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明度經 (No. 0225_ 支謙譯 ) in Vol. 08

[First] [Prev]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225[Nos.220(4or5),224.226-228,cf.229]

大明度經卷第一
 南呉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行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遊於王舍國其鷄山。與大比
丘衆不可計。弟子善業第一。及大衆菩薩無
央數。敬首爲上首。是時十五齋日月滿。佛
請賢者善業。此衆菩薩集會。樂汝説菩薩大
士明度無極。欲行大道當由此始師云請之以
法不以飮食
於是秋露子念。此賢者説明度道。自己力
所乘佛聖恩乎。善業知其意而答曰。敢佛弟
子所説。皆乘如來大士之作。所以者何。從佛
説法故有法學賢者子賢者女。得法意以爲
證。法學學法也解空不願無想寂定謂之得法意
漏盡結解得道謂之證由言證已當還本無
其爲
證者所説所誨所言。一切如法無諍所説者解
説經義也
所誨者教誨人也
言者廣陳法言也
所以者何。如來説法爲斯樂者。
族姓子傅相教如經意無所諍如如人本也來所
由來也人本空無
泥曰同躰也佛得三法空三界願想滅矣安般曰還爲何等
還五陰知見滅處故曰如來矣佛説淨法但爲樂斯本無寂
法法
施也
善業言。如世尊教。樂説菩薩明度無極。
欲行大道當由此始。夫體道爲菩薩是空虚
也。斯道爲菩薩亦空虚也師云菩薩心履踐大道欲
爲體道心爲道倶無形故
言空虚也斯道者
謂空不願無想也
何等法貌爲菩薩者。不見佛法
有法爲菩薩也於佛經法不見五陰六
衰十二縁起有菩薩也
吾於斯道
無見無得。其如菩薩不可見。明度無極亦不
可見。彼不可見何有菩薩。當説明度無極。若
如是説。菩薩意志不移不捨不驚不怛。不以
恐受不疲不息。不惡難此微妙明度。與之相
應而以發行。則是可謂隨教者也不移不退轉
也不捨不廢
大志也驚怪怛熱也不驚怪必深法心中不滿熱嫌其爲苦
也必歡喜受此法不以恐迫故受此法強學之也以不爲疲
不以爲勞也不
息者不懈也
又菩薩大士行明度無極。當學
受此。如受此者不當念是我知道意。所以者
何。是意非意淨意光明。賢者秋露子曰。云何
有是意而意非意。善業曰若非意者爲有爲
師云當學知是非意以知非意無復想
捨即爲意淨光明者無復塵冥矣
彼可得耶
彼彼意也可
得意處不乎
曰不可也言不可者不可言
無亦不可得處也
善業曰。如
非意。有與無不可得。不可得不可明。其合
此相應者豈有是意意非意哉。曰如是者何。



謂非意。善業曰。謂其無爲有爲者謂生死之心
陰自起念捨一念一
至無不爲己非意者無復
有此生死想故曰無也
無雜念也雜念者想且在經
且在五陰意不一
定謂之雜念也已如空定
不起五陰爲無雜念也
秋露子曰。善哉善哉。佛稱
賢者説山澤行實爲第一。菩薩受此無上正
眞之道善業意解微妙常善於山
澤空淨之行故爲佛所稱
不退轉菩薩受此意
不轉謂菩薩
得住第
七地也
觀而不休。明度無極當以知此觀而不休
謂惟此經
意不疲
倦也
欲學弟子地。當聞是經擇取奉持弟子趣
欲空不
願無*想得泥洹已不
望知佛權道大悲也
欲學縁一覺地縁一覺者望欲
得佛慈悲不著
不密於
善權也
若學佛地。當聞是經學佛地者弘慈普
濟不中道取證矣
擇取
奉持。所以者何。是明度道説法甚廣。是爲菩
薩大士所學善權十力無畏佛法度人欲一切
言是經廣大在三學者自擇取也
業白佛言。吾以爲菩薩者其不可見。名亦不
可得師云菩薩與名皆空當
以何爲之説明度經*也
又所匡政皆不可見
不可得者。當何爲菩薩説法欲以道匡政天下著欲
之徒使其無爲邪見之

如是世尊。所疑有著。吾與物也斯不可得
一切所疑謂有
吾身與萬物也
貲貨費耗皆非有得吾與萬物皆非已
有難可常保也
但以名爲菩薩。至于佛亦名也。然不住不住
與菩薩在世間但名耳其法
意非住也不住者以權著*也
所以者何。名不可
得。是故名者非住非不住。名者猶水
中月像也
若爲菩薩
説深明度意。不移不捨不疲不息不有惡難。
不驚不怛不以恐受。以體解而性入性與道倶
如合符契
是爲住不退轉。應於無處當以知此。又妙
世尊師云妙者此經
義甚深妙也
菩薩修行明度無極不以色
不倚此色
身住也
於痛想行不以識住不以名
身任也
所以者
何。若止於色爲造色行是爲甫始主作
生無身業也
止痛想
行爲造識斯又甫欲與造邪
識之行始衆生矣
非爲應受非如法
受也
明度
無極不造行爲應受識不造色行是
爲應受明度矣
受此其不具
足明度無極。終不得一切知於斯經中有邪想行如
毛髮謂之不具終不得
作佛
秋露子曰。菩薩何行而受明度。善業曰。
以不取色。取着也不
着於色也
不取痛想行識。所以者
何。色無彼受。痛想行識無有彼受。若此色
無彼受爲非色。痛想行識無有彼受爲非識。
明度之道無有彼受。所以者何。吾受如取影
無所得。是爲明度無極之行也。是名曰菩薩
大士諸法無受之定我於世間所受如夢
影影爲無所得也
場廣
大而無有量。一切弟子諸縁一覺所不能持
教順之場極廣所趣之道極大四等弘普周遍無
極畢央濟衆苦痛難忍甘心進擢志大不權弟子
若佛所不能究
竟曰不能持矣
又一切知亦無彼受師云一切
知佛也唯
佛得無
不知
所以者何。無想見故。若想見者終不得
此爲。若異學先泥之信不得一切知。彼先泥
信解道學度入慧。亦不取色。不取痛想行識。
