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衞經 (No. 0234_ 翔公譯 ) in Vol. 08

[First] [Prev]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分衞之慧。何則然者。縁其逮致如海大定正
受之處。始乃自明。爲以得無上平等正眞覺
道。以於生死興顯佛事。爲轉法輪以度衆生。
爲濟因縁離垢根本。唯然濡首。如吾遇仁。乃
爲逮値無上善友。遭蒙矜念心懷悦豫。成立
大徳喜自光慰。濡首。於吾爲覆載首。大無
量過度之首。無垢廣普微妙吉首。亦應最上
不可議首。願布五體稽首恭禮無上仙聖甘
露之首。濡首答曰。善哉善哉。如仁龍首。已
爲果達野馬夢幻影*響之行。無名無像無所
有法。仁今乃應無上大道不可思議來法之
祠。以得如海定正受行。共應如此。當知是輩
在一生補處。斯者乃爲菩薩辯慧。其致是像
深妙定法如海定等則離諸想也。曰仁可
行從分衞。龍首答曰思齊其徳當與仁行。二
聖龍遊不亦宜乎。濡首曰。吾無所行亦無去
來。又無進止亦無侶遊。不住不坐亦復不
行。行無所至來無所由。住無所處。坐無所
據。行無所趣。譬若龍首。如來現化。寧有去
來坐起行遊臥寢寐寤不耶。曰化者都無去
來坐寢之處矣。吾於諸法亦復如是。無住不
住無起不起。亦無已起又無中起。亦無當起
亦無甫起。龍首答曰。如仁所言。此爲極世
難信之説。誰當信仁此盡要慧耶。答曰龍首。
仁者且聽。豈爲無目設擧錠燭乎。夫然炬燎
*唯爲明目耳。如此是像深妙之法。正爲向達
徹遠菩薩摩訶薩乃能信受是道要耳。其了
如此至要之慧。斯則曉解本無行者。此等菩
薩爲應清淨無上久*修梵行之徒。是曹正士
深住於法。信法受法持法説法之輩也。爲在
鹿聚*已轉法輪。爲應賢聖亦大導師。施惠明
眼。爲應無量雄猛之者。此則無上最妙法者。
濡首童眞發説是時。普大衆中八萬菩薩悉
得無所從生法樂忍也
於是正士妙心菩薩居大衆前廣然踊躍。
滿手寶。以恭肅心向散世尊。又散濡首童眞
菩薩。散訖忻喜重歎詠曰。自歸諸佛。爲慧
聖達擿霧寤寐。碎散癡本解衆顛倒。釋疑除
網順入道明。致無上覺者。自歸於法。法之
最法。法治多濟療撈霧龍。援雪生死&T040350;
莇衆穢。盪除心垢通導迷惑。法爲無上。*修
蒙永度。其諸菩薩久履梵行。無上清淨仙聖
明類。大神通等弘顯徳者。無上之徒。於此乃
逮信向是像深妙法衆。今普自歸之。濡首答
曰。若此妙心。其無脱者。斯當果致無上等覺。
曰云何濡首。其誰無脱耶。曰其有執持。斯當
求脱。如是妙心。法無執持亦無繋著。又族姓
子。法都無脱亦無執持。當誰有脱。無縛無脱。
諸法無持無取無捨。譬如人語幻者言。善
男子。爲深入人解之脱之所可執持。幻答人
曰。吾亦非男亦非凡人吾無所持。當何所脱。
是者妙心。道無執脱當觀其無無本空淨
佛説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衞經*卷上






佛説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衞經
*卷下
 宋沙門翔公於南海郡*譯 
時龍首菩薩謂濡首曰。去矣族姓子。東行分
衞。答曰龍首。其幻化野馬寧有東西南北方
乎。曰吾於仁前尚不能言。況敢所説。何則
然者。以其諸辯從尊所問。仁即應順如法發
遣。一一解散而無罣礙。故吾無辭莫知所對。
