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No. 0309_ 竺佛念譯 ) in Vol. 10

[First] []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309

最勝問菩薩十住除垢斷結經
卷第一一名十千日
光三昧定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道引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毘舍離城㮏氏樹園。與大
比丘衆八萬四千。菩薩十萬四千人倶。普皆
大聖玄鑑通達。獲致總持辯無滯礙。三昧常
定慧無畏難。解了纒縺十二行本。以逮深要
不起法忍。周流五趣觀察訓導。以佛弘智覆
蓋衆生。隨其根源而救濟之。執持威儀不失
禮節。其名曰常淨菩薩。寶積菩薩。寶士菩薩。
寶印首菩薩。寶藏菩薩。趣意菩薩。轉法輪菩
薩。除陰蓋菩薩。施蓮華行菩薩。師子菩薩。日
光菩薩。見正反邪菩薩。不置遠菩薩。無損志
菩薩。持地菩薩。持魔菩薩造化菩薩。水光菩
薩。施相菩薩。應聲菩薩。金瓔菩薩。慈氏菩
薩。濡首等。十萬四千人倶。爾時地主。四大天
王釋提桓因。將諸忉利天。焔天。兜術天。化自
在天。他化自在天。第一梵天王。將諸梵衆來
詣佛所。及諸天・龍・鬼神・揵沓惒・阿須倫・迦
留羅・眞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悉來集會
爾時如來。與無央數億千之衆眷屬圍繞。而
爲説法。弊魔波旬不安本位。復將官屬前後
圍繞來至佛所。頭面稽首在一面立。此賢劫
中一切大聖。諸正士等皆悉雲集。是時如來。
復以舌相光明普照三千大千刹土。見光明
者各相謂言。今日忍土釋迦文佛。放大光明
引致十方。高行菩薩於光明中演出此音。能
仁如來至眞等正覺。在娑訶國土。放微妙光。
與諸大人演説十千三昧正定。非是縁覺聲
聞所行。我等各各齎供養具。詣彼忍土興致
禮敬承受奉覲
於時東方去此九萬二千諸佛世界。國名盛
妙。佛號殊勝如來。其佛左右有菩薩名曰執
志。通慧大士住不退轉。光明遍彼勸進菩
薩。尋自往詣盛妙如來至眞等正覺所。稽首
長跪而白佛言。唯然大聖。欲至忍土奉覲釋
迦文佛至眞等正覺。稽首問訊諮受未聞。其
佛告曰。宜知是時便往勿疑。又謂執志。雖至
忍界即當奉行五十五事。戢在心懷無令漏
失。何謂五十五事。施與不施等。於戒犯戒等。
忍對不起等。進退強意等。亂心禪定等。深智
淺愚等。怨儲二親等。見罵若空等。三乘無
高下。亦無若干想。亦不見善亦不見不善。亦
不見佛土淨。亦不見佛土不淨。若見衆生生
惡趣者不懷恐畏。見諸上士觀如衆祐。亦不
有二常若一心。若見有殺盜淫泆。妄言綺語
嗜酒愚亂。嫉妬恚癡鬪訟彼此。心執邪見非
常言常。悉當平等無増減心。莫見戒具受上
福。報施受大福。亦復莫云我今護殺延壽無
量。亦莫相輕我相好勝教誡殊特。彼人卑穢
凡夫朋黨。除去七慢十二無記。是爲五十五
事。當念修行。佛言執志。若有族姓子族姓女。
心志質直等住定意可遊彼土。設百千劫於
吾之土建立梵行。不如忍界彈指之間無高
下意。是爲殊勝億千萬倍。於時彼土五萬菩
薩。各誓願言。我當具足心意清淨。侍衞執志
菩薩。得詣奉覲能仁如來至眞等正覺。執志
菩薩即與五萬菩薩。譬如力士屈伸臂頃。斯
須之間於其佛土忽然不現。尋在忍界奉覲
能仁。稽首禮拜退住一面。爾時世尊觀衆來
會集坐已定。告四部衆。汝等見此執志菩薩
乎。對曰已見。佛言。諸族姓子。斯大士者。超
越三有分別深奧。辯才通達慈哀感動。神足
變化導引勸進。所遊居處多所饒益。是時座
上有菩薩。名曰最勝。承佛威神即從坐起頭
面禮足。白世尊曰。唯然無著志性愚癡願欲
所問。若見聽許乃敢陳啓
佛告最勝。恣汝所問。如來當爲解説。爾時最
勝菩薩以聽所啓。即白佛言。唯然世尊。如來
至眞入何三昧。放大光明踰於日月。若有衆
生觀如來光必至所願不失人根。此何變化
神妙乃爾
佛告最勝。快哉問矣。誠如來言光明威力。接
度衆生多所開化。如來隨宜入億百千諸三
昧定。遊於恒沙無量佛土。塵數姟兆性行所
