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光讃經 (No. 0222_ 竺法護譯 ) in Vol. 08

[First] [Prev]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者。而遠離之。爲分別説苦空無常非身無*想
無願。則爲寂*寞。爲其分別顛倒之事。有
所思惟。四意止四意斷神足根力覺意由行。
亦無所得。十種力四無所畏四分別辯十八
不共諸佛之法。不爲解説。如是之法魔所興
事而不分別。當知是菩薩摩訶薩惡師。是菩
薩摩訶薩所以惡師。有十二縁常當棄之。何
況其餘
讃經卷第四



光*讃經卷第五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摩訶薩品第十一
於是賢者須菩提白佛言。唯然天中天。何故
號菩薩之誼。何所趣乎。佛告須菩提。無
誼之句爲菩薩號。所以者何。其菩薩者。無
有句跡無有吾我。故曰無句誼爲菩薩號。譬
如須菩提。飛鳥飛虚空中無有足跡。如是須
菩提。欲求菩薩無有句誼。譬如夢中無足跡。
如是須菩提。欲求菩薩句誼而無所取。譬如
幻變野馬呼。響現影。如來之化無有足跡。
如是須菩提。欲求菩薩無有句誼。譬如須菩
提其無本者無有足跡。又察法界則亦無本。
其法法者。亦復寂然無有足跡。如是菩薩無
有句誼。譬如本際無有句誼。須菩提。菩薩
者無有句誼。譬如幻師所化作人彼無足跡。
化人無色痛痒思想生死識。如是須菩提。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爲菩薩者無有句誼。譬如
幻士無有眼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心無跡
色聲香味細滑法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
誼也。譬如須菩提欲求内空無有行跡。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察其菩薩無有句誼。
我所非我所。苦樂善惡。若有所有自然空。
其所行者無有行跡。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不能逮得菩薩句誼。譬如幻士。化現
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由
行。十種力四無所畏四分別辯十八不共諸
佛之法無有足跡。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如怛
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所現色像無有足
跡。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則無有菩薩句誼。譬如須菩提怛薩阿竭阿
羅訶三耶三佛無有内空之足跡也。如是須
菩提。無菩薩句誼也。譬如須菩提我所非我
所苦樂善惡。及其所有自然空者無有足跡。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無有菩薩之句誼
也。譬如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無菩薩句誼。譬如須菩提怛薩阿竭無四意
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由行。
十種力四無所畏四分別辯十八不共諸佛之
法。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如須菩提無爲
之界。其無爲界無有足跡。有爲界有爲界無
有足跡。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亦復如是。無菩薩之句誼也。譬如須菩
提無所生者無有足跡。如是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
譬如所滅者無有足跡。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亦無
有行無所作者無有足跡。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
如不可得者。無有塵勞無有瞋恨無有足跡。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
菩薩之句誼也。譬如無所起者不有處所無
有足跡。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如
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如無有諍訟不爲
