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太子瑞應本起經 (No. 0185_ 支謙譯 ) in Vol. 03

[First] [Prev]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85

佛説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佛言。吾自念宿命。無數劫時。本爲凡夫。
初求佛道已來。精神受形。周遍五道。一身
死壞。復受一身。生死無量。譬喩盡天下草
木。斬以爲籌。計吾故身。不能數矣
夫極天地之始終。謂之一劫。而我更天地成
壞者。不可稱載也。所以感傷世間貪意長流
沒於愛欲之海。吾獨欲反其源故。自勉而
特出。是以世世勤苦。不以爲勞。虚心樂靜。
無爲無欲。捐己布施。至誠守戒。謙卑忍辱。
勇猛精進。一心思微學聖智慧。仁活天下。
悲窮傷厄。慰沃憂慼。育養衆生。救濟苦人。
承事諸佛。別覺眞人。功勳累積。不可得記
至于昔者。定光佛興世。有聖王名曰制勝
治。在鉢摩大國。民多壽樂。天下太平。時我
爲菩薩。名曰儒童。幼懷聰叡。志大包弘。隱
居山澤。守玄行禪。聞世有佛。心獨喜歡。
鹿皮衣。行欲入國。道經丘聚。聚中道士。有
五百人。菩薩過之。終日竟夜。論道説義。師
徒皆悦。臨當別時。五百人。各送銀錢一枚。
菩薩受之。入城見民。欣然怱怱。平治道路。
灑掃燒香。即問行者。用何等故。行人答曰。
今日佛當來入城。菩薩大喜。自念甚快。今
得見佛。當求我願
語頃王家女過。厥名瞿夷。挾水瓶持七枚
青蓮華。菩薩追而呼曰。大姊且止。請以百
銀錢。雇手中華。女曰。佛將入城。王齋戒沐
浴。華欲上之。不可得也
又請曰。姊可更取求。雇二百三百不肯。即
探嚢中五百銀錢。盡用與之。瞿夷念華。極直
數錢。乃雇五百。貪其銀寶。與五莖華。自留
二枚。迴別意疑。此何道士。披鹿皮衣。裁蔽
形體。不惜銀錢寶。得五莖華。憘怡非恒。追
呼男子。以誠告我。此華可得。不者奪卿。菩
顧曰。買華從百錢至五百。以自交決。何
宜相奪。女曰。我王家人。力能奪卿。菩薩
然曰。欲以上佛求所願耳
瞿夷曰善。願我後生。常爲君妻。好醜不
離。必置心中。令佛知之。今我女弱。不能得
前。請寄二華。以獻於佛。菩薩許焉。須臾佛
到。國王臣民。皆迎拜謁。各散名華。華悉墮
地。菩薩得見佛。散五莖華。皆止空中。當佛
上如根生。無墮地者。後散二華。又挾住佛
兩肩上。佛知至意。讃菩薩言。汝無數劫。所
學清淨。降心棄命。捨欲守空。不起不滅。無猗
之慈。積徳行願。今得之矣。因記之曰。汝自
是後。九十一劫。劫號爲賢。汝當作佛。名釋迦
竺語釋迦爲能
文爲儒義名能儒
菩薩已得記言。疑解望
止。霍然無想。寂而入定。便逮清淨不起法
忍。即時輕擧。身昇虚空。去地七仞。從上來
下。稽首佛足。見地濯濕。即解皮衣。欲以覆
之。不足掩泥。乃解髮布地。令佛蹈而過。
佛又稱曰。汝精進勇猛。後得佛時。當於五
濁之世。度諸天人。不以爲難。必如我也
菩薩承事定光。至于泥曰。奉戒護法。壽終
即生第一天上。爲四天王。畢天之壽。下生
人間。作轉輪聖王飛行皇帝。七寶自至。一
金輪寶。二神珠寶。三紺馬寶朱髦&MT02147;。四白
象寶朱髦尾。五玉女寶。六賢鑒寶。七聖導
寶。八萬四千歳。壽終即上生第二忉利天
上。爲天帝釋。壽盡又昇第七梵天。爲梵天
王。如是上作天帝。下爲聖主。各三十六反。
周而復始。及其變化。隨時而現。或爲聖
帝。或作儒林之宗。國師道士。在所現化。不
可稱記
菩薩於九十一劫。修道徳。學佛意。通十地
行。在一生補處。後生第四兜術天上。爲諸
天師。功成志就。神智無量。期運之至。當
下作佛。託生天竺迦維羅衞國。父王名白
淨。聰叡仁賢。夫人曰妙。節義温良。迦維羅
衞者。三千日月萬二千天地之中央也。佛
之威神。至尊至重。不可生邊地。地爲傾邪。
故處其中。周化十方。往古諸佛興。皆出於

菩薩初下。化乘白象。冠日之精。因母晝寢。
而示夢焉。從右脇入。夫人夢寤。自知身重。
王即召問太卜。占其所夢。卦曰。道徳所歸。
世蒙其福。必懷聖子。菩薩在胎。清淨無有
臭穢。於是群臣諸小國王。聞大王夫人有
娠。皆來朝賀。菩薩於胎中。見外人拜。如蒙
羅縠而視。陰以手攘之。攘之者意。不欲擾
人也。自夫人懷妊。天爲獻飮食。自然日至。
夫人得而享之。不知所從來。不復饗王厨以
爲苦且辛。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時。化從右
脇生墮地。即行七歩。擧右手住而言。天上
天下。唯我爲尊。三界皆苦。何可樂者。是時
天地大動。宮中盡明。梵釋神天。皆下於空
中侍。四天王接置金机上。以天香湯。浴太
子身。身黄金色。有三十二相。光明徹照。上
至二十八天。下至十八地獄。極佛境界。莫
不大明。當此日夜。天降瑞應。有三十二
種。一者地爲大動坵墟皆平。二者道巷自
淨臭處更香。三者國界枯樹皆生華葉。四者
苑園自然生奇甘果。五者陸地生蓮華大如
車輪。六者地中伏藏悉自發出。七者中藏
寶物開現精明。八者篋笥衣被*披在椸架。
九者衆川萬流停住澄清。十者風霽雲除空
中清明。十一天爲四面細雨澤香。十二明月
神珠懸於殿堂。十三宮中火燭爲不復用。
十四日月星辰皆住不行。十五沸星下現侍
太子生。十六釋梵寶蓋彌覆宮上。十七八
方之神捧寶來獻。十八天百味食自然在前。
十九寶甕萬口懸盛甘露。二十天神牽七寶
