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 (No. 0191_ 法賢譯 ) in Vol. 03

[First] [Prev] 946 947 948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96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身相端嚴威儀調順。非是庶人下族所生。汝
當訪尋今在何處。即時遣使往至山間。見此
苾芻安詳而坐。國王知己躬自臨幸。接見瞻
仰心生歡喜。因告言曰。汝之身貌甚是端嚴。
若爲苾芻不相宜稱。我有宮殿樓閣嬪妃美
女。最上富貴與汝受用。勿作苾芻。汝身何姓。
有何種族。爲我宣説。菩薩白言。雪山相近有
迦毘羅城。我之父王姓刹帝利。名曰淨飯。
方理是國。我須捨棄君父爲求菩提。若是愚
癡貪愛之人。假使世間并四大海。滿中珍寶
猶尚不足。譬如大火然於乾薪。貪愛身心亦
復如是。大王。我觀此物由如寃家。亦如毒蛇。
一切憂惱怖畏根本。大王。假使大風而能吹
動一切諸山。於蘇迷盧終不能動。假使世間
所有珍寶最上資財。國城妻子象馬僮僕。而
能惑亂一切人心。而於我心終不能動。唯涅
槃解脱是眞究竟。爾時民彌娑囉王言。汝今
於此有何所求。菩薩告言。我求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王言若成菩提願賜攝受。菩薩答
言。如是如是。王生歡喜復歸本處。爾時菩薩
往鷲峯山。山側非遙而有仙人勤修梵行。能
以一足履地住經一日。菩薩聞之亦以一足
履地住經兩日。仙人復以五熱炙身立經一
日。菩薩於是立經兩日。時彼仙人互相驚怪
降伏稱讃。此是修行。此是大沙門。菩薩問言。
汝等修行於何所求。一云我求帝釋。一云我
求梵王。一云我求魔界之身。爾時菩薩即自
思惟。今此仙人所修之行。皆是邪道非我所
依。我今於此不求帝釋。不求梵天。不求魔界。
本爲宿願利樂衆生求成佛果。道既非眞宜
應捨彼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五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六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爾時菩薩即往阿囉拏迦羅摩處而學道法。
至已合掌。勤拳致問。汝宗行法。其義云何。
阿囉拏迦羅摩曰。我昔精進修習定慧。至有
想天三摩地門皆悉通達。汝何不知。菩薩即
時思惟。羅摩所得智慧。及有想天三摩地門
眞實不虚。復自念言。我於此法云何未得。經
刹那頃。禪定智慧皆獲成就。而告言曰。汝宗
行法今我已得。時阿囉拏迦羅摩。觀彼菩薩
所得之法如實無謬。尊重恭敬如自本師。即
以最上香花珍果一心供養。菩薩復思。今此行
法而未究竟非爲正道。即乃捨去。往烏捺囉
迦囉摩子處學修法行。至已頂禮合掌問曰。
汝所得法是義云何時烏捺囉迦囉摩子言我
昔精進修習智慧。至非非想處三摩地門。久
已證得。汝何不知。菩薩聞已。即觀彼人所修
智慧及非非想處三摩地門而無虚謬。復自
思惟。我於此法云何未得。作是念時倶獲成
就。即乃告言。汝之法行我今亦得。時烏捺囉
迦囉摩子心未信許。諦意觀察如實無謬。崇
重供養過於本師。爾時菩薩又自思惟。此之
法行亦未究竟非眞覺路速須捨彼別求明道
時淨飯王臨御正殿憶念太子。未知所止情
懷憂惱。近臣奏云。離王舍城往烏捺囉迦囉
摩子處。單身介立勤求道法。王既聞已心轉
悲傷。即遣親人三百往彼侍從。時天指城酥
鉢囉沒馱王。亦遣二百人往彼侍從。此五百
至已禮足圍繞瞻仰。菩薩自念。棄捨王宮
居山寂靜。結志修習求甘露滅。今此人衆晝
