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十地經 (No. 0287_ 尸羅達摩譯 ) in Vol. 10

[First] [Prev]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薩住此焔慧地已。復更無量百千倶胝那庾
多劫。此之意樂勝解平等清淨而住。所有善
根轉復熾然轉更明淨。唯諸佛子如巧金師。
以所錬金作莊嚴具。非餘未作莊嚴具金之
所映奪。唯諸佛子菩薩安住焔慧地中亦復
如是。所有善根非餘安住下地菩薩。所有善
根而能映奪。又諸佛子如摩尼寶。清淨光輪
所放光明。非餘寶珠所能映奪。所放光明一
切世間風水雨等不能斷滅。唯諸佛子菩薩
住此焔慧地時亦復如是。非餘安住下地菩
薩能所映奪。所有慧光一切魔怨。煩惱現行
不能斷滅。而此菩薩四攝事中同事偏多。十
到彼岸中精進到彼岸而得増上。餘到彼岸
隨力隨分非不修行。唯諸佛子是名略説菩
薩第四焔慧智地。菩薩住此第四地中。受生
多作蘇夜摩天王。有自在力善化有情。令其
除滅薩迦邪見。能令有情安住正見。諸所作
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
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
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
作意佛力作意。無所畏作意佛不共法作意。
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勝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
復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爲首爲勝爲
殊勝。爲妙爲微妙爲上爲無上。爲導爲將爲
帥。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
如是精進。由是精進一刹那頃瞬息須臾。能
證倶胝諸三摩地見倶胝佛。彼佛加持皆能
解了。能動倶胝世界。能往倶胝佛刹。能照倶
胝世界。能成熟倶胝有情。能住壽倶胝劫。於
前後際能入倶胝劫。能正思擇倶胝法門。能
示現倶胝身。身身皆能現倶胝菩薩眷屬圍
遶。從此以上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勝願故。
所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
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
至爾所百千倶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爾時
金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説頌言
    菩薩已淨第三地 次觀有情世法界
    空識欲色無色界 勝大意樂能趣入
    菩薩纔登焔慧地 長如來家永不退
    於佛法僧信不壞 觀法生滅無生起
    觀世成壞業有生 生死涅槃刹等業
    觀前後際無性盡 如是修行長佛家
    得是法已増慈愍 轉更勤修四念住
    身受心法内外觀 世間貪愛皆除遣
    菩薩修治四正斷 惡法除滅善増長
    善修神足及根力 七等覺支八聖道
    爲度有情修覺分 本願扶持慈悲首
    求一切智嚴佛土 亦縁如來十種力
    四無所畏不共法 殊特相好深美音
    亦求妙道解脱處 尋大方便修覺分
    身見爲首六十二 我及我所無量種
