無想。志常著在諸神通慧。深入法藏不見所
入。滅盡無生以爲屋室。如如如爾無形無相。
本無有際際亦無際。常不有常思惟無常。雖
見生死亦不見生。入於五道解無五道。塵勞
爲縛己已離之。自守無爲無悕無望。度人如
空空無所成。身行口言無無所損。是謂最勝
菩薩所行三十六事上妙之法。非是聲聞縁
覺所及。當善察之爲人解暢。無令衆生有諍
訟心。所以然者。希有衆生能信之者。夫能宣
暢縁業之法。斯乃應於無生之心。若觀衆
生意不堅固。便當漸漸開使得解。得失雖殊
亦當下意勿得稱己。設復有疑以本無觀。三
世平等等無差特。亦不見等亦不見無等。見
亦無見亦無復見況有色相。色自無色本無
有色。色識無識豈有識耶。耳聲有識受外音
故。鼻香起識自生臭惡。舌味生識分別好醜。
身細滑識因彼麁澁。意法興識由前善惡。了
達諸法無住不住亦不見住。最勝當知。吾我
所有諸法所有本悉清淨亦不見淨。諸法吾
我本無所有不見所有。無亦自無亦不見無。
慧解菩薩皆無所有。菩薩解慧不*猗身口。亦
不自高復不自下。從本至竟了達自然。如是
菩薩解空慧義。便成無上正眞等正覺。多所
建立多所饒益。爾時座上諸來會者。四部之
衆及八部鬼神。心懷踴躍不能自勝各興恭
敬。以天香花意花大意花散于佛上。及散諸
菩薩大弟子上。悉在虚空羅列而住。作唱伎
樂自然而鳴。復有諸天側塞虚空。皆發大聲
自然雷震。皆自歎曰。今所聞法自昔未有。爲
諸菩薩講論法要空無之法。所造言行意皆
堅強。前在鹿野苑中。與諸天世人所轉法輪
蓋不足言。今聞如來説空無法無生無滅。最
第一義世之無雙不可稱量。自昔聞法未如
是也。善哉世尊。使我等心永無猶豫。疑網悉
除無餘結恨。是時世尊。告來會者。慧解菩薩
爲一切衆生故。心不去離諸法之本。況當遠
離空無之法。此事不然。菩薩習學不當
意生于是非。若在諸法念無所著。法實甚深
不可思議。習智淺者用無黠故。墮四顛倒而
興陰蓋。以去持入復生十二縁著以生。便與
六十二見共相受入以生受入。復與一切諸
塵勞垢而共合同。如是菩薩常當遠離。不與
同處亦不離之。從癡至死世間亂想及意所
念。若見精進心不慕及。諸見懈怠亦不慢惰。
有奉戒者復不有異。見毀戒者意等無二。忍
體滿具瞋致惡道。一心不亂諸想不興。智拔
濟苦永盡無餘。恒當遠離一切諸念去其世
事。云何爲世事。所謂五陰六衰四大四患。十
八本持十二因縁。與心不相應者。是謂世俗
法。佛告最勝。若有菩薩於三世中而行布施。
亦莫思惟過世受報。不念過世所施財物。亦
復不念過世受物之人。不念過世所施之處。
所住屋舍不念種姓。生某家字某亦復不念。
爾時所施今乃獲報。設今造福後報倍勝。如
是菩薩。爲不成就爲墮邊際。爲在魔界爲斷
佛種。終不至無上正眞之道成最正覺。所
以然者有想著故。想著施者非眞實果。若復
菩薩念現在施及當來施。常當牢意無衆亂
想。或時菩薩給施所乏衣被飯食。床褥臥具
病痩醫藥。隨其所須而不有逆。欲成無上等
正覺者。解諸法空了達爲一。空法無相空法
不生。無造無作無所施爲。不見來時亦不見
去。以法性空觀了無形。戒品慧品定品解脱
品解脱見慧品。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法界如
法界定。法界觀法界無著。佛如佛定。佛觀佛
無著。佛者無我亦無所生。道意意明。法意意
明。衆意意明。此十三行無漏慧觀。當來過去
現在十三。佛以覩見一切諸界。分別其界無
來無往。不見出生法自常住。亦不見動亦不
見轉還。一切衆生自起識想。有不信者而取化
之。三場清淨修如來室。諸法若干行不究竟。
所説亦異受者不同。欲淨三場及五眼者。現
轉法輪無礙之想。先行十三無漏之觀。是謂
最勝菩薩摩訶薩無礙之智無礙慧根。爲衆
生故示現法界姓字名號。無量無限不可思
議。皆是善權智力所及。是時最勝復白佛言。
云何菩薩入定三昧。修行善權攝智不亂。佛
告最勝。於是菩薩入無著定。身意口教無所
罣礙。觀諸佛土如掌觀珠。化育衆生亦無所
