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別譯雜阿含經 (No. 0100_ ) in Vol. 02

[First] [Prev+100] [Prev]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髮。并與受戒。如比丘法。尊者犢子。精勤修
道。於半月中。具於學地。知法到法。見法覺
法。既得學果。知已解已。得證法已。尊者犢
子作是念。我今應詣佛所。作是念已。即往佛
所。頂禮佛足。在一面立。白佛言。世尊。我於
學地。都證知已。唯願世尊。重爲我説。令我聞
法。心得解脱。佛告犢子。汝若速求。心得解
脱。應修二法。當學二法。増廣二法。言二法
者。所謂智定。若能如是修習増廣。是則名爲
知種種界。通達諸界。知無數界。佛告犢子比
丘。若欲離欲惡不善者。有覺有觀。入於初禪。
如是比丘。應修二法。定及智慧。乃至四禪。慈
悲喜捨。空處識處。不用處。非想非非想處。亦
復如是。犢子。欲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者。
悉皆應學如是二法。欲學身通。欲知他心智。
欲知宿命。欲得天眼耳。欲得漏盡智。應修二
法。増廣二法。知種種界。通達諸界。知無數
界。尊者犢子聞佛所説。歡喜頂禮而去。大悲
如來。種種因縁教導。犢子受佛教已。於閑靜
處。獨坐精懃。心不放逸。常處禪定。所以族姓
子。剃除鬚髮。正欲爲修無上梵行故。於現
法中。自身取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
辦。更不受有。時衆多比丘往至佛所。爾時尊
者犢子見諸比丘。即問之言。汝等欲何所至。
比丘答言。我等將詣佛所親近供養。犢子比
丘語諸比丘言。汝等今者往至佛所。因以我
語問訊世尊。起居輕利。少病少惱。并可爲我
白世尊言。犢子。比丘已報佛恩。爲法供養。順
佛所行。時衆多比丘往至佛所。禮佛足已在
一面坐。白佛言。世尊。尊者犢子比丘。稽首世
尊足下。問訊世尊。起居輕利。少病少惱。犢子
比丘。又作是言。爲我白佛。我已修行。隨順佛
説。世尊所行。我已具得。佛告比丘。先汝有
天來至我所言。犢子比丘已得羅漢。我已先
知。天在後導。汝等今者復在天後。爾時世
尊記彼犢子已成羅漢。佛説是已。諸比丘聞
佛所説。歡喜奉行
    身命及目連 希有迦旃延
    未曾有・有我 見及於愚癡
    犢子所出家
別譯雜阿含經第十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一 丹本第十
九卷准
 失譯人名今附秦録 
(一九九)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時有梵
志。厥名優陟。來詣佛所。問訊佛已在一面坐。
即問佛言。瞿曇。一切世界爲有邊耶爲無邊
耶。佛告優陟。如斯等問。吾初不答。優陟言。
瞿曇。我問世界有邊無邊。悉不見答。若然者
汝常説法。解釋問難。爲何所答。佛言。優陟。
吾於諸法。悉善知已。爲聲聞弟子。分別正道。
蠲除衆苦。盡其邊際。優陟言。瞿曇。汝於諸
法。悉善知已。爲聲聞弟子。説於正道。蠲除
衆苦。盡其邊際。若如是者。汝所得道。爲一切
人盡行是道。爲有多少而行斯道。爾時如來
默然不答。第二第三亦如是問。如來默然悉
不加報。爾時阿難執扇侍佛。以扇扇佛。聞彼
優陟所諮已。即語之言。汝後所問。與前無異。
是以世尊默然不答汝。我且爲汝説一方喩
譬。如邊守有城。牆壁牢實。欄楯窓牖。悉皆堅
固。街巷里陌。官府市肆。周障布置。不相干
錯。而此城中。唯有一門。時守門人。聰明智
慧。有大念力。善能分別客舊諸人。識者聽入。
不識則遮。時城中人。欲有出者不知出要。周
匝遍觀更無孔穴。唯此一門乃從求出。而此
守門智慧之人。雖不具知城中種類。然知其
中將出城者。皆由此門。如是優陟。如來亦爾。
雖不具悉思惟分別。然知出入。皆由此門。如
來亦然。知過去苦現在未來苦之邊際。皆由
斯道。得盡於苦。優陟梵志聞佛所説。歡喜
而去
(二〇〇)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
林。爾時尊者富那在靈鷲山。多諸異學外道
梵志。來至其所。問訊尊者富那。在一面坐。白
尊者富那言。我等皆聞。沙門瞿曇説衆生斷
更不受生。此事云何。尊者答曰。如我解佛所
説義者。佛終不説衆生死已更不復有死此
生彼。佛實不見衆生之相。所以者何。凡夫妄
想。以有慢故。言有衆生。如來斷慢。讃歎斷
慢故。無衆生想。時諸外道聞尊者説。不生歡
喜。亦不嫌毀。即便還歸。其去未久。富那即
便往詣佛所。到佛所已。頂禮佛足。在一面立。
以諸外道所問。具白世尊。是諸外道皆言。世
尊説衆生斷更不受生。此事云何。我即答言。
如我解佛所説義者。佛終不説衆生死已更
不復有死此生彼。佛實不見衆生之想。所以
者何。凡夫妄想。以有慢故。起於衆生。如來
斷慢。讃歎斷慢。是故不起於衆生想。富那
復言。我爲外道作如是説。將不違佛所説教
法致於謗毀生増減耶。爲同世尊之所宣説。
爲當異耶。爲如法説。爲不如法。爲似法説。不
似法説。不爲同佛法者。所譏呵耶。佛告富那。
汝説眞實。非爲毀謗。不増不減。如我所説。等
無差別。是如法説。非非法説。無有同佛法者。
能譏呵汝。何以故。從本已來。一切皆爲我慢
所害。衆生煩惱。皆因我慢。而得生長。喜樂我
慢。不知我慢。以不知故。譬如循環不知端緒。
亦如亂織莫知其首。亦如麻縕。亦如軍衆。
被破壞時。擾攘亂走。衆生於何擾亂不定。此
世他世。流馳不止。生死流轉。不能得出。復告
富那。如是我慢。一切衆生。無盡盡滅無相。至
於盡滅。悉皆散壞。若知如是。於人世界。天世
界。魔世界。梵世界。沙門婆羅門。天人大衆
之中。長夜得義。救拔得樂。時諸比丘聞佛所
説。歡喜奉行
(二〇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
林。爾時尊者阿難於是夜中。詣多跋河。脱其
衣裳。置于岸上。入河澡浴。著一浴衣。即出于
水。待自身乾。時有外道。名具迦那提。往至
彼河。尊者阿難聞彼行聲及&T005733;咳聲。外道亦
聞尊者之聲。外道問言。汝爲是誰。阿難答言。
我是沙門。沙門甚多。汝今爲是何等沙門。阿
難答言。我是釋子。外道言。我欲問難。汝若閑
暇聽我所問。阿難答言。欲問便問。聽已當知。
外道問言。我死此生彼以不。阿難言。如來不
説。又問。我死此不生彼。亦生亦不生。非生非
非生彼不。阿難又言。如斯等問。佛悉不答。外
道言。我今問汝。死此生彼。乃至非生非非生。
悉不見答。汝寧不知如此事乎。阿難言。如是
之事。我悉知見。非不知見。外道言。汝所知
見。爲何謂也。阿難答言。我所知見。見彼處
所。見衆生行。乃至知見彼所從生。知見結
業。擧動所作。見煩惱結。如墨聚集。無聞凡
愚。與見結相應。順於未來長處生死。我所知
見。其事如是。豈可謂爲不知見乎。外道倶迦
那即問之曰。汝名何等。阿難答言。我名阿難。
外道復言。善哉善哉。大師弟子。我今乃至共
相談論。而不知汝乃是阿難。我若知汝。終不
能得共相抗對。時彼外道聞阿難所説。歡喜
而去
(二〇二)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長者須達多。好欲詣佛親近供養。
復作是念。我若往彼。日時故早。如來猶未從
禪定起。我今應先至彼外道所住之處。即往
其所。既至彼已。共相慰問。在一面坐。異學外
道問須達言。汝可爲我説。彼沙門瞿曇爲作
何見。須達答言。如來所説。我不能及其所知
見。在吾分外。外道言。汝若不知佛之所見。頗
復能知比丘見不。須達答言。如斯之事我亦
不知。外道復言。汝若如是竟何所見。若少所
見請聞其説。須達復言。汝當先説汝之所
見。然後我當自説所見。爾時外道語須達言。
我所見者。衆生之類。是常是實。餘皆妄語。復
有外道語須達言。我之所見。一切無常。唯此
爲實。餘皆妄語。又復有言。亦常無常。非常非
無常。唯此爲是。餘皆妄語。世界有邊。世界
無邊。亦有邊。亦無邊。非有邊。非無邊。身即
是命。命即是身。身異命異。衆生神我。死此生
彼。死此不生彼。死此亦生彼。亦不生彼。如是
長者。我所見者。死此非生彼。非不生彼。時諸
外道各各自説己所見已。語須達言。仁者當
