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出曜經 (No. 0212_ 竺佛念譯 ) in Vol. 04

[First] [Prev+100] [Prev]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濕地便生重垢。觸便碎散不任本用。猶如利
刀人所愛敬。恒自防備不離其身。中便忘誤
安置不牢。便生塵垢本鐵不存。追惟此刀乃
無有價。一朝壞敗不可任用。是故*説如鐵生
垢反食其身也。彼修行人亦復如是。爲貪欲
所覆閉。不慮後世殃亹衆惱。與惡知識從事。
不以善爲友。縁是故殃自毀其根。不修梵
行婬劮不淨。已自招患而受其報。是故説
曰惡生於心還自害形也
出曜經卷第十一



出曜經卷第十二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信品第十一
    信慚戒意財 是法雅士譽
    斯道明智説 如是昇天世
信慚戒意財者。世儻有人族姓男族姓女有
此信財。慚愧戒意財者。便爲億百千衆生於
中獨尊貴。爲人所敬衆生樂從不能去離。是
故説曰信慙戒意財也。是法雅士譽者。諸佛
世尊及辟支佛。皆逮度無極衆行不缺。爲賢
聖所譽。是故説是法雅士譽也。斯道明智
説者。明智之人聰明黠慧。能演其道暢説旨
要。云何名爲道。道者是誰。所謂道者無形
無聲尋迹不可覩。智者所履非愚所習。清淨
所修非穢濁所行。是故説曰斯道明智説也。
如是昇天世者。人欲求福安處無爲。有信有
慚聞施慧智。皆生天路。或有人偏有信。因
信生天者其福不廣。或以慚愧因慙愧生天。
或以戒因戒生天。或以聞因聞生天。或以施
因施生天。或以慧因慧生天。其福不廣受福
微少蓋不足言。或有衆生但持戒生天者。唯
有一天女一伎樂己身爲三。或有諸天共一
器食。若持一行而生天者。擧手食黒覆口食
之。若衆行具足而生天者。擧手食白在衆顯
現而不匿藏。衆戒具足慚愧戒聞生彼天者。
玉女營從不可稱計。七寶宮殿所欲自恣。作
倡伎樂極自歡悦。是故*説如是昇天世也
    愚不修天行 亦不譽布施
    信施助善者 從是到彼安
愚不修天行者。慳嫉妬疑意性局短無惠施
心。亦復不造後世良祐福田。復無勇猛諸善
徳本。是故説曰愚不修天行也。亦不譽布
施者。愚癡之人自不布施見施便怒。好修惡
業不行善法習近愚法。如所説。愚不好施智
者所忌。愚人執心意性剛強。雖欲惠施意終
不悟。慧人分別知之不要。是故説曰亦不譽
布施也。信施助善者。智人財施意不怯弱。
信施受福慳嫉爲病。是故説曰信施助善者
也。從是到彼安者。若從此間上昇於天。天
上獨王。生於世間豪貴無極。由是自致入滅
盡泥洹。無有生老病死諸患。寂然永息亦不
著斷。是故説曰從是到彼安也
    信者眞人長 念法所住安
    近者意得上 智壽壽中賢
昔佛在阿羅毘鬼界處。彼國中時有暴鬼名
阿羅婆。恒噉生人日數十人奴婢悉盡。時彼
國界人民自相謂言。我等爲此惡鬼所食。死
者狼籍在者無幾。我等宜可求謝彼鬼。家家
以次日送一人供彼厨宰。然後乃有生路耳。
時彼人民如其所言求鬼得恩日送一人。先
遣奴婢無復遺餘。次遣兒息。時有那憂羅父
長者。素尟兒息即日生一男兒。顏貌殊特世
之希有。面如桃華視之無厭。次應食鬼復是
其日。時彼長者饒財多寶象馬七珍不可稱
計。金銀珍寶車&T027012;馬瑙珊瑚琥珀水精琉璃。
無價寶物充滿庫藏長者躬自在街巷求買奴
婢。以供彼鬼而不能得。爾時長者向天地諸
神自歸求哀。奈何亡我所天。吾今日唯生一
子滿我誓願。今日次*食彼惡鬼。復遙歸命
如來世尊。當見哀愍拔斯苦難。爾時世尊三
