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No. 0220_ 玄奘譯 ) in Vol. 07

[First] [Prev+100] [Prev]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衆安住靜慮波羅蜜多。云何方便還從定起。
爾時世尊告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離欲惡
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入初靜慮。乃至
非想非非想處具足而住。於色無色靜慮等
至。順逆次第超越串習。極善純熟遊戲自在
復入欲界非等引心。所以者何。勿由定力
生色無色長壽天故。勿色無色靜慮等至引
起彼地續生之心。爲護彼心令不現起。還
入欲界非等引心。由起此心還生欲界親近
供養諸佛世尊。引發無邊菩提分法。生色無
色無如是能。上二界生身心鈍故。由斯菩薩
方便善巧。先習上定令善純熟。後起下心還
生欲界。集無量菩提資糧。至圓滿已超過
三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譬如有人作如是
念。設何方便得入王宮與王后妃竊爲戲樂。
令王不覺身命得存。作是念已求諸妙藥。服
使男形或隱或顯。得斯藥已方便事王。王
既識知。便服隱藥。遂白王曰。我今無形請
爲大王守禁宮室。王令檢已委任中宮。其人
爾時入王宮内。與諸妃后恣意交通。荏苒
時經一二三月。恐王知覺喪失身命。便服顯
藥而白王言。我今男形歘然復現。請從今去
不入中宮。時王讃言。此眞善士。自能進退
不違我法。厚賜爵祿委任外事。當知是人方
便善巧。能滿己願身命得存。復蒙彼王厚賜
財位。如是菩薩方便善巧。入四靜慮及四無
色。次第超越得善巧已。復起下心還生欲界。
親近供養諸佛世尊。引發無邊菩提分法。
乃至未滿不證實際。何以故。舍利子。是諸
菩薩方便善巧。不捨有情一切智故。如是菩
薩方便善巧。行靜慮波羅蜜多。於實際中
能不作證。亦不現入滅受想定。乃至未滿菩
提資糧。受欲界身菩薩行
爾時佛告阿難陀言。汝應受持諸菩薩衆所
學靜慮波羅蜜多勿令忘失。阿難陀曰。唯
然世尊。我已受持諸菩薩衆所學靜慮波羅
蜜多必無忘失時薄伽梵説是經已。具壽舍
利子具壽滿慈子具壽阿難陀及餘聲聞諸菩
薩衆。并餘一切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掲
路茶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衆。
聞佛所説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二



大般若經第十六會般若波羅蜜
多分序
 西明寺沙門玄則撰 
尋夫理殊湊以司方。坦一歸而揆務。何嘗不
鎔想眞際。弭執幻塵。雖檀戒之崇嚴。忍進之
調鋭。卒怙寵於實慧。假道於眞詮。將開象
觸之迷。復有鷺池之會。所以光導五之迹。
昇第一之乘。甄陶二邊。洞希微而卷睇。擬
儀四句。仰涔寂以韜音。剪諸見之萠。則翳
蕊星落。褰積疑之網。則障縠雲披了。性空而
。悟生假而恒利。四魔由之亂轍。六度因
而彙征。施以之不捐。而難捨能捨。戒以之不
檢。而難護能護。忍以之無受。而堪於不堪。進
以之無行。而發於不發。定以之亡靜。而三
相不相。慧以之亡照。而三輪不輪。故體之
則動而逾寂。謬之則寂而彌動。法不即離於
非法。行豈一異於無行。其覺證也。眞心混
而一觀。其出生也。法寶駢而萬區。故有二
智焉。三身焉。四辯焉。五眼焉。六通焉。七覺
焉。八正焉。九定焉。十力焉。加十八不共。八
十隨相。十二縁智。二十空心。皆埏以呬多
成之羅。若聚以玉毫之表。流之金。吻之誨。
勒成八卷元非再譯。則以不敏謬齒譯徒。緬
諸會之昌筵。嗟既往而莫奉。眷言殊奬。載表
遺音。本慈吹以紛騰。因聖期而頂戴。將使
家傳妙寳。人握靈珠。洗客塵於八區。霈玄
滋於萬葉。福庇宸極。帝后延齡。慶洽黎蒸。
法教増闡。庶狹中之士。擺疑於驚怖之辰。
上慢之賓。輟謗於充詘之際。自非恒沙歴
奉。宿代累聞。何能啓篇。投悋忘言。入賞者
哉。悲夫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
十三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王舍城竹林園中
白鷺池側。與大苾芻衆千二百五十人倶。菩
薩摩訶薩無量無數。從種種佛土倶來集會。
皆是一生所繋菩薩。爾時世尊。多百千衆恭
敬圍遶而爲説法。時大衆中有菩薩摩訶薩。
善勇猛。從座而起頂禮佛足。偏覆左肩
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欲問如來應
正等覺少分深義。唯願世尊。哀愍我等許
問垂答。於是佛告善勇猛言。如來今者恣汝
所問。隨問而答令汝心喜。爾時善勇猛菩薩
摩訶薩便白佛言。世尊。處處爲諸菩薩摩訶
薩衆宣説般若波羅蜜多。何謂般若波羅蜜
多。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云
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令速圓
滿。云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多。
一切惡魔不能得便。所有魔事皆能覺知。云
何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速能圓
滿一切智法
爾時世尊讃善勇猛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
哉。善男子。汝今乃能請問如來應正等覺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汝爲菩薩摩訶薩衆得
義利故。欲令衆生得利益故。亦爲衆生得安
樂故。哀愍世間大生衆故。利益安樂諸天
人故。欲爲現在未來菩薩摩訶薩等作照明
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世尊于時知而復問善勇猛菩薩摩訶薩言。
善男子。汝觀何義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
般若波羅蜜多。善勇猛菩薩摩訶薩言。我今
哀愍一切有情。爲作利益安樂事故。請問如
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甚
深般若波羅蜜多。通攝聲聞獨覺菩薩及正
等覺一切法故。*唯願世尊哀愍我等。爲具宣
説如來境智。若有情類於聲聞乘性決定者。
聞此法已速能證得自無漏地。若有情類於
獨覺乘性決定者。聞此法已速依自乘而得
出離。若有情類於無上乘性決定者。聞此法
已速證無上正等菩提。若有情類雖未已入
正性離生而於三乘性不定者。聞此法已皆
發無上正等覺心。*唯願如來應正等覺。爲
答所問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令諸有情善根
生長。復次世尊。我今不爲下劣信解諸有情
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亦復不爲守貧窮心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
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爲成貧
窮乘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
若波羅蜜多。亦復不爲懈怠嬾墮諸有情故。
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