夜煩雜而妨聖道。唯留伯叔舅氏五人。餘遣
迴國。菩薩即時將此五人。往誐耶仙人聚落。
名烏嚕尾螺西曩野禰。側近經行觀眺習靜
之處。尼連河次見一林野。地土平正樹木幽
閑。如月清涼呼爲聖地。告五人曰。善男子。
若人於此修諸梵行。未證寂滅不久證得。我
今依止求無上道。即於樹下結跏趺坐。學修
禪觀。閉口齧齒舌拄上腭。收攝心神如手握
物。經良久間毛孔出汗精進不退念定相應。
專注一心引發無漏。而不現行。復修別觀跏
趺而坐。合口閉目舌拄上腭。屏住氣息令不
出入。良久之間氣逼頭頂疼痛至甚。如錐刺
腦受斯大苦。心不顛倒亦不散亂。堅固精進。
念定現前專注一心。引發無漏而不現行。如
是息氣漸次運動。從頭頂下至兩耳門。痛楚
復増如地獄苦。菩薩爾時心不顛倒亦無散
亂。策勤猛利念定現前。一心專注引發無漏
亦未現行。又復閉息外忘視聽。氣積臟腑脹
滿遍身。苦惱至極無以方比。菩薩爾時心不
顛倒亦不散亂。堅進修習念定現前。專注一
心引發無漏而不現行。如是修已。又自思念。
我於今後斷絶飮食。時有天子遙已觀知。告
菩薩言。我此色身毛孔之内。而有天上細妙
珍食堪充供養。菩薩告曰。如我所食本非葷
辛。食出汝身亦非清淨。若令我食必墮地獄。
天子但以隨方所有。或米或豆聽汝豐儉。以
作供獻我即受之。天子奉教以穀爲膳。菩薩
食已身體羸痩。顏容憔悴。心無苦惱亦無
退失。發精進意念定現前。專注一心引發無
漏亦未現行。又節所食身轉羸惡。兩目深陷
如井現星。菩薩爾時心無苦惱亦無退失。發
精進意念定現前。專注一心引發無漏亦不
現行。又於所食減令極少。或一豆一麻一米
一麥。如是食已身力轉乏。若行若歩一起一

爾時菩薩精進無退念定現前。專注一心引
發無漏亦不現行。而復思惟。此行非眞未至
究竟。作是念時有三天子。詣菩薩前。見其形
容困憊變異。各述菩薩顏貌不同。或言黒色。
或紫緑者。菩薩聞已復自思惟。我於此方如
是勤苦。容色變異終無所獲。若求正覺何在
節食。正見相應取捨能忘。是正菩提是眞究
竟。譬如濕柴。體雖滋潤若遇火然必生熾焔。
又如婆羅門家雖行欲心無所著。亦得解脱。
我今亦爾。若依正法行無所著。必證菩提」
時淨飯王知彼太子。在山野中精勤苦行。日
食麻麥求無上道。涕涙悲泣心懷痛惱。與酥
鉢囉沒馱王。各遣二百五十人侍衞給使。時
耶輸陀羅忽然懷妊。王即告諭。宮人眷屬。自
今而往。不得説言太子在山苦行之事。慮彼
傷惱損動腹子
爾時菩薩往尸陀林中。右脅枕屍累足而臥。
思想世間有爲生滅。如蟻循環無有窮盡。思
已復坐入三摩地。時有童男童女而來林下。
瞻見菩薩閉目不動。手執柴枝穿菩薩耳兩
邊通過。倶作是言。此塵土鬼不得親近。即以
砂石瓦礫擲菩薩身而各捨去。經須臾間出
三摩地。正念現前身心不動。又自思惟。今此
所作亦非正行。於無上道而不相應。憶念昔
日爲太子時。暫出王宮往贍部樹下入三摩
地。彼處清淨遠離罪垢。無諸穢惡出生善根。
於彼修行必圓道果。作是念已。即便擧身欲
往前行。氣力羸劣而不能起。即取飮饌并
湯藥等。節次服食。仍以香油塗其身體。澡浴
眠寢安適身心増長勢力。時彼五人而相謂
曰。昔者太子捨輪王位。出迦毘羅城。入山野
中久茲苦行。道果將就節志不堅。何期於今
恣情飮食。香油塗體澡身安寢。如是虧喪云
何出離。我等於此虚捐其功。聞波羅奈國有
鹿野苑。羅漢聖衆恒住其中。宜往彼處各求
明道
爾時菩薩浴尼連河水。體羸力弱擧歩攸艱。
岸樹垂枝攀而得出。即往西曩野儞聚落之
所。其聚落内有二童女。一名難那。二名難那
末羅。身色端正心性慈善。頃聞太子在雪山
下婆儗囉底河邊迦毘羅仙人處。學修梵行。
具三十二相福徳莊嚴。深心悦慕願爲匹偶。
布施修福求遂所願。爾時童女聞尼連河側
有苦行仙人。遂發勤誠欲施乳粥。即以千牛
分爲兩群。&MT00946;五百牛乳飮彼五百牛。復以五
百分爲兩群。&MT00946;二百五十牛乳飮二百五十