説。須達答言。如我所見。一切衆生悉是有爲。
從諸因縁和合而有。言因縁者。即是業也。若
假因縁和合有者。即是無常。無常即苦。苦即
無我。以是義故。我於諸見。心無存著。汝諸外
道。作如是言。一切諸法常。唯此爲實。餘皆妄
語。如此計者。乃是衆苦之根本也。以貪著斯
諸邪見者。與苦相應。能忍大苦。於生死中。受
無窮苦。皆由計有。世界是常。乃至死後非生
於彼。非不生彼。如斯諸見。實是有爲業集因
縁之所和合。以此推之。當知無常。無常即苦。
苦即無我。復有外道語須達言。長者。衆生若
是業集因縁和合而有。悉皆無常。無常即苦。
苦即無我。若如是者。汝今亦復作諸苦本。與
苦相應。於生死中。受無窮苦。須達答言。我
先已説。一切諸見。心無所著。是故我今亦復
不著如斯之見。時彼外道。讃須達言。如是長
者。汝亦應當作如是説。爾時須達於彼外道
異見衆中。作師子吼。令諸外道邪見之心皆
悉息已。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以己
見共外道談論。向如來説。佛即讃言善
哉。應當如是摧諸外道。令墮負處。應熾盛正
法之論。佛説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

(二〇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
林。爾時長爪梵志往詣佛所。在一面坐而作
是言。如我今者。於一切法。悉不忍受。佛告長
爪梵志。汝於諸法悉不忍者。見是忍不。長爪
復言。如此之見。我亦不忍。佛告長爪梵志。
汝若不忍如是見者。何故而言。我於諸法。悉
皆不忍。誰爲汝出不忍之語。佛復告大姓。
汝若知若見。不忍是見。即斷是見。已棄是見。
譬如有人。既嘔吐已。若如是者於餘見中。即
不次第。便爲不取。便是不生。長爪梵志復作
是念。汝所言我已斷是見。已棄是見。譬如人
吐便於諸見。無有次第。不取不生。佛告長爪。
若如是者。多有衆生。同汝所見。亦復如是
論者。諸有異道沙門婆羅門。若捨是見。更不
受異見。是名少智。極爲尠薄。亦名愚癡。梵志
當知。世間衆生。皆依三見。初言我忍一切。第
二言一切不忍。第三言我少忍少不忍。賢聖
弟子。觀察初見。能起貪欲瞋恚愚癡。常爲如
是三毒纒縛。不得遠離。能生患害。能生結使。
不得解脱。喜樂於欲守護縛著。是名爲忍。若
不忍者能生貪欲瞋恚愚癡常爲如斯三毒所
纒。不能遠離獲得解脱。喜樂於欲。常爲愛取
守護縛著。是名不忍。若見少忍少不忍。亦復
如是忍如上忍中説。不忍如上不忍中説。賢
聖弟子。若説言忍。便爲與彼二見共諍。若言
不忍。亦復與彼二見共諍。若言少忍少不忍。
亦與二見共諍。以己所見違於他故。便起諍
論。若起諍論。必相毀害。以共諍論生毀害故。
以見是過生諸諍論故。便棄是見。不受餘見。
是義故。能斷是見。棄離是見。猶如人吐。
於諸見中。無有次第。不取不生。賢聖弟子。若
言忍及以不忍。少忍少不忍亦有是過。如是
梵志。此色顯現四大所成。賢聖弟子。見是身
無常。既見無常。便能離欲。見此身滅。即便捨
離。若見身無常。便離身欲。便離身愛。離身窟
宅。除身決定想。梵志當知。受有三種。苦受
樂受不苦不樂受。如此三受。以何爲因。云何
爲習。因何而生從何處出。以觸爲因。因觸生
習。習從觸生。因觸所生。若觸滅則受滅。離熱
得涼。譬如日沒。身邊命邊。受身邊時。知是身
邊。受命邊時知是命邊。如實而知。無有錯謬。
賢聖弟子。若受樂受。知身必壞。若受苦受不
苦不樂受知身必壞。若受樂受非和合受。
受不苦不樂受。亦復如是。云何名爲與受不
和合。所謂貪欲瞋恚愚癡。不與生老病死而
共和合。憂悲苦惱。衆苦聚集。爾時尊者舍利
弗。出家半月。侍如來側。以扇扇佛。于時如來
爲説斷於離欲之法。時舍利弗如是觀察。諸
法無常。即便離欲證成。棄捨諸見。無生漏盡。
心得解脱。長爪梵志。於諸法中。得法眼淨。如
上所説。既得信心。即白佛言。唯願世尊。聽我
出家。爾時如來即聽出家。既出家已。懃修精
進。得阿羅漢道
(二〇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須摩竭陀
池岸。爾時奢羅浮梵志。在大衆中。而作是言。
我知釋子所説教法。我所知見。勝彼釋子。當
于爾時。有衆多比丘。入城乞食。見奢羅浮梵
志在彼池岸。聞其所説。作如是言。我知釋子
所有法教。我所知者。出過於彼。時諸比丘。聞
此語已。還至僧坊。收攝衣鉢。洗手足已。往詣
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等
今日入城乞食。食訖已還歸於其中。路經須
摩竭陀池。彼池岸上。有一梵志。名奢羅浮。在
大衆中。唱如是言。我知釋子所有教法。我所
知者。出過於彼。善哉世尊。唯願當往彼池岸。
爾時如來默然許之。與諸比丘前後圍遶。往
詣於彼須摩竭陀池。時奢羅浮遙見佛來。即
從坐起。敷置高座。尋白佛言。可就此坐。佛即
便就座。坐已而告之曰。汝實作是言。我知釋
子所有法教。我所知者。出過於彼。如是説不。
時彼梵志默然而住。佛復告曰。何故默然而
不答我。汝若解者。隨汝意説。若不解者。吾當
爲汝分別宣説。令汝具足。汝今若能具足説
者。吾助爾喜。梵志當知。世若有人説言。如
來非阿羅呵三藐三佛陀者。如是説者。我稱
善哉。當問彼言。汝以何事。説言如來非阿羅
呵三藐三佛陀。此衆生等。於理不決。不能正
答。更説世間其餘談論。以諸雜語間錯其中。
憍慢矜高。生毀害心。以不能答如斯問故。默
然而住。慚愧低頭。失於機辯。奢羅浮。汝今亦
爾。設復有人作如是言。沙門瞿曇能善顯示
是有過法。如是説者。我亦稱善。當問於彼。以
何智知如斯之事。彼不能答。更説其餘世間
談論。錯亂其中。辭窮理屈慚愧低頭。默然而
住。失於機辯。亦如汝今無有異也。若復説
言。沙門瞿曇。所有弟子。無善迴向。不具持
戒。我亦稱善。而問於彼。汝以何法。驗知斯
事。彼不能答。更説世間其餘談論。錯亂其
中。辭窮理屈。慚愧低頭。默然而住。失於機
辯。汝今亦爾。當于爾時。奢羅浮同梵行者。
語奢羅浮。汝今何故默然不答。汝昔日時。恒
於大衆多人之中而言。我所知見。出過瞿曇
所有教法。汝今宜問沙門瞿曇。云何乃使沙
門瞿曇反問於汝。詰汝使説。作如是言。汝
所説者。若能具足。吾助爾喜。稱慶善哉。如其
不具。吾當爲汝分別宣示。令得具足。時奢羅
浮聞斯語已。亦復默然。無所陳説。爾時世尊
在須摩竭陀池岸。作師子吼已。即從*坐起還
王舍城。佛去不久。彼諸同行。種種呵責。作如
是言。汝於今者。如截角牛在屏處吼。汝亦如
是。於閑靜處。作師子吼。於沙門瞿曇前。默
然無所説。亦如童女。欲作男子聲。然不能作。
還爲女聲。汝亦如是。欲學瞿曇作師子吼。而
不能成。亦如雌野干欲作師子吼。然其出聲
故作野干。終不能成師子之聲。諸同行者。如
是種種呵責奢羅浮已。各四散而去
(二〇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
林。時有梵志。名曰重巣。居在於彼須摩竭陀
池岸上。於彼衆中作是唱言。我所説偈。若有
人能具足分別。顯示其義。我當爲其而作弟
子。時諸比丘食時已到。著衣持鉢。入王舍城
次第乞食。乞食已訖。即便還歸於其中。路經
須摩竭陀池岸。聞彼梵志作是語已。即還僧
坊。收攝衣鉢。洗手足已。往詣佛所。頂禮佛足
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須摩竭陀池岸。有重
巣梵志。作如是語。我所説偈。若有人能具足
分別。顯示其義。我當爲彼而作弟子。唯願世
尊。往至彼池。爾時如來默然許之。與諸比丘
前後圍遶。往詣彼池。爾時重巣梵志。遙見佛
來。即從*坐起。敷置高座。語佛言。瞿曇。可就
此座。于時如來即就其座。而告之曰。云汝
自言。我所作偈。若有人能具足分別。顯示其
義。我當爲彼而作弟子。爲有是不。梵志對曰。
實爾瞿曇。佛復告曰。汝所作偈。今當爲我誦
其章句。吾當爲汝分別解説。爾時重巣梵志
復敷高床而坐其上。自説偈言
    若是比丘  釋種子者 應當如法
    清淨活命  不宜嬈害 於諸衆生
    宜應遠離  不善諸法 守意清淨
    護所受戒  如是調伏 隨順定智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若稱如是外 隨順而履行
