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No. 0220_ 玄奘譯 ) in Vol. 07

[First] [Prev+100] [Prev]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明縁行有情。何法非有謂所執我。所執我所。
我我所執。所執所恃。彼法非有。若有彼法。
一切有情皆執爲我。執爲我所。我我所執所
執所恃皆應實有。不名虚妄。以無彼法。而
諸有情妄執爲我執爲我所。我我所執所執
所恃皆非實有。皆是虚妄故作是説。一切有
情非實有情。一切有情皆是無明縁行有情。
又善勇猛。非有情名有少實法。可執爲我。或
爲我所。或爲二執。所執所恃以無實法。是故
可説一切有情非實有情。非有情者當知即
是非實増語。言非實者當知即非有情増語。
又如非實有情想中。一切有情妄執爲實故
作是説。一切有情非實有情。又善勇猛。言
非實者謂於此中無實無起。以一切法皆無
眞實亦無起故。此中有情虚妄執著而自纒
繋。是故可説一切有情皆是虚妄所縁有情。
彼於自行不能了知。是故可説非實有情。
即是於中無遍覺義。若於諸行有遍覺者。
當知彼類可名菩薩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
十四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二
復次善勇猛。菩薩摩訶薩若能於法如是覺
知。乃可名爲眞實菩薩。言菩薩者謂能隨覺
有情無實無生増語。又菩薩者於一切法亦
能如實如佛而知。云何菩薩如佛而知。謂如
實知一切法性無實無生亦無虚妄。又諸菩
薩於諸法性非如愚夫異生所執。非如愚夫
異生所得。如實而知故名菩薩。何以故。善勇
猛。夫菩提者無所執著無所分別無所積集
無所得故。又善勇猛。非諸如來應正等覺於
菩提性少有所得。以一切法不可得故。於法
無得説名菩提。諸佛菩提應如是説。而不如
説離諸相故。又善勇猛。若諸菩薩發菩提心
作如是念。我於今者發菩提心此是菩提。我
今爲趣此菩提故發修行心。是諸菩薩有所
得故不名菩薩。但可名爲狂亂薩埵。何以故。
善勇猛。由彼菩薩決定執有發起性故。決定
執有所發心故。決定執有菩提性故。若諸菩
薩發菩提心有所執著。但可名爲於菩提心
有執薩埵。不名眞淨發心菩薩。彼由造作發
菩提心。是故復名造作薩埵不名菩薩。彼
由加行發菩提心。是故復名加行薩埵不名
菩薩。何以故。善勇猛。彼諸菩薩由有所取發
菩提心。但可名爲發心薩埵不名菩薩。又善
勇猛。無實能發菩提心者。以菩提心不可
發故。菩提無生亦無心故。彼諸菩薩唯執發
心不了菩提。無生心義。又善勇猛。若生平
等性即實平等性。若實平等性即心平等性。
若心平等性即是菩提。若於此中有如實性。
即於此中無所分別。若有分別心及菩提。彼
便執著心及菩提。由此二種發菩提心。當知
不名眞發心者。又善勇猛。菩提與心非各有
異。非於心内有實。菩提非菩提。内得有實
心。菩提與心如實如理倶不可説。是覺是
心由如實覺。菩提與心倶不可得無生不生
故名菩薩亦名摩訶薩及如實有情。所以者
何。以如實知非實有性。如實知誰非實有
性。謂諸世間皆非實有非實所攝非實有生
但假安立。云何世間非實有生但假安立。非
實有者無實生故。以無實生及非實有故。説
諸法無實無性。由如是知非實有性故。亦
可説如實有情。於實有中亦不執實有故。復
可説隨如實有情。雖作是説而不如説。所以
者何。非如實理有少有情或摩訶薩。何以
故。善勇猛。以證入大乘名摩訶薩故
復次善勇猛。何謂大乘。謂一切智説名大
乘。云何一切智。謂諸所有智。若有爲智。
若無爲智。若世間智。若出世智。若能證
入如是等智名摩訶薩。所以者何。以能遠離
大有情想名摩訶薩。又能遠離大無明蘊名
摩訶薩。又能遠離大諸行蘊名摩訶薩。又能
遠離大無知蘊名摩訶薩。又能遠離大衆苦
蘊名摩訶薩。又善勇猛。若能遠離大有情想
名摩訶薩。彼於一切心及心所法。雖無所得
而能了知心之本性。彼於菩提及菩提分法
雖無所得。而能了知菩提本性。彼由此智非
於心内見有菩提。亦非離心見有菩提。非於
菩提内見有實心。亦非離菩提見有實心。如
是除遣無所修習無所除遣。於所修習及所
除遣倶無所得。無所恃怙。無所執著。雖不見
有菩提心性。而能發起大菩提心。若能如是
發菩提心。乃可名爲眞實菩薩。彼雖如是發
菩提心。而於菩提無所引發。何以故。善勇
猛。彼已安住大菩提故。若能如是無所執
著。都不見有心及菩提生滅差別。亦不見有
發心趣向大菩提者。無見無執無所分別。當
知已住無上菩提。若能如是無所執著。發
起勝解及解脱心。當知名爲眞實菩薩。又善
勇猛。若諸菩薩不離心想及菩薩想發菩提
心。彼遠菩提非近菩提。又善勇猛。若諸菩
薩不見菩提有遠有近。當知彼近無上菩提
亦名眞發菩提心者。我依此義密意説言。若