不從色見慧。不内色見慧。不外色見慧。不内
外色見慧。不以異色見慧。於痛想行如上説
不從識。不以内外異識見慧。如是究暢從信
解得道地。法意作量以爲脱。便無受無獲
無受不復受五盛陰想無獲
無復罪福故言無所獲矣
已受解得度滅已受解者
謂八正道
及正解正智爲意已受無
復思想爲已得應義也
明度不爲智想。如是世尊
雖菩薩於是道不取色痛想行識。亦不中道
滅度。而具如來十力四無所畏佛十八不絶
之法也菩薩得明度意見空甫修佛事以其力無畏
十八法成相好嚴佛刹不違本願欲度十
不中道
滅度也
又菩薩大士行明度無極當以觀此何
等是智慧。何所爲明度。何以明諸法無所從得
師云不從内色外色内外痛
想行見惠是爲無所從得也
是故謂之明度無極。如
是觀省察思惟。不驚不怛不移不疲。如是菩
薩爲不中休明度無極以知此。秋露子曰。何
故菩薩知己休止。爲如於色休色本性。於
痛想行休識本性。明度無極休識本性色之本
性着復
著起復起五陰悉爾菩薩於
五陰休其本性不着起也
明度無極休智本性。善
業曰。如是賢者。其於色也休色自然菩薩學明
度本心欲
分別知望得惠當休是欲
知望之想無所復起也
於痛想行休識自然。明度
無極休識自然。明度無極休智自然。行此道
者於智休止。智之自然者休矣於五陰中皆休其
自起不復起矣
相休止。相之自然者休矣。秋露子曰。善哉
善哉其學此者必出一切行此道者休其欲之
心即知心自起者皆
休止
善業曰。然菩薩學此出一切知。所以者何
其於諸法無出無生。如是學故逮得佛坐學如
此者
必從生死之出
成佛一切知矣
又妙賢者。菩薩履行明度無極。
若行色爲想行。若行色占爲想行。若行色不
占爲想行。若行色興爲想行。若行色敗爲想
行。若行色滅爲想行。若行色思爲想行。若行
色空爲想行。若行色非身爲想行。痛想行識
如上説皆爲想行。若識有是吾當行欲得。行
設有是如是行。如是惟爲惟行師云説色如此
痛想行識亦如
色説
此道爲是菩薩大士。爲行得想之行。無
善權方便以爲休於明度無極此上章皆爲三界生
死不合明度大智之

秋露子曰。菩薩何行爲無想無得行。有善
權方便而不休於明度無極。答曰。不行色。不
行色占。不行色興。不行色敗。不行色滅。不
行色想。不行色空。不行色非。身痛想行識如
上説不有是師云不以有識
知有此想也
吾當得行是行。不
有是此行惟爲行此道。如是行菩薩大士爲
無想無得行。爲有善權方便而不休於明度
無極不以識知有此相應於明度無極
也右此章所説無想無得之行也
又菩薩大士行
明度無極。於此不近爲不行不近行師云菩薩
於此五陰
念無所依近爲不
行者謂無所行也
不行不近菩薩意不近行亦
不行不近以爲眞
亦不
亦不行
如此也
斯不否行。斯不近行。斯不近不行。
斯亦不近於行不行於不近。於不行不否行。
於不近如此上謂意上事
亦不離此上意矣
秋露子曰。何故不近。
善業曰。如諸法無所近無從度。是名菩薩大
不著行亦不斷行者爲生死斷爲泥洹
能護此兩意是名爲特曉明度善權也
一切諸法
無度之定如十二因縁皆空如無想可
近者不着不縛故無得道也
場曠趍大
而無有量。一切弟子諸縁一覺所不能持。行
定者疾得無上正眞之道。爲無不覺乘佛
聖旨。善業曰。是菩薩大士受拜於往昔如來
至眞等正佛者。乃行斯定。彼受無見。無見爲
定其於定者不知吾受師云菩薩於定
不作思想也
吾已
定吾依定也。彼於是中一切不明不以意分
明之也
露子曰。云何菩薩爲昔如來所説拜。當得佛
者彼能見定。是定者乎彼謂以得拜家寧能
自見意定爲以定耶
答曰。
不也。所以者何。如彼族姓子。學此經人爲
善男子是也
行明
度無極者爲非不想。所以者何。無所明故無所
別知

是以定者非想非想非五
陰*想也
非不想有三十七
品三活想
無世俗
想也
佛言。善哉善哉。善業。説山澤行爲第
一辯。菩薩大士當以學此。如此爲學明度無
辯智之決者問來
即答事皆明眞矣
秋露子曰。佛以如此學。學智
慧道者。是爲學何法。佛言。如此學者。是菩薩
爲無所法學。何以故。是法不有知明。如凡愚
人專著者也師云知之明之
即爲專着也
曰當何用明知此法
爲學者問欲得佛
者何用明知
佛言。當知不明。無所明知明之
謂也無所明定
是爲定也
凡愚人以專著者欲明故爲
不明。由不明礙兩際不出生死不解清
淨是爲兩際也
不知不見。
不明諦法諦四諦矣意着二際不知欲苦不見
習證不明有盡不達淨道故曰不明也
而欲
於法不獲無想定故想欲想得之了本曰行福
識生夫欲於道而不獲定者世世受福得佛
之望
從法思欲專著名色。以專著故。而不知
此無所用聰明之法。已不知見亦不思惟。不
觀不省故墮愚數。便無有信不解不用。是故
謂之凡愚專著從法法心法也痛想行識謂之名地水
火風謂之色從欲之徒專着五陰心馳
三界徊流生死不能拔邪識之根法句曰心爲法本禍
福由心行殃殃罪罪識生五陰所弊故不睹無念法也
無念法也無所由聰明之法者獲無想之定善惡不同十二
因縁滅諸根都寂厭生死神還休人本純眞經曰心入泥洹
從本寂又寂不解四非常守意志着空斯空想天之類矣由
還生死受苦無數慧印經曰如令泥洹爲常住法大哀四等
遷爲蠕動謂其不能空
空入泥洹處本寂者*也
秋露子曰。計如此學菩
薩大士不學一切不起想求
衆智矣
佛言。然如此學
不學一切智。如是曉了乃爲學一切智曉了者
謂不着
不斷不起
不滅
能出一切法謂十二
部經法
善業白言。如世
尊言。是爲幻人學一切智。已學一切智乃出
諸法。如直言之當云何。佛言。吾因是以問
汝所安便師言所安便説如
言旦説汝所知也
對曰。甚善。佛言。
云何幻與色異乎。不也世尊。幻與痛想行識
爲有異乎。不也世尊云何知想在此經者及行同此
法者意處是經者盛陰已滅者