    蘊界處等諸取著 第四地中悉遠離
    如來所訶煩惱雜 無義之業皆捨離
    諸佛所讃清淨業 爲度有情無不作
    菩薩勤修不懈怠 即得十心皆具足
    專求佛道無厭倦 希受灌頂度有情
    恭敬尊徳修法行 知恩易悔無慍暴
    捨慢離諂心調柔 轉更精勤不退轉
    又其意樂界清淨 増上意樂永不失
    勝解決定善根増 疑網垢濁悉永離
    無疑現前得喜安 蒙佛加持無量志
    菩薩住此焔慧地 供那庾多無量佛
    聽聞正法亦出家 不可映奪如金飾
    菩薩住此具功徳 以智方便修行道
    不爲衆魔心退轉 譬如妙寶無能壞
    多作夜摩天中王 於法自在衆所尊
    普化衆生除惡見 專求佛智修善業
    菩薩勤加精進力 獲等持等倶胝數
    若以願智力所爲 過於此數無能算
    如是菩薩第四地 所行精進微妙道
    功徳義智共相應 我爲佛子已宣説
佛説十地經卷第三



佛説十地經卷第四
 大唐于闐三藏尸羅達摩
於北庭龍興寺   譯 
  菩薩難勝地第五
    菩薩聞此勝地行 於法解悟心歡喜
    空中雨花讃歎言 善哉大士金剛藏
    自在天王與天衆 聞法踊躍住虚空
    普放種種妙光雲 供養如來喜充遍
    天諸婇女奏天樂 亦以言詞歌讃佛
    悉以菩薩威神故 於彼聲中發是言
    佛願久遠今乃滿 佛道久遠今乃得
    釋迦文佛至天宮 利天人者久乃見
    大海久遠今始動 佛光久遠今乃放
    有情久遠始安樂 大悲音聲久乃聞
    功徳彼岸皆已到 憍慢黒暗皆已滅
    尊極清淨如虚空 不染世法如蓮花
    大牟尼尊現於世 譬如須彌出巨海
    供養能盡一切苦 供養必得諸佛智
    此應供處供無等 是故歡心供養佛
    如是無量諸天女 發此言詞稱讃已
    一切恭敬喜充滿 瞻仰如來默然住
    是時大士解脱月 復請無畏金剛藏
    第五地中之行相 願爲佛子今演説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衆菩薩言。唯諸佛子若
是菩薩。第四地道善圓滿已。欲入菩薩第五
地中。當以十種平等清淨心意樂入。何等爲
十。所謂過去佛法平等清淨意樂。未來佛法
平等清淨意樂。現在佛法平等清淨意樂。戒
平等清淨意樂。定平等清淨意樂。除見疑惑
平等清淨意樂。道非道智平等清淨意樂。斷
智平等清淨意樂。一切菩提分法後後觀察
平等清淨意樂。成熟一切有情平等清淨意
樂。菩薩以是十種平等清淨意樂入第五地。
唯諸佛子菩薩已至此第五地。由善瑩飾覺
分道支。由善清淨増上意樂。復求後世殊勝
道時。爲如是事隨正行故。願力所持故。以大
慈悲不捨一切諸有情故。積集福智二資糧
故無休息故。引發善巧妙方便故。觀照後後
地光明故。由常勤求佛加持故。念慧趣覺力
所持故。得不退轉正作意已。如實了知此苦
聖諦。此是苦集此是苦滅此能滅苦。正行聖
諦皆如實知。又此菩薩於世俗諦而得善巧
勝義諦。善巧相諦。善巧差別諦。善巧安立諦。
善巧事諦。善巧生諦。善巧於盡無生智諦。善
巧於趣入道智諦。善巧一切菩薩地。次第相
續已成就故。乃至如來智集諦中而得善巧。
復次此菩薩令他有情如其意樂皆歡喜故。
知世俗諦以能證入一切理趣故。知勝義諦
覺法自相及共相故。善知相諦悟法差別安
立義故。知差別諦解了蘊界處安立故。知安
立諦了達身心逼惱的故。名知事諦通達諸
趣生相續故。能知生諦一切熱惱究竟滅故。
名爲知盡無生智諦。引發無二故。知入道智
諦遍以一切行相覺故。一切菩薩地次相續
得成就已。乃至能知如來智集諦。此復但由
勝解智力。非以究竟智而知之。菩薩如是以
諦善巧所引正慧。如實了知一切有爲。虚妄
詐僞誑惑愚夫。即此菩薩轉復一切諸有情
所。大悲現前大慈光明。而得發生菩薩如是
智力所持。於有情界有所顧戀。希求佛智觀