牛。如是分飮至八頭半。復&MT00946;八牛之乳最爲
濃厚。用玻&MT01405;器煑乳糜粥。於乳糜上現莎
惹帝迦萬字千輪輻相。時有一人見此輪相。
而自思念。若人得食速證無上菩提之果
即告童女。我今饑渇當以糜粥而施於我。童
女白言。吾作此食施苦行仙人。非汝可取。時
天主帝釋即自化身爲婆羅門。住立女前。女
以乳粥欲布施與。婆羅門曰。我不敢受。有世
主大人宜應供養。童女復問。世主何人。婆羅
門言。去此匪遙有大梵王。童女承言。即詣彼
處以粥奉施。大梵王曰。我不敢受。有淨光
天子。最上殊勝汝宜供養。女復往彼以粥布
施。淨光天子言。我不敢受。有一菩薩浴尼連
河。身乏氣力以手攀樹出河岸上。被袈裟衣
將成佛果。若能供養得大勝利。童女聞已即
時馳往。以鉢盛粥虔心上獻。菩薩默然而受
其供食已。擲鉢入尼連河。龍王至前欲取
鉢器。帝釋化身爲金翅鳥。龍即驚退。帝釋得
鉢安忉利天建塔供養。爾時菩薩問二童女。
施此乳糜有何所求。童女答曰。我聞雪山相
近婆儗囉河側。迦毘羅仙人住處。有淨飯王
童子身相端嚴當作輪王。欲求爲夫。菩薩告
言。彼童子者夙修梵行離欲清淨。名一切義
成。不久之間當得菩提。云何與汝而爲夫耶。
童女聞已默然住立。菩薩擧身登一石山。峭
峻孤拔林樹甚衆。於此安坐未逾時刻。山即
摧毀。菩薩驚怪茲何業縁。時淨光天子白菩
薩曰。萬行今圓四智將就。此地薄祐而不能
勝。去此不遠有金剛座。三世如來成正覺處。
菩薩即往天人引前。足下生蓮海水泛潮。大
振響聲如扣鐘。菩薩徐行。至一大窟内
有黒龍。昔無兩目。聞地*振海潮。即時出窟
雙眼頓明。得見菩薩身相端嚴光逾聚日。龍
大歡喜瞻視戀仰。而説偈言
    地*振海潮倶作聲 我今聞速離宮殿
    忽得光明見如來 一心瞻仰生歡喜
爾時龍王告菩薩言。憶念昔時有佛出世。時
我兩眼倶得光明見彼世尊。今亦如是。復得
眼開見佛身相。即説偈言
    我昔承佛大威徳 令我得覩相好身
    必遇牟尼覺道成 見佛端正亦如是
爾時菩薩欲至金剛座。先擧右足。行如牛王。
身若寶山。袈裟不動。心等虚空。面如滿月。金
光照耀。蘊大法藥。靈禽異獸。右旋隨轉。有如
是等十種祥瑞菩薩思念。以吉祥草鋪金剛
座。天主帝釋即時化身。往香醉山取吉祥
草。其草柔軟如兜羅綿。詣菩提樹前陳金剛
座上
爾時菩薩擧相好身。登金剛座結跏趺坐。而
發誓言。我不起此座直至漏盡。正意繋心入
三摩地。時魔宮中有二種旗。一名喜相。二名
疑相。動有所表。時疑相旗忽然搖動。魔見驚
疑慮有不吉即作觀相知淨飯王子悉達多坐
金剛座求無上覺。時魔波旬生嫉妬心。變身
爲人詐作淨飯王書。至菩薩前致敬問訊。云
何住此久不歸還。提婆達多入太子宮。恣行
非法及殺釋種。菩薩初聞生三種不善。尋思
婬欲。親里殺害。及起瞋恚。知魔所作復成三
善。一離欲。二不殺。三無瞋。魔復問言。云何
坐此菩提樹下。佛言。我求無上智。魔言。無上
之智汝何得之佛言。汝是魔罪之人。設一婆
羅門供尚得自在報應。我經三大阿僧祇劫。
捨無數百千那由他倶胝頭目髓腦國城妻子
金銀珍寶。利益衆生求無上智。云何不得。魔
言。我設一婆羅門會得富貴自在。汝能與我
爲證。汝經三大阿僧祇劫。捨頭目髓腦等。
利益衆生求無上智。誰證於汝。爾時世尊於
金剛座上。即展右手金剛莎帝迦萬字網鞔
之相。作無畏印觸地面上告言。爲我證明。時
地天神從地涌出。合掌唱言。魔王。我佛往昔
經三大阿僧祇劫。捨無數百千那由他倶胝
頭目髓腦國城妻子金銀珍寶。利益衆生求
無上智。眞實不虚。汝魔勿疑。魔王聞已心懷
驚怖。默自思念。若令菩薩成道。侵我境界奪
我威光。旋歸天宮別作魔計。即化三女端正
莊嚴。來於佛前。窈窕逶迤詐爲瞻仰而欲魔
魅。佛以神力變成老母。髮白面皺陋惡尪羸。
以鏡照之慚&T049543;而退。魔王見已恨事不成心