能自知無二相者。彼如實知一切佛法。所以
者何。彼能證會我及有情倶無自性。即能遍
知諸法無二。由能遍知諸法無二。定能了達
我及有情與一切法。皆以無性而爲自性。
理無差別。若能了知諸法無二。即能了知一
切佛法。若能遍知諸法無二。即能遍知一切
佛法。若能遍知我即遍知三界。又善勇猛。
若遍知我彼便能到諸法彼岸。云何名爲諸
法彼岸。謂一切法平等實性。若不得此亦不
執此。若不得彼岸亦不執彼岸彼名遍知。到
彼岸者雖作是説。而不如説。又善勇猛。諸
菩薩衆應如是趣諸菩薩地。應如是證諸菩
薩地。當知即是菩薩般若波羅蜜多。謂於此
中無有少法可趣可證。以於此中不可施設
有往來故
爾時慶喜便白佛言。諸増上慢行有相者。於
佛所説勿懷恐怖。時舍利子語慶喜言。非増
上慢行有相者所行之境。彼何恐怖。所以者
何。懷恐怖者離増上慢。惡友所攝聞甚深法
不能測量。恐失所求便生恐怖。復次慶喜。諸
有爲欲斷増上慢行正行者。容有怖畏。諸有
爲欲斷増上慢勤精進者亦有怖畏。所以者
何。彼既能了増上慢失。求無慢性及求斷慢。
聞甚深法不能測量。恐失所求便生怖畏。復
次慶喜。若有於慢不得不見無恃無執。彼於
諸法無恐無怖。復次慶喜。如來不爲増上慢
者説如是法。故彼無容於此恐怖。諸有爲欲
斷増上慢勤修行者。聞如是法能正了知亦
無恐怖。復次慶喜。増上慢名當知顯示増益
勝法。若有現行増上慢者。彼必現行増益
勝法。以行増益非平等行彼設樂行平等行
者。於此深法心懷猶豫不生恐怖亦不信受。
復次慶喜。若於平等不平等中倶無所得。若
於平等不平等中倶無所恃。若於平等不平
等中倶無所執。彼於諸法不驚不恐不怖不
畏。復次慶喜。此甚深法非諸愚夫異生行
處。此甚深法非諸愚夫異生境界。此甚深
法非諸愚夫異生所了。超過一切愚夫異生
所行所攝所覺事故。諸有趣向聲聞乘者。
雖行深法而此深法非彼所行。諸有趣向獨
覺乘者。雖行深法而此深法非彼所行。諸
有趣向菩薩乘者。若行有相遠離善友惡友
所攝。彼於如是無染著法。亦不能行非彼
境故。慶喜當知。唯除見諦求大菩提聲聞
乘等及菩薩乘善友所攝。於此深法能生信
解。於此深法能隨順行。於此深法能深證
會。復次慶喜。若諸菩薩遠離衆相安住無
相行無差別。於甚深法畢竟出離種種疑網
分別執著。隨其所欲皆能成辦。於心菩提
倶無所得。於諸法性無差別解。亦復不起
差別之行。隨有所趣皆能悟入。彼於如是
甚深法門。皆能受持心無疑惑。所以者何。
彼於諸法皆隨順住無所違逆。若有於法起
彼彼問。皆能隨順作彼彼答。和會此彼令
不相違。佛爲彼故説此深法
爾時佛告具壽慶喜。汝應受持舍利子説
彼如是説與我無異。慶喜當知。増上慢者於
此法教不能悟入。以非彼境非彼地故。慶
喜當知。如是法教順諸法性順佛菩提。於佛
菩提能爲助伴。下劣信解諸有情類。於此甚
深廣大佛法。心不悟入不能受行。慶喜當
知。下劣信解増上慢者。於佛菩提及甚深
法違逆而住。諸有所爲隨増上慢。不能信受
此甚深法。慶喜當知。今此衆會最勝清淨遠
離雜染。曾多佛所發弘誓願。種植無量殊
勝善根。奉事無邊過去諸佛。於甚深法久
生信解。於甚深行已熟修行。故今如來應
正等覺。委信此衆無所猜疑。所説法門皆悉
明了。無所護惜爲説法要。慶喜當知。今此
衆會堅固清淨。無如瓦礫醎鹵等者。已曾
供養多百千佛。於諸佛法堅固安住。慶喜當
知。如瓦礫者即是愚夫異生増語。於甚深法
無容納義。醎鹵等者當知顯示諸増上慢有
情増語。不能生長甚深行故。慶喜當知。今
此衆會離増上慢廣大善根之所集起是深法

復次慶喜。譬如無熱大池龍王有因縁故生
大歡喜。於自宮中受五欲樂。以歡喜故復於
自宮降澍大雨具八功徳。時彼諸子各往自
宮亦復歡娯受五欲樂。和合遊戲降大甘雨。
如是如來應正等覺。爲諸衆會降大法雨。時
有無量長子菩薩摩訶薩衆聞已結集。或即
於此堪忍界中。對自如來應正等覺。爲諸
衆會雨大法雨。或往彼彼自佛土中。對諸
如來應正等覺。各於自衆雨大法雨。復次
慶喜。如海龍王有時歡悦。於自宮内降澍
大雨。宮中所有舊住諸龍。隨所降澍皆歡
喜受。於此大雨善知分齊。彼諸龍子亦各歡
悦。堪受父王所降大雨。所以者何。有餘龍
等於所降雨不知分齊。亦復不能歡喜忍受。
如是如來應正等覺。處大衆會雨深法寶。有
佛長子大菩薩衆。久植無量殊勝善根。甚
深法門之所生長。成就種種廣大意樂。堪
受如來大法門雨。聞已歡喜善知分齊。爲此
義故今者如來清淨衆中大師子吼。雨大法
雨作大饒益。復次慶喜。如轉輪王多有諸子。
母族清淨形貌端嚴。其王有時多集寶藏。總
命諸子分布與之。其心都無誑惑偏黨。時諸
王子既獲衆珍。倍於父王深生敬愛。各作
是念。我等今者審知父王與我同利。如是如
來應正等覺。是大法主爲大法王。自然召集
諸佛眞子。以大法藏分布與之。其心都無誑
惑偏黨。時諸佛子既獲妙法。倍於如來深生
敬愛。各作是念。我等今者審知如來與我同
利。我等今應熾然精進。紹隆佛種令不斷

復次慶喜。如是法寶微妙甚深。非餘有情
所能信受。劣信解者。増上慢者。行惡見者。行
