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雜阿含經 (No. 0099_ 求那跋陀羅譯 ) in Vol. 02

[First] [Prev+100] [Prev]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具足於三明 三明婆羅門
佛説此經已。異婆羅門聞佛所説。歡喜隨
喜從座起而去
(一一六二)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衞國祇樹給
孤獨園。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衞城乞
食。尊者阿難從世尊後。時有二老男女。是
其夫婦年耆根熟背如鉤。諸里巷頭燒
糞掃處。倶蹲向火。世尊見彼二老夫婦。年
耆愚老*僂背如鉤。倶蹲向火。猶如老鵠欲
心相視。見已告尊者阿難。汝見彼夫婦二
人。年耆愚老僂背如鉤。倶蹲向火。猶如
老鵠欲心相視不。阿難白佛。如是世尊。佛
告阿難。此二老夫婦。於年少時盛壯之身。
勤求財物者。亦可得爲舍衞城中第一富
長者。若復剃除鬚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
出家學道。精勤修習者。亦可得阿羅漢第一
上果。於第二分盛壯之身。勤求財物。亦可
得爲舍衞城中第二富者。若復剃除鬚髮
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者。亦可得
阿那含果證。若於第三分中年之身。勤求財
物。亦可得爲舍衞城中第三富者。若剃鬚
髮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者。亦可
爲斯陀含果證。彼於今日年耆根熟。
無有錢財。無有方便。無所堪能。不復堪
能。若覓錢財亦不能得勝過人法
爾時世尊復説偈言
    不行梵行故 不得年少財
    思惟古昔事 眠地如曲弓
    不修於梵行 不得年少財
    猶如老鵠鳥 守死於空池
佛説此經已。尊者阿難陀聞佛所説。歡喜
奉行
(一一六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衞國祇樹給
孤獨園。如上説。差別者。唯説異偈言
    老死之所壞 身及所受滅
    唯有惠施福 爲隨己資糧
    依於善攝護 及修禪功徳
    隨力而行施 錢財及飮食
    於群則眠覺 非爲空自活
佛説此經已。彼婆羅門聞佛所説。歡喜隨
喜作禮而去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二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三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一六四)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波羅㮈國仙
人住處鹿野苑中。時有衆多比丘。集於講
堂作如是論。諸尊。如世尊説波羅延低
舍彌徳勒所問
    若知二邊者 於中永無著
    説名大丈夫 不顧於五欲
    無有煩惱鏁 超出縫紩憂
諸尊。此有何義。云何邊。云何二邊。云何爲
中。云何爲縫紩。云何思。以智知。以了了。
所知了所了。作苦邊脱於苦。有一答言。
六内入處是一邊。六外入處是二邊。受是其
愛爲縫紩。習於受者。得彼彼因。身漸
轉増長出生。於此即法。以智知以了了。
智所知了所了。作苦邊脱於苦。復有説
言。過去世是一邊。未來世是二邊。現在世名
爲中。*愛爲縫紩。習近此愛。彼彼所因。身
漸觸増長出生。乃至脱苦。復有説言。樂受
者是一邊。苦受者是二邊。不苦不樂是其中。
愛爲縫紩。習近此愛。彼彼所得。自身漸觸。
増長出生。乃至作苦。復有説言。有者是一
邊。集是二邊。受是其中。愛爲縫紩。如是廣
説。乃至脱苦。復有説言。身者是一邊。身集
是二邊。愛爲縫紩。如是廣説。乃至脱苦復
有説言。我等一切所説不同。所謂向來種種
異説。要不望知。云何世尊。有餘之説。波羅
延低舍彌徳勒所問經。我等應往具問世尊。
如世尊所説我等奉持。爾時衆多比丘詣世
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向
諸比丘集於講堂。作如是言。於世尊所説。
波羅延低舍彌徳勒所問經。所謂二邊。乃至
脱苦。有人説言。内六入處。是説一邊。外六
入處。是説二邊。受是其中。愛爲縫紩。如前
廣説。悉不決定。今日故來請問世尊。具問
斯義。我等所説誰得其義。佛告諸比丘。汝
等所説皆是善説。我今當爲汝等説有餘
經。我爲波羅延低舍彌徳勒。有餘經説。謂觸
是一邊。觸集是二邊。受是其中。愛爲縫紩
習近愛已。彼彼所得。身縁觸増長出生。於
此法。以智知以了了。智所知了所了。作苦
邊脱於苦。佛説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説。
歡喜奉行
(一一六五)如是我聞。一時尊者賓頭盧住
睒彌國瞿師羅園。時有婆蹉國王名優陀
延那。詣尊者賓頭盧所。共相問訊。問訊已
退坐一面。婆蹉王優陀延那白尊者賓頭盧
言。欲有所問。寧有閑睱見答已不。尊者
賓頭盧答言。大王。大王且問。知者當答。
蹉王優陀延那問尊者賓頭盧。何因何縁。新
學年少比丘。於此法律出家未久。極安樂
住諸根欣悦。顏貎清淨膚色鮮白。樂靜少動。
任他而活野獸其心堪能盡壽。修持梵
行純一清淨。尊者賓頭盧答言。如佛所説。
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爲比丘説。汝諸
比丘。若見宿人當作母想。見中間者作
姊妹想。見幼稚者當作女想。以是因縁。年