達六通。知長者心意煩熾無所恃怙。以其神
力至彼鬼界。正値阿羅婆鬼大集鬼衆至四
王所。時有訶陀羅鬼。將乘虚過彼鬼界上。盡
其力勢不能得過。内自思惟計吾力勢。能移
山飛岳倒覆天地。神力所接無所罣礙。吾常
由此經過亦無艱難。今日何爲有此躓頓。即
空下詣彼鬼舍。遙見世尊光相明著。即前
禮足右遶三匝便退而去。到彼大集鬼界。語
阿羅婆鬼曰。汝今賢士快得善利。所以然者。
瞿曇大沙門在汝界住。惡鬼聞已瞋恚興盛。
心口自語吾行不在。便爲沙門所見輕易。語
彼軻陀羅鬼曰。吾今還家與沙門共鬪。設我
得勝則無沙門。若我不如便當自喪不行於
世。阿羅婆鬼將軍還詣本界。到已語世尊曰。
速出沙門不須停住。如來如其語出。還入沙
門。如來如其語入。如是至三。世尊告曰。吾
以從汝意三出三入。更有進退不從汝意。鬼
曰世尊。若沙門不出者當問沙門義。若不報
義者。當破沙門腹而飮其血。當使沸血從面
孔出。當捉汝臂掉著江表如來告曰。吾亦不
見沙門婆羅門梵魔衆聖天若非天能破我腹
及使沸血從面孔出。汝欲問義者今正是時。
吾當與汝一一分別。即以説偈問如來曰
    人業何者上 何行致歡樂
    何要出要者 何壽壽中上
世尊以偈告曰
    信者眞人長 念法所住安
    近者意得上 智壽壽中賢
時彼阿羅婆鬼聞佛眞實之義心開意解。即
前五體投地自歸如來。我今自歸大沙門足
下。歸命法歸命比丘僧。自今已始不復殺生。
願爲優婆塞。世尊告曰。善來賢士。可從如
來修奉五戒。於現法中獲無量果報。鬼白佛
言。自受鬼身*以來。恒食生人不食死人肉
血。設當修奉五戒者。云何得全其命。佛告
鬼曰。去此直北有無量衆生。彼國常宜國
主大臣父母宗族。有死亡者以刀畫面。或畫
脣血出如涌泉汝可食之。又不毀戒得全
性命。即受五戒爲優婆塞。盡其壽命不得殺
生。亦不念殺亦不教人殺。能者報曰優鼻。
爲優婆塞盡其壽命。不得不與取。不得念取
不得教人取。能者報曰優鼻。爲優婆塞盡其
壽命。不得婬劮犯他妻婦。不得教人婬劮。
能者報曰*優鼻。爲優婆塞盡其壽命。不得
妄語不能教人妄語鬪亂彼此。能者報曰*優
鼻。爲優婆塞盡其壽命。不得飮酒。不得甞
酒。不得教人飮酒。能者報曰*優鼻。時阿
羅婆居土那憂羅父躬抱其兒沐浴澡洗。更
著新衣將來至鬼界付與鬼將軍。爾時彼鬼
受已付佛。佛復受已復付其父。以其手手相
付。字曰手寶。由兒因縁故説此偈。信者眞
人長念法所住安近者意得上智壽壽中賢
也。佛契經説。告諸比丘。若見豪貴長者。饒
財多寶七珍具足無所缺乏。當念親近微説
道教論施論戒生天之徳。如此衆行信爲*
原首。是故説曰信爲眞人長也。念法所住安
者。念法之人當受快樂。樂有二義。一者世
俗樂。二者第一義樂。世俗樂者天上世間。
第一義樂者。賢聖四禪以爲樂也。念法之人
獲此二樂。是故説曰念法所住安也。*近者
意得上者。生死流轉周而復始。唯貴信義
眞實爲上。若人妄語生輒宗族不和穆死入
地獄。千具犂牛而耕其舌。生餓鬼畜生苦惱
無量。設生爲人恒被誹謗言不信用。是故
説曰近者意得上也。智壽壽中賢者。受諸果
證於世無限。永捨生死壽。前進賢聖之壽。
賢聖壽者心常遊在百千定意。應機之辯問
便能報。是故説曰智壽壽中
    信財乃得道 自致法滅度
    善聞從得慧 一切縛得解
信財乃得道者。賢聖無疑信終不離三寶。一
向念佛修羅漢業。至心念佛所造功徳。若人
信心向百須陀洹向百斯陀含向百阿那含。
不如信心向一阿羅漢。信須陀洹斯陀含阿
那含皆得生天。信阿羅漢者則信泥洹徑路。
是故説信財乃得道自致法滅度也。善聞從
得慧者。承受師教從本至竟。究暢義味執義
思惟不失本際。昔有一比丘名婆耶羅。好習
奇異搜求妙術。從師受法義理不失。比丘學
