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過去現在因果經 (No. 0189_ 求那跋陀羅譯 ) in Vol. 03

[First] [Prev]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諸書藝。請使令來以教太子。爾時有一婆
羅門。名跋陀羅尼。與五百婆羅門。以爲眷
屬。來受王請。即白婆羅門言。欲屈尊者
爲太子師。此可爾不。婆羅門言。當隨所知。
以授太子。時白淨王。更爲太子起大學堂。
七寶莊嚴。床&T019981;學具。極令精麗。卜擇吉日。
即以太子與婆羅門。而令教之。爾時婆羅
門。以四十九書字之本。教令讀之。于時太
子見此事已。問其師言。此何等書。閻浮提
中。一切諸書。凡有幾種。師即默然不知所
答。又復問言。此阿一字。有何等義。師又默
然亦不能答。内懷慙愧。即從座起。禮太
子足而讃歎言。太子初生行七歩時。自言
天人之中最尊最勝。此言不虚。唯願爲説閻
浮提書凡有幾種。太子答言。閻浮提中。或
有梵書。或佉樓書。或蓮花書。有如是等六
十四種。此阿字者。是梵音聲。又此字義。是不
可壞。亦是無上正眞道義。凡如此義。無量無
邊。爾時婆羅門。深生慚愧。還至王所。而白
王言。大王。太子是天人中第一之師。云何而
欲令我教耶。爾時父王聞婆羅門言。倍生
歡喜。歎未曾有。即厚供養彼婆羅門。隨意
之。凡諸*技藝典籍議論。天文地理。算數
射御太子皆悉自然知之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一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二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爾時太子至年十歳。諸釋種中。五百童子。
皆亦同年。太子從弟提婆達多。次名難陀。次
名孫陀羅難陀等。或有三十相三十一相者。
或復雖有三十二相相不分明。各閑伎藝。
有大筋力。時提婆達多等五百童子。既聞太
子諸藝皆通。名徹十方。共相謂言。太子雖
復聰明智慧。善解書論。至於力膂。詎勝我
等。欲與太子較其勇健。爾時父王。又訪
國中善知射者。而召之來。令教太子。即往
後園。欲射鐵鼓。提婆達多等五百童子。亦
悉隨從。時師即便授一小弓而與太子。太
子含笑而問之言。以此與我。欲作何等。
射師答言。欲令太子射此鐵鼓。太子又言。
此弓力弱。更求如是七弓將來。師即授與。
太子便執七弓。以射一箭。過七鐵鼓。時彼
射師。往白王言。大王。太子自知射藝。以
一箭力。射過七鼓。閻浮提中無能等者。云
何令我爲作師耶。爾時白淨王聞此語已。
心大歡喜。而自念言。我子聰明。書論算數四
遠悉知。而其射藝四方人民。未有知者。即
勅太子及提婆達多等五百童子。又復撃鼓
唱令國界。太子薩婆悉達。却後七日。當出
後園。欲試武藝。諸人民中有勇力者。可悉
來此。到第七日。提婆達多與六萬眷屬。最
先出城。于時有一大象。當城門住。此諸軍
衆。皆不敢前。提婆達多問諸人言。何故住
此而不前耶。諸人答言。有一大象。當門而
立。擧衆畏之。故不敢前。提婆達多聞此言
已。獨前象所。以手搏頭。即便躃地。於是
軍衆次第得過。爾時難陀又與眷屬亦欲
出城。其諸軍衆徐歩漸前。難陀即問。何故
行遲。諸人答言。提婆達多手搏一象。躃在
城門。妨行者路。以是故遲。難陀即便前至
象所。以足指挑象。擲著路傍。無數人衆。聚
共看之。爾時太子與十萬眷屬。前後圍繞。
始出城門。見於路傍人衆聚看即便問曰。
此諸人輩。爲何所看。從人答言。提婆達多手
搏一象。躃在城門妨人行路。難陀次出。
以足指挑擲著於此。是故行人悉聚看之。
於是太子。即自念言。今者正是現力之時。太
子便即以手執象。擲著城外。還以手接。不
令傷損。象又還蘇。無所苦痛。時諸人民。歎
未曾有。王聞此已。深生奇特。如是太子及
提婆達多并與難陀。四遠人民。皆悉來集。在
彼園中。爾時彼園。種種莊嚴。施列金鼓銀
鋀石之鼓銅鐵等鼓。各有七枚。爾時提
婆達多。最先射之。徹三金鼓。次及難陀。亦
徹三鼓。諸來人衆。悉皆雅歎。爾時群臣。白
太子言。提婆達多及與難陀。皆已射訖。今
者次第正在太子。唯願太子射此諸鼓。如
是三請。太子曰善而語之言。若欲使我射
諸鼓者。此弓力弱。更覓強者。諸臣答言。太
子祖王有一良弓。今在王庫。太子語言。便
可取來。弓既至已。太子即牽以放一箭。徹
過諸鼓。然後入池。泉水流出。又亦穿過大
鐵圍山。爾時提婆達多又與難陀。共相撲戲。
二人力等。亦無勝者。太子又前。手執二弟。
躃之於地。以慈力故不令傷痛。爾時四遠
諸人民衆。既見太子有如此力。高聲唱言。
白淨王太子。非但智慧勝一切人其力勇健
亦無等者。莫不歎伏。益生恭敬
爾時白淨王。即會諸臣而共議言。太子今者
年已長大。智慧勇健。皆悉具足。今宜應以
四大海水灌太子頂。又復勅下餘小國王。
却後二月八日。灌太子頂。皆可來集。至二
月八日。諸餘國王并及仙人婆羅門等。皆悉
雲集。懸繒幡蓋。燒香散花。鳴鍾撃鼓。作
伎樂。以七寶器。盛四海水。諸仙人衆。各
各頂戴授婆羅門。如是乃至遍及諸臣。悉
已頂戴。傳授與王。時王即以灌太子頂。以
七寶印而用付之。又撃大鼓。高聲唱言。今
立薩婆悉達以爲太子。爾時虚空天龍夜
叉人非人等。作天*伎樂。異口同音讃言。善
哉。當於迦毘羅旆兜國立太子時。餘八
國王。亦於是日同立太子
爾時太子。啓王出遊。王即聽許。時王即與
太子并諸群臣。前後導從。按行國界。次復前
行。到王田所。即便止息。閻浮樹下。看諸耕
人。爾時淨居天。化作壤蟲。烏隨啄之。太子
見已。起慈悲心。衆生可愍。互相呑食。即便
思惟。離欲界愛。如是乃至得四禪地。日光
昕赫。樹爲曲枝。隨蔭太子。爾時白淨王。四
面推求。問覓太子。從人答曰。太子今在閻
浮樹下。時王即便與諸群臣。往彼樹所。未
至之間。遙見太子端坐思惟。又見彼樹曲
蔭其躯深生奇特。時王即前執太子手問
言。汝今何故在於此坐。太子答言。觀諸衆
生。更相呑食。甚可傷愍。王聞此語。心生憂
惱。慮其出家。宜急婚娉以悦其意。即便呼
之。倶共還國。太子答言。願停於此。王聞其
語。心即念言。彼阿私陀。往日所説。太子
今者將如其言。王即流涙重喚還國。太子
既見父王如此。即便隨從。歸於所止。王恐
愁憂。不樂在家。更増妓女。而娯樂之
爾時太子。至年十七。王集諸臣。而共議言。
太子今者年已長大。宜應爲其訪索婚所。
諸臣答言。有一釋種婆羅門。名摩訶那摩。
其人有女。名耶輸陀羅。顏容端正。聰明智
慧。賢才過人。禮儀備擧。有如是徳。堪太
子妃。王即答言。若如卿語。便爲納之。王還
宮内。即勅宮中聰明有智舊宿女人。汝可往
至摩訶那摩長者之家。瞻看其女。容儀
行。爲何如耶。可停於彼至滿七日。受王
勅已。即便往彼長者之家。於七日中。具觀
此女。還答王言。我觀此女。容貌端正。威儀
進止。無與等者王聞其言。極大歡喜。即便
遣人語摩訶那摩言。太子年長。欲爲納妃。
諸臣並言。汝女淑令。宜堪此擧。今欲相屈。
時摩訶那摩。答王使言。謹奉勅旨。王即令
諸臣擇採吉日。遣車萬乘。而往迎之。既至
宮已。具足太子婚姻之禮。又復更増諸*妓
女衆。晝夜娯樂。爾時太子。恒與其妃。行住
坐臥。未曾不倶。初自無有世俗之意。於靜
夜中。但修禪觀。時王日日問諸婇女。太子
與妃。相接近不。婇女答言。不見太子有夫
婦道。王聞此語。愁憂不樂。更増*妓女。而
娯樂之。如是經時。猶不接近。時王深疑恐
不能男
爾時太子。聞諸*妓女歌詠園林花果茂盛。
流泉清涼。太子忽便欲出遊觀。即遣*妓
女。往白王言。在宮日久。樂欲暫出園林遊
戲。王聞此語。心生歡喜。而自念言。太子當
是不樂在宮行夫婦禮。所以求出園林
去耳。即便聽之。勅諸群臣。整治園觀。所
經道路。皆令清淨。太子即便往至王所頭
面禮足。辭出而去。時王即便勅一舊臣聰明
智慧善言辯者。令從太子。爾時太子。與諸
官屬。前後導從。出城東門。國中人民。聞太
子出。男女盈路。觀者如雲。時淨居天。化作
老人。頭白背傴。拄杖羸歩。太子即便問從
者言。此爲何人。從者答曰。此老人也。太子
又問。何謂爲老。答曰。此人昔日曾經嬰兒
童子少年。遷謝不住。遂至根熟。形變色衰。
飮食不消。氣力虚微。坐起苦極。餘命無幾。
故謂爲老。太子又問。唯此人老。一切皆然。
從者答言。一切皆悉應當如此。爾時太子。
聞是語已。生大苦惱。而自念言。日月流邁。
時變歳移。老至如電。身安足恃。我雖富貴。
豈獨免耶。云何世人。而不怖畏。太子從本
以來。不樂處世。又聞此事。益生厭離。即
迴車還。愁思不樂。時王聞已。心懷煎憂。
恐其學道。更増*妓女。以娯樂之
爾時太子。復經少時。啓王出遊。王聞此言。
心生憂慮。而自念言。太子前出。逢見老人。
憂愁不樂。今者云何。而復求出。王愛太子。
不忍違異。僶俛從之。即集諸臣。而共議言。
太子前者出城東門。逢見老人。還輙不樂。
今者已復求出遊觀。吾不能免。遂復許
之。諸臣答言。當更嚴勅外諸官屬。修治道
路。懸繒幡蓋。散華燒香。皆使華麗。無令
臭穢諸不淨潔。及以老病在道側也
爾時迦*毘羅旆兜城四門之外。各有一園。
樹木花果。浴池樓觀。種種莊嚴。皆悉無異。
王問諸臣。外諸園觀。何者爲勝。諸臣答言。
外諸園觀。皆等無異。如忉利天歡喜之園。
王又勅言。太子前出。已從東門。今者可令
從南門出。爾時太子。百官導從出城南門。
時淨居天。化作病人。身痩腹大。喘息呻吟。
骨消肉竭。顏貌痿黄。擧身戰掉。不能自
持。兩人扶腋。在於路側。太子即問。此爲何
人。從者答曰。此病人也。太子又問。何謂爲