少比丘。於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隱樂住。諸
根敷悦顏貎清淨。膚色鮮白樂靜少動。任他
而活野獸其心堪能盡壽。修持梵行純一
清淨。*婆蹉王優陀延那語尊者賓頭盧言。
今諸世間貪求之心。若見宿人而作母想。
見中年者作姊妹想。見幼稚者而作女想。
當於爾時心亦隨起。貪欲燒燃。瞋恚燒燃。
愚癡燒燃。要當更有勝因縁不。尊者賓
頭盧語婆*蹉王優陀延那。更有因縁。如世
尊説。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爲比丘説。
此身從足至頂。骨幹肉塗覆以薄皮。種種
不淨充滿其中。周遍觀察。髮毛爪齒。塵垢流
唌。皮肉白骨。筋脈心肝。肺脾腎腸肚。生
熟*藏。胞涙汗涕。沫肪脂髓。痰癊膿血。腦
汁屎溺。大王此因此縁故。年少比丘。於此
法律出家未久。安隱樂住。乃至純一滿淨。
婆*蹉王優陀延那語尊者賓頭盧。人心飄
疾。若觀不淨隨淨想現。頗更有因縁。令年
少比丘於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隱樂住乃至
純一滿淨不。尊者賓頭盧言。大王有因有
縁。如世尊説。如來應等正覺所知所見。告
諸比丘。汝等應當守護根門。善攝其心。若
眼見色時。莫取色相。莫取隨形好。増上執
持。若於眼根不攝斂住。則世間愛惡
不善法。則漏其心。是故此等當受持眼律
儀。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復如是。乃至
受持意律儀。爾時婆*蹉王優陀延那語尊
者賓頭盧。善哉善説法。乃至受持諸根律儀。
尊者賓頭盧。我亦如是有時不守護身。不
持諸根律儀。不一其念入於宮中。其心極
生貪欲熾燃愚癡燒燃。正使閑房獨處。亦復
三毒燒燃其心。況復宮中。又我有時善護
其身。善攝諸根。專一其念入於宮中。貪欲
恚癡不起燒燃其心。於内宮中尚不燒身。
亦不燒心。況復閑獨。以是之故。此因此縁。
能令年少比丘於此法律出家未久安隱樂
住乃至純一滿淨。時婆蹉王優陀延那聞尊
者賓頭盧所説。歡喜隨喜從坐起去
(一一六六)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
羅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手故知有取
捨。有足故知有往來。有關節故知有屈
伸。有腹故知有飢渇。如是比丘。有眼故眼
觸因縁。生受内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
鼻舌身意亦復如是。諸比丘。若無手則不
知取捨。若無足則不知往來。若無關節
則不知有屈伸。若無腹則不知有飢渇。
如是諸比丘。若無眼則無眼觸因縁。生受
内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耳鼻舌身意亦復
如是。佛説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
奉行
(一一六七)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
羅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河中
草。有龜於中住止。時有野干飢行覓食。
遙見龜蟲疾來捉取。龜蟲見來即便藏六。野
干守伺兾出頭足。欲取食之。久守龜蟲永
不出頭。亦不出足。野干飢乏瞋恚而去。諸
比丘。汝等今日亦復如是知。魔波旬常伺
汝便。兾汝眼著於色。耳聞聲。鼻嗅香。舌
甞味。身覺觸。意念法。欲令出生染著六
境。是故比丘。汝等今日。常當執持眼律儀
住。執持眼根律儀住。惡魔波旬不得其便。
隨出隨縁。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於其六
根若出若縁。不得其便。猶如龜蟲野干
不得其便。爾時世尊即説偈言
    龜蟲畏野干 藏六於殼内
    比丘善攝心 密藏諸覺想
    不依不怖彼 覆心勿言説
佛説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一一六八)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
羅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MT02855;麥著四
衢道頭。有六壯夫執杖共打須臾塵碎。有
第七人執杖重*打。諸比丘。於意云何。如
&MT02855;麥聚。六人共*打。七人重*打。當極碎不。
諸比丘白佛言。如是世尊。佛告諸比丘。如
是愚癡士夫。六觸入處之所搥打。何等爲
六。謂眼觸入處。常所*搥*打。耳鼻舌身意
觸入處。常所*搥*打。彼愚癡士夫。爲六觸
入處之所*搥*打。猶復念求當來世有。如
第七人重*打令碎。比丘。若言是我。是則動
搖。言是我所。是則動搖。未來當有。是則動
搖。未來當無。是則動搖。當復有色。是則動
搖。當復無色。是則動搖。當復有想。是則動
搖。當復無想。是則動搖。當復非有想非無
想。是則動搖。動搖故病。動搖故癰。動搖故
刺。動搖故著。正觀察動搖故。苦者得不動搖
心。多修習住繋念正知。如動搖如是思量
虚誑。有行因愛言我是則爲愛。言我所是
則爲愛。言當來有是則爲愛。言當來無是
則爲愛。當有色是則爲愛。當無色是則爲
愛。當有想是則爲愛。當無想是則爲愛。當
非想非非想是則爲愛。愛故爲病。愛故爲
癰。愛故爲刺。若善思觀察愛生苦者。當多
住離愛心正念正智。諸比丘。過去世時阿
修羅興軍與帝釋鬪。時天帝釋告三十三
天。今日諸天阿修羅苦戰。若諸天勝。阿修
羅不如者。當生執阿修羅。縛以五繋送還
天宮。阿修羅語其衆言。今阿修羅軍與諸
天戰。若阿修羅勝。諸天不如者。當生執帝
釋。縛以五繋還歸阿修羅宮。當其戰諍諸