察一切諸有爲行。前際後際如從前際。無明
渇愛所生有情。隨生死流之所漂轉。從蘊執
藏不勝進者増長苦蘊。無我無壽無養育者。
無數取趣離我我所皆如實知。如其未來於
無所有愚癡愛欲。究竟有斷邊際出離。或非
有者亦如實知。即此菩薩作是思惟。此諸迷
倒異生之類甚爲可愍。有無數身已滅當滅
今亦滅沒。如是盡滅不能於身而生厭離。轉
更増長衆苦機關。隨生死流不能還返。不能
棄捨諸蘊執藏。不能厭離大種毒蛇。不能拔
出見慢箭鏃。不能息滅貪恚癡火。不能飄蕩
無明黒闇。不能枯涸渇愛巨海。不求十力大
聖導師。隨魔意樂稠林而行。常於無際生死
溟渤種種尋伺波濤海獸。紛擾之中漂轉無
息我今爲彼如是無量衆苦所逼。孤獨無救
無依無宅無洲無道。盲無目者無明卵&T021400;
膜纒裹昏闇所覆諸有情故。獨一無侶修集
無量福智資糧。以是資糧令彼一切有情當
證究竟清淨。乃至獲得如來十力無礙佛智。
菩薩如是以善觀察智所引慧所修善根。皆
爲救護一切有情。爲欲饒益一切有情。爲欲
安樂一切有情。爲欲哀愍一切有情。爲令有
情無諸災患。爲欲解脱一切有情。爲欲引起
一切有情。爲令有情發起淨信。爲欲調伏一
切有情。爲欲滅度一切有情而修集之。菩薩
安住於此第五難勝地時名具念者不忘正法
故。名具慧者智善決了故。名具趣者覺於經
趣祕密教故。名慚愧者護自他故。名堅持者
不捨律儀及戒行故。名爲覺者觀處非處得
善巧故。名隨智行者非他所引故。名隨慧行
者於有義無義二倶句中得善巧故。名爲引
發神通者於修引發得善巧故。名爲方便善
巧者隨世間而轉故。名爲無厭足者善集福
徳資糧故。名無休息精進者訪求智慧資糧
故。名無厭倦意樂者集大慈愍資糧故。名爲
一切有情加行者以能滅度諸有情故。名爲
不慢求加行者求如來力無畏不共諸佛法
故。名善引發作意行者引發佛土諸莊嚴故。
名造種種善業行者集相好故。名爲常恒善
加行者求佛身語意莊嚴故。名大尊重能承
事者於一切菩薩諸法師所如教行故。名爲
心無礙者以大方便善巧相續入世間故。名
爲日夜離餘心者唯爲成熟一切有情而修行
故。菩薩如是勤修行時以依布施成熟有情。
又以愛語又以利行又以同事。又以示現端
嚴色身。又以説法又以開示諸菩薩行。又以
顯示如來大我。又以現示生死過失。又以稱
讃佛智勝利。引發廣大神通遊戲。種種方便
作用加行。成熟有情。而此菩薩如是精勤成
熟有情。其心相續恒趣佛智。善根加行無有
退轉求勝法故。而勤修學爲欲饒益諸有情
故。世間所有種種書・論・印璽・算計・金性
等論。諸醫方論謂療乾痟。癲癇鬼魅損壞
蠱毒。及起屍鬼呪詛和合。文筆讃詠歌
舞妓樂。戲笑談説喜樂之處。國城村邑宮宅
園苑泉流陂池。花菓藥草叢林布列。顯示金
銀摩尼眞珠。瑠璃貝玉珊瑚等性。入於日月
星宿地震。諸鳥獸鳴夢相吉凶。所受遍身及
支分相。律儀戒行靜慮神通。四無量心無色
定處。及餘所有無惱害事。能引一切有情利
樂無罪事業。如是一切皆能引發於諸有情
有悲愍故。漸令安住無上佛法。菩薩住此難
勝地中。由廣大見及由願力。現見多佛多百
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庾多佛多倶胝
佛多百倶胝佛多千倶胝佛多百千倶胝佛多
百千倶胝那庾多佛。菩薩見是如來應供正
等覺已。悉以廣大増上意樂。恭敬尊重承事
供養。奉施衣服飮食臥具。病縁醫藥諸資生
具。奉獻菩薩諸妙樂具。於僧伽衆而作恭敬。
以此善根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慇重承事諸
佛如來恭敬尊重。以希有想聽聞正法。聞已
受持隨分修行。多分於彼諸佛聖教。淨信出
家既出家已。便則能作聞持法師。此復多分
以聞行相。逮得總持而爲法師。菩薩住此難
勝地者。於無量劫此諸善根。轉勝熾然而得
明淨。無量百劫無量千劫無量百千劫無量
百千那庾多劫無量倶胝劫乃至無量百千倶
胝那庾多劫。此諸善根轉勝熾然而得明淨。