曰夫達者都無言取。況共乃復有所説乎。是
者諸法之無由矣。曰何謂爲諸法之無。答曰
龍首。無所無者。斯諸法無是諸法要。以此
之慧。乃能通彼衆音聲耳。無所宣布乃爲要
義。是豈非至要義説哉。曰此續在想行
也。曰何所行應離諸想。答曰龍首。菩薩不於
色痛想行識界有想。又於法本亦無所行。其
本無者亦無所行。以是之行得離諸想。説是
深邃微妙法時。五千菩薩逮致此慧。二千天
人發菩薩心
時龍首曰。吾將退矣。以童眞非我侶故。濡
首報曰。吾無去來亦非有侶亦無所倶。何
則然者。以道無侶故。亦不想念與諸法侶。
又亦不與欲行爲侶。於本無法。亦不見而
有其侶復與所倶。又本無者都不言有。吾
我性有人壽命及身養育法。人物言説識覺
倚著。及其所作行趣之事。諸法之本本
無如此。當與其誰而爲侶倶耶。其有侶者
是欲侶倶也。譬如龍首。有明達人而念言曰。
如來所化幻士所化。如是此化等一無異化。
而斯人化各各言曰。吾與汝侶汝與我倶。於
仁龍首意云何。其此人化爲有侶無。答濡首
曰。化無侶也。所以者何。用化本無無所有
無形像不可得故。曰如是龍首。於其生死都
亦無侶亦無所倶。其有侶倶斯則有別。若起
侶想是便與欲倶。明達菩薩當解侶想。何則
然者。以其諸法如幻如化無侶不侶。欺哉諸
&T066933;忽無信。若夢影響。所有如空。想識無
安無處無持無意。無念無所有。已離諸念。於
念無念應本無念。曰濡首。仁爲曾與幻士化
人。對共語言行來坐起。又共談會有所思惟
不。濡首答曰。不見也。龍首曰。幻士何像貌。
曰其幻者似人像類。幻之化像亦復若此。合
同像耳。所以者何。如其幻化亦不彼脱亦不
此脱。幻化亦不與人而異。*人亦不與幻化
有異。*人便幻化。如幻化者以幻化法而問幻
事。諸法亦爾。又問濡首。仁爲自曾與幻化復
共坐起有所言談交遊講會相對住不。曰云
何龍首。幻士及化與欲有異耶。至於吾我及
人壽命養育之法有異乎。吾以此幻化之説。
欲試問仁。知大士於斯有異辯才。當敷何法
也。曰仁如所試。爲欲試虚空之幻化法耳。仁
便念幻化爲有想也。幻者本無。無想無念亦
無形像。亦無所有已離衆念。濡首曰。若此龍
首。法亦如幻幻化本空。其空無像亦不可見。
曰濡首。諸法無像不可見乎。如仁所言。一切
菩薩摩訶薩等當云何受其封拜得成無上正
眞道意。爲誰知度受封拜者。濡首答曰。云
何龍首。曾行山中爲聞*響聲。於山中爲有
*響聲出不乎。其聲爲有所住處不。以何耳識
聞其聲耶。彼聲爲有所説不。寧有受持*響
聲者耶。又復誰共誰聞*響聲者。龍首菩薩
答曰。無也。濡首曰。如此若菩薩解諸法。若如
*響空者。則一切諸音聲如*響離彼衆聲。其
諸菩薩以此封拜於無上正眞之道。於斯亦
無受封則者。十方諸來大菩薩衆咸聞濡首
童眞所説。莫不喜踊歎歌無量
爾時龍首謂濡首曰。宜時侶行入城分衞。念
其日時得無過耶。答曰龍首。諸法無過亦
不有時。其處于想行之者。彼則有時不時
之想耳。明達菩薩於本了無解空法者。豈
其有時不時言哉。凡諸餘法有時不時。無
時非時乃應無上如佛法律矣。其在算數計
時節者斯則有過時之想。如諸世尊賢聖
弟子。常自飽足以道智慧。慧無想識於想
無想行無諸作。亦無想念無念不念。以此
智慧而常飽足。世尊聖衆都無食念。亦不
復想有食之事。其如此食而爲食者。是謂
賢聖應無雜食。若永服食如此食者。是則
長演甘露法食者。彼以此食用之爲力。能住
身命至於一劫復過一劫。所以者何。其如此
者彼已覺了諸法之行故。都無想念解空清
淨。曉了如此。是不復有求食之識。如其凡
夫未達者也。又諸如來無上正覺及普世賢