天得勝。阿修羅不如。時三十三天生執
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縛以五繋還歸天宮。
爾時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身被五繋。置於
正法殿上。以種種天五欲樂。而娯樂之。毘
摩質多羅阿修羅王作是念。唯阿修羅賢善
聰慧。諸天雖善。我今且當還歸阿修羅宮。
作是念。時。即自見身被五繋縛。諸天五欲
自然化沒。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復作是念。
諸天賢善智慧明徹。阿修羅雖善。我今且
當住此天宮。作是念時。即自見身五縛得
解。諸天五欲自然還出。毘摩質多羅阿修羅
王乃至有如是微細之縛。魔波旬縛轉細於
是心動搖時魔即隨縛。心不動搖魔即隨解。
是故諸比丘。多住不動搖心。正念正智。應
當學。佛説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
奉行
(一一六九)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
羅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比丘比丘
尼。眼色識因縁生。若欲若貪。若昵若念。若
決定著處。於彼諸心。善自防護。所以者何。
此等皆是恐畏之道。有礙有難。此惡人所
依。非善人所依。是故應自防護。耳鼻舌身
意亦復如是。譬如田夫有好田苗。其守田
懶惰放逸。欄牛噉食。愚癡凡夫亦復如
是。六觸入處。乃至放逸亦復如是。若好田
苗。其守田者心不放逸。*欄牛不暴。設復入
田盡驅令出。所謂若心若意若識。多聞聖弟
子。於五欲功徳。善自攝護盡心令滅。若好
田苗。其守護田者不自放逸。*欄牛入境。左
手牽鼻。右手執杖。遍身*搥打驅出其田。諸
比丘。於意云何。彼牛遭苦痛已。從村至
宅。從宅至村。復當如前過食田苗不。答
言。不也世尊。所以者何。憶先入田遭捶杖
苦故。如是比丘。若心若意若識。多聞聖弟
子。於六觸入處極生厭離恐怖。内心安住。
制令一意。諸比丘。過去世時。有王聞未曾
有好彈琴聲。極生愛樂耽湎染著。問諸大
臣。此何等聲甚可愛樂。大臣答言。此是琴
聲。語大臣。取彼聲來。大臣受教。即往取
琴來。白言。大王。此是琴作好聲者。王語大
臣。我不用琴。取其先聞可愛樂聲來。大臣
答言。如此之琴有衆多種具。謂有柄有槽
有麗有絃有皮。巧方便人彈之。得衆具
因縁乃成音聲。非不得衆具而有音聲。
前所聞聲久已過去。轉亦盡滅不可持來。
爾時大王作是念言。咄何用此虚僞物爲。
世間琴者是虚僞物。而令世人耽湎染著。
汝今持去片片析破棄於十方。大臣受教
*析爲百分棄於處處。如是比丘。若色受
想思欲。知此諸法無常有爲。心因縁生而便
説言。是我我所。彼於異時一切悉無。諸比
丘。應作如是平等正智如實觀察。佛説此
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一一七〇)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
羅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如癩病人。四體
瘡壞入茅荻中。爲諸刺葉針刺所傷。倍増
苦痛。如是愚癡凡夫。六觸入處受諸苦痛
亦復如是。如彼癩人。爲草葉針刺所傷。
膿血流出。如是愚癡凡夫。其性弊暴。六觸
入處。所觸則起瞋恚。惡聲流出。如彼癩人。
所以者何。愚癡無聞凡夫。心如癩瘡。我今
當説律儀不律儀。云何律儀。云何不律儀。
愚癡無聞凡夫。眼見色已。於可念色而起
貪著。不可念色而起瞋恚。於彼次第隨生
衆多覺想相續。不見過患復見過患不
能除滅。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比丘。是名
不律儀。云何律儀。多聞聖弟子。若眼見色。
於可念色不起欲想。不可念色不起恚想。
次第不起衆多覺想相續住。見色過患。見
過患已能捨離。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是
名律儀。佛説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説。歡
喜奉行
(一一七一)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
羅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士夫遊空
宅中。得六種衆生。一者得狗即執其狗繋
著一處。次得其鳥。次得毒蛇。次得野干。次
失收摩羅。次得獼猴。得斯衆生悉縛一
處。其狗者樂欲入村。其鳥者常欲飛空。其
蛇者常欲入穴。其野干者樂向塚間。失收
摩羅者長欲入海。獼猴者欲入山林。此六
衆生悉繋一處所樂不同。各各嗜欲到所
安處。各各不相樂。於他處而繋縛故。各用
其力向所樂方。而不能脱。如是六根種種
境界。各各自求所樂境界。不樂餘境界。眼
根常求可愛之色。不可意色則生其厭。耳根
常求可意之聲。不可意聲則生其厭。鼻根常
求可意之香。不可意香則生其厭。舌根常
求可意之味。不可意味則生其厭。身根常
求可意之觸。不可意觸則生其厭。意根常
求可意之法。不可意法則生其厭。此六種根
種種行處。種種境界。各各不求異根境界。
此六種根其有力者。堪能自在隨覺境界。
如彼士夫繋六衆生於其堅柱。正出用力隨
意而去。往反疲極。以繩繋故終依於柱。諸
比丘。我説此譬。欲爲汝等顯示其義。六衆
生者。譬猶六根。堅柱者。譬身念處。若善修
習身念處。有念不念色。見可愛色則不生
著。不可愛色則不生厭。耳聲鼻香舌味身
觸意法。於可意法則不求欲。不可意法則
不生厭。是故比丘。當勤修習多住身念處。