持生死五陰成菩
薩道者皆云何*也
色猶幻。痛想行識猶爲幻。云
何善業。明是中想知立行五陰而爲菩薩。對
曰。菩薩學如幻人。是中持如幻者即五陰。所
以者何。如佛説識如幻善業説往者所聞
佛語引以喩義也
若此識
六根亦然。何者意幻爲三界耳。如三界即六
根即五陰。秋露子言。菩薩聞是得無懈怠。
佛言。設爲惡友所制必持懈怠。若得善友終
不懈也。若識如幻者六根亦復如
幻意所幻化令有三界耳
善業白佛。何以知菩薩惡友。佛言。其不慕樂
明度無極。欲棄捨若形相愚占文飾。違此深
師云愚者已想取
文飾占者想取也
更説經道。當知是爲菩薩惡
善人好明度而違退之更
爲説異道經是爲惡友*也
曰何是善友。佛言。
未起明度無極者即勸使學。教誨之令入斯
道。爲現邪行説邪之害。是邪行是邪害使遠
離此。當知是爲菩薩大士弘誓之鎧善友者
弘誓者菩薩自誓忍世衆苦必於得佛極濟衆生滅十二
因縁還乎本無鎧者徳其行高見罪常由壯士以鎧障身
全命勢成勝敵終始無畏菩薩内淨視明以八直之行與邪
意戰破壞五賊高願取佛不能沮遂成世尊故曰法鎧也
又問。呼道人爲菩薩。其句義爲奈何。佛言。所
謂菩薩者。一切諸法學無罣礙。已學無礙能
出諸法。故謂菩薩。大士者其義云何。佛言。大
士者。能聚大衆爲之合家。是故爲大士也
菩薩能於三界爲大尊貴若金輪王合聚大衆化之以
徳身棄國位爲沙門導之以大道示衆欲惡故曰大
秋露子曰。吾亦樂其爲大士者。於見身見性
見命見人見丈夫見有。見無見斷滅見。常在
爲斷大見。何者爲説上師云六十二見
爲一見潤耳
法度諸
潤。是故爲大士法佛法以佛法度六十二見
及欲癡之四潤故曰度也
業曰。夫大士者。如一切知。意無齊同志於弟
子縁一覺。如佛意不與弟
子各佛齊同也
在彼無著。所以者
何。悉知意質直無漏在彼者在生死也無受無滅無受
者不
受五陰也無滅者不
捨生死求滅之想也
以悉知意大照菩薩。是故爲
大士能持明度教
照菩薩也
秋露子曰問。何故菩薩大士
亦彼悉知而意不著。善業曰。以無意故。於彼
悉知而無所著。賢者滿慈子言。吾亦樂其爲
大士者。揖人昇於大乘而有弘誓之鎧。
爲大士師云能以經法揖天人
使昇佛大乘之道也
善業白佛。何謂
弘誓之鎧。佛言。菩薩束已自誓。吾當滅度
無央數人。已度無量無數人民皆得泥洹。
知其無法得滅度也。所以者何。意法如是。
如幻師與幻弟子。於四衢道化作人衆。以
爲化人而斬其首。汝知云何。彼有所殺有死
者乎。不也世尊。如是善業。度無數人爲無有
人得滅度也。菩薩聞是不驚不怛。不以恐受
不移不捨不疲而無慘悴。是爲有弘誓鎧能
*昇大乘。當以知此。滿慈子曰。吾省佛言。如
我所得當知是義爲無帶甲。所以者何。如佛
告善業。無造佛一切法。無作成諸法者。亦無
造衆生者。如是義者無弘誓鎧。善業曰。無所
*束帶菩薩大士爲無弘誓。所以者何。色痛想
行識不著不縛不解故。秋露子曰。何如爲色
痛想行識。而云不著不縛不解。善業曰。色如
幻人故。不著不縛不解。痛想行識爲如幻人。
不著不縛不解。無有之色不著不縛不解。無
有之痛想行識不著不縛不解。五陰如是諸法
亦然。是故菩薩所爲誓者無有誓也師云一切
人自然無
有作者是爲生死亦空道法亦空如空者無有從生死中
來得佛者佛空法空故無有出滅諸法者一切人本空故
亦無有造作
衆生者也
善業問。焉知菩薩正*昇大乘師云
大乘
大道
何謂大乘。何乘發乘發
建大乘。
斯乘何出。佛言。大乘之爲乘者。爲無量乘。爲
衆生之無量也。菩薩法意廣大
興載無量也
所以者何。人
種無量。菩薩爲之生大悲意。以斯大乘*住
奏。三界聖一切知。乃建大乘。乘無從出。所
以者何。有生有出則爲二法。若不起不致於諸
法不得者。是爲無所生無從出。善業曰。大哉
斯乘。爲天人質諒王諸世間。出上善業乘與
空等。弘裕若空苞容衆生無有量數 上善者
普明也
恒以虚閑濟人無極。而爲遍宣故爲大乘。
不見其反亦不見出佛常以虚心閑暇無事群生來者
不逆其志大士亦當學斯矣
如此乘者。不從始得不從終得亦不中得不從
初知
意得亦不從中

及終意得也
於三塗等故爲大乘。佛言。如是
善業。以能行此乘故。謂之菩薩大士。過去當來
現在意等
秋露子曰。佛請賢者説明度無極。而道大
乘者。有檀知耶師云佛本請卿令説明度無極耳而
及説大乘事宜及知此耶秋露子爲
不知家問
宜知是也
善業白佛。吾説明度無極得無過
乎。佛言。不也。適得其中。善業言。菩薩大士
不於始近。不於終近。亦不中近不始意近道
終不近也無去
來今三
塗想矣
色無際道無際。痛想行識道倶無際。是
菩薩無近無得無知無明色所以無邊無極
者色之性本空
色菩薩不知不明不致不得。痛想行識亦如
色與菩薩於是無有知想小無有明也了想不解
意在其中無可得大智與明同義與得亦同義
都一
切。於一切都一切謂菩薩心也於一
切謂生死治法與道法也
無知無明無致
無得。當爲何菩薩説明度無極。尚不見菩薩。
何用見明度無極。菩薩者但名耳。猶我爲我
無可專著。我者空虚不可審明。我不可明道
何可知。如是諸法無有專着。何等爲色。色無
生牢固。何等爲痛想行識。識無生無牢固。
諸法無生無有牢固。彼無專固者。不是法不
非。了本無主。當爲説是處無知亦無異處。
可得菩薩行道也。生死亦無
處所也
如是世尊。其聞是
言不驚不怛。不捨不疲不有慘悴。如此知行。
是菩薩爲能惟明度無極。所以者何。行此經
時以如是法孰觀斯道。是時爲不近色。不近
色者不見滅也。所以者何。於自然色而不起
爲非色。若色費耗亦非色。來無興衰我者。此
爲無二事。如爲之色是我即由是爲我色。是
爲造計。痛想行識如法觀時爲不近識。於自
然識而不起爲非識。若識費耗亦非識。來