生熱惱。即時統領三十六倶胝鬼魅兵將。身
披鎧甲手執槍劍及弓弩羂索種種器仗復集
毒龍猛獸象馬水牛虎狼野干等。奔聚同行。
又於空中現雲雷電閃霹靂風雹。四面一時
逼惱侵害。佛眼視之愍彼愚迷。入慈心定。即
時淨光天子。於虚空中變大傘蓋。覆遍空中。
遮止風雹刀劍弓箭種種器仗。倶作天花。所
謂優鉢羅花。鉢納摩花。倶母那花。奔茶利迦
花。繞金剛座如供養佛。即於三摩地運神通
力。合多成一以一爲多。上虚空中行住坐臥。
身上出水身下出火。履水如地等。種種神變
已。復觀彼衆布捺誐囉邪見疑惑貪欲瞋恚
愚癡等。及彼有情離欲著欲。有想無想等。引
近分解脱非解脱。如是等法通達明了。以宿
命通。觀魔等有情過去父母。一生二生百生
千生乃至増劫減劫無數之劫。世界國土族
姓眷屬。富貴貧賤長壽短壽命終生處。無不
證知。以天眼通觀魔等有情未來諸趣。生死
因果及身語意等。善不善業。受報好醜究竟
明了。又復思惟。欲界色界無色界。苦集滅道
四諦行相。若染若淨分別倶生根隨諸惑。如
是思已。無漏智觀速得現前。見修二道頓捨
不生。成無上覺
爾時魔衆即皆退散。復告淨飯王曰。悉達多
太子。於金剛座上而得無常。王既聞已與諸
眷屬悲啼懊惱迷悶倒地。時有天人告淨飯
王。太子已成無上菩提。王聞是語心大歡喜。
及奏王云。甘露飯王生其一子。耶輸陀羅亦
生一子。王諸眷屬皆大踊躍
爾時淨飯王勅諸臣僚。令街巷道陌掃灑清
淨。燒衆妙香竪立幢幡眞珠瓔珞。於城四門
皆聚金銀珍寶種種財物。施諸沙門婆羅門
及諸外道貧乞之人。爲作福祐。甘露飯王生
子之時。眷屬歡喜名阿難陀。耶輸陀羅。生子
之時月有蝕障。名羅護羅。時淨飯王言。耶輸
之子非佛之種。耶輸聞已恒懷憂惱。王宮後
園池岸一石。名菩薩石。羅護羅坐石作戲。
母忽見之而立誓言。若是佛種願水不溺。如
非佛種即沈水下。作是誓已。以手推石子亦
隨落。石浮水面子猶作戲。時淨飯王。與諸眷
屬來至岸上。見子如是心大歡喜。讃言。善哉
甚爲希有。爾時大地振動。佛光普照幽闇之
處。所有衆生互得相覩。歸命頂禮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六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七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卿明教大師臣 法賢奉  詔譯 
爾時有二梵天子。住自梵界而作是念。今南
贍部洲有佛世尊。於烏嚕尾羅池側尼連河
邊菩提樹下成等正覺。彼佛世尊而於樹下
結跏趺坐。於七晝夜入於火界。時二梵天互
相謂言。我等天人亦有大力。如展臂頃能到
於彼。我等今者宜速往彼。以妙伽陀而伸讃
請。於是二天從彼梵界速至佛所。旋遶瞻仰
禮重畢已。住立佛前。時一天子先以伽陀。而
讃請曰
    願佛起道樹 救度衆生界
    爲説最上法 令得智法寶
第二天子説伽陀。而讃請曰
    佛面如滿月 心淨煩惱除
    願説甘露法 行安樂世間
二梵天子説是伽陀讃請佛已。隱而不現
爾時世尊出彼禪定。觀諸世間。説伽陀曰
    世間所有諸欲樂 乃至天上所有樂
    若比斷貪之大樂 十六分之不及一
復説伽陀曰
    擔世苦重擔 迷苦而不捨
    若捨苦重擔 能擔最上樂
復説伽陀曰
    能斷世間一切愛 一切煩惱自除滅
    知煩惱者脱輪迴 當得解脱之快樂
爾時世尊於七晝夜。跏趺而坐入於禪定。當
爾之際亦無有人持食供養。纔説偈已。忽有
商主。名布薩婆梨迦。將五百量車載諸寶
貨。欲往他國經過近地。時布薩娑梨迦。以宿
善根力常起思念。云何令我獲得善友及妙
眷屬。忽聞人言。世尊入定七日不飮不食。作
是念言。今佛世尊在烏嚕尾羅池側尼連河
邊菩提樹下經七晝夜。不飮不食而入禪定。
得解脱樂成等正覺此我善友當爲我益我今