    於善丈夫中 汝得爲最勝
    比丘處閑靜 清淨自調順
    不惱害衆生 遠離一切惡
    如是調伏者 隨順於定智
    柔和善濡心 身口不造惡
    能攝三業者 亦名順定智
    爲世福田故 持鉢諸家乞
    撿心修念處 謙下處卑劣
    除欲棄貪求 故獲無所畏
爾時重巣梵志聞斯偈已。即生念言。沙門瞿
曇實知我心。我今宜應歸依三寶。作是念已。
即白佛言。唯願如來。聽我出家。佛即聽許。出
家爲道。受具足戒。便成沙門。精懃修習。斷諸
煩惱。得阿羅漢。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二〇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
林中。當於是時。摩竭提國諸外道輩。相與聚
集須摩竭陀池上。作斯論言。此是婆羅門諦。
此是婆羅門諦。爾時如來在於精舍。以禪淨
天耳。聞其所説。即從定覺。往詣於彼須摩竭
陀池上。諸婆羅門遙見佛來。悉從座起。爲佛
敷座。白佛就座。佛即就坐。而告之曰。汝等聚
集作何談論。諸婆羅門各白佛言。瞿曇當知。
我等今日共相聚集。作是説言。此是婆羅門
諦。此是婆羅門諦。佛告之曰。如是如是。我昔
求道初成正覺。已證知竟。取要言之。一切世
間不過三諦。吾當分別。何等爲三。所謂一切
不殺。此語是實。非虚妄説。此事若實。應勤精
進。於諸衆生。恒生慈心。此是婆羅門初諦。我
知是已廣爲人説。復次婆羅門。一切苦集是
生滅法。如斯之言。眞實不虚。此事若實。應懃
精進。於其中間常宜修心作生滅相。應如是
住。是名婆羅門第二諦。我以知此生滅相故。
成等正覺。常爲衆生。説如是法。復次婆羅門
第三諦者。離我我所。眞實無我。若離如是三
法相者。便能遠離一切諸惡。此事若實。應懃
精進。求離衆惡。應如是住。佛説是已。衆多外
道。聞佛所説。默然而坐爾時世尊而作是
念。斯愚癡人。常爲諸魔之所覆蔽。是大衆中
乃至無有一人能信斯語。生志學想。修持梵
行于時如來作斯念已。從*坐起去。佛去不
久。爾時須摩竭陀池神。而説偈言
    譬如畫水欲求迹 下種鹵地求苗稼
    如以芳香熏臭穢 水浸注波求*濡弱
    吹彼鐵杵求妙聲 如於盛冬求野馬
    彼諸外道亦如是 雖聞妙法不信受
爾時諸婆羅門聞此池神説是偈已。競隨佛
後求索出家。佛即聽許。既出家已。精懃修道。
得阿羅漢果。佛説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説。歡
喜奉行
(二〇七)爾時尊者阿難。在拘睒彌國瞿師羅
園。時有梵志。名曰聞陀。詣阿難所。問訊已
訖。在一面坐。而作是言。汝以何事。於彼沙
門瞿曇法中。出家學道。阿難答言。我今爲欲
斷惡生善。以是義故。於佛法中。出家學道。梵
復言。斷何等惡。阿難答言。我今欲爲斷
除貪欲瞋恚愚癡。梵志復言。汝等亦知斷除
貪欲瞋恚癡耶。阿難答曰。唯佛法中。有斷
如是貪欲瞋恚愚癡之法。禁制身心。梵志又
言。如此貪欲瞋恚愚癡。有何過患。汝等法中
禁制之耶。阿難對曰。欲愛染著。能生惱亂。於
現在世。増長惡法。憂悲苦惱。由之而生。未
來世中。亦復如是。瞋恚所著。愚癡所著。能壞
己心。亦壞他心。自他倶惱。於現在世。増長
諸惡。未來世中。亦復如是。増長諸惡。復次若
有染著此貪欲者。能令衆生盲無慧眼。貪欲
因縁能令智慧微弱。損減諸善。不趣涅槃。不
得三明及六神通。離菩提道。如貪欲瞋恚愚
癡亦復如是。我等見斯貪欲瞋恚愚癡。有如
是過患。以是義故。禁斷貪欲瞋恚愚癡。梵志
又問。頗復有道修集増廣。能斷貪欲瞋恚愚
癡耶阿難答言。有八聖道。所謂正見正語正
業正命正方便正定正念正志。能斷貪欲瞋
恚愚癡趣向涅槃。梵志復言。如斯之道。極爲
甚善。修集増廣。能斷貪欲瞋恚愚癡。阿難當
知。我今縁務極爲猥多今欲還歸。阿難告曰。
宜知是時。梵志聞阿難所説。歡喜而去
(二〇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尊者舍利弗。往詣佛所。頂禮佛足。
在一面坐。于時如來。爲舍利弗。種種説法。示
教利喜已。默然而住。時舍利弗。見佛默然。即
從*坐起。頂禮佛足。還其所止。未到所住處。
道逢梵志。名曰優陟。問舍利弗從何處來。
舍利弗言。梵志當知。我於今日。詣世尊所。聽
法來還。*優陟復言。汝今故未難於教法。猶
孾兒未離乳耶。舍利弗言。我今聽法無
有厭足。不同孾兒。何以故。*孾兒轉大。則
離母乳
*優陟復言。我已久離聽法教誡。舍利弗言。
如汝法中。雖復教*誡。無有義利。行於非道。
不名乘出不至菩提。是壞敗法。無有一法可
恃怙者。汝之師尊。非是如來阿羅呵三藐三
佛陀。汝今宜應速疾離彼邪師教法。譬如弊
牛。志性輕躁。好爲抵突。加復少乳。所生犢
子。其形甚小。數數離母。隨意放逸。如汝師
尊。無義教法。亦復如是。志性輕躁。所有教
法。無有義利。所有弟子。稚小無智。遠離其
師。隨意放逸。各自説言。我已離於教*誡之
法。如來法中。有義教誡。有義教誡。有善乘
出。趣向菩提。不爲邪見之所破壞。有諸善法。
而可恃怙。我之世尊。是如來多陀阿伽度阿
羅呵三藐三佛陀。諸弟子等。隨逐不捨。猶如
善牛。志性不輕。不爲*抵突。加復多乳。其犢
身體。日日長大。隨逐其母。終不捨離。*優陟
梵志。讃舍利弗。善哉善哉。汝獲善利。所受
教*誡。是出世法。趣向菩提。有善乘出。至於
涅槃。不可沮壞。有所依憑。汝師世尊。是如來
阿羅呵三藐三佛陀。作是語已。各還所止
(二〇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梵志。名曰*優陟。往詣佛所。問訊
已訖。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曇於昔日時。諸
外道等。相與聚集彼大講堂。作種種論。沙門
瞿曇。在於閑靜。修攝其心。智慧辯才。我於是
時。亦共論議。作如是言。此相應。此不相應。
譬如老牛。加復無目。我等亦爾。所有教法。甚
爲鄙陋。盲無慧眼。沙門瞿曇有大智慧。在於
閑靜。修攝其心。瞿曇。汝今云何教諸弟子。佛
告之曰。我佛法中。童男童女。共相聚會。
娯燕會。隨意舞戲。是名相應。譬如有人。年
過八十。頭白面皺。牙齒墮落。然猶歌舞。作木
牛馬。作於琵琶箜篌箏笛。亦作小車及蹹鞠
戲。如斯老人。作如是事。名不相應。其有見
者。當名此人爲作智人。爲作癡人。梵志對曰。
如是之人。名爲嬰愚。無有智慧。佛告之曰。我
佛法中。相應相順。如童子戲。梵志當知。聖賢
法中。如童子戲。*優陟白佛。云何比丘。修集
善法。佛告之曰。比丘之法。應當遠離諸惡不
善。修諸善法。不調伏者。爲調伏故。應懃修
集。不得定者。爲得定故。應懃修集。不解脱
者。爲解脱故。應懃修集。所未斷者爲令斷故。
應懃修集。所未知者。爲令知故。應懃修集。所
不修者。爲欲修故。應懃修集。所未得者。爲欲
得故。應懃修集。梵志白佛言。世尊。何等不調
欲令調故。應懃修集。佛言。眼不調。乃至意不
調。爲令調故。應懃修集。梵志言。何等不解
脱欲令解脱。應懃修集。佛言。心不解脱。爲令
解脱。應懃修集。梵志言。何等爲斷惡。應懃修
集。佛言。斷欲無明與愛故。應懃修集。梵志
言。何等不知。爲知故。應懃修集。佛言。未知
名色。爲令知故。應懃修集。梵志言。何等不
修。爲修故。應懃修集。佛言。未修定慧。不得
八道。應懃修集。梵志白佛。比丘之行。甚爲眞
實。我今事多。欲還歸家。佛告之曰。宜知是
時。*優陟梵志。即從*坐起。還其所止
(二一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
林。爾時國中。有一梵志。名曰尸蔔。往詣佛
所。問訊已訖。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曇。所
言學者。云何名學。佛告之曰。學故名學。梵志
又問。云何學故名爲學也。佛言。時時修學。増
上戒故。名之爲學。時時修學。増上心故。名之
爲學。時時修學。増上智故。名之爲學。梵志復
言。瞿曇。若有阿羅漢。盡諸有漏。所作已辦。
捨於重擔。逮得己利。心得自在。無復煩惱。正
智得解脱。時當何所學。佛言。若有羅漢。盡諸
煩惱。正見心得解脱。當于爾時。貪欲瞋恚及
以愚癡。一切悉斷無有遺餘。是名無學。若彼
羅漢。盡於貪欲瞋恚愚癡。更不造作身口意