露車至。二十一五百白象子自然羅住殿
前。二十二五百白師子子從雪山出羅住城
門。二十三天諸婇女現妓女肩上。二十四諸
龍王女繞宮而住。二十五天萬玉女把孔雀
尾拂現宮牆上。二十六天諸婇女持金瓶盛
香汁列住空中侍。二十七天樂皆下同時倶
作。二十八地獄皆休毒痛不行。二十九毒
虫隱伏吉鳥翔鳴。三十漁獵怨惡一時慈心。
三十一境内孕婦産者悉男聾盲瘖瘂癃殘百
疾皆悉除愈。三十二樹神人現低首禮侍。當
此之時。疆場左右。莫不雅奇。歎未曾有
夫人即裹以白褻。乳母抱養。字名悉達。王
告夫人。子生非凡。吾國有道人。名曰阿
夷。年百餘歳。耆舊多識。明曉相法。今欲共行
相子可乎。夫人曰佳。即嚴駕白象。導
樂。出詣道人。賜黄金白銀各一嚢。道人不受。
披*褻相太子。見有三十二相。躯體金色。頂
有肉髻。其髮紺青。眉間白毫。項有日光。目
&T030004;紺色。上下倶瞬。口四十齒。齒白齊平。方
頬車廣。長舌七合。滿師子膺。身平正。
脩臂指長。足跟滿安平趾。手内外握。合縵
掌手。足輪千輻理。陰馬藏。鹿腨腸。鈎
骨。毛右旋。一一孔一毛生。皮毛細軟。不
受塵水。胸有万字。阿夷見此。乃増歎流涙。
悲不能言
王夫人懼。拜手而問。有不祥乎。願告其
意。擧手答曰。吉無不利。敢賀大王。得生
此神人。昨暮天地大動者。其正爲此矣。我
相法曰。王者生子。而有三十二大人相者。
處國當爲轉輪聖王。主四天下。七寶自至。
行即能飛。兵仗不用。自然太平。若不樂天
下。而棄家爲道者。當爲自然佛。度脱萬姓。
傷我年已晩暮。當就後世。不覩佛興。不聞
其經。故自悲耳
王深知其能相。爲起宮室。作三時殿。各自
異處。雨時居秋殿。暑時居涼殿。寒雪時居
温殿。選五百妓女。擇取端正。不肥不痩。不
長不短。不白不黒。才能巧妙。各兼數妓。
皆以白珠名寶。瓔珞其身。百人一番。迭代
宿衞。其殿前列種甘果樹。樹間浴池。池中
奇華異類之鳥。數千百種。嚴飾光目。趣悦
太子意。不欲令學道。宮牆牢固。門開閉聲。使
聞四十里。太子生日。王家青衣。亦生蒼頭。
厩生白駒。及黄羊子。奴名車匿。馬名揵陟。
王後常使車匿侍從。白馬給乘。適生七日。
其母命終。以懷天人師功福大故。上生忉
利。封受自然。菩薩本知母人之徳不堪受其
禮故。因其將終。而從之生
至七歳。而索學書。乘羊車詣師門。時去
聖久。書缺二字。以問於師。師不能達。反啓
其志。至年十歳。妙才益顯。太子有從伯仲
之子兄弟二人。長名調達。其次曰難陀。調
達雖有高世之才。自然難曁。然而自憍。常
懷嫉意。請戲後園。的附鐵鼓。倶挽彊而射之。
太子毎發。中的徹鼓。二人不如。以爲鄙耻。久
後又請。手搏於王前。要不如者。灌之以水。
太子慈仁。雖擗昆弟。不令身痛。二人久後
復請桷力。難陀。前牽鼻象。掣之至庭。調
達力壯。挽而撲之。太子含笑。徐前接象。擧
擲牆外。使無死傷。於是二人。乃覺不如。王
與左右。益知非恒
至年十四。啓王出遊。欲觀施爲。王勅令左
右百官導從。始出城東門。天帝化作病人。
身痩腹大。倚門壁而喘息。太子問曰。此爲何
人。其僕曰。病人也。何謂爲病。對曰。凡病者。
皆由風寒。或熱或冷。此人必以飮食不節臥
起無常故得斯病。太子曰。一何苦哉。吾處
富貴。飮食快口。亦有不節。當復有病。與此
何異。即迴車還。悲念人生倶有此患。豈以
豪強。獨得免耶。遂憂不食。自念不能嬰此病
也。王問其僕。太子出遊。寧不樂乎。對曰。
逢見病人。以此不悦。王即増五百妓女。晝夜
娯樂之。王心愁憂。恐其學道。數年小差。即
復白王。閉在宮中。其日致久。思欲出遊。
王不忍拒。預勅國中。太子當出。無令疾病
諸不潔淨在道側也
太子駕乘。出南城門。天帝復化作老人。頭白
背僂。拄杖羸歩。太子問曰。此爲何人。其僕
曰。老人也。何如爲老。對曰。年耆根熟。形變
色衰。飮食不化。氣力虚微。坐起苦極。餘命無
幾。故謂之老。太子曰。有何樂哉。日月流
邁。時變歳移。物生於春。秋冬悴枯。老至如
電。身安足恃。迴車而還。愍念人生丁壯
不久。有老有病。其痛難忍。吾不能久居天
下嬰此苦也。又憂不食。王悔令出。復増五百
妓女。以娯樂之
數年小差。復欲出遊。王曰。汝毎出觀。還輙不
樂。唯憂消痩。又出何爲。太子曰。念彼苦耳。
年大當差。王勅國中。莫使老病諸不潔淨
在道側也
太子駕乘。出西城門。天帝復化作死人。室家
男女。持幡隨車。啼哭送之。太子又問。此爲何
人。其僕曰。死人也。何如爲死。曰死者盡也。
壽有長短。福盡命終。氣絶神逝。形骸消索。
故謂之死。人物一統無生不終
太子曰。夫死痛矣。精神劇矣。生當有此老
病死苦。莫不熱中。迫而就之。不亦苦乎。吾
見死者。形壞體化。而神不滅。隨行善惡。禍
福自追。富貴無常。身爲危城。是故聖人。
常以身爲患。而愚者保之。至死無厭。吾不
能復以死受生。往來五道。勞我精神。迴車
而還。愍念天下有此三苦。憂不能食。王益不
樂。曰國是汝有。當理人物。何爲遠慮。以自
疲苦。復増五百妓女。以娯樂之
太子至年十七。王爲納妃。簡閲國中名女
數千。無可意者。最後一女。名曰瞿夷。端正
好潔。天下第一。賢才過人。禮義備擧。是則
宿命賣華女也。女子雖納。久而不接。婦人之
情欲。有附近之意。太子曰。常得好華。置我
中間。共視之。寧好乎。瞿夷即具好華。又欲
近之。太子曰。却此華有汁。汚瘀床席。久
後復曰。得好白&T073554;。置我中間。兩人觀之不
亦好乎。婦即具&T073554;。又有近意。太子曰。却汝
有汚垢。必汚此&T073554;。婦不敢近。傍側侍女。咸
有疑意。謂不能男。太子以手指妃腹曰。却