著。放大光明導引一切而轉法輪佛力無礙。
或以菩薩以爲眷屬。復以佛智自瓔珞身住
如佛住。遊至諸國如佛所遊。淨諸刹土以佛
之度而度脱之。其心盟誓以教教人以智訓
人。是謂最勝諸佛所入定意三昧。所遊所行
不可思議。不恐不畏無所忌難。聽無厭足心
不轉還亦不疲惓。不捨當歸墮于餘法。何以
故。以其菩薩在諸法中志意曠大。弘誓之心
不可沮壞。發心起學修佛正法無底之源。加
被衆生而不捨離。解衆生空諸法亦爾。諸法
空者道性亦爾。善察衆生進趣來往。以大慈
心遍滿一切。三世諸佛所行法則而不差違。
無形像法而悉成就。所以者何。猶如男子以
意寶珠懸著空中。其有觀者莫不歡喜。色甚
微妙所照無礙。自不言我廣有所照。菩薩大
士亦復如是。以心寶珠出智慧口。一切智光
普照三千大千世界。亦不自言我今慧光能
有所照。何以故。然此菩薩爲彼衆生不自爲
己。欲使衆生至解脱門。以佛聖印而印可之。
淨諸佛國爲諸衆生。而作覆護離一切念。其
智慧眼無微不照。明生死本去來現在八法
功徳。及漏盡通想知滅盡。羅漢縁覺所不能
了。菩薩覺知法性所覺。如幻如化熱時之炎。
芭蕉野馬呼聲之響。鏡像水月泡沫夢現。皆
不眞實。此五盛陰苦空非身四大合成。復當
思惟地水火風空識六事處在三界。欲界色
界無色界斯是死界。泥洹法身乃是眞界。解
生死界及泥洹法。一而不二亦無若干。四大
吾我亦復如是。吾我空者諸法亦空。諸法空
者六思念法亦復如是。不墮倒見不處生死。
亦復不念中道取證。是謂菩薩深了法要。所
度不虚受養不妄。安隱處道而無唐捐。復有
菩薩用四等心。深究生死無底之*源。救之以
財恤之勸道。大慈菩薩擧目成寶。山河石
璧樹木莖節悉爲七寶。便用廣施令得道證。
菩薩于時觀察衆生有著苦者。爲説五陰爲苦
爲老爲無眞實。習色著苦滅*習成道。苦義
衆多*習爲原本。斯二事盡乃謂爲道
  ◎勇猛品第十四
爾時最勝菩薩前白佛言。云何菩薩初發心
行無能斷者。云何菩薩意識安隱不可捨離。
是時世尊告最勝曰。初發意菩薩當學所學。
不滯生死不畏吾我。雖處過去當來現在亦
不畏懼。便能勇猛毀壞邪見。初聞法味信根
成就。意常係在滅盡之處常離世業。唯慕無
上正眞之道。諮歎經典聽之無厭。設遭苦樂
不以爲惓。所以然者。其心牢固不可移動。或
經一身二身三身。應時逮得如來正受三昧
定意。復得信受不妄三昧。復得想持受決三
昧。漸漸便至無所從生不起法忍。以是名曰
發意菩薩内心所行無能斷者。菩薩專意不
著色相。不念是常非常有苦有樂。若好若醜
若遠若近。亦復不念過去當來現在之法。亦
復不念吾當成佛典領三千大千刹土。不念
有想不念生想著想染想結想心想。無量門
受其妙法。不還亦不見還。不厭亦不見厭。不
足亦不見足。不廢亦不見廢。無捨無壞。無見
亦不有見。不増亦不有減。不異亦不有變。不
自然行非不有行。所以然者。言自然者。虚空
法界之所攝也。如是菩薩無限無量弘誓之
心而自成就。不厭不患亦不退轉。賜欲度脱
一切衆生。所以然者。菩薩欲度一切衆生使
般泥洹。住十七劫不捨不離。分別三世諸法
虚寂。諸法空諸法無我。何以故。欲從此至彼
故。菩薩大士至虚空界以天眼觀。依地大住
衆生多耶。虚空界衆生多耶。然觀虚空衆生。
不可稱計無有邊限。天眼菩薩復更思惟。吾
今所觀極爲玄遠。寧從四天下繞須彌山。其
中所有虚空無形衆生多耶。爲有形衆生多
耶。佛告最勝。天眼菩薩猶不能知無形衆生
之多少。所以然者。非彼境界。今吾引喩重解
斯義。有明目者。當了此譬。猶如辟方八肘
虚空上下倶等無空缺處。算計其中無形衆
生。與四天下衆生共等。欲知數者從一數至
億以億爲一。復從一至億還數億爲一。如是
數至七。欲知無形虚空衆生限者其數如是。
復告最勝。天眼菩薩觀虚空無形衆生之時。
猶如人觀辟方大石。上下倶等實而無缺。故
不知數。發意菩薩從初起學上菩薩位。當度
爾許衆生心不移動者。當知不爲魔所擾固。
遊於三界憑善知識。恐畏之難亦不復生。其