趣。有*淫怒癡強梁自用貢高放泆者。如來
觀察具分別之
爾時最勝復白佛言。何謂菩薩從初發跡至
成作佛。一地二地至于十地。爲斷幾結消除
幾垢。何謂菩薩解了己身内外無生何謂菩
薩自稱廣施不除斷滅。何謂菩薩行戒具足
終而不犯亦不毀戒墜墮本位。何謂菩薩忍
而不起於忍退還爲凡夫行。何謂菩薩精懃
不懈復有慢怠從始積業。何謂菩薩入定意
法天雷震動心不錯亂。云何菩薩初發心行
無能斷者。云何菩薩意識安隱不可捨離。何
謂菩薩其心獨尊與衆超異。云何菩薩心之
所趣無能知意
爾時世尊告最勝曰。善哉善哉。乃問斯義。多
所饒益多所成辦。今當爲汝敷演其誼。菩薩
所行不可思議。智無邊崖亦無等侶。乃能興
心於如來前而師子吼。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最勝則曰。受教而聽
佛言。菩薩發心求無上道。先斷妄見身邪戒
盜分別苦智。建立志願具足禁戒。毎自思惟
我之所行。願樂遠離凡俗之法。以五陰性不
可得故道亦不可得。況於在道外者。猗色痛
想行識求度衆生。佛復告最勝。五陰亦無觀
行。衆生亦無觀行。亦復不見所可度者。無言
教法。非羅漢辟支佛所能及也。爾時最勝菩
薩。白佛言。世尊。不從五陰無觀行得道不從
衆生無觀行得道。寧可從四禁法得乎。佛言
非也。最勝復白佛言。設不從四事得者。復可
從空得耶。佛言非也。爾時最勝菩薩復白佛
言。不從空得不從四事得者。今日如來及衆
會者。不成無上道。亦不得果報乎。佛言。成無
上道耳。但不住有性亦不住無性。而成等正
覺。最勝白佛言。云何色痛想行識。及内外法
善惡法。有漏無漏法。有爲無爲法。如來所説
名號之法。云何以名想字體教授一切乎。佛
言。行亦無名復無想念。不見入出之二來往
周旋。故號一切智。菩薩常當以十法了十地
事。云何十法了十地事。以苦習義盡道之
義。滅盡無生一切遍義。自識己身及他人義。
於六邪本及六十二見皆知空無義。菩薩行
是時。當除有跡無跡。云何除有跡無跡。道是
跡非道無跡。來往是跡。無來往者便無有
跡。菩薩當念修諸住地。當行苦義斷*淫欲
之火瞋恚之毒愚癡之刺。悲慈之心遍滿四
方。雖有愍哀意亦不有想。已所惠施終不爲
己。普及衆生亦無所悋。施不見施不有受者
及與財物。念與善者周接。常當下意無生貢
高。説法之時不見有法。出生窠窟無法之
想。出家之日與愛欲別。以空無法斷除顧戀。
求佛成道莫著相好。亦復莫念吾先成道某
在吾後。設欲分流法教。終不敗法毀法。進趣
果證不爲塵欲所牽。心常懷念滅於貢高。自
用不求法報及財寶物。所授諦説無言教想。
持身如空空無想念。是爲菩薩以苦智成辦
淨一地迹。復次菩薩。復以苦義*習義行百千
定。若欲得佛心定意三昧者。不以色想亦不
以種好。亦復不以本宿行故而致一住。亦不
希望作是致是不作是亦不獲。是常建是志
不念過去。當來之著。亦復不念今現在世生
死所趣。不從五陰六衰而剋此法。亦不離五
陰六衰。復當思惟六無根本。六無根本者。眼
耳鼻口身意。從所起生從所起滅。復當分別
六衰所興。了知尋察色聲香味細滑之法。亦
復不用見聞念知心意識法。得淨一住。不以
巧僞生滅之法有常之想。淨於一地。無正無
邪不造等意無所希望。亦不是是亦不非非。
而淨住地。亦不從一二三四至百千定。亦復
不離百千定意而淨住地。不因心意而曉内
外衆念望想是非之事。亦不色痛想行識而
淨其地。亦不用戒聞定意慧解度知見。十力
無所護四無所畏。諸佛所寶十八法本。不可
以意想知見我想無我想。不以五陰六衰生
滅之處。亦無所住亦無不住。是謂菩薩淨一
住地。亦無色痛想行識之屋室。亦不眼色耳
聲鼻香舌味身細滑之處所。何以故。不可目
視而見衆想。解不起不滅之法無終無始。是
謂菩薩於初地中而淨其跡。悉具足成道慧。
備滿如來所宣無有差別。若干之念便能解
暢。亦能爲人啓受諷誦。普能周悉諸佛深藏。
佛復告最勝。菩薩復當具足六度無極。念
捨形色無所希望。不生三念染著之法。是則
名曰施度無極。欲知根源不念佛身達了本
無。當知以備戒度無極。不自想念我得成就
三十二相。計挍諸法假號名句。相貌無盡住
不起法。是故名之忍度無極。一切諸法普無
觀行。亦無聞見行道士法。見善不悦逢惡不
慼意無適莫。是故名曰進度無極。心不興念