聖之等。有大慈悲喜護之心。惠施仁愛愍念
衆生。使興於世耳。唯欲濟度五道勤苦故。現
入郡國縣邑聚落行受分衞。而彼衆聖已離
諸食不食於食。唯以慧解諸定正受爲常充
足。其於雜食而續食者。斯受流轉便數生
死。用是之故諸佛世尊。以於諸食而悉明了。
都無復雜食之想。慷慨喟然安和住身。能如
恒沙復過是數。從始發意。永常無復諸飢渇
雜想念也。至在佛樹明星出時。從始所可受
食者。彼因此食。其於正士及大丈夫英雄龍
猛。又至師子諸調儒夫及衆華孚正士秀異
種種蓮華男子無上丈夫法御天人師。應所
當得。應所明了。應所覺達。悉已了而具足。等
於一像合會智慧。得成無上正眞道意也。以
是龍首。一切菩薩普諸如來及賢聖等。唯以
此食升致無上正眞覺道。便能住壽如恒沙
劫。又能喩此復倍無數。而諸如來永無其勞。
所以者何。以其應於無想食故。無念不念無
合不合。亦不想合賢聖之行。恒便隨順出
諸香氣。自然清淨無想無念無諸巣窟。亦無
戲行本空自淨。如是龍首。菩薩摩訶薩當作
此食乃應法食。
龍首答曰。善哉善哉。濡首所説法之微妙。
吾已飽足於是上食。但聞此法食之要説。便
爲已甚具足矣。況其長食無雜食者。豈當
復食思欲食哉。云何龍首。虚空之體寧當有
雜食之食。又言飽足乎。對曰濡首。空無所
有也。又曰龍首。爲能飽足幻士所化不。答曰
不也。云何龍首。寧可以食飽足中現像耶。
答曰不也。又曰龍首。夫大海者寧復飽
於衆流乎。答曰不也。濡首復曰。如是龍首。
諸法無厭若如虚空。而仁向言有飽想乎。諸
法如空無想無願。無起無行亦無所作無所
造。永然無欲以定以脱。無色無像無堅無固。
了如虚空都無所持。諸法如此。云何而起有
飽想耶。龍首又曰。若是濡首。有此行者一切
不復食於食乎。而仁説食本空耶。濡首曰。若
此龍首。則一切衆生而無食也。譬如龍首。世
尊化作恒邊沙人以食食諸化人。云何族
姓子。彼諸化人以何爲食。寧復有食者不乎。
答曰。化者無想不識無所有亦復無食。何
況言當有食者耶。若此龍首。一切諸法有見
無見如幻化也。普諸衆生而不解此。以其不
解便即流轉受生死矣。於中觀之亦無所有。
亦無所得亦無流轉。解生死無如本無者。則
一切無受亦無生死。不曉本空便有生死。其
生死者亦無生死。於其生死亦無所受亦無
所得。何生死法者乎。答曰濡首。斯言甚善。
宜知其時可共行矣。還於祇樹給孤獨園。吾
諸飢渇永爲已斷。答曰龍首。譬如幻士所可
化人。而化人言吾飢渇。斯寧爲飢野馬法
耶。如是龍首。一切若此。其諸法者皆如野
馬。解此乃解。而族姓子言。吾飢渇以爲斷乎。
當食斯食。如諸法食不斷無壞亦無飢渇。
一切諸法本已飽足。以故彼諸凡夫下士不
了其本。則作此言。吾飢我渇又言飽足。如
諸賢聖解其法本。彼無飢渇亦無想足。解諸
飢渇亦無生死。亦無戲行亦無想念。彼已無
動亦無倚著。諸法已脱本無著故
龍首又曰。如仁濡首。諸所可説彼之要言。但
説法界也。濡首復謂龍首曰。其法界者。亦
無説不説。亦無言趣無屈無申。所以者何。如
是龍首。法界無所有。言者無説亦不所説。亦
無戲行無所著無合偶。彼無想念亦不有念。
亦無所起亦無滅行。譬如龍首。虚空之界無
想無念無起無滅。諸法亦爾同如虚空其本
相空。本不可得亦不可知。其相如是亦不可
得有能得其相。彼諸如來般泥洹者亦當可
得。若此龍首。一切諸法都無處所。無色無像
亦不可見。以是之故。恒*邊沙諸如來般泥洹
者。其於法中亦復無般泥洹者。亦無地水火
風界而般泥洹。亦無空界亦無識界。般泥洹
者泥洹如是。於泥洹中亦無泥洹。若諸法有