後六年。爾當生男。遂以有身。於是太子。復
啓遊觀。出北城門。天帝復化作沙門。法服持
鉢。視地而行。太子問曰。此爲何人。其僕曰。
沙門也。何謂沙門。對曰。蓋聞。沙門之爲道
也。捨家妻子。捐棄愛欲。斷絶六情。守戒無
爲。其道清淨。得一心者。則萬邪滅矣
一心之道。謂之羅漢。羅漢者眞人也。聲色
不能汚。榮位不能屈。難動如地。已免憂苦。
存亡自在。太子曰。善哉唯是爲快。即迴車
還。齋思不食。念道清淨。不宜在家。當處山
澤。研精行禪。瞿夷心疑。知其欲去。坐起不
離其側。至年十九。四月八日夜。天於窓中。
叉手白言。時可去矣。太子仰而答曰。迫有
侍衞。欲去無從。天神即厭其妻諸妓女輩。
皆令臥
太子徐起。聽妻氣息。視衆伎女。皆如木人。
百節空空。譬如芭蕉。中有亂頭猗鼓。委擔
伏琴。更相荷枕。臂脚垂地。鼻涕目涙。口中
流涎。琴瑟箏笛。樂器縱横。鵁鶄鴛鴦。警備
輩。皆悉淳昏而臥。太子遍觀。旋視其
妻。具見形體。髮爪髓腦。骨齒髑髏。皮膚肌
肉。筋脉肪血。心肺脾腎。肝膽腸&T038356;。屎尿涕
唾。外爲革嚢。中盛臭處。無一可奇。強熏以
香。飾以華彩。譬如假借當還。亦不得久計。
百年之壽。臥消其半。又多憂患。其樂無幾。
妷敗徳。令人愚癡。非彼諸佛別覺眞人
所稱譽也。故曰。貪婬致老。瞋恚致病。愚癡
致死。除此三者。乃可得道
一心念是已。便起瞻沸星。夜其過半。見諸
天。於上叉手。勸太子去。即呼車匿。徐令
馬褰裳跨之。徘徊於庭。念開門當有聲。天王
維睒。久知其意。即使鬼神。捧擧馬足。并
接車匿。踰出宮城。到於王田閻浮樹下。明
日宮中騷動。不知太子所在。千乘萬騎。
繹而追。王因自到田上。遙見太子。坐於樹
下。日光赫烈。樹爲曲枝。隨蔭其躯。王悚然
悟驚。乃知其神。不識下馬。爲作禮時。太子
亦即前拜曰。自我爲子。希曾出國。今一適
此。大王何宜抂來。願用時還
今我所以欲離世者。以自所見。恩愛如夢。
室家歡娯。皆當別離。貪欲爲獄。難得免出。
故曰。以欲網自蔽。以愛蓋自覆。自縛於獄。
如魚入笥口。爲老死所伺。如犢求母乳。吾
恒以是。常自覺悟。願求自然。欲除衆苦。諸
未度者。吾欲度之。諸*未解者。吾欲解之。諸
不安者。吾欲安之。未見道者。欲令得道。故
欲入山求我所願。得道當還。不忘此誓
王知其志固。惘然不知所言。便自還宮。謂
瞿夷曰。如吾子心。清白難動如地。不樂富
貴。不慕於天下。唯道是欲。自期必逮。於是
太子。攀樹枝見耕者。墾壤出虫。烏隨啄呑。
感傷衆生。魚鱗相咀。其不仁者。爲害滋甚。死
墮惡道。求出良難。諸天雖樂。而亦非常。福
盡則懼。罪至亦怖。禍福相承。生死彌久。觀見
人間。上至二十八天。貴極而無道。皆與地
獄對門。三惡道處。痛酷百端。歡樂暫有。憂
畏延長。天地之間。無一可奇。吾不能復爲
欲惑矣
即起上馬。將車匿前行數十里。忽然見主五
道大神。名曰賁識。最獨剛強。左執弓。右持
箭。腰帶利劍。所居三道之衢。一曰天道。二曰
人道。三曰三惡道。此所謂死者魂神。所當過
見者也。太子到問。何道所從。賁識惶懅。
投弓。釋箭。解劍。逡巡示以天道曰。是道可

行數十里。逢兩獵客。太子自念。我已棄家。
在此山澤。不宜如凡人被服寶衣有慾態也。
乃脱身寶裘。與獵者貿鹿皮衣。到前下馬。
遣車匿還。車匿長跪曰。今隨大天。不可獨
還。太子曰。汝可徑歸。上白大王。及謝舍妻。
今求無爲大道。勿以我爲憂。即脱寶冠及著
身衣。悉付車匿。於是白馬。屈膝舐足。涙如
連珠。車匿悲泣。隨路而啼。顧視太子。
被鹿皮衣。變服去矣
車匿歩牽馬還。宮都中外。莫不惆悵。瞿夷
啼哭。自投殿下曰。我望太子。如渇欲飮。汝
今與馬返獨空歸。前抱馬頸。問太子所在。
車匿曰。太子上白大王及謝舍妻。今求無爲
道。勿以我爲憂。瞿夷啼哭曰。一何薄
命。生亡我所天。爲在何許。當那求之。撫馬
背曰。太子乘汝出。汝何獨來歸。擧國人民。
莫不歔欷。王悲噢咿。涕泣交流。謂瞿夷
曰。如吾子所覺。老病死苦。實爲大患。此神
人也。其生之日。上帝親下。万神侍衞。符瑞
光相。非世所見。阿夷相言。若不樂天下。而
棄家爲道者。必爲自然佛。當度脱萬姓。
今辭學道。乃自然乎
王欲解瞿夷意。亦自感激。即選國中豪賢。
得數千人擇有累重多子孫者。取五人現之。
王曰。汝等於家長子抱孫。獨曰歡耶。吾有一
子。未曾出門。一旦捨我。遠渉深山。溪谷險
阻。吉凶之難。寒暑飢渇。誰得知者。煩卿五
人。各遣一子。追求索之。得必隨侍。如有中
道委而還者。吾滅汝族屬。於是阿若拘隣等
五人。受命追太子。及於深山。隨侍數年。太子
不與語。自行如故。陟渉山崗。蔓踰深谷。五人
苦之言。此狂人耳。何道之有。行不擇路。奚可
隨也。設委還者。王滅吾家。不如止此。五人
所止。有好泉水。甘果不乏
太子自去。踰越名山。經摩竭界。瓶沙王出
田獵。遙見太子。行山澤中。即與諸耆長大
臣。倶追見之。王曰。太子生多奇異形相炳著。
當君四天下。爲轉輪聖王。四海顒顒。冀神寶
至。何棄天位。自放山藪。必有異見。願聞其
志。太子答曰。以吾所見。天地人物。出生有
死。劇苦有三。老病死痛。不可得離。計身爲苦
器。憂畏無量。若在尊寵。則有憍佚。貪求快
意。天下被患。此吾所厭。故欲入山以修其志。
諸耆長曰。夫老病死。自世之常。何獨預憂。
乃棄美號。隱遁潜居。以勞其形。不亦難乎」
太子答曰。如諸君言。不當豫憂。使吾爲王。
老到病至。若當死時。寧有代我受此厄者
不。如無有代。胡可勿憂。天下雖有慈父孝
子。愛徹骨髓。至病死時。不得相代。若此僞