佛説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一一七二)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
羅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有四蚖蛇
凶惡毒虐。盛一篋中。時有士夫聰明不愚
有智慧。求樂厭苦求生厭死。時有一士
夫語向士夫言。汝今取此篋盛毒蛇。摩
拭洗浴。恩親養食出内以時。若四毒蛇脱有
惱者。或能殺汝。或令近死。汝當防護。爾
時士夫恐怖馳走。忽有五怨。拔刀隨逐要
求欲殺。汝當防護。爾時士夫畏四毒蛇及
拔刀怨。驅馳而走。人復語言。士夫。内有
六賊。隨逐伺汝。得便當殺。汝當防護。爾
時士夫畏四毒蛇。五拔刀怨。及内六賊。恐怖
馳走還入空村。見彼空舍危朽腐毀。有諸
惡物。捉皆危脆無有堅固。人復語言。士夫。
是空聚落。當有群賊來必害汝。爾時
士夫畏四毒蛇。五拔刀賊。内六惡賊。空村群
賊。而復馳走。忽爾道路臨一大河。其水浚
急。但見此岸有諸怖畏。而見彼岸安隱快
樂清涼無畏。無橋船可渡得至彼岸。作
是思惟。我取諸草木縛束成栰。手足方便
*渡至彼岸。作是念已。即拾草木。依於岸
傍縛束成栰。手足方便截流横*渡。如是士
夫免四毒蛇五拔刀怨。六内惡賊。復得脱
於空村群賊。*渡於浚流。離於此岸種種怖
畏。得至彼岸安隱快樂。我説此譬。當解其
義。比丘。篋者。譬此身色麁四大。四大所造精
血之體。穢食長養沐浴衣服。無常變壞危脆
之法。毒蛇者。譬四大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地
界若諍能令身死。及以近死。水火風諍亦復
如是。五拔刀怨者。譬五受陰。六内賊者。譬
六愛喜。空村者。譬六内入。善男子。觀察眼
入處。是無常變壞。執持眼者。亦是無常虚僞
之法。耳鼻舌身意入處。亦復如是。空村群
賊者。譬外六入處。眼爲可意不可意色所
害。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爲可意不可意法
所害。浚流者。譬四流。欲流有流見流無明
流。河者。譬三愛。欲愛色愛無色愛。此岸多
恐怖者譬有身。彼岸清涼安樂者。譬無餘涅
槃。栰者。譬八正道。手足方便截流*渡者。
譬精進勇猛到彼岸婆羅門住處者。譬如
來應等正覺。如是比丘。大師慈悲安慰弟
子。爲其所作。我今已作。汝今亦當作其所
作。於空閑樹下。房舍清淨。敷草爲座。露地
塚間。遠離邊坐。精勤禪思。愼莫放逸令後
悔恨。此則是我教授之法。佛説此經已。諸
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一一七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睒彌國瞿師
羅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多聞聖弟子。於
一切苦法集滅味患離。如實知見。見五欲猶
如火坑。如是觀察五欲已。於五欲貪欲愛
欲念欲著。不永覆心。知其欲心。行處住處
而自防閉。行處住處逆防閉已。隨其行處住
處。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漏其心。云何名
爲多聞聖弟子於一切苦法集滅味患離如
實知見。多聞聖弟子於此苦聖諦如實知。此
苦集此苦滅此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是名
多聞聖弟子於一切苦法集滅味患離如實知
見。云何多聞聖弟子。見五欲如火坑。乃至
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永覆心譬如近一聚
落邊有深坑。滿中盛火無有烟焔。時有士
夫。不愚不癡聰明黠慧。樂樂厭苦樂生惡
死。彼作是念。此有火坑滿中盛火。我若墮
中必死無疑。於彼生遠思遠欲遠。如是多
聞聖弟子。見五欲如火坑。乃至世間貪憂惡
不善法。不永覆心。若行處住處。逆防逆知。
乃至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漏其心。譬如
聚落邊。有㮈林多諸棘刺。時有士夫。入
於林中有所營作。入林中已。前後左右上
下盡有棘刺。爾時士夫正念而行。正念來去。
正念明目。正念端視。正念屈身。所以者何莫
令利刺傷壞身故。多聞聖弟子亦復如是。
若依聚落城邑而住。晨朝著衣持鉢。入村
乞食。善護其身。善執其心。正念安住。正念
而行。正念明目。正念觀察。所以者何。莫
利刺傷聖法律。云何利刺傷聖法律。謂可意
愛念之色。是名利刺傷聖法律。云何是可意
愛念之色傷聖法律。謂五欲功徳。眼識色
生愛念。長養欲樂。耳識聲。鼻識香。舌識味。
身識觸。生愛念長養欲樂。是名可愛念色
傷聖法律。是名多聞聖弟子所行處所住處
逆防逆知。乃至不令世間貪憂不善法以
漏其心。或時多聞聖弟子生於正念。生惡
不善覺。長養欲。長養恚。長養癡。是鈍根。多
聞聖弟子。雖起集滅以欲覆心。譬如鐵
丸燒令極熱。以少水灑尋即乾消。如是多
聞聖弟子鈍根生念。尋滅如是。多聞聖弟子
如是行。如是住。若王大臣。若親往詣其所。
請以俸祿語言男子。何用剃髮執持瓦器
身著袈裟家家乞食爲。不如安慰服五欲
樂行施作福。云何比丘。多聞聖弟子。國王
大臣。諸親檀越請以俸祿。彼當還戒退減
以不。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多聞聖弟子。於
一切苦法集滅味患離如實知見故。見火坑
譬五欲。乃至世間貪憂惡不善法。不永覆
心。行處住處逆防逆知。乃至世間貪憂惡不
善法。不漏其心。若復爲國王大臣親族。請
以俸祿還戒退減無有是處。佛告諸比丘。
善哉善哉。彼多聞聖弟子。其心長夜臨趣。流
注浚輸向於遠離。向於離欲。而於涅槃