病。答曰。夫謂病者。皆由嗜欲。飮食無度。
四大不調。轉變成病。百節苦痛。氣力虚微。
飮食寡少。眠臥不安。雖有身手。不能自
運。要假他力。然後坐起。爾時太子。以慈悲
心。看彼病人。自生愁憂。又復問言。此人獨
爾。餘皆然耶。答曰。一切人民。無有貴賤。同
有此病。太子聞已。心自念言。如此病苦。普
嬰之。云何世人。耽樂不畏。作此念已。
深生恐怖。身心*戰動。譬如月影現波浪水。
語從者言。如此身者。是大苦聚。世人於中。
撗生歡樂。愚癡無識。不知覺悟。今者云
何。欲往彼園遊觀嬉戲。即便迴車。還入王
宮。坐自思惟。愁憂不樂。王問從者。太子今
出。寧有樂不。從者答言。始出南門。逢見病
人。以此不樂。即迴車還。王聞此語。心大愁
憂。慮其出家。時王即便問諸臣言。太子前
者出城東門。逢見老人愁憂不樂。以此事
故。吾勅卿等。淨治道路。無令老病在於
巷側。云何今出於城南門。而復致有疾
病人耶。又令太子逢値見之。諸臣答言。近
受王勅。嚴命外司。勿使有諸臭穢老病
在於道側。互相撿覆。無敢懈怠。不知何縁
忽有病人。非是我等之罪咎也。爾時王問
諸從者言。汝等並見病人在路何從而至。
從者答曰。無有蹤跡。不知何來。時王深於
太子生猶豫心。恐其學道。更増*妓女。
而悦其意。又復欲使於五欲中生戀著

爾時有一婆羅門子。名憂陀夷。聰明智慧。
極有才辯。時王即便請求入宮。而語之言。
太子今者。不樂在世受於五欲。恐其不久。
出家學道。汝可與之共作朋屬。具説世間
五欲樂事。令其心動不樂出家。時優陀夷。
即便答言。太子聰明。無與等者。所知書論。
皆悉淵博。並是我今所未曾聞。云何見使
誘説之耶。譬以藕絲欲懸須彌。我亦如
是。終不能迴太子之心。大王既勅令作朋
友。要當自竭我所知見。時*優陀夷。受王
勅已。隨從太子。行住坐臥。不敢遠離。時王
又復選諸*妓女。聰明智慧。顏容端*正。善
於歌舞。能惑人者。種種莊飾。光麗悦目。皆
悉遣往給侍太子
爾時太子。復經少時。啓王出遊。王聞此語。
心自念言。彼*優陀夷。既與太子。共爲朋友。
今若出遊。或勝於前。無復厭俗樂出家心。
作是念已。即便聽許。時王又復集諸大臣。
悉語之言。太子今者復求出遊。我不忍違。
已復聽之。太子前出東南二門。已見老病。
還輙憂愁。今者宜令從西門出。我心慮其
還又不樂。然*優陀夷。是其良友。冀今出還。
不復應爾。卿等好令修治道路園林臺觀。
皆使嚴整。香華幡蓋。數倍於前。無令復有
老病臭穢在道側也。臣受勅已。即語外司。
嚴治道路。并及園林。光麗倍常。王又先送
諸妙*妓女。置彼園中。又復勅語*優陀夷
言。若當路側。有不祥事。可以方便誘悦
其心。并勅諸臣。隨從太子。皆令伺察。若有
不吉。遠驅逐之。爾時太子。與*優陀夷。百官
導從。燒香散花。作衆伎樂。出城西門。時淨
居天。心自念言。先現老病於二城門。擧衆
皆見。令白淨王嗔責從者并及外司。太子
今出。王制嚴峻。我今現死。若皆見者。増王
忿怒。必加罰戮抂及無辜。我於今日所
現之事。唯令太子及憂陀夷二人見耳。使
餘官屬不受責也。作此念已。即便來下。化
爲死人。四人擧輿。以諸香華。布散屍上。
室家大小。號哭送之。爾時太子。與*優陀夷。
二人獨見。太子問言。此爲何物。而以花香。
莊飾其上。復有人衆。號哭相送。時*優陀
夷。以王勅故。默然不答。如是三問。淨居天
王。威神之力。使*優陀夷不覺答言。是死人
也。太子又問。何謂爲死。*優陀夷言。夫謂死
者。刀風解形。神識去矣。四體諸根。無所復
知。此人在世。貪著五欲。愛惜錢財。辛苦經
營。唯知積聚。不識無常。今者一旦捨之而
死。又爲父母親戚眷屬之所愛念。命終之
後。猶如草木。恩情好惡。不復相關。如是死
者。誠可哀也。太子聞已。心大戰怖。又問*優
陀夷言。唯此人死。餘亦當然。即復答言。一
切世人。皆應如此。無有貴賤而得免脱。太
子素性。恬靜難動。既聞此語。不能自安。即
以微聲。語*優陀夷。世間乃復有此死苦。云
何於中。而行放逸心如木石不知怖畏。
即勅御者可迴車還。御者答言。前出二門。
未到園所。中路而反。致令大王深見瞋
責。今者豈敢復如此耶。時*優陀夷。語御
者言。如汝所説。不應便歸。即復前行。至
彼園中。香華幡蓋。作衆*伎樂。衆*妓端*正。
猶如諸天婇女無異。於太子前。各競歌舞
冀以恣態。悦動其意。太子心安。不可移
轉。即止園中。蔭息樹間。除其侍衞。端坐思
惟。憶昔曾在閻浮樹下。遠離欲界。乃至得
於第四禪定。爾時*優陀夷。到太子所。而作
此言。大王見勅。令與太子共爲朋友。脱
有得失。互相開悟。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
者見有過失輙相諫曉。二者見有好事。深
生隨喜。三者在於苦厄。不相棄捨。今獻誠
言。願不見責。古昔諸王。及今現在。皆悉受
於五欲之樂。然後出家。太子云何。永絶不顧
又人生世。宜順人行。無有棄國而學道
者。唯願太子。受於五欲。令有子息。不絶
王嗣。爾時太子。而答之言。誠如所説。但我
不以捐國故爾。亦復不言五欲無樂。以
畏老病生死之苦故。於五欲不敢愛著。汝
向所言。古昔諸王。先經五欲。然後出家。此
諸王等。今在何許。以愛欲故。或在地獄。或
在餓鬼。或在畜生。或在人天。以有如是
輪轉苦故。是以我欲離老病苦生死法耳。
汝今云何令我受之。時*優陀夷。雖竭才
辯勸奬太子。不能令迴。即便退坐。歸於
所止。太子仍勅嚴駕還宮。諸*妓女衆。及
*優陀夷。愁憂慘慼。顏貌顰蹙。如人新喪
所愛親屬。太子到宮。惻愴倍常。時白淨王。
呼*優陀夷。而問之言。太子今出。寧有
樂不。*優陀夷言。出城不遠。逢見死人。亦
不知其從何而來。太子與我。同時見之。
太子問言。此爲何人。我亦不覺答是死人。
時王即復問諸從者。汝等皆見城西門外
有死人不。從者答言。我等不見。王聞此語。
神意豁然。而自念言。太子*優陀夷。二人獨
見。此是天力。非諸臣咎。必定當如阿私陀
言。作此念已。心大苦惱。復増*妓女。以娯
樂之。日日遣人。慰誘太子。而語之言。國是
汝有。何故愁憂。而不樂耶。王又嚴勅諸*妓
女衆。悦太子意。勿捨晝夜。時白淨王。雖
知天力非復人事。愛重太子。不能不言。
心自思惟。太子前已出三城門。今者唯有北
門未出。其必不久更求出遊。當復莊嚴彼
外園林。倍令光麗。勿使有諸不可意事。如
所思惟。具勅諸臣。時王又復心自願言。太
子若出城北門時。唯願諸天。勿復現於不
吉祥事復令我子心生憂惱。既心願已。
勅御者。太子若出。當令乘馬使得四望見
諸人民光麗莊飾。是時太子。啓王出遊。王
不忍違。便與*優陀夷及餘官屬。前後導從。
出城北門。到彼園所。太子下馬。止息於樹。
除去侍衞。端坐思惟。念於世間老病死苦。
時淨居天。化作比丘。法服持鉢。手執錫杖。
視地而行。在太子前。太子見已。即便問言。
汝是何人。比丘答言。我是比丘。太子又問。何
謂比丘。答言。能破結賊。不受後身。故曰比
丘。世間皆悉無常危脆。我所修學。無漏聖
道。不著色聲香味觸法。永得無爲。到解脱
岸。作此言已。於太子前。現神通力。騰虚
而去。當爾之時。諸從官屬。皆悉覩見。太子
既已見此比丘。又聞廣説出家功徳。會其
宿懷厭欲之情。便自唱言。善哉善哉。天人之
中。唯此爲勝。我當決定修學是道。作此語
已。即便索馬還歸宮城。於時太子。心生欣
慶。而自念言。我先見有老病死苦。晝夜常
恐爲此所逼。今見比丘。開悟我情。示解
脱路。作此念已。即自思惟方便。求覓出家
因縁
爾時白淨王。問*優陀夷言。太子今出。寧有
樂不。時*優陀夷即答王言。太子向出。所
經道路。無諸不祥。既到園中。太子獨自在
於樹下。遙見一人。剃除鬚髮。著染色衣。來
太子前而共言語。言語既畢。騰虚而去。竟
亦不知何所論説。太子因是嚴駕而歸。當
爾之時。顏容歡悦。還至宮中。方生憂愁。時
白淨王。既聞此語。心生狐疑。亦復不知是
何瑞相。深懷懊惱。而自念言。太子決定捨
家學道。又納其妃。久而無子。我今應勅
耶輸陀羅。當思方便莫絶國嗣。復應警
戒勿使太子去而不知。既作是念。如所
思惟。即便勅於耶輸陀羅。耶輸陀羅。聞王
勅已。心懷慚愧。默然而住行止坐臥。不離
太子。時王復増諸妙*妓女。以娯樂之
爾時太子年至十九。心自思惟。我今正是
出家之時。而便往至於父王所。威儀庠序。猶
如帝釋。往詣梵天。傍臣見已。而白王言。太
子今者來大王所。王聞此言。憂喜交集。太
既至。頭面作禮。爾時父王。即便抱之。而
勅令坐。太子坐已。白父王言。恩愛集會。必
有別離。唯願聽我出家學道。一切衆生。愛
別離苦。皆使解脱。願必垂許。不見留難。時
白淨王。聞太子語。心大苦痛。猶如金剛摧
破於山。擧身*戰掉。不安本座。執太子手。
不復能言。啼泣流涙。嘘唏哽咽。如是良久。
微聲而言。汝今宜應息出家意。所以者何。
年既少壯。國未有嗣。而便委我。曾不
顧。爾時太子。既見父王流涙不許。還歸所
止。思惟出家。愁憂不樂
爾時迦*毘羅旆兜國。諸大相師。占知太子。
若不出家。過七日後。得轉輪王位。王四天
下。七寶自至。各以所知。往白王言。釋迦種
姓。於此方興。王聞是語。心生歡喜。即勅諸
臣并釋種子。汝聞相師如此言不。皆應日
夜侍衞太子。於城四門門各千人。周匝城
外一踰闍那内。邏置人衆。而防護之。復
勅耶輸陀羅并諸内官。倍加警戒。過於
七日。勿使出家。時王又來至太子所。太子
遙見。即往奉迎。頭面禮足。問訊起居。王語
太子我昔既聞阿私陀説及衆相師。并諸奇
瑞。必定知汝不樂處世。國嗣既重。屬當相
繼。唯願爲我。生汝一子。然後絶俗。不復
相違。爾時太子。聞父王言。心自思惟。大王
所以苦留我者。正自爲國無紹嗣耳。作
是念已。而答王言。善哉如勅。即以左手。
指其妃腹。時耶輸陀羅。便覺體異。自知有