宜速詣彼奉食作最上供養。發是心已。時有
天人以天報通聞知布薩婆梨迦。發如是心。
乃觀照布薩婆梨迦及一切所將車乘等已。
乃先白佛言。今商主布薩婆梨迦。聞佛在此
得解脱樂成等正覺。於菩提樹下跏趺而坐。
入於禪定經七晝夜不飮不食。彼人定來獻
食供養。希望果報求大安樂。及利益故。作是
語已隱而不見。於是布薩婆梨迦。與同行親
友。自手辦造種種飮食美妙香潔品味。成已
即專注虔誠持以奉佛。未至佛所復作斯念。
我今奉食爲最上供養。如來必當演説最上
之法。而使我等以獻食因得天樂果。作是念
已。尋至佛所即用頭面禮如來足。禮已起立
瞻仰而住。時布薩婆梨迦。白佛言。世尊。我
與親友辦種種飮食而來供養。願佛慈愍唯
垂納受
爾時世尊許而未受。何以故。佛初成道未有
應器。作是思惟。我若不以應器受斯供養者。
彼外道天魔必生毀謗。作如是言。豈有過去
正等正覺爲利益衆生故。如是受其供養耶。
佛作念時。彼梵天子白佛言。世尊。過去正等
正覺爲利益衆生故。皆持應器而受檀施飮
食供養。於是世尊思欲應器。彼四大天王即
知佛意。乃各於自天令其妙工選取寶石。於
少時間造成應器。清淨瑩徹殊妙無比。時四
天王造成鉢已。各各自持同來奉獻。至佛所
已。即以頭面禮世尊足。禮已瞻仰住立一面。
爾時四大天王異口同聲白世尊言。我等今
者。各以寶石造得應器同來奉上。唯願世尊。
哀愍納受。作是語已。顒聽佛旨
爾時世尊復自思惟。今此四王各獻一鉢。我
若受一三天不喜。我若受三一天生惱。我今
等受四天之鉢。既受鉢已又復思惟。用唯一
器四鉢孰先。即以神力合四爲一。四器雖合
楞際疊存。於是世尊爲利生故。即持此鉢於
布薩婆梨迦處受所施食。既納受已。即謂布
薩婆梨迦曰。我今爲汝演説三歸。汝當諦受。
時布薩婆梨迦奉教而住
世尊曰。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未來僧伽。此是
三歸。盡汝形壽不得違悔。時布薩婆梨迦
白佛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未來僧伽。
盡此形壽不敢違
爾時世尊謂布薩婆梨迦曰。隨喜布施感果
不虚。汝自捨施定獲快樂。所求福報依願皆
得。亦復當證最上寂靜。布薩婆梨迦。若行布
施所作福利。人天及魔不能迷惑。乃至禪定
智慧。若能盡行能竭苦源。見前證聖。是時布
薩婆梨迦聞是説已。心意快然歡喜踊躍。願
於未來世中憶念受持亦不忘失。作是語已
禮佛而退
爾時世尊受得商主布薩婆梨迦所施之食。
即持往彼尼連河邊。即於岸上敷草而坐喫
所受食。食既畢已。又復盥漱。如是之際忽覺
體中而發風病。何以故。佛出世間示斯爲縁。
欲令衆生知身如幻故。是時天魔。恐佛出世
教化衆生出離三界。當空我境。常伺其隙欲
來惑亂。忽知發疾速離天界來至佛所。而作
是言。善逝。汝今不安涅槃時至。我今請佛入
大涅槃。爾時世尊知是魔來欲亂我心。佛謂
魔言。我涅槃未至。我今直待聲聞弟子。解佛
法分智慧明達。了知教本廣演法相。乃至苾
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修持梵行。有衆
多人欲周大地及彼天人皆證解脱。我於是
時方入涅槃。時彼天魔聞佛語已。知不涅槃
心生懊惱。於是天魔慚恥而退
爾時帝釋天主遙知世尊體發風病。自天而
下至贍部洲。去菩提樹不近不遠。有大訶梨
勒林於中而住。於此林中取得上好訶梨勒
已。疾往佛所。到佛所已。頭面著地禮世尊足。
禮已瞻仰住立一面白言。世尊。我知聖體小
有風病。此贍部洲有訶梨勒。色妙馨香可療
斯恙。我今持來奉上世尊。唯願大慈納受而
食。世尊受已尋便服食。風病即除體安如故。
世尊慰勞。帝釋乃退還歸天宮
爾時世尊又復離菩提樹。往彼母喞鱗那龍
王宮。到彼宮已。於一樹下跏趺而坐入於禪