有菩薩住於是者至誠受&T040879;亦不復久。行權
方便興發勸助。指授泥洹説滅度決。加説四
諦如來印章。一一分別而示其路。若有衆生
不肯覺寤。無數方便以爲唱導。習癡所惑而
致諸苦。能斷愛欲乃應無著便得越度正覺。
所有聖賢默然則爲解脱。所名解脱解脱生
老病死。彼亦不死亦不爲死。彼亦不脱亦不
爲脱。何所解脱。無著無縛無滅無生。無所成
無所辦無所逮。乃應正道。衆生迷塞不時開
解。如來哀愍現出于世。在所遊處便現導師。
聞法衆生至不退轉。若有歡喜奉持正法。便
逮無生不起法忍。發意菩薩常念思惟。眼耳
鼻口身意分別六衰。爲從何生復從何滅。法
自生法法自滅法。不見邪不見正。不造不作。
不見是我所非我所。不依内性自觀。不依外
當分別。復當思惟。色痛想行識不過去色。過
去色不在内不在外。不兩中間得。不過去痛
識行。過去痛想*識行。不在内不在外。不
兩中間得。不過去色住。不過去色不住。不在
邊不在此。不過去眼耳鼻舌身意法。過去眼
耳鼻口身意法。不在内不在外。不兩中間得。
不過去意想知滅。不在内不在外。不兩中間
得。當來現在色痛想行識。眼耳鼻口身意想
知滅。亦復如是。復次最勝。菩薩大士以神通
慧修無礙道。一切諸佛功徳慧業盡共計之
十倍百倍千倍萬倍。不如發意菩薩安一衆
生發無上道心成一切智。具足一切諸佛之
法。妄想已斷無復狐疑。諸天世人無不恭敬
而禮拜者。達知諸法幻化非眞。一切有形進
趣於道。便獲如來神足之力。是時座上十四
億衆。渇仰如來神足之徳。遲見如來現其威
變。佛知衆會心中所念。即於座上放大光明。
身諸毛孔亦放光明。一一毛孔放百千億光
明。一一光明有百千億夜光神寶。雕文刻鏤
衆寶雜厠。衆花雜香而覆其上。寶四角頭懸
香瓔一一寶上有百千億帳。一一寶帳有
百千億自然蓮花師子之座。一一座上有百
千億殊異之色。一一色中有百千億摩尼珠
寶在蓮花上。一一花上復有百千億種種殊
異寶交露蓋。一一蓋下有百千億如來説法。
一一如來有百千億諸佛刹土。一一刹土有
百千億自然浴池。一一浴池有百千億鳧鴈
鴛鴦自然遊戲。爾時寶交珞臺諸如來無
所著等正覺。復放百千億光明。一一光中復
有化佛。一一化佛各説發意菩薩所行功徳。
十二因縁無常苦空非身之法趣泥洹門。一
一門中轉百千億不退轉法。古昔未轉今日
如來而爲轉之。現佛威儀神足變化。未曾所
見未曾所聞。不可思議不可稱計。是時諸來
會者。歎未曾有甚奇甚特。是我等福乃能見
此神足變化。燃法熾法。無盡之化如來。如如
來藏。不住於住。無形像無根本。不得得不獲
獲甚深玄遠實而不虚。智慧廣博。除去愚惑
亦不破壞。成就法界。當來過去現在諸佛之
法皆現在前。出如來力増益諸佛國。爲佛
印出生菩薩道。於現法中爲淨眼法王。慧眼
清淨。種性純熟。佛眼無礙由慧眼知。分別句
義而開法門。與善知識成就道心。不毀境界
不敗種性。爲一切衆生而作覆護居家成就。
若處在衆無所畏難。所興巧便無適不化。名
徳清淨無復悕望。胞胎均政。増上智業興
無蓋雲。智熾猛火燒疑結聚。闡揚*政教振
於道場。慈悲四等總持審諦。九觀六業勇力
無畏。信念慧定行訓無盡。入三昧定由觀十
方。禮拜恭敬供養諸佛。是謂最勝菩薩大士
心難沮壞。猶如菩薩性空自然。有目之士知
是爲空。空不自知言我自空。菩薩行本亦復
如是。度人洹沙復過洹沙。及至諸佛所遊刹
土。而度衆生非算所籌。菩薩不自念。我今
乃度爾所衆生。使至涅槃寂然無爲。亦不言
我縁斯果報。當成無上正眞之道。發意菩薩
執心牢固。從初發迹乃至道場。坐樹王下降
伏魔衆。其中所作功祚福業。盡爲衆生不自
爲己。猶如虚空普覆無外。然不自知言我是
空。如來神徳智慧光明。周接黎庶使成法眼。
無離無著一切諸法不可沮壞。無人無我以
智慧明善權利劍。一切諸佛所用正教。無量
功徳除去疑網。菩薩大士之所修行。菩薩
所行淨三梵堂。無空不空。空亦不生亦無所
有。無人無我無壽無命。亦不見生亦不見死。
獨歩無侶無可思議。不毀境界。無想亦空。不