身。苦至之日。雖居高位。六親在側。如爲盲
人設燭。何益於無目者乎。吾觀衆行。一切無
常。皆化非眞。樂少苦多。身非己有。世間虚
無。難得久居。物生有死。事成有敗。安則有
危。得則有亡。萬物紛擾。皆當歸空。精神無
形。躁濁不明。行致死生之厄。非直一受而
已。但爲貪欲。蔽在癡網。沒生死河。莫之能
覺。故吾欲一心思四空淨。度色滅恚。斷求
念空。無所適莫。是將反其源。而歸其本。始
出其根。如我願得。乃可大安
瓶沙王憙曰。善哉菩薩志妙。世間難有。必得
佛道。願先度我。大子默然而逝。當度尼連
禪河。天神爲止流令中暫乾。大子渡河。
行數十里。見三梵志。各與弟子。索居谿邊。
過問其道。自稱言。吾事梵天。奉於日月。日
修火祠。唯水是淨。菩薩答曰。是故生死道
耳。水不常滿。火不久熱。日出則移。月滿則
虧。道在清虚。水焉能令人心淨。傷之而去。
行起慈心。遍念衆生老耄專愚。不免疾病。
死喪之痛。欲令解脱。以一其意。而起悲心。愍
傷一切。皆有飢渇寒暑得失罪咎艱難之患。
欲令安隱。以一其意。而起喜心。念諸世間。皆
有憂苦恐怖遭逢之患。欲令恬惔以一其意。
而起護心。欲度五道八難之生。愚蔽曚闇。
不見正道。念欲成濟。使得無爲。以一
意。得善不喜。逢惡不憂。捨世八事。利衰毀
譽稱譏苦樂。不以傾動
既歴深山。到幽閑處。見貝多樹。四望清淨。
自念。我已棄家。在此山澤。不宜復飾髮如凡
人意。以有櫛梳湯沐之念。則失淨戒正定慧
解度知見意。非道之純汚清淨行。當作沙
門如菩薩法。天神奉剃刀鬚髮自墮。天受
而去。菩薩即拾槀草。以用布地。正基坐。叉
手閉目。一心誓言。使吾於此肌骨枯腐。不
得佛終不起。天神進食。一不肯受。天令左
右。自生麻米。日食一麻一米。以續精氣。端
坐六年。形體羸痩。皮骨相連。玄清靖漠。
寂默一心。内思安般。一數二隨。三止四觀。
五還六淨。遊志三四。出十二門。無分散意。
神通微妙。棄欲惡法。無復五蓋。不受五欲。
衆惡自滅。念計分明。思想無爲。譬如健人
得勝怨家。意以清淨。成一禪行。心自開解。
却情欲意。無惡可改。不復計視。念思已滅。
譬如山頂之泉。水自中出。盈流於外。谿谷雨
潦。無縁得入。恬惔守一。欣然不移。成二禪
行。又棄喜意。唯見無婬。外諸好惡。一不
得入。内亦不起。心正身安。譬如蓮華根在
水中。華合未開。根莖枝葉。潤漬水中。以淨
見眞。成三禪行。棄苦樂意。無憂喜想。心不
依善。亦不附惡。正在其中。如人沐浴潔淨。覆
以鮮好白&T073554;。中外倶淨。表裏無垢。喘息自
滅。寂然無變。成四禪行。譬如陶家和埴調
柔。中無沙礫。在作何器。精進開發。無所不
能。以得定意。不捨大悲。智慧方便。究暢要
妙。通三十七道品之行。所謂四意止。四意
斷。四神足念。五根五力。七覺八道。周而復
始。無復瑕穢。意在三向一惟向空。念滅不
散。無操無捨。二向無想。心定不起。好惡不
思。三向不願。不樂三界。不復生苦。便得三
活。一離貪欲。二離瞋恚。三離愚癡。無復罣

於是第六化應聲天。天上魔王。見菩薩清淨
無欲。精思不懈。心中煩毒。飮食不甘。伎樂
不御。念是道成必大勝我。欲及其未作佛。
當壞其道意。魔子薩陀。前諫父曰。菩薩行
淨。三界無比。*以得自然神通。衆梵諸天億
百。皆往禮侍。此非天王所當沮壞。無爲興惡
自虧福也。魔王不聽。召三玉女。一名欲妃。
二名悦彼。三名快觀。使行壞菩薩意。三女皆
被羅縠之衣。服天名香瓔珞珠寶。極爲妖冶
巧媚之辭。欲亂其意。菩薩心淨。如琉璃珠。
不可得汚。三女復白曰。仁徳至重。諸天所
敬。應有供養故天獻我。我等好潔。年在盛
時。天女端正。莫有殊我者。願得晨起夜寐
供侍左右
菩薩答曰。汝宿有福。受得天身。不惟無常。
而作妖媚。形體雖好。而心不端。譬如畫瓶
中盛臭毒。將以自壞。有何等奇。福難久居。
婬惡不善。自亡其本。死即當墮三惡道中。
受鳥獸形。欲脱致難。汝輩亂人正意。非清淨
種。革嚢盛屎。而來何爲。去吾不用汝。其三
玉女。化成老母。不能自復。魔王益忿。更召諸
鬼神。合得一億八千萬衆。皆使變爲師子熊
羆虎兕象龍牛馬犬豕猴猿之形。不可稱言。
虫頭人體。蚖蛇之身。黿龜之首。而六目。或
一頸而多頭。齒牙爪距。擔山吐火。雷電四
繞。&T016247;持戈矛。菩薩慈心。不驚不怖。一毛不
動。光顏益好。鬼兵退散。不能得近。魔王自
前。與佛相難詰。其辭曰
    比丘何求坐樹下 樂於林藪毒獸間
    雲起可畏窈冥冥 天魔圍繞不以驚
    古有眞道佛所行 恬惔爲上除不明
    其城最勝法滿藏 吾求斯座決魔王
    汝當作王轉金輪 七寶自至典四方
    所受五欲最無比 斯處無道起入宮
    吾觀欲盛呑火銅 棄國如唾無所貪
    得王亦有老死憂 去此無利勿妄談
    何安坐林而大語 委國財位守空閑
    不見我興四部兵 象馬歩兵億八千
    已見猴猨師子面 虎兕毒蛇豕鬼形
    皆持刀劍&T016247;戈矛 超踔哮吼滿空中
    設復億姟神武備 爲魔如汝來會此
    矢刃火攻如風雨 不先得佛終不起
    魔有本願令我退 吾亦自誓不虚還
    今汝福地何如佛 於是可知誰得勝
    吾曾終身快布施 故典六天爲魔王
    比丘知我宿福行 自稱無量誰爲證
    吾昔行願從定光 受別爲佛釋迦文
    怒畏想盡故坐斯 意定必解壞汝軍
    我所奉事諸佛多 財寶衣食常施人
    仁戒積徳厚於地 是以脱想無患難
    菩薩即以智慧力 伸手案地是知我
    應時普地砰大動 魔與官屬顛倒墮