瞋恨無有足跡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
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須菩提白佛言。
何謂無有色而無所起無有足跡。佛言。色無
所起。痛痒思想生死識無所起則無足跡。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
菩薩之句誼也。譬如色者。無有塵勞亦無
瞋恨無有足跡。痛痒思想生死識。無有塵
勞亦無瞋恨無有足跡。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如
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細滑法諸種衰入。
本無所趣無有足跡。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如
四大六衰之入。無有塵勞瞋恨亦無足跡。菩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
薩之句誼也。譬如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由行無有足跡。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
句誼也。譬如十種力四無所畏四分別辯十
八不共諸佛之法無有足跡。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
譬如四意止自然究竟無有能爲致清淨者。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
菩薩之句誼也。譬如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由行。自然究竟無有能
爲致清淨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
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如十種力四無所畏
四分別辯十八不共諸佛之法。自然究竟無
有能爲致清淨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如身清
淨者則無所有。其吾我者虚無有實。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
句誼也。譬如無知無見則爲清淨無有足跡。
用無知無見虚無無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如
日之宮殿在於虚空。于衆冥無有足跡。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
菩薩之句誼也。譬如火起劫燒壞時天地灰
盡。一切萬物悉無遺餘。不知足跡之所趣。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
菩薩之句誼也。譬如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
三佛遵于戒法無有毀禁。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
如怛薩阿竭阿羅訶三耶三佛有三昧定志無
憒亂。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
薩之句誼也。譬如怛薩阿竭志妙智慧。無有
知之足跡。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如怛薩阿
竭而得解脱。無有不脱之足跡。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
也。譬如怛薩阿竭度知見慧。無有不度知見
慧之足跡。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
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如怛薩阿竭之
光明。日月光明倶無足跡。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
如四大天王忉利天焔天兜率天所有光明
無有足跡。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復
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如尼摩羅天
波羅尼蜜天及*于魔界光明。與怛薩阿竭光
明倶無足跡。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亦