娠。王聞太子如勅之言。心大歡喜。當謂太
子七日之内。必未有兒。若過此期。轉輪王
位。自然而至。不復出家
爾時太子。心自念言。我年已至一十有九。今
是二月。復是七日。宜應方便思求出家。所
以者何。今正是時。又於父王。所願已滿。作
此念已。身放光明。照四天王宮。乃至照於
淨居天宮。不令人間見此光明。爾時諸天
見此光已。皆知太子出家時至。即便來下。
到太子所。頭面禮足。合掌白言。無量劫來。
所修行願。今者正是成熟之時。於是太子。
答諸天言。如汝等語。今正是時。然父王勅
内外官屬。嚴見防衞。欲去無從。諸天白言
我等自當設諸方便。令太子出。使無
者。諸天即便以其神力。令諸官屬。皆悉

爾時耶輸陀羅。眠臥之中。得三大夢。一者夢
月墮地。二者夢牙齒落。三者夢失右臂。得
此夢已。眠中驚覺。心大怖懼。白太子言。我
於眠中。得三惡夢。太子問言。汝夢何等。耶
輸陀羅。即便具説所夢之事。太子語言月猶
在天。齒又不落。臂復尚在。當知諸夢虚假
非實。汝今不應横生怖畏。耶輸陀羅。又語
太子。如我自忖所夢之事。必是太子出家之
瑞。太子又答。汝但安眠勿生此慮。要不令
汝有不祥事。耶輸陀羅。聞此語已。即便還
眠。太子即從坐起。遍觀*妓女及耶輸陀
羅。皆如木人。譬若芭蕉中無堅實。或有
倚伏於樂器上。臂脚垂地。更相枕臥。鼻涕
目涙。口中流涎。又復遍觀妻及*妓女。見其
形體。髮爪髓腦。骨齒髑髏。皮膚肌肉。筋脉肪
血。心肺脾腎。肝膽腸胃。屎尿涕唾。外爲革
嚢。中盛臭穢。無一可奇。強熏以香。飾以
花綵。譬如假借當還。亦不得久。百年之命。
臥消其半。又多憂惱。其樂無幾。世人云何
恒見此事。而不覺悟。又於其中。貪著
欲。我今當學古昔諸佛所修之行。急應遠
此大火之聚
爾時太子。思惟是已。至於後夜。淨居天
王。及欲界諸天。充滿虚空。即共同聲。白
太子言。内外眷屬。皆悉惽臥。今者正是出
家之時。爾時太子。即便自往至車匿所。以
天力故。車匿自覺。而語之言。汝可爲我
揵陟來。爾時車匿。聞此言已。擧身*戰
怖。心懷猶豫。一者不欲違太子命。二者
畏王勅旨嚴峻。思惟良久。流涙而言。大王
慈勅。如是之嚴。且又今者非遊觀時。又非
降伏怨敵之日。云何於此後夜之中。而忽索
馬。欲何所之。太子又復語車匿言。我今欲
爲一切衆生。降伏煩惱結使賊故。汝今不
應違我此意。爾時車匿。擧聲號泣。欲令耶
輸陀羅及諸眷屬。皆悉覺知。太子當去。以
天神力。惛臥如故。車匿即便牽馬而來。太
子徐前。而語車匿及以*揵陟。一切恩愛。會
當別離。世間之事。易可果遂。出家因縁。甚
難成就。車匿聞已。默然無言。於是*揵陟。
不復噴鳴。爾時太子。見明相出。放身光明。
徹照十方。師子吼言。過去諸佛。出家之法。
我今亦然。於是諸天。捧馬四足。并接車匿。
釋提桓因。執蓋隨從。諸天即便令城北門。
自然而開。不使有聲。太子於是。從門而
出虚空諸天。讃歎隨從。爾時太子。又師子
吼。我若不斷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終不還
宮。我若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復不
能轉於法輪。要不還與父王相見。若當
不盡恩愛之情。終不還見摩訶波闍波提
及耶輸陀羅。當於太子説此誓時。虚空諸
天。讃言善哉。斯言必果。至于天曉。所行道
路。已三踰闍那。時諸天衆。既從太子。至此
處已。所爲事畢。忽然不現
爾時太子。次行至彼跋伽仙人苦行林中。太
子見此園林。寂靜無諸諠鬧。心生歡喜。諸
根悦豫。即便下馬。撫背而言。所難爲事。
汝作已畢。又語車匿。馬行駿疾。如金翅鳥
王。汝恒隨從。不離我側世間之人。或有善
心。而形不隨。或運形力。而心不稱。汝今心
形皆悉無違。又世間人。處富貴者。競隨奉
事。我既捨國。來此林中。唯汝一人。獨能隨
我。甚爲希有。我今既已至閑靜處。汝便可
與揵陟倶還宮也。爾時車匿。聞此語已。
悲號啼泣。迷悶躃地。不能自勝。於是*揵
陟。既聞被遣。屈膝舐足。涙落如雨。車匿
答言。我今云何忍聽太子如此言耶。我於
宮中。違大王勅。輙*被*揵陟。以與太子。致
令今日來至於此。父王及摩訶波闍波提
失太子故。必當憂惱。宮中内外。亦應
動。又復此處。多諸嶮難。猛獸毒蟲。交横道
路。我今云何而捨太子。獨還宮耶。太子即便
答車匿言。世間之法。獨生獨死。豈復有伴。
又有生老病死諸苦。我當云何與此作侶。
吾今爲欲斷諸苦故。而來至此。苦若斷時。
然後當與一切衆生。而作伴侶。我於即時。
諸苦未離。云何而得爲汝作侶。車匿又曰。
太子生來。長於深宮。身體手足。皆悉柔軟。
眠臥床褥。無不細滑。如何一旦履藉荊棘
瓦礫泥土。止宿樹下。太子答言。誠如汝語。
設我住宮。乃可免此荊蕀之患。老病死
苦。會自見侵。車匿既聞太子此語。悲泣垂
涙。默然而住。于時太子。即就車匿。取七
寶劍。而師子吼。過去諸佛。爲成就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故。捨棄飾好。剃除鬚髮。我
今亦當依諸佛法。作此言已。便脱寶冠髻
中明珠。以與車匿。而語之曰。以此寶冠及
以明珠。致王足下。汝可爲我上白大王。我
今不爲生天樂故。亦復非不孝順父母。亦
無忿恨瞋恚之心。但以畏彼生老病死。爲
除斷故。來至此耳。汝應助我隨喜欣慶。
勿於吉祥更生悲愁。父王若謂我今出家
未是時者。汝以我語。上啓大王。老病死至。
豈有定時。人雖少壯。焉得免此。父王若復
而責我言。本要有子。當聽出家。今未有
子。云何而去。及出宮時。不啓聞者。汝可
爲我具啓父王。耶輸陀羅。久已有身。王
自問之。昔勅如此。非爲專輙。往古有諸轉
輪聖王厭國位者。入於山林。出家求道。無
有中途還受五欲。我今出家。亦復如是。未
成菩提。終不還宮。内外眷屬。皆當於我
有恩愛情。可以汝辯爲解釋之。勿使於
我横生憂惱。太子又復脱身瓔珞。以授車
匿。而語之言。汝可爲我持此瓔珞。奉摩訶
波闍波提道。我今爲斷諸苦本故出宮城。
求滿此願。勿復於我反更生苦。又脱身上
餘莊嚴具。以與耶輸陀羅。亦復語言。人生
於世。愛別離苦。我今爲欲斷此諸苦。出家
學道。勿以我故恒生愁憂。并諸親屬。皆
亦如是。爾時車匿。聞此語已。倍増悲絶。
不忍違於太子勅令。即便長跪。受取寶
冠明珠瓔珞及嚴飾具。垂涙而言。我聞太
子如此志願。擧身*戰掉。設令有人心如
木石。聞此語者。亦當悲感。況我生來奉侍
太子。聞此誓言。而不感絶。唯願太子。捨於
此志。勿令父王。及摩訶波闍波提。耶輸陀
羅。并餘親屬。生大悲苦。若使決定不迴
此意。勿於是處。而復棄我。我今歸依太子
足下。終不見有違離去理。設當還宮。王
必責我。云何獨委太子而歸。欲令何言上
答大王。太子答言。汝今不應作如此語。世
皆離別。豈常集聚。我生七日。而母命終。母
子尚有死生之別。而況餘人。汝勿於我偏
生戀慕。可與*揵陟倶還宮也。如是再勅。
猶不肯◎
爾時太子。便以利劍。自剃鬚髮。即發願
言。今落鬚髮。願與一切。斷除煩惱及以習
障。釋提桓因。接髮而去。虚空諸天。燒香散
花。異口同音讃言。善哉善哉。爾時太子。剃鬚
髮已。自見其身所著之衣。猶是七寶。即心
念言。過去諸佛出家之法。所著衣服。不當
如此。時淨居天。於太子前。化作獵師。身被
袈裟。太子既見。心大歡喜。而語之言。汝所
著衣。是寂靜服。往昔諸佛之所幖幟也。云
何著此。而爲罪行。獵者答言。我著袈裟。以
誘群鹿。鹿見袈裟。皆來近我。我得殺之。
太子又言。若如汝説。著此袈裟。但欲爲殺
諸鹿故耳。非求解脱而服之也。我今持此
七寶之衣。與汝貿易。吾服此衣。爲欲攝救
一切衆生。斷其煩惱。獵者答言。善哉如告。
即脱寶衣。而與獵者。自被袈裟。依過去諸
佛所服之法。時淨居天。還復梵身。上升虚
空。歸其所止。于時空中。有異光明。車匿見
此。心生奇特。歎未曾有。今此瑞應。非爲小
縁。車匿既見太子剃除鬚髮身著法服。定
知太子必不可迴。悶絶於地。倍増懊惱。爾
時太子。而語之言。汝今宜應捨此悲愁。便
還宮城。具宣我意。太子於是。即徐前行。車
匿歔欷。頭面作禮。乃至遠望不見太子。然
後方起。擧體戰掉。不能自勝。顧看*揵陟
及莊嚴具。嗚咽悲哽。涕泗交流。即牽*揵陟。
執持寶冠嚴身之具。車匿號咷。*揵陟悲鳴。
縁路而
爾時太子。即便前至跋伽仙人所住之處。時
彼林中。有諸鳥獸。既見太子。皆悉矚目。
端住不瞬。跋伽仙人。遙見太子。而自念言。
此是何神。爲日月天。爲帝釋耶。便與眷
屬。來迎太子。深生敬重。而作是言。善
來仁者。太子既見諸仙人衆。心意柔軟。威
儀庠序。太子即便前其住處。諸仙人等。無
復威光。皆悉同來請太子坐。太子坐已。觀
察彼諸仙人之行。或有以草而爲衣者。或
以樹皮樹葉以爲服者。或有唯食草木花
果或有一日一食。或二日一食。或三日一
食。如是行於自餓之法。或事水火。或奉
日月。或翹一脚。或臥塵土。或有臥於荊
蕀之上。或有臥於水火之側。太子既見如
此苦行。即便問於跋伽仙人。汝等今者修
此苦行。甚爲奇特。皆欲求於何等果報。仙
人答言。修此苦行。爲欲生天。太子又問。
諸天雖樂。福盡則窮。輪迴六道。終爲苦聚。
汝等云何修諸苦因。以求苦報。太子即便
心自歎言。商人爲寶故入大海。王爲國土。
興師相伐。今諸仙人。爲生天故。修此苦
行。作是歎已。默然而住。跋伽仙人。即問
太子。仁者何意。默然不言。我等所行非眞
正耶。太子答言。汝等所行。非不至苦。然
求果報。終不離苦。太子與諸仙人。設此
議論言語往復。乃至日暮。太子即便停彼一
宿。既至明旦。復更思惟。此諸仙人。雖修苦
行。皆非解脱眞正之道。我今不應止住於
此。即與仙人。辭別欲去。時諸仙人。白太子