    魔王敗績悵失利 惛迷却踞前畫地
    其子又曉心乃悟 即時自歸前悔過
    吾*以不復用兵器 等行慈心却魔怨
    世用兵器動人心 而我以等汝衆生
    若調象馬雖已調 然後故態會復生
    若得最調如佛性 已如佛調無不仁
    姟天見佛擒魔衆 忍調無想怨自降
    諸天歡喜奉華臻 非法王壞法王勝
    本從等意智慧力 慧能即時攘不祥
    能使怨家爲弟子 當禮四等道之證
    面如滿月色從容 名聞十方徳如山
    求佛像貌難得比 當稽首斯度世仙
*佛説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




佛説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下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累劫清淨之行。至儒大慈。道定自然。忍
力降魔。鬼兵退散。定意如故。不以智慮。無憂
喜想。是日初夜。得一術闍。自知宿命。無數
劫來。精神所更。展轉受身。不可稱計。皆識
知之。至二夜時。得二術闍。悉知衆生心中所
念。善惡殃福。生死所趣。至三夜時。得三術
闍。漏盡結解。自知本昔久所習行。四神足
念。精進定欲定。意定。戒定。得變化法。所欲
如意。不復用思。身能飛行。能分一身。作百
作千。至億萬無數。復合爲一。能徹入地。石
壁皆過。從一方現。俯沒仰出。譬如水波。能身
中出水火。履水行虚。身不陷墜。坐臥空中。如
鳥飛翔。立能及天。手捫日月。欲身平立。至梵
自在。眼能徹視。耳*能洞聽。意悉預知。諸
天人龍鬼神蚑行蠕動之類。身行口言心所
欲念。悉見聞知。諸有貪婬無貪婬者。有瞋
恚無瞋*恚者。有愚癡無愚癡者。有愛欲無
愛欲者。有大志行無大志行者。有内外行無
内外行者。有念善無念善者。有一心無一
心者。有解脱意無解脱意者。一切悉知
菩薩觀見天上人中。地獄畜生。鬼神五道。先
世父母兄弟妻子。中外姓字。一一分別。一世
十世。百千萬億無數世事。至于天地一劫崩
壞空荒之時。一劫始成。人物興時。能知十劫
百劫。至千萬億無數劫中。内外姓字。衣食苦
樂。壽命長短。死此生彼。展轉所趣。從上頭
始。諸所更身。生長老終。形色好醜。賢愚苦
樂。一切三界。皆分別知。見人魂神。各自
隨行。生五道中。或墮地獄。或墮畜生。或作
鬼神。或生天上。或入人形。有生豪貴富樂家
者。有生卑鄙貧賤家者。知諸衆生。或五
自蔽。一色像。二痛痒。三思想。四行作。五魂
識。皆習五欲。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
味。身貪細滑。牽於愛欲。*或於財色。思望安
樂。從是生諸惡本。從惡致苦。能斷愛習。不隨
婬心。大如毛髮。受行八道。則衆苦滅矣。
譬如無薪亦復無火。是謂無爲度世之道」
菩薩自知。已棄惡本。無婬怒癡。生死已除。種
根已斷。無餘栽枿。所作已成。智慧已了。明
星出時。廓然大悟。得無上正眞之道。爲最
正覺。得佛十八法。有十神力四無所畏。佛十
八法者。謂從得佛。至*于泥曰。一無失道。二
無空言。三無忘志。四無不靜意。五無若干
想。六無不省視。七志欲無減。八精進無減。
九定意無減。十智慧無減。十一解脱無減。十
二度知見無減。十三古世之事悉知見。十四
來世之事悉知見。十五今世之事悉知見。
十六覽衆身行化以始所知。十七*覽衆言
行化以始所知。十八*覽衆意行化以始所知。
是爲佛十八不共之法
十神力者。佛悉知見。深微隱遠是處非處。
明審如有。一力也。佛悉明知來今往古所
造行地所受報應。二*力也。佛悉分別天人衆
生彼彼異念。三*力也。佛悉知衆生若干種語
及度世語。四*力也。佛悉了知世間雜種無量
情態。五*力也。佛能現禪解定行除衆勞
諍。六*力也。佛知欲縛知縛解要在所宜行。
七*力也。佛智如海善言無量追識一切宿命
所更。八*力也。佛天眼淨。見人物死。神所
出生。善惡殃福。隨行受報。九*力也。佛漏已
盡。無復縛著。神眞叡智。自知見證。究暢道
行。可作能作。無餘生死。其智明審。是爲佛十
神力也
四無所畏者。佛神智正覺。無所不知。愚惑相
言。佛未悉知。至於梵摩衆聖。皆莫能論佛
之智故。獨歩不懼。一無畏也。佛漏已盡悉知。
愚惑相言。佛漏未盡。至於梵*摩衆聖。莫能
論佛之志故。獨歩不懼。二無畏也。佛説經
戒天下誦習。愚惑相言。佛經可遏。至*於梵
*摩衆聖。莫能論毀佛之正經故。獨歩不懼。
三*無畏也。佛現道義。言眞而要。能度苦厄。
愚惑相言。佛不能度苦。至*於梵*摩衆聖。莫
能論佛正道故。周行不懼。四*無畏也
佛得定意。一切知見。坐自念言。是實微妙。難
知難明。甚難得也。高而無上。廣不可極。淵而
無下。深不可測。大包天地。細入無間。昔定光
佛時。別我爲佛。名釋迦文。令果得之。從無
數劫。勤苦所求。適今得耳。自念宿命。諸所施
爲。慈孝仁義。禮敬誠信。中正守善。虚心學
聖。柔弱淨意。行六度無極。布施持戒。忍辱精
進。一心智慧。習四等心。慈悲喜護。養育衆
生。如視赤子。承事諸佛。積徳無量。累劫勤
苦。不望其功。今悉自得。喜自説曰
    今覺佛極尊 棄婬淨無漏
    一切能將導 從者必歡預
    夫福之報快 妙願皆得成
    愍疾得上寂 吾將逝泥洹
佛初得道。自知食少身體虚輕。徐起入水洗
浴。畢欲上岸。天按樹枝。得攀而出。旋往樹
下。有五百青雀。飛來繞佛。三匝而去。復有長