無興衰我者此爲無二事。如謂之識是我。即
由是爲我識。彼爲造計師云觀明度爲不
起色故言不近也
秋露子曰。吾省是語。於義菩薩爲無所起。若
起者。何故菩薩行艱難行。爲衆生更苦無
量。善業曰。吾不樂菩薩艱難行。而大士者無
艱難想。以行道也。所以者何。行艱難苦想者。
不能爲無量人民建大利也師云此弟子行疲厭生
死莫能導利一切人使
得泥
洹也
是以當爲安隱易行之想當爲安隱不當爲
苦勞艱難想
爲衆生建若母想父想毘弟想姊妹想子想女
想。當生是想行菩薩道。於一切人爲己親想。
以是想將導之行菩薩道者一切如視五親也但
欲安隱導利非有癡貪戀之想
衆生爲若己當念一切
若己身
都一切於身不明是
外内菩薩都一切持心於一切天下不
分別親者爲内疎者爲外矣*也
爲生法想。斯
一切爲吾子。菩薩當度此無量苦性。不有
怒意法想者善
權大悲也
彼形截心無欝毒。終不爲苦
想也。如賢者言。菩薩無起。以其無起故爲菩
薩。秋露子曰。云何菩薩而無起者。於道人法
於一切知一切知法。亦持無起。一切知法佛
諸經法也
善業曰。然於佛法都無所起。問曰。在佛法而
無起者。其於凡人及凡人法。亦將無起。答
曰。然於凡人法亦無所起。秋露子曰。如是菩
薩於道人法。從一切智至凡人法皆無起者。
是爲不近不起得一切*智耶凡人法者謂生死
法*也皆無起者想
寂然也近持將
也起生者念也
善業曰。不起之法無欲得要也
不起之念亦非有法不起之法無有
望欲得之想也
可擇取也。
有得佛者。我以爲諍無有二法當捨法善業曰諸法
皆空無作無得今言此取是也
有生死有得佛者
斯謂以法意
曰是如何當從未生法擇已生
法乎擇取
道也
生死法至生法至乎生死之法至道乎
當生有法至道乎
問辭
答曰。云何生法不生而不生法生耶善業
欲解
其難故先詰之言生死之
法不起耶泥洹之法復生
秋露子曰。不生法者不起
法也。樂不起法之語耶。樂起語也。如賢者
必不起之不要。善業曰。如是當樂不起不
要。賢者所樂吾亦樂説。秋露子曰。如善
爲法都講最不可及。所以者何。在所問如應
答。法意不搖其言皆妙。答曰。是法意也。
佛弟子所問應答。意不搖者。於一切所猗故
善業於此清淨法中爲都講
秋露子於無比法中爲都講
秋露子曰。善哉善
哉。是爲上辯。何謂菩薩諸法無猗。答曰。是
明度無極。即爲菩薩諸法無猗意常清淨不
生死諸猗也
曰不一切乘。是經唯諸法無猗耶。曰悉
明度無極故。爲諸法無所猗問言不復諷誦承事行
此此但當守一不猗生
死而
已耶
菩薩於是無方石山處菩薩所行時雖坐方石
不念此石安好可長坐
也昔比丘披拘連樹下四十歳
不知樹名者用無猗意在樹也
而以默取諸法之要。
如無取焉是爲行諸法而無猗行也默者定也以
定意學諸要
如無去就
之想也
若爲菩薩説是奧知。不疑不望而能
深解。是謂知行者。已爲不休如是念矣不疑不
疑深法
也不望不於道行之淨而汚其意有所希
望也不休其意於道無彈指之間廢息
秋露子曰。
若不休此行爲休是念。若林是念爲不休此。
其念行而不休者。是謂常行等念等也
師云休止也等平等也若精進於此行者以爲止生死
念若*止五陰斯爲精進行法是也大士之行道與生死
等生死與道等其法倶空故曰等也等行者不捨衆生疾
取本淨也忍生死苦而以大道導利之令佛道不絶也
已念等行等者。則一切人必常有紹此行而
得爲開士者紹續
如是衆生亦將不休此念
此行衆生亦得
此法意也
所以者何。人不當廢是念也
當休廢

道念也
善業曰。善哉善哉。賢者。勸助爲説是
致要語。如賢者言。行等念等助一切人
廢此行。夫衆生自然念亦自然。當以知。此
衆生恢廓念恢廓。當以知此。衆生之不正覺。
念不正覺。行亦不正覺。當以知此。如是
行念吾樂菩薩思惟念此行衆生靈空恢廓廣
大無邊故可導利
*昇此大道一切人不能
正覺當以正覺開寤之也
明度經卷第一






*大明度經卷第二
 *南呉月支國居士支謙於涼州譯 
  天帝釋問品 持品 功徳品
變謀明慧品
  天帝釋問品第二
爾時帝釋與四萬天子四天王。與二萬天子
梵衆天。與萬天子梵輔天。與五千天子倶皆
來會坐。諸天子宿命功徳光耀巍巍。持佛神
明徹照。釋問善業言。是諸天子大會欲聽
説智度無極。云何闓士大士於大明中立乎。
善業曰。諸天子。樂聞者聽我説。因持佛力廣
説智度。何天子。未求闓士道者今皆當求。
以得溝港道者不可復得闓士道士。何以
故。閉生死道已。正使是輩求者。我代其喜
不斷功徳也。悉欲使取經中極尊法使上至
佛。佛言。善哉善哉。勸樂闓士學乃爾乎。善
業白佛言。我當報恩。終不敢違之。所以然者。
往昔如來無所著正眞道最正覺。皆與弟子
爲諸闓士説智度。如來時亦在中學斯經
行。今自致作佛。用是故當報恩。我作是説
法。闓士受之我*勸樂。*勸樂以大道疾令作
佛。釋欲所聞者聽所問矣。問曰。闓士云何
立智度中乎。答曰。持空法立如是。釋問。闓
士大士以影弘誓大乘。所至奏五陰。不當於
中住。溝港頻來不還應儀。縁一覺至於佛。
不當於中住。五陰無常。不當於中住。於苦
樂好醜是我所非我所。不當於中住。溝港道
不動成就。不當於中住。何以故。七死七生便
度去。頻來道不動成就。不當於中住。何以故。
一死一生便度去。不還道不動成就。不當於
中住。何以故。於上滅度。應儀道不動成就。不
當於中住。何以故。應儀道成已便盡於滅度
中而滅訖。縁一覺道不動成就。不當於中住。
何以故。不能逮佛道便滅訖。是故不當於中
住。如來無所著正眞道最正覺用無量人故
作功徳。我皆當令滅訖正於佛中住。佛所作
皆究竟已乃滅訖。亦不當於中住。秋露子問
設使闓士大士不當住五陰溝港頻來不還
應儀縁一覺上至佛。當云何住。善業言。如來