寂靜捨離。樂於涅槃。於有漏處寂滅清涼。
若爲國王長者親族所請。還戒退減者。無
有是處。餘得大苦。譬如恒河長夜臨趣。流
注浚輸東方。多衆斷截。欲令臨趣流注浚
*輸西方。寧能得不。答言。不能世尊。所以
者何。恒水長夜流注東方。欲令西流未而
可得。彼諸大衆徒辛苦耳。如是多聞聖弟
子。長夜臨趣流注浚*輸。向於遠離。乃至欲
令退減。無有是處。徒辛苦耳。佛説此經
已。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一一七四)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阿毘闍恒水邊。
時有比丘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
面。白佛言。善哉世尊。爲我説法。我聞法已。
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所以族姓子
剃除鬚髮。正信非家出家學道。於上増修梵
行。見法自知作證。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作。自知不受後有。爾時世尊觀察水。
見恒水中有一大樹。隨流而下。語彼比丘。
汝見此恒水中大樹流不。答言。已見世尊。
佛告比丘。此大樹不著此岸。不著彼岸。不
沈水底。不閡洲渚。不入洄澓。人亦不
取。非人不取。又不腐敗。當隨水流。順趣流
注。浚*輸大海不。比丘白佛。如是世尊。
佛言。比丘亦復如是。亦不著此岸。不著彼
岸。不沈水底。不閡洲渚。不入*洄澓。人亦
不取。非人不取。又不腐敗。臨趣流注浚
*輸涅槃。比丘白佛。云何此岸。云何彼岸。云
何沈沒。云何洲渚。云何*洄*澓。云何人取。云
何非人取。云何腐敗。善哉世尊。爲我廣説。
我聞法已。當獨一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
住。乃至自知不受後有
佛告比丘。此岸者。謂六入處。彼岸者。謂六
外入處。人取者。猶如有一習近俗人。及出
家者。若喜若憂若苦若樂。彼彼所作。悉與共
同始終相隨。是名人取。非人取者。猶如有
人願修梵行。我今持戒苦行修諸梵行。當生
在處。在處天上。是非人取。*洄澓者。猶如有
一還戒退轉。腐敗者。犯戒行惡不善法腐敗
寡聞。猶莠稗吹貝之聲。非沙門爲沙門像。
非梵行爲梵行像。如是比丘。是名不著此
彼岸乃至浚*輸涅槃。時彼比丘聞佛所説。
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時彼比丘獨一靜處。思惟佛所説水流大樹
經教。乃至自知不受後有。得阿羅漢。時有
牧牛人名難屠。去佛不遠。執杖牧牛。比
丘去已。詣世尊所。稽首禮足於一面住。白
佛言。世尊。我今堪能不著此岸。不著彼
岸。不沈沒。不閡洲渚。非人所取。不非人
取。不入*洄澓。亦不腐敗。我得於世尊正
法律中。出家修梵行不。佛告牧牛者。汝送
牛還主不。牧牛者言。諸牛中悉有犢牛。自
能還歸。不須送也。但當聽我出家學道。佛
告牧牛者。牛雖能還家。汝今已受食人
衣食。要當還報其家主。時牧牛者聞佛教。
已。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時尊者舍利弗在此會中。牧牛者去不久。
白佛言。世尊。難屠牧牛者求欲出家。世尊
何故遣還歸家。佛告舍利弗。難屠牧牛者。
若還住家受五欲者。無有是處。牛付主
人已輒自當還。於此法律出家學道。淨修
梵行。乃至自知不受後有。得阿羅漢。時難
屠牧牛者。以牛付主人已。還至佛所。稽首
禮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牛已付主。
聽我於正法律出家學道。佛告難屠牧牛
者。汝得於此法律出家受具足。得比丘分。
出家已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
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學道。増修梵行。乃至自
知不受後有。成阿羅漢
(一一七五)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衞國祇樹給
孤獨園。時有異比丘。獨處坐禪。作是思惟。
比丘云何知。云何見得見清淨。作是念已
詣諸比丘。語諸比丘言。諸尊比丘。云何知。
云何見。令見清淨。比丘答言。尊者於六觸
入處。集集滅患離。如實正知。比丘。作如是
知如是見者。得見清淨。是比丘聞彼比丘
記説。心不歡喜。復詣餘比丘所。問彼比丘
言。諸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見。得見清淨。彼
比丘答言。於六界集滅味患離。如實正知。如
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見。得見清淨。時比丘
聞其記説。心亦不喜。復詣餘比丘。作是問
言。比丘。云何知。云何見。得見清淨。彼比丘
答言。於五受陰觀察。如病如癰。如刺如
殺。無常苦空非我。作如是知如是見。得
見清淨。是比丘聞諸比丘記説。心亦不喜。
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
尊。我獨靜思惟。比丘云何知。云何見。得見
清淨。作是念。已。詣諸比丘。三處所説具白
世尊。我聞彼説心不歡喜。來詣世尊。故以
此義請問世尊。比丘云何知。云何見。得見
清淨。佛告比丘。過去世時有一士夫。未曾
緊獸。往詣曾見緊獸者。問曾見緊獸。
士夫言。汝知緊獸不。答言知。復問其状云
何。答言。其色黒如火燒柱。當彼見時。緊獸
黒色如火燒柱。時彼士夫聞緊獸黒色如火
燒柱。不大歡喜。復更詣一曾見緊獸士夫。
復問彼言。汝知緊獸不。彼答言知。復問其