復不爲怠墮所蔽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
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爲陷惡見
泥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
波羅蜜多。亦復不爲魔羂所縶諸有情故。請
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
不爲無慚無愧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
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爲性不廉儉
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
羅蜜多。亦復不爲忘失正念諸有情故。請
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
不爲心常迷亂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
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爲沒欲淤泥
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
羅蜜多。亦復不爲多行諂曲諸有情故。請問
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
爲多行誑惑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爲不知報恩諸
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
蜜多。亦復不爲成就惡欲諸有情故。請問
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
爲樂行惡行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爲毀壞尸羅諸
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
蜜多。亦復不爲戒不清淨諸有情故。請問
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
爲毀壞正見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爲樂行魔境諸
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
蜜多。亦復不爲好自稱譽諸有情故。請問
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
爲好譏毀他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爲愛重利養諸
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
蜜多。亦復不爲貪著衣鉢諸有情故。請問
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
爲潜行矯詐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爲好綺謬語諸
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
蜜多。亦復不爲詐現異相諸有情故。請問
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
爲激磨求索諸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亦復不爲以利規利諸
有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
蜜多。世尊。我今不爲此等種種穢惡諸有
情故。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

復次世尊。若諸有情深心欣樂一切智智無
著智自然智無等等智無上智。我今爲彼請
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諸
有情於自所有尚無所得況自稱譽。我今爲
彼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若諸有情於他所有尚無所得況譏毀他。我
今爲彼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
多。若諸有情摧伏憍慢如折角獸。我今爲彼
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
諸有情求拔種種煩惱毒箭。我今爲彼請問
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諸有
情其心謙下如旃茶羅子。我今爲彼請問如
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諸有情
其心平等如四大虚空。我今爲彼請問如來
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訶
薩於一切法尚無所得亦無執著況於非法。
我今爲彼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
蜜多。若菩薩摩訶薩意樂清淨無諂無誑其
性質直。我今爲彼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
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訶薩其心平等哀
愍利樂一切有情。我今爲彼請問如來應正
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訶薩常
於善法示現勸導讃勵慶喜一切有情。我今
爲彼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
多。若菩薩摩訶薩能荷大擔能乘大乘能建
大事。我今爲彼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
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訶薩以慈悲心引發
一切有情利樂。我今爲彼請問如來應正等
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訶薩於諸
有情能爲引導勝導遍導。我今爲彼請問如
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
訶薩於一切法無所依住。我今爲彼請問如
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
訶薩於諸生處無所希求。我今爲彼請問如
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
訶薩解脱一切惡魔羂網。我今爲彼請問如
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
訶薩有大樂欲具大精進常無放逸。我今爲
彼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欲到諸法究竟彼岸。我今爲