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譬如梵天梵迦
夷天梵具天梵天有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
陰天清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難及淨天善
見天所見善天於是見天一善天所有光明。
如來光明復無足跡。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亦復如是。無有菩薩之句誼也。所以者
何。須菩提。其爲道心及菩薩者。其爲菩薩
之句誼號。於一切法無順不順。無應不應。
無有不有。無色不見。亦無所取。則爲一相
謂無有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而無所著。
學當作是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不當
覺知一切法誼。須菩提白佛言。唯天中天。
何謂一切法。何謂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而
無所著而當學者。云何菩薩摩訶薩不當覺
了於諸法義。佛告須菩提。所謂一切法
者。謂諸善事若不善事。所可分別。世間事
度世事。所有諸漏無有諸漏。有爲無爲。
其有怨敵無有怨敵。是謂須菩提爲一切法。
菩薩摩訶薩於是諸法不當有著因當學矣。
是爲菩薩摩訶薩解一切法而無覺知。須菩
提白佛言。唯天中天。何所善法在世間者
乎。佛告須菩提。其善法者處於世間。謂孝
順父母。奉事沙門梵志。尊敬長老。布施功
徳遵修經戒。勸念功徳。有所修治。善權
方便。世間所行十善之本。所謂定想腐敗
之想。梨穢之想。爛壞之想。噉食之想。忉
亂之想。無住之想。燒炙之想。而作此觀。
四禪四等四無色定。念佛念法及聖衆。念於
禁戒念於布施念於天上。念於寂然安般守
意。志在於身念老病死。是謂須菩提世間善
法。何謂世間不善之法。殺生盜竊邪媱妄
言兩舌惡口綺語貪嫉邪見十惡之事。是
謂世間不善之法。何謂不分別法。不能分別
身之所行。不能分別口之所言。不能分別心
之所念。不能分別四大之本。不能分別五
根之原所。不能分別六衰所在。不能分別色
陰之事諸種諸入。不能分別善惡所歸。是
謂不分別法彼謂世間之法。五陰之事及十
二入十八諸種。十善之事。四禪四等心四
無色定。是謂世間善法之事。彼則何謂度
世之法。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
覺意八由行。及三脱門空無*想無願。無他
特異及差別者。謂根異根及諸別根。所念
所行三昧。無念所行志趣三昧。無念無行
三昧。以慧解脱其心安詳。所念隨順八解
脱門。何等爲八。見諸色色。是爲第一脱
門。内無色想而外見色。雖處於空而不解
脱。則不能越一切諸想。是爲第二脱門。得
於衆想在於根本。無有若干衆多之念。是
爲第三脱門。行於無量虚空。虚空成就。是爲
第四脱門。悉得越度一切虚空。虚空之智。在
於無量識慧之行而爲成就。是爲第五脱門。
皆得越度無量慧智之天。而處無有不量。無
量之慧成就成行。是爲第六脱門。而悉越
度一切不用無量之慧。在於有想成就之行。
是爲第七脱門。而悉越度一切有想無想。
悉蠲諸想安寂然行。是爲第八脱門。而不復
禪亦不學定。漸漸進前入於三昧。何謂
前入三昧乎。寂然於欲蠲除衆惡不善之法。
有想有行寂*寞得安。行第一禪。除於想念
無想無念。其内安詳寂然得安。行第二禪。
常行安隱無有瑕。所造立行不違聖賢而歡
喜安。行第三禪。斷苦除安前所曾更。意安
意患諸可不可悉以滅盡。無苦無安其志寂
然志於清淨。行第四禪。應時悉度一切色想。
除所集衆想之念。無復若干諸想之思。在於
無量虚空之慧具足之行。悉度一切諸虚空
之慧。在於無量識慧具足之行。悉度一切無
量識慧之行。在於無有無量不用慧具足之
行。悉度一切無量不用慧已。在於有想無想
無量之處具足之行。悉度一切有想無想無
量行已。已蠲諸想成寂滅行。度於我所非我
所。無苦無樂。一切所更。苦習盡道。四意止
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由行。至
無所有自然之空怛薩阿竭十力四無所畏四
分別辯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何謂爲法諸漏
未盡。五陰諸事十二諸入。十八諸種十二因
縁。四禪四等心四無色定。是謂諸漏不盡法。
何謂無漏之法。謂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
根五力七覺意八由行。十種力四無所畏四
分別*辯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是謂無漏之法。
何謂有爲之法。欲界色界無色界。及其餘事
不能分別。不盡其原諸法之本。此復何謂四
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由行