術未盡師法。師外遇客醉酒還歸。却踞其床
床脚即折。恐師顛倒以身擔床。終竟一夜至
曉。問其弟子。卿作何等。弟子答曰。師昨醉
歸踞其床床脚折。弟子以身擔床*耳。師感
其意我有技術盡當教卿終不惜也。技術已
備師復試其意。師飮鹽湯即吐在地。使弟子
食之。弟子即欲食之師捉止之卿術已成吉
無不利。方憶佛語教誡之言善聞從得慧。信
哉斯言一切縛得解者。盡能斷諸七使九結
諸縛。持入十二因縁。永盡無餘已捨已離。
是故説曰一切縛得解也
  信之與戒  慧意能行  健夫度恚
    從是脱淵
信之與戒者。彼修行人執信守戒持心無亂
想。具足二業者。便爲衆生所見尊奉。在大衆
中獨歩無匹。猶如滿月處在衆星。若有親近
修篤信心。所生之處多饒財寶。象馬七珍無
所渇乏。斯由信心難沮壞故。設復行人守戒
不缺懷抱翫習晝夜孜孜。猶人抱劍履冰。守
護禁戒無所缺漏。便爲無數衆生而爲上首。
身壞命終生善處天上。是故説曰信之與戒
也。慧意能行者。身口意無所傷損。思惟止觀
攝諸亂意。如來説偈三業具足。端坐一意多
誦無厭執事勸佐。是謂三。復有三業。一者惠
施。二者持戒。三者思惟。是謂三。信者屬施戒
攝不殺定攝思惟。是故説慧意能行也。健夫
度恚者。健夫者謂立根得力已入賢聖境。怨
恨恚怒永息不生。内外清徹猶天琉璃。所作
已辦更不處胎。衆智具足内已潔淨外化無
惓。是故説曰健夫度恚也。從是脱淵者。能具
此衆徳者斯人希有。所以然者。以其脱縛著
故。正使命終名稱遠布。是故*説從是脱淵也
  信使戒成  亦壽智慧  在在能行
    處處見養
信使戒成者。誰成就信戒。答曰。賢聖人須陀
洹斯陀含。凡夫人者已成復失。所以然者。皆
由貪欲瞋恚愚癡所致。與惡知識從事所致。
不與善師從事所致。失時失果失人。須陀洹
斯陀含者。不爲此所蹈踐。正使作佛形像
來試其人者作若干變化。心不移易不爲彼
屈。昔舍衞城裏有最勝長者。多饒財寶象馬
七珍庫藏充滿。然爲人慳貪不肯惠施。其有
乞者不聽入内。守瞻門戸牢固門戸。七重皆
作重關。石屑塗壁恐鼠穿牆。以鐵籠蓋屋
以防飛鳥家不畜狗恐損米穀。爾時世尊告
阿難曰。汝往詣彼降最勝長者。是時阿難
敬奉佛教。即著衣持鉢詣舍衞城到長者家。
語長者曰。如來恒説。夫人布施給窮乏者得
五功徳。云何爲五。一者壽。二者色。三者力。
四者樂。五者辯。其有施者獲此五徳。長者
自惟。吾聞瞿曇沙門高才博學所演經典八
萬四千億象所載不勝。今日多聞弟子來至
我家。但説布施。貪著財貨。斯是乞士之法。
非是賢智。爾時阿難廣採經義。隨時適彼
長者。然其長者心如剛鐵不可移易。語阿
難曰。今日欲中有受請處爲欲乞食。阿難
報曰。亦無請處今當乞食。長者尋語阿難。
日已欲中宜知是時阿難即起捨出。更詣餘
家乞食。還至世尊所白世尊曰。慳貪長者
執意堅固不可降伏。明日清旦佛告阿那律
曰。汝往詣彼降伏慳貪長者。阿那律受教即
往長者家與共相見。漸與長者説微妙法。
如來至眞等正覺恒説此法。夫人布施給窮
乏者獲福無量。現世後身封受自然。長者
復念。吾聞阿那律者捨豪族位出家爲道。恒
受五百鉢食供養然無厭足。今復來詣吾
家勸我布施。復是乞人非賢士之法。尋語
阿那律。日欲逼中宜知是時。阿那律即起捨
出。更適餘家乞食。還至世尊所白世尊曰。
慳貪長者執意堅固不可降伏。佛復告大迦
葉。汝往降伏慳貪長者。迦葉受教詣彼長者
家與共相見。復與長者説微妙法。如來至眞
等正覺恒所説法。若人布施獲五功徳。所生
之處人所愛敬。長者自念。斯人昔在家時。
九百九十九具梨牛耕田。六十箪金粟一箪
三百四十斛。黔毘羅國第一賢女以爲妻室。
捨彼豪貴今作沙門。何爲至他家如乞人所
説歎譽布施貪著財貨。迦葉無數方便而爲
説法。意不開解亦不移易。語迦葉曰。今日欲