彼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欲善斷滅一切疑網。我今爲
彼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若菩薩摩訶薩於證佛智尚無憍慢無執無著
況於餘智。我今爲彼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
深般若波羅蜜多。若菩薩摩訶薩超越一切
憍慢執著。能住正道能行正道能説正道。
我今爲彼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
蜜多。若菩薩摩訶薩恒爲饒益一切有情。
能爲利益能爲安樂能令安隱。我今爲彼請
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復次
世尊。我爲普施一切有情無染安樂無上安
樂無勝安樂涅槃安樂諸佛安樂無爲安樂。
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我
爲永斷一切有情種種疑網煩惱纒結。請問
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我爲自
斷種種疑網煩惱纒結。請問如來應正等覺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我疑網煩惱纒結自
永斷者。乃能如實爲諸有情。説斷疑網煩
惱纒結種種法要。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皆
欣安樂並厭危苦。一切有情皆設方便追求
安樂。我都不見有餘少分安樂可求。唯除
般若波羅蜜多。我都不見有餘少分安樂可
求。唯除菩薩摩訶薩乘。我都不見有餘少分
安樂可求。唯除大乘。我今觀見如是義利。
欲施有情微妙安樂。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
深般若波羅蜜多。我今觀見一切菩薩摩訶
薩衆如是義利。請問如來應正等覺甚深般
若波羅蜜多。*唯願世尊。哀愍爲答
爾時世尊告善勇猛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
哉。善男子。汝能哀愍大生等衆。請問如來
應正等覺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汝由此縁功
徳無量。汝應諦聽極善思惟。吾當爲汝分
別解説。善勇猛言。善哉世尊。*唯願爲説。
我等樂聞。佛告善勇猛菩薩摩訶薩。汝先所
問世尊處處爲諸菩薩摩訶薩衆宣説般若波
羅蜜多。何謂般若波羅蜜多者。汝等當知。
實無少法可名般若波羅蜜多。甚深般若波
羅蜜多超過一切名言道故。何以故。善勇
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實不可説此是般若
波羅蜜多。亦不可説屬彼般若波羅蜜多。
亦不可説由彼般若波羅蜜多。亦不可説從
彼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勇猛。慧能遠
達諸法實性。故名般若波羅蜜多。如來智
慧尚不可得。況得般若波羅蜜多。善勇猛。
般若者謂解諸法及知諸法。故名般若。善
勇猛。云何般若解知諸法。謂諸法異。名言
亦異。然一切法不離名言。若解諸法若知諸
法倶不可説。然順有情所知而説。故名般若。
善勇猛。般若者謂假施設。由假施設説爲
般若。然一切法不可施設不可動轉不可宣
説不可示現。如是知者名如實知。善勇猛。
般若者非知非不知。非此非餘處。故名般

復次善勇猛。般若者謂智所行。非智所行。
非非智境。亦非智境。以智遠離一切境故。
若智是境即應非智。不從非智而得有智。亦
不從智而有非智。不從非智而有非智。亦不
從智而得有智。不由非智説名爲智。亦不由
智説名非智。不由非智説名非智。亦不由智
説名爲智。然即非智説名爲智。由斯即智説
名非智。此中智者不可示現此名爲智。不
可示現此智所屬。不可示現此智所由。不可
示現此智所從。是故智中無實智性。亦無實
智住智性中。智與智性倶不可得。非智與性
亦復如是。決定不由非智名智。若由非智説
名智者。一切愚夫皆應有智。若有如實於智
非智倶無所得。於智非智如實遍知。是名爲
智。然智實性非如所説。所以者何。以智實
性離名言故。智非智境非非智境。以智超
過一切境故。不可説是智非智境。善勇猛。
是名如實宣説智相。如是智相實不可説不
可示現。然順有情所知説示。其能知者亦不
可説。智境尚無況有智者。若能如是如實了
知如實隨覺。是名般若
復次善勇猛。若能如是現觀作證。是則名爲
出世般若。如是所説出世般若亦不可説。所
以者何。世尚非有況有出世。所出尚無況
有能出。由斯出世般若亦無。所以者何。以
都不得世及出世能出所出故。得説名出世
般若。若有所得則不名爲出世般若。此般若
性亦不可得。離有無等可得性故。又善勇
猛。世名假立。非假立世實有可出。然出諸
假故名出世。又出世者非實於世有出不出。
所以者何。此中都無所出。能出少法可得
故名出世。又出世者無世無出世。無出無不
出故名出世。若能如是如實了知。是則名爲
出世般若。如是般若非如所説。所以者何。
出世般若超過一切名言道故。雖名出世而
無所出。雖名般若而無所知。所出所知不可
得故。能出能知亦不可得。如是如實知名
出世般若。由此般若無所不出。是故名爲出
世般若
復次善勇猛。此亦名爲通達般若。如是般若
何所通達。謂此般若無所通達。若此般若有
所通達即是假立。若是假立則不名爲通達
般若。謂於此中都無所有。無此無彼亦無
中間。無能通達無所通達。無通達處無通達
時無通達者故名通達。又於此中都無所有。
無能行者無所行處。無此無彼亦無中間故
名通達又通達慧。名通達者此通達慧。都無
所有無上無下無遲無速無進無退無往無來
故名通達。又善勇猛。通達慧者何所通達。
謂有所見皆悉通達。由何通達謂由般若。如
是般若云何通達。謂假立相而有通達。諸假
立相一切非相。如是非相名假立相。又善勇
猛。諸有成就如是般若。即能如實通達三界。
云何如實通達三界。謂非三界説名三界。所
以者何。此中無界而可通達。通達三界即爲
非界。由能如是通達三界故名成就通達般
若。云何成就通達般若。謂無少事不善通達。
於一切事皆善通達。是故名爲通達般若。如
是般若於一切事皆悉超越。若有成就如是
般若。諸所見聞嗅嘗覺了皆悉通達。云何通
達謂無常故苦故癰故病故箭故空故礙故害
故他故壞故壞法故。動故速滅故無我故無
生故無滅故無相故。如是等。善勇猛。若能
通達是則名爲清涼離箭。如有良藥名曰離
箭。隨所著處衆箭皆除。毒藥於中無得住
者。此藥威力所逼遣故。如是若有諸苾芻等。
成就此法清涼離箭。所謂成就通達般若具
六恒住。通達般若遠離一切三界染著。超
越一切惡魔羂網。又善勇猛。譬如金剛爲鑚
物故。隨所鑚處無不通達。如是若有諸苾
芻等金剛喩定。由通達慧之所攝受。隨所觀
法無不通達。此通達慧金剛喩定之所攝受。
隨所觀法無不通達。若有成就此通達慧。能
出世間正盡衆苦。趣衆苦盡無所染著。此通
達慧亦名三明。善勇猛。言明者謂永息滅
無明増語。即此亦説無明遍知。亦名能息
苦蘊増語。譬如良醫聰明博達。隨有所作
皆善觀察。成就觀察微妙慧故。善識諸藥
善達病因。善知病相能救衆苦。隨所療疾無
不除愈。所以者何。彼善通達藥病因相和
合等方。是故能除一切病苦。如是若有成第
三明能滅諸無明。能息一切苦。能除一切
生老病死及諸愁歡苦憂惱法。是名出世通
達般若
復次善勇猛。我依此義密意説言。一切世間
慧爲最勝。謂能通達諸法實性。由此正知令
有生盡。有生盡者是何増語。謂善通達出沒
増語。云何名爲通達出沒。謂善通達諸有集
法皆有滅法。如是名爲通達出沒。善勇猛。
出者謂生増語。沒者謂滅増語。雖作是説而
不如説有出有沒。又善勇猛。諸所有集非實
出法。何以故。善勇猛。集謂等出非等有出。亦
非有沒等隨起故。説名爲集。等隨起者非
於此中有出有*沒。如是自體自然破壞即名