十種力四無所畏四分別*辯十八不共諸佛
之法。是謂有爲之法。何謂無爲之法。其法
不起不滅。亦無所作亦無所住。無有異*義。
婬怒癡盡則爲無本。其無本者則無異法。
其於法界於寂然。其審本際。是謂無爲之法。
何謂怨敵之法。四禪四等心四無色定。是
謂怨敵之法。何謂無怨敵法。四意止四意斷
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由行。十種力四
無所畏四分別*辯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是謂
無怨敵法。彼時菩薩於己身想空無所著之
法。了無所著而不可動。於一切法所向法門
而無有二。悉不覺了一切諸法。由不動搖。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天中天。何因名菩薩爲
摩訶薩乎。何故正號摩訶薩。佛告須菩提。
摩訶薩者。除諸積聚得至究竟。而爲最尊有
所成就。以故名曰摩訶薩。須菩提白佛言。
唯天中天。所謂摩訶薩者。離於積聚而得究
竟。其於菩薩摩訶薩。而爲最尊有所成就。
佛告須菩提。摩訶薩者。諸所積聚爲種姓
者。八等之人。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
漢辟支佛。初發意菩薩至阿惟越致地住者。
其摩訶薩者。於是積聚究竟之中。爲菩薩行。
於中最尊有所成就。菩薩摩訶薩遊處其中。
心如金剛有所興發。其摩訶薩於諸積聚究
竟之中。而爲最尊有所成就。是則名曰爲摩
訶薩。須菩提白佛言。唯天中天。何謂心如
金剛。世尊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發心如是。
在於生死無有限量。被僧那鎧。一切所有捨
而不捨。吾當等心於此一切衆生之類發平
等志。一切衆生。當以三乘而般泥曰。滅度
一切衆生類已。亦無有人般泥曰者。吾當覺
了一切諸法而無所起。而當親近薩芸若慧。
心常存在六波羅蜜行。悉當普學在所歸慧。
學當具足。當分別覺一乘之法。又當曉了不
可計從所入音聲。學此諸法。是爲菩薩摩
訶薩發金剛心。菩薩摩訶薩所住之處而得
究竟。而爲最尊有所成就。彼無顛倒亦無所
得。復次須菩提。菩薩發心如是。其有衆生。
在於地獄餓鬼畜生勤苦毒痛考掠之處。吾
爲此類。忍勤苦患令得安隱。彼菩薩摩訶
薩。當發此心。吾身爲一一人故。在於地獄
受勤苦痛考掠之毒。百千億姟諸劫之數不
以爲劇。當令彼人至於無餘泥洹之界而得
滅度。以是方便。一一人故衆生之類。
若干苦終不休息。各令人人至於無餘泥洹
之界而得滅度。然後吾身能爲他故殖衆
徳本。於億千劫。逮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阿
惟三佛。是爲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發金剛心。
其摩訶薩所住之處。於諸積聚而得究竟。而
爲最尊有所成就。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常當修建微妙之心。當以此心令諸衆生得
至尊處。彼菩薩摩訶薩所謂微妙心者。從初
發意。未曾起生婬欲之心。亦復不起瞋恚之
心。亦復不生愚癡之心。心無所起。不發聲
聞辟支佛心。是爲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修
微妙之心。令諸衆生而爲最尊有所成就亦
無所念。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常當建心
令不動搖。彼菩薩摩訶薩心不動已所思惟
薩芸若心亦不念。是爲菩薩摩訶薩心不動
搖。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志在一切衆生
之類。欲令獲安。菩薩摩訶薩於衆生建立安
已。欲諸群萌不捨三乘。亦無所念無所輕
慢。是爲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建立安心於諸
衆生。是爲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
蜜。令諸衆生至於最尊有所成就。復次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當愛於法喜法樂法精進爲
行。彼何謂愛法。若於諸法而無所畏無
破壞。是謂愛法。何謂喜法。志樂經典不
離所樂。是謂喜法。彼何謂樂法。思惟於法
多所分別而令廣聞。是謂樂法。是爲須菩
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謂摩訶薩。於
諸積聚而爲究竟。而爲最尊有所成就。無有
顛倒亦無所得。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住於内空住於外空往内外空
亦無内外至無所有自然之空。謂摩訶薩。於
諸積聚而得究竟。而爲最尊有所成就。無所