起於亂想。寂怕自守意識永定。是故名曰禪
度無極。解色相空敗毀色空。亦不自高不懷
自大。諸法之相達知爲一亦非有一。是故名
曰智度無極。復以權道應適衆生。隨縁拔濟
使不漏失。是故最勝。發意菩薩以苦聖智治
初地行。便能具足諸三昧門陀隣尼門智慧
自在。復次菩薩得是十千三昧住於欲界。當
以苦智等智果報。分別十法欲恚慢癡狐疑
身見耶見内見戒見盜見法。已知已了不除
不盡亦不令生。復以苦智等智。於有形無形
曉了十八結母。雖分別結不盡不賜。最勝當
知。初學發意。復以*習義等義。於三昧定。住
於欲界形無形界。思惟十九怨對之災瘡痍
之患。滲漏無首盡滅等義。復於三界觀察十
九迷誤之法。道在三處有二十二。亦當思惟
三十四無漏聖意具諸功徳悉爲成辦。觀于
無常苦空非身解知無二。乃於一地而淨其
跡也
  留化品第二
爾時最勝菩薩前白佛言。云何菩薩於二住
地而具足行。必果所願無有中錯。佛告最勝。
菩薩於二地中常當思惟。念淨其戒識其重
恩。勤行忍辱謙恭卑下。常懷喜悦先笑後言。
行大慈悲孝順師長。篤信三寶崇習妙慧。無
生染著計有常存。夫計常者。謂生死業解有
道常。常道非尊尊出非常乃謂爲尊。尊既無
尊何言道尊。是故最勝。菩薩了道亦無尊卑
亦無相像。虚空猶常言有形質。眞道號字不
可覩見。其心坦然無所縛著。所修徳業不離
諸佛。無能中道而得斷絶。一切諸惡悉盡無
餘。其心永定不可動轉。志如金剛亦無伴侶。
皆知一切諸法之本。已除衆垢消滅闇冥。其
法晃曜靡不照明。心懷質直亦無諛諂。性行
平等無彼此意。發心*已來常懷鮮潔。由本
淨故得去諸垢。沐浴清淵蕩除衆穢。其信堅
固無所遺捨。施意廣大無有邊崖。心若虚空
亦無窮盡。含受下劣將養使度。所以然者。其
慧純淑無所罣礙。心之所規無所不容。大慈
無窮不盡之藏。得識辯才常懷羞恥。堅固之
行心不可沮。覺道之力無所不入。辯才過衆
無不渇仰。得諸總持亦不忘失。初不演説不
急之事。於百千定終不狐疑。聞善惡法不懷
憂喜。不自貢高復不自下。進趣安詳不失威
儀。十二行本曉知五陰。六衰所起復以苦*習
盡道。分別十二縁起。癡行生死靡不貫達。觀
察五根具滿思念。不復往來生死穢著。乃以
八十四智消滅諸漏。誓留化身一劫教授。
如我今身必當入於無餘泥洹。不永滅度亦
復留化。在賢明土將無數衆。前後圍繞説微
妙法。最勝當知。賢明去此北方度十三億恒
河沙等諸佛刹土。彼有世界名不動轉。有佛
號照意如來至眞等正覺。現在説法不動轉
界。亦無聲聞縁覺之名。純諸登位大乘行人。
布施戒忍精進禪定。以神通慧而自娯樂。無
極之智纒絡其身。隨時分別章句深妙。慈悲
喜護等如虚空。觀前衆生知其志性。爲雨甘
露無極法味。其服食者無瞋恨結。行三三昧
空無想願。拔濟生死立無爲岸。降魔塵勞懷
害之毒。彼佛神足感動變化。周旋往反無量
佛土。彼受訓者。不知是化謂爲眞佛。過去恒
沙諸佛世尊。皆留化佛。接縁衆生使獲無爲
是故如來隱形適化不可思議。方將來佛慈
氏等輩。亦各有化如來之像開導衆生。我雖
滅度彼化佛身亦不滅度。是故最勝。化亦無
化佛亦無佛解知空寂。亦不二三若干之相。
二地菩薩。常當修習幻化之法。觀了慧地誠
信之地見地薄地終成之地。縁覺聲聞所居
之地。雖療其疾不取其證。假使最勝二住菩
薩。欲取聲聞縁覺證者甚無有難。譬如有人
手執華鬘及明月珠。仰擲虚空未墮地頃。於
其中間斷結除垢諸漏永滅。無生老死憂患
之苦。但爲菩薩雖知斷結終不取證。所以然
者。未察衆生上中下意。堅固其心永處究竟。
興無蓋雲撃慧雷聲。降甘露藥宣眞諦寶。不
斷三業。意念鮮潔如水清徹。恒用禁戒而自
莊嚴。復以衆徳修飾形相。奉遵上妙賢聖覺
道。至後胎分一生補處。覺現諸佛所造本
業。覺意總持悉無處所。先念興意嚴淨道場。
隨時進止行安般念。在衆強志御無所畏。心
便勇健而得自在。發心願成甚可愛敬。爲諸
衆生説喜樂法。其心特尊與衆超異。若能執
持空無之相。外道奇術無奈之何。聲聞縁覺
常所宗敬。是時世尊復告最勝。二地菩薩達
知本無遠離身行。去口殃禍除意亂念。消滅
三穢抑制三災。閹塞五弊推尋十二癡行
之本。上下五結散在三界。以漸除却無令増
多。思惟十一苦惱之瘡。捨諸四大耽著之病。
分別諸物惡露之法。當避家業息諸習俗。斷
其愛欲瞋恚貪垢。淨刈根本不使流馳。常念