泥洹想者。則虚空界有泥洹想耶所以者何。
以其諸法本定而空。諸法靜寂。而復寂於此
凡夫下士之類起有泥洹想念者。因便有吾。
言我有受。有吾我受。有壽命受。有人物受。
有想識共來。解眞無法者。即起是想想念泥
洹。以此故而不得脱。便生老病死。取要言之
十二因縁至於大苦衆患集會。爲彼之故言
有泥洹。爲諸有二想。行者以其不解諸法本
無。已不曉了不覺悟故。與諸如來諸佛世
尊。明解深入權行菩薩。宿樹衆善立不退轉。
積累功徳有大威神。爲極唱導無上大師。與
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行。而違反起有諍想。又
與聲聞縁覺之衆。與其相違而起忿諍。與彼
諍故當受大罪。以其諍故長流生死。當歸不
淨極臭處矣。一切衆聖永所不歎。諸上明達所
可遠離。譬如族姓子有城郭若復聚落。去其
不遠積衆臭穢。於其彼處人衆趣往晝夜不
息。遂増汚穢不淨臭處不潔之物也。諸愚凡
夫處於五道。起滅不竟衆想無。斷廣其生
死如彼増臭也。以其不明又不曉了。不解其
元不達本無。霧籠茷盛癡冥積故。廣受流
轉増長生死五道之趣。或生地獄或即餓鬼。
復歸畜生。或天或人。神變無常五道勤苦。災
患顛倒痛痒創楚。衆惱之元諸苦所由。遂増
臭穢流不淨氣。使彼明達賢聖之衆乃以爲
滅所共貪疾。又諸慧士所可遠離。用是雜垢
長不解脱。復使斯類是趣其生。是歸有老生
老苦。極憂惱萬端。是致病死殃福追之。善
則榮樂則禍隨。以要言之患變猛集至
其痛熱衆苦合會。而彼以故不脱生死。但由
未了其本無故。長受生死如其増臭也。龍首
復謂濡首曰。云何濡首。得了其本。曰以無心
想以寂寞行。以起靜定向入清淨。其住是
者則曉其本。曰云何濡首。何謂爲幻之寂寞
*曰其解了如幻者。此則幻之寂寞*清淨也」
爾時耆年須菩提至濡首所覩其大衆。即而
問曰。諸正士等普來會此。爲何講乎。答曰
賢者。吾於諸言都無所説。又賢者。寧聞諸
幻人有所説不。山中之*響夢影野馬。爲有
言談耶。復聞有其説者不乎。又賢者。如來所
化寧有耳聲。其復有聞者不爲有識。若受持
語言名字句説者不。答曰不也。時須菩提。㸌
然於所坐慌惚之間。寂而滅定
時舍利弗詣濡首所。覩其普衆大會之
場。率多菩薩咸聽濡首所講之説。見須菩
提在于彼坐寂而滅定。問濡首曰。此賢
者爲何志故居斯便滅定。曰舍利弗。是
須菩提離滅定不與法而有其諍。如
是賢者。此以無諍行。無住無著無
無處。過諸窟法而三摩越。時須菩提作是滅
定。從定寤起而向世尊。即偏袒右肩。叉手跪
作是言。自歸諸佛無上覺者。其有顯演如是
深邃微妙法像難見之文。不可議説。已斷所
著等離諸想。已得寂安。其不退轉大士等及
諸初發意菩薩。逮聞如此勸發之説。豈不快
哉。濡首又謂須菩提曰。不於此法有説有勸
有彼所向也。何則然者。以諸法無勸無説無
談無識。又此要義無言無語。無住無動無去
無來。無坐無臥無倚無處亦無所有。所以者
何。是諸法本空無所有。其本不可得故。曰何
謂濡首其本行法。曰惟賢者。諸法無行是行
之要。當作是行。曉行是行乃爲至行也。若
此可共都行求食。曰濡首。吾不復入於聚落
分衞。所以者何。逮聞是要已離聚落。亦離
城想亦離色想。以要言之。亦離聲香味細滑
法想。都離諸想而無想念。曰唯須菩提。如此
離其想行者。所是云何而進止乎。云何濡首。
何謂如來所化色痛想行識。以何識法。如來
所現化。化以何想而有進止。有所瞻視復有
屈申乎。曰善哉善哉。須菩提。如世尊所歎。
仁爲最曉空閑行者