無所著正眞道最正覺有住處乎。答曰。不也。
何以故。佛無所住。亦不在動搖不動搖處住。
亦不不住。亦無無住。一切無是如如來住。當
作是住。不當住不住。亦不當住無住。當
是住學無所住矣。爾時諸天子心念。諸鬼神
所語悉可了知。今是尊者善業所説經道了
不可知。善業知其心所念。語諸天子。是經難
了難了。所以者何。我所道説所教起都爲空
矣。以斯故難聞。聞而難了。諸天子心復作是
念。是語當解當解。今尊者善業深入於法身。
即告諸天子。設使欲索溝港頻來不還應儀
縁一覺無上正眞道。若於其道中住。皆當學明




度。當持守。諸天子心復念。所説乃爾。當復於
何處更索經師。又告諸天子。欲知我所説法
者。如幻人無所聞無所行。諸天問。今在是聞
法者是人爲非幻乎。善業言。人如幻幻如人。
如求溝港頻來不還應儀縁一覺正眞道。人
如幻幻如佛道。諸天子復問。乃至佛亦復如
如人乎。曰乃至滅度亦如幻如人。諸
子言。滅度亦復如幻如人乎。曰設使有法過
於滅度者。亦復如幻如人矣。善業告諸天子。
是幻是人泥洹皆空倶無所有。尊者秋露子
滿祝子問説明無度如是者。誰能持奉行之。
答曰。賢者不退轉闓士大士能持奉行之。其
應儀等無能受持者。所以者何。我所説法爲
無所説亦無所處。法已無所處。法已無所
累。法以是故亦無能受持者。釋心念。尊者善
業雨法寶。我寧可化作花以散其上。便化作
甘香花以散佛及善業諸比丘上花至其膝。
善業即知言。是華不出於忉利天上釋所散
花。出於幻耳。釋言。是花非從樹出。如賢者善
業所可説。斯事本寂自幻樹出矣。釋言。是
花從幻樹出也。不從樹出者爲非是。非是者
爲非花。釋言。明度甚深微妙。答曰。然所以
者何。無所逮得亦無所説。釋言。尊者處深微
妙明度於法不諍處。無所有於法無所動。答
曰。然法非動法。當作是學。如是學不學溝港
頻來不還應儀縁一覺道。作是學者爲學
切智出於諸法。爲不生五陰。學受身行不
學受餘法。秋露子問。如是爲不學受一切智
乎。不學亡失。不學受他法乎。答曰。然是爲
學一切智出於諸法。釋聞法便問秋露子。
當云何於其中求。報言。於善業明度品中求。
釋問。善業持何威神恩當學知。報言。持如來
威神恩知。釋所問。明度闓士大士當云何求
不可從五陰求不可離之求。何以故。明度
非五陰。亦不離之不起之。爲無所著無出無
倚。無*倚是明度矣。釋言。大士爲大明無邊
無底。報言。五陰皆無邊。以是故當知。法無
邊人無底。當知法無底。身與作復作用。是故
當知之。與大明等無異。無中邊亦無本端。不
可限量。一切不可得。以是故。明度無邊無底
可計計爲多。釋問。人云何無底。善業言。
云何於釋意。何所法中名爲人。於法中不見
有名爲人者。何以故不。見有所從來處。所以
者何。人本未皆空無所有故。設使有來者有
住止者但名耳。何以故。於名字中學有所
有不。曰不也。善業曰。用名字無所有故。無作
我者。是故人無底。正使如來無所著正眞道
最正覺壽如恒沙劫。口説名人人。復人寧有
生滅者不。釋言。一切無生滅者。善業言。所以
者何。用一切人淨故。無所起名非名不可得。
是故人無底。明度無極名無底。當作是知
  持品第三
爾時諸天無央數同時三歎曰。鳴經乎。鳴經
乎。是尊者善業所説道深矣。斯大明弘義。
如如來所由出矣。有聞者學之誦之。我敬視
之如如來。佛告諸天子。誠然。昔錠光如來
無所著正眞道最正覺時有宮。宮中有是經。
我時持之。錠光佛受我決言。若後當爲人中
持悉逮佛智。作佛名能儒如來無所著正眞
道最正覺。三界最尊。安定於法中極明。號曰
天中天。諸天子白佛言。少有及者。天中天。有
持大明者。爲受一切智矣。時佛在衆中央坐。
佛告除饉衆除饉女清信士清信女。今是四
部爲證。愛欲天梵天無結愛天皆知。佛告釋
言。高士學斯定持誦其文。衆邪不得其便令
横死也。忉利諸天子求佛道者。未學誦獲其
奧者。是輩天子皆往到是學持誦者所。若於
空閑避隈處亦不恐不怖也四天王釋梵及
諸天子等各白佛言。我當護是學持誦者。釋
復白佛言。難及天中天。是明度學者心無動
搖。悉受六度已。佛言。然善聽我説。上中下
言皆善。釋言。受教。佛言。我經中有欲害亂者
起惡意往。未至道亡。後所作終不成。何以
故。用是高士學是經故。譬若有藥其名神丹
有蛇索食道逢虫物。蛇欲噉虫。即到神丹藥
所。蛇聞藥香即還去。何以故。是藥力所却。如
是是輩高士其欲害者便自止還。是明度威
神力所厭伏也。佛言。設有亂者便於彼間自
壞不成四天王皆護入經如行者。自在所爲
所語如甘露。言重成道。瞋恚貢高諸惡不生。
天王護之。所以然者。學明度故。心自生
念。有諍起者不可近。我求索佛道義。不可
隨是瞋恚語。使我疾逮好心。斯高士所作
悉見善像。釋白佛言。難勝天中天。乃過
惡無與等者。佛言釋。是輩人或當過劇難之
中終不恐。無能害者。善士當誦惟斯定。
使死至。若怨在中欲共害者。如佛所語
兵刃向者不中其身。所以然者。斯定諸佛神
呪*呪中之王矣。學是*咒者不自念惡。不念
人惡。都無惡念。是爲人中之雄。自致作佛爲
護衆生。夫學斯行者疾成佛道。是經書已雖
不學。誦者當持其卷。人鬼凶毒不能害矣。
宿命重殃唯斯不除。譬如得佛處。若人若鬼
禽獸從一面入無能害者。何以故。用得
佛處故。其威神護過去現在當來索佛道者。
皆當於中得佛道。人入其處不恐無畏。明度
所止天人鬼龍皆爲作禮恭敬護視。用經徳
尊故。釋白佛言。若有書持經卷承事供養天
寶名華栴檀珍琦香繒蓋幡。若有持如來無
所著正眞道最正覺舍利。起塔自歸作禮承
事供養。天寶花香具足如上。其福孰多。佛
言。我問若隨所樂報。云何是如來一切智。成