爲滅。此中無物説名爲滅。謂無間滅。非於
此生。即於此滅。説名爲滅。即無生故説名
爲滅。如是通達若出若沒。無生無滅故名通
達若出若沒
復次善勇猛。言通達者謂能遍知所有縁起。
由諸縁故諸法得起故名縁起。如是縁起都
無所有。如是名爲通達縁起。即此名爲遍知
縁起。謂能顯示如實無起以無起故説名縁
起。平等無起故名縁起。謂於是處起尚非有。
況當有滅。隨覺縁起。若順若違皆不可得。
無等起故説名縁起。若無等起則無有生。若
無有生則無過去亦無已生。若無過去亦無
已生則無有滅。若無有滅即無生智。由無生
智更不復生亦不證滅。由無生故即亦無滅。
由有生故施設有滅。既無有生是故無滅。於
一切法如是知見通達作證説名盡智。善勇
猛。盡智者謂盡無知故名盡智。由何名盡。
謂由無盡故名爲盡。不見有法可名爲盡。然
離無知説名盡智。即盡無知説名盡智。遍知
一切無知法故名盡無知。由盡無知説名盡
智。非無知法有盡不盡。然離無知故名盡智。
如實遍知此無知法都無所有故名。爲離。
由如是智知無知法無別可得名離無知。然
無知法實不可得。智尚非有況有無知。若能
於盡得解脱者。名爲盡智。雖作是説而不
如説。所有盡智都不可説。但假名説名盡
無知亦名盡智。若以如是無盡盡智觀察諸
法盡智亦無。若如是知便離盡智至無盡際。
此無盡際即是無際亦涅槃際。雖作是説而
不如説。以一切法皆是無際。亦涅槃際諸際
永斷名涅槃際。雖作是説而不如説。以涅槃
際永離名言。一切名言於中永滅。又善勇猛。
如來雖説有涅槃界。而不如説。以涅槃界都
不可説超一切説。涅槃界中諸説永斷。若
如是説涅槃界相。即名爲説出世通達般若
之相。又善勇猛。非涅槃界可説方處在此
在彼。是故涅槃實不可説。復次善勇猛。此
中何謂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善勇猛。非此般
若波羅蜜多有遠彼岸少分可得。善勇猛。
若此般若波羅蜜多有遠彼岸少分可得。如
來應説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有遠彼岸。善勇
猛。非此般若波羅蜜多有遠可得。是故不説
此有彼岸。又善勇猛。此名般若波羅蜜多者。
謂妙智作業。到一切法究竟彼岸。故名般若
波羅蜜多。雖作是説而不如説。所以者何。
非語非業能至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勇
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不可説故。又善勇
猛。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隨覺諸法。若能隨
覺即違覺悟。所以者何。此中無物可名隨
覺。隨覺無故覺悟亦無。即於諸法無通達義。
隨覺通達平等法性是菩提故。隨覺諸法故
名菩提。云何此能隨覺諸法。此中無物可名
菩提。故於此中亦無隨覺。何以故。善勇猛。
若有菩提少分可得。即菩提内應得菩提。然
菩提中菩提非有。應作如是現證菩提。非隨
覺故非通達故説名覺悟。雖作是説而不如
説。以一切法不可隨覺不可通達。又法非
法倶無自性。由覺此理故名菩提。何以故。
善勇猛。非諸如來應正等覺能得菩提。非諸
如來應正等覺能了菩提。如實菩提不可了
故不可表故。非諸如來應正等覺生起菩提。
菩提無生無起性故。又善勇猛。言菩提者無
所繋屬。非菩提内有少有情有情施設。於菩
提内既無有情有情施設。云何可説此是菩
提所有薩埵。此是菩提薩埵般若波羅蜜多。
又善勇猛。非菩提中菩提可得。非菩提中
薩埵可得。何以故。善勇猛。菩提超越菩提
無生。菩提無起菩提無相。非菩提中有薩埵
性。非菩提中薩埵可得。非由薩埵施設菩提。
非由菩提施設薩埵。隨覺薩埵無自性故説
名菩提。知菩提中實無薩埵。是故説名菩提
薩埵。何以故。善勇猛。菩提薩埵非薩埵想
之所顯示。除薩埵想故名菩薩。雖作是説而
不如説。所以者何。菩提薩埵離名言故。菩
提薩埵離薩埵性。菩提薩埵離薩埵想。知菩
提故説名菩薩。云何菩薩能知菩提。謂知菩
提超越一切。菩提無作菩提無生菩提無滅。
非菩提性能了菩提。亦非菩提是所顯了。不
可顯了不可施設不可引轉故名菩提。若能
無倒隨覺通達。無所分別分別永斷。是故説
名菩提薩埵。雖作是説而不如説。何以故。
善勇猛。菩提薩埵不可得故。若有菩提薩
埵可得。即應可得。此是菩提此屬菩提。此
是薩埵此屬薩埵。然不可説此是菩提此屬
菩提。亦不可説此是薩埵此屬薩埵。以能隨
覺實無薩埵。無薩埵性離薩埵性故名菩薩。
由無薩埵除薩埵想故名菩薩。何以故。善勇
猛。有情界者即是無實有情増語。非有情中
有有情性。有情無故名有情界。若有情中有
有情性則不應説爲有情界。有情界者即顯
無界。以有情界無界性故。若有情界即界
性有。則應實有命者即身。若有情界離界
性有。則應實有命者異身。然有情界無實界
性。但由世俗假説爲界。非有情界中可有界
性。亦非界性中有有情界。非即界性是有
情界。非離界性有有情界。以一切法無界性

復次善勇猛。我依此義密意説言。諸有情界
不可施設有減有滿。所以者何。以有情界非
有性故。諸有情界離有性故。如有情界不
可施設有減有滿。諸法亦爾不可施設有減
有滿。以一切法皆無實性故。不可言有減有
滿。若能如是隨覺諸法是則名爲隨覺佛法。
我依此義密意説言。如有情界不可施設有
減有滿。諸法亦爾不可施設有減有滿。若
一切法無減無滿。以無眞實而爲方便。即是
佛法無減無滿。如是隨覺一切法故。即名佛
法無減無滿。以一切法無減滿故説名佛法。
佛法即非佛法増語。非諸佛法有物能令或
減或滿。所以者何。以即隨覺一切法故。若
能隨覺一切法性。此中無法或減或滿。一切
法者當知即是法界増語。非彼法界有減有
滿。所以者何。以彼法界無邊際故。非有情
界及彼法界差別可得。非有情界及彼法界
或減或滿或得或有。如是隨覺即名菩提。
由此故言非諸佛法可得施設有減有滿。又
善勇猛。無減滿性若能如實無分別者。當知
名爲如實見者。非於此中能有取捨。如是隨
覺説名菩提。善勇猛。菩提者即是佛相。云
何佛相。謂一切相畢竟無相即是佛相。何以
故。善勇猛。畢竟無相與菩提相自性離故。
如是隨覺説名菩提。雖作是説而不如説。何
以故。善勇猛。要能隨覺如是法故説名菩薩。
若有菩薩實不了知如是法性。而謂我能如
實隨覺自稱菩薩。當知彼類遠菩薩地遠菩
薩法。以菩薩名誑惑天人阿素洛等。又善勇
猛。若但虚言自稱菩薩。成菩薩者則一切
有情皆應是菩薩。又善勇猛。非但虚言入菩
薩地。得菩薩法非由語故。能證無上正等菩
提。非由語業自稱名故便得菩提。亦非由語
自稱名故。入菩薩地得菩薩法。又善勇猛。
一切有情行菩提行。不知不覺諸法實性。
不名菩薩。所以者何。不知有情非有情故。
若知有情非有情性。行菩提行應成菩薩。
然諸有情由顛倒故。不能覺了自行自境自
所行處。若於自行如實了知則不復行有分
別行由分別行一切愚夫。縁虚妄境起顛倒
行。亦縁菩提而起慢執。彼縁妄境起倒慢
行分別行故。尚不能得諸菩薩法況得菩提。
若能了知如是法者。則不復起縁虚妄行。
亦不復縁諸法起慢。是名菩薩行於無行。
菩薩不應由分別故起分別行。若於是處無
所分別。非於此處而有所行。若於是處不起
分別。非於此處復有所行。諸佛菩薩於一
切行。無所分別而行故。一切憍慢畢竟不
起。菩薩如是知一切法。於一切法不復攀
縁。不復分別不遊不履。如是名爲眞菩薩
行。以無所行爲方便故。若諸菩薩能如是
行。是則名爲眞菩薩行。何以故。善勇猛以。能
如是隨覺諸法通達諸法名菩薩故
復次善勇猛。無有情者當知即是菩薩増語。
以能遣除一切想故。所以者何。以能了達一
切有情非實有情。一切有情皆非有情。一切
有情皆是顛倒執著有情。一切有情皆是遍
計所執有情。一切有情皆是虚妄所縁有情。
一切有情皆是敗壞自行有情。一切有情皆
是無明縁行有情。何以故。善勇猛。若法一
切有情。非有諸有情類造作彼法。是名無
明縁行有情。何法非有謂所執我。所執我所。
我我所執。所執所恃。彼法非有。若有彼法。
一切有情皆執爲我。執爲我所。我我所執所
執所恃皆應實有。不名虚妄。以無彼法。而
諸有情妄執爲我執爲我所。我我所執所執
所恃皆非實有。皆是虚妄故作是説。一切有