言。仁者來此。我皆歡喜。令我人衆。威徳増
盛。今者何故而忽欲去。爲是我等。失於威
儀。爲此衆中相犯觸耶。以何因縁。不住於
此。太子答言。非是汝等有如是失賓主之
儀。亦無所少。但汝所修。増長苦因。我今學
道。爲斷苦本。以此因縁。是故去耳。諸仙人
衆。自共議言。其所修道。極爲廣大。云何我
等而得留之。爾時有一仙人。善知相法。語
衆人言。今此仁者。諸相具足。必當得於一
切種智。爲天人師即便倶往詣太子所。而
作是言。所修道異。不敢相留。若欲去者。
可向北行。彼有大仙。名阿羅邏加蘭。仁
者可往就其語論。我觀仁者。亦當不必住
於彼處。於是太子。即便北行。諸仙人衆。見
太子去。心懷懊惱。合掌隨送極望絶視。然後
乃還。爾時太子。既出宮已。至於天曉。耶輸
陀羅。及諸婇女。從眠而覺。不見太子。悲號
啼泣。即便往啓摩訶波闍波提。今旦忽失
太子所在。摩訶波闍波提。聞是語已。迷悶
躃地。如是展轉。乃至達王。王聞此言。屹
然無聲。失其精魄。若喪四體。擧宮内外。
皆亦如是。時諸大臣。即入檢視太子住處。
案行宮城。見城北門。自然已開。又復不見
車匿*揵陟。即問門司。誰開此者。互相推撿。
皆云不知。并問防人。亦云不解此門開意。
于時大臣。心自思惟。北門既開。太子必當
從此而出。宜速尋覓太子所在。即勅千乘
萬騎。絡繹四出。追求太子。以天力故。迷
失道逕。不知所之。即便還歸。白大王言。
推尋太子。不知所在。爾時車匿。歩牽*揵
陟。及莊嚴具。悲泣鳴咽。隨路而還。擧邑人
民。見此驚愕。無不懊惱。悉皆競來。問車
匿言。汝送太子。置於何處。今與*揵陟。而
獨還耶。車匿既得諸人此問。倍更悲絶。不
能答之。此諸人民。雖見*揵陟被帶鞍勒
七寶莊嚴。不見太子。猶若死人飾以花綵。
於是車匿。前入宮城。*揵陟悲嘶。諸廏群馬。
一時哀鳴。外諸官屬。白摩訶波闍波提及耶
輸陀羅言。車匿唯與*揵陟倶還。聞此言
已。宛轉于地。而自念曰。今者唯聞車匿*揵
陟相隨倶還。而不聞道太子歸聲。摩訶波
闍波提。即作是言。我養太子。至年長大。
一旦捨我。不知所在。譬如*果樹。結花成
實。臨熟落地。又如飢人。遇百味饌。臨欲
食之。忽然翻倒。耶輸陀羅。又自言曰。我與
太子。行住坐臥。不相遠離。今者捨我。莫知
所趣。古昔諸王。入山學道。皆將妻子。不暫
相棄。世間之人。一遇相識。別不相忘。夫婦
之情。恩愛之深。而乃反更如是之薄。詰車
匿言。寧與智者而作怨讐。不共愚人以
爲親厚。汝癡頑人。盜送太子。置於何處。令
此釋族不復熾盛。又責*揵陟。汝載太子。出
此王宮。近去之時。寂然無聲。今者空反。何
意悲嘶。爾時車匿。即便答言。勿責於我及
以*揵陟。所以者何。此是天力。非人所爲。當
於爾夕。夫人婇女。皆悉惛臥。太子勅我。令
起*被馬。我於爾時。以大高聲。而諫太子。
欲使夫人。及諸婇女聞此驚悟。及*被*揵
陟都無覺者。城門毎開聞四十里。當爾之
時。自然而開。又無一聲。如此之事。豈非天
力。出城之時。天令諸神。手捧馬足。并接於
我。虚空諸天。隨從無數。我當云何而能止
耶。時天既曉。行三踰闍那。至彼跋伽仙人住
處。又復有諸奇特異事。願聽我説。太子既
至跋伽仙人苦行林中。即便下馬。手撫馬
背。并勅於我。令還宮城。我於此時。隨從
太子。永無歸意。太子見遣。終不聽住。又復
就我。取七寶劍。而自唱言。過去諸佛。爲成
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捨於飾好。剃
除鬚髮。我今亦當依諸佛法。唱此言已。即
脱寶冠及以明珠。悉付我還置王足下。又
以瓔珞。與摩訶波闍波提。餘莊嚴具。以與
耶輸陀羅。我於爾時。雖聞此誨。猶侍左右。
無有歸情。于時太子。便以利劍。自剃鬚
髮。天於空中。隨接而去。即便前行。逢於獵
者。以身所著七寶妙衣。而與獵人。貿易袈
裟。於是虚空。有大光明。我見太子形服既
變。深知其意必不可迴。我即悶絶。心大懊
惱。太子前至跋伽仙人所住之處。我便於
彼。辭別而歸。此諸奇特。皆是天力。非復人
事。願勿責我及*揵陟也。時摩訶波闍波提
及耶輸陀羅。既聞車匿説此事已。心小醒
悟。默然無聲
爾時白淨王。悶絶始醒。勅喚車匿。而語之
言。汝云何令諸釋種姓生大苦惱。我有嚴
制。勅内外官屬。守護太子畏其出家。汝復
何意。輙*被*揵陟。而與太子令密去耶。車
匿聞已。生大怖懼。而啓王言。太子出城。實
非我咎。唯願大王。聽我具説。即以寶冠及
髻中明珠。置王足下。太子令我以此冠珠
置王足下。七寶瓔珞與摩訶波闍波提。餘莊
嚴具與耶輸陀羅。王見諸物。倍増悲絶。雖
復木石。猶尚有感。況乃父子恩愛之深。車匿
具以前事。而啓王言。太子勅我。父王若謂
本要有子。當聽出家。今未有子。云何而
去。臨去之時。又不啓者。汝可爲我具答父
王。耶輸陀羅。久已有娠。王宜問之。昔勅
如此。非爲專輙。王聞此言。即便遣問耶輸
陀羅。太子云汝久已有*娠。實如此不。耶輸
陀羅。即答信言。當於大王來此宮時。太子
指我。即覺有*娠。王聞其語。生奇特心。憂
惱暫歇。而自念言。我前所以許令有子聽
出家者。七日之中。必無子理。轉輪王位。自
然而至。不謂七日未滿。而便有*娠。深自咎
悼智慧淺短。所爲方便。不能住之。輕作
此約。重増悔恨。太子神略。出人意表。今日
之事。亦復兼是諸大天力。我今不應責車
匿也。時白淨王。心自思惟。太子出家。必不
可迴。設使更作諸餘方便。亦不能留。雖復
棄國出家學道。然已有子。不絶種嗣。我今
應勅耶輸陀羅。好令將護所懷之子。時白
淨王。愛念情深。語車匿言。我今當往尋求
太子。不知即時。定在何許。其今既已捨我
學道。我復何忍獨生獨活。便當追逐隨其所
在。爾時王師。及與大臣。聞王欲出尋求太
子。二人倶共來諫王言。大王不應自生憂
惱。所以者何。我觀太子。見其相貌。過去世
中。久已修習出家之業。設復令爲釋提桓
因。亦當不樂。況復今者轉輪王位。而能留
耶。大王不憶太子初生而行七歩擧手住言。
我生已盡。是最後身。諸梵天王。釋提桓因。悉
來下從。如此奇特。云何樂世。又復白王。阿
私陀仙。昔相太子。年至十九。出家學道。
必當成就一切種智。今時既到。大王何故。
而生愁苦。又復大王。嚴勅内外。守護太子。
慮恐出家。而諸天來。導引出城。如是之事。
非復人力。唯願大王。當生歡喜。勿懷愁
惱。不須自出。若憶太子猶不已者。我今
當與大臣尋求所在。王聞此語。心自念言。
我知太子。雖不可迴。未忍便捨。不復追
之。今當試令師及大臣更一尋也。即便答
師及大臣言。善哉可去。擧宮内外。心皆苦
惱。佇逐速還。於是王師大臣。即便辭出。
追尋太子◎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二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三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爾時白淨王。發遣王師及大臣已。即以
太子瓔珞。與摩訶波闍波提。而語之言。此
是太子所服瓔珞。付車匿還。令以與汝。
摩訶波闍波提。見瓔珞已。倍増悲絶。而自
念言。四天下人。極爲薄福。失此明智轉輪
聖王。又送餘莊嚴具。以與耶輸陀羅。而語
之曰。太子以此嚴身之具。令持與汝。耶輸
陀羅。既見此物。悶絶躃地。王又遣人勅耶
輸陀羅。令自愛敬。無使胎子不安隱也
爾時王師。及以大臣。至跋伽仙人苦行林中。
除去從人及諸儀飾。便前仙人所住之處。
仙人請坐。互相問訊。於是王師。語仙人言。
我是白淨王師。今所以來至於此者。彼白
淨王。足相太子。厭惡生老病死之苦。出家學
道。路由此林。大仙見不。跋伽仙人。答王師
言。我近於此見一童子。顏容端正。相好
具足。來入此林。共我議論。遂經一宿。不知
乃是王之太子。鄙薄我等所修之道。從此
北行。詣彼仙人阿羅邏迦蘭。爾時王師大臣。
聞此言已。即便疾往彼仙人所。而於中路。
遙見太子在於樹下。端坐思惟。相好光明。
踰於日月。即便下馬。除却侍衞。脱諸儀服。
前太子所。坐於一面。互相問訊。於是王師。
白太子言。大王見使尋求太子。欲有所
説。太子答曰。父王遣汝。欲何所道。王師
即言。大王久知太子深樂出家此意難迴。
然王於太子。恩愛情深。憂愁盛火。常自熾
然。須太子歸。以滅之耳。願便迴駕。還
宮城。雖有物務。不令太子全棄道業。靜心
之處。不必山林。摩訶波闍波提。耶輸陀羅。
内外眷屬。皆悉沒於憂惱大海。思太子還。
而拯救之
爾時太子。聞王師語。以深重聲答王師言。
我豈不知父王於我恩情深耶。但畏生老
病死之苦。是以來此。爲斷除故。若令恩
愛終日合會又無生老病死苦者。我復何爲
來至於此。我今所以違遠父王。欲爲將來
和合故耳。父王憂愁大火。今雖熾然。我與
父王。唯餘今生有此一苦。將來自當永絶
斯患。若如汝言。令吾處宮修道業者。如
七寶舍。滿中焔火。當有人能止此室不。如
雜毒食。設有飢人。終不食之。我既棄國。
出家修道。云何令我復還宮城修學道
耶。世間之人。在大苦中。爲小樂故。尚復
躭湎不能暫捨。況我在此極靜寂處。無諸
患苦。而能捐棄。還就於惡。古昔諸王。入山
學道。無有中路還受欲者。父王若欲必
令我歸。便是違於先王之法
爾時王師。白太子言。誠如太子今之所説。
然諸仙聖。一言未來定有果報。一言定無此。
二仙聖尚不能知未來世中必定有無。太
子云何欲捨現樂而求未來不定果報。生
死果報。尚不可知決定有無。云何乃欲求
解脱果。唯願太子。便還宮也
太子答言。彼二仙人。説未來果。一者言有。
一者言無。皆是疑心。非決定説。我今終不
修順彼教。不應以此而見難詰。所以者
何。我今不爲希慕果報而來至此。以目所