唯諸佛子譬如金師。以所錬金作莊嚴具。以
&T027012;磨瑩轉更熾然轉復明淨。唯諸佛子菩
薩住此難勝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以方
便慧思惟觀察。更勝熾然轉復明淨。由智加
行功徳所引。思惟觀察不可映奪。又諸佛子
譬如日月。星宿宮殿所有光明。一切風輪不
能映奪亦非風共。唯諸佛子菩薩住於難勝
地中。於此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慧智思惟
觀察隨所行故。一切聲聞諸獨覺等不能映
奪。亦非世間餘善根共。而此菩薩十到彼岸
中。靜慮到彼岸而得増上。餘到彼岸隨力隨
分非不修行。唯諸佛子是名略説菩薩第五
難勝智地。菩薩安住於此地中。受生多作珊
覩史多天王。能爲自在善化有情令捨一切
外道邪法。能令有情住實諦中。諸所作業或
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此等
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作意菩
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地作意
佛力作意。無所畏作意。佛不共法作意。乃至
不離一切行相勝妙。相應一切智智作意。常
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爲首爲勝爲殊
勝。爲妙爲微妙爲上爲無上爲導爲將爲帥。
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起如
是精進。由是精進一刹那頃瞬息須臾。證百
倶胝諸三摩地。能見百倶胝佛彼佛加持皆
能解了。能動百倶胝世界。能往百倶胝諸佛
刹土。能照百倶胝世界成熟百倶胝所化有
情能住壽量百倶胝劫。於前後際各皆能入
百倶胝劫。能正思擇百倶胝法門。能示現百
倶胝身。身身皆能現百倶胝菩薩眷屬圍遶。
從此以上是諸菩薩。有願力者由勝願故。所
有遊戲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
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勝解或所作。此等乃至
爾所百千倶胝那庾多劫不易可數。爾時金
剛藏菩薩欲重宣此義而説頌言
    菩薩第四焔慧地 所修正行已清淨
    便悟三世佛平等 謂由戒定除見疑
    於道非道并正行 觀察後後覺分智
    成熟有情平等故 通達此入第五地
    念處爲弓根利箭 正勤爲馬神足車
    五力堅鎧破怨敵 勇健得入第五地
    慚愧爲衣覺分鬘 淨戒芬馥定塗香
    善巧方便妙莊嚴 遊總持林等持苑
    神足爲足正念頸 慈悲爲眼智慧牙
    人中師子無我吼 殄滅惑獸入五地
    菩薩住此第五地 轉修勝上清淨道
    志求佛法不退轉 思念慈悲無厭倦
    積集福智勝功徳 精勤方便觀上地
    佛力所加具念慧 了知四諦皆如實
    善知世諦勝義諦 相諦差別成立諦
    事諦生盡及道諦 乃至無礙佛智諦
    如是觀諦雖微妙 未得無礙勝解脱
    以此能生大功徳 是故超過世間慧
    既觀諦已知有爲 體性虚僞無堅實
    得佛慈愍光明分 爲利有情求佛智
    觀諸有爲前後際 無明昏闇愛纒縛
    流轉遲迴苦趣中 無我有情及壽者
    愛取爲因受來苦 欲求邊際不可得
    迷妄漂流無返期 此等可愍我應度
    蘊宅界蛇諸見箭 欲火猛熾無明闇
    愛河漂轉不假觀 苦海淪湑闕明導
    如是知已勤精進 所作皆爲度有情
    名爲具念具慧者 乃至覺解方便者
    習行福智無厭足 恭敬多聞不疲倦