状云何。彼曾見緊獸。士夫答*言。其色赤而
開敷状似肉段。彼人見時。緊獸開敷實似肉
段。是士夫聞彼所説。猶復不喜。復更詣餘
曾見緊獸士夫問。汝知緊獸不。答言知。復
問其状云何。答言。&T072356;&T072356;下垂如尸利沙
果。是人聞已。心復不喜。復行問餘知緊獸
者。問汝知緊獸不。彼答言知。又問其状云
何。彼復答言。其葉青。其葉滑。其葉長廣。如
尼拘婁陀樹。如彼士夫問其緊獸。聞則不
喜。處處更求。而彼諸人見緊獸者。隨時所
見而爲記説。是故不同。如是諸比丘。若於
獨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所因思惟法不起
諸漏心得解脱。隨彼所見而爲記説。汝今
復聽我説譬。其智者以譬喩得解。譬如有
邊國王。善治城壁門下堅固。交道平正。
於四城門置四守護。悉皆聰慧知其來去。
當其城中有四交道。安置床榻城主坐上。
若東方使來。問守門者。城主何在。彼即答
言。主在城中四*交道頭床上而坐。彼使
聞已。往詣城主。受其教令復道而還。南
西北方遠使來人。問守門者。城主何在。彼
亦答言。在其城中四*交道頭。彼使聞已悉
詣城主。受其教令各還本處。佛告比丘。我
説斯譬。今當説義。所謂城者。以譬人身麁
色。如篋毒蛇譬經説。善治城壁者。謂之正
見。*交道平正者。謂内六入處。四門者。謂四
識住。四守門者。謂四念處。城主者謂識受陰。
使者。謂正觀。如實言者。謂四眞諦。復道還
者。以八聖道。佛告比丘。若大師爲弟子所
作。我今已作。以哀愍故。如篋毒蛇譬經説。
爾時比丘聞佛説已。專精思惟不放逸住。
増修梵行。乃至不受後有。成阿羅漢
(一一七六)如是我聞。一時世尊釋氏人間遊行。
迦毘羅衞國。住尼拘婁陀園。爾時迦毘
羅衞釋氏作新講堂。未有諸沙門婆羅門釋
迦年少及諸人民在中住者。聞世尊來至釋
氏迦毘羅衞人間遊行。住尼拘婁陀園。論
苦樂義。此堂新成未有住者。可請世尊與
諸大衆。於中供養。得功徳福報。長夜安隱。
復我等當隨受用。作是議已。悉共出城
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爾時世尊
爲諸釋氏。演説要法示教照喜已。默然而
住。時諸釋氏從座起。整衣服。爲佛作禮。
右膝著地合掌白佛言。世尊。我等釋氏新
作講堂。未有住者。今請世尊及諸大衆。於
中供養得功徳福利長夜安隱。然後我等當
隨受用。爾時世尊默然受請。時諸釋氏知世
尊受請已。稽首佛足各還其所。即以其
日。以車輿經紀運其衆具。莊嚴新堂敷
置床座軟草布地備香油燈。衆事辦已。往
詣佛所。稽首白言。衆事辦已惟聖知時。爾
時世尊與諸大衆。前後圍繞至新堂外。洗足
已然後上堂。於中柱下東向而坐。時諸比丘
亦洗足已。隨入講堂。於世尊後西面東向
次第而坐。時諸釋氏即於東面西向而坐。
爾時世尊爲諸釋氏。廣説要法示教照喜
已。語諸釋氏。瞿曇。初夜已過。於時可還
迦毘羅越。時諸釋氏聞佛所説。歡喜隨喜
作禮而去。爾時世尊知釋氏去已。告大目
揵連。汝當爲諸比丘説法。我今背疾當自
消息。時大目揵連默然受教。爾時世尊。四
欝多羅僧安置脇下。卷襞僧伽梨置
於頭下。右脇而臥屈膝累足。係念明
起想思惟。爾時大目揵連語諸比丘。佛
所説法初中後善善義善味。純一滿淨清白
梵行。我今當説漏不漏法。汝等諦聽。云何
爲漏法。愚癡無聞凡夫。眼見色已。於可念
色而起樂著。不可念色而起憎惡。不住身
念處。於心解脱慧解脱。無少分智。而起種
種惡不善法。不無餘滅。不無餘永盡。耳鼻
舌身意亦復如是。比丘。如是者。天魔波旬
往詣其所。伺其虚短。於其眼色即得其闕。
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亦復如是。即得其
闕。譬如枯乾草積四方火起。尋時即燒。如
是比丘。於其眼色。天魔波旬即得其闕。如
是比丘。不勝於色。於耳聲鼻香舌味身觸
意法。受制於法。不能勝法。不勝色。不勝
聲香味觸法。亦復不勝意。不善法諸煩惱熾
然苦報。及未來世生老病死。諸尊。我從世
尊親受於此諸有漏法。是名有漏法經。云
何無漏法經。多聞聖弟子眼見色。於可念
色不起樂著。不可念色不起憎惡。繋念而
住。無量心解脱。慧解脱。如實知於彼已。起
惡不善法。無餘滅盡。耳鼻舌身意亦復如
是。如是像類比丘。弊魔波旬往詣其所。於
其眼色伺求其短。不得其短。於耳聲鼻香
舌味身觸意法伺求其短。不得其短。譬如
樓閣墻壁牢固窓戸重閉埿塗厚密。四方火
起不能燒然。斯等比丘亦復如是。弊魔波
旬往詣其所。伺求其短不得其短。如是比
丘能勝彼色。不爲彼色之所勝也。勝於聲
香味觸法。不爲彼法之所勝也。若勝於色。
勝於聲香味觸法已。亦復勝於惡不善法。
煩惱熾燃苦報。及未來世生老病死。我親從
世尊面受此法。是名無漏法經。爾時世尊
知大目揵連説法竟。起正身坐繋念在前。
告大目揵連。善哉善哉。目揵連。爲人説此
經法。多所饒益。多所過度。長夜安樂諸天
世人。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當受持漏無
漏法經。廣爲人説。所以者何。義具足故。法
具足故。梵行具足故。開發神通正向涅槃。
乃至信心善男子。在家出家。當受持讀誦廣
爲人説。佛説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説。歡
喜奉行
(一一七七)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衞國祇樹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灰河。南岸
極熱多諸利刺。在於闇處。衆多罪人在於河
中。隨流漂沒。中有一人。不愚不癡聰明黠
慧。樂樂厭苦樂生厭死。作如是念。我今
何縁在此灰河。南岸極熱又多利刺。在闇
冥處隨流漂沒我當以手足方便逆流而
上。漸見小明。其人默念。今已疾強見此小
明。復運手足勤加方便遂見平地。即住
於彼觀察四方。見大石山。不斷不壞亦不