思惟計無我想。堅立四信。住四意止。成四意
斷稱説五根。布現五力無缺減志。曉知七覺
諸寶之藏。修行八正賢聖之道。八大人念初
不廢捨。如是最勝。二地菩薩執心調意。不若
干念解知悉空而無眞實。乃得上位受菩薩
記。不動勞行亦不離行。學於上智雖有尊貴
意不貢高。觀知諸法一法不二不計三想。亦
復不興無益之想。不有限際有無之想。了想
無處不住無處。惟正覺淨諸佛亦淨。善御於
心正住不邪。等一善惡審知倶空空不疑礙。
亦復不見有爭無爭有觀無觀。本無爲一亦
不見一。知一除一不住於一。復不從一而起
衆想。等習勝意無習。有際不見有際有勝有
負。不聽心散越内外法。善防御識定而不轉。
雖在三有不著於三。深察諸性了知無根。知
無根者所謂淨地二住菩薩。自整其心觀諸
法本悉同無常。常無所入不見出生。無善不
善好惡之名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調正心意
無有憂慼。在所入處開示大藏。入大法海念
求七慧。煎熬三愛善制四流。修六重法成果
證行。如是最勝。菩薩大士具諸法已。知無形
貌而不可見。是謂習學淨於二地
  空觀品第三
爾時最勝菩薩復白佛言。云何菩薩於三地
中當淨其行
世尊告曰。進學菩薩無出入念。雖多學問義
無厭足。不入文句字體本末。分流法施謙下
於人。修治國土無國土想。建立善業亦不貢
高。初發心行無令有斷。成功徳願志如安明。
觀諸衆生説喜樂法。從初發意以爲道本。由
是得至永寂道果。心念廣施遍及一切。建立
志願具足禁戒。開意精進行無懈怠。無所喜
惟道爲務。無歸趣者與作將導。因爲分別
大智之法。從初立心永無所住。用極大慈不
可見故。欲拔根原立大乘迹。當行悲哀愍其
未度。設見度者當懷悦豫。於諸衆生平等其
心。雖遇苦樂亦不爲動。將護一切引入道門。
爲諸如來所見扶持。念順十方諸佛教誡。當
度一切五趣之難。興隆道化無損三寶。無所
違失便成道果。將順禁戒爲衆人則。暢演智
慧無窮之寶。猶如虚空不可窮盡。其一切智
亦不可盡。如來心識亦復如是。無有生滅著
斷之二。定意三昧智慧解脱。度知見身無有
近遠亦不可見。最勝當知。一切諸佛深法之
要。亦不可盡亦無端緒。去來現在三世合散。
亦無所有不見有集。有所成辦復無散落。變
易非一四大所造。地水火風亦無有對而不
可見。用智了別衆生心行。本願不斷不可思
議。皆無所生亦無髣髴。一切諸法尋不可知。
以是之故故無所生。亦復無法可有生者。生
已無生何者是生。是故最勝。發菩薩心而無
窮盡。不設心意形相諸法。復無諛諂僥望諸
法。其心質直在衆殊特。修息心法自觀身法。
觀他人身皆悉空寂不生想念。觀身無染而
不可得。亦無授者分別爲一。行歩進止探察
三界受形之類。皆由癡愛遭諸苦惱。了知無
二而不可見。痛意行法内外虚空無有生滅。
復次最勝。進學菩薩觀息出入長短遲疾。身
中毛孔氣息所經靡不了達。出氣爲温還報
爲冷。解知寂寞都無形質。菩薩觀身分別識
知亦無處所。用清淨故平正無邪。柔軟其心
不懷麁穬。篤信眞要未曾變改。志常堅強
而無動轉。無能憎嫉而嬈害者。何以故。爾以
其行際不可逮。及有所建立無能誹謗。何敢
興造無根無罪心垢爲消。願令法輪常轉於
世。使一切人疾得妙慧。光照幽冥如日貫雲。
立道善本自觀無我。生無處所於内外法倶
亦如是。亦復不見生死所趣起滅之處。乃
至羅漢縁覺及佛皆無見聞。有想見者爲非
見也。無所想見一切清淨。不止淨想乃爲非
想。是爲空見爲無所見。復次最勝。心不在内
亦不處外。不於道法不住於俗。亦不住有亦
不住無。不見起滅動搖之處。心無*崖畔廣普
無底。亦無音響本末悉盡。如是最勝。當作是
觀觀無所觀。當作是見見無所見。習行菩薩
爲空爲滅爲無所有。三住菩薩以諸法定。使
意專精計念成淨。作是計者爲應泥洹應無
所生。是法無法無亦無無。強爲生名字爲法
性。曉了法性無來往縁。習意斷法哀世現
名。惡法未生精進御止攝使不起。以興惡者
御意令斷。未生善法精勤使生。已生増多不
使漏失。三住菩薩行神足定。得樂喜定止所
作行。總其神足持身心意。以精勤定除所作
惡。復總神足攝持身心。復以意定除其所作。
統攝神足持於身心。以智慧定除諸所作。統
其神足亦持身心。漸進修根信精進根。意定