見生老病死。必應經之故。求解脱免此
苦耳。令汝不久見我道。成我此志願。終不
可迴。還啓父王。説如此也。爾時太子。作
語已。即從座起。與王師大臣。辭別北
行。詣阿羅邏迦蘭仙人所。于時王師大臣。
見太子去。啼泣懊惱。一者念太子情深。二
者奉受王使。來太子所。而復不能移轉
其意。徘徊路側。不能自*反。互共議言。既
被王使。而無力効。今者空歸。云何奉答。我
等當留。所從五人。聰明智慧。心意柔軟。
爲性忠直。種族強者。密令伺察。看其進
止。作此言已。顧瞻其傍。見憍陳如等五
人。而語之言。汝等悉能留止此不。五人答
言。善哉如勅。進止去來。當密*伺察。即便
辭別。趣太子所。王師大臣。還歸宮城
爾時太子。往彼阿羅邏迦蘭仙人住處。
於恒河。路由王舍城。既入城已。諸人民衆。
見太子顏貌相好殊特。歡喜愛敬。擧國皆悉
奔馳瞻視。如是諠譁。徹頻毘娑羅王。王便
驚問。此是何聲。諸臣答言。白淨王太子。名
薩婆悉達。昔諸相師。記其應得轉輪王位。
王四天下。又復記其若出家者。必當成就一
切種智。其人今者來入此城。外諸人民。馳競
看。以是之故。所以諠鬧。時頻毘娑羅王。
既聞此語。心大歡喜。踴躍遍身。即勅一人。
令往*伺察太子所在。使者受勅。尋求太
子。見在般茶婆山。於一石上。端坐思惟。
時使即歸。具白大王。王便嚴駕。與諸臣民。
詣太子所。至般*茶婆山。遙見太子。相好光
明。踰於日月。即便下馬。除却儀飾及諸侍
衞。前坐問訊太子。四大悉調和不。我見太
子。心甚歡喜。然有一悲。太子本是日之種
姓。累世相承。爲轉輪王。太子今者轉輪王
相。皆悉具足。云何捨之。來入深山。踐藉沙
土。遠至此*耶。我見是故。所以悲耳。太子
若以父王今在故。欲不取聖王位者。當
以我國分半治之。若謂爲少。我當捨國盡
以相奉臣事太子。若復不取我此國者。當
給四兵。可自攻伐取他國也。太子所欲。
其不相違
爾時太子。聞頻毘娑羅王説此語已。深感
其意。即答王言。王之種族。本是明月。性自
涼。不爲鄙事。所爲所作。無不清勝。今
發是言。未足爲奇。然我觀王。中情懇至。
倍於前後。王今便可於身命財修三堅法。
亦不應以不堅之法勸奬餘人。我今既捨
轉輪王位。亦復何縁應取王國。王以善心。
捨國與我。猶尚不取。何縁以兵伐取他國
也。我今所以辭別父母剃除鬚髮捨於
國者。爲斷生老病死苦故。非爲求於五
欲樂也
世間五欲。如大火聚。燒諸衆生。不能自出。
云何勸我。貪著之耶。我今所以來至此
者。有二仙人阿羅邏迦蘭。是求解脱最上
導師。欲往彼處求解脱道。不宜久停在
於此也。我既違王初始之言。喜心賜我。勿
致嫌恨。王今當以正法治國。勿抂人民。
作此言已。太子即起。而與王別。時頻毘娑
羅王。見太子去。深大惆悵。合掌流涙。而作
是言。初見太子。心大踊躍。太子既去。倍生
悲苦。汝今爲於大解脱故。而欲去者。不敢
相留。唯願太子。所期速果。若道成者。願先
見度。太子於是。辭別而去。時王奉送。次於
路側。極目瞻矚。不見乃*反
爾時太子。即便前至彼阿羅邏仙人之所。于
時諸天。語仙人言。薩婆悉達。棄捨國土。
辭別父母。爲求無上正眞之道。欲拔一切
衆生苦故。今者已來。垂至於此。時彼仙人。
既聞天語。心大歡喜。俄爾之頃。遙見太子。
即出奉迎。讃言善來。倶還所住。請太子
坐。是時仙人。既見太子。顏貌端*正。相好具
足。諸根恬靜。深生愛敬。即問太子。所行道
路。得無疲*耶。太子初生。及以出家。又來
至此。我悉知之。能於火聚。自覺而出。又如
大象。於羂索中。而自免脱。古昔諸王。盛年
之時。恣受五欲。至於根熟。然後方捨國邑
樂具。出家學道。此未足奇。太子今者於此
壯年。能棄五欲。遠至此間。眞爲殊特。當
勤精進。速度彼岸。太子聞已。即答之曰。我
聞汝言。極爲歡喜。汝可爲我説斷生老病
死之法。我今樂聞。仙人答言。善哉善哉。即
便説曰。衆生之始。始於冥初。從於冥初。起
於我慢。從於我慢。生於癡心。從於癡心。
生於染愛。從於染愛。生五微塵氣。從五微
塵氣。生於五大。從於五大。生貪欲瞋恚等
諸煩惱。於是流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今
爲太子。略言之耳
爾時太子。即便問曰。我今已知汝之所説。生
死根本。復何方便。而能斷之。仙人答言。若
欲斷此生死本者。先當出家修持戒行。謙
卑忍辱。住空閑處。修習禪定。離欲惡不善
法。有覺有觀。得初禪。除覺觀。定生入喜心。
得第二禪。捨喜心。得正念。具樂根。得第
三禪。除苦樂。得淨念。入捨根。得第四禪。
獲無想報。別有一師。説如此處。名爲解
脱。從定覺已。然後方知非解脱處離色想。
入空處。滅有對想。入識處。滅無量識想。唯
觀一識。入無所有處。離於種種想。入非想
非非想處。斯處名爲究竟解脱。是諸學者之
彼岸也
太子若欲斷於生老病死患者。應當修學
如此之行。爾時太子。聞仙人言。心不喜樂。
即自思惟。其所知見。非究竟處。非是永斷
諸結煩惱。即便語言。我今於汝所説法中。
有所未解。今欲相問。仙人答言。敬從來
意。即問之曰。非想非非想處。爲有我*耶。
爲無我*耶。若言無我。不應言非想非非
想。若言有我。我爲有知。我爲無知。我若無
知。則同木石。我若有知。則有攀縁。既有攀
縁。則有染著。以染著故。則非解脱。汝以
盡於麤結。而不自知細結猶存。以是之故。
謂爲究竟。細結滋長。復受下生。以此故知
非度彼岸。若能除我及以我想。一切盡捨
是則名爲眞解脱也仙人默然。心自思惟。太
子所説。甚爲微妙
爾時太子。復問仙人。汝年至幾而出家*耶。
修梵行來。復幾許年。仙人答言。我年十六。
而便出家。修梵行來。一百四年。太子聞已。
而心念言。出家以來。乃如是久。而所得法。
正如此乎。于時太子。爲求勝法。即從
起。與仙人別。爾時仙人。語太子言。我久遠
來。習此苦行。而所得果。正如此耳。汝是王
種。云何而能修苦行*耶。太子答言。如汝
所修非爲苦也。別有最苦難行之道。仙人
既見太子智慧。又觀志意堅固不虧。知決
定成一切種智。白太子言。汝若道成。願先
度我。於是太子。答言善哉。次至迦蘭所住
之處。論議問答。亦復如是。太子即便前路
而去。時二仙人。見太子去。各心念言。太子
智慧。深妙奇特。乃爾難測。合掌奉送。絶視
方還
爾時太子。調伏阿羅邏迦蘭二仙人已。即便
前進迦闍山苦行林中。是憍陳如等五人所
止住處。即於尼連禪河側。靜坐思惟。觀衆
生根。宜應六年苦行。而以度之。思惟是已。
便修苦行。於是諸天。奉獻麻米。太子爲求
正眞道故。淨心守戒。日食一麻一米。設有
乞者。亦以施之
爾時憍陳如等五人。既見太子。端坐思惟。
修於苦行。或日食一麻。或日食一米。或復
二日。乃至七日。食一麻米。時憍陳如等。亦
修苦行。供奉太子。不離其側。既見此已。
即遣一人。還白王師及以大臣。具説太子
所行之事。爾時王師大臣。倶還宮門。顏貌愁
悴。身形萎熟。猶如有人喪其所親葬送既
畢。抑忍而歸。時守門者。而白王言。師與大
臣。今在門外。王既聞已。氣奔聲絶。身首
動。時守門人。解王此意。即呼令前。王與相
見。悲不能言。如是良久。微聲而問。太子既
是我之性命。卿等今者獨作此歸。我之性命。
云何而存。王師答言。我奉王勅。尋求太子。
便至跋伽仙人住處。訪覓太子。仙人語我
太子所在并説太子所言之事。我便前行。而
於中路。遇見太子。在於樹下。端坐思惟。
相好光明。踰於日月。即向太子。具説大王
摩訶波闍波提及耶輸陀羅憂苦之情。太子
即以深重之聲。而見答言。我豈不知父王
親戚恩情深*耶。但畏生死愛別離苦。爲欲
斷除故來此耳。如是種種言辭所説。志意
堅固。如須彌山不可移動。捨我而去。如
棄草芥。爾時即便選擇五人。隨從給侍。
*伺察所在。所遣人中。有一人還説言。太子
當至阿羅邏迦蘭仙人之所。路由恒河。以
天神力。而得*渡水。至王舍城。時頻毘娑羅
王。來詣太子。方便譬説。不應出家。分國
共治。及以全與。并欲與兵令伐他國。太子
亦復皆悉不受。即又前行達仙人所。而爲
説法。降伏其心。又至伽闍山苦行林中尼連
禪河側。靜坐思惟。日食一麻一米
爾時白淨王。聞王師大臣説彼使人如此
語已。心大悲惱。擧體戰掉。身毛皆竪。即語
王師及大臣言。太子遂捨轉輪王位父母親
屬恩愛之樂。遠在深山。修此苦行。我今薄
福。生失如此珍寶之子。王即復以使人所
言。向摩訶波闍波提及耶輸陀羅。而爲説
之。時白淨王。即便嚴駕五百乘車。摩訶波
闍波提。及耶輸陀羅。亦復相與辦五百乘一
切資生。皆悉具足。即喚車匿。而語之言。汝
送太子。遠放深山。今復令汝領此千乘。載
致資糧。送與太子。隨時供養。勿使乏少。盡
更來請。車匿受勅。即領千乘疾速而去。至
太子所。見形消痩。皮骨相連。血脉悉現。如
波羅奢花。頭面禮足。悶絶於地。良久乃起。
銜涙而言。大王憶念太子。不捨日夜。今故
遣我。領此千乘。載資生具。以餉太子。于
時太子。答車匿言。我違父母。及捨國土。
遠來在此。爲求至道。云何當復受此餉耶。
爾時車匿。聞此語已。心自思惟。太子今者
既不肯受如此資供。我當別覓一人。領此
千乘。還歸王所。我住於此。奉事太子。即差
一人。領車而去。於是車匿。密侍太子。不
離晨昏。爾時太子。心自念言。我今日食一
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身形消痩。有
若枯木。修於苦行。垂滿六年。不得解脱。
故知非道。不如昔在閻浮樹下。所思惟
法。離欲寂靜。是最眞正。今我若復以此羸
身。而取道者。彼諸外道。當言自餓是般涅
槃因。我今雖復節節有那羅延力。亦不以
此而取道果。我當受食然後成道。作是念
已。即從*坐起。至尼連禪河。入水洗浴。洗
浴既畢。身體羸瘠。不能自出。天神來下。爲