是身出現於世。從何義得。對曰。從明度義得。
佛言。不用是身舍利得佛也。乃從一切智生
得佛身。我滅度後舍利供養如故。若善人書
是經學持諷誦自歸作禮承事供養。具足如
前則爲供養一切智。已從是經中得功徳無
比。復白佛言。閻浮提人民不供養者。爲不
知是福尊無比耶。佛言。有幾所人信佛信經
信比丘僧。釋言。信者少耳。及求溝港頻來不
還應儀縁一覺至求佛者復少矣。佛言。無量
人行求佛道。至於在不退轉地立者。若一若
耳。學是法會成佛。當爲作禮承事恭敬。
何以故。用曉佛法世少有故。過去如來求佛
道者皆從是成。我時亦在中。如來滅度後取
舍利起七寶塔。盡形壽自歸作禮承事供養。
天寶花香具悉如前滿四天下。若三千大
國土衆生悉得人道。各作七寶塔。以妓樂樂
之。復過是如恒邊沙佛刹人。人起七寶塔供
養劫復劫。都是欲界中諸*妓樂花香繒蓋
皆具如上。所説其福徳益多不。對曰。甚多天
中天。佛言。不如書持經卷自歸護定福多無
量。何以故。從中出如來一切智故。佛言。百倍
恒邊沙佛刹人皆起七寶塔。不在計中如是
千萬億無數倍。不在明度淨定計中
爾時四萬天子與釋倶來大會。諸天子啓釋
言。尊者。當取誦是經。佛言。當學當持當誦。
釋若質諒神興兵欲與忉利天戰。其念誦是
經。質諒神衆即去。釋言。大尊呪天中天。佛言
天輩過去當來今現在十方諸佛。皆起是
呪自致作佛。出十誠功徳。開士大士從中生
佛未出於世時。闓士悉出説照明四棄四拔
苦四事空五通。譬如月盛滿時從空中出照
明於星。闓士求功徳盛滿如是。皆從權徳大
明中出。當作是知學持誦是經。爲至徳悉具
足佛言。其人終不爲邪毒水火兵刃王法所
死。何以故。是明度所擁護。若復有餘事
起。若至王所及太子傍臣所。與之相見輒歡
喜言笑。所以然者。以其普慈等濟恕惠群生
潤功無量用。是故見者悉起立。爾時有異道
人。遙見佛大會欲壞亂坐衆。疾至佛所。釋
作是念。當云何盡我壽在佛邊受誦是法。即
從佛聞受誦。彼異道人遙遠繞天中天一匝。
從彼間道徑去。秋露子念。是中云何異道人
從彼間道徑去。心念是佛即知。秋露子釋念
明度。異道人無善意來故弊邪念。佛與四部
弟子共坐。愛欲天梵天諸天子悉復在中會
無異人。闓士大士受決者會。當爲人中之將
自致作佛。我當往亂之。是弊邪乘一轅之車駕
馬四匹稍至佛所。釋作是念。弊邪所乘非國
王瓶沙。非波斯匿。非釋種。非維耶利。四馬
車皆不類之。正是弊邪所作也。邪常晝夜索
佛短亂世人。能常持心究竟明度。邪便道還。
忉利迦翼天子持天花在空中立便散佛上。
四面散而尊嘆曰。究竟道原明度之謂也。
閻浮提人民乃得聞見。復持雜華四散佛上
曰。其有求者守者。終不爲邪衆所害也。是輩
人民福徳弘大。何況乃學持諷誦用是法住。
其人前世已得見佛淨心供養。欲一切知得一
切智寶。當從明度索之。佛言然。阿難白佛言。
無擧名布施重戒忍辱精進棄定。但擧明度
名。何以故。天中天。佛言。明度於度中最
尊。云何阿難。不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
者。當縁爲六度無極一切知乎。阿難言。唯
然天中天。不行六行不爲六度。誠非大明度
無極一切知之明矣。佛言。然大明最尊。譬
如地種。散。其中同時出生衆生得命。如是
阿難。明度如地。五度如種。從中生成。釋白佛
言。如來所説善士學持誦明度者功徳未竟。
佛語釋。我不説是功徳未竟。我自説書持經
卷承事作禮花香名寶雜繒蓋幡功徳者耳。
釋白言。我身護視是人。佛語釋。誦明度者有
若干千天到是經師。聽經不解義者欲問所
疑。用慈於經中即自曉了。是人作功徳悉自
見知。若於四部弟子中説經時。其心無所難。
形試者終不畏。何以故。明度所護凶
者去。佛言。我不見人當明度者。人亦不見明
度明度所厭也。無有輕者。心不恐怖無所畏。
父母重之。沙門哀之。諸親賢友愛之。或惡事
持忠正法爲解之。是善士所作功徳悉自
見心。當作是知。十方無數佛國諸天人鬼龍。
質諒神執樂神胸臆行神似人形神。皆至經
師所問訊聽受作禮致敬繞畢各去。斯行徳
使然。四天大王忉利天鹽天兜術天不
樂天化應聲天。梵天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
水行天水微天無量水天。水音天約淨天遍
淨天淨明天守妙天玄妙天福徳天徳純天近
際天快見天。無結愛天上諸天子皆往問訊
聽受作禮繞竟各去。諸無結愛天尚悉來下
在諸天中。何況是三千大千國土諸愛欲無
色天子耶。彼所處常完堅無嬈者。除宿不請
餘不能動。其功徳悉受。是時諸天來當知之。
釋言。云何知天中天。佛言。是善士女歡喜
知來已當避去。聞鬼神香。或龍鬼神蛇躯
神。來到聞鬼神香。以爲曾知已當避去。當
淨身體用清淨故鬼神皆大歡喜。小天見大
天來便避去。尊天威神巍巍其光重明。稍安
徐往尊天入至經所。是善士女則踊躍喜所。
止處悉當淨住是。人病終不著身。所止處
安隱未常有惡夢。夢中但見佛見塔聞明度。
但見諸弟子。見極過度。見佛坐。見自然經輪。
粗欲成佛時。見諸佛得佛。見自然新經
輪。見若干闓士。見六度種種解説是當作佛。
見餘佛刹。見佛及尊經無與等者。某方刹如
來無所著正眞道最正覺弟子衆。如來在其
中説經。是輩善士夢如是已安隱。覺身體淨
潔且輕。不復思食身軟美飽。若比丘得定自
定覺心軟不思食身*軟美飽如是。何以故。
鬼神不敢近是欲取佛者
  *功徳品第四
復次帝釋。是天下如來舍利滿中施與。有持
度無極書施與。爾取何所。釋言。我取智
度。何以故。我不敢不敬舍利。天中天舍利由
斯明度出。天人所尊矣。如我與諸天共坐