生亦不見生。亦不見出。無去無來無作無造。
法界無量成道場業。空界無邊無所縛著。爲
衆生故故作處所。是我所非我所。起吾我想
菩薩執意依善根本。無量智慧而淨其道。去
心垢意以智慧除。如是最勝。菩薩入淨觀三
昧。觀察十方洹沙衆生。誰應法行。誰應智行。
誰應淨行相應。若有衆生應受法者。便當與
説二十五法。云何爲二十五。諸法無相。諸法
無形。諸法忍。諸法想。諸法無根。諸法境界
不可得。諸法無所取。諸法不二入門。諸法無
度。諸法不可斷。諸法甚深不可追尋。諸法覺
不覺者。諸法力不可壞。諸法成不成者。諸法
無毀而毀。諸法無常去常。諸法無染汚。諸法
行淨。諸法性觀。諸法無漏。諸法過去已捨。諸
法拔疑去網。諸法無從生慧受決。諸法本無
無苦名。是謂菩薩清淨修行二十五法。復次
菩薩。行三忍智。過智。無過智。亦不過亦不
不過智。云何菩薩修行過智。不壞法界身是
本無。如來之所修行。非縁覺羅漢之所修習。
無過智者。増上慧明。賢聖縁覺之所修行。非
佛羅漢之所行也。亦不過智亦不不過智。阿
羅漢之所修行。非佛縁覺之所修行。云何過
智。是佛所行非羅漢辟支。於是菩薩彈指之
頃。以智慧念。我當弘濟無底衆生。無邊無
崖縁想智業。金剛正受亦無轉還。弘誓之心
過出羅漢辟支佛上。是爲過智。非是羅漢辟
支佛之所修行。云何亦不過智。賢聖辟支佛
之所修行。於是菩薩發心起學。欲淨法界導
引衆生。宣暢佛法演甘露慧。爲無上道求詣
道場。若有衆生直從一徑至菩薩所。頭目髓
腦國城妻子。意所愛物盡用惠施給與乞者。
除父母師長。施果不求報。如是一世至百世。
一劫至百劫。財物惠施亦不見物。物是誰許
爲從何生。本從何來滅至何處。解物無本。不
見住止屋舍。時此菩薩以空慧觀。亦不見身
亦不見物。亦不見人。亦復不見何處惠施。然
此菩薩積行殊久心意捷速。欲成無上正眞
之道。慕度衆生淨佛國土。然此菩薩心樂閑
靜常處山巖。意想靜寂繋念在前。内自思
惟。前後所施衆徳具足。應成無上正眞之道
爲最正覺。然佛出世衆相嚴身。廣濟衆生至
無爲岸。要須大聖於無餘界而取滅度。然後
我當進成佛道。佛告最勝。彼菩薩心所念所
行願不違錯。如來在世教化周訖。於無餘泥
洹而般泥洹。正法滅盡世無復佛。一劫二劫
或至百劫。山澤菩薩方自剋責。咄哉所爲唐
勞其功。佛去世久像法滅盡。宿縁衆生盡爲
所在心懷煩惱。周章經行詣一樹下。以右
手指爪刮于樹皮。正値空處騞然有聲心霍
寤。便成無上正眞之道。左右顧視不見翼
從。隱形匿相不轉法輪。如凡常人。人間分
越。是謂亦不過智賢聖辟支之所修行非佛
羅漢也。云何亦不過智亦不不過智。羅漢所
修非佛辟支佛耶。於是菩薩從久遠以來積
行勤苦。欲得無上正眞之道爲最正覺。行施
行忍行精進行禪行智。或施頭目國財妻子
僕從給使。有所求索不逆人意。但刺身出血
多於四海。體骨布施遍四天下。然於其中不
獲其證。漸漸却退在凡夫行。厭患生死心不
猛進。憶本所作内心竊悔。趣欲脱身捐捨衆
生。久久方便求師諮受。承聲聞法乃得覺*寤
追前功勞想責無逮。是謂亦不過智亦不不
過智羅漢所修非佛辟支佛也。云何菩薩淨
行相應。是佛羅漢辟支佛之所修行。所謂淨
行者。淨三場。淨三眼。淨三聚。戒淨定淨慧淨
解脱淨解脱見惠淨。從三善法至十八無漏
之法。道俗善法皆悉清淨。佛辟支佛阿羅漢
修此淨行。至成得道不有中還。衆想不興亦
不可見。不起不滅亦無識止。有終有始便有
窠窟。達無終始豈有處所。時最勝菩薩復白
佛言。世尊。云何離欲菩薩心無増減。亦復不
念是苦是樂是好是醜。亦復不念前後中間。
去來現在禪止三昧。復不自念吾於欲無欲。
爾時世尊告最勝曰。無欲菩薩遊處欲界。周
遊往來説法教誡。心雖無染如處煻煨無底
火坑。愍彼衆生結著四流沒十二海。欲求出
路不知當如趣。内心堪忍不以爲難。分別五
陰興衰之法色痛想行識。思惟四大諸所生
滅。水泡野馬芭蕉幻化。虚而不眞亦不牢固。
何以故。甚深之法難可究竟。色法甚深道亦