顛倒亦無所得。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住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
五力七覺意八由行。十種力四無所畏四分
別*辯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住於此法。謂摩
訶薩。於諸積聚逮得究竟。而爲最尊而所
成就。不爲顛倒亦無所得。復次須菩提。菩
薩摩訶薩建立住金剛三昧。越度過於無量
空慧無量識慧無量不用慧無量有想無想。
至於虚空無爲無色戒定慧解脱知見品三昧
之定住度三昧。謂摩訶薩。於諸積聚逮得究
竟。而爲最尊有所成就。不在顛倒。佛言。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住於法已。在於積聚
得究竟。而爲最尊所成就故。謂摩訶薩爲摩
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等無等品第十二
爾時賢者舍利弗白佛。唯天中天。我爲堪任
講摩訶薩義乎。所因謂何爲摩訶薩者。世尊
告言。應講之耳。舍利弗言。棄損一切所
見。吾我見人壽命見。凡夫之事。有志含血
有作無作。常見無見。陰見種見。諸衰入見。
虚見實見。十二因縁見。四意止四意斷四神
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由行見。十種力四無
所畏四分別辯十八不共諸佛之法。若復覩
見教化衆生。覩見佛土清淨莊嚴。見於佛
道觀覩於覺見轉法輪。皆悉蠲除如此諸見。
而爲説法。以故名曰爲摩訶薩。摩訶薩義也。
須菩提謂舍利弗。何故賢者。菩薩摩訶薩。
而見於色痛痒思想生死識。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細滑法。吾我人壽命四種衰入十
八種。四意止意斷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
由行。十種力四無所畏四分別辯十八不共
諸佛之法。舍利弗答曰。賢者且聽。此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無漚惒拘舍羅。已遭
遇色而興發見。謂可致得。痛痒思想生死
而興發見。謂可致得。眼耳鼻*舌身意。色
聲香味細滑法。吾我人壽命四種衰入十八
種。三十七品。十種力四無所畏四分別辯十
八不共諸佛之法。已遭遇此以興發諸見。謂
有可得。菩薩摩訶薩遊於其中。行般若波羅
蜜。以漚惒拘舍羅。除是諸見而爲説法。令
離顛倒不求所獲。須菩提白佛言。唯天中天。
我應堪任説摩訶薩號摩訶薩義之所趣乎。
世尊告曰。應説之耳。如我心解承世尊旨。
菩薩心者。等無所等無怨敵心。諸聲聞辟支
佛心所不能及。所以者何。則薩芸若心。無
有諸漏亦無因縁。假使如是薩芸若心。無有
諸漏亦無因縁。則於彼心而無所著。故曰摩
訶薩。摩訶薩假號也。舍利弗謂須菩提。何
所菩薩摩訶薩者。所謂心者。等無所等無
怨敵心。諸聲聞辟支佛心所不能及。須菩提
謂舍利弗。仁舍利弗。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
意。未曾見法起者滅者。無所懷來。不増不
減無有塵垢。亦無結恨。假使賢者。不起不
滅無所懷來。不増不減無有塵垢。亦無結恨。
彼無聲聞辟支佛心。無菩薩心。亦無佛心。
舍利弗。是爲菩薩摩訶薩心。等無所等心無
怨敵。聲聞辟支佛心所不能及。舍利弗謂須
菩提。唯須菩提。仁莫但講聲聞辟支佛心所
不能及。心不著聲聞辟支佛。當復不著於色
所求痛痒思想生死識所求。答曰。如是舍
利弗。實不著色痛痒思想生死識。亦不著眼
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細滑法。不著十八種
諸衰入十二因縁。不著四意止四意斷四神
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由行。不著十種力四
無所畏四分別辯十八不共諸佛之法。舍利
弗謂須菩提。如向者須菩提之所講論。其薩
芸若心者。無有諸漏亦無因縁。云何賢者。
愚凡夫心。不亦無漏無因縁乎。本淨爲空。
至于聲聞辟支佛世尊心。無有諸漏無有因
縁耶。答曰如是。舍利弗又問。須菩提。色亦
不爲無漏乎。無因縁乎。本淨空乎。痛痒思
想生死識。亦不爲無漏乎。無因縁乎。本
淨空乎。答曰如是。舍利弗又問。須菩提。眼
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細滑法。十八種四大
衰入十二因縁。不爲無漏無因縁本淨空乎。
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由
行。不爲無漏無因縁本淨空乎。十種力四
無所畏四分別辯十八不共諸佛之法。無爲
無漏無因縁本淨空乎。答曰如是。舍利弗。
誠如所云。愚凡夫心聲聞辟支佛心。亦無有
漏亦無因縁本淨爲空。陰種入四大十二因