穿穴。即登而上。復見清涼八分之水。所謂
冷美輕軟香淨。飮時不噎。咽中不閡。飮已
安身。即入其中。若浴若飮。離諸惱熱。然後
進大山上。見七種華。謂優鉢羅華。鉢曇
摩華。拘牟頭華。分陀利華。修揵提華。彌離
頭揵提花。阿提目多花。聞花香已。復上石
山見四層階堂即坐其上。見五柱帳。即
入其中斂身正坐。種種枕褥。散花遍布莊嚴
妙好。而於其中自恣坐臥。涼風四湊令身安
隱。坐高林下高聲唱言。灰河衆生諸賢正
士。如彼灰河南岸極熱。多諸利刺。其處闇
冥。求出於彼河中。有聞聲者。乘聲問言。
何方得出。從何處出。其中有言。汝何須
問何處得出。彼喚聲者亦自不知。不見從
何而出。彼亦當復在此灰河。南岸極熱多
諸利刺。於闇冥中隨流來下。用問彼爲如
是比丘。我説此譬。今當説義。灰者。謂三
惡不善覺。云何三。欲覺恚覺害覺。河者。謂三
愛。欲愛色愛無色愛。南岸極熱者。謂内外
六入處。多諸利刺者。謂五欲功徳。闇冥處
者。謂無明障閉慧眼。衆多人者。謂愚癡凡
夫。流謂生死河。中有一人不愚不癡者。謂
菩薩摩訶薩。手足方便逆流上者。謂精勤修
學。微見小明者。謂得法忍。得平地者。謂
持戒。觀四方者。謂見四眞諦。大石山者。謂
正見。八分水者。謂八聖道。七種花者。謂七
覺分。四層堂者。謂四如意足。五柱悵者。謂
信等五根。正身坐者。謂無餘涅槃。散花遍布
者。謂諸禪解脱三昧正受。自恣坐臥者。謂
如來應等正覺。四方風吹者。謂四増心見法
安樂住。擧聲唱喚者。謂轉法輪。彼有人問
諸賢正士何處去何處出者。謂舍利弗目揵
連等諸賢坐比丘。於中有言。汝何所問。
彼亦不知不見有所出處。彼亦當復於此
灰河。南岸極熱多諸利刺。於闇冥處隨流
來下者。謂六師等諸邪見輩。所謂富蘭那迦
葉。末伽梨瞿舍梨子。散闍耶毘羅胝子。阿
耆多枳舍欽婆羅。伽拘羅迦氈延。尼揵連
陀闍提弗多羅。及餘邪見輩。如是比丘。大師
爲諸聲聞所作。我今已作。汝今當作所作。
如前篋毒蛇説。佛説此經已。諸比丘聞佛
所説。歡喜奉行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三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四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一七八)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彌絺羅國菴羅
園中。時有婆四吒婆羅門尼。有六子相續命
終。念子發狂。裸形被髮隨路而走。至彌絺
羅菴羅園中。爾時世尊。無量大衆圍繞説法。
婆四吒婆羅門尼遙見世尊。見已即得本心。
慚愧羞恥歛身蹲坐。爾時世尊告尊者阿難。
取汝鬱多羅僧。與彼婆四吒婆羅門尼。令
著聽法。尊者阿難即受佛教。取衣令著。時
婆羅門尼得衣著已。至於佛前。稽首禮佛
退坐一面。爾時世尊爲其説法。云教照喜
已。如佛常法説法。次第乃至信心清淨。受
三自歸。聞佛所説歡喜隨喜。作禮而去。彼
婆四吒優婆夷於後時。第七子忽復命終。彼
優婆夷都不啼哭憂悲惱苦。時婆四吒優婆
夷夫。説偈而告婆四吒優婆夷言
    先諸子命終 念子生憂苦
    晝夜不飮食 乃至發狂亂
    今喪弟七子 而不生憂苦
婆四吒優婆夷即復説偈答其夫言
    兒孫有千數 因縁和合生
    長夜遷過去 我與君亦然
    子孫及宗族 其數無限量
    彼彼所生處 更互相殘食
    若知生要者 何足生憂苦
    我已知出離 生死存亡相
    不復生憂苦 入佛正教故
時婆四吒優婆夷夫説偈歎
    未曾所聞法 而今聞汝説
    何處聞説法 不念子憂悲
婆四吒優婆夷説偈答言
    今日等正覺 在彌絺羅國
    菴羅樹園中 永離一切苦
    演説一切苦 苦習苦寂滅
    賢聖八正道 安隱趣涅槃
    則是我大師 深樂其正教
    我已知正法 能開子憂苦
其夫婆羅門復説偈言
    我今亦當往 彌絺菴羅園
    彼世尊亦當 開我子憂苦
優婆夷復説偈言
    當觀等正覺 柔軟金色身
    不調者能調 廣度海流人
爾時婆羅門即嚴駕乘於馬車。詣彌絺
菴羅園。遙見世尊轉増信樂。詣大師前。彼
時大師即爲説偈。開其法眼。苦*習滅道正
向涅槃。彼即見法成無間等。既知法已請
求出家。時婆羅門即得出家獨靜思惟。乃至
得阿羅漢。世尊。記説。於第三夜逮得三明
得三明。已。佛即告之。命遣御者乘車還家
告婆四吒優婆夷。令發隨喜語言。婆羅門
往見世尊。得淨信心奉事大師。即爲説法
爲開法眼。見苦聖諦苦集苦滅。賢聖八道安
趣涅槃。成無間等。既知法已即求出家。世
尊記説。於第三夜具足三明。時彼御者奉
教疾還。時婆四吒優婆夷遙見御者空車而
還。即遙問言。婆羅門爲見佛不。佛爲説法
開示法眼見聖諦不。御者白言。婆羅門已
見世尊。得淨信心奉事大師。爲開法眼
説四聖諦。成無間等。既知法已即求出家。
專精思惟。世尊記説。於第三夜具足三明。
時優婆夷心即隨喜。語御者言。車馬屬汝。
加復賜汝金錢一千。已汝傳信言。羅婆門宿
闍諦。已得三明。令我歡喜故。御者白言。我
今何用車馬金錢爲。車馬金錢還優婆夷。
我今當還婆羅門所。隨彼出家。優婆夷言。
汝意如此便可速還。不久亦當如彼所得
具足三明。隨後出家。御者白言。如是優婆
夷。如彼出家我亦當然。優婆夷言。汝父出
家。汝隨出家。我今不久亦當隨去。如空野
大龍乘虚而遊。其餘諸龍龍子龍女。悉皆隨
去。我亦如是。執持衣鉢。易養易滿。御者白
言。優婆夷。若如是者所願必果。不久當見。
優婆夷少欲知足。執持衣鉢。人所棄者乞
受而食。剃髮染衣。於陰界入斷除愛欲。離
貪繋縛盡諸有漏。彼婆羅門。及其御者。婆
四吒優婆夷優婆夷。女孫陀槃梨。悉皆出家
究竟苦邊
(一一七九)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毘舍離國大林