如是。五陰甚深俗法亦爾。俗法甚深虚空界
亦爾。善察虚空界及與法界。亦無識想我人
壽命。挍計斯者實如幻化。思惟世俗八無閑
法。穢濁染汚妨人趣道。淨觀思惟悉無處所。
何以故爾。非常苦空非身之法。有目之士能
達此者。是謂菩薩心無増減不見苦樂善惡
好醜。都無三世縁起之著。地種爲剛境界自
然。水性爲濕性自柔軟。火性隆熾性自然熱。
風性漂搖動轉不住。法性觀察寂無四大。地
水火風爲從何生復從何滅。若菩薩分別法
界。設地増者。水火風性各各不如。神識自
溺漸不相應。地重神輕各欲相離。若水増者。
地火風界轉轉衰微。神輒欲移不安其宅。猶
如有人處在靜室。意欲出行造餘村落。先出
右脚在門閾外。是謂地大増也。次出右手復
在門外。所謂水性増也。轉出左脚在門閾外。
是謂火性増也。復出左手在於門外。可謂風
性増也。進前趣路。是謂神以逝矣。詣村落者
趣五道也。其知是者乃了法界。不堅不柔不
熱不輕。剛爲所在柔爲所至。熱爲所趣輕爲
所向。如是菩薩分別法界。一一觀了亦無處
所。思惟法界性自不同。養神長體各自殊異。
四大之中火爲盛毒。餘三大者性自相應。所
以然者。菩薩當觀内外四大亦復如是。三界
衆生四大不同。欲尋其*原莫知處所。當復思
惟六情所趣。其眼亦空眼識亦空。解於空者
乃爲法界。菩薩大士復當思惟解於六衰。眼
之視色色亦無有。前物入色亦復無有。耳鼻
口身意亦復如是。菩薩復當學諦相非諦相。
道相非道相。空相非空相。云何菩薩學諦相
非諦相。於是菩薩審解本無。本無爲一
無有二。亦知道證而無有證。不見受證不見
不受證。亦不見應亦不見不應。了應不應。是
謂諦相。菩薩諦相。在空亦諦遠空亦諦。亦不
在亦不不在。是謂諦相金剛正受*猗空習本
取護得盡。解此三事者。亦是諦相。菩薩諦相
達内無實。知外無入。不見愛樂不見不愛樂。
不見是處非處。亦是諦相。於内不斷正見於
外示現。若如閑居心常寂靜。外若憒亂。知苦
等住所適亦等。其諦相者。道證明驗五陰空。
五陰無主。所從縁起亦復是空。不住不見住
慧盡想。不住在疑結亦無住。不在五事不隨
十善。十惡世間本末。是曰諦相。如是菩薩行
諦相者。則不退轉。非諦相者。虚空界最第一
義。知之爲寂縁解無縛。是謂菩薩非諦相
也。云何菩薩學道相非道相。猶豫結疑世間
不可愛染。自用横害中暴墮苦。是謂道相。現
在身作來世受報。不*猗師不向善知識。亦是
道相。云何菩薩亦非道相。非道相者。三十七
品。有爲無爲法所趣入。不在二亦不遠二。不
從縁不離縁。不住縁不隨縁。不度非不度。不
果非不果。不一二三四。乃至十非不十。非所
生非不生。非滅盡非不滅盡。非起滅非不起
滅。非言教非不言教。非解空非不解空。非思
止非不思止。若菩薩察二十四事。觀了本
末分別在心。不處生死離於縛著。無勝負心
無強梁。不自擧不下人。便應碎身遊散三
昧。於百億定爲最上首。爲尊爲貴無過是者。
非是羅漢辟支境界。爾時世尊。即於座上三
昧正受。其三昧名一意無畏。使四部之衆上
下齊同。各無他念亦無亂想。是時世尊告最最
勝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今爲汝分別三
昧。使來會者各無狐疑。最勝對曰。如是世
尊。願樂欲聞。樂者令得安隱。佛告最勝。有三
昧名散諸結。令無限無量刹土有形衆生。除
去苦痛無復衆惱。復有三昧名勇慈明。使諸
衆生各無怨*儲。復有三昧名徳充。如來入此
三昧。使衆生類無飢渇想。復有三昧名清淨。
如來入此三昧。使諸衆生得法眼淨。復有三
昧名耳根清淨。如來入此三昧。使衆生類得
天耳聽。復有意寂三昧。如來入此三昧。使
衆生類迴邪就世。復有除惡三昧。如來入此
三昧。使衆生類修十善行跡。復有三昧名獨
歩。如來入此三昧。使衆生類不懷邪見而受
正道。復有趣路徑三昧。如來入此三昧。使衆
生類趣道不迷。復有三昧名成辦。如來入此
三昧。使衆生類捨于惡戒就清淨戒。復有三
昧名慚愧樂。如來入此三昧。使衆生類奉持