情非實有情。一切有情皆是無明縁行有情。
又善勇猛。非有情名有少實法。可執爲我。或
爲我所。或爲二執。所執所恃以無實法。是故
可説一切有情非實有情。非有情者當知即
是非實増語。言非實者當知即非有情増語。
又如非實有情想中。一切有情妄執爲實故
作是説。一切有情非實有情。又善勇猛。言
非實者謂於此中無實無起。以一切法皆無
眞實亦無起故。此中有情虚妄執著而自纒
繋。是故可説一切有情皆是虚妄所縁有情。
彼於自行不能了知。是故可説非實有情。
即是於中無遍覺義。若於諸行有遍覺者。
當知彼類可名菩薩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
十四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二
復次善勇猛。菩薩摩訶薩若能於法如是覺
知。乃可名爲眞實菩薩。言菩薩者謂能隨覺
有情無實無生増語。又菩薩者於一切法亦
能如實如佛而知。云何菩薩如佛而知。謂如
實知一切法性無實無生亦無虚妄。又諸菩
薩於諸法性非如愚夫異生所執。非如愚夫
異生所得。如實而知故名菩薩。何以故。善勇
猛。夫菩提者無所執著無所分別無所積集
無所得故。又善勇猛。非諸如來應正等覺於
菩提性少有所得。以一切法不可得故。於法
無得説名菩提。諸佛菩提應如是説。而不如
説離諸相故。又善勇猛。若諸菩薩發菩提心
作如是念。我於今者發菩提心此是菩提。我
今爲趣此菩提故發行心。是諸菩薩有所
得故不名菩薩。但可名爲狂亂薩埵。何以故。
善勇猛。由彼菩薩決定執有發起性故。決定
執有所發心故。決定執有菩提性故。若諸菩
薩發菩提心有所執著。但可名爲於菩提心
有執薩埵。不名眞淨發心菩薩。彼由造作發
菩提心。是故復名造作薩埵不名菩薩。彼
由加行發菩提心。是故復名加行薩埵不名
菩薩。何以故。善勇猛。彼諸菩薩由有所取發
菩提心。但可名爲發心薩埵不名菩薩。又善
勇猛。無實能發菩提心者。以菩提心不可
發故。菩提無生亦無心故。彼諸菩薩唯執發
心不了菩提。無生心義。又善勇猛。若生平
等性即實平等性。若實平等性即心平等性。
若心平等性即是菩提。若於此中有如實性。
即於此中無所分別。若有分別心及菩提。彼
便執著心及菩提。由此二種發菩提心。當知
不名眞發心者。又善勇猛。菩提與心非各有
異。非於心内有實。菩提非菩提。内得有實
心。菩提與心如實如理倶不可説。是覺是
心由如實覺。菩提與心倶不可得無生不生
故名菩薩亦名摩訶薩及如實有情。所以者
何。以如實知非實有性。如實知誰非實有
性。謂諸世間皆非實有非實所攝非實有生
但假安立。云何世間非實有生但假安立。非
實有者無實生故。以無實生及非實有故。説
諸法無實無性。由如是知非實有性故。亦
可説如實有情。於實有中亦不執實有故。復
可説隨如實有情。雖作是説而不如説。所以
者何。非如實理有少有情或摩訶薩。何以
故。善勇猛。以證入大乘名摩訶薩故
復次善勇猛。何謂大乘。謂一切智説名大
乘。云何一切智。謂諸所有智。若有爲智。
若無爲智。若世間智。若出世智。若能證
入如是等智名摩訶薩。所以者何。以能遠離
大有情想名摩訶薩。又能遠離大無明蘊名
摩訶薩。又能遠離大諸行蘊名摩訶薩。又能
遠離大無知蘊名摩訶薩。又能遠離大衆苦
蘊名摩訶薩。又善勇猛。若能遠離大有情想
名摩訶薩。彼於一切心及心所法。雖無所得
而能了知心之本性。彼於菩提及菩提分法
雖無所得。而能了知菩提本性。彼由此智非
於心内見有菩提。亦非離心見有菩提。非於
菩提内見有實心。亦非離菩提見有實心。如
是除遣無所習無所除遣。於所習及所
除遣倶無所得。無所恃怙。無所執著。雖不見
有菩提心性。而能發起大菩提心。若能如是
發菩提心。乃可名爲眞實菩薩。彼雖如是發
菩提心。而於菩提無所引發。何以故。善勇
猛。彼已安住大菩提故。若能如是無所執
著。都不見有心及菩提生滅差別。亦不見有
發心趣向大菩提者。無見無執無所分別。當
知已住無上菩提。若能如是無所執著。發
起勝解及解脱心。當知名爲眞實菩薩。又善
勇猛。若諸菩薩不離心想及菩薩想發菩提
心。彼遠菩提非近菩提。又善勇猛。若諸菩
薩不見菩提有遠有近。當知彼近無上菩提
亦名眞發菩提心者。我依此義密意説言。若
能自知無二相者。彼如實知一切佛法。所以
者何。彼能證會我及有情倶無自性。即能遍
知諸法無二。由能遍知諸法無二。定能了達
我及有情與一切法。皆以無性而爲自性。
理無差別。若能了知諸法無二。即能了知一
切佛法。若能遍知諸法無二。即能遍知一切
佛法。若能遍知我即遍知三界。又善勇猛。
若遍知我彼便能到諸法彼岸。云何名爲諸
法彼岸。謂一切法平等實性。若不得此亦不
執此。若不得彼岸亦不執彼岸彼名遍知。到
彼岸者雖作是説。而不如説。又善勇猛。諸
菩薩衆應如是趣諸菩薩地。應如是證諸菩
薩地。當知即是菩薩般若波羅蜜多。謂於此
中無有少法可趣可證。以於此中不可施設
有往來故
爾時慶喜便白佛言。諸増上慢行有相者。於
佛所説勿懷恐怖。時舍利子語慶喜言。非増
上慢行有相者所行之境。彼何恐怖。所以者
何。懷恐怖者離増上慢。惡友所攝聞甚深法
不能測量。恐失所求便生恐怖。復次慶喜。諸
有爲欲斷増上慢行正行者。容有怖畏。諸有
爲欲斷増上慢勤精進者亦有怖畏。所以者
何。彼既能了増上慢失。求無慢性及求斷慢。
聞甚深法不能測量。恐失所求便生怖畏。復
次慶喜。若有於慢不得不見無恃無執。彼於
諸法無恐無怖。復次慶喜。如來不爲増上慢
者説如是法。故彼無容於此恐怖。諸有爲欲
斷増上慢勤行者。聞如是法能正了知亦
無恐怖。復次慶喜。増上慢名當知顯示増益
勝法。若有現行増上慢者。彼必現行増益
勝法。以行増益非平等行彼設樂行平等行
者。於此深法心懷猶豫不生恐怖亦不信受。
復次慶喜。若於平等不平等中倶無所得。若
於平等不平等中倶無所恃。若於平等不平
等中倶無所執。彼於諸法不驚不恐不怖不
畏。復次慶喜。此甚深法非諸愚夫異生行
處。此甚深法非諸愚夫異生境界。此甚深
法非諸愚夫異生所了。超過一切愚夫異生
所行所攝所覺事故。諸有趣向聲聞乘者。
雖行深法而此深法非彼所行。諸有趣向獨
覺乘者。雖行深法而此深法非彼所行。諸
有趣向菩薩乘者。若行有相遠離善友惡友
所攝。彼於如是無染著法。亦不能行非彼
境故。慶喜當知。唯除見諦求大菩提聲聞
乘等及菩薩乘善友所攝。於此深法能生信
解。於此深法能隨順行。於此深法能深證
會。復次慶喜。若諸菩薩遠離衆相安住無
相行無差別。於甚深法畢竟出離種種疑網
分別執著。隨其所欲皆能成辦。於心菩提
倶無所得。於諸法性無差別解。亦復不起
差別之行。隨有所趣皆能悟入。彼於如是
甚深法門。皆能受持心無疑惑。所以者何。
彼於諸法皆隨順住無所違逆。若有於法起
彼彼問。皆能隨順作彼彼答。和會此彼令
不相違。佛爲彼故説此深法
爾時佛告具壽慶喜。汝應受持舍利子説
彼如是説與我無異。慶喜當知。増上慢者於
此法教不能悟入。以非彼境非彼地故。慶
喜當知。如是法教順諸法性順佛菩提。於佛
菩提能爲助伴。下劣信解諸有情類。於此甚
深廣大佛法。心不悟入不能受行。慶喜當
知。下劣信解増上慢者。於佛菩提及甚深
法違逆而住。諸有所爲隨増上慢。不能信受
此甚深法。慶喜當知。今此衆會最勝清淨遠
離雜染。曾多佛所發弘誓願。種植無量殊
勝善根。奉事無邊過去諸佛。於甚深法久
生信解。於甚深行已熟行。故今如來應
正等覺。委信此衆無所猜疑。所説法門皆悉
明了。無所護惜爲説法要。慶喜當知。今此
衆會堅固清淨。無如瓦礫醎鹵等者。已曾
供養多百千佛。於諸佛法堅固安住。慶喜當
知。如瓦礫者即是愚夫異生増語。於甚深法
無容納義。醎鹵等者當知顯示諸増上慢有
情増語。不能生長甚深行故。慶喜當知。今
此衆會離増上慢廣大善根之所集起是深法

復次慶喜。譬如無熱大池龍王有因縁故生
大歡喜。於自宮中受五欲樂。以歡喜故復於
自宮降澍大雨具八功徳。時彼諸子各往自
宮亦復歡娯受五欲樂。和合遊戲降大甘雨。
如是如來應正等覺。爲諸衆會降大法雨。時
有無量長子菩薩摩訶薩衆聞已結集。或即
於此堪忍界中。對自如來應正等覺。爲諸
衆會雨大法雨。或往彼彼自佛土中。對諸
如來應正等覺。各於自衆雨大法雨。復次
慶喜。如海龍王有時歡悦。於自宮内降澍
大雨。宮中所有舊住諸龍。隨所降澍皆歡
喜受。於此大雨善知分齊。彼諸龍子亦各歡