惡。無所進求。以是義故。名爲無學。爾時尸蔔
梵志。聞佛所説。歡喜而去
(二一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
林。爾時尸蔔梵志。往詣佛所。問訊已訖。在一
面坐。而作是言。瞿曇。若有婆羅門。作是説。
隨所作業。悉是過去。本所作因。於現在世。所
作諸業。能増過去不善之因。現在之世。若不
造業。則能破壞生死之橋。四流永絶。更不流
轉。以業盡故。苦亦得盡。苦盡則苦邊際盡。瞿
曇。此事云何。佛告尸蔔。如汝所言。彼諸沙
門婆羅門等。作如是説。隨所造業。悉是過去
本業因縁。乃至盡苦邊際。若如是者。以何因
縁。於現在世。而有種種風冷病等。四大増損。
若如是者。爲自所作。爲他所作。尸蔔白佛。他
之所作。佛告尸蔔。云何自己所作。常拔鬚髮。
或擧手立。不在床坐。或復蹲坐。以之爲業。或
復坐臥於棘刺之上。或邊椽坐臥。或坐臥灰
土。或牛屎塗地。於其中坐臥。或翹一足。隨日
而轉。盛夏之月。五熱炙身。或食菜。或食稗
子。或食舍樓伽。或食糟。或食油滓。或食牛
糞。或日三事火。或於冬節。凍冰襯體。有如
是等無量苦身法。是名自己所作。云何名爲
從他作苦。爲他手足及以力杖瓦石打擲。如
是等苦。是則名爲從他得苦。一切世人。四大
増損。或爲風冷。而起是患。如是等患。現所
見事。云何彼諸婆羅門等。若作是見。言以此
故。能盡苦際。即是自作過咎。如是等咎。一
切世人。皆共知之。彼自虚説。以五因縁故。能
令身心受諸苦惱。何等爲五。所謂貪欲瞋恚
掉悔疑。如斯五法。能令衆生現在之世身心
苦惱。復有五因縁故。於現在世。能令身心常
得快樂不受苦惱。何等爲五。所謂能斷貪欲
之心。則於現在。能令身心受法快樂。何以故。
以有貪欲瞋恚掉悔故。能令衆生受諸苦惱。
若能斷除。則受快樂。無有憂患。是故應當斷
除如是貪欲瞋恚掉悔。若斷除者。無熱無惱。
不待時節。當得解脱。必趣涅槃。尸蔔是名現
在所得法。復有現前所得法。所謂正見正語
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志正念正定。説是法時。
尸蔔梵志。遠離塵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既得道已。即整衣服。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
尊。唯願如來慈哀憐愍。聽我出家。如來即聽
出家。既出家已。於空靜處。慇懃精進。得阿羅

(二一二)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那羅健陀置疊
聚落菴婆羅林。時聚落中有一梵志。名那利
婆力。在彼村住。其年衰邁。已百二十彼聚落
中。所住人民。咸謂是人眞阿羅漢。悉共恭敬。
而供養之。然斯梵志。有一親友福盡命終。得
生天上。爾時此天。作是思惟。我今若勸是那
利婆力。詣佛所者。必不信受。我今當教脱能
信我。作是念已。即往於彼老梵志所。威光炎
熾。遍照其人。所住之處。即至彼已。語梵志
言。云何於己實是怨家。詐現親相。云何於自
善親友所。視之如己。云何説斷。云何無熱
惱。汝今應當心中默念。不應發言。若有能解
如斯義者。當往其所而求出家。淨修梵行。爾
時此天。作是語已。即沒不現。於是那利婆
力梵志。聞斯語已。即往於彼富蘭那迦葉所。
心中默念。如斯問難。云何於己實是怨家。詐
現親相。云何於自善親友所。視之如己。云何
説斷。云何無熱惱。然富蘭那迦葉。尚不能知
彼心所念。況能答之。復至刪闍耶毘羅胝子
所。亦作如是心中所問。乃至尼揵陀若提子
所。亦復如是。作心中難。彼若提子。尚不能知
是念。況復能答。時那利婆力梵志。遍至六
師。悉不能知如斯之難。若不能答。我今何爲
於其法中出家修道。不如還俗受五欲樂。我
今家業甚爲豐饒。寧在家居。布施作福。復作
是念。我當往詣沙門瞿曇所。作是念已。即往
佛所。於其中路。復作是念。沙門瞿曇。年少出
家。而富蘭那六師之徒。悉是耆舊宿徳之人。
尚不能知。況彼沙門瞿曇。既是年少。出家未
久。學日又淺。而當能解如斯之義。作是念時。
於其中路。迴車欲還。復更思惟。我昔曾從耆
舊宿徳老梵志所。聞如是説。出家之人。年雖
幼稚。不應輕蔑。何以故。年雖幼稚。有大神通
及大智慧。作是念已。即往佛所。至佛所已。恭
敬問訊。在一面坐。心中默念如是四難。云何
於己實是怨家。詐現親相。云何於自善親友
所。視之如己。云何説斷。云何無熱惱。爾時
世尊。知彼梵志心之所念。即説偈言
    屏處極毀罵 百千種誹謗
    面前而讃歎 言是善好人
    實能辨諸事 詐僞而不實
    智者應當知 此是怨詐親
    出言詐親善 所作無利益
    智者應當知 此是怨詐親
    云何於親友 愛重如己身
    不應於親友 伺覓其過失
    親友心願同 相念常不忘
    如是之親友 不爲他沮壞
    應當恒敬念 愛重如己身
    何故説於斷 斷能生喜樂
    亦能得勝利 至於寂滅所
    能修於勝果 丈夫向正道
    以是義故斷 云何得無熱
    得於寂靜味 獲得大智慧
    爾時得無熱 遠離於諸惡
    入法歡喜味 是名爲無熱
爾時梵志。聞是偈已。即整衣服。而白佛言。唯
願世尊。聽我出家。于時如來。即聽出家。既出
家已。精勤修道。得阿羅漢
(二一三)須跋陀羅者。如集偈頌中説
    優陟・分匿・倶迦那 須達・長爪・奢羅浮
    重床・三諦及聞陀 二不留得・尸蔔根
    尸蔔・那羅婆力迦 須跋陀羅第十五
別譯雜阿含經第十一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二丹本第六卷
十二張後准
 失譯人名今附秦録 
(二一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
孤獨園。時有比丘尼。名曰曠野。於其晨朝。
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食訖洗鉢。將欲向彼得
眼林中。時魔王波旬。作是心念。瞿曇沙門。今
在舍衞得眼林中。其弟子曠野比丘尼。入城
乞食。食訖洗鉢。收攝坐具。將欲往詣於彼林
間。我當爲其而作擾亂。爾時波旬化作摩納。
於彼路側。問曠野言。欲何所詣。比丘尼答言。
我今欲詣閑靜之處。爾時摩納。聞是語已。即
説偈言
    一切世間中 無有解脱者
    汝詣空靜處 將欲何所作
    汝今年盛美 不受於五欲
    一旦衰老至 後莫生憂悔
時比丘尼。而作是念。此爲是誰欲惱亂我。甚
爲欺詐。爲是人耶。是非人乎。作是念已。入定
觀察。知是波旬。欲來惱亂。即説偈言
    世間有解脱 我今自證知
    波旬汝愚鄙 不解如斯迹
    欲如摽利戟 陰賊拔刀逐
    汝言受五欲 欲苦可怖畏
    欲能生憂惱 欲能生追念
    欲能生百苦 欲是衆苦本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證於盡滅 住於無漏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曠野比丘尼。善知我心。
懊惱悔恨。慚愧還宮
(二一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蘇摩比丘尼。著衣持鉢。入舍衞城
乞食。食訖洗鉢。收攝坐具。向得眼林。魔王波
旬。作是念。今蘇摩比丘尼。著衣持鉢。入城
乞食。食訖洗鉢。收攝坐具。向得眼林。爾時波
旬。化作婆羅門。在路側立。而作是言。阿梨
耶欲何所至。比丘尼答言。我今欲詣彼寂靜
處。爾時波旬。即説偈言
    仙聖之所得 斯處難階及
    非汝鄙穢智 獲得如是處
時比丘尼。作如是念。此爲是人。是非人乎。而
欲惱我。入定觀察。知是波旬。即説偈言
    女相無所作 唯意修禪定
    觀見於上法 若有男女相
    可説於女人 於法無所能
    若無男女相 云何生分別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證于盡滅 住於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蘇摩比丘尼。善知我心。