持異床。我未至諸天子爲坐作禮繞
去。是坐尊故。吾於斯受經。諸天於彼爲禮。如
是天中天。明度出如來無所著正眞道最正
覺之舍利。一切智從中生身。用是故兩分中
取明度。正使三千復大千國土滿中舍利爲
一分。明度書爲二分取書。何以故。從中出
舍利供養所致。譬如負債人與國王參正。
無復問者亦無所畏。何以故。在王邊有力故
也。譬如無價明月珠。有是寶者其徳無等
所著處鬼神不得其便不爲所中。若士女持
明月珠所著。鬼神即去。若中熱風寒。持明月
珠著身。熱風寒皆除去。夜著冥中即明。熱涼
寒温。衆毒向已持珠示之諸毒即滅。如是天
中天。明月珠尊。若人目痛冥近之即愈。其徳
巍巍。在著何所便隨珠色。正使持若干種繒
裹珠著水中。水故如珠色。水濁即爲清。是珠
徳無比。阿難問釋。云何獨彼有珠耶。斯土亦
有乎。釋言。亦有不足言。如我所説者。異天下
寶輕。不如彼徳尊十百千萬億倍。若以著篋
函中其明徹出。正使出去處明如故。天中天。
一切知徳至如來滅度後。是一切知舍利遍布
供養如故。置是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如來舍
利。正使恒邊沙佛刹滿中舍利爲一分。是經
二分。我於兩分取是經。佛語釋。過去如
來皆從中出自致成佛。甫當來及十方無數
佛刹現在諸佛亦從中出。爲人中將自
成。釋言。一切衆生心所求。如來從明度悉了
知。佛言。用是故闓士大士晝夜求明度。釋言。
惟求大明不求餘度乎。佛言。六度無極。皆求
闓士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分諸經。不及求
明度。譬如是天下種樹。若干色種種葉花實
各異。其影無異影影相類。如是五度從明
度出。一切知種種相成無異。釋白佛言。
明徳尊其爲難等矣。天中天。若有書是經承
事供養花香繒蓋幡。若復授與人。其福孰多。
釋言。自供養復分人其太多。佛言。如
是書經供養華香衆寶名繒蓋幡。若有書經
供養復分與人。其福無量。經師所處轉説本
淨。其福甚多。復次一天下人皆令持十戒。置
是四天下。復置小國中國二千三千大國土。
如恒沙佛刹人民皆令持十戒。其福寧多不。
對曰。甚多天中天。佛言。不如書持是經分
與人使書學之。其福倍多。置上十戒。皆令作
四棄四拔苦四事空及五通皆成得。云何其
福寧轉倍多不。對曰。甚多天中天。佛言。不如
是書經卷與人使書若爲讀。其福倍多。復次
學解中慧其福甚多。釋白佛言。云何學明度
解中慧。佛言。有當來善士。欲得無上正眞道
最正覺。樂學明度。惡友教學末智。何等爲
末智。佛言。來世比丘得經。欲學惡友教之五
陰無常。學五陰無常。求作斯學失大明獲末
智。佛言。求者不壞五陰無常視。何以故。
無故。如斯當爲景明之學。其福無度。復次一
天下人皆令得溝港頻來不還應儀
覺道。皆令成就。又如恒沙佛刹人民皆求無
上正眞道福。不如淨定廣説義。所以然者。
皆由斯定得一切知十二經徳。皆由斯學成
佛。無蓋佛出。即生溝港頻來不還應儀縁
一覺。并發意求佛獲斯定者。福最尊矣。若有
善願欲疾作佛。以經施之令成大士。得斯定
者其福難盡。釋白佛言。如是天中天。極安隱。
是闓士大士疾近佛。用是故。受其福轉倍多。
何以故。其得是法疾近佛坐。善業語釋言。善
哉善哉。當作是解。闓士受淨定疾得作佛所
作行。當如淨不得景定不得作佛在所問
  *變謀明慧品第五
爾時慈氏闓士語善業。有闓士大士代歡喜最
尊分徳法。雖或布施持戒。所守分徳法尊無
蓋徳被無表。善業言。當從是代歡喜分徳之
法。何以故。十方無量佛刹一一刹土不可計
數滅度。以是本所起無上正眞道最正覺
及自致滅度處。其功徳極度所致之徳。諸弟
子所作布施持戒守法分徳彼徳最尊。過無
所著功徳。都天中天持戒身定身慧身無所
罣礙身度知見身。安隱大慈不可具計。經中
所學諸功徳都計合積之。代歡喜徳福尊無
蓋。以斯喜行用求無上正眞道。心念言持是
施與我作無上正眞道。當作是行。求心以來
還得之。慈氏語善業。作是求*以來者不
*還得作是施者。善業言。有不施者當從何得
亦無所守從何出生。若意悔還爲墮四顛倒。
所施與。無常謂常。苦謂樂。空謂實。無身謂
有身。意悔還所信還持是心求佛。作是施與
作無上正眞道。慈氏語善業。新學士女不當
於前解慧也。何以故。其所信樂所造徳本恐
亡。還當爲不退轉説之。若在善友邊久者解
説之。是人不懼者也。如是代歡喜極尊。持是
施與作一切知。持是心作是施與。代歡喜。是
心盡滅無處不可見。何心作是施與得無上
正眞道。何心是心。心無兩對心。無身當作何
與乎。釋言。恐新學士或怖而志還。云何
作功徳施與最尊代歡喜。云何以作施與得
無上正眞道。善業言。斯土闓士大士悉具足
供養諸佛破壞衆惡。以等行如一。降伏邪
棄捐重擔。所有福徳罪垢都寂。戒定慧解脱
度知見所願已獲。十方無數刹土有滅訖者。
所作分徳其尊無上。何因闓士不悔心想。云
何不悔心無所想。持是施與作上行者。正使
是心念自了知之。作是曹想不悔心想。如悔
所喜悔。正使心念復了知是心作。是爲想悔
心悔喜悔。正使闓士持其心了知作。是爲想
覺。持何等施與持何所心。了知作是覺。持
何等施與持何所心。了知是心諸法。何所法
持是施與爲等與。不及作是施。諸過去當來
今現在佛所有功徳。及弟子未得道者。天龍
鬼神諸聞經初發心學者。都合積累代喜最
尊矣。持是功徳復知是法盡滅無處亦無法。
作是施與無想悔無心悔無喜悔。作是衆所
不還是爲無上正眞道施與他有分徳。不諦
明之不作是施與。何故所致無所有。代喜分