中。有受請處爲欲乞食。迦葉報曰。亦無請處
今當乞食。長者語迦葉宜知是時。即起捨出
更詣餘家。還白世尊。其人熱心意難沮壞。佛
復告目連。汝往詣彼慳貪長者。目連受教即
往至彼長者家。與共相見與説布施。如來至
眞等正覺恒説此法。夫人布施給窮乏者獲
福無量。現世後身封受自然。佛告比丘。若有
衆生知施果報者。最後鉢中遺餘已不取食。
開意惠施値賢聖良祐福田者。吾證明此其
徳無量。長者自惟。吾聞此人神足無礙。能移
山飛岳翻覆天地。或移他方世界來入此土。
衆生之類無覺知者。不能與吾現一神足。方
説布施之福。將由慳貪故存於懷。斯是乞人
非是賢士。目連復説法。不釋其意。語目連
曰。今日欲中。有受請處爲欲乞食。宜知是時。
即適餘家。佛復告舍利弗。汝往詣彼慳貪長
者。即復受教詣彼長者。與共相見在一面坐。
告長者曰。夫智達之士當分別四法。云何爲
四智。一者分別布施。二者親近善知識。三者
當離慳嫉。四者念修智達。長者自惟。吾聞
斯人年至八歳越衆論上。盡墮諸幢無敢當
者。長年十六究盡閻浮利地書籍。無事不
博古覽今演暢幽奧。天文地理書記圖讖。梵
志暦術盡皆通達。瞿曇沙門弟子之中智慧
第一。謂爲當説智慧微妙之教。今乃復説
布施之徳。復是乞人非賢士也。語舍利弗。爲
有請處爲欲乞食。宜知是時。舍利弗即還至
世尊所。前白佛言。其人慳貪執心牢固。積薪
至天以火焚燒。融消其心意故不革。唯願世
尊躬降屈神詣彼長者。示佛威力除去慳心
開發愚惑。爾時世尊。猶如力士屈申臂頃。
至長者家坐於中庭。最勝長者見世尊至。頭
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世尊。告長者曰。夫
人布施獲五大功徳。長者白佛。云何布施得
五大功徳。佛告長者。第一施者謂不殺生。
是謂長者第一施也。若有衆生。持不殺戒。
則於一切衆生慈心覆蓋。亦無恐懼。是謂
第一施也。長者自念。夫人殺生皆由貧賤。吾
今家内饒財多寶所欲自恣。何爲當復殺生。
此語善矣。當順其教。即白佛言。願身自歸當
受佛戒。盡其壽命不敢犯殺。佛復告長者。不
犯不與取。若有衆生持不與取戒。則於一切
衆生慈心覆蓋。亦無恐懼。是謂第二大施。長
者自念。竊盜人物者皆由貧賤。吾今家内象
馬七珍金銀雜寶車&T027012;馬瑙珊瑚琥珀充滿庫
藏。何爲盜竊人物。斯言善矣。當順其教。即白
佛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盡其壽命不犯盜
戒。佛復告長者。若有衆生不犯盜者。則於一
切衆生慈心覆蓋。亦無恐懼。是謂第二施也。
佛復告長者。不得婬劮犯他妻女。若有衆生
持不婬戒者。則於一切衆生慈心覆蓋。亦無
恐懼。是謂第三大施。長者自念。已無妻者則
犯婬*劮。吾今家内婇女營從動有萬數。
欲幸納意猶不遍。況當犯他妻女。斯言善矣。
當順其教。即白佛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盡
其壽命不犯婬*劮。佛復告長者。若有衆生不
犯婬*劮。則於一切衆生慈心覆蓋。亦無恐
懼。是謂第三大施也。佛復告長者。不得妄語
謂大施。長者自念。夫人處世所以妄語
者。以其貧賤不能自存。是以虚稱詐逸詭調
爲業故妄語*耳。吾今家内積財無數居一億
里。豈當妄語耶。斯言善矣。當順其教。即白佛
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盡其壽命不犯妄語。
佛告長者。不犯妄語者。則於一切衆生慈心
覆蓋。亦無恐懼。是謂第四大施。佛復告長
者。不得飮酒。是謂第五大施。長者自念。夫人