定。是時彼處七日七夜降霔大雨。時母喞鱗
那龍王。以雨方霔知佛在定。恐其風雨之氣
互侵佛身。又恐蚊蚋&T044844;蠅唼擾聖體。遂以自
身纒繞七匝卯首上覆。如傘蓋相。經七晝夜
不動不搖。佛將出定龍自攝身龍王還宮。復
以種種花鬘塗香嚴飾其身。來至佛所頂禮
佛足白言。世尊。七日已來風雨之氣。蚊&T044844;
類侵擾以否。聖體云何。於是世尊。説伽陀

    觀察於世間 一切衆生等
    若得無侵害 歡喜復快樂
    離欲斷煩惱 此樂難比喩
    無明若調伏 斯爲最上樂
爾時世尊説是伽陀答龍王已。即離彼處還
來菩提樹下。結跏趺坐經七晝夜。入定觀察
十二縁生。云何根本而因得生。所謂因於無
明乃縁於行。行縁識。識縁名色。名色縁六入。
六入縁觸。觸縁受。受縁愛。愛縁取。取縁有。
有縁生。生縁老死憂悲苦惱。由如是因得一
大苦蘊集如是。根本不生則一切得滅。所謂
無明滅即行滅。行滅即識滅。滅識即名色滅。
名色滅即。六入滅。六入滅即觸滅。觸滅即受
滅。受滅即愛滅。愛滅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
滅即生滅。生滅即老死憂悲苦惱滅。解如是
滅則得一大苦蘊滅
爾時世尊於七晝夜。在於禪定如是觀察十
二縁生已。乃出三摩地。而説伽陀曰
    淨行觀察苦相時 知一一法有所因
    若知苦相之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滅受時 知滅受法之無盡
    若知滅受之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縁生時 乃知縁生法無盡
    若知縁生之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有漏時 乃知有漏法無盡
    若知有漏法不生 自然一切所愛斷
    淨行觀察如是法 知如是法悉無生
    如日遍照於世間 行住虚空無所礙
    淨行觀察於苦相 知一一苦悉無生
    破壞煩惱得無餘 如佛降伏魔羅軍
爾時世尊説伽陀已。復説是言。若有衆生斷
於輪迴。知甚深法微妙言辭悉能通解。如是
之人是有智者。我爲此等人説。我令此等人
知。我今如是獨處林野。依相應行見行法樂。
是時世尊説是語已。自在行住無諸繋著。不
云説法亦不生心。是時娑婆世界主大梵天
王。知於世尊不云説法亦不生心。而作斯念
若如是者世間滅壞。何以故。如來應正等覺
出於世間。如優曇鉢花時乃一現。今不説法
自取法樂。當令一切有貪欲者樂邪法者不
覺不悟。云何世間而不滅壞。我今往彼伸其
勸請。是時梵王娑婆世界主離彼梵界。如展
臂頃即至佛所住立佛前。説伽陀曰
    出世摩伽國 過去法無垢
    悉開甘露門 演法濟衆生
世尊告言。我法甚深難見難了。我若輙説速
取滅壞。何以故。世間一切樂邪法者。有貪欲
者。不樂聽受不能覺悟。何以故。貪欲之者。
黒闇覆障故。梵王白言。世尊。衆生者。世間
生世間老有利根鈍根及以中根乃至相好易
化。塵垢輕微諸異生等。世尊。譬如青蓮花或
白蓮花等生於水中。於水而長於水而老。其
中或有出水者。或不出水者。亦復如是。世尊
諸異生等。若不爲説種種妙法。皆趣沈墜。唯
願善逝。賜其法寶。唯願善逝。降於甘露
爾時世尊受於梵王慇勤勸請已。默而許之。
遂以佛眼。審諦觀察世間衆生。世間生世間
老。鈍根者利根者。乃至於中下。顏貌之好醜。
易化與難化。少塵極少塵。如是衆生等。我若
不爲説種種之妙法。不知諸苦本。悉趣於沈
墜。世尊如是觀察知已。而起大悲將演妙法。
先説偈言
    我今降法甘露雨 當潤樂聞及一切
    從此人間得法因 若見弊魔不廣説
是時梵王娑婆世界主聞此偈已。定知世尊
演説妙法。身心快樂喜不自勝。即以頭面禮