者女。始嫁有願生子男者。當作百味之糜。祠
山樹神。後生得男。喜即作糜。盛以金鉢。其女
瀉糜。釜杓不汚。女益珍敬。即與數女。倶入
山中。望見好樹。即遣婢先往掃除。婢到見
佛。不知何神。還報女言。有神在樹下坐。女令
婢戴百味之糜置頭上。前長跪上食并金鉢。
佛言。汝等能有善意。必以現世得福見諦。
衆女遙拜而退。佛便食糜已。念先三佛
得道時。皆有獻百味之食并上金鉢如此器
者。今皆在文隣龍所。佛即擲鉢水中。自然逆
流。上水七里。墮前三鉢上。四器共累。相類
如一。龍王歡喜。知復有佛。佛定意七日。不
動不搖。樹神念佛。新得道快坐七日。未有
獻食者。我當求人令飯佛。時適有五百賈
人。從山一面過。車牛皆躓不行。中有兩大
人。一名提謂。二名波利。怖還與衆人倶詣樹
神請福。神現光像言。今世有佛。在此優留
國界尼連禪水邊。未有獻食者。汝曹幸先能
有善意。必獲大福。賈人聞佛名。皆喜言。佛
必獨大尊。天神所敬。非凡品也。即和麨蜜。倶
詣樹下。稽首上佛。佛念先古諸佛哀受人施
法皆持鉢。不宜如餘道人手受食也
時四天王。即遙知佛當用鉢。如人屈申臂
頃。倶到頞那山上。如意所念。石中自然出
四鉢。香淨潔無穢。四天王各取一鉢。還共
上佛。願哀賈人。令得大福。方有鐵鉢。後弟
子當用食。佛念取一鉢不快餘三意。便悉受
四鉢。累置左手中。右手按之。合成一鉢。令四
際現。佛受麨蜜。告諸賈人。汝當歸命於佛。
歸命於法。方有比丘衆。當預自歸。即皆受
教。各三自歸。佛起於異處食畢。呪願賈人
言。今所布施。欲使食者。得充氣力。當令施
家。世世得願。得色得力。得瞻得喜。安快無
病。終保年壽。諸邪惡鬼。不得嬈近。以有善
意。立徳本固。諸善鬼神。常當擁護。開示道
地。得利諧偶。不使迍蹇。無復艱患。人有
見。以信喜敬。潔淨不悔。施道徳者。福徳益
大。所隨轉勝。吉無不利。日月五星。二十八
宿。天神鬼王。常隨護助。四天大王。賞別
善人。東提頭頼。南維睒文。西維樓勒。北拘
均羅。當護汝等令不遭横。能有慧意。研精
學問。敬佛法衆。棄捐衆惡。不自放恣。現受
吉祥。種福得福。行道得道。以先見佛一心
承奉。當爲從是致第一福。現世獲祐。快解
見諦。富樂長壽。自致泥洹。時麨蜜冷。佛腹内
風起。帝釋即知。應時到閻浮提界上。取藥
名呵梨勒。來白佛言。是果香美可服。最
除内風。佛便食之。風即除去。起到文隣瞽龍
*無提水邊。坐定七日。不喘不息。光照水中。
龍目得開。自識如前。見三佛光明。目輙得視。
龍王歡喜沐浴。名香栴檀蘇合出水。見佛
相好。光影如樹有華。前繞佛七匝。身離佛圍
四十里。龍有七頭。羅覆佛上。欲以障蔽蚊
虻寒暑。時雨七日。龍一心不飢不渇。七日
雨止。佛悟。龍化作年少道人。著好服飾。稽
首問佛。佛得無寒。得無熱。得無爲蚊虻
所嬈近耶。佛時答言
    久得在屏處 思道其福快
    昔所願欲聞 今以悉知快
    不爲彼所嬈 能安衆生快
    度世三毒滅 得佛泥洹快
    生世得覩佛 聞受經法快
    得與辟支佛 眞人會亦快
    不與愚從事 得離惡人快
    有黠別眞僞 知信正道快
佛告龍王。汝當復自歸於佛。自歸於法。自
歸於比丘僧。即受三自歸。諸畜生中。是龍爲
先見佛。佛以神足。移坐石室。自念本願。欲
度衆生。思惟生死本。從十二因縁法起。法
起故便有生死。若法滅者生死乃盡。作是故
自得是。不作是是便息。一切衆生。意爲精
神。窈窈冥冥。恍忽無形。自起識想。隨行
受身。身無常主。神無常形。神心變化。躁濁難
清。自生自滅。未曾休息。一念去。一念來。若
水中泡。一滴滅一復興。至*于三界欲色無
色九神所止。皆繋於識。不得免苦。昧昧然不
自覺。故謂之癡。莫知要道夫得至妙。虚寂
無念。不可以凡世間意知。世間道術。九十六
種。各信所事。孰知其惑。皆樂生求安。貪欲嗜
味。好於聲色故不能樂佛道。佛道清淨。空
無所有。凡計身萬物不可得常有。設當爲説。
天下皆苦。空無所有。誰能信者。枯苦我耳。
意欲默然。不爲世間説法。便入定意。佛
放眉中光。上照七天。梵天知佛欲取泥洹。
悲念三界皆爲長衰。終不得知度世之法。死
即當復墮三惡道。何時當脱天下。久遠乃
有佛耳。佛難得見。若優曇華。今我當爲天
人請命求哀於佛。令止説經。即語帝釋。將
天樂般遮伎。下到石室。佛方定意覺。般遮
彈琴而歌。其辭曰
    聽我歌十力 棄蓋寂定禪
    光徹照七天 徳香踰栴檀
    上帝神妙來 歎仰欲見尊
    梵釋齎敬意 稽首欲受聞
    佛所本行願 精進百劫勤
    四等大布施 十方受弘恩
    持戒淨無垢 慈軟護衆生
    勇決入禪智 大悲敷度經
    苦行積無數 功勳成於今
    戒忍定慧力 動地魔已擒
    徳普蓋天地 神智過靈
    相好特無比 八聲震十方
    志高於須彌 清妙莫能論
    永離婬怒癡 無復老死患
    唯哀從定覺 愍傷諸天人
    爲開法寶藏 敷惠甘露珍
    令從憂畏解 危厄得以安
    迷惑見正道 邪疑覩眞言
    一切皆願樂 欲聽受無厭
    當開無死法 垂化於無窮
佛意悉知。便從定覺。梵天白佛言。從久遠以
來。適復見佛耳。諸天喜踊。欲聞佛法。當爲
世間説經。願莫般泥洹。衆生愚闇。無有慧
眼。*唯加慈導。令得解脱。諸天人中。多有賢
善。好道易解。亦有精進。能受戒法。畏於地
獄三惡道者。願開法藏。爲現甘露。受者必
多。天下無佛時。我見餘道人。具有三毒自
合作經典人尚學其不至誠法。何況佛