慧根便得入要。佛法空盡無彼無我。亦無因
縁復無纒縛。貪有計常生死苦斷。一切無跡
人多相猗。見著性名於無數世。當復精行
憂惱相隨。如影隨形往來不停。如輪在轍莫
知端緒。行定無猗正觀不著。貪盡想滅結解
清淨。於行不惑意無憂惱。生老病斷無復
往來。慧眼大明普照世人。拔十二縁無黠慧
惑。復次最勝。菩薩大士復當修行神力之
徳。夫神力者莫能沮壞天魔外道威力之神
無侵暴者。信力精進意定慧力。是謂菩薩毎
修行者。遂應漸進七覺意華。以意覺花行十
五心。斷慳悋心履菩薩迹。成深妙慧而不退
轉。法覺意花無爲無作。除去穢惡不善之行。
精進覺華合受戒慢。有放逸者抑使不起。歡
悦覺花應三禪地。攝諸亂想寂怕無爲。猗覺
意花無所貪著。觀了諸法亦無所習。以信覺
花其志牢固。暢説微妙而無悔恨。亦當思惟
無著覺花。斷百八瑕染著心者。復當修習八
賢聖道。等念等定等語等行等業習等意等
定。超過八難越度六衰。亦復分別三三昧法。
具此行已乃得稱爲淨三住地。如是最勝。菩
薩大士習行慧門。校計空無不可得覩。無有
形*想相亦無相。與人説法恒用中正所言至
誠終無有異設有所與無所希望。不求名稱
爲人所歎。咸共戴奉興致供養。有所造作
不自爲己。先求彼安後乃恤己。所以自致獲
安隱者。所施功徳不懷懈惓。有所施爲苦無
厭足。用愍一切衆生故也。用無極慈拔濟老
死。爲懈惓者而興精進。所以勇猛興精進者。
欲以養育衆生之類。常當自念我由衆生得
辦道果。諸功徳業亦復具足。所可陳力不希
望報。所以然者。以心淨故蒙法潤澤。是故無
求世人有求爲除利求。以是慧力護一切法。
願令群黎各寧其所。使上中下悉無怨恨。所
作事業安隱審諦。由是菩薩無能制者。亦復
無能抑斷之者。如是最勝。菩薩宿誓弘普
難量。其慧無邊不可窮極。猶若天金而無
汚。所以然者用無瑕穢。消盪塵蓋永無貪欲。
其諸惡心不能復亂。又其意猛不爲惡屈。守
護邪念亦不使生瞋恚愚癡所有貪著。汲汲
五欲貢高自大。諸所不可皆悉除盡。三住菩
薩常護是心。曉了内法而不可見亦無形相。
假使有相則毀法性。捐捨重擔及諸垢濁。當
建是心不令懈怠。尋其心識悉無處所。而不
可見無若干想。有憒亂者護使定意。無智慧
者育養成辦。計於一切受形之分有功徳者
無功徳者。悉欲度脱至于大乘。思念大乘亦
不有跡。訓誨一切履行法者。畢志堅固淨於
三地成於道果。諸在厄難皆令建立無極功
徳。雖獲其報知無所有。心亦如是永不可見。
所以然者。用慧觀知無去來今。如是最勝。菩
薩常學修于大慈。若有苦難自投歸命。欲求
救濟全身命者。寧喪躯體願受苦惱。先度前
急不負要誓。其行慈者平等如稱。若有増益
不以喜悦。設毀謗者不懷憂慼是爲菩薩隨
時行慈。夫行慈者。常以三事淨身口意。終不
傳惡亦不念邪。雖在愚癡塵勞之間。獨歩無
畏亦不自大。所學之法不捨普智。諸神通慧
攬諸佛法。隨人所求不逆其心
爾時世尊復告最勝。昔我遊學淨三住結。功
齊徳整共同友者不可稱計。其中退轉在吾
後者不可陳説。吾從一住至于三住。建立弘
誓心不移轉。於其中間所作功徳亦不可量。
且捨珍寶奇異妙物國財妻子不在其例。但
願施與其前人。九千九百九十九頭。最後
遇虎飢羸窮急。伺捕群獸竟不剋獲。便欲噉
子以全其命。舒身張爪前欲搏撮。吾與慈氏
柔順爲伴。顧謂二人今正是時。誰能建心勇
猛特出。以身自投施彼餓獸二人各自還相
視面。口雖不言心懷退轉。吾尋觀知彼有悔
意。即於山頂投于深谷。首陀會天尋下接持。
即化甘露状似吾身。飤彼餓虎使得滿足。母
子倶全吾亦不損。思計彼身乃充萬頭。是故
最勝。進學菩薩修成三地。亦有悔還心不堅
固。正使我身入虎口者。虎亦不食亦不親近。
所以然者。由其立根得神力故。於一切法而
得自在。當習悔過未曾藏匿。用無量施勸助
功徳。菩薩修學班宣道義奉習勤學。大士之
法其意牢固不捨弘誓。無極徳鎧用自纒絡。
佛復告最勝。進學菩薩修治三地。常當專心
無令變異。不以所見爲動衆心。於諸煩勞恒
知遠離。於己止足無有僥倖。不於想著心
不流馳。不求榮冀尊豪高位。令一切人如法
習法。宣開上智使同其原。彼我爲一然無差
別。隨其因縁而示現之。當不以生非不有生。
無生不生乃淨其地以爲不惑終不以惑。
出塵勞乃謂爲惑。惑不見惑無惑不惑。深知
眩惑乃應眞空。如是最勝。菩薩之行分別空