飮酒三十六失。亡國破家莫不由酒。若我飮
酒客來煩閙。又損我酒加致鬪亂。斯言善矣。
當奉佛教。即白佛言。願身自歸當受佛戒。盡
其形壽不犯酒失。佛告長者。若有衆生不犯
酒者。則於一切衆生慈心覆蓋。亦無恐懼。是
謂第五大施。時彼長者内自思惟。如我外道
異學内禁所犯。若弟子事師承受教誡。不問
多少要當報恩。供養財寶給其所須。躬自入
庫選擇白&T073554;。取不妙者欲以獻佛。其所選者
捉輙極妙。如是數十反覆不能得弊者。心口
共爭慳貪深固意不開解。正値爾時阿須倫
與忉利天共鬪。或阿須倫得勝諸天不如。或
諸天得勝阿須倫不如。爾時世尊以天眼觀
清淨無瑕穢。見諸天阿須倫共鬪。復見長者
施心慳心共爭。或施心得勝慳心不如。或慳
心得勝施心不如。爾時世尊便説斯偈
    施與鬪共集 此業智不處
    施時非鬪時 速施何爲疑
最勝長者聞如來説偈。内懷慙愧即出白&T073554;
跪受呪願。爾時世尊漸與説微妙之法。講論
妙行。所謂論者。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不
淨想漏爲大患。長者聞已。即於坐上諸塵垢
盡得法眼淨。得法獲法法法成就分別諸法。
於如來法逮無所畏。即從坐起頭面禮足前
白佛言。自今已始願爲優婆塞盡形壽不殺。
如來默而可之。歸命佛歸命法歸命比丘僧。
受三自歸命已。如來即從坐起而去。佛去
不久。弊魔波旬化作佛形像。來至長者家。身
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圓光七尺。
長者見已内自念曰。如來向出還其何速。敬
意如見佛而爲禮之。不審如來有何教誡。僞
佛告曰。吾謂長者高才博智分別機趣。諦念
長者愚惑無智。吾向所説四諦者實非眞諦。
斯是顛倒外道所習。長者尋覺知爲詐僞。即
報之曰。止止勿語。吾獲慧眼立牢固地。正使
汝化億千萬身來至我所。欲使退轉我心者。
其事不然。豈當以螢火之光與日競明。田家
埠阜欲比須彌。鵄鷲烏鵲金鳥並飛。以汝穢
形欺詐僞身。設是幻師不應久停。若是波
旬宜速還歸。弊魔波旬聞是語已。慙形愧影
即還復身。復道而去。若有衆生信戒成就。終
不爲魔所沮也。況當須陀洹斯陀含有退還
乎。此事不然。住凡夫地未在道檢。見此幻形
則有退轉。則不成就凡夫人者先成而後退。
是故説信使戒成也。亦壽智慧者。能究竟施
其間不有亂想。須陀洹見諦所斷八十八使。
以施心永斷無餘。除欲界七死七生色界無
色一死一生。其餘生者永盡無餘。斯陀含者。
以施心見諦所斷八十八使婬怒癡薄。除欲
界一死一生。其餘生者永盡無餘。阿那含三
界見諦所斷結。欲界思惟所斷結。以施心永
盡無餘。捨欲界生。除色界無色界一死一生。
其餘生者永不生也。無復慳嫉意不想念貪
著世榮。衆智具足壽不中夭。是故説亦壽智
慧也。在在能行者。慧人執行以教化爲本意。
欲所適東西南北。輙有所益興起佛事。是故
説在在能行也。處處見養者。已至彼界便爲
衆生所見供養。在在處處分流法化。是故説
處處見養也
  比方世利  慧信爲智  是財上寶
    家産非常
比方世利者。世利謂閻浮利地人身。何以故
説世利。謂閻浮利人以其閻浮利内出諸佛
世尊辟支佛阿羅漢神仙得道者行度無極。
人於此間身行善口意行善。復於此間信根
成就。知有佛法僧。無復愚惑染世塵勞。正
使壽終後無遺患。是故説比方世利也。慧信
爲智者。有信有智則能具足八十千行。信御
心本智瓔珞身。信致大富智成果證。是故説
慧信爲智也。是財上寶者。寶中眞者。謂智
慧寶也。最勝最上無有過者。極上微妙不可
譬喩爲比。是故説是財上寶也。家産非常者。
世財雖多會有衰喪者。石室城内有三居士。