    莊嚴刹土引相好 如是一切爲有情
    爲欲教化諸世間 善知書論數印等
    亦能善解諸方藥 療治衆病悉令愈
    文詞歌舞皆巧妙 布列宮宅園池等
    種種寶性咸示人 利益無量有情故
    日月星宿地震動 乃至身相亦觀察
    靜慮等至及神通 爲益世間皆顯示
    智者住此難勝地 供養諸佛及聽法
    如以車&T027012;瑩眞金 善根轉淨亦如是
    譬如星宿宮殿光 非爲風輪所映奪
    如蓮處泥無染汚 菩薩於世行亦然
    多作覩史多天王 能摧異道諸邪見
    所修諸善爲佛智 願得十力濟群生
    此若發起大精進 刹那見百倶胝佛
    得定至現身亦然 願力所作過於是
    如是第五難勝地 人天尊者眞實道
    我以種種方便力 爲諸佛子宣説竟
菩薩難勝地第五竟
菩薩現前地第六之一
    菩薩既聞諸勝行 其心歡喜雨妙花
    放淨光明散寶珍 供養如來稱善説
    百千天衆皆欣慶 共在空中雨衆寶
    花鬘纓珞及幢幡 寶蓋塗香咸供佛
    自在天王并眷屬 心生歡喜在空中
    散寶成雲持供養 讃言佛子快宣説
    無量天女空中住 共以樂音歌讃佛
    聲中悉作如是言 佛語能除煩惱病
    法性本寂無諸相 猶如虚空離分別
    超諸取著絶言道 眞實等品常清淨
    若能通達諸法性 即於有無心不動
    爲欲救世勤修行 此佛口生眞佛子
    不取衆相而行施 本絶諸惡堅持戒
    解法無生常堪忍 知法性離具精進
    煩惱已盡而入禪 善達性空分別法
    具足智力能廣濟 滅除衆惡稱大士
    如是妙音千萬種 讃已默然瞻仰佛
    解脱月言金剛藏 以何行相入後地
爾時金剛藏菩薩告衆菩薩言。唯諸佛子若
是菩薩。第五地中所修之道善圓滿已。欲入
菩薩第六地者。當以十種法平等性而入。何
等爲十。所謂以一切法無相平等。以一切法
無自相平等。以一切法無起平等。以一切法
無生平等。以一切法寂淨平等。以一切法本
來清淨平等。以一切法無戲論平等。以一切
法不取不捨平等。以一切法如幻如夢如影
如響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陽焔水如化平
等。以一切法有無不二平等。以此十種法平
等性入第六地。菩薩如是觀察隨瑩。隨順不
逆一切諸法平等性故。通達第六現前智地。
但以猛利須心而證。猶未現得無生忍門。菩
薩隨行如是自性一切法時。以大悲愍爲先
導故。以大悲愍爲増上故。爲欲圓滿大悲愍
故。觀諸世間合散生滅。菩薩觀此世生滅時。
作是思惟。世間所有受生施設。一切皆由我
執而起。若離我執即無世間受生施設。復作
是念。此諸異生愚癡無智執著於我。無明眩
瞖之所覆蔽。求有非有隨不如理。作意馳散。
奔鶩僻路隨邪而行。集福非福不動諸行。而
彼有情諸行所植有漏有取心之種子。復續
來世生及老死。中有後有業田攝藏。無明闇
覆愛水滋潤。我慢漑灌見網増盛。生名色種
芽生已増長。名色長已五根流轉。諸根轉已
遞互與識相對有觸。由觸相對諸受發生。自
後於受欣樂名愛。愛増長取。取増生有。由有
生已五蘊發生。五蘊起已於五趣中。漸漸衰
變衰已失壞。衰失壞故有諸熱惱。因熱惱故
一切愁歎。及苦憂惱衆苦皆集。此之一切無
有集者。任運而滅亦無滅者。菩薩如是隨順
行相觀察縁起
復次菩薩作是思惟。以勝義相於諦無知名
爲無明無明所作業果名行。行爲依止初心
名識。與識倶生餘四取蘊説爲名色。名色増
長説爲六處。根境與識三事和合名有漏觸
倶生名受。於受味著名爲渇。愛渇愛増長是
名爲取。從取起有漏業名爲有。業等流諸蘊
起名爲生蘊熟爲老蘊壞名死。臨死欲壞愚迷
之者有貪戀故心熱名愁。由愁發語號嘷喟
歎。五根相對不悦名苦。意識相對不悦名憂。
憂苦所生吁&T005101;名惱。純大苦對如來増成。於
中永無作者受者。復作是念。由執作者方有