無引致入法。具在苦痛皆令普安。是謂最勝。
進學菩薩於三住地而淨其行
  色入品第四
是時最勝菩薩前白佛言。何謂生貴菩薩於
四地中而淨其行
佛告最勝。生貴菩薩於四地中。常當不捨奉
眞人法。念在閑靜不離燕坐。於*淫怒癡恒
以少欲。意趣知足亦不貪著。不捨苦行十二
法要。執持禁戒如防蚖蛇。見欲穢惡如被火
燃。除愛欲意亦不使生。興意視衆如泥洹想。
惠施所有不惜身命。不懷慢惰於衆貢高。不
慕所有亦無三礙。修行開士心識之法。於大
衆中念行法施。訓誨衆生果其所願。積功累
徳爲無上道。習在閑居山巖獨處。所有多少
取足而已。行諸徳業而無厭足。博學多知諮
受不惓。所演智慧不以爲勞。挍計身中思惟
本末。智慮通達所念具足。離於衆惡修
脱門。其解脱者是菩薩教。了諸法本思惟微
妙。當別五陰成敗之相。觀知四大地水火
風。覩見六衰所起根本。十二因縁深無邊際。
生死變易不可窮盡。苦言忠諫念持不忘。不
計我人壽命長短。寂寞無爲行非常業。解知
一切虚而不實。復次最勝。四住菩薩當護佛
土。分別道俗悉不可見。菩薩之行智不可窮。
辦一切徳修治國土。隨其次第成就處所。慧
海無邊所受無厭。多所救度一切衆生。其所
修行常爲先首。最尊最上無能及逮。所念總
持強記不忘。各獲善本令不缺漏。所以然者。
用尊貴法得遠縁縛。因斯受決入正士室。亦
因專勤意不退轉。自致具足無上聖業。所願
輒成亦不見成。若見成者則爲非成。其所修
行永無所見。行其定意攝攬諸法。所爲之行
無令有短。制伏心意是其道業。修行自守無
若干想。所以者何。乃離諸惡不與從事。專
精行施良祐福田。菩薩發心於一切衆生。不
以身心有所貪愛。轉増上妙無極之哀。專精
奉戒如護雙目。教犯戒者使不爲惡。亦當專
精修行忍辱。夫行忍者亦爲甚難。雖在尊位
財富極樂。不輕貧賤羸痩之人。如是最勝。忍
辱爲難。勤加精進亦不可及。坐佛樹下正身
正意。結跏趺坐亦不動轉。若有人來言避
吾處。我欲坐此當建牢固勿爲彼伏。先取佛
道具諸相好。降伏魔已即捨與處。是謂精進
爲難得及。專心定意亦復難及。生貴菩薩入
定意時。天雷礔礰萬響倶震。欲得動亂菩薩
心者。不能轉亂如毛髮許。是謂最勝菩薩定
意。故曰難也。菩薩以慧修諸功徳。不以
勞於諸衆生。出入行歩和雅安詳。威儀備悉
法服齊整。是謂菩薩修其智慧功徳堅強無
能危者。曉知本無鈎玄致遠。博覽微妙其明
極照無所不達。專精其心無有流馳。常念一
切無所依者。爲設方便令得其依。有闇冥者
使覩大明。無所歸者爲受其歸。處卑賤中與
作善友。行姦僞者教修質朴。見強梁者爲
是忍辱。於飾好中不爲綺雅。見無反復教使
報恩。處在天宮令行十善。在懈退處修奉業
徳。設見貢高不懷自大。有求其便不能得短。
不思念惡不説缺漏。若在邪業輒住將護
使入安諦。衆生之類來到其所。歡喜承受
無瞋恚心。有諫喩者示進退法。此當應爾此
不應爾。可然不然心無増減。篤信罪福知有
報對。設在城郭遊近人間。如在曠野巖居不
異。不貪利業不惜身命。心懷清淨無是非意。
常護口過言無彼此。不求供養望其奉敬。明
知節限止足而已。心常柔和不由弊惡。度於
生死息諸患苦。由是永致成大乘迹菩薩慧
心亦不可見。生死往返亦無所有。以權方便
明了訓誨。隨時適化斷於終始。終始無來亦
無去者。解知悉空而無處所。菩薩計有便爲
著有。於布施中亦計無有。亦無所有復不可
見。所以者何。六度無極復不可見亦無所有。
如是最勝。菩薩布施悉無科限。有科限者則
非眞施。設當選擇當施與是不應施是。分別
高下意生是非。施不周普不應爲施。若能惠
施不生染著。無種種念乃謂爲施。受施之
主得全其命。便能安隱坐起誦習。身體得定
氣力強盛。周旋生死常不渇乏。所生之處神
足飛行。在所到方爲人所敬。得神通眼見十
方國。耳聽遠聞無極音聲。逮致妙香戒定慧
解度知見身。爲被種種徳勳之音。身體
香潔莫不悦豫。常得餚饌甘美之味。宿福所
殖而致奇相。清淨無垢爲人所護。隨其所乏
而施與之。身常無病不生不死無有衆患。恒
獲安隱一切具足。備悉成就三十有二大人
之相。得八十種衆好之容。敷開法藏不生貪
欲。充備道慧無所匱乏。有來求索而不愛
惜。輒能盡施逮一切智。諸通聖慧廣濟無窮。
得深經典樂法之樂。於佛樹下坐于道場。降
伏魔兵及諸官屬。不以色故有所施爲。知色