憂愁悔恨。慚愧還宮
(二一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翅舍憍曇彌比丘尼。著衣持鉢。入
城乞食。食訖洗鉢。收攝坐具。至得眼林。坐一
樹下。住於天住。爾時魔王波旬。作是心念。沙
門瞿曇。在於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有比丘
尼。名翅舍憍曇彌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食訖
洗鉢。收攝坐具。至得眼林。坐一樹下。住於天
住。作是念已。化作摩納。欲爲擾亂。即説偈

    汝今者何爲 懷憂坐樹下
    歔欷而流涙 將不喪子乎
    獨處於林中 欲求男子耶
時比丘尼。而作是念。此爲是誰。甚爲欺詐。爲
是人耶。是非人乎。而欲爲我。作大擾亂。入定
觀察。知是魔王。即説偈言
    我斷恩愛已 無欲無子想
    端坐林樹間 無愁無熱惱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翅舍憍曇彌比丘尼。善
知我心。憂愁悔恨。慚愧還宮
(二一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蓮華色比丘尼。於其晨朝。著衣持
鉢。入城乞食。食訖洗鉢。收攝坐具。并洗足
已。入得眼林。坐一樹下。端坐思惟。住於天
住。爾時魔王。而作是念。沙門瞿曇。在舍衞
國祇樹給孤獨園。蓮華色比丘尼。著衣持鉢。
入城乞食。食訖洗鉢。收攝坐具。至得眼林
中。坐一樹下。住於天住。我當爲其而作擾亂。
作是念已。化爲摩納。往至其所。而説偈言
    娑羅樹下坐 如華善開敷
    獨一比丘尼 汝今坐禪
    更無第二伴 能不畏愚癡
爾時蓮華比丘尼。即作是念。此爲是誰。擾
亂於我。甚爲欺詐。爲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
觀察。知是波旬。即説偈言
    百千姦僞賊 皆悉令如汝
    不動我一毛 故獨無所畏
爾時魔王復説偈言
    我今自隱形 入汝腹中央
    或入汝眉間 令汝不得見
時比丘尼復以偈答
    我心得自在 善修如意定
    斷絶大繋縛 終不怖畏汝
    我已吐諸結 得拔三垢根
    怖畏根本盡 故我無所畏
    我今住於此 都無畏汝心
    汝軍衆盡來 我亦不怖畏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盡滅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蓮華色比丘尼。善解我
心。憂愁悔恨。慚愧還宮
(二一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石室比丘尼。於其晨朝。著衣持鉢。
入城乞食。食訖洗鉢。收攝坐具。向得眼林。爾
時魔王。而作是念。沙門瞿曇。在舍衞國祇樹
給孤獨園。中有石室比丘尼。著衣持鉢。入城
乞食。食訖洗鉢。收攝坐具。向得眼林。我當爲
其而作擾亂。作是念已。化爲摩納。往至其所。
而説偈言
    衆生是誰造 衆生造作誰
    云何名衆生 衆生何所趣
時石室比丘尼。聞是偈已。而作是念。此爲是
誰。甚爲欺詐。爲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觀
察。知是魔王。以偈答言
    衆魔生邪見 謂有衆生想
    假空以聚會 都無有衆生
    譬如因衆縁 和合有車用
    陰界入亦爾 因縁和合有
    業縁故聚會 業縁故散滅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盡滅 安住於無漏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魔王。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憂
愁悔恨。慚愧還宮
(二一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比丘尼。名曰&MT03108;。在舍衞國王
園精舍。於其晨朝。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食訖
洗鉢。收攝坐具。向得眼林。於時魔王。而作是
念。沙門瞿曇。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有
*鼻&MT03108;比丘尼。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食訖洗
鉢。收攝坐具。向得眼林。我當爲其而作擾
亂。作是念已。化爲摩納。即於路側。而説偈言
    誰造於色像 色像造作誰
    色像從何出 色像何所趣
是比丘尼。聞斯偈已而作是念。此爲是誰。惱
亂於我。甚爲欺詐。爲是人耶。是非人乎。入
定觀察。知是魔王。説偈報言
    色像非自作 亦非他所造
    衆縁起而有 縁離則散滅
    譬如殖種子 因地而生長
    陰界諸入等 和合是色像
    因苦故生長 因苦故散壞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盡滅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憂
愁悔恨。慚愧還宮
(二二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毘闍耶比丘尼。從王園精舍。著衣
持鉢。入城乞食。食訖洗鉢。收攝坐具。至得眼
林。坐一樹下。住於天住。爾時魔王。而作是
念。沙門瞿曇。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王園
精舍。毘闍耶比丘尼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食
訖洗鉢。收攝坐具。至得眼林。坐一樹下。住於
天住。我當爲其而作擾亂。作是念已。化爲摩
納。往詣其所。而説偈言
    汝今極盛壯 我年亦復少
    五欲共歡娯 放意而受樂
    何以獨坐此 而不與我倶
時比丘尼。聞是偈已。而作是念。此爲是誰。來
惱於我。甚爲欺詐。爲是人耶。是非人乎。入定
觀察。知是魔王。説偈報言
    作樂縱歌舞 及餘五欲樂
    盡迴用與汝 非我之所宜
    人間一切樂 并及天五欲
    盡迴用與汝 都非我所宜
    我斷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盡滅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憂
愁悔恨。慚愧還宮
(二二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有一比丘尼。名曰折羅。於其晨朝。
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食訖洗鉢。收攝坐具。入
得眼林。在一樹下。正身端坐。入於天住。爾時
魔王。作是念言。沙門瞿曇。在舍衞國祇樹給
孤獨園。中有一比丘尼。名曰折羅。於其晨朝。
著衣持鉢。入城乞食。食已洗鉢。收攝坐具。入
得眼林中。在一樹下坐。入於天住。我今當往
而作擾亂。爾時魔王。作是念已。化摩納形。往
至其所。而語之言。阿利耶。欲生何處。比丘尼
言。如我今者都無生處。爾時摩納。即説偈言
    有生必得樂 生必受五欲
    汝受誰教勅 言不用復生
折羅比丘尼説偈報言
    生者必有死 衆苦所纒縛
    一切苦應斷 是以不求生
    具眼牟尼尊 説斯眞諦法
    苦因生於苦 皆應捨離之
    修聖八正道 安隱趣涅槃
    世尊教導我 我樂是教法
    我證知彼法 是故不樂生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憂