之清淨無婬怒癡。願佛説法。使衆生得聞至
誠之道
佛言。善哉善哉。梵天。欲廣施安救諸世間。撫
利寧濟。樂使解脱。我念世間。貪愛嗜欲。墮
生死苦。少能自覺本從十二因縁起。癡縁癡。
行縁行。識縁識。名像縁名像。六入縁六入。
更樂縁更樂。痛縁痛。愛縁愛。受縁受。有縁
有。生縁生老死憂悲苦悶心惱。大患其有。
精神從愛。轉受生死。欲得道者。當斷貪愛
滅除情欲。無爲無起。然則癡滅。癡滅則行
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像滅。名像滅則六
入滅。六入滅則更樂滅。更樂滅則痛滅。痛滅
則愛滅。愛滅則受滅。受滅則有滅。有滅則
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悶心惱大患皆盡。
是謂得道。*唯佛覺此。微妙難明。夫此清淨
無愚癡想。不可以世間凡夫意知。天下道
術。九十六種。各有所事。或事天地日月五
星。或事水火鬼神龍神。皆樂生求安。貪欲嗜
味。好於聲色。故不能樂佛道。不聞佛經。不
知要法。凡人意異。計身萬物謂可常有。設
當爲説目之所見。萬物無常。有身皆苦。身
爲非身。空無所有。親戚家屬。悉非人所。正
言似反。誰能信者。吾爲枯苦。不如取泥洹。
故欲不言耳。梵天復曰
    從無數劫人在世間 生死*唯佛經難得聞
    從佛在世能度極者 今以得願人中難有
    尊極無佛比 是故稽首禮
    世間縛著爲久在冥 今十力興神智無量
    當開法藏施慧光明 照諸天人令得開解
    佛能度一切 是故願自歸
    從本發意誓爲苦人 勞謙積徳行願已成
    無明老死長衰可悲 當施法藥救諸病痛
    慈哀無過佛 是故稽首請
佛已可梵天念誰可先度者。昔者父王
遣五人侍我。今在山中。即復道還。五人見佛。
自相謂言。是人來者。愼莫與起也。佛到。五
人皆起。不覺作禮。時佛言。卿等持心。何無
牢固。屬言莫起。何以作禮。五人不對。願爲弟
子。佛即手摩其頭。以爲沙門。還道樹下
坐思惟佛。又復念此間有優爲迦葉。大明勇
健。有好名字。國王吏民。皆共事之。與五百
弟子。在尼連禪水邊。欲先開化令解歡喜。
信樂佛法。爾乃餘人。當隨而學。即往從之。
迦葉見佛。即來起迎。讃言幸甚。大道人善
來。相見消息安不。佛即答言。無病第一利。
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厚。無爲第一安
迦葉曰。有何勅使。佛言。欲報一事。儻不瞋
恚。煩借火室。一宿之間。曰不愛也。中有毒
龍。恐相害耳。佛言。無苦龍不害我。重借至
三。迦葉言。然大道人徳高。能居中者大善。
佛即澡洗前入火室。持草布地。適坐須臾。
毒龍瞋恚。身中出烟。佛亦現神。身中出
烟。龍大忿怒。身皆火出。佛亦現神。身出火
光。龍火佛光。於是倶盛。石室盡燃。其炎烟
出。如失火状。迦葉夜起。相視星宿。見火室洞
然。噫噫言。咄。是大沙門。端正可惜。不隨我
語。竟爲毒火所害。佛知其意。於其室内。
以道神力。滅龍恚毒。降伏龍身。化置鉢中。
迦葉惶遽。令五百弟子人。持一瓶水。就擲
滅火。而一瓶者。更成一火。師徒益怖。皆言。
咄咄殺是大沙門。明旦佛持鉢盛龍而出。迦
葉驚喜問。大道人乃尚活耶。器中何等。佛答
言。然吾自活耳。是鉢中者。可言毒龍。衆人
所畏。不敢入室者也。今者降之。已受戒
矣。迦葉自以得道。謂佛非眞。顧語弟子。是
大沙門極神。雖爾未及於道。不如我得羅
漢也
佛復移近迦葉。坐一樹下。夜第一四天王倶
下聽佛説經。四王光影。明如盛火。迦葉夜
起。占候見佛。邊有四火。明旦行問。大道人
亦事火乎。佛言。不事火也。曰昨夜此間有
四火何也。佛言。昨夜四天王。來下聽經。是
其光耳。迦葉念言。是大沙門極神。雖然尚
未得道故。不如我得羅漢也
佛止樹下。第二天帝釋。夜復來下。聽佛説經。
帝釋光影。甚益大明。迦葉夜起。占候見佛邊
火光倍於昨四火明。心念是大沙門續事
火也。明旦復行問。大道人得無事火。佛言
不也。昨天帝釋。來下聽經。是其光耳。迦葉
念言。是大沙門。乃神聖。雖然未及於道。不
如我得羅漢也
後夜第七梵天。又下聽經。梵之光影。倍於帝
釋。迦葉夜起。占候見火光益大明盛。明日
問。大道人事火乎。答言。不事火也。昨夜火
光益明大何也
佛言。昨夜梵天。來下聽經。是其光耳。迦葉復
念。是大沙門。神則神矣。然未得道。不如*我
得羅漢也
迦葉五百弟子。人事三火。合千五百火。明旦
燃之。火了不燃。怪而白師。師言。疑是大沙
門所爲也。即行問佛。我五百弟子。凡事千
五百火。今旦燃之。火皆不燃。是大道人之所
爲乎。佛言。卿欲使火燃不。問之至三。曰欲
使燃。佛言可去。火當燃。應聲皆燃。迦葉復
念。是大沙門。神則神矣。然未得道。不如我已
得羅漢也
迦葉身自事三火。明旦燃之。又不可燃。心
*念復是大沙門所爲也。即行問佛。我自事三
火。今旦燃之。了不可燃。續是大道人所爲

佛言。卿欲使火燃不。問之至三。*曰欲使
燃。佛言可去。*火當燃。應聲皆燃。迦葉復
念。是大沙門。神則神矣。然未得道。不如我已
得羅漢也
火燃之後。迦葉欲滅之不可得滅。五百弟
子。及諸事火者。共助滅之。而了不滅。皆言。
大沙門所爲也
葉行問佛。火既燃矣。今不可滅。佛言。欲
使滅乎曰欲使滅佛言。可去*火當滅。應聲
即滅。迦葉故念。是大沙門雖神。不如我
道眞也
迦葉行白佛言。願大道人。留此不須復遠
行。我自給飯食。即還勅家。明日作好飯。
施床座已。食時自行請佛。佛言便去今隨後