按樹枝。得攀出池。時彼林外。有一牧牛女
人。名難陀波羅。時淨居天。來下勸言。太子
今者在於林中。汝可供養。女人聞已。心大
歡喜。于時地中。自然而生千葉蓮花。花上
有乳糜。女人見此。生奇特心。即取乳糜。
至太子所。頭面禮足。而以奉上。太子即便
受彼女施。而呪願之。今所施食。欲令食
者。得充氣力。當使施家得膽得喜。安樂
無病。終保年壽。智慧具足。太子即復作如
是言。我爲成熟一切衆生故。受此食。呪願
訖已。即受食之。身體光悦。氣力充足。堪受
菩提
爾時五人。既見此事。驚而怪之。謂爲退轉。
各還所住。菩薩獨行。趣畢波羅樹。自發願
言。坐彼樹下。我道不成。要終不起。菩薩徳
重。地不能勝。于時歩歩地爲震動。出大音
聲。爾時盲龍。聞地動嚮心大歡喜。兩目開
明。曾見先佛有此瑞應。作是念已。從地
踊出。禮菩薩足。時有五百青雀。飛騰虚
空。右繞菩薩。雜色瑞雲。及以香風。而隨映
拂。爾時盲龍。以偈讃曰
    菩薩足踐處 地皆六種
    發大深遠音 我聞眼開明
    又見虚空中 青雀繞菩薩
    瑞雲極鮮映 香風甚清涼
    此菩薩瑞相 悉同過去佛
    以是知菩薩 必定成正覺
於是菩薩。則自思惟。過去諸佛。以何爲座。
成無上道。即便自知以草爲座。釋提桓因。
化爲凡人。執淨軟草。菩薩問言。汝名何等。
答名吉祥。菩薩聞之。心大歡喜。我破不吉。
以成吉祥。菩薩又言。汝手中草。此可得不。
於是吉祥。即便授草。以與菩薩。因發願言。
菩薩道成。願先度我。菩薩受已。敷以爲座。
而於草上。結加趺坐。如過去佛所坐之法。
而自誓言。不成正覺。不起此座。我亦如
是發此誓時。天龍鬼神。皆悉歡喜。清涼好
風。從四方來。禽獸息*嚮。樹不鳴條。遊雲
飛塵。皆悉澄淨。知是菩薩。必成道相
爾時菩薩。在於樹下。發誓言時。天龍八部。
皆悉歡喜。於虚空中。踊躍讃歎。時第六天魔
王宮殿。自然動搖。於是魔王。心大懊惱。精
神躁擾。聲味不御。而自念言。沙門瞿曇。今
在樹下。捨於五欲。端坐思惟。不久當成正
覺之道。其道若成。廣度一切。超越我境。及
道未成。往壞亂之
爾時魔子薩陀。見父憔悴。而往白言。不審
父王。何故憂慼。魔王答言。沙門瞿曇。今
樹下。其道將成超越於我。今欲壞之。魔子
即便前諫父言。菩薩清淨。超出三界。神通
智慧。無不明了。天龍八部。咸共稱讃。此非
父王所能摧屈。不須造惡自招禍咎。魔
有三女。形容儀貌。極爲端*正。妖冶巧媚。
善能惑人。於天女中。最爲第一。熏以名香。
佩好瓔珞。一名染欲。二名能悦人。三名可
愛樂。三女倶前白其父言。不審今者何故憂
愁。父即寫心。語諸女言。世間今有沙門瞿
曇。身被法鎧。執自在弓。鏃智慧箭。欲伏
衆生壞我境界。我若不如。衆生信彼。皆悉
歸依。我土則空。是故愁耳。及未成道。欲
往摧挫壞其橋梁。於是魔王。手執強弓。又
持五箭。男女眷屬。倶時往彼畢波羅樹下。
見於牟尼。寂然不動。欲度生死三有之海。
爾時魔王。左手執弓。右手調箭。語菩薩言。
汝刹利種。死甚可畏。何不速起。宜應修汝
轉輪王業。捨出家法。習於施會。得生天樂。
此道第一勝先所行。汝是刹利轉輪王種。
而爲乞士。此非所應。今若不起。但好安坐。
勿捨本誓。我試射汝。一放利箭。苦行仙人。
聞我箭聲。莫不驚怖。惛迷失性。況汝瞿曇。
能堪此毒。汝若速起。可得安全。魔説
語。以怖菩薩。菩薩怡然。不驚不動。魔王即
便挽弓放箭。并進天女。菩薩爾時。眼不視
箭。箭停空中。其鏃下向。變成蓮花時三
天女。白菩薩言。仁者至徳。天人所敬。應
有供侍。我等今者年在盛時。天女端*正。
無踰我者天今遣我。以相供給。晨昏寢臥。
侍左右。菩薩答言。汝植小善。得爲天
身。不念無常。而作妖媚。形體雖美。而心
不端。惑不善。死必當墮三惡道中。受
鳥獸身。免之甚難汝等今者欲亂定意。非
清淨心。今便可去。吾不相須。時三天女。變
成老姥。頭白面皺。齒落垂涎。肉消骨立。腹
大如鼓。柱杖羸歩。不能自復。魔王既見
如是堅固。心自思惟。我昔曾於雪山之中。
此摩醯首羅。即便恐懼。退其善心。而今
辦動於瞿曇。既非此箭。及我三女。所
能移轉。令生愛恚。當復更作他餘方便。即
以軟語。誘菩薩言。汝若不樂人間受樂。今
者便可上昇天宮。我捨天位及五欲具。悉
持與汝。菩薩答言。汝於先世。修少施因。今
故得爲自在天王。此福有期。要還下生沈
溺三塗。出濟甚難。此爲罪因。非我所須。魔
語菩薩。我之果報。是汝所知。汝之果報。誰
復知者。菩薩答言。我之果報。唯此地知。説
此語已。于時大地。六種震動。於是地神。持
七寶瓶。滿中蓮花。從地踊出。而語魔言。
菩薩昔以頭目髓腦。以施於人。所出之血。
浸潤大地。國城妻子象馬珍寶。而用布施。不
可稱計。爲求無上正眞之道。以是之故。汝
今不應惱亂菩薩。魔聞是已。心生怖懼。身
毛皆竪。時彼地神。禮菩薩足。以花供養。忽
然不現◎
爾時魔王。即自思惟。我以強弓利箭并及
三女。兼以方便和言誘之。不能壞亂此瞿
曇心。今當更設諸種方便。廣集軍衆。以力
脅。作是念時。其諸軍衆。忽然來至。充
滿虚空形貌各異。或執戟操劍。頭戴大
樹。手執金杵。種種戰具。皆悉備足。或猪魚
驢馬師子龍頭熊羆虎兕。及諸獸頭。或一
身多頭。或面各一目。或衆多目。或大腹長
身。或羸痩無腹。或長脚大膝。或大脚肥腨。
或長爪利牙。或頭在胸前。或兩足多身。或
大面傍面。或色如灰土。或身放烟焔。或象
身擔山。或被髮裸形。或復面色半赤半白。
或脣垂至地。或上褰覆。面或身著虎皮。或
師子蛇皮。或蛇遍纒身。或頭上火燃。或瞋目
努臂。或傍行跳擲。或空中旋轉。或馳歩吼
嚇。有如是等諸惡類形不可稱數。圍繞
菩薩。或復有欲裂菩薩身。或四方烟起。焱
焔衝天或狂音奮發。震動山谷。風火烟塵。
暗無所見。四大海水。一時涌沸。護法天人。
諸龍鬼等。悉忿魔衆。瞋恚増盛。毛孔血流。
淨居天衆。見此惡魔惱亂菩薩。以慈悲心。
而愍傷之。於是來下。側塞虚空。見魔軍
衆。無量無邊。圍繞菩薩。發大惡聲。震動天
地。菩薩心定。顏無異相。猶如師子處於鹿
群。皆悉歎言。嗚呼奇哉。未曾有也。菩薩決定
當成正覺。是諸魔衆。互相催切。各盡威力。
摧破菩薩。或角目切齒。或横飛亂擲。菩薩
觀之。如童子戲。魔益愁忿懟。更増戰力。
菩薩以慈悲力故。令抱石者。不能勝擧。
其勝擧者。不能得下。飛刀舞劍。停於空
中。電雷雨火。成五色華。惡龍吐毒。變成香
風。諸惡類形。欲毀菩薩。不能得動。魔有
姊妹。一名彌伽。二名迦利。各各以手執髑
髏器。在菩薩前作諸異状。惱亂菩薩。是諸
魔衆。種種醜身。欲怖菩薩。終不能動。菩薩
一毛。魔益憂愁。空中有神。名曰負多。隱身
而言。我於今者見牟尼尊心意泰然。無怨
恨想。是諸魔衆。起於毒心。於無怨處。而横
生忿。是癡惡魔。徒自疲勞。永無所得。今日
宜應捨恚害心。汝口乃可吹須彌山。令其
崩倒。火可令冷。水可令熱。地性堅強可
令柔軟。汝不能壞菩薩歴劫修習善果。正
思惟定。精勤方便。淨智慧光。此四功徳。無
能斷截。爲作留難。不成正覺。如千日照必
能除暗。鑚木得火。穿地得水。精*勤方
便。無求不得。世間衆生。沒於三毒。無有
救者。菩薩慈悲。求智慧藥。爲世除患。汝今
云何而惱亂之。世間衆生。癡惑無智。悉著
邪見。今設法眼。修習正路。欲導衆生。汝今
云何惱亂導師。是則不可。譬如在於曠野
之中。而欲欺誑商人導師。衆生墮大黒*暗
之中。茫然不知所止之處。菩薩爲然大智
慧燈。汝今云何欲吹令滅。衆生今者沒生
死海。菩薩爲修智慧寶船。汝今云何欲令
沈溺。忍辱爲牙。堅固爲根。無上大法以爲
果。汝今云何而欲攻伐。貪恚癡鏁。縛諸
衆生。菩薩苦行。欲爲解之。今日決定於此
樹下。結加趺坐。成無上道。此地乃是過去
諸佛金剛之座。餘方悉轉。斯處不動。堪受
妙定。非汝所摧。汝今宜應生欣慶心。息憍
慢意。修知識想。而奉事之。是時魔王。聞空
中聲。又見菩薩恬然不異。魔心慙愧。捨離
憍慢。即便復道。還歸天宮。群魔憂慼。悉皆
崩散。情意沮悴。無復威武諸鬪戰具。縱
林野。當於惡魔退散之時。菩薩心淨。湛然不
動。天無烟霧。風不搖條。落日停光。倍更
明盛。澄月映徹。衆星燦朗。幽隱*暗暝。
無復障礙。虚空諸天雨妙花香。作衆伎樂。
供養菩薩
爾時菩薩。以慈悲力。於二月七日夜。降
伏魔已。放大光明。即便入定思惟眞諦。
於諸法中。禪定自在。悉知過去所造善惡。
從此生彼。父母眷屬。貧富貴賤。壽夭長短。
及名姓字。皆悉明了。即於衆生。起大悲心。
而自念言。一切衆生。無救濟者。輪迴五道。
不知出津。皆悉虚僞。無有眞實。而於其中。
横生苦樂。作是思惟。至初夜盡
爾時菩薩。既至中夜。即得天眼。觀察世間。
皆悉徹見。如明鏡中。自覩面像。見諸衆生。
種類無量。死此生彼。隨行善惡。受苦樂報。
見地獄中考治衆生。或洋銅灌口。或抱
銅柱。或臥鐵床或以鐵&T055114;。而煎煮之。或於
火上。而加丳炙。或爲虎狼鷹犬。所食。或
有避火依於樹下。樹葉墜落。皆成刀劍。割
截其身。或以斧鋸解剔肢體。或擲熱沸灰
河之中。或復擲於糞屎坑中。受如是等種
種諸苦。以業報故。命終不死。菩薩既見如
此事已。而心思惟。此等衆生。本造惡業。爲
世樂故。而今得果。極爲大苦。若人有見
如此惡報。無復更應作不善想
爾時菩薩。復觀畜生。隨種種行。受雜醜形。
或復有爲骨肉筋角皮牙毛羽。而受殺者。
或復爲人負荷重擔。*飢渇乏極。人無知
者。或穿其鼻。或鈎其首。常以身肉。而供於
人。還與其類。更相食噉。受於如是種種之
苦。菩薩既見。生大悲心。即自思惟。斯等衆
生。恒以身力。而供於人。又加楚撻*飢渇之
苦。皆是本修惡行果報。爾時菩薩。次觀餓
鬼。見其恒居黒闇之中。未曾暫覩日月之
光。還是其類。亦不相見。受形長大。腹如太