有相者。行有所得者。我慢所壞者。爲貪瞋癡
所摧伏者。越路行者。諸如是等名餘有情。於
此法門不能信受。慶喜當知。下劣信解諸有
情類。不能敬愛輪王財寶。要輪王子方生敬
愛。慶喜當知。貧窮下劣諸有情類。豈貪輪王
所有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
將寶。及餘種種上妙衣服。末尼眞珠金銀珊
瑚吠琉璃等多價財寶。彼貧窮人設遇獲得。
自懷慚恥不能受用。設復轉賣不知價直。所
索至微隨酬便與。或由於寶無鑒別故。心便
厭賤而棄捨之。慶喜當知。彼貧窮者非唯不
了寶之價直。亦復不知寶之名字。如是慶喜。
唯有如來應正等覺法身之子。或已見諦求
大菩提諸聲聞等或諸菩薩眞淨善友之所攝
持。乃能信受此法寶藏彼深敬愛不可得空
相應法寶。亦能受用眞淨佛法相應理教。
亦能修行於一切法無執無著諸菩薩行。慶
喜當知。貧窮下劣諸有情類。謂闕正聞壞
正聞者愚癡無眼。豈能希求正法寶藏設遇
獲得不知敬重。於他有情輕而衒賣。或心厭
賤而棄捨之。復次慶喜。若旃茶羅。若補
羯娑。若諸工匠。若餘貧賤。惡活命者。終
不能求多價珍寶。設遇獲得不自受用。隨
得少價即賣與他。或復厭之而便棄捨。慶喜
當知。旃茶羅等即是一切外道増語。亦是
外道諸弟子衆。諸餘貧賤惡活命者。即諸愚
夫異生増語。彼常陷沒惡見淤泥。於一切時
行有所得。樂相縛著行有相行。諸有所趣越
路而行。不能欣求聖法財寶。設遇獲得不能
受用。或深厭棄或賤與他慶喜當知。若諸佛
子以佛行處。爲欲住持如來十力四無畏等
無邊佛法令不斷盡。求得如是深法寶藏。彼
於如是深法寶藏。起眞寳想深心愛重。善
能受用精勤守護令不壞失。慶喜當知。非
師子吼野干能學。要師子王所生之子能學
斯吼。慶喜當知。言野干者。喩諸邪見愚夫
異生。彼定不能精勤方便學正等覺大師子
吼。要諸佛子從正等覺自然智生。乃能精
勤學正等覺大師子吼。如是佛子於正等覺
無上法財善能受用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甚奇如來應正等
覺。能集如是清淨衆會。希有如來應正等覺。
能集如是最勝衆會。自然衆會。難伏衆會。猶
若金剛無動無轉無擾衆會。爲説般若波羅
蜜多。爾時世尊告舍利子。汝善能讃衆會功
徳。時舍利子便白佛言。衆會功徳非我能讃。
所以者何。今此衆會成就無量無邊功徳。如
妙高山讃不能盡。於是佛告舍利子言。如是
如是。如汝所説。今此衆會成就無邊清淨希
有殊勝功徳。諸佛世尊稱揚讃歎尚不能
盡。況餘有情。又舍利子。今此衆會非佛世
尊力所令集。亦非如來於此衆會有所欲樂
而令其集。但由此衆自善根力得聞我名而
來集會。又此大衆非爲佛來亦非如來神通
召命。但由此衆自善根力之所覺發而來至
此。又法應爾。若佛世尊欲説如斯甚深妙法。
定有如是諸大菩薩。從諸佛國而來集會。又
舍利子。諸佛世尊若去來今若十方界。將欲
開示斷一切疑微妙甚深菩薩藏法。必有如
是無量無邊最勝清淨功徳衆集。若有如是
無量無邊最勝清淨功徳衆集。必説如是斷
一切疑微妙甚深菩薩藏法
爾時世尊告善勇猛菩薩摩訶薩言。我於處
處爲諸菩薩摩訶薩衆。宣説般若波羅蜜多
令勤修學。云何菩薩摩訶薩衆所學般若波
羅蜜多。若能遠達諸法實性。是謂般若波羅
蜜多。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微妙甚深實不可
説。今隨汝等所知境界世俗文句。方便演説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令諸菩薩摩訶薩衆。聞
已方便精勤修學。善勇猛。即色蘊非般若
波羅蜜多。即受想行識蘊亦非般若波羅蜜
多。離色蘊非般若波羅蜜多。離受想行識
蘊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勇猛。色
蘊彼岸非即色蘊。受想行識蘊彼岸亦非即
受想行識蘊。如色蘊彼岸色蘊亦爾。如受
想行識蘊彼岸受想行識蘊亦爾。善勇猛。此
中色蘊彼岸非即色蘊者説色蘊離繋。受想
行識蘊彼岸亦非即受想行識蘊者説受想行
識蘊離繋。如色蘊彼岸色蘊亦爾者。説色
蘊自性如是。即説色蘊如所有性本性不可
得。如受想行識蘊彼岸受想行識蘊亦爾者。
説受想行識蘊自性如是。即説受想行識蘊
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如色蘊如所有性本性
不可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如
受想行識蘊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
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善勇猛。即眼處非