世尊足。右繞三匝隱沒而退。爾時世尊即自
思惟。今者何人先得聞法。乃憶往昔阿囉拏
迦羅摩等仙人可先聞法。何以故。我於往昔
過彼住處。受其妙供及受其囑。我今先爲彼
人説法。作是念時乃有天人。來白佛言。彼阿
囉拏迦羅摩等。皆已命終方今七日。世尊默
知。又聞天告。乃嗟歎曰。無常大事世不驚乎。
又念阿囉拏迦羅摩等。薄祐如是。不聞正法

爾時世尊復念。何人可先聞法。彼嚕捺囉迦
囉摩子。亦曾供我亦曾囑我。作是念次彼
有天人。名曰囉吒。又告佛曰。彼嚕捺囉迦囉
摩子亦趣無常。世尊默知。復聞天告。世尊
又歎曰。正法難聞薄祐乃爾。於是世尊思念
五人。我出王宮入山苦行。是等尋來供侍於
我。我應先爲彼人説法。於是以淨天眼觀在
何處。見彼五人在波羅奈國鹿野苑中。於是
世尊自菩提樹。往波羅奈國鹿野之苑。時於
路次有一仙人。名烏波誐。相逆而來。時彼仙
人忽於路次得見世尊。又見身長丈六金色
晃然。相好端嚴殊特超世。驚歎良久乃作是
言。瞿曇瞿曇。覩汝相好湛然清淨。復如金色
非世所同。何因出家。歸依何法。誰爲汝師。
今復何去
爾時世尊乃説伽陀。答仙人曰
    我今無所師 處世獨無侶
    悟正等菩提 爲最天人師
    知世間諸法 不染亦不斷
    具一切智力 當降魔羅軍
烏波誐仙人言。瞿曇。實如汝言是佛無疑。佛
言。如是了知及得漏盡。降伏罪業故號爲佛。
時烏波誐仙人又復問言。瞿曇今往何處。佛
言。往波羅奈國撃大法鼓轉大法輪。當説世
間未曾有説。亦復宣示過去佛勅。當令世間
知法離欲。佛説是已。彼烏波誐仙人頂禮世
尊隨路而去
爾時世尊即自往彼波羅奈國鹿野之苑。時
彼五人其名灑替梨迦摩斛梨迦未斛羅&MT01280;
嚩鉢囉賀拏尾婆囉多等。方新澡沐香油塗
身。廣排飮饌列坐食次。彼五人等遙見世尊。
知非他人皆大驚怪。互相議曰。今此太子居
山苦行欲成佛道。今乃退志還尋我等。我等
安坐勿得迎侍。世尊遙知默而行詣。佛身巍
巍由如金山。尊貴吉祥相好具足。有大威徳
無能儔匹。時五人等見佛俯近威徳加臨。無
能安坐皆起迎侍。於是五人咸言善來。請當
就坐。是時五人或爲佛敷座者。或汲水洗足
者。或奉上名衣者。或接手扶侍者。於是五人
承事於佛同於往昔。是彼世尊安詳就坐。從
容而言謂五人曰。汝等五人。初見我時共有
要議欲輕於我。汝等甚愚。汝等皆是我族當
行我戒。是時世尊復告五人曰。汝等。莫於如
來生起輕慢。何以故。汝等。若於如來起於輕
慢者得無利益。後於長夜獲大苦惱。五人白
言。佛於昔時所有威儀最上世法殊妙之事。
後行苦行得最聖清淨無上之智。通達妙法。
本所觸行今在何處。佛言。汝灑替梨迦末斛
梨迦末斛羅&MT01280;嚩鉢囉賀拏尾娑囉多等。若
於衆生廣大供養廣大之施。上妙飮食酥乳
之味。食畢沐浴香油塗身。潔淨諸根嚴好殊
麗。前後顧視容色適悦。汝等如是爲見我者
非見於我。灑替梨迦等言。如是如是。時彼五
人常行乞食。世尊到已。或三人乞食二人奉
事。或二人乞食三人奉事。互爲給侍精進無
懈。佛因制之日。有二事法。修行之人而不
得行。云何二事。爲於色欲生貪。此輪迴根非
上人法。若有人能自正其心修其苦行。於此
五蘊三毒如是諸法無迷無執。智眼觀察斷
彼輪迴。離於苦樂行於中道。復於正見正思
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於此八正
而廣修習。獲於神通證於涅槃。得名中道。當
趣無上正等正覺。我於是事悉辦無餘
爾時世尊如是説已。又復觀知五人堪能受
法。即復告曰此是苦汝須知。於是五人思惟。
以慧眼觀是法。於過去世曾所聞聽。菩提發
生而得了知。又復告曰。此是集汝應斷。於是
五人復思是法。以慧眼觀。於過去世曾所聽
聞。菩提發生而得了知。又復告曰。此是滅汝
應證。於是五人又復思惟。以慧眼觀此法。過
