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信力入印法門經 (No. 0305_ 曇摩流支譯 ) in Vol. 10

[First] [Prev] 928 929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 939 940 941 942 94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305

信力入印法門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曇摩流支譯 
歸命一切諸佛。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如
來住持境界之處。去寂滅道場不遠。普光法
殿大福徳善根所成之處。平等普遍無可嫌
處。具足無量功徳之處。金剛堅固所成之處。
不可壞地安固之處。一切摩尼寶珠衆華莊
嚴之處。無諸垢穢光明赫奕摩尼寶王莊嚴
之處。無量光明寛博廣大摩尼寶海示現之
處。不可窮盡摩尼寶雨如意寶網所生之處。
衆華迴輪摩尼樹枝莊嚴之處。一切華香摩
尼寶網間錯之處。悉能示現一切衆生諸佛
住持奮迅之處。諸世界中最妙之處。出生一
切無垢摩尼力能示現遍諸世界莊嚴之處。
莊嚴寂滅道場大毘瑠璃摩尼寶性出生増長
積聚之處。如意寶王欄楯之處。能以如意眞
珠寶繩莊嚴之處。建立寶幢幡蓋之處。種種
寶鈴間錯莊嚴。以憂茶伽堅固栴檀塗地之
處。自在如意寶王羅網覆蓋之處。大海住持
清淨莊嚴普光摩尼寶王樹網堅縛之處。置
師子髦摩尼寶王妙案之處。師子座幢摩尼
寶王樓閣窓牖莊嚴之處。建立種種寶幢幡
蓋莊嚴之處。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
沙華。摩訶曼殊沙華盧遮華。摩訶盧遮華。斫
迦羅華。摩迦斫迦羅華。須摩那華。婆師迦華
多羅尼華。婆羅華。衢多羅尼華。極妙香華。陀
師迦離迦華。天須摩那華。優鉢羅華。波頭
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諸大天人妙華
之處。無障無礙諸華莊嚴師子坐處。如是處
住。婆伽婆善清淨智慧。得成究竟無二之行。
得至諸法無相彼岸。依於諸佛所行而行。得
一切佛平等之處。得至無障無礙之處。得不
退轉法輪之處。得無能伏境界之處。得不思
議差別之處。得於三世平等之處。得諸世間
去來無障無礙之處。得一切法無疑智處。得
一切行畢竟智處。得於一切諸如來智無疑
之處。得無分別法身之處。得佛境界彼岸之
處。得無差別諸佛如來究竟解脱無疑之處。
得至平等無邊無中佛地之處。得至諸佛廣
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無有邊際自然智業一
切諸佛如來所作不休息處。得未來際盡一
切劫能轉不退法輪之處。復能示現無障礙
智莊嚴之藏。得一切種一切智智無有差別
依止之處。於一時中十方世界。兜率天退。初
生出家。行於苦行。往詣道場。降伏魔怨。證大
菩提。轉於法輪。示大涅槃。住持佛法。及以滅
法。善能示現與十佛土不可説億那由他百
千萬微塵數諸菩薩摩訶薩倶。彼諸菩薩摩
訶薩等。一切皆得首楞嚴定奮迅三昧。悉得
成就無量法行起陀羅尼門。無佛世界。善能
示現無量諸佛。能悉清淨諸染世界。有不可
數阿僧祇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伽樓羅
緊那羅。摩睺羅伽。釋提桓因。大梵天王。護世
四王。人非人等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從坐而
起。更整衣服。右膝著地。向佛合掌。而白佛
言。世尊。唯願世尊。爲諸菩薩摩訶薩。説能
清淨初地之法。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摩訶薩言。
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清淨
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五。一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一味心故。生安
隱心。爲令他住一味心故。起安慰心。有言一
味心者。所謂正心。言正心者。所謂異異勝善
根信。無差別故。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増上心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増上心故。
起安慰心。有言増上心者。所謂直心。言直心
者。所謂諸佛如來大行畢竟能取勝進之處。
觀諸法故。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恭
敬心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恭敬心故。起安
慰心。有言恭敬心者。所謂正信。言正信者。謂
住般若根本業故。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歡喜心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歡喜
心故。起安慰心。有言歡喜心者。所謂身心畢
竟寂靜故。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魔
業佛業無差別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魔
業佛業。無差別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魔業
者。所謂能起一切顛倒諸邪見故。從諸邪見
起魔業故。此諸魔業與佛地業。無有差別。何
以故。不異魔業有佛地業。以魔業體即佛地
業體無差別故。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
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
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邪見無差
別空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邪見無差別
空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邪見無差別空智者。
所謂邪見體即空智體。謂邪見作即空智作。
何以故。以空智作不異邪見作。邪見作不異
空智作。以空智體不異邪見體。邪見體不異
空智體。即邪見體邪見作空故。依彼邪見體
邪見作空智。一切法空不取不捨差別故。二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差別無差別無
差別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差別無差別
無差別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差別無差別無
差別智者。所謂差別體即無差別體。何以故。
無差別體不異差別體。差別體不異無差別
體。即差別體無差別故。依彼差別體無差別
智一切法無差別故。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増上無差別無増上智故。生安隱心。
爲令他住増上無差別無増上智故。起安慰
心。有言増上無差別無増上智者。所謂増上
體即無増上體。何以故。無増上體不異増上
體。増上體不異無増上體。即増上體無増上
故。依彼増上體無増上智一切法無増上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顛倒無差別
不顛倒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顛倒無差