悦。堪受父王所降大雨。所以者何。有餘龍
等於所降雨不知分齊。亦復不能歡喜忍受。
如是如來應正等覺。處大衆會雨深法寶。有
佛長子大菩薩衆。久植無量殊勝善根。甚
深法門之所生長。成就種種廣大意樂。堪
受如來大法門雨。聞已歡喜善知分齊。爲此
義故今者如來清淨衆中大師子吼。雨大法
雨作大饒益。復次慶喜。如轉輪王多有諸子。
母族清淨形貌端嚴。其王有時多集寶藏。總
命諸子分布與之。其心都無誑惑偏黨。時諸
王子既獲衆珍。倍於父王深生敬愛。各作
是念。我等今者審知父王與我同利。如是如
來應正等覺。是大法主爲大法王。自然召集
諸佛眞子。以大法藏分布與之。其心都無誑
惑偏黨。時諸佛子既獲妙法。倍於如來深生
敬愛。各作是念。我等今者審知如來與我同
利。我等今應熾然精進。紹隆佛種令不斷

復次慶喜。如是法寶微妙甚深。非餘有情
所能信受。劣信解者。増上慢者。行惡見者。行
有相者。行有所得者。我慢所壞者。爲貪瞋癡
所摧伏者。越路行者。諸如是等名餘有情。於
此法門不能信受。慶喜當知。下劣信解諸有
情類。不能敬愛輪王財寶。要輪王子方生敬
愛。慶喜當知。貧窮下劣諸有情類。豈貪輪王
所有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
將寶。及餘種種上妙衣服。末尼眞珠金銀珊
瑚吠琉璃等多價財寶。彼貧窮人設遇獲得。
自懷慚恥不能受用。設復轉賣不知價直。所
索至微隨酬便與。或由於寶無鑒別故。心便
厭賤而棄捨之。慶喜當知。彼貧窮者非唯不
了寶之價直。亦復不知寶之名字。如是慶喜。
唯有如來應正等覺法身之子。或已見諦求
大菩提諸聲聞等或諸菩薩眞淨善友之所攝
持。乃能信受此法寶藏彼深敬愛不可得空
相應法寶。亦能受用眞淨佛法相應理教。
亦能行於一切法無執無著諸菩薩行。慶
喜當知。貧窮下劣諸有情類。謂闕正聞壞
正聞者愚癡無眼。豈能希求正法寶藏設遇
獲得不知敬重。於他有情輕而衒賣。或心厭
賤而棄捨之。復次慶喜。若旃茶羅。若補
羯娑。若諸工匠。若餘貧賤。惡活命者。終
不能求多價珍寶。設遇獲得不自受用。隨
得少價即賣與他。或復厭之而便棄捨。慶喜
當知。旃茶羅等即是一切外道増語。亦是
外道諸弟子衆。諸餘貧賤惡活命者。即諸愚
夫異生増語。彼常陷沒惡見淤泥。於一切時
行有所得。樂相縛著行有相行。諸有所趣越
路而行。不能欣求聖法財寶。設遇獲得不能
受用。或深厭棄或賤與他慶喜當知。若諸佛
子以佛行處。爲欲住持如來十力四無畏等
無邊佛法令不斷盡。求得如是深法寶藏。彼
於如是深法寶藏。起眞寳想深心愛重。善
能受用精勤守護令不壞失。慶喜當知。非
師子吼野干能學。要師子王所生之子能學
斯吼。慶喜當知。言野干者。喩諸邪見愚夫
異生。彼定不能精勤方便學正等覺大師子
吼。要諸佛子從正等覺自然智生。乃能精
勤學正等覺大師子吼。如是佛子於正等覺
無上法財善能受用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甚奇如來應正等
覺。能集如是清淨衆會。希有如來應正等覺。
能集如是最勝衆會。自然衆會。難伏衆會。猶
若金剛無動無轉無擾衆會。爲説般若波羅
蜜多。爾時世尊告舍利子。汝善能讃衆會功
徳。時舍利子便白佛言。衆會功徳非我能讃。
所以者何。今此衆會成就無量無邊功徳。如
妙高山讃不能盡。於是佛告舍利子言。如是
如是。如汝所説。今此衆會成就無邊清淨希
有殊勝功徳。諸佛世尊稱揚讃歎尚不能
盡。況餘有情。又舍利子。今此衆會非佛世
尊力所令集。亦非如來於此衆會有所欲樂
而令其集。但由此衆自善根力得聞我名而
來集會。又此大衆非爲佛來亦非如來神通
召命。但由此衆自善根力之所覺發而來至
此。又法應爾。若佛世尊欲説如斯甚深妙法。
定有如是諸大菩薩。從諸佛國而來集會。又
舍利子。諸佛世尊若去來今若十方界。將欲
開示斷一切疑微妙甚深菩薩藏法。必有如
是無量無邊最勝清淨功徳衆集。若有如是
無量無邊最勝清淨功徳衆集。必説如是斷
一切疑微妙甚深菩薩藏法
爾時世尊告善勇猛菩薩摩訶薩言。我於處
處爲諸菩薩摩訶薩衆。宣説般若波羅蜜多
令勤學。云何菩薩摩訶薩衆所學般若波
羅蜜多。若能遠達諸法實性。是謂般若波羅
蜜多。如是般若波羅蜜多。微妙甚深實不可
説。今隨汝等所知境界世俗文句。方便演説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令諸菩薩摩訶薩衆。聞
已方便精勤學。善勇猛。即色蘊非般若
波羅蜜多。即受想行識蘊亦非般若波羅蜜
多。離色蘊非般若波羅蜜多。離受想行識
蘊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勇猛。色
蘊彼岸非即色蘊。受想行識蘊彼岸亦非即
受想行識蘊。如色蘊彼岸色蘊亦爾。如受
想行識蘊彼岸受想行識蘊亦爾。善勇猛。此
中色蘊彼岸非即色蘊者説色蘊離繋。受想
行識蘊彼岸亦非即受想行識蘊者説受想行
識蘊離繋。如色蘊彼岸色蘊亦爾者。説色
蘊自性如是。即説色蘊如所有性本性不可
得。如受想行識蘊彼岸受想行識蘊亦爾者。
説受想行識蘊自性如是。即説受想行識蘊
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如色蘊如所有性本性
不可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如
受想行識蘊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
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善勇猛。即眼處非
般若波羅蜜多。即耳鼻舌身意處亦非般若
波羅蜜多。離眼處非般若波羅蜜多。離耳
鼻舌身意處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
勇猛。眼處彼岸非即眼處。耳鼻舌身意處
彼岸亦非即耳鼻舌身意處。如眼處彼岸眼
處亦爾。如耳鼻舌身意處彼岸耳鼻舌身意
處亦爾。善勇猛。此中眼處彼岸非即眼處
者。説眼處離繋。耳鼻舌身意處彼岸亦非
即耳鼻舌身意處者。説耳鼻舌身意處離繋。
如眼處彼岸眼處亦爾者。説眼處自性如是
即説眼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如耳鼻舌
身意處彼岸耳鼻舌身意處亦爾者。説耳鼻
舌身意處自性如是即説耳鼻舌身意處如所
有性本性不可得。如眼處如所有性本性不
可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如耳
鼻舌身意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
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善勇猛。即色處非
般若波羅蜜多。即聲香味觸法處亦非般若
波羅蜜多。離色處非般若波羅蜜多。離聲
香味觸法處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
勇猛。色處彼岸非即色處。聲香味觸法處
彼岸亦非即聲香味觸法處如色處彼岸色處
亦爾。如聲香味觸法處彼岸聲香味觸法處
亦爾。善勇猛。此中色處彼岸非即色處者。
説色處離繋。聲香味觸法處彼岸亦非即聲
香味觸法處者。説聲香味觸法處離繋。如
色處彼岸色處亦爾者。説色處自性如是即
説色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如聲香味觸
法處彼岸聲香味觸法處亦爾者。説聲香味
觸法處自性如是即説聲香味觸法處如所有
性本法不可得。如色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
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如聲香
味觸法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1074_2/>得。當知般若