一名闍利異姓人也。二名晡陀滿。三名婆
波那。此三人親兄弟也。多財饒寳財産無極。
象馬七珍無所乏短。縣官盜賊水火災變不
能侵欺。有一婆羅門。持伊羅鉢龍齋。冀望
富貴饒財多寶。時龍現身語婆羅門。汝今何
爲勤身苦體食風飮露斷穀除味。在此持齋
爲何所求。婆羅門報曰。所以在神泉與龍齋
者。冀望大富獲致珍寳。龍王報曰。汝不聞
乎。吾有二號。一名伊羅鉢。二名財無厭。既
名無厭復從吾有所求耶。婆羅門報曰。設不
惠者便於此命終不能徒還。龍王即出紫磨
好金以報婆羅門。石室城内有豪富長者。出
自天竺姓某字某。汝往至家以此金與從彼
求財。時婆羅門得金便去。至彼長者家出金
示之。長者見金告語藏之勿令人見。將詣
内館召諸五親。此人遠送斯金與我。五親飮
食歡娯藏金庫内。庫中雜物盡沒入於地還
彼龍庫。不但一家左右。七家財物亦復盡沒
於地。聲聞外布徹。彼三居士復聞龍王與梵
志金至石室城。使七豪貴人庫藏盡沒入於
地還至龍宮。時三居士自相謂言。我等三家
資財無數庫藏充滿。以法獲致不抂濫人。
終不爲水火盜賊王法所奪。國人聞之謂爲
誇談言與行違。普共聚集詣彼三家。問居士
曰。七家財寶盡入龍宮。聞卿三人自相謂言。
家業財寶以法獲致不欖人物。以何爲證可
得知不。時三居士各出十斤分爲六叚。將諸
人民及七家亡失財主。往至龍泉以金投泉。
水皆涌沸猶如&T055114;湯。龍王驚懼即遣龍女。出
金還歸報謝使還。順法財者以理成辦。終不
爲水火盜賊所見侵欺。非義財者抂濫人物
得以非道。便爲盜賊水火王者所奪。彼七家
者即是其義。是故説家産非常也
  欲見諸眞  樂聽講法  能捨慳垢
    此之謂信
欲見諸眞者。若有信心堅固。往見賢聖造諸
精舍塔寺。禮覲高徳法師。問訊聽受樂聞講
法如契經所説。若有人著俗樂家無所乏。造
者便有五闕。云何爲五。於是其人樂以家里
談論。若至衆中便聞師教。夫人執行應當賢
聖。默然其人心悔誓不至衆。吾所好樂者衆
人見呵。於我無益復至衆爲。以不至衆便不
見聖。以不見聖便不聞法。以不聞法便墜墮
凡夫趣三惡道。是謂斯人於賢聖律第一闕
也。復次斯人意所愛欲者。常自在前。會至
衆中聞諸法師説。其滓穢其人心悔誓不至
衆。吾所好樂衆人見呵。於我無益復至衆爲。
以不至衆便不見聖。以不見聖便不聞法。以
不聞法便墜凡夫趣三惡道。是謂斯人於賢
聖律第二闕也。復次斯人知親遠行心常愛敬。
行至衆中便聞師教。遠遊妨樂知親企望。離
師離衆不至究竟。其人心悔誓不至衆。吾所
好樂者衆人譏論。於我無益復至衆爲。以不
至衆便不見聖。以不見聖便不聞法。以不聞
法便墜凡夫趣三惡道。是謂斯人於賢聖律
第三闕也。復次斯人知親爲衆擯棄。行至衆
中便聞師教誨責知親。其人心悔誓不至衆。
吾所好樂衆人譏論。於我無益復至衆爲。以
不至衆便不見聖。以不見聖便不聞法。以不
聞法便墜凡夫趣三惡道。是謂斯人於賢聖律
第四闕。復次斯人知親命終。追慕悲哀不
離食息。行至衆中便聞師教。身死神離當更
受胎。其人不信謂爲永滅其人心悔誓不至
衆。吾所好者其人譏論。於我無益復至衆
爲。以不至衆便不見聖。以不見聖便不聞法。
以不聞法便墜凡夫趣三惡道。是謂斯人於
賢聖律第五闕也。是謂五闕。不至大衆之所
致也。是故説曰欲見諸眞樂聽講法也。能捨
慳垢者。垢中深者慳嫉爲首。染汚人心不至
於道。止人施心斷諸徳本皆由慳嫉。若彼行
人心如死灰持意如地。設遇財寶終不貪欲。
計彼財物瓦石不異。唯信於道不習顛倒。是
故説能捨慳垢此之謂信
  信能渡河  其福難奪  能禁止盜
    野沙門樂
信能渡河者。信直至心所向無礙。如所説近
行若遠遊爲人所誑。前實艱難欺言無患。斯
人信已渉路而進。雖遇艱難通達無患。有
一直信人欲渡江水已至岸所。問行人曰水