忍辱。復有三昧名進徳。如來入此三昧。使衆
生類懈慢墮者興勇猛意。復有三昧名一己
無侶。如來入此三昧。使喜妄衆生速入禪
定。復有三昧名曰降伏。使執愚衆生智慧自
珞。復有三昧名無穿漏。*使無信衆生安
信根。復有三昧名總持徳。如來入此三昧。使
少聞衆生而獲多聞。復有三昧名威儀則。如
來入此三昧。使衆生類儀容整頓不失禮節。
復有三昧名施恩。如來入此三昧。使著欲衆
生永無愛欲。復有三昧名以度。如來入此三
昧。使瞋怒衆生斷除恚恨。復有三昧名無惑。
如來入此三昧。使愚癡衆生親習智業。復有
遍至三昧。如來入此三昧。使衆生類不著三
有。復有三昧名一切身體形色三昧。如來入
此三昧。使十方國土一切衆生化作百千億
形色。然彼衆生各各不相知。我今最勝略説
其要。設當如來從劫至劫。乃至百劫説如來
所入三昧者。不可究盡。唯佛世尊乃能暢
耳。是時最勝前白佛言。甚奇甚特。如來身相
所造變化。不可思議無能測量。以無形善權
而自嚴飾。如來所説所入三昧。昔所不見昔
所不聞。若有菩薩聞此三昧名號定意持諷
誦者。在所遊處常得自在。若復勸助代其歡
喜。爲以供養諸佛法已。諸聲聞等非其境界。
縁覺之乘復不能及。若有毀謗斯定三昧。常
處闇冥未甞決了。設復人身入無救獄。罪
猶尠微蓋不足言。若有憎嫉定意三昧。其罪
難量動有劫數。聾盲瘖瘂終不聞法。雖得爲
人恒多苦痛。兩舌詐欺口不能言。自非菩薩
廣博多聞。乃能信此正定三昧。若有勸發誦
習此定。尋時得見諸十方佛。又我今日講解
定意。志不改易乃應正定。爾時最勝承佛威
神復白佛言。今日此衆諸來會者。菩薩四部
天龍神鬼。備欲得見如來定意所可感動。或
能蒙斯多所潤澤多所成就。唯願世尊。垂愍
見憐。放大光明照諸十方佛佛刹土。其中純
淑衆生之徒。蒙光得化普得度脱。爾時世尊。
可其所説。尋於座上。即如其像三昧正受。其
三昧名右足指輪定意。放大光明。其光明照
此忍世界已。復照十方諸佛恒沙刹土。十方
國土諸菩薩等。百千億衆尋其光明來至忍
界。東方去此九十六江河沙等諸佛刹土。過
此數已國名海寶。有佛名寶淨如來至眞等
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
人師號佛世尊。現在説法。彼有菩薩名曰
辯聰。不退轉大士。見此光明。便往至寶淨如
來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寶淨如來。告
辯聰菩薩曰。汝到彼土。攝持威儀無失
則。所以然者。彼土志性剛強所行卒暴勿見
苦樂。彼土衆生多懷憍慢不順正法。若見有
短愼莫驚懼。能如是者宜知是時。彼佛刹土
衆多菩薩。自白其佛。我等快得善利。宿福自
賀不生忍土。是時辯聰菩薩。將十千菩薩前
後圍繞。猶如力士屈伸臂頃。來至忍界。往至
釋迦文佛所立。爾時世尊。知而告最勝曰。汝
頗見辯聰菩薩及餘菩薩不乎。對曰唯然*已
見。佛告最勝。此菩薩者。義辯第一慈悲喜護。
言語柔和志行高遠。先笑後言和顏悦色。問
不復重所説約少。接度衆生如佛之度。成不
退轉立菩薩道。是時辯聰菩薩及十千菩薩。
禮世尊足右繞三匝。叉手向佛而嘆頌曰
    聲振徹十方 功徳名訓稱
    人尊所適方 靡不蒙其度
    佛土界清淨 不聞五道名
    捨彼而就此 慈悲難喩等
    世尊今所現 人中實難有
    徳積如須彌 自投于足下
    正使行精進 一劫至百劫
    不如須臾間 忍界行哀心
    諸佛興出世 先選清淨土
    仁尊獨能忍 於此五濁世
    善哉甚難有 將護平等度
    流教及三乘 令淨身口意
    既成菩薩道 亦無退轉心
    意趣倍精進 今故稽首禮
    斷諸狐疑結 快修十善行
    諸佛法具足 所説智海淵
    若在本刹土 億百劫導師
    不如在此土 住劫度一人
    亦遊無量刹 恒沙不可計
    不聞有苦惱 及八無閑處