愁悔恨。慚愧還宮
(二二二)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優波折羅比丘尼。住王園精舍。
於其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衞城乞食。乞食已。
洗鉢洗足。攝持坐具。詣得眼林。在一樹下。正
身端坐。入於天住。爾時魔王。作是念言。今瞿
曇沙門。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王園精舍。
有比丘尼。名曰優波折羅。於其晨朝。著衣持
鉢。入舍衞城乞食。食訖洗足。收攝坐具。詣得
眼林。在一樹下。正身端坐。入於天住。我今當
往而作壞亂。作是念已。化作摩納。即往其所。
問比丘尼言。阿利耶。欲何處受身。比丘尼答
曰。我都無受身處。爾時摩納。即説偈言
    忉利及炎摩 兜率與化樂
    他化自在天 是處極快樂
    汝應願樂彼 受於勝妙事
優波折羅比丘尼復説偈言
    忉利及炎摩 兜率與化樂
    他化自在天 諸處雖受樂
    不離於我見 必爲魔所縛
    世間皆動搖 彼亦歸遷謝
    無有諸凡夫 離魔之境界
    世間皆熾然 世間皆烟出
    離於動搖者 我樂如此處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魔王。而作此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憂
愁悔恨。慚愧還宮
(二二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王園精舍。有一比丘尼。名曰動頭。
於其晨朝。著衣持鉢。入城乞食。乞食已。洗鉢
洗足。攝持坐具。詣得眼林。在一樹下。正身端
坐。入於天住。爾時魔王。作是念言。瞿曇沙
門。在舍衞城祇樹給孤獨園。有一比丘尼。名
曰動頭。於其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衞城乞食。
乞食已。洗鉢洗足。收攝坐具。入得眼林中。
在一樹下。正身端坐。入於天住。我今欲往而
壞亂之。作是念已。化作摩納。往詣其所。語比
丘尼言。九十六種道。汝樂何道。比丘尼答言。
此道我都不樂。爾時波旬。即説偈言
    受誰教剃髮 自號比丘尼
    不欲樂外道 汝爲甚愚癡
動頭比丘尼復説偈言
    此外諸異道 衆爲邪見縛
    種種諸見縛 終竟墮魔網
    釋種大世尊 無比之丈夫
    一切種中勝 降魔坐道場
    悉過一切上 諸事皆解脱
    能調盡有邊 彼佛教於我
    是我之世尊 我樂彼教法
    我今知彼已 盡除諸結漏
    斷除一切愛 滅諸無明闇
    逮得於滅盡 安住無漏法
    以是故當知 波旬墮負處
爾時波旬。而作是念。此比丘尼。善知我心。憂
愁悔恨。慚愧還宮
    曠野素彌  瞿曇 華蓮石室
    及毘羅   毘闍折羅 憂波折羅
  第十名動頭 此下丹本
第七卷
(二二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薩婆國竭闍池
岸。爾時世尊月十五日。在僧前坐説戒。當於
是夜。月初出時。婆耆奢在彼衆中。作是念言。
我今欲以月爲喩讃歎於佛。作是念已。從座
而起。合掌向佛言。世尊。我今欲有所説。唯願
善逝垂哀聽許。佛告婆耆奢。聽汝所説。尊者
婆耆奢。即説偈言
    猶如盛滿月 無雲處空中
    光明照世界 一切皆樂見
    釋迦牟尼尊 世間大導師
    端嚴甚殊特 名聞悉充滿
    月出白蓮榮 日現紅蓮敷
    從佛受化者 譬如華敷榮
    開彼宿善根 悉令見道迹
時婆耆奢。説此偈已。歡喜踊躍。還于所止
(二二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與無央數大衆圍遶而爲説
法。爾時尊者憍陳如。適從餘處。來詣佛所。頂
禮佛足。在一面坐。時尊者婆耆奢。亦在會中。
作是念言。我今欲在佛前以偈讃憍陳如。作
是念已從坐而起。白佛言。世尊。唯願聽我
少有所讃。佛告婆耆奢。隨汝所説。尊者婆耆
奢。即説偈言
    上座比丘憍陳如 安處實語住利樂
    常樂空閑寂靜處 聲聞所求佛教法
    悉皆逮得不放逸 有大威徳具三明
    知心差別諸善根 如來長子憍陳如
    歸命稽首禮世尊
時婆耆奢。説此偈已。歡喜踊躍。還于所止
(二二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尊者舍利弗在講堂中。爲衆説法。
言音滿足。能使聽者心意喜樂言辭正直。聞
者開解。心無所爲。所説辯了。諸比丘衆。至心
聽受。聽者悦豫。尊重恭敬。至心憶念。等同
歡喜。聽受其法
爾時尊者婆耆奢。在於會中。心作是念。我欲
以偈讃舍利弗。作是念已。即正衣服。從坐
而起。合掌白舍利弗言。唯願尊者。聽我所説。
爾時尊者告婆耆言。若有所説。恣聽汝意。
即説偈言
    善哉舍利弗 明知道非道
    爲諸比丘僧 略廣而宣説
    此優波室駛 出於微妙音
    聞者皆悦豫 出聲和雅妙
    可樂甚可愛 大衆聽無厭
時婆耆奢。説此偈已。歡喜踊躍。還于所止
(二二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住龍山
側。與大比丘衆五百人倶。皆是阿羅漢。諸漏
已盡。所作已辦。捨於重擔。盡諸有結。心得解
脱。爾時尊者目連。觀察時坐。五百比丘。皆離
愛欲。爾時世尊在衆僧前。敷座而坐。當於爾
時。月半説戒。時尊者婆耆奢亦在衆中。而作
是念。我今在於佛僧之前。欲有讃説。即從坐
起。整其衣服。合掌向佛。而作是言。唯願世
尊。聽我所説。佛言婆耆奢。隨汝所説。爾時
尊者婆耆奢。即説偈言
    無上之商主 在於龍山側
    智慧能撫慰 五百比丘僧
    目連神足者 觀察五百心
    知此諸比丘 咸斷欲結使
    一切皆具足 牟尼大聖尊
    能度於苦岸 世間最後身
    我今歸命禮 瞿曇之大師
(二二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
林。夏坐安居。爾時世尊與大比丘衆五百人
倶。皆是阿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捨於
重擔。盡諸有結。正智心得解脱。唯除一人。
如來記彼現身盡漏。於七月十五日。自恣時
到。佛於僧前敷座而坐。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汝等當知我是婆羅門。於般涅槃。受最後身。
無上良醫。拔於毒箭。汝等皆是我子。悉從
於我心口而生。是我法子。從法化生。我今
欲自恣。我身口意。無過失不。爾時尊者舍
利弗。在衆中坐。從坐而起。整其衣服。合掌向
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説。我是婆羅門。於般
涅槃。受最後身。無上良醫。拔於毒箭。汝等皆
是我子。悉從於我心口而生。是我法子。從法
化生。我等不見如來身口有少過失。何以故。
世尊能使不調者調。不寂滅者。使得寂滅。苦
惱之者。能使安隱。未入涅槃者。使得涅槃。
如來是知道者。是示道者。是説道者。是
道者。將來弟子相續不絶。世尊教法。次第修
道。恒相教習。隨順正法。常應擁護親愛善法。
我等不見世尊若身口意有少過失。舍利弗
言。世尊自恣。説我若身口意有所闕短。垂哀
教勅
佛告舍利弗。我不見汝有少過失。何以故。汝
舍利弗。堅持淨戒。多聞少欲知足。遠離憒鬧。
樂於閑靜。有精進具足定心智慧疾智捷智
展轉智有大種智別智。唯除如來諸餘智慧。
無能及汝深遠之智。成就實智。示教利喜。心
無嫉妬。見他有能。示教利喜。隨喜讃歎。若爲
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説法無有
疲厭。是故汝今若身口意無有少過。舍利弗
白言。世尊。頗見是五百比丘。於身口意有
少過不。佛告舍利弗。我不見五百比丘於身
口意有少過失。何以故。是五百比丘。皆是阿
羅漢。諸漏已盡。所作已辦。捨於重擔。逮得己