山。咽頸若針。口中恒有大火熾燃。常爲*飢
渇之所燋迫。千億萬歳。不聞食聲。設値天
雨灑其上者變成火珠。或時過臨江海
河池。水即化爲熱銅燋炭。動身擧歩聲。如
人牽五百乘車。支體節節。皆悉火然。菩薩
既見受如是等種種諸苦。起大悲心。而自
思惟。斯等皆爲本造慳貪積財不施故。令
今者受斯罪報。若人見彼受此苦痛。宜應
惠施勿生吝惜。設使無財。亦應割肉以用
布施。爾時菩薩。次復觀人。見從中陰始
欲入胎。父母和合。以顛倒想。起於愛心。
即以不淨。而爲己身。既處胎已。在於生熟
藏之間。熏炙身體。如地獄苦。至滿十
月。然後方生。初生之時。而爲外人之所抱
執。麤澁苦痛。如被刀劍。如是不久。復歸
老死。更爲嬰兒。輪轉五道。不能自悟。菩薩
見已。起大悲心。而自思惟。衆生皆有如斯
之患。云何於中。躭著五欲。計爲樂。而
不能斷顛倒根本。爾時菩薩。次觀諸天。見
彼天子。其身清淨。不受塵垢。如眞琉璃。
有大光明。兩目不瞬。或有居在須彌山頂。
或復居在須彌四鎭。或復居在虚空之中。心
常歡悦。無不適事。奏天美樂以自娯樂。不
識晝夜。四方諸趣。無不絶妙。視東躭著。彌
歳忘轉。瞻西躭湎。經年不迴。乃至南北。皆
亦如是。飮食衣服。應念即至。雖有如此適
意之事。猶爲欲火之所煎燋。又見彼天福
盡之時。五死相現。一者頭上花萎。二者眼瞬。
三者身上光滅。四者腋下汗出。五者自然離
於本座。其諸眷屬。見天子身五死相現。心
生戀慕。天子亦復自見己身。有五死相。又
見眷屬戀慕於己。當爾之時。生大苦惱。
菩薩既見彼諸天子有如是事。起大悲心。
而自思惟。此諸天子。本修少善。得受天樂。
果報將盡。生大苦惱。既命終已。捨彼天身。
或有墮於三惡道中。本造善行。爲求樂
報。而今所得。少樂多苦。譬如飢人噉雜毒
食。初雖爲美。終成大患。云何智者。貪樂
此耶。色無色界諸天。見壽命長。便謂常
樂既見變壞。生大苦惱。即起邪見。謗無
因果。以此事故。輪迴三塗。備受諸苦。菩薩
以天眼力。觀察五道。起大悲心。而自思惟。三
界之中。無有一樂。如是思惟至中夜盡。爾
時菩薩。至第三夜。觀衆生性。以何因縁。而
有老死。即知老死。以生爲本。若離於生。則
無老死。又復此生。不從天生。不從自生。
非無縁生。從因縁生。因於欲有色有無色
有業生。又觀三有業從何而生。即知三有
業從四取生。又觀四取從何而生。即知四
取從愛而生。又復觀愛從何而生。即便知
愛從受而生。又復觀受從何而生。即便知
受從觸而生。又復觀觸從何而生。即便知
觸從六入生。又觀六入從何而生。即知六
入從名色生。又觀名色從何而生。即知名
色從識而生。又復觀識從何而生。即便知
識從行而生。又復觀行從何而生。即便知
行從無明生。若滅無明則行滅。行滅則識
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
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
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
悲苦惱滅。如是逆順。觀十二因縁。第三夜
分。破於無明。明相出時。得智慧光。斷於習
障。成一切種智
爾時如來。心自思惟。八正聖道。是三世諸佛
之所履行。趣般涅槃路。我今已踐。智慧通
達。無所罣礙。于時大地。十八相動。遊霞飛
塵。皆悉澄淨。天鼓自然。而發妙聲。香風徐
起。柔軟清涼。雜色瑞雲。降甘露雨。園林花
*果。榮不待時。又雨曼陀羅花。摩訶曼陀
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沙花。金花銀
花。琉璃等花。七寶蓮花。繞菩提樹。滿三十
六踰闍那。是時諸天。作天伎樂散花燒香。
歌唄讃歎。執天寶蓋及以幢幡。充塞虚空。
供養如來。龍神八部。所設供養。亦復如是。
當爾之時。一切衆生。皆悉慈愛。無瞋害想。
歡喜踊躍。如見聖跡。無怖畏情。其心調柔。
離憍慢意。亦無慳嫉諂誑之心。五淨居天。
離憙樂根。亦皆歡悦。不能自勝。地獄苦
痛。暫得休息。生大歡喜。一切畜生。相食噉
者。無復惡心。餓鬼飽滿無飢渇想。世界之
中。幽瞑之處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
明。其中衆生。悉得相見。各作是言。此
中云何忽有衆生。大聖法王。出興於世。以
大法光。破非法*暗故。令一切皆悉明朗。
甘蔗先王。棄國學道。得五通仙。又行十善。
得生天者。皆乘神通。到菩提樹。在虚空
中。歡喜合掌。而讃歎言。於我甘蔗種族之
中。能斷諸漏。成一切智。爲世間眼。甚爲
奇特。一切莫不歡喜踊躍。唯有魔王。心獨
憂愁
爾時如來。於七日中。一心思惟。觀於樹王。
而自念言。我在此處。盡一切漏。所作已竟。
本願成滿。我所得法。甚深難解。唯佛與佛。
乃能知之。一切衆生。於五濁世。爲貪欲瞋
恚愚癡邪見憍慢諂曲之所覆障。薄福鈍根。
無有智慧。云何能解我所得法。今我若爲
轉法輪者。彼必迷惑。不能信受。而生誹謗。
當墮惡道。受諸苦痛。我寧默然。入般涅槃。
爾時如來。以偈頌曰
    聖道甚難登 智慧果難得
    我於此難中 皆悉已能辦
    我所得智慧 微妙最第一
    衆生諸根鈍 著樂癡所盲
    順於生死流 不能反其源
    如斯之等類 云何而可度
爾時如來。作此念已。大梵天王。見於如來
聖果已成。默然而住。不轉法輪。心懷憂惱。
即自念言。世尊昔於無量億劫。爲衆生故。
久在生死。捨國城妻子。頭目髓腦。備受衆
苦。始於今者所願滿足。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云何默然。而不説法。衆生長夜。沈沒
生死。我今當往請轉法輪。作是念已。即發
天宮。猶如壯士屈伸臂頃。至如來所。頭
面禮足。繞百千匝。却住一面。胡跪合掌。而
白佛言。世尊往昔。爲衆生故。久住生死。
捨身頭目。以用布施。備受諸苦。廣修徳本。
始於今者。成無上道。云何默然。而不説法。
衆生長夜。沒溺生死。墮無明暗。出期甚難。
然有衆生。過去世時。親近善友。植諸徳
本。堪任聞法。受於聖道。唯願世尊。爲斯等
故。以大悲力。轉妙法輪。釋提桓因。乃至他
化自在天。亦復如是。勸請如來。爲諸衆生。
轉大法輪
爾時世尊答大梵天王及釋提桓因等言。
我亦欲爲一切衆生轉於法輪。但所得法。
微妙甚深。難解難知。諸衆生等。不能信受。
生誹謗心。墮於地獄。我今爲此故。默然耳。
時梵天王等。乃至三請。爾時如來。至滿七
日。默然受之。梵天王等。知佛受請。頭面禮
足。各還所住
爾時世尊。受梵王等請已。又於七日。而以
佛眼。觀諸衆生。上中下根。及諸煩惱。亦下
中上。滿二七日。爾時世尊。又復思惟。我今
當開甘露法門。誰應在先。而得聞者。阿羅
邏仙人。聰慧易悟。又先發願道成度我。作
是念時。空中有言。阿羅邏仙人。昨夜命終。
爾時世尊。即便答彼空中聲言。我亦知其
昨夜命終。又自思惟。迦蘭仙人。利根明了。
亦應先聞。空中又言。迦蘭仙人。昨夜命終。
爾時世尊。即復答言。我亦知其昨夜命終 
爾時世尊。又自思惟。彼王師大臣所遣。憍
陳如等五人瞻視我者。皆悉聰明。又過去
世。於我發願應先聞法。我今宜當爲此五
人先開法門。又自思惟。古昔諸佛轉法輪
處。皆悉在於婆羅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
處又此五人。所止住處。亦在於彼。我今應
往至其住處。轉大法輪。思惟是已。即從
座起。詣婆羅㮈國。爾時有五百商人。二人
爲主。一名跋陀羅斯那。二名跋陀羅梨。行
過曠野。時有天神。而語之言。有如來應
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
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興於世。最上福田。汝
今宜應最前設供。時彼商人。聞天語已。即
之曰。善哉如告。又問天言。世尊今者爲
在何許。天又報言。世尊不久當來至此。於
是如來。與無量諸天。前後導從。到多謂
跋利村。時彼商人。既見如來威相莊嚴。又
見諸天前後圍繞。倍生歡喜。即以蜜麨。而
奉上佛。爾時世尊。心自思惟。過去諸佛。用
鉢多羅。而以盛食。時四天王。知佛心念。各
持一鉢。來至佛所。而以奉上。於是世尊。而
自念言。我今若受一王鉢者。餘王必當生
於恨心。即便普受四王之鉢。累置掌上。
令成一。使四際現。爾時世尊。即便呪願。今
所布施。欲令食者。得充氣力。當令施者。
得色得力。得膽得喜。安快無病。終保年
壽。諸善鬼神。恒隨守護。飯食布施。斷三毒
根。將來當獲三堅法報。聰明智慧。篤信
佛法。在在所生。正見不昧。現世之中。父母
妻子。親戚眷屬。皆悉熾盛。無諸災怪不吉祥
事。門族之中。若有命過墮惡道者。當令
以今所施之福還生人天。不起邪見。増
進功徳。常得奉近。諸佛如來。得聞妙説。
見諦得證。所願具足
爾時世尊。呪願訖己。即便受食。食既畢竟。澡
漱洗鉢即授商人三歸。一歸依佛。二歸依
法。三歸依將來僧。授三歸竟。因與之別。而
便前行威儀庠序歩若鵝王。路逢外道。名優
波伽。既見如來相好莊嚴。諸根寂定。歎爲
奇特。即説偈言
    世間諸衆生 皆爲三毒縛
    諸根又輕躁 馳蕩於外境
    而今見仁者 諸根極寂靜
    必到解脱地 決定無有疑
    仁者所學師 其姓字何等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我今已超出 一切衆生表