別不顛倒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顛倒無差別
不顛倒智者。所謂顛倒體即不顛倒體。何以
故。不顛倒體。不異顛倒體。顛倒體不異不顛
倒體。即顛倒體不顛倒故。依彼顛倒體不顛
倒智一切法不顛倒故。五謂菩薩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取捨無差別不取不捨智故。生安
隱心。爲令他住取捨無差別不取不捨故。起
安慰心。有言取捨無差別不取不捨智者。所
謂取捨體即不取不捨體。何以故。不取不捨
體不異取捨體。取捨體不異不取不捨體。即
取捨體不取不捨故。依彼取捨體不取不捨
智一切法不取不捨故。文殊師利。是名五法。
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
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有爲無差
別無爲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有爲無差
別無爲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有爲無差別無
爲智者。所謂有爲體即是無爲體。何以故。以
無爲體不異有爲體。有爲體不異無爲體。即
有爲體是無爲故。依彼有爲體無爲智一切
法無爲以事無差別故。二謂菩薩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事無差別無事智故。生安隱心。爲
令他住事無差別無事智故。起安慰心。有言
事無差別。無事智者。所謂事體即無事體。何
以故。以無事體不異事體。事體不異無事體
故。以即事體是無事故。依彼事體無事智一
切法無事故。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
依止無差別無依止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
住依止無差別無依止智故。起安慰心。有言
依止無差別無依止智者。所謂依止體即無
依止體。何以故。無依止體不異依止體。依
止體不異無依止體。即依止體無依止故。依
彼依止體無依止智一切法無依止故。四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觀無差別無觀智
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觀無差別無觀智故。
起安慰心。有言觀無差別。無觀智者。所謂觀
體即無觀體。何以故。以無觀體不異觀體。觀
體不異無觀體故。以即觀體是無觀故。依彼
觀體無觀智一切法無觀故。五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對治無差別無對治智故。生
安隱心。爲令他住對治無差別無對治智故。
起安隱心。有言對治無差別無對治智者。所
謂對治體即無對治體。何以故。以無對治體
不異對治體。對治體不異無對治體。即對治
體無對治故。依彼對治體無對治智一切法
無對治故。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
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
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相無差別。
無相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相無差別無
相智故。起安慰心。有言相無差別無相智者。
所謂相體即無相體。何以故。以無相體不異
相體。相體不異無相體故。以即相體是無相
故。依彼相體無相智一切法無相故。二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實無差別不實智故。
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實無差別不實智故。起
安慰心。有言實無差別不實智者。所謂實體
即不實體。何以故。以不實體不異實體。實體
不異不實體故。以即實體是不實故。依彼實
體不實智一切法不實故。三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二無差別不二智故。生安隱心。
爲令他住二無差別不二智故。起安慰心。有
言二無差別不二智者。所謂二體即不二體。
何以故。以不二體不異二體。二體不異不二
體故。以即二體是不二故。依彼二體不二智
一切法不二故。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色無差別無色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
色無差別無色智故。起安慰心。有言色無差
別無色智者。所謂色體即無色體。何以故。以
無色體不異色體。色體不異無色體故。以即
色體是無色故。依彼色體無色智一切法無
色故。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世間無
差別涅槃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世間無
差別涅槃智故。起安慰心。有言世間無差別
涅槃智者。所謂世間體即涅槃體。何以故。以
涅槃體不異世間體。世間體不異涅槃體。即
世間體是涅槃故。依彼世間體涅槃智一切
法涅槃故。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
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
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障礙無差
別無障礙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障礙無
差別無障礙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障礙無差
別無障礙智者。所謂障礙體即無障礙體。何
以故。無障礙體不異障礙體。障礙體不異無
障礙體。即障礙體無障礙故。依彼障礙體無
障礙智一切法無障礙故。二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執著無差別無執著智故。生安
隱心。爲令他住執著無差別無執著智故。起
安慰心。有言執著無差別無執著智者。所謂
執著體即無執著體。何以故。無執著體不異
執著體。執著體不異無執著體。即執著體無
執著故。依彼執著體無執著智一切法無執
著故。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智無差
別無智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智無差別
無智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智無差別無智智
者。所謂智體即無智體。何以故。以無智體不
異智體。智體不異無智體故。以即智體是無
智故。依彼智體無智智一切法無智故。四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有無差別無智故。
生安隱心。爲令他住有無差別無智故。起安
慰心。有言有無差別無智者。所謂有體即是
無體。何以故。無體不異有體。有體不異無體。
即有體無故。依彼有體無智一切法無故。五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識無差別無識
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識無差別無識智
故。起安慰心。有言識無差別無識智者。所謂
識體即無識體。何以故。以無識體不異識體。