般若波羅蜜多。即耳鼻舌身意處亦非般若
波羅蜜多。離眼處非般若波羅蜜多。離耳
鼻舌身意處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
勇猛。眼處彼岸非即眼處。耳鼻舌身意處
彼岸亦非即耳鼻舌身意處。如眼處彼岸眼
處亦爾。如耳鼻舌身意處彼岸耳鼻舌身意
處亦爾。善勇猛。此中眼處彼岸非即眼處
者。説眼處離繋。耳鼻舌身意處彼岸亦非
即耳鼻舌身意處者。説耳鼻舌身意處離繋。
如眼處彼岸眼處亦爾者。説眼處自性如是
即説眼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如耳鼻舌
身意處彼岸耳鼻舌身意處亦爾者。説耳鼻
舌身意處自性如是即説耳鼻舌身意處如所
有性本性不可得。如眼處如所有性本性不
可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如耳
鼻舌身意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
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善勇猛。即色處非
般若波羅蜜多。即聲香味觸法處亦非般若
波羅蜜多。離色處非般若波羅蜜多。離聲
香味觸法處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
勇猛。色處彼岸非即色處。聲香味觸法處
彼岸亦非即聲香味觸法處如色處彼岸色處
亦爾。如聲香味觸法處彼岸聲香味觸法處
亦爾。善勇猛。此中色處彼岸非即色處者。
説色處離繋。聲香味觸法處彼岸亦非即聲
香味觸法處者。説聲香味觸法處離繋。如
色處彼岸色處亦爾者。説色處自性如是即
説色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如聲香味觸
法處彼岸聲香味觸法處亦爾者。説聲香味
觸法處自性如是即説聲香味觸法處如所有
性本法不可得。如色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
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如聲香
味觸法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1074_2/>得。當知般若
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善勇猛。即眼界非般
若波羅蜜多。即耳鼻舌身意界亦非般若波
羅蜜多。離眼界非般若波羅蜜多。離耳鼻
舌身意界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
勇猛。眼界彼岸非即眼界。耳鼻舌身意界
彼岸亦非即耳鼻舌身意界。如眼界彼岸眼
界亦爾。如耳鼻舌身意界彼岸耳鼻舌身意
界亦爾。善勇猛。此中眼界彼岸非即眼界
者。説眼界離繋。耳鼻舌身意界彼岸非即
耳鼻舌身意界者。説耳鼻舌身意界離繋。如
眼界彼岸眼界亦爾者。説眼界自性如是即
説眼界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如耳鼻舌身
意界彼岸耳鼻舌身意界亦爾者。説耳鼻舌
身意界自性如是即説耳鼻舌身意界如所有
性本性不可得。如眼界如所有性本性不可
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如耳鼻
舌身意界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若
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善勇猛。即色界非般
若波羅蜜多。即聲香味觸法界亦非般若波
羅蜜多。離色界非般若波羅蜜多。離聲香味
觸法界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勇
猛。色界彼岸非即色界聲香味觸法界彼岸
亦非即聲香味觸法界。如色界彼岸色界亦
爾。如聲香味觸法界彼岸聲香味觸法界亦
爾。善勇猛。此中色界彼岸非即色界者。説色
界離繋。聲香味觸法界彼岸非即聲香味觸
法界者。説聲香味觸法界離繋。如色界彼岸
色界亦爾者。説色界自性如是即説色界如
所有性本性不可得。如聲香味觸法界彼岸
聲香味觸法界亦爾者。説聲香味觸法界自
性如是即説聲香味觸法界如所有性本性不
可得。如色界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
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如聲香味觸法界如所