爲空色亦自空。色不自知乃知色空。如是最
勝。菩薩解知色性空者。便爲一切道法之首。
成就法眼爲一切道。三世特尊獨歩無侶。斯
由具足諸通慧故。佛復告最勝。生貴菩薩終
不信邪顛倒之法。若見衆生各有所奉。祠祀
求福心不動轉。以食向口見有生類。正立無
上獨尊之行。終不動轉捨就小道。知是深法
無與等者。勤心進業亦無他想。雖有他法雜
異之儀。常以法性觀了別知。雖共周旋意終
不轉就於他道。正使遭世有佛出世及般泥
洹。遺法教授復遇滅盡。聖衆遊化又値中斷。
心常一定亦不變改。雖無三寶不隨邪念。恒
習深妙無量經文。用十二部遍見一切。善權
方便無所不入。不貪名譽現身變化不自稱
譽。如是最勝。生貴菩薩執行正見知空不眞。
無正不正正無所有。明解此者是謂正道。復
次最勝。菩薩大士修習智慧分別有無。曉知
眞空亦無所著。復當修行諸慧句義亦無所
有。苦諦滅苦習結已斷。盡斷愛習道果受
證。等智照察息淫怒癡。法智除垢達上中下。
以遠思智上觀二界。知他心智普了衆生。心
中所念無生智者。不受生死胎分之穢。行滅
盡智曉斷五陰生滅端緒。思惟三根所應行
本。未知已知無知之根。至竟成道當學斯根。
從三白衣至須陀洹。修未知根從斯陀含至
阿那含。學已知根從阿羅漢至成作佛。學無
知根復當習定觀了禪智初禪總攝有覺有
觀。次禪中間無覺有觀。後從二禪至無想
定。無覺無觀其心寂滅亦無動搖。常念篤信
入於正定。如是最勝。菩薩晝夜不作是念。吾
知奉戒眞人之處。亦知無戒行惡之人。無有
異心分別之意。悉知虚寂無有一二前後中
間亂念之想。菩薩精勤念不離佛法及聖衆。
戒施天念安般休息。身苦死念亦知無處。思
除五結敬六重法。行四神足育養大衆。端
正意奮振無畏。設有沙門外道異學。或天梵
魔及餘衆輩。亦無有難詰問之者。不見若干
起吾我想。以是之證行常安隱亦無所畏。得
精進力立第一處。在諸大衆而師子吼轉大
法輪。沙門淨志梵釋魔衆一切外道所不能
轉。唯佛能轉。如來身者金剛所成。諸漏已盡
而無塵埃。正使恒沙億姟衆生。無敢言佛
諸漏未盡。如來所説言眞無二。善惡之報不
失本願。一切餘衆離内法者。不見敢能違佛
言教。所説賢聖至道之要。行是得道犯惡入
罪。亦無有能非如來教。亦不見教有所出處。
無教不教教無所有。深知教誡是謂眞道如
是最勝。生貴菩薩求成佛道行無缺漏。欲聽
法者捨諸不要先説微妙。使獲所起悉遍志
願各得具足。若有所施不恐怖處。心未曾變
無有狐疑。不別好醜興二見心。亦不思惟善
惡差別。所行法性亦無希望。菩薩不念受其
功報。普爲一切有形之類。不習聲聞縁覺之
心。亦不生念有所成辦令一切衆不離佛藏。
知一切空佛法亦空。以因縁想有所興發。由
斯觀察而不可見。亦無形質言有形者則毀
法相。相亦無相相不自生。生無根芽何由有
相。相一無形而不可見。是謂正眞無上之道。
如是最勝。生貴菩薩於四住地。淨修其行不
離諸佛神通之慧。有所施爲應適前人。所説
輒成無有不應。從佛法教不捨本誓。其心堅
強完具甚安。所可施爲皆達無願。爲諸願者
作善因縁。其在三界無能逮者。願令其徳周
遍一切菩薩之業其志常定。一切智心無所
不入。以是之故名曰空寂。所作施與過諸想
著。降伏衆魔令不自在。如是最勝。生貴菩薩
常念修四無所礙慧。於眞諦法亦無所礙。於
聖要義慧無所礙。於辯才智慧無所礙。所説
明達慧無所礙。是謂菩薩行無礙智與衆超
異決斷心疑得至無爲。及無央數不可稱計
衆生之類。普使濟度永處安寧。除計常想思
惟無常。便斷欲愛形無形愛。無明憍慢消盡
不生。先除身貪無令生想。此五陰身漏結不
淨。眼如水泡亦不牢固。幻僞不眞或世愚士
染著不惓。眼耳鼻口身意之法。斯亦無常而
不可見。無形無主永無名號。當熟觀色色非
我有亦非我造。乃從無有而生此有。以有形
色便有識神。以有識神便生五陰。以生五陰
便染六情。以染六情乃有癡行。至老病死憂
苦萬端。往來周旋宛轉三界。流趣五道無有
窮已。斯由合會因縁所成。因是有是無是則
無。此起則起此滅則滅。眼耳鼻口身意之法。
亦復如是。皆悉虚寂而無形質。智者達了本
末皆空。何用疲勞困苦識神。如是最勝。生貴
菩薩去離色想心不染汚。解知本末而無所
有。亦不見成復不見敗。諸法之本寂寞空無。
無能動轉超越其上。況復過者此則不然。學