徳亦空闓士作此明之。諸佛所滅度者。持所
施與功徳使我悉得之。如一作是知所行。作
無上正眞道。是所作不在想過去所知盡滅
想無處想作念得。作是想非施與也。不作是
想爲施與。當作是學。闓士大士權徳當於是
中索之。未得明度不得入是法中。所持分徳
中無得。作是聽身識是有徳之人。有想便著
反欲苦住。如來無所著正眞道最正覺不樂
持施與。持施與見虚空。何以故。極大得滅訖
視佛有想者爲礙施是與大。還不當作是
*還如來施與當諦。何以故。雜毒病故。作是
施。譬作美飯雜毒著中。色好甚香無不喜
者。不知飯中有毒。愚人食之歡喜飽滿。其食
欲消時必危身命矣。夫不知取施之義者。不
曉將護兩礙之難。必如毒飯之説也。若高士
欲施。常如往古來今諸佛。持戒身定身慧身
解脱身度知見所見慧身。及諸弟子於中所
作功徳。是所佛縁一覺施與。持是功徳都代歡
喜施與。以作無上正眞道。持是想施與時悔。
謂之有用。是故譬若雜毒飯。如是有徳之
人當作是覺知。過去當來今現在佛。云何施
與。何因成就出無上正眞道。隨如來教持是
施與。知所作功徳生時身相。經所得了知。成
時我作是代歡喜。自致佛道無過也。終不離
如來法。不雜毒也。當作是施與。如戒如定
如慧如解脱如度知見。慧所現身無欲處無
色處無空處。亦無往古來今從中來者。譬
若無所有。是所施與諸法亦無所有。是爲
成施與中無毒也。若作異施爲行反施。唯闓
士所施是法若佛。皆更知作是施自致作佛。
今我施已作無上正眞道。佛言善哉善哉。善
業。所作如佛。又三千大國土人皆使念四等
心。不如上施其尊無蓋也。復次三千大國人
皆作無上正眞道。使如恒沙佛刹人共供養
之。震越衣服飮食床臥病痩醫藥。事事具
足如恒沙劫隨恣所樂。云何其福寧多不。善
業言。甚多天中天。佛言。代喜功徳福過其上。
善業言。功徳如恒沙佛刹不能受也。佛言。善
哉善哉。持明度者是所施與。乃從本來福出
其上。爾時四天王與二萬天子。以頭面著佛
足。却白佛言。弘慈普施明度徳化巍巍無
*蓋。乃至於斯乎。何以故。學明度闓士大士
所歡樂故。忉利天鹽天兜術天不驕樂天化
應聲天諸天子。各以寶樹名華雜香以散佛
上。繒蓋天幡*妓衆樂歡心貢佛而歎曰。極
大施與天中天。大士權徳乃作是施。學明度
徳大士所歡樂。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水
行天水微天無量水天水音天。約淨天遍淨
天淨明天守妙天玄妙天福徳天徳純天近
際天快見天無結愛天諸天子。皆以頭面著
佛足作是言。闓士學明三界希有。佛告諸天
子。置是三千大國土中人皆作無上正眞道
者。更復異恒沙佛刹人都共供養。是輩闓士
大士其隨所喜復過是者。不及代歡喜施與。
三世佛天中天持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度知
見身。及諸弟子在中作功徳者。都積累合會
雖爾代喜過上。善業問言。從中何得。佛言。求
闓士道有徳人。當知往古來今法無取無
無想無見。從是法中無所出生法無盡法心
往來法。我作是代喜施疾得無上正眞道。復
次於三世佛所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明
慧代歡喜。無所罣礙法未來未成。亦無所罣
礙十方無數佛刹現在者。諸法不著不縛不
脱。以是法作無上正眞道。是代喜施無能過
者。無能壞之。如恒沙佛刹闓士壽劫亦然。
使彼人供養爾所闓士大士。具足如彼多劫。
如戒忍辱精進棄定法。乃作是布施代歡喜。
徳尊出其上無量之計
*明度經卷第二



*大明度經卷第三
 *呉月氏國居士支謙譯 
  地獄品第六
秋露子白佛。明度道弘普入景慧。天中天。
自歸明度無極。天中天。行寂無穢去冥示明。
巍巍至尊無不成熟。天中天。無目惑者授道
慧眼。無生無滅。苦者得安悉入無想。明度慧
門大士之母。拔生死根大神已足。三合十二
轉明度。天中天。闓士當云何於中立。天中
天佛言。敬明度當如敬佛。於中立自歸當如
自歸佛。釋心念。秋露子比丘何因發是問。
則報之曰。是明度護於闓士。代歡喜功徳施
與無上正眞道之恩也。若有布施持戒忍辱
精進禪定皆不若。譬人生墮地盲。若士衆之
行無前導者。欲有所至不知行。夫五度。如盲
者。闓士離明度欲入一切知中不知所行。
明度將護五度與目與名。秋露子白佛言。云
何入明度中守。佛言。觀五陰無從生滅。見五
陰無生滅處。明度亦然。又白佛言。作是守
者爲逮何法。曰逮無所逮法。無所逮法名曰
明度。釋白佛言。明度不逮一切知耶。佛言。不
作是逮者無所著無名無識。釋問。復當云何
逮。佛言。如無所逮故能逮。釋言。少有及者。
天中天。無如明度諸法無生無滅。善業白佛
言。闓士作是念者離明度。佛言。明度空無所
有。是故不遠不近不成不壞。問曰。信此爲信
何法。佛言。爲不信五陰不信溝港頻來不還
應儀縁一覺。善業言。大明度是闓士法。佛問。
何縁知大明爲闓士明度乎。對曰。五陰不大
不小不退不亂。如來一切智有十種力。不強
不弱不退不亂。何以故。不退不亂。一切智不
廣不狹。天中天。若有是念想爲不求大明。
非大明威神。欲度衆生是爲著。何以故。人
本無大明亦無人。不壞明度義。然人所出生
力如來現力如是。秋露子白佛言。若有信是
法者不疑者。其人從何來生。求道以來幾時
乃得解中義教。佛言。從他方佛刹來生。已問
其義。聞即恭敬。視師如佛。念曰吾已見佛矣。
善業白言。明度可得聞見不。曰不可得見也。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