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復
如是。善勇猛。即眼識界非般若波羅蜜多。
即耳鼻舌身意識界亦非般若波羅蜜多。離
眼識界非般若波羅蜜多。離耳鼻舌身意識界
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勇猛。眼識界
彼岸非即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彼岸亦
非即耳鼻舌身意識界如眼識界彼岸眼識界
亦爾。如耳鼻舌身意識界彼岸耳鼻舌身意
識界亦爾。善勇猛。此中眼識界彼岸非即眼
識界者。説眼識界離繋。耳鼻舌身意識界彼
岸非即耳鼻舌身意識界者。説耳鼻舌身意
識界離繋。如眼識界彼岸眼識界亦爾者。説
眼識界自性如是即説眼識界如所有性本性
不可得。如耳鼻舌身意識界彼岸耳鼻舌身
意識界亦爾者。説耳鼻舌身意識界自性如
是即説耳鼻舌身意識界如所有性本性不可
得。如眼識界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
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如耳鼻舌身意識界
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
亦復如是。善勇猛。即一切法非般若波羅蜜
多。離一切法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
勇猛。一切法彼岸非即一切法。如一切法彼
岸一切法亦爾。善勇猛。此中一切法彼岸非
即一切法者。説一切法離繋。如一切法彼岸
一切法亦爾者。説一切法自性如是即説一
切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如一切法如所
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復
如是。復次善勇猛。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依
色蘊亦不依受想行識蘊。如是般若波羅蜜
多不依眼處亦不依耳鼻舌身意處。如是般
若波羅蜜多不依色處亦不依聲香味觸法
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依眼界亦不依耳
鼻舌身意界。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依色界
亦不依聲香味觸法界。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依眼識界亦不依耳鼻舌身意識界。如是
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都無所依。復次善
勇猛。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色蘊内不在
色蘊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亦不在受想行
識蘊内不在受想行識蘊外。不在兩間遠離
而住。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眼處内不在
眼處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亦不在耳鼻舌
身意處内不在耳鼻舌身意處外。不在兩間
遠離而住。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色處内
不在色處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亦不在聲
香味觸法處内不在聲香味觸法處外。不在
兩間遠離而住。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眼
界内不在眼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亦不
在耳鼻舌身意界内不在耳鼻舌身意界外。
不在兩間遠離而住。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
在色界内不在色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
住。亦不在聲香味觸法界内不在聲香味觸
法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如是般若波