利。盡諸有結。正智心得解脱。以是義故。我不
見是五百比丘若身口意有少過失
舍利弗復白佛言。世尊。終不譏彼小闕。亦不
見五百比丘若身口意有少過失。世尊。此五
百比丘幾具三明。幾得倶解脱。幾得慧解脱。
佛言。此比丘衆中九十比丘。具於三明有百
八十。得倶解脱。其餘之者。盡慧解脱。舍利弗
言。此五百人離諸塵垢。無有腐敗。悉皆貞實。
爾時婆耆奢。在彼衆中。而作是念。佛今自恣。
我今欲説讃自恣偈。婆耆奢。合掌向佛。白佛
言。世尊。唯願聽我所説。佛言婆耆。隨汝所
説。婆耆奢。即説偈言
    此十五日清淨朝 五百比丘同共處
    皆悉斷於結使縛 盡於後有之大仙
    誠心親近淨世尊 悉得解脱離後有
    斷於生死所作辦 諸漏已盡滅掉悔
    除貪憍慢斷有結 拔愛毒箭滅愛有
    人中師子離諸取 盡諸有結滅怖畏
    如似轉輪大聖王 群臣翼從而圍遶
    遊行大地至巨海 譬如鬪戰得大勝
    無上商主弟子衆 悉具三明滅於死
    斯等皆是佛眞子 離諸垢穢純清淨
    如日親友今敬禮
(二二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尊者婆耆奢。在空靜處時欲撿
心。繋念思惟。卒起異想。生不喜樂。即自覺
知。我於今者。便失善利。夫出家者。名爲難
得。若有是心不名難得。我今便爲退失善心。
得于惡心今當説心多諸過惡説厭患偈。時
彼尊者。即説偈言
    棄捨樂諸著 及不樂著者
    捨衣貪嗜覺 不造煩惱
    欲枝下垂布 衆生樂縁
    能斷於欲林 是名爲比丘
    不垂下著欲 無林名比丘
    第六意出覺 然此欲覺者
    世間所樂著 若得出覺意
    能離非結著 不樂於勝欲
    樂出麁惡言 不名爲比丘
    樂嗜於受身 因見聞意識
    想著生五根 能離欲想著
    不受塗汚辱 是名得解脱
    大地及虚空 世間有色處
    悉皆歸散壞 一切同盡滅
    知見是事已 行法已決定
    諸處不生受 質直不諂僞
    雖求念存身 爲有所利益
    若能如是者 同彼入涅槃
(二三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尊者婆耆奢與阿難倶。著衣持鉢。
入城乞食。見一女人。年在盛壯。容貎端正。便
起欲想。爾時婆耆。尋自覺知。極自呵責。我
今名爲不得出家之利。我之壽命。極爲難得。
若生是心。名爲不善。寧捨壽命。不作欲想。我
於今者。不名出家。何以故。見於盛壯端正女
人。即起愛心。若生此心。非我所宜。即向阿
難。而説偈言
    爲欲結所勝 燋然於我心
    唯願爲我説 除欲善方便
爾時阿難即説偈言
    起於顛倒想 能然其心
    淨想能生欲 應修不淨觀
    獨處而坐禪 速滅於貪欲
    莫數受*燒*然 當觀察諸行
    無常無有樂 并及無我法
    安心念此身 多厭惡生死
    修習正智慧 除七慢結使
    若知斷慢已 苦則有邊際
  此下丹本第八卷六張後
(二三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
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至
佛所。威光顯照遍于祇洹。悉皆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云何義利勝 誰爲最親友
    衆生依何等 而得自濟活
    修造何事務 而能得聚斂
爾時世尊以偈答
    種田爲義利 妻爲最親友
    衆生依熱苗 而得自濟活
    若能勤作者 斯業勝聚斂
爾時天復説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三二)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中夜。來詣佛
所。威光顯照。遍于祇洹。悉皆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愛中子第一 財中牛第一
    明中日第一 淵中海第一
爾時世尊以偈答言
    所愛無過身 能教第一財
    慧爲第一明 雨爲第一淵
爾時天復説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三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顯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於其二足中 刹利最爲勝
    於彼四足中 牛最爲勝者
    若於娶妻中 童女爲最勝
    於諸兒息中 長子爲最勝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兩足最勝正覺是 四足中勝善乘是
    娶妻中勝貞女是 兒子中勝孝者是
爾時天復説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三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中夜。來詣佛
所。威光顯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何物生爲勝 何物入地勝
    種子何者勝 擲種誰爲勝
時有天子。先身從種田中得因。以爲名以偈

    苗稼生爲勝 子入地第一
    擁護於耕牛 兒擲種爲勝
爾時彼天。語此天言。我不問汝。我欲問佛。復
以偈問佛
    何物生爲勝 何物入地勝
    種子何者勝 擲種誰爲勝
爾時世尊以偈答言
    明生最勝苗 無明滅爲勝
    親近供養佛 擲種僧最勝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三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顯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云何生世間 云何得和合
    幾愛世間有 何物苦世間
爾時世尊以偈答言
    六愛生世間 六觸能和合
    六*愛能得有 六情生諸苦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三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顯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云何劫世間 云何名苦惱
    云何是一法 世間得自在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意劫將諸趣 意苦惱世間
    意名爲一法 世間得自在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三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顯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何物縛世間 云何得解脱
    斷於何等法 得至於涅槃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欲縛於世間 捨欲得解脱
    能斷於愛縛 是名得涅槃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三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何物覆世間 何物能圍繞
    何物縛衆生 云何世間住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老能覆世間 死能爲圍繞