濡首又曰。唯須菩提。可共詣佛禮事供養。濡
首重曰。唯賢者。吾以清淨食而請於仁。時舍
利弗謂濡首曰。於何所與吾等食。爲當施設
何等之食。曰唯賢者。其所食者亦不有食。亦
呑食。又所呑食。亦不色聲亦不香味亦
不細滑。其所食處不在欲界。又不色界亦不
無色。不處三界亦不離其中。是則諸佛世尊
食處。時舍利弗謂濡首曰。善哉善哉。如仁
所説吾已飽足。於時是無上食歎之名。況其
已食如此食者。曰唯賢者。其食不以
外眼見。亦不天眼亦不慧眼處有所見。其食
如此乃應等食也。爾時耆年須菩提及舍利
弗并諸衆生。聞是歎食之説。即於其處寂
而滅定。時妙心謂濡首菩薩曰。當以何食食。
須菩提舍利弗等。爲以何食而三摩越。曰以
無漏食。行無*倚著食。行無衆食。以此行而
行。其作此食者。不復於三界食於食也
爾時賢者須菩提舍利弗。從滅定寤各行分
衞。時須菩提。入大長者家分衞。其長者婦
爲優婆夷。見須菩提默然而住。即請賢者爲
何之乎。答曰姊。來求分衞。曰賢者。仁續分
衞想。來止了耶。曰姊。吾從本際已了分衞
想。曰須菩提。其本際寧有了未了。言從本
際已了分衞想乎。曰姊。如本際空未際亦空
悉如本空。優婆夷曰。若此賢者。已悉空者奚
爲復説了不了乎。仁便伸手當施卿分衞。須
菩提即自伸手曰賢者。是爲羅漢不了其本
反取滅證者手非。須菩提曰姊。羅漢手無
形不可見亦無屈伸。譬如幻士爲幻化人作
此言。何所是幻者手乎。復言可伸幻者手耶。
曰姊。幻手爲可見不。又可伸乎。答曰不也。
須菩提曰。若此姊。世尊説一切諸法如幻本
空。若是賢者。世尊説一切空。何爲賢者續求
食。時優婆夷未尋與須菩提分衞。重曰賢者。
可前鉢。適當前鉢。鉢忽然不現。時優婆夷。
以手索鉢鉢而無處。手亦不近於須菩提。優
婆夷曰。善哉善哉。此則無著清淨之身。應
佛所歎空閑行者。優婆夷適作是言。鉢即自
出。時須菩提便前授鉢。優婆夷取鉢盛滿飯
授須菩提。便謂之言。賢者。是爲釋迦文佛所
稱歎。處閑居第一者鉢非。曰姊。如佛所説
空閑行者非有鉢矣。曰如賢者空閑行者非
有鉢耶。曰姊無也。曰又賢者。閑居尚無鉢。
豈當復有受食縁乎。曰賢者。已記閑居。亦
當無羅漢取滅證耶。又賢者。食此飯已。當
了知食者如幻所食如化。又如化人食於幻
者。亦當如以野馬飮於渇者。其食所食當了
如此。明解是者乃應如來達三世本無分衞
之行也。若賢者。其起施念。有想受者。便造
有衆分數也。已受數者則有二見。以有二見
便與凡夫流轉五道。生死同歸也
時優婆夷復謂須菩提。又如賢者。諸佛要
法不但受食。及與施者。當應了如幻如化爲
本無爲無有至於生死與泥洹法。亦當曉了
如夢幻化野馬影*響亦如本無。於諸法亦
悉當爾。諸法清淨都無所有。無施無受。無戒
無犯。無忍無諍。無進無懈。無定無亂。無慧
無愚。於一切法都無所有。是行乃應世尊如
法受食。弟子行法其如此解分衞行者。則於
三界無雜食之想。亦復不處泥洹之樂也。須
菩提聞優婆夷所説。即惘漠不知所言。曰
賢者。泥洹爲寂耶。豈無言而不對乎。曰姊。斯
何言乃如此。須菩提曰姊。了幻法耶。答曰賢
者。吾了諸法悉如幻化。幻者及化亦皆本無
無所有。時須菩提。便於所處忽而滅定。欲知
優婆夷志求何乘。以爲其證。勇辯乃爾敢師
子吼。明解幻法所説自恣。而無罣礙。盡力觀
察處。優婆夷爲阿那含。曰姊。已得阿那含乎。
優婆夷曰。云何賢者。如來法本寧有阿那含
行法乎。又賢者。法無形色。亦復無來想像
之跡。無彼此識無中間行。亦無所想無取無
證。亦無處所。乃爲明了道之行耳。向賢者。云