羅蜜多不在眼識界内不在眼識界外。不在
兩間遠離而住。亦不在耳鼻舌身意識界内
不在耳鼻舌身意識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
住。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一切法内不
在一切法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復次善勇
猛。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與色蘊非相應非不
相應。與受想行識蘊亦非相應非不相應如
是般若波羅蜜多與眼處非相應非不相應。
與耳鼻舌身意處亦非相應非不相應。如是
般若波羅蜜多與色處非相應非不相應。與
聲香味觸法處亦非相應非不相應。如是般
若波羅蜜多與眼界非相應非不相應。與耳
鼻舌身意界亦非相應非不相應。如是般若
波羅蜜多與色界非相應非不相應。與聲香
味觸法界亦非相應非不相應。如是般若波
羅蜜多與眼識界非相應非不相應。與耳鼻
舌身意識界亦非相應非不相應。如是般若
波羅蜜多與一切法非相應非不相應
復次善勇猛。色蘊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
如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受想行識蘊
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所有性是謂般若
波羅蜜多。眼處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
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耳鼻舌身意處
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所有性是謂般若
波羅蜜多。色處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
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聲香味觸法處
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所有性是謂般若
波羅蜜多。眼界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
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耳鼻舌身意界
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所有性是謂般若
波羅蜜多。色界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
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聲香味觸法界
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所有性是謂般若
波羅蜜多。眼識界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
如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耳鼻舌身意
識界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所有性是謂
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法眞如不虚妄性不變
異性如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復次善
勇猛。色蘊者離色蘊性。所以者何。非色蘊中
有色蘊性。此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受
想行識蘊者離受想行識蘊性。所以者何。
非受想行識蘊中有受想行識蘊性。此無所
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眼處者離眼處性。
所以者何。非眼處中有眼處性。此無所有
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耳鼻舌身意處者離耳
鼻舌身意處性。所以者何。非耳鼻舌身意
處中有耳鼻舌身意處性。此無所有是謂般