爲深淺。答曰齊踝而已。執信而渡實如所言。
正使斯人戢信。命終所生之處無違言者。衆
人敬奉言是福人。是故説信能渡河也。其福
難奪者。昔有一人犯於王法。家産諸物盡沒
於官。王勅其人送汝家産財簿盡詣於官。其
人齎福徳名簿送詣於官。王問其人。吾勅汝
送家産財簿。乃送福徳簿耶。其人報曰後身
家産簿者此簿是也。今身家産簿隨王所録。
王聞斯語心開意悟息而不録。是故説其福
難奪也。能禁止盜者。昔舍衞城裏有一長者。
篤信三尊慈仁惠施。苞育衆生賙諸窮乏。
時天暴雨電雷霹靂盜竊忽至劫掠財物。
長者尋覺語彼賊曰。汝莫持去吾欲與沙門。
賊聞斯語眼則隨闇手便不擧。賊帥相告
尋退而去。是故説能禁止盜野沙門樂
  沙門數至  智者所樂  及餘篤信
    其間歡喜
沙門數至者。見沙門者心開意解。給施所須
隨時問訊。四事供養衣被飯食床褥臥具病
痩醫藥。是故説沙門數至智者所樂也。及餘
篤信者。比近村落見其造福。皆佐歡喜普共
修善。是故説及餘篤信也。其間歡喜者。或
從遠來躬自親奉同發歡喜。出入行來觀其
威儀禮節。是故説曰其間歡喜也
  若人懷憂  貪他衣食  彼人晝夜
    不得定意
若人懷憂者。昔佛未出世時。爾時九十
種道普皆興盛。如來出世衆邪自滅。弟子翼
從皆得供養。外道異學内懷憎疾發心妬忌。
見人得利養者煩怨苦惱誹謗而行。是謂外
道生嫉心也。或復有人。於内法中雖復出家
染道不精勤。於道外像持律内行不純。見人
得利養者。興嫉妬心吾亦出家汝亦出家。汝
獨受福吾不得養。猶二羅漢功齊行滿倶無
増減。一人招致利養追身不離。一人家家乞
求不自給足。便自生念興相似疑。吾獨何爲
不見供養。彼獨何福恒受利養。無垢道心猶
尚興想。況於凡夫能不生嫉。唯有得佛三界
特尊。毀辱之不以憂慼。供養者不以加歡。持
心如地亦無増減。是故説若人懷憂貪他衣
食彼人晝夜不得定意
  若人能斷  盡其根*原  彼人晝夜
    而獲其定
若人能斷者。畏將來罪不生後世縁。盡其根
萠無復生兆此亦如是。若能斷意根本所念
晝夜安隱。定意不亂心之所念隨意即至。是
故説若人能斷盡其根*原彼人晝夜而獲其

  無信不習  好剥正言  如拙取水
    掘泉揚泥
無信不習者。亦不親近亦不承事。言談往
設共從事者。善法有減増諸不善。如拙取
水者從高山求。唐勞其功不獲致水。正使
掘地得水揚泥不可任飮。是故説無信不習
好剥正言如拙取水掘泉揚泥
  賢夫習智  樂仰清流  如善取水
    思冷不擾
賢夫習智者。賢夫者謂佛弟子。常當親近承
事供養。隨時瞻視不使有乏便獲大福。戒
身未具者。便能具足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
解脱見慧身。猶如有人渇愛於法晝夜思慮。
脣口焦爛追尋不捨。猶水澄清冷而不濁。彼
修行人亦復如是。衆徳具足慈悲四等。恩及
一切廣及衆生不自爲己。穢濁結使已盡。不
生陰持入熱無復根本。更受冷陰無復熅氣。
是故説賢夫習智樂仰清流如善取水思冷不

  信不染他  唯賢與仁  非好則遠
    可好則學
信不染他者。染者爲沈重結使。婬怒癡具足
入骨徹髓。如此染者常當遠離。所以然者。
以其患重不可習故。是故説曰信不染他也。
唯賢與仁者。以得仙道離世八業。修行清
淨己身無染復不染他。所以然者。以其染
本不可近故。是故説唯賢與仁也。非好則遠
者。斯是弊友遠之如捨厠。如避惡狗奔逸暴
牛。如離惡馬狂醉之象。如避姦道賊寇。是
故説非好則離也。可好則學者。如此人等
皆是賢聖奉律之人。可敬可貴。天人所尊。
猶澄清水冷而且甘。猶人渇乏求毘沙門。獲
致財寶無所患恨。猶人須華當詣園圃。須珍