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善勇猛。即眼界非般
若波羅蜜多。即耳鼻舌身意界亦非般若波
羅蜜多。離眼界非般若波羅蜜多。離耳鼻
舌身意界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
勇猛。眼界彼岸非即眼界。耳鼻舌身意界
彼岸亦非即耳鼻舌身意界。如眼界彼岸眼
界亦爾。如耳鼻舌身意界彼岸耳鼻舌身意
界亦爾。善勇猛。此中眼界彼岸非即眼界
者。説眼界離繋。耳鼻舌身意界彼岸非即
耳鼻舌身意界者。説耳鼻舌身意界離繋。如
眼界彼岸眼界亦爾者。説眼界自性如是即
説眼界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如耳鼻舌身
意界彼岸耳鼻舌身意界亦爾者。説耳鼻舌
身意界自性如是即説耳鼻舌身意界如所有
性本性不可得。如眼界如所有性本性不可
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如耳鼻
舌身意界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若
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善勇猛。即色界非般
若波羅蜜多。即聲香味觸法界亦非般若波
羅蜜多。離色界非般若波羅蜜多。離聲香味
觸法界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勇
猛。色界彼岸非即色界聲香味觸法界彼岸
亦非即聲香味觸法界。如色界彼岸色界亦
爾。如聲香味觸法界彼岸聲香味觸法界亦
爾。善勇猛。此中色界彼岸非即色界者。説色
界離繋。聲香味觸法界彼岸非即聲香味觸
法界者。説聲香味觸法界離繋。如色界彼岸
色界亦爾者。説色界自性如是即説色界如
所有性本性不可得。如聲香味觸法界彼岸
聲香味觸法界亦爾者。説聲香味觸法界自
性如是即説聲香味觸法界如所有性本性不
可得。如色界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
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如聲香味觸法界如所
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復
如是。善勇猛。即眼識界非般若波羅蜜多。
即耳鼻舌身意識界亦非般若波羅蜜多。離
眼識界非般若波羅蜜多。離耳鼻舌身意識界
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勇猛。眼識界
彼岸非即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彼岸亦
非即耳鼻舌身意識界如眼識界彼岸眼識界
亦爾。如耳鼻舌身意識界彼岸耳鼻舌身意
識界亦爾。善勇猛。此中眼識界彼岸非即眼
識界者。説眼識界離繋。耳鼻舌身意識界彼
岸非即耳鼻舌身意識界者。説耳鼻舌身意
識界離繋。如眼識界彼岸眼識界亦爾者。説
眼識界自性如是即説眼識界如所有性本性
不可得。如耳鼻舌身意識界彼岸耳鼻舌身
意識界亦爾者。説耳鼻舌身意識界自性如
是即説耳鼻舌身意識界如所有性本性不可
得。如眼識界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
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如耳鼻舌身意識界
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
亦復如是。善勇猛。即一切法非般若波羅蜜
多。離一切法亦非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善
勇猛。一切法彼岸非即一切法。如一切法彼
岸一切法亦爾。善勇猛。此中一切法彼岸非
即一切法者。説一切法離繋。如一切法彼岸
一切法亦爾者。説一切法自性如是即説一
切法如所有性本性不可得。如一切法如所
有性本性不可得。當知般若波羅蜜多亦復
如是。復次善勇猛。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依
色蘊亦不依受想行識蘊。如是般若波羅蜜
多不依眼處亦不依耳鼻舌身意處。如是般
若波羅蜜多不依色處亦不依聲香味觸法
處。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依眼界亦不依耳
鼻舌身意界。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依色界
亦不依聲香味觸法界。如是般若波羅蜜多
不依眼識界亦不依耳鼻舌身意識界。如是
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都無所依。復次善
勇猛。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色蘊内不在
色蘊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亦不在受想行
識蘊内不在受想行識蘊外。不在兩間遠離
而住。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眼處内不在
眼處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亦不在耳鼻舌
身意處内不在耳鼻舌身意處外。不在兩間
遠離而住。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色處内
不在色處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亦不在聲
香味觸法處内不在聲香味觸法處外。不在
兩間遠離而住。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眼
界内不在眼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亦不
在耳鼻舌身意界内不在耳鼻舌身意界外。
不在兩間遠離而住。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
在色界内不在色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
住。亦不在聲香味觸法界内不在聲香味觸
法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如是般若波
羅蜜多不在眼識界内不在眼識界外。不在
兩間遠離而住。亦不在耳鼻舌身意識界内
不在耳鼻舌身意識界外。不在兩間遠離而
住。如是般若波羅蜜多。不在一切法内不
在一切法外。不在兩間遠離而住。復次善勇
猛。如是般若波羅蜜多與色蘊非相應非不
相應。與受想行識蘊亦非相應非不相應如
是般若波羅蜜多與眼處非相應非不相應。
與耳鼻舌身意處亦非相應非不相應。如是
般若波羅蜜多與色處非相應非不相應。與
聲香味觸法處亦非相應非不相應。如是般
若波羅蜜多與眼界非相應非不相應。與耳
鼻舌身意界亦非相應非不相應。如是般若
波羅蜜多與色界非相應非不相應。與聲香
味觸法界亦非相應非不相應。如是般若波
羅蜜多與眼識界非相應非不相應。與耳鼻
舌身意識界亦非相應非不相應。如是般若
波羅蜜多與一切法非相應非不相應
復次善勇猛。色蘊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
如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受想行識蘊