若波羅蜜多。色處者離色處性。所以者何。
非色處中有色處性。此無所有是謂般若波
羅蜜多。聲香味觸法處者。離聲香味觸法處
性。所以者何。非聲香味觸法處中有聲香
味觸法處性。此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
眼界者離眼界性。所以者何。非眼界中有
眼界性。此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耳
鼻舌身意界者離耳鼻舌身意界性。所以者
何。非耳鼻舌身意界中有耳鼻舌身意界性。
此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色界者離色
界性。所以者何。非色界中有色界性。此
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聲香味觸法界
者離聲香味觸法界性。所以者何。非聲香
味觸法界中有聲香味觸法界性。此無所有
是謂般若波羅蜜多。眼識界者離眼識界性。
所以者何。非眼識界中。有眼識界性。此無
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耳鼻舌身意識界
者離耳鼻舌身意識界性。所以者何。非耳
鼻舌身意識界中。有耳鼻舌身意識界性。此
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法者離一
切法性。所以者何。非一切法中有一切法
性。此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復次善
勇猛。色蘊自性離色蘊。受想行識蘊自性
離受想行識蘊。此離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
多。眼處自性離眼處。耳鼻舌身意處自性
離耳鼻舌身意處。此離自性是謂般若波羅
蜜多。色處自性離色處。聲香味觸法處自
性離聲香味觸法處。此離自性是謂般若波
羅蜜多。眼界自性離眼界。耳鼻舌身意界自
性離耳鼻舌身意界。此離自性是謂般若波
羅蜜多。色界自性離色界。聲香味觸法界自
性離聲香味觸法界。此離自性是謂般若波
羅蜜多。眼識界自性離眼識界。耳鼻舌身意
識界自性離耳鼻舌身意識界。此離自性是
謂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法自性離一切法。此
離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復次善勇猛。色
蘊無色蘊自性。受想行識蘊無受想行識蘊
自性。此無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眼處無
眼處自性。耳鼻舌身意處無耳鼻舌身意處
自性。此無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色處無
色處自性。聲香味觸法處無聲香味觸法處
自性。此無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眼界無
眼界自性。耳鼻舌身意界無耳鼻舌身意界
自性。此無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色界無
色界自性。聲香味觸法界無聲香味觸法界
自性。是無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眼識界
無眼識界自性。耳鼻舌身意識界無耳鼻舌
身意識界自性。此無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
多。一切法無一切法自性。此無自性是謂般
若波羅蜜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
十五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三
復次善勇猛。色蘊非色蘊所行。受想行識蘊
亦非受想行識蘊所行。善勇猛。色蘊非色蘊
所行故無知無見。若於色蘊無知無見是謂
般若波羅蜜多。善勇猛。受想行識蘊亦非
受想行識蘊所行故無知無見。若於受想行
識蘊無知無見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善勇猛。
眼處非眼處所行。耳鼻舌身意處亦非耳鼻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1082 1083 108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