    微妙深遠法 我今已具知
    三毒五欲境 永斷無餘習
    如蓮花在水 不染濁水泥
    自悟八正道 無師無等侶
    以清淨智慧 降伏大力魔
    今得成正覺 堪爲天人師
    身口意滿足 故號爲牟尼
    欲趣波羅㮈 轉甘露法輪
    是天人魔梵 所可不能轉
爾時優波伽。聞此偈言。心生歡喜。歎未曾
有。合掌恭敬。圍繞而去。迴顧瞻矚。不見乃

爾時世尊即復前行。次到阿闍婆羅水側。日
暮止宿。而便入定。當於爾時。七日風雨。時
彼水中。有大龍王。名目眞隣陀。見佛入定。
即以其身圍繞七匝滿七日已。時彼龍王。化
爲人形頭面禮足。而白佛言。世尊在此。
七日之中。不至乃甚。患風雨耶。爾時世尊
以偈答曰
    諸天及世人 所歡於五欲
    比我禪定樂 不可爲譬
時彼龍王。聞佛此偈。歡喜踊躍。頭面禮足。
還歸所止
爾時世尊。即復前行。往婆羅㮈國。至憍陳
如摩訶那摩跋波阿捨婆闍跋陀羅闍所止
住處。時彼五人。遙見佛來。共相謂言。沙門
瞿曇。棄捨苦行。而還退受飯食之樂。無復
道心。今既來此。我等不須起迎之也。亦
勿作禮敬。問所須爲敷坐處。若欲坐者。
自隨其意。作此語竟。而各默然。爾時世尊。
來既至已。五人不覺。各從坐起。禮拜奉迎。
互爲執事。或復有爲持衣鉢者。或有取水
盥漱者。或復有爲澡洗脚者。各違本
誓。猶故稱佛。以爲瞿曇。爾時世尊。語憍陳
如言。汝等共約見我不起。今者何故。違先
所誓。而即驚起。爲我執事。時彼五人。聞佛
此語。深生慙愧。即前白言。瞿曇行道。得無
惓。爾時世尊。語五人言。汝等云何。於
無上尊。而以高情。稱喚姓*耶。我心如空。
於諸毀譽。無所分別。但汝憍慢。自招惡
報。譬如有子。稱父母名。於世儀中。猶尚不
可。況我今是一切父母。時彼五人。又聞此
語。倍生慚愧。而白佛言。我等愚癡。無有
慧識。不知今者已成正覺。所以者何。往
見如來日食麻米苦行六年。而今還受飮
食之樂。我以是故。謂不得道。爾時世尊。語
憍陳如言。汝等莫以小智輕量我道成與
不成。何以故。形在苦者。心則惱亂。身在樂
者。情則樂著。是以苦樂。兩非道因。譬如鑚
火。澆之以水。則必無有破暗之照。鑚
智慧火。亦復如是。有苦樂水。慧光不生。
以不生故。不能滅於生死黒障。今者若能
棄捨苦樂。行於中道。心則寂定。堪能修彼
八正聖道。離於生老病死之患。我已隨順中
道之行。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彼五
人。既聞如來如此之言。心大歡喜。踊躍無
量。瞻仰尊顏。目不暫捨
爾時世尊。觀五人根堪任受道。而語之言。
憍陳如汝等當知五盛陰苦。生苦。老苦。病
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
失榮樂苦。憍陳如。有形無形。無足一足。二足
四足多足。一切衆生。無不悉有如此苦者。
譬如以灰覆於火上。若遇乾草。還復燒燃。
如是諸苦。由我爲本。若有衆生。起微我
想。還復更受如此之苦。貪欲瞋恚。及以愚
癡。皆悉縁我根本而生。又此三毒。是諸苦
因。猶如種子能生於芽。衆生以是輪迴三
有。若滅我想及貪瞋癡。諸苦亦皆從此而
斷。莫不悉由彼八正道。如人以水澆於
盛火。一切衆生不知諸苦之根本者。皆悉
輪迴。在於生死。憍陳如。苦應知。習當斷。
滅應證。道當修。憍陳如。我以知苦。*以斷
*習。*以證滅。*以修道故。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是故汝今應當知苦斷*習證滅
修道。若人不知四聖諦者。當知是人不得
解脱四聖諦者。是眞是實。苦實是苦。*習實
是*習。滅實是滅。道實是道。憍陳如。汝等解
未。憍陳如言。解已世尊。知已世尊。以於四諦
得解知故。故名阿若憍陳如。當佛三轉四
諦十二行法輪時。阿若憍陳如。於諸法中。遠
塵離垢。得法眼淨。時虚空中。八萬那由他
諸天。亦離塵垢。得法眼淨。爾時地神。見於
如來。在其境界。而轉法輪。心大歡喜。高聲
唱言。如來於此。轉妙法輪。虚空天神。既聞
此言。又生踊躍。展轉唱聲。乃至阿迦膩吒
天。諸天聞已。欣悦無量。高聲唱言。如來今日
於*婆羅㮈國鹿野苑中仙人住處。轉大法
輪。一切世間。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所不
能轉。爾時大地。十八相動。天龍八部。於虚
空中。作衆伎樂天鼓自鳴。燒衆名香。散諸
妙花。寶幢幡蓋。歌唄讃歎。世界之中。自然大
明。阿若憍陳如。於弟子中。以始悟故。爲第
一弟子。時彼摩訶那摩等四人。聞佛轉法輪
已。阿若憍陳如。獨悟道跡。心自念言。世尊
若更爲我説法。我等亦當復悟道跡。作此
念已。瞻仰尊顏。目不暫捨
爾時世尊。知四人念。即便重爲廣説四諦。
于時四人。於諸法中。亦離塵垢。得法眼淨。
時彼五人。見道跡已。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世尊我等五人。已見道跡。已證道跡。我等
今者欲於佛法出家修道。唯願世尊。慈愍
聽許。於時世尊。喚彼五人。善來比丘。鬚髮
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爾時世尊。問彼
五人。汝等比丘。知色受想行識爲是常爲
無常耶。爲是苦爲非苦耶。爲是空爲非
空耶。爲有我爲無我耶。時五比丘。聞佛
説是五陰法已。漏盡意解。成阿羅漢果。
即便答言。世尊色受想行識。實是無常苦空
無我。於是世間。始有六阿羅漢。佛阿羅漢。
是爲佛寶。四諦法輪。是爲法寶。五阿羅
漢。是爲僧寶。如是世間三寶具足。爲諸天
人。第一福田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三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四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爾時有長者子。名曰耶舍。聰明利根。極大
巨富。閻浮提中。最爲第一。服天冠瓔珞。著
價寶屐。其於中夜。與諸妓女。相娯樂
已。各還寢息。忽從眠覺。見諸*妓女。或有
伏臥。或有仰眠。頭髮蓬亂。涎唾流出。樂器
服玩。顛倒縱横。既見是已。生厭離心。而自
念言。我今在此災怪之内。於不淨中。妄生
淨想。作是念時。以天力故。空中光明。門自
然開。尋光而去。趣鹿野苑。路由恒河。高聲
唱言。苦哉怪哉。佛言耶舍。汝便可來。我此
今有離苦之法。耶舍聞已。所著寶屐。價直
閻浮提。即便脱之。渡於恒河。往詣佛所。
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顏容挺特。威徳具
足。心大歡喜。踊躍無量。五體投地。頂禮佛
足。唯願世尊。救濟於我。佛言。善哉善男子。
聽善思念之。如來即便隨順其根。而爲
説法。耶舍。色受想行識。無常苦空無我。汝
知之不。是時耶舍。聞説此語。即於諸法。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於是如來。重説四
諦。漏盡意解。心得自在。成阿羅漢果。即答
佛言。世尊。色受想行識。實是無常苦空無
我。爾時如來。猶見耶舍。著嚴身具。即説偈

    雖復處居家 服寶嚴身具
    善攝諸情根 厭離於五欲
    若能如此者 是爲眞出家
    雖身在曠野 服食於麤澁
    意猶貪五欲 是爲非出家
    一切造善惡 皆從心想生
    是故眞出家 皆以心爲本
爾時耶舍。既聞如來説此偈已。心自念言。
世尊所以説此偈者。正當以我猶著七寶。
我今宜當脱如此服。即便禮佛。而白佛
言。唯願世尊。聽我出家。佛言。善來比丘。
髮自落。袈裟著身。即成沙門。爾時耶舍父。
既至天曉。求覓耶舍。不知所在。心大懊惱。
悲號涕泣。縁路推尋。到恒河側。見其子屐。
心自思惟。我子正當從此道去。即尋其跡。
至於佛所。爾時世尊。知其爲子故來至此。
使即得見耶舍者。必生大苦。或能命
終。便以神力。隱耶舍身。其父即便前到佛
所。頭面禮足。退坐一面。於是如來。即隨其
根。而爲説法。善男子。色受想行識。無常苦空
無我。汝知之不。時耶舍父。聞説此言。即於
諸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而答佛言。世尊。
色受想行識。實是無常苦空無我。爾時如來。
既已知其見於道跡。恩愛漸薄。而問之言。
汝何因縁。而來至此。其即答言。我有一子。
名曰耶舍。昨夜之中。忽失所在。今旦推求。
見其寶屐在恒河側。追尋足跡。故來至
此。爾時世尊。攝其神力。其父即便得見耶
舍。心大歡喜。語耶舍言。善哉善哉。汝爲此
事眞實快也。既能自度。又能度他。汝今在
此故。令我來得見道跡。即於佛前。受三
自歸。於是閻浮提中。唯此長者。爲優婆塞。
最初獲得供養三寶
爾時又有耶舍朋類五十長者子。聞佛出世。
又聞耶舍於佛法中出家修道。各自念言。
世間今者有無上尊。長者子耶舍。聰慧
了。才藝兼人。乃能捨其豪族。棄五欲樂。
毀形守志。而爲沙門。我等今者復何顧戀
不出家耶。作是念已。共詣佛所。未至之
間。遙見如來。相好殊特。光明赫奕。心大歡
喜。擧體清涼。敬情轉至。即前佛所。合掌圍
繞。頭面禮足。諸長者子。宿殖徳本。聰達
易悟。如來即便隨其所應。而爲説法。善男
子。色受想行識。無常苦空無我。汝知之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