一切智廣布其義。悉了諸法空而不眞。是故
最勝。當勤習學學無所學。當作是行行無所
行。生貴菩薩於四住中而淨其地
十住斷結經卷第一




十住斷結經卷第二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了空品第五
爾時最勝菩薩復白佛言。云何修成菩薩於
五住中當淨其地。佛告最勝。修成大士常當
遠離居家財業。亦莫親近頻頭彌淫材。修善
功徳念除憎嫉。遠離俗會世間因縁。當念和
合遠離忿諍。言當護口無亂彼此。常當自卑
不懷貢高。雖多伎術不輕&T033994;人。斷除無明
消滅五陰。息老病死諸所作爲。不興塵勞亦
復不與六十二見而共和同。不自稱譽亦不
自卑。過世八事無有高下。常知恭順去諸苦
惱。不行癡冥覺寤眠睡。度諸恐懼不與罪
倶及諸心垢斷。於五陰乃至生死身魔罪魔
死魔天魔。思惟抑制不造彼縁。如所聞慧輒
能建立。應如斯行而無所有。諦入慧意學無
厭足。無所貪慕亦無適莫。歡喜啓受心懷悦
豫。身輕志定其意和雅而無煩憒。所學法本
説法無窮。心常趣道禁法自守。好從正眞
不處邪部。唯好妙慧分別種種諸度無極。逮
得菩薩大乘經籍。善權方便隨前應適。心復
察解了無神通。常欲聽聞無生滅法。了十二
縁達知無常。暢演苦諦亦無吾我。解知空定
分別無想。深體無願曉生死苦。成就功徳所
聞勤執。貪慕三寶亦欲知俗復知道法。忠心
附近以爲伴侶。普入諸法欲除貧匱。甘受正
道其無智者化令成就同功勳業。明識其本
念避衆惡。約身智達兼利衆生。處安隱行亦
不懷恨。欲了最妙無極之行。復次最勝。修成
菩薩念諸佛法。云何得成無上道要。如所聞
慧便能成辦。所入隨時亦不越次。聽彼音響
然後調正。深入於觀知心所行。御身求度而
濟衆生。不計無常亦無所著。探察因縁所可
施設。我人壽命去來現在。成功徳業分別禪
定。空無*想願護己自守。不隨貪欲遊於三
昧而修正受。如是最勝。修成菩薩入百千定
不以爲難。菩薩同處靡所不到。唯不願生無
色天上及光音天。亦不永入滅盡定中。悉知
本際思惟執持。亦了本無而不取證。所以然
者。皆由衆生垢未除故。知其衆生解無吾我。
習行大慈不捨悲哀。普入一切生死之難。遠
離貪著諸所榮冀。教諸犯法亦不爲非。行權
方便教化無方。隨前衆生心在愛欲。使觀惡
露修不淨行。然後菩薩乃取盡證。雖現滅度
亦不永滅。修成菩薩。所度無窮亦不可盡。各
得其所使心無恨。不失威儀禮節之禁。出入
祥無有卒暴。夫欲無諍莫若自守。賢聖默
然唯當寂靜而無言説。夫無言者。乃謂清淨
虚無澹然。亦無方圓科限之異。賢聖默然
者。自護身口心觀。説者勿與同處。身欲不動
心無變易。亦無希望復無所想。是謂修成大
士之行。欲不色惑當正其心。以正其心。便爲
達至永寂無爲。若不寂靜將養己者。無得自
稱亦莫不仁。無高下者可謂順法。所爲不
失亦無所失。解本無空便無所得失。等觀三
世亦無差特。眼色及識無所止住。耳聲識鼻
香識舌味識身細滑識意法識悉無有主。亦
無所住亦無吾我。觀諸法行悉無我所。我者
變易從本淨故。如爾審諦知無吾我。無吾我
者是謂爲慧。明了所有如無所有。亦悉空寂
本末清淨。心常不離諸法之本。思惟遠離九
衆生居。所以然者。輪轉沒溺周迴馳趣。不免
九處衆生之類。身異想異諸天及人。復次最
勝。或有衆生身非一種成就一想。謂梵身天。
最初出現降形世間。貪著甘味漸失天威。復
有衆生一身不異有若干想。謂光音天。功徳
儀容威神殊特。或有衆生一身一想。謂遍淨
天。進趣宜則唯行極妙。復有衆生意至無量
虚空之念。心不著有亦不趣滅。是則名曰空
入天也。復有衆生。意繋識想遺去形體。不
復役思有希望求。斯則名曰識入天也。復有
衆生無所貪求。消除是非内心充足。於諸
味著無所興想。是亦名曰不用入天。復有衆
生建立弘誓求于無爲。觀無色界而無形質。
謂爲泥洹無爲無作亦無造者。精其志願
得生彼。壽八萬四千。劫數之期竟彼壽已。神
當遷轉趣於五道。應所生處中陰便往。迎其
魂神將詣胎室。然後乃知非眞滅度。癡心隆
盛便興恚怒。心念口發種罪深殃。背聖言教
虚辭不眞。誑惑世人權詐不實。乃從久遠
經歴苦行。停至泥洹必然無疑。我今云何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