    此人多剛強 衆垢以成身
    四諦眞如水 洗浴内外淨
    我等信心至 故遠來歸命
    欲聞定意法 願時敷演之
爾時辯聰菩薩。以偈讃佛已前白佛言。何謂
菩薩志意堅牢堪受定意。所聞教誡亦無厭
足。云何菩薩言行相應内性柔軟。爾時世尊
告辯聰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
別其義。對曰如是世尊。佛告辯聰菩薩。修定
心成就四法。使菩薩志意堅固堪任受定。所
聞教*誡亦無厭足。何謂四法。所謂慈悲四等
心不懈怠。所度人民如幻如化。謂佛智慧無
與等者。是謂辯聰菩薩成就四法志意堅牢
堪任受定。云何菩薩一意趣向言無錯亂。佛
告辯聰。於是菩薩復當成就四法。何謂四法。
菩薩一向説衆生空説諸法空。於諸受入都
無所著。歎譽菩薩所作功徳。分別善惡有爲
無爲之法念行善權。是謂四法。云何菩薩増
益善根轉多不減。佛告辯聰。復有四法増益
善根。云何爲四。一曰信。二曰聞。三曰施。四
曰出要。是謂四法令菩薩増益善根。云何菩
薩心不亂錯亦不狐疑。佛告辯聰。復當思惟
四法意專不亂。云何爲四法。所謂心常專之。
禁持禮節。不望利養。不求名稱。是謂四法
意不有亂。復有四法増益善根。云何爲四。所
謂四法。教他立信。既施之後不望其報。
護法之主。菩薩言教教授不違。是謂四法之
所修行。復有四法。菩薩當念思惟。從一地復
至一地。或退或進。云何爲四法。教衆生類習
其善根。遠離諸惡不行愚惑。無捨弘誓意不
怯弱。是謂四法菩薩之所修行。復有四法菩
薩之所奉持。云何爲四。所謂化衆生以權方
便。立凡夫人在於信地。所度無虚妄。現佛威
相而接衆生。是謂四法菩薩之所奉持。復有
四法。菩薩當念思惟。云何爲四。所謂隨宜進
止。不著服飾。隨彼時宜。恒忍苦樂。是謂四法
之所修行。復有四法。云何爲四法。所謂自伏
意性。常發道心。不離善權。專意念佛。是謂四
法。復有四法。菩薩當念思惟。云何爲四。於是
菩薩當念獨處。遠聲聞心及辟支佛意。求法
無厭足。所聞正法廣與人説。是謂四法。復有
四法。菩薩當念思惟。云何爲四。求寶給窮乏。
醫藥療治病。求義無厭。忍一切苦。是謂四法。
復有四法。菩薩當念思惟。云何爲四。行不起
忍。超滅盡忍。思惟根本十二因縁。於忍不著
忍各各自離。是謂四法。復有四法。菩薩當念
思惟。云何爲四。思惟惡露不淨之觀。數出入
息。行清白法。當自謙卑。是謂四法。復有四法。
菩薩當念思惟。云何爲四。當觀應法衆生然
後投藥。常念恭敬無得自高。若在大衆不著
利養。行權方便所適無礙。是謂四法。復有五
法。菩薩當念思惟。云何五。受平等法而不遺
漏。觀己彼身等無有異。與善知識從事。永斷
結使令無有餘。是謂五。復有五法。菩薩當念
思惟。云何爲五。自省己過不見彼短。若在惡
部使行慈心。*燃熾諸法去其縁著。道心牢固
終不忘失。亦使前人行其道意。是謂五。復有
五事菩薩當念思惟。云何爲五。施恒在前。次
復教人使行惠施。執心施時亦不選擇觀衆
生是非。諸法甚深皆得解脱。至成作佛莊嚴
道樹。是謂五法。復有五法。菩薩當念思惟。云
何爲五。知行起滅。於力無畏不捨衆生。分別
衆智。亦知増上知。不相違背。是謂五法。復
有五法。菩薩當念思惟。云何爲五。在五道中
永度無極。供養諸佛禮事恭敬。入慈三昧以
自娯樂。佛智無量現在目前。無量三昧亦不
疑難。是謂五。復有五法。菩薩當念思惟。云何
爲五。發弘誓心終不中悔。言從語用言不妄
發。依禪不著禪。念持不著。遊處當不樂。是
五法。辯聰菩薩。菩薩摩訶薩。修此定意
本行。便得如來正受。爾時世尊説此法時。二
億諸天世人發無上正眞道意。復有五千天
子得不起法忍。是時諸佛刹土諸菩薩等。各
齎華香而興供養。花至于膝
十住斷結經卷第五




十住斷結經卷第六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碎身品第十五