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所有性是謂般若
波羅蜜多。眼處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
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耳鼻舌身意處
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所有性是謂般若
波羅蜜多。色處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
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聲香味觸法處
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所有性是謂般若
波羅蜜多。眼界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
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耳鼻舌身意界
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所有性是謂般若
波羅蜜多。色界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
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聲香味觸法界
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所有性是謂般若
波羅蜜多。眼識界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
如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耳鼻舌身意
識界眞如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如所有性是謂
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法眞如不虚妄性不變
異性如所有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復次善
勇猛。色蘊者離色蘊性。所以者何。非色蘊中
有色蘊性。此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受
想行識蘊者離受想行識蘊性。所以者何。
非受想行識蘊中有受想行識蘊性。此無所
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眼處者離眼處性。
所以者何。非眼處中有眼處性。此無所有
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耳鼻舌身意處者離耳
鼻舌身意處性。所以者何。非耳鼻舌身意
處中有耳鼻舌身意處性。此無所有是謂般
若波羅蜜多。色處者離色處性。所以者何。
非色處中有色處性。此無所有是謂般若波
羅蜜多。聲香味觸法處者。離聲香味觸法處
性。所以者何。非聲香味觸法處中有聲香
味觸法處性。此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
眼界者離眼界性。所以者何。非眼界中有
眼界性。此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耳
鼻舌身意界者離耳鼻舌身意界性。所以者
何。非耳鼻舌身意界中有耳鼻舌身意界性。
此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色界者離色
界性。所以者何。非色界中有色界性。此
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聲香味觸法界
者離聲香味觸法界性。所以者何。非聲香
味觸法界中有聲香味觸法界性。此無所有
是謂般若波羅蜜多。眼識界者離眼識界性。
所以者何。非眼識界中。有眼識界性。此無
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耳鼻舌身意識界
者離耳鼻舌身意識界性。所以者何。非耳
鼻舌身意識界中。有耳鼻舌身意識界性。此
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法者離一
切法性。所以者何。非一切法中有一切法
性。此無所有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復次善
勇猛。色蘊自性離色蘊。受想行識蘊自性
離受想行識蘊。此離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
多。眼處自性離眼處。耳鼻舌身意處自性
離耳鼻舌身意處。此離自性是謂般若波羅
蜜多。色處自性離色處。聲香味觸法處自
性離聲香味觸法處。此離自性是謂般若波
羅蜜多。眼界自性離眼界。耳鼻舌身意界自
性離耳鼻舌身意界。此離自性是謂般若波
羅蜜多。色界自性離色界。聲香味觸法界自
性離聲香味觸法界。此離自性是謂般若波
羅蜜多。眼識界自性離眼識界。耳鼻舌身意
識界自性離耳鼻舌身意識界。此離自性是
謂般若波羅蜜多。一切法自性離一切法。此
離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復次善勇猛。色
蘊無色蘊自性。受想行識蘊無受想行識蘊
自性。此無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眼處無
眼處自性。耳鼻舌身意處無耳鼻舌身意處
自性。此無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色處無
色處自性。聲香味觸法處無聲香味觸法處
自性。此無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眼界無
眼界自性。耳鼻舌身意界無耳鼻舌身意界
自性。此無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色界無
色界自性。聲香味觸法界無聲香味觸法界
自性。是無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多。眼識界
無眼識界自性。耳鼻舌身意識界無耳鼻舌
身意識界自性。此無自性是謂般若波羅蜜
多。一切法無一切法自性。此無自性是謂般
若波羅蜜多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
十五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三
復次善勇猛。色蘊非色蘊所行。受想行識蘊
亦非受想行識蘊所行。善勇猛。色蘊非色蘊
所行故無知無見。若於色蘊無知無見是謂
般若波羅蜜多。善勇猛。受想行識蘊亦非
受想行識蘊所行故無知無見。若於受想行
識蘊無知無見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善勇猛。
眼處非眼處所行。耳鼻舌身意處亦非耳鼻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066 1067 1068 1069 1070 1071 1072 1073 1074 1075 1076 1077 1078 1079 1080 108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