去已曾聞聽。菩提發生還得了知。又復告曰。
此是道汝應修。於是五人又復思惟。以慧眼
觀察此法。亦於過去之世曾所聞聽。菩提發
生還得了知
爾時世尊又告五人曰。苦法我已知。集法我
已斷。滅法我已證。道法我已修。我以是法乃
成佛道
爾時世尊又告五人曰。汝等可應學。吾知於
苦斷於集。證於滅修其道。汝等。若能於此四
諦眞實之道而得了覺。自然知彼無集無解
無明無慧無菩提無不生。乃至梵界魔界諸
天世人。沙門婆羅門等亦無所住。離顛倒
心意快然。當來決證無上正等正覺
爾時世尊如是三轉十二行法輪。時尊者鉤
抳等。除去塵垢得法眼淨。及彼八萬天人得
法眼淨。於是五人既悟道已。乃白佛言。我等
欲於佛法出家。願賜聽許。爾時如來謂五人
曰。善來苾芻。於是五人鬚髮自落。袈裟著身
成沙門形。爾時世尊復謂鉤抳等言。色是常
是無常。是苦是非苦。是空是非空。是有我是
無我。受想行識是常是無常。是苦是非苦。是
空是不空。是有我是無我。鉤抳答言。世尊。
我觀色受想行識。皆是無常苦空無我之法。
爾時五苾芻聞佛説是五蘊之法。乃得漏盡
證於無學。時佛謂言。汝等。所作已辦梵行已
立。我生已滅永斷輪迴。我與汝等六人。當爲
世間第一福田。三寶之名今已具足
爾時世尊説是法時。有一夜叉名曰菩摩。高
聲唱言。今日世尊於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仙
人住處三轉四諦十二行法輪。爲愍念利益
世出世間梵魔天人沙門婆羅門等。時彼菩
摩夜叉作是唱已。彼四大王天三十三天。及
彼諸天互相告唱。須叟之間。乃至梵界諸梵
天等。皆悉聞知。世尊在彼波羅奈國鹿野苑
中仙人住處。三轉法輪。三寶出見。利樂人
天及諸有情。是時地即大動天亦大明。於是
梵王帝釋及諸天等。各各執持寶幢幡蓋來
詣佛所。雨天妙花作天妓樂謌唄讃歎種種
供養。歡喜踊躍禮佛而退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七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八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卿明教大師臣 法賢奉  詔譯 
爾時世尊初轉法輪。度五苾芻已。將諸苾
芻往嚩囉迦河岸。遊止暫住。時波羅奈國中
有倶梨迦長者子。名曰耶舍。家中巨富廣有
財寶。母氏眷屬皆國中豪族。多畜奴婢互誇
強盛。是奴婢輩皆悉年少聰明多藝。復擅歌
樂常侍左右。時長者子耶舍。忽於一日在自
家中。令諸妓人嚴容麗服鼓動音樂。與諸眷
屬恣其快樂。自旦至夜方始停息。時妓女輩
各還所止。以其困乏睡極昏重無所警覺。時
長者子耶舍。於夜後分巡諸房室檢察庫藏。
見諸妓女門不掩閉。身無拘檢。或髮髻蓬
亂。或衣服離身仰覆縱横。現露形體由如死
人一無異別。時長者子耶舍。因果成熟出家
時至。覩斯相状忽生厭離。*由如發狂。耶舍
以其富盛有摩尼所裝之履數及千緉。於是
著寶*裝履。夜詣王宮告守門者曰。我苦我
苦。請報於王。其守門者不肯聞報。復諸後門
亦謂守門者曰。我苦我苦。請報於王。其守
門者亦又不聽。是時耶舍自夜後分直至天
曉。乃出城門至嚩囉迦河岸。往來而行口中
但言。我苦我苦
爾時世尊在於彼岸。晨旦經行。於是耶舍遙
見世尊威徳端嚴無與等者。如非常人。乃告
之曰。聖者我苦。聖者我苦。爾時世尊即以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46 947 948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96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