識體不異無識體故。以即識體是無識故。依
彼識體無識智一切法無識故。文殊師利。是
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
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名無差別
無名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名無差別無
名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名無差別無名智者。
所謂名體即無名體。何以故。以無名體不異
名體。名體不異無名體故。以即名體是無名
故。依彼名體無名智一切法無名故。二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我無差別無我智故。
生安隱心。爲令他住我無差別無我智故。起
安慰心。有言我無差別無我智者。所謂我體
即無我體。何以故。以無我體不異我體。我體
不異無我體故。以即我體是無我故。依彼我
體無我智一切法無我故。三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因縁和合作無差別無因縁和
合作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因縁和合作
無差別無因縁和合作智故。起安慰心。有言
因縁和合作無差別無因縁和合作智者。所
謂因縁和合作體即無因縁和合作體。何以
故。無因縁和合作體不異因縁和合作體。因
縁和合作體不異無因縁和合作體。即因縁
和合作體無因縁和合作故。依因縁和合作
體無因縁和合作智一切法無因縁和合作故。
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別相無差別
無別相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別相無差
別無別相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別相無差別
無別相智者。所謂別相體即無別相體。何以
故。無別相體不異別相體。別相體不異無別
相體。即別相體無別相故。依彼別相體無別
相智一切法無別相故。五謂菩薩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字無差別無字智故。生安隱心。爲
令他住字無差別無字智故。起安慰心。有言
字無差別無字智者。所謂字體即無字體。何
以故。以無字體不異字體。字體不異無字體
故。以即字體是無字故。依彼字體無字智一
切法無字故。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
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
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異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憍慢無差
別無憍慢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憍慢無
差別無憍慢智故。起安慰心。有言憍慢無差
別無憍慢智者。所謂憍慢體即無憍慢體。何
以故。無憍慢體不異憍慢體。憍慢體不異無
憍慢體。即憍慢體無憍慢故。依彼憍慢體無
憍慢智一切法無憍慢故。二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自讃無差別無自讃智故。生安
隱心。爲令他住自讃無差別無自讃智故。起
安慰心。有言自讃無差別無自讃智者。所謂
自讃體即無自讃體。何以故。無自讃體不異
自讃體。自讃體不異無自讃體。即自讃體無
自讃故。依彼自讃體無自讃智一切法無自
讃故。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了義
無差別了義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不了
義無差別了義智故。起安慰心。有言不了義
無差別了義智者。所謂不了義體即了義體。
何以故。了義體不異不了義體。不了義體不
異了義體。即不了義體是了義故。依彼不了
義體了義智一切法了義故。四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人法無差別無人法智故。生
安隱心。爲令他住人法無差別無人法智故。
起安慰心。有言人法無差別無人法智者。所
謂人法體即無人法體。何以故。無人法體不
異人法體。人法體不異無人法體。即人法體
無人法故。依彼人法體無人法智一切法無
人法故。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邪見
無差別正見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邪見
無差別正見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邪見無差
別正見智者。所謂邪見體即正見體。何以故。
以正見體不異邪見體。邪見體不異正見體。
即邪見體是正見故。依彼邪見體正見智一
切法正見故。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
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
畏安隱之處。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
五種法。則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
之處。何等爲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無平等無差別平等智故。生安隱心。爲令
他住無平等無差別平等智故。起安慰心。有
言無平等無差別平等智者。所謂無平等體。
即平等體。何以故。以平等體不異無平等體。
無平等體不異平等體。即無平等體是平等
故。依彼無平等體平等智一切法平等故。二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邊無差別無邊智
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邊無差別無邊智故。
起安慰心。有言邊無差別無邊智者。所謂邊
體即無邊體。何以故。以無邊體不異邊體。邊
體不異無邊體故。以即邊體是無邊故。依彼
邊體無邊智一切法無邊故。三謂菩薩生如是
心。我已得住知可知無差別智智故。生安隱
心。爲令他住知可知無差別智智故。起安慰
心。有言知可知無差別智智者。所謂知可知
體即是智體。何以故。智體不異知可知體。知
可知體不異智體。即知可知體是智體故。依
彼知可知體智智一切法智故。四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取無差別無取智故。生安
隱心。爲令他住取無差別無取智故。起安慰
心。有言取無差別無取智者。所謂取體即無
取體。何以故。以無取體不異取體。取體不異
無取體故。以即取體是無取故。依彼取體無
取智一切法無取故。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修行無差別無修行智故。生安隱心。
爲令他住修行無差別無修行智故。起安慰
心。有言修行無差別無修行智者。所謂修行
體即無修行體。何以故。無修行體不異修行
體。修行體不異無修行體。即修行體無修行
故。依彼修行體無修行智一切法無修行故。
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
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非中道無