到。迦葉適去。佛如人屈*申臂頃。東適弗于
逮界上數千億里。取樹果名閻逼。盛滿鉢
還。迦葉未至。佛已坐其床上。迦葉後到。問
大道人從何道來。佛言。卿適去我東到弗于
地取閻*逼果。香美可食便取食之。佛飯
已去。迦葉續念。是大沙門雖神。不如我道眞
也。明日食時。迦葉復請佛。佛言便去。今隨後
到。迦葉適去。佛便南行。極閻浮提界數千
萬里。取呵梨勒果。盛滿鉢還。迦葉未歸。佛
已坐其床。迦葉至問何縁先到。佛言。卿適
*去我即南行極此地界。取呵梨勒果。亦香且
美。便取食之。佛飯已去。迦葉續念。是大沙門
雖神。不如我道眞也
明日迦葉。復行請佛。佛言便去。今隨後到。
迦葉適去。佛西到拘耶尼界上數千億里。取
阿摩勒果。盛滿鉢還。先迦葉歸。坐其床上。
迦葉後至。問大道人。從何而來。佛言。卿適





去後。我西適拘耶尼地。取阿摩勒果。香美可
食。便取食之。佛飯已去。迦葉復念。是大沙門
雖神。故不如我道眞也
明日迦葉復請佛。佛言。便去今隨後到。迦葉
反顧。忽然不見佛。佛以神足。北適欝單越
界上數千億里。取自然粳米。滿鉢而還。先迦
葉至。坐其床上。迦葉後至。問大道人復從何
來。佛言。從北欝單越地。取此成熟粳米。
快美且香。卿試食之。佛飯已去。迦葉復念。
是大沙門雖神。故不如我道眞也
明日食時。佛持鉢。自到迦葉家。受飯而還。
於屏處食已。念欲澡漱。天帝知佛意即下。
以手指地。水出成池。令佛得用。迦葉晡時。彷
徉聚中。見有泉水。怪而問佛。何縁有此。佛
言。吾朝得卿飯於此。食已念欲澡漱。天帝
釋指地。令有水出。汝當名此爲指地池。迦葉
復念。是大沙門雖神。故不如我道眞也
佛還樹下。道見棄弊衣取欲浣之。天帝知
佛意。即到頞那山上。取正四方成治好石。
來置池邊白佛言。可用浣衣。佛欲曬衣。天
*帝復行取六方石。來給曬衣
迦葉見池邊有兩好石。又問。何縁有此。佛言。
吾欲浣濯。及欲曬衣。天*帝到頞那山上取
此石來。迦葉復念。是大沙門雖神。故不如
我道眞也
佛後日入指地池澡浴畢。欲出無所攀。池上
素有樹。名迦和。絶大脩好。其樹自然曲下
就佛。佛攀而出。迦葉見樹曲下垂蔭。怪而
又問。佛言。吾入池浴。出無所攀。是故樹神
爲我曲之。迦葉復念。是大沙門雖神。故不
如我道眞也
時摩竭國王及吏民。以歳節會禮詣迦葉
所。相娯樂七日。迦葉念佛神聖明智。衆人
見者。必倶捨我而共事之。當令其去七日快
也。佛知其意。即隱七日。迦葉後*日又念。間
者我有節會餘食甚多。得大沙門來。飯之快
耶。佛遙知之。即時來到。迦葉喜言。大道人
來。一何善也。我適欲相供養。中間何爲七日
不現。佛言。間者王與吏民共會七日。卿意
念言。是大沙門。神聖明智。衆人見者。必倶
捨我而共事之。當令其去七日快也。是故
我去。卿今念我故復來耳。迦葉心念。是大
沙門。乃知人意。雖然故不如我道眞也
爾時迦葉五百弟子。適倶破薪。各擧一斧。
斧皆不得下。懅共白師。師言。是大沙門所
爲也。即行問佛。我諸弟子。向共破薪。斧皆擧
而不下。佛言可去。斧當下。斧即下下之後。
斧皆著薪。擧之不擧。復行白佛。今斧適下。
又皆不擧。佛言可去。今使斧擧。即擧得用。迦
葉復念。是大沙門雖神。故不如我道眞也
時尼連禪水。長流駃疾。佛以自然神通。斷
水令住。使水隔起。高出人頭。令底揚塵。佛
行其中。迦葉恐佛爲水所漂。即與弟子倶。乘
船索佛。迦葉見水隔斷。中央塵起。佛行其
間。迦葉呼言。大道人乃尚活耶。佛言。然吾
自活耳。又問。佛欲上船不。佛言大善。佛
今當現神。令子心伏。即從水中。貫船底入。
無有穿迹。迦葉復念。是大沙門。神則神矣。
然不如我已得羅漢也
佛語迦葉。汝非羅漢。亦不知道眞。胡爲虚
妄。自稱貴乎。於是迦葉心驚毛竪。自知無道。
即稽首言。大道人實神聖。乃知我意志。寧
可得從大道人禀受經戒作沙門耶。佛言。且
還報汝弟子。報之益善。卿是大長者。國中
所承望。今欲學大道。可獨自知乎。迦葉受
教。還告諸弟子。汝曹知乎。我目所見。意始
信解。當除鬚髮。被法衣。受佛戒。作沙門。
汝等欲何趣。五百弟子曰。我等所知。皆大師
恩。師所尊信。必不虚妄。願皆隨從得爲沙
門。於是師徒。脱身裘褐。及取水瓶杖屣諸
事火具。悉棄水中。倶共詣佛。稽首白佛言。
今我五百弟子。以有信意。願欲離家除鬚
髮。受*佛戒。佛言可。諸沙門來。迦葉及五百
弟子。鬚髮自墮。皆成沙
優爲迦葉有二弟。次曰那提迦葉。幼曰竭夷
迦葉。二弟各有二百五十弟子。廬舍列居水
邊。見諸梵志。衣服什物。諸事火具。皆隨水
流。二弟驚愕。恐兄師徒五百人。爲惡人所
害。大水所漂。即與五百弟子。逆水而上。見兄
師徒。皆作沙門。怪問。大兄年百二十。智慧高
遠。國王吏民。所共宗事。我意以兄爲是羅漢。
今反捨梵志道。學沙門法。此非小事。佛豈獨
大其道勝乎。迦葉答言。佛道最勝。其法無




量。我雖世學。未曾有得道神智如佛者也。
其經戒甚修淨。我今以見慈心度人。以
事教化。一者道定神足。變化自然。二者智慧
知人本意。三者經道正行。隨病與藥。二弟各
顧。謂諸弟子。汝等欲何趣。合五百人。倶同聲
言。願如大師。即皆稽首。求作沙門。佛言
諸沙門來。二弟及五百弟子。皆除鬚髮。即隨
佛後。復成沙*門
佛便有千沙門。倶到波羅奈夷縣叢樹下坐。
佛諸弟子。皆故梵志。佛爲諸弟子。現神變
化。一者飛行。二者説經。三者教誡。諸弟子見
佛威神。莫不歡喜作禮奉行
*佛説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