作用。既無作者以勝義諦作用亦無。即此菩
薩作是思惟。所言三界此唯是心。如來於此
分別演説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何
以故若於事中貪欲相應。心起是識事即是
行。於行迷惑是即無明。行與無明及心共生
是謂名色。名色増長是謂六處。六處分是謂
觸。觸共生是受。受用之時無厭是愛。愛逼攝
受不捨是取。彼有支生起是有。有所起名生。
生熟爲老。老壞爲死。此中無明有二種所作。
一所縁故迷惑有情。二爲諸行生起與因。諸
行亦有二種所作。一能生起未來異熟。二爲
於識生起與因。識亦有二種所作。一能續有。
二爲名色生起與因。名色亦有二種所作。一
互相資助。二爲六處生起與因。六處亦有二
種所作。一能現示自境差別。二爲於觸生起
與因。觸亦有二種所作一能觸所縁。二爲於
受生起與因。受亦有二種所作。一能領納愛
非愛境及二相違。二爲於愛生起與因。愛亦
有二種所作。一令可染事中染著。二爲於取
生起與因。取亦有二種所作。一能續雜染。二
爲於有生起與因。有亦有二種所作一令後
有異趣現前。二爲於生生起與因。生亦有二
種所作。一能起諸蘊。二爲於老生起與因。老
亦有二種所作。一令諸根有衰變異。二共死
會合生起與因。死亦有二種所作。一能壞諸
行二非遍知斷
復次於中無明縁行者。無明縁性。謂行不斷
復有扶助。行縁識者於行縁性。謂識不斷復
有扶助。識縁名色者於識縁性。謂名色不斷
復有扶助。名色縁六處者名色縁性。謂六處
不斷復有扶助。六處縁觸者六處縁性。謂觸
不斷復有扶助。觸縁受者於觸縁性。謂受不
斷復有扶助。受縁愛者於受縁性。謂愛不斷
復有扶助。愛縁取者於愛縁性。謂取不斷復
有扶助。取縁有者於取縁性。謂有不斷復有
扶助。有縁生者於有縁性。謂生不斷復有扶
助。生縁老死者於生縁性。謂老死不斷復有
扶助。無明滅故行滅者。由於無明縁性無故。
諸行斷滅更無扶助。行滅故識滅者。由於諸
行縁性無故。識亦斷滅更無扶助。識滅故名
色滅者。由於識縁性無故名色斷滅更無扶
助。名色滅故六處滅者。由於名色縁性無故。
六處斷滅更無扶助六處滅故觸滅者。由於
六處縁性無故。觸亦斷滅更無扶助。觸滅故
受滅者。由於觸縁性無故。受亦斷滅更無扶
助。受滅故愛滅者。由於受縁性無故。愛亦斷
滅更無扶助。愛滅故取滅者。由於愛縁性無
故。取亦斷滅更無扶助。取滅故有滅者。由於
取縁性無故。有亦斷滅更無扶助。有縁故生
滅者。由於有縁性無故。生亦斷滅更無扶助。
生滅故老死滅者。由於生縁性無故。老死斷
滅更無扶助
復次於中無明愛取。是謂煩惱流不斷絶。行
有是業流不斷絶。餘支是苦流不斷絶。以差
別故前後際滅。是流斷絶如是三流。悉是無
我離我我所。自性生滅猶若束蘆
復次所説無明縁行是前世觀待。識乃至受
是現世觀待。愛乃至有是後世觀待。由是於
後相續流轉。無明滅故行滅者是觀待斷絶。
復由如是十二有支有三苦性。此中諸行乃
至六處是行苦性。觸受此二是苦苦性。所餘
有支是壞苦性。無明滅故行滅者。是三苦性
究竟斷滅。無明縁行者是則顯行。從因從縁
所生之性餘亦如是。無明滅故行滅者此則
顯示。行無自性餘亦如是。無明縁行者是生
連縛餘亦如是。無明滅故行滅者。是滅連縛
餘亦如是。無明縁行者是隨順有觀餘亦如
是。無明滅故行滅者。是隨順盡滅觀餘亦如
是。菩薩如是以十行相順逆觀察諸縁起法。
所謂有支相續故入一心故。自業差別故不
相捨離故。三流不斷故前今後世觀待理故。
三苦集故因縁所生故。生滅連縛故觀有盡
故。菩薩以是十種行相觀諸縁起。由以無我
無壽命者。無數取趣自性空寂。離作者受者
觀縁起故。空解脱門而現在前。即此菩薩彼
諸有支自性滅故。究竟解脱現證住故。無少
法相後生起者。由是無相解脱門而現在前。
又此菩薩如是趣入空無相已。無餘願求唯
除大悲。爲先導故成熟有情。由是無願解脱
門而現在前。菩薩如是修習此三解脱門時。
離自他想遠離作者及受者想。離有無想大