差別中道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非中道
無差別中道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非中道無
差別中道智者。所謂非中道體即中道體。何
以故。以中道體不異非中道體。非中道體不
異中道體。即非中道體是中道故。依彼非中
道體中道智一切法中道故。二謂菩薩生如
是心。我已得住非虚空無差別虚空智故。生
安隱心。爲令他住非虚空無差別虚空智故。
起安慰心。有言非虚空無差別虚空智者。所
謂非虚空體即虚空體。何以故。以虚空體不
異非虚空體。非虚空體不異虚空體。即非虚
空體是虚空故。依彼非虚空體虚空智一切
法虚空故。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非
石女子平等無差別石女子平等智故。生安
隱心。爲令他住非石女子平等無差別石女
子平等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非石女子平等
無差別石女子平等智者。所謂非石女子平
等體即石女子平等體。何以故。石女子平等
體不異非石女子平等體。非石女子平等體
不異石女子平等體。即非石女子平等體石
女子平等故。依彼非石女子平等體石女子
平等智一切法石女子平等故。四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非如陽炎無差別如陽炎
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非如陽炎無差別
如陽炎智故。起安慰心。有言非如陽炎無差
別如陽炎智者。所謂非如陽炎體即如陽炎
體。何以故。如陽炎體即非如陽炎體。非如陽
炎體即如陽炎體。以非如陽炎體即如陽炎
故。依彼非如陽炎體如陽炎智一切法如陽
炎故。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邪見無
差別無邪見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邪見
無差別無邪見智故。起安隱心。有言邪見無
差別無邪見智者。所謂邪見體即無邪見體。
何以故。無邪見體不異邪見體。邪見體不異
無邪見體。即邪見體無邪見故。依彼邪見體
無邪見智一切法無邪見故。文殊師利。是名
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
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明無差
別明智故。生體即無癡體。何以故。以無癡
體不異癡體。癡體不異無癡體故。以即癡體
是無癡故。依彼癡體無癡智一切法無癡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依託無差別
無依託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依託無差
別無依託智故。起安慰心。有言依託無差別
無依託智者。所謂依託體即無依託體。何以
故。無依託體不異依託體。依託體不異無依
託體。即依託體無依託故。依彼依託體無依
託智一切法無依託故。文殊師利。是名五法。
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
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布施行攝
受事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布施行攝受
事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布施行攝受事智者。
所謂布施及以迴向故。二謂菩薩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愛語行攝受事智故。生安隱心。爲
令他住愛語行攝受事智故。起安慰心。有言
愛語行攝受事智者。所謂直心及以修行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利益行攝受
事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利益行攝受事
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利益行攝受事智者。所
謂大慈大悲故。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同事行攝受事智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
同事行攝受事智故。起安慰心。有言同事行
受事智者。所謂方便及以智慧故。五謂菩
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發心智故。生安隱心。
爲令他住發心智故。起安慰心。有言發心智
者。所謂直心及以修行故。文殊師利。是名五
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
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離貪心故。
生安隱心。爲令他住離貪心故。起安慰心。有
言離貪心者。謂不執著一切法故。二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離瞋心故。生安隱心。爲
令他住離瞋心故。起安慰心。有言離瞋心者。
謂不生他一切衆生嫌恨心故。三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身業不作諸惡行故。生安
隱心。爲令他住身業不作諸惡行故。起安慰
心。有言身業不作諸惡行者。謂離三種身惡
行故。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口業不
作諸惡行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口業不作
諸惡行故。起安慰心。有言口業不作諸惡行
者。謂離四種口業過故。五謂菩薩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意業不作諸惡行故。生安隱心。爲
令他住意業不作諸惡行故。起安慰心。有言
意業不作諸惡行者。離貪瞋癡諸惡行故。文
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
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佛正念故。
生安隱心。爲令他住佛正念故。起安慰心。有
言佛正念者。所謂見佛清淨念故。二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正念故。生安隱心。爲
令他住法正念故。起安慰心。有言法正念者。
所謂能見清淨法故。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僧正念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僧正
念故。起安慰心。有言僧正念者。所謂得入菩
位故。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捨正
念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捨正念故。起安慰
心。有言捨正念者。所謂捨彼一切取故。五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戒正念故。生安隱
心。爲令他住戒正念故。起安慰心。有言戒正
念者。所謂得入一切法故。文殊師利。是名五
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