    愛縛於衆生 如法住世間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三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何物迷世間 何物和合有
    何誰汚衆生 云何竪於幢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無明迷世間 愛著和合有
    瞋汚染衆生 我慢竪爲幢
天復以偈問言
    何誰無蓋障 何誰斷於
    誰出於汚染 請能倒大幢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如來無蓋障 正智得解脱
    彼無有蓋障 能盡于愛結
    出離於塵垢 傾於我慢幢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四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
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却坐一面。而説
偈言
    人財何者勝 修行何善行
    能得快樂報 味中何最勝
    云何諸壽中 壽命得最勝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於諸財物中 信財第一勝
    如法修善行 能獲快樂報
    於諸滋味中 實語爲第一
    於諸壽命中 慧命爲最勝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四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人於生死中 何者是二伴
    誰爲教授者 歸向涅槃道
    比丘樂何法 而斷於結縛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於諸生死中 信爲第二伴
    智慧如教授 能樂涅槃者
    斷諸結使縛 是則名比丘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四二)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何善能至老 何善最安住
    何寶爲第一 何物賊不劫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持戒善至老 信最爲安住
    智慧人勝寶 福財賊不劫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四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衆生誰所生 云何常馳求
    云何於生死 流轉不解脱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愛生于衆生 意馳於諸塵
    一切有命類 輪轉於生死
    恒受於諸苦 云何得解脱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四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衆生誰所生 云何常馳求
    於生死輪轉 何者爲怖畏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衆生從愛生 心意馳不停
    衆生處生死 苦爲大怖畏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四五)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衆生誰所生 云何常馳求
    生死常輪轉 何者大怖畏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愛能生衆生 意識馳諸塵
    衆生處生死 業爲大怖畏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捨棄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四六)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普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云何名非道 何物日夜逝
    梵行誰爲垢 誰惱害世間
    云何名澡浴 而能不用水
    唯願佛世尊 爲我分別説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欲名爲非道 人命日夜逝
    女爲梵行垢 亦惱害世間
    專修梵行者 潔淨勝彼水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四七)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何物爲第一 諸物中最勝
    云何在處處 而得於最上
    有何一種法 於世間自在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於諸世物中 四陰名最勝
    善於彼處處 皆得爲最上
    四陰名一法 於世間自在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四八)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偈爲何者初 云何爲分別
    偈何所依止 偈以何爲體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偈以欲爲初 字爲偈分
    偈依止於名 文章以爲體
爾時天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二四九)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
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
面。而説偈言
    以何知王車 云何知於火
    云何分別國 云何知女人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以幢知王車 以煙知有火
    以主知有國 以夫別女人
爾時此天以偈讃言
    往昔已曾見 婆羅門涅槃
    嫌怖久棄捨 能度世間愛
爾時此天。説此偈已。歡喜而去
  信及第二及至老
    種種生世間 非道・最上勝
    偈爲何者初 別車爲第十
別譯雜阿含經第十二卷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十三丹本第七卷
六張已後准
 失譯人名今附秦録 
(二五〇)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時有長者。請佛及僧施設大會。爾時世
尊與諸大衆圍遶。至彼大長者家。時彼尊者
婆耆奢。於僧直次守于僧房。當於爾時有多
女人詣彼僧坊。時女人中有一端正美色之
者。時婆耆奢見斯事已。爲色壞心生於欲
想。復自思念。我今妄想失於大利期於非
利。人身難得命終亦然。若生是心名爲不善。
寧捨壽命不作欲想。我於今者不名出家。何
以故。見於少壯端*正女人。不自制心便生欲
想。我今當説厭惡之患。即説偈言
    我今捨俗累 住於出家法
    無明欲所逐 將失本善心
    如牛食他苗 甘味無制者
    五欲亦如是 貪嗜無慚
    若不禁制者 必害善法苗
    譬如刹利子 具習諸伎藝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