縁。三十七品。十種力四無所畏四分別辯十
八不共諸佛之法。亦無有漏亦無因縁本淨
爲空。舍利弗謂須菩提。於此諸心當無所著。
又復不當不著無色色乎。不當不著無痛痒
思想生死識識乎。又須菩提。不當不著無
意止意止乎。無意斷意斷乎。無神足神足乎。
無五根五根乎。無五力五力乎。無七覺意七
覺意乎。無八由行由行乎。無十種力
力乎。無四無所畏所畏乎。無四分別辯
別辯乎。無十八不共不共乎。須菩提答曰。
如是舍利弗。不當著無色色也。不當著無痛
痒思想生死識識也。不當著無眼耳鼻*舌
身意意也。不當著無色聲香味細滑法法
也。不當著無四大衰入入也。不當著無十二
因縁縁也。不當著無三十七品品也。不當著
無十種力力也。不當著無四無所畏畏也。不
當著無四分別辯辯也。不當著無十八不共
諸佛之法法也。如是舍利弗。行般若波羅蜜。
以是之故。其道之心無怨敵心。諸聲聞辟支
佛心所不及也。亦不想念聲聞辟支佛。無所
猗不隨顛倒。亦無所得。是故逮成一切
諸法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乘品第十三
於是賢者分耨文陀尼弗白佛言。唯天中天。
我應堪任講論摩訶薩號義之所趣乎。世尊
曰。應所論也。分耨文陀尼弗言。摩訶僧那
僧涅。被大徳鎧菩薩摩訶薩。爲摩訶衍志大
乘乎。彼其人者爲乘大乘。是故天中天。
摩訶薩號摩訶薩也。舍利弗謂分耨文陀尼
弗。以何因縁。謂菩薩摩訶薩爲摩訶僧那僧
涅摩訶衍三拔致乎。分褥答曰。於是賢
者。菩薩摩訶薩。不爲學者。獨人衆生之類
住檀波羅蜜有所施與也。則爲一切群萌之
故。住檀波羅蜜有所施與耳。不爲學者。衆生
獨人住尸波羅蜜所獲禁戒。則爲一切群萌
之故。住尸波羅蜜而獲禁戒耳。不爲學者。衆
生獨人住羼提波羅蜜能有所忍。則爲一切
群萌之故。住羼提波羅蜜。而行忍辱耳。不爲
學者。衆生獨人住惟逮波羅蜜而爲精進。則
爲一切群萌之故。住惟逮波羅蜜精進耳。不
爲學者。衆生獨人住禪波羅蜜而不亂意。則
爲一切群萌之故。住禪波羅蜜。爲一心耳。不
爲學者。衆生獨人住般若波羅蜜而行智慧。
則爲一切群萌之故。住般若波羅蜜。而遵智
慧耳。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不爲斷絶
群萌之類限量衆生被僧那鎧也。我當滅度
若干衆生。不滅度若干衆生。立若干人於佛
道。不立若干人於佛道。又菩薩摩訶薩。則爲
一切群萌之類。*被僧那鎧而自惟行。吾身自
當具足成滿檀波羅蜜。勸助衆生。令入一切
業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波羅蜜惟逮波羅蜜
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吾身自當具足成行
般若波羅蜜。勸助衆生。一切令入智度無
極。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假使行檀波
羅蜜所可施與。一切皆爲薩芸若遵修其心。
以諸衆生而爲伴侶。是我子也。猶以勸助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是爲舍利弗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僧那之鎧。復次舍利弗。菩
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所可施與。爲薩芸若
遵修其心。所發心者。不爲勸助聲聞辟支佛
地。是爲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被
僧那鎧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
蜜。所可施與。爲薩芸若遵修其心。而常思
念。護於禁戒無所犯負。不以勸助聲聞辟支
佛地。逮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爲菩薩摩
訶薩行尸波羅蜜*被僧那鎧。復次舍利弗。
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所可施與。爲薩芸
若遵修其心。而常思念。忍於諸法而以忍
辱勸勉衆生。而爲伴侶。是我子也。而以忍
辱勸助。不爲聲聞辟支佛。逮得阿耨多羅
三耶三菩。是爲菩薩摩訶薩行羼波羅蜜
*被僧那鎧。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檀
波羅蜜。所可施與。爲薩芸若遵修其心。
常奉精進不捨慇懃。所行精進無有諸漏。
不以勸助聲聞辟支佛。逮得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是爲菩薩摩訶薩行惟逮波羅蜜*被僧
那鎧。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
所可施與。薩芸若遵修其心。若布施者常一
其心無若干念。唯業思惟薩芸若慧。思惟不