寶者當詣大。海是故説可好則學
出曜經卷第十二



出曜經卷第十三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沙門品第十
  截流而渡  無欲如梵  知行已盡
    逮無量徳
截流而渡者。流者結使之本。漏出色聲香味
細滑意法。猶如江河諸流盡趣于海。凡夫結
使亦復如是。漏出塵勞色聲香味細滑意法。
彼修行人執智慧劍。斷而使住不復漏出結
使纒縛。是故説截流而渡也。無欲如梵者。思
惟斷欲猶如梵志晝夜精勤。勞形苦體&MT01551;
屍骸。日夜翹足仰事日月。願生梵天。受彼
天福爲梵豪尊。便於此間專精一意。思惟斷
欲修清淨行。是故説無欲如梵也。知行已盡
者。無欲之人内外清淨練精。其心無復塵垢。
是故説知行已盡也。逮無量徳者。如此之人
受供無量。施一切凡夫人。不如施一須陀洹。
所以然者。畢當盡一切生死。更不處三有故。
斯陀含阿那含。衆行具足功徳無量。施百須
陀洹。不如施一斯陀含。施百斯陀含不如。施
一阿那含是故説逮無量
  智者立行  精勤果獲  行人執緩
    轉更増塵
智者立行。或時誦習精微。入定坐禪誦經佐
助衆事。執意勇健不懷怯弱。晝夜孜孜不懷
懈惓。是故説智者立行精勤果獲也。行人
執緩者。夫人出家要猶精勤。晝則經行夜則
禪定。不能順從佛教佐助衆事禮拜塔廟。方
更懈怠不勤三業。遂墮凡夫不至究竟。是故
説行人執緩也。轉更増塵者。凡夫人行不牢
固。婬怒癡増以出家學受他信施。不能思惟
道徳。方更虚論萬端行不眞正不誦習受。是
故説轉更増塵也
  夫行舒緩  善之與惡  梵行不淨
    不獲大果
夫行舒緩者。人欲建行要當究竟。所願畢果
終不中退。然彼行人心意舒遲不能究竟。亦
復不能誦習有所成辦。不坐禪誦經佐助衆
事。是故説夫行舒緩也。善之與惡者。人欲習
行爲善爲惡。要當建志必果所願。意欲趣善
必成其善。意欲趣惡必成其惡。習垢多者結
使隨之。習善多者結使尋滅。或復苦行具諸
威儀。勞形苦體*&MT01551;露屍骸。仰事日月五火
自炙。臥寢荊棘斷穀服氣。或食果蓏欲成所
願。是故説善之與惡也。不淨梵行者或復持
戒模貿天福求生梵天。或求帝釋六天魔王。
復以戒福求作聖王典主四域。是故説不淨
梵行也。不獲大果者。果中上者解脱果也。最
上最尊無與等者。但受報果不受證果。是故
説不獲大果也。譬如執&T041435;草。執緩則傷手。
沙門不禁制獄録乃自賊。猶如學術戰鬪相
勢乘馬御車飛輪擲索撥橋馬蹈比當了
知。復當次學在家田業。收拾藏擧望風燒野。
收刈苗穀知草剛軟。剛者牢執緩則傷手。
者緩持無所傷損。是故説譬如執*&T041435;草。執
緩則傷手也。沙門習行亦復如是。習戒不牢
違失禁法。或修或捨。若有學人先不學戒入
定徑路分別慧明。或全失戒本。或漏脱半。
皆由不隨善知識習近惡知識。便生地獄中。
是故説沙門不禁制獄録乃自賊也
    譬如拔*&T041435;草 執牢不傷手
    沙門禁制戒 漸近泥洹路
譬如執*&T041435;草者。凡學之法當盡師術。才
六藝盡當備具。猶如戰鬪當有戰具。安脚定
心手執弓矢。隨意所趣必果其心。及獲家業
收拾藏擧。*&T041435;草苗穀亦復如是。是故説執
牢不傷手沙門禁制戒漸近泥洹路也。沙門
持戒難動如山不可移轉。不爲外邪所見沮
壞。已離惡知識。與牢固善知識從事知泥洹
所趣。斯亦復是沙門禁戒滅盡泥洹也
  難曉難了  沙門少智  多諸擾亂
    愚者致苦
難曉難了者。學道求佛難。出家遇師難。實
爲難曉上法妙業賢聖所學。是故説難曉難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