何處阿那含畢。樂羅漢證法乎。又賢者。法無
去來。其有去來有所趣向。有所有趣有起有
滅有念有想。皆墮凡夫流轉未解數也。是時
優婆夷忽於所處。於須菩提前化于高廣大
人交露之座。普現感動光明相像。顯轉無上
阿惟越致法輪。令普舍衞境界之内及十方
土。莫不聞見此之所興感變也。爾時空中萬
二千天。聞彼所説悉逮一生補處。舍衞國内
志菩薩行者二萬八千人。承宿衆徳皆得不
退轉。十方之衆諸來大士其聞是説。百億菩
薩本得無所從生法忍。復聞是上要説即皆
逮一生補處。於是濡首龍首菩薩。并諸土普
來之衆。及舍利弗須菩提等。倶從舍衞國甫
出城門。㸌然輕擧忽升虚空。*濡首菩薩尋揚
身光。威神煒煒照耀暐曄。明影玓瓅踰*於
日月。普蔽餘光暠然晃昱乃徹窈冥。如金翅
王飛而行焉。一切衆生莫不見者。其所經由
彼衆天人。皆聞諸法如夢幻化野馬影*響泡
沫芭蕉之。要言深邃像説。各懷歡喜慈心相
向。一切天人但聞夢幻聲。而化幻法於見無見
亦不可得。諸逮聞是像微妙説者。合百千衆
得不退轉。時所經遊於其中間。有長者子其
名善意。宿立徳本。亦聞*濡首無上幻化之
要説言。并復覩見神景變化。即發無上正眞
道意。尋自誓願。吾於來世得爲如來無上平
等最正覺道。時所現感動亦當如是。*濡首見
彼族姓子有得妙岐嶷之質。欲紹佛種
乃發大志心在菩薩口詠誓願聲暢一切
師子吼。即請善意而告之曰。族姓子。汝解諸
法如幻化者。必離勞乘聲聞縁覺之地也。便
當成致無上正眞道意。又當曉了諸法夢幻
之妙法説悉爲無所有。時長者子跪而對曰。
蒙解説諸法如幻如化。*濡首重以諸法要言
勸發長者子。長者子忻樂之心遂而踊躍。時
彼大姓心巨曠解逮致法忍。八千天人發無
上正眞道意。時五千天子在於虚空。聞*濡首
勸進之説。㸌然心解逮得無從生法樂之忍。
咸悉肅然恭敬之至。已禮*濡首忽昇虚空各
還本土。是時*濡首龍首菩薩。舍利弗須菩提
等。還*於祇樹給孤獨園。倶詣世尊。稽首佛
足却坐一面。龍首菩薩便從坐起。向佛叉手
已*濡首童眞諸所講談法要之説。具啓世尊。
時佛讃曰。善哉善哉。*濡首童眞。善説諸法
無上微妙。如夢如幻如化野馬影*響之聲。則
是諸慧深奧之至。是諸佛要。斯乃應如無形
無像本無幻説。時佛顧告賢者阿難。受是*濡
首諸法要文。阿難敬前長跪白佛。唯然世尊。
如教受之。當何名此經。云何奉持。時佛重
復敷演*濡首妙心菩薩等所説慧要。及舍衞
國長者優婆夷。爲須菩提所現感動。乃至轉
一生補處之輪。佛復告阿難。當受是上要之
慧。又是賢者。此名*濡首無上清淨分衞經。亦
名決了諸法如幻如化三昧。懃念受持。當廣
宣傳普布演説。又是阿難。若善男子善女人
等。聞斯要專心信向。是者阿難。則應面見
諸佛世尊。又爲*濡首童眞菩薩。必所感致無
上正眞之道。會成至佛。況其受持誦習諷讀
奉行應者。徳極無上。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爲
逮諸佛之慧藏。爲得諸佛最上要鎭。又爲諸
佛之所擁護。普爲十方諸現在佛所授封&T040879;
諸佛爲手授其決。當成無上正眞道慧。佛説
是已。*濡首童眞龍首妙心及諸菩薩。舍利弗
須菩提等及衆比丘。一切會者諸天龍神阿
須倫人與非人。聞佛所説莫不歡喜。前爲佛
作禮而退
佛説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衞經卷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