捨。不聽聲聞辟支佛行。逮得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是爲菩薩摩訶薩行禪波羅蜜*被僧那
鎧。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
有所施與。爲薩芸若遵修其心。常奉智慧離
於邪黠。所業智慧開發一切。無有諸漏。不
以勸助聲聞辟支佛地。逮得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是爲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被僧
那鎧。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檀波羅蜜。
所可施與。爲薩芸若遵修其心。若施與者。
建幻化心無所施與。亦無施者亦無受者。菩
薩摩訶薩如是施者。不爲勸助聲聞辟支佛。
逮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是爲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被僧那鎧。分耨文陀尼弗謂
舍利弗。設使菩薩摩訶薩其心遵崇薩芸若。
於諸波羅蜜無有想求亦無所得。是爲菩薩
摩訶薩僧那僧涅之謂也。復次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行尸波羅蜜。其心遵崇在薩芸若。而
以布施。遵崇薩芸若心。攝護衆生。則以勸
助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心。是爲菩薩摩訶薩
行尸波羅蜜爲檀波羅蜜。復次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行尸波羅蜜。於此諸法無所忍者不
能忍者。無所不忍。是爲菩薩摩訶薩行尸波
羅蜜爲羼波羅蜜。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
行尸波羅蜜。則自然發精進之事無有懈廢。
是爲菩薩摩訶薩行尸波羅蜜爲惟逮波羅
蜜。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尸波羅蜜。
其心遵崇於薩芸若。思惟所行。不信聲聞辟
支佛心。常一其心專思禪定無有衆亂。是爲
菩薩摩訶薩行尸波羅蜜爲禪波羅蜜。復次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尸波羅蜜。建行一切
諸所有法。觀念如幻。亦不念戒亦無所得。不
信聲聞辟支佛心。分別微妙智慧。是爲菩薩
摩訶薩行尸波羅蜜爲般若波羅蜜。如是舍
利弗。菩薩摩訶薩行尸波羅蜜。則爲攝取。皆
爲具足諸波羅蜜。是爲摩訶僧那僧涅之謂
也。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羼波羅蜜。有
所施與。專崇發起薩芸若心。不信聲聞辟支
佛心。普能忍辱而無結恨。皆以勸助阿惟三
佛。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惟逮波羅蜜。
有所施與。遵崇發起薩芸若心。不信聲聞辟
支佛心。常行精進不進不退。逮得阿惟三佛。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禪波羅蜜。有所
施與。遵崇發起薩芸若心。不信聲聞辟支佛
心。其心常定不處於諸亂。無亂不亂。亦不見
亂不見定意。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
若波羅蜜。遵崇發起薩芸若心。不信聲聞辟
支佛心。其心恢大無所不通。不在生死不在
滅度。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以無色定而
行三昧。不隨禪教而有所生。是爲菩薩摩訶
薩漚惒拘舍羅般若波羅蜜。復次舍利弗。假
使菩薩摩訶薩或行禪定。若四等心。其無色
定而以三昧。不失禪定及四等心無色三昧。
是爲菩薩摩訶薩漚惒拘舍羅般若波羅蜜。
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又修禪思。行四等
心無色三昧。而在寂然有所觀見。空無相無
願。見斯然後。是爲菩薩摩訶薩摩訶僧那僧
涅般若波羅蜜。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爲
摩訶僧那僧涅之謂也。如是舍利弗。菩薩摩
訶薩設使被如此僧那。八方上下諸佛世界
佛天中天。所可宣揚微妙之教。讃頌功徳申
暢其音。於某世界有菩薩摩訶薩。被大徳鎧
教化衆生嚴淨佛土。舍利弗問分耨文陀尼
弗。何謂菩薩摩訶薩三拔致等乘大乘。分
耨答曰。於是賢者。菩薩摩訶薩行六波羅蜜。
寂除衆欲。滅去諸惡不善之法。順想有行而
處寂然。存在安隱。便能具足行第一禪。已離
於欲無有衆惡。蠲除衆想所可念者。寂然安