悲爲首。於未修證諸覺分法爲修證故。轉復
修行作是思惟。由相應故有爲法轉。由不相
應不能流轉。由和合故有爲流轉。若無和合
則不流轉。我已解了諸有爲法。如是多咎汚
染而轉。是故我今當斷相應及彼和合。然爲
成熟諸有情故。不應永滅一切有爲。唯諸佛
子菩薩如是。觀諸有爲多咎汚染。永無自性
本性畢竟不生不滅。觀察此時興大悲故。不
捨一切有情聚故。名無著智現前般若波羅
蜜多住。以寄現故而現在前。菩薩成就如是
智已。慧到彼岸住之所照。引發能引覺分衆
縁。然非有住而住之。觀有爲法自性寂滅不
住。於彼菩提分法未圓滿。菩薩住此現前地
中。名入空性三摩地而現在前。自性空性三
摩地。勝義空性三摩地。最上空性三摩地。大
空性三摩地。相應空性三摩地。引發空性三
摩地。如理無分別空性三摩地。有顧戀空性
三摩地。離不離空性三摩地。而悉現前。此菩
薩如是上首於空性門。百萬三摩地而現在
前。如是於無相門百萬三摩地。於無願門百
萬三摩地皆現在前
佛説十地經卷第四






佛説十地經卷第五
 大唐于闐三藏尸羅達摩
於北庭龍興寺   譯 
  菩薩現前地之餘
唯諸佛子菩薩住此現前地中。不壞意樂轉
更圓滿。決定意樂賢善意樂。甚深意樂不退
轉意樂。不休息意樂無垢意樂無邊意樂求
智意樂。方便與慧相應意樂皆得圓滿。於是
菩薩此諸意樂。順佛菩提對諸異論。精進不
退入於智地。捨離聲聞獨覺乘地。一向決定
趣於佛智。以諸魔怨煩惱現行不可映奪。善
住菩薩智光明中。善修習空無相無願法之
現行。恒與方便慧觀相應。間雜引發菩提分
法。菩薩住此現前地時。慧到彼岸住得増上。
及證第三猛利順忍。以於諸法如理隨順不
違逆故。菩薩住此現前地中。以廣大見及以
願力。現見多佛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
百千那庾多佛多倶胝佛。多百倶胝佛多千
倶胝佛多百千倶胝佛。多百千倶胝那庾多
佛。菩薩見是如來應供正等覺已。悉以廣大
増上意樂。恭敬尊重承事供養。奉施衣服飮
食臥具。病縁醫藥諸資生具。奉獻菩薩諸妙
樂具。於僧伽衆而作恭敬。以此善根迴向無
上正等菩提。殷重承事諸佛如來。恭敬尊重
以希有想。聽聞正法聞已受持。以無顛倒等
持慧智。光明修行。堅固正行憶持不忘。轉更
得入如來法藏。於是菩薩住此第六現前地
者。於無量劫此諸善根轉復熾然轉更明淨。
無量百劫無量千劫無量百千劫無量百千那
庾多劫無量倶胝劫無量百倶胝劫無量千倶
胝劫無量百千倶胝劫無量百千倶胝那庾多
劫。此諸善根轉復熾然轉更明淨。唯諸佛子
譬如金師。以所錬金作莊嚴具。以瑠璃寶瑩
飾厠填。轉得熾然轉更明淨。唯諸佛子菩薩
住此現前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以方便
慧隨所思察。轉得熾然轉更明淨。展轉寂滅
無能映奪。又諸佛子譬如月光。能令有情身
得悦豫。非四風轉所能斷壞。唯諸佛子菩薩
住此現前地中。此諸善根亦復如是。能滅無
量百千倶胝那庾多有情煩惱火焔。非四魔
道所能斷壞。彼於十種波羅蜜多慧到彼岸
而得増上。餘到彼岸隨力隨分非不修行。唯
諸佛子是名略説菩薩第六現前地。菩薩安
住於此地時。受生多作妙化天王。能作自在
善化有情。令増上慢畢竟休息。常以一切聲
聞問難不可映奪。能令有情證入縁起諸所
作業。或以布施或以愛語。或以利行或以同
事。此等一切悉皆不離佛作意法作意。僧伽
作意菩薩作意。菩薩行作意到彼岸作意。諸
地作意佛力作意。無所畏作意佛不共法作
意。乃至不離一切行相妙相應一切智智作
意。常作願言我當一切諸有情中。爲首爲勝
爲殊勝。爲妙爲微妙爲上爲無上。爲導爲將
爲帥。乃至願得一切智智所依止處。若樂發
起如是精進。由是精進一刹那頃瞬息須臾。
證入菩薩百千倶胝諸三摩地。能見百千倶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