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常觀故。
生安隱心。爲令他住無常觀故。起安慰心。有
言無常觀者。所謂過彼欲貪色貪無色貪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無我觀故。生
安隱心。爲令他住無我觀故。起安慰心。有言




無我觀者。所謂不著一切觀故。三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實諦法故。生安隱心。爲令
他住實諦法故。起安慰心。有言實諦法者。所
謂不誑諸天人故。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
得住實法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實法故。起
安慰心。有言實法者。不誑諸天及自身故。五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諸法行故。生安
隱心。爲令他住諸法行故。起安慰心。有言諸
法行者。謂依一切諸法行故。文殊師利。是名
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
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堅固戒故。
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堅固戒故。起安慰心。有
言堅固戒者。所謂乃至不犯小戒不作小罪
故。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缺戒故。
生安隱心。爲令他住不缺戒故。起安慰心。有
言不缺戒者。所謂不求諸餘乘故。三謂菩薩
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不點戒故。生安隱心。爲
令他住不點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不點戒者。
謂離一切諸惡行故。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
已得住不濁戒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不濁
戒故。起安慰心。有言不濁戒者。謂攝一切諸
菩薩故。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善護
戒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善護戒故起安慰
心。有言善護戒者謂於一切諸菩薩所生尊
心故。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
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
之處。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
則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
等爲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善密
戒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善密戒故。起安慰
心。有言善密戒者。所謂善護一切根故。二謂
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名稱戒故。生安隱
心。爲令他住名稱戒故。起安慰心。有言名稱
戒者。謂入諸法無差別法界不二智無障礙
故。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知足戒故。
生安隱心。爲令他住知足戒故。起安慰心。有
言知足戒者。離諸貪故。四謂菩薩生如是心。
我已得住差別戒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差
別戒故。起安慰心。有言差別戒者。謂身寂靜
故。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阿蘭若處
戒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阿蘭若處戒故。起
安慰心。有言阿蘭若處戒者。謂入諸法無中
無邊故。文殊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
得此五法故。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
隱之處
信力入印法門經卷第一



信力入印法門經卷第二
 元魏*天竺三藏曇摩流支譯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大慈心故。
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大慈心故。起安慰心。有
言大慈心者。所謂拔濟一切衆生諸苦惱故。
所謂身心修集一切諸功徳故。二謂菩薩生
如是心。我已得住大悲心故。生安隱心。爲令
他住大悲心故。起安慰心。有言大悲心者。所
謂教化諸衆生故。無有諸苦而不取故。無有
諸樂而不捨故。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
住大喜心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大喜心故。
起安慰心。有言大喜心者。所謂得聞諸佛大
事生歡喜故。四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
大捨心故。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大捨心故。起
安慰心。有言大捨心者。所謂菩薩離愛心故。
五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論義方便故。
生安隱心。爲令他住論義方便故。起安慰心。
有言論義方便者。謂入諸法無言語故。文殊
師利。是名五法。諸菩薩摩訶薩。得此五法故。
能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
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有五種法。則能
清淨初歡喜地。得大無畏安隱之處。何等爲
五。一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忍辱戒故。
生安隱心。爲令他住忍辱戒故。起安慰心。有
言忍辱戒者。謂於一切衆生不生瞋恨心故。
二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精進戒故。生
安隱心。爲令他住精進戒故。起安慰心。有言
精進戒者。所謂菩薩令諸衆生住不退法故。
三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禪定戒故。生
安隱心。爲令他住禪定戒故。起安慰心。有言
禪定戒者。所謂菩薩令諸衆生住禪支故。四
謂菩薩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般若戒故。生安
隱心。爲令他住般若戒故。起安慰心。有言般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28 929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 939 940 941 942 94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