隱。則能具足行第二禪。除去衆想無念無想。
而心自修如聖賢教。不違明達得欣悦安。則
便具足得第三禪。除安去苦。前所更歴善惡可
不可意。無苦無樂。而在寂然得欣悦安。則便
具足第四之禪。行四等心。心常慈倶無怨無
結亦無顛倒。廣大無邊遵善無量。普諸世間
心之所行而不捨此。悲喜護心亦復如是。護
心常倶無怨無結亦無顛倒。廣大無邊遵善
無量。普諸世間心之所行而不捨此。是爲菩
薩摩訶薩禪思。菩薩摩訶薩以此禪思行四
等心。以此瑞應行三昧定。行斯已後。皆以
勸助薩芸若慧。是爲菩薩摩訶薩六波羅蜜
檀波羅蜜之本。尸波羅蜜羼波羅蜜惟逮波
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皆各各如是。是
爲菩薩摩訶薩僧那僧涅之謂也。復次舍利
弗。菩薩摩訶薩與慈心倶廣遠弘普。而無有
二無有邊崖無有結。而無有斯在於一處。信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亦復如是。至下無際上
去無限。八方上下無不周遍。具足四禪。是爲
菩薩摩訶薩三昧。假使菩薩摩訶薩遵崇其
心在薩芸若。行第一禪而以救攝一切衆生。
悉勸助之於諸通慧。其菩薩摩訶薩。具足薩
芸若而發慧心。然以方便暢發誼意。爲人説
經。是爲菩薩摩訶薩檀波羅蜜。又菩薩摩訶
薩其心至于薩芸若慧。思惟遵修度第一禪。
假使能住第一禪者。不復信樂發異心者。不
隨聲聞辟支佛心。是爲菩薩摩訶薩不犯於
他爲尸波羅蜜。假使菩薩摩訶薩其心志在
薩芸若慧。遵修思惟即自發念。令一切人衆
生之類勤苦滅盡。爲説經法。隨其心念所憙
樂者。觀其根原而開化之。是爲菩薩摩訶薩
行羼波羅蜜。假使菩薩摩訶薩其心遵修薩
芸若慧。勸助一切功徳之本。於諸通慧。不見
精進之所歸趣。是爲菩薩摩訶薩行惟逮波
羅蜜。假使菩薩摩訶薩其心遵修薩芸若慧。
從第一禪至于四禪。而復觀察無常苦空非
身空無相無願。是爲菩薩摩訶薩行禪波羅
蜜。假使菩薩摩訶薩其心遵崇薩芸若慧。觀
一切法譬如幻化。無有三界爲人説經。是爲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賢者舍利弗。是
爲菩薩摩訶薩摩訶衍事。復次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摩訶衍者。建立一切四意止四意斷
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八由行。又復建立
一切具足於空三昧無相無願三昧。十種力
四無所畏四分別辯十八不共諸佛之法。是
爲菩薩摩訶薩摩訶衍。復次舍利弗。菩薩摩
訶薩不告無求此二地聲聞地辟支佛地。其
心唯樂薩婆若慧。是菩薩摩訶薩行無放逸
爲四等心。成羼波羅蜜。假使菩薩摩訶薩其
心遵修。而自興發一切哀慧。所行無限無所
破壞。是爲菩薩摩訶薩行惟逮波羅蜜。假使
菩薩摩訶薩。於四等心而行禪定。不從禪定
及四等心。有所忘失。是爲菩薩行無放逸四
等之心漚惒拘舍羅。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
薩慈心三昧。我當救護一切衆生。則以遵崇
行哀三昧。愍傷行悲而順趣此。行憙三昧。我
當度脱衆生之類。轉漸進前至護三昧。加於
衆生至諸漏盡。是爲菩薩摩訶薩無有放逸
行四等心檀波羅蜜。假使禪思無有放逸行
四等心。因縁瑞應。不以勸助聲聞辟支佛地。
則順專於一切哀慧。是爲菩薩摩訶薩四等
心行無所犯負尸波羅蜜。復次舍利弗。菩薩
摩訶薩摩訶衍者。曉了内空不墮顛倒。亦無
所求不有所得。苦樂善惡。有所有所自然空。
於諸通慧亦無所得。無有内外不得中間。是
爲菩薩摩訶薩摩訶衍。復次舍利弗。菩薩摩
訶薩摩訶衍者。於一切法亦無有亂無三昧
慧。是爲菩薩摩訶薩摩訶衍。復次舍利弗。菩
薩摩訶薩摩訶衍者。常志大乘其慧自由。其
慧不在有常不在無常。不計苦不苦樂不樂。
其不由慧。在於我所及非我所。是爲菩薩摩
訶薩摩訶衍。爲無所得不墮顛倒。復次舍
利弗。菩薩摩訶薩摩訶衍者。其慧自由。不在
於過去不在於當來不在於現在。不在三世
無慧之處。是爲菩薩摩訶薩摩訶衍常無所
得不墮顛倒。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摩訶
衍者。其慧不由著於欲界。不在色界不在無
色界。而慧自在。悉知欲界色界無色界。而得
自在。亦無所得不墮顛倒。是爲菩薩摩訶薩
大乘。復次舍利弗。菩薩摩訶薩摩訶衍者。而
慧自在。不與世慧同。亦不在沒世慧。不在有
爲不在無爲。不在有漏不在無漏。於此法慧
而得自由。悉知世俗慧度世慧。不爲不及。
悉知有爲無爲法。不爲不及。亦無所得不墮
顛倒。是爲菩薩摩訶薩大乘
光讃經卷第五



光讃經卷第六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乘大乘品第十四
賢者舍利弗問分耨文陀尼弗。云何菩薩摩
訶薩乘于摩訶衍。分耨謂舍利弗。唯賢者。
菩薩摩訶薩。於是行般若波羅蜜乘檀波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