佛告最勝。菩薩摩訶薩入碎身定。使菩薩入
此定。具足十種如住。何謂爲十。一切世界
如如住。一切諸方如如住。一切劫數如如住。
一切衆生如如住。一切諸法如如住。一切諸
菩薩行如如住。一切菩薩願中如如住。一切
衆定中如如住。一切諸佛世尊如如住。一切
地界如如住。若有菩薩得此碎身定者。便獲
此十如如住。云何菩薩入衆生碎身定。於是
最勝。菩薩摩訶薩入碎身時。先入身内定從
身外起。入身外定從身内起。入一身定從異
身起。入異身定從一身起。入人身定從閲叉
身起。入閲叉身定從龍身起。入龍身定從阿
須倫身起。入阿須倫身定從天身起。入天
身定從梵天身起。入梵天身定從欲界身定
起。入天道身定從地獄身定起。入地獄身定
從人道身定起。入人道身定從餘道起。入
千身定從一身起。入一身定從千*身起。入
億身定從一*身起。入一身定從億身起。入
閻浮里地有形衆生定從瞿耶尼有形衆生定
起。入瞿耶尼有形衆生定從欝旦曰有形衆
生定起。入欝旦*曰有形衆生定從弗于逮有
形衆生定起。入東方有形衆生定從三方有
形衆生定起。入三方有形衆生定從四方有
形衆生定起。入四方有形衆生定從一切諸
海有命形定起。入一切諸海有命形定從海
神身定起。入海神身定從海水種定起。入海
水種定從海地種定起。入海地種定從海火
種定起。入海火種定從海風種定起。入海
風種定從四大定起。入四大定從無有法定
起。入無有法定從須彌山定起。入須彌山定
從七寶山定起。入七寶山定從百草樹木山
川石壁定起。入百草樹木山川石壁定從淨
潔香花一切寶器定起。入淨潔香花一切寶
器定從一切四方上方下方一切衆生所乘服
食具定起。入一切四方上方下方一切衆生
所乘服食具定從三千刹土有形衆生身定
起。入三千刹土有形衆生定從三千大千刹
土有形衆生定起。入三千大千有形衆生定
從億百千及三千大千刹土有形衆生定起。
入億百千及三千大千刹土有形衆生定從無
限刹土有形衆生定起。入無限刹土有形衆
生定從無數刹土有形衆生定起。入無數刹
土有形衆生定從無量佛刹土有形衆生定
起。入無量佛刹土有形衆生定從無邊佛刹
土有形衆生定起。入無邊佛刹土有形衆
生定從無稱佛土有形衆生定起。入無稱佛
土有形衆生定從不思議佛土有形衆生定
起。入不思議佛土有形衆生定。入無限無
量不可思議佛土有形衆生定。從無限無量
不可思議佛土有形衆生定起入極遠有形衆
生定從極遠衆生定起入極近衆生定。從極
近衆生定起入眼入定。從眼入定起入耳入
定。從耳入定起入眼入定。入鼻入定。從舌
入定起入舌入定。從鼻入定起入身入定。
從意入定起入自入定。從自入定起入他
定。從他入定起入自入定。入一切有形衆
生定從阿僧祇刹土復及無限無量不可稱計
刹土定起。入阿僧祇刹土復及無限無量不
可稱計刹土定從一切有形衆生定起。入聲
聞定從辟支佛定起。入辟支佛定從聲聞定
起。入自身定從佛身定起。入佛身定從自身
定起。入一念定從百億劫定起。入百億劫定
從一念定起入現在定。從現在定起入過去
定。從過去定起入未來定復入三世定。如是
菩薩隨所入定。隨所從起。入虚空界定從虚
空界起。最勝當知。猶如有人爲鬼所著。隨彼
鬼神持身所詣不自覺知。然彼鬼神託彼人
身不自現形。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意入内
定從外定起。入外定從内定起。猶如有人身
死神去無所依猗更不動搖。身亦不知神之
所在。神自受形不知故身今爲所在。最勝當
知。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初入有定分別等
觀。復入空定永不見有。前生後滅各不相知。
菩薩復當觀。猶如心自在度無極人。一身能
化作衆多身。衆多身還合爲一。識不從一身
沒即時生衆多身。亦復不得識從衆多身沒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