精舍。時有毘梨耶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晨
朝買牛未償其價。即日失牛六日不見。時
婆羅門爲覓牛故。至大林精舍。遙見世尊
坐一樹下。儀容挺特諸根清淨。其心寂默成
就止觀。其身金色光明焔照。見已即詣其前。
而説偈言
    云何無所求 空寂在於此
    獨一處空閑 而得心所樂
爾時世尊説偈答*曰
    若失若復得 於我心不亂
    婆羅門當知 莫謂彼如我
    心計於得失 其心不自在
時婆羅門復説偈言
    最勝梵志處 如比丘所説
    我今當自説 眞實語諦聽
    沙門今定非 晨朝失牛者
    六日求不得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非 種殖胡麻田
    慮其草荒沒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非 種稻田乏水
    畏葉枯便死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寡女有七人
    悉養孤遺子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七不愛念子
    放逸多負債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債主守其門
    求索長息財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七領重臥具
    憂勤擇諸蟲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赤眼黄髮婦
    晝夜聞惡聲 是故安樂住
    沙門今定無 空倉群鼠戲
    常憂其羸乏 是故安樂住
爾時世尊説偈答言
    我今日定不 晨朝失其牛
    六日求不得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種*殖胡麻田
    常恐其荒沒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種稻田乏水
    畏*葉便枯死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寡女有七人
    悉養孤遺子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七不愛念子
    放逸多負債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債主守其門
    求索長息財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七領重臥具
    憂勤擇諸蟲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黄頭赤眼婦
    晝夜聞惡聲 是故安樂住
    我今日定無 空倉群鼠戲
    常憂其羸乏 是故安樂住
    不捨念不念 衆生安樂住
    斷欲離恩愛 而得安樂住
爾時世尊。爲精進婆羅豆婆遮婆羅門。種種
説法示教照喜。如佛常法次第説法。布施
持戒。乃至於正法中。心得無畏。即從座起
合掌白佛。我今得於正法律出家學道成
比丘分修梵行不。佛告婆羅門。汝今可得
於正法律。出家受具足。修諸梵行。乃至得
阿羅漢。心善解脱。爾時精進婆羅豆婆遮婆
羅門。得阿羅漢。縁自覺知得解脱樂。而説
偈言
    我今甚欣樂 大仙法之上
    得離貪欲樂 不生見於佛
(一一八〇)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娑羅樹林婆羅
門聚落。爾時世尊晨朝著衣持鉢。入婆羅
門聚落乞食。有非時雲起。爾時世尊作是
念。我今當往婆羅門聚落婆羅長者大會
堂中。作是念已。即往向彼大會堂所。時婆
羅門長者悉集堂上。遙見世尊共相謂言。
彼剃頭沙門竟知何法。爾時世尊告彼婆羅
聚落婆羅門長者言。諸婆羅門。有知法者。
有不知者。刹利長者亦有知法者。有不知
法者。爾時世尊即説偈言
    非朋欲勝朋 王不伏難伏
    妻不求勝夫 無子不恭父
    無會無智者 無智不法言
    貪恚癡悉斷 是則名智者
時彼婆羅門長者白佛言。善士瞿曇。善士夫。
可入此堂就座而坐。世尊坐已。即白言。
瞿曇説法。我等樂聽。爾時世尊爲彼大會婆
羅門長者。種種説法示教照喜已。復説偈言
    愚智群聚會 非説孰知明
    能説寂靜道 因説智則辯
    説者顯正法 建立大仙幢
    善説爲仙幢 法爲羅漢幢
爾時世尊。爲婆羅聚落婆羅門長者。建立正
法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已。從座起而去
(一一八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
行。至浮梨聚落。住天作婆羅門菴羅園中。
尊者優波摩爲侍者。爾時世尊患背痛。告
尊者優婆摩。汝擧衣鉢已。往至天作婆羅
門舍。時天作婆羅門處於中堂。令梳頭者
理剃鬚髮。見尊者優波摩於外門住。見
即説偈言
    何等剃鬚髮 身著僧迦梨
    住於彼門外 爲欲何所求
尊者優*波摩説偈答言
    羅漢世善逝 所患背風疾
    頗有安樂水 療牟尼疾不
時天作婆羅門。以滿鉢酥一瓶油一瓶石蜜。
使人擔持。并持暖水。隨尊者優*波摩詣
世尊所。以塗其體暖水洗之。酥蜜作飮。世
尊背疾即得安隱。時天作婆羅門晨朝早起。
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而説偈言
    何言婆羅門 施何得大果
    何等爲時施 云何淨福田
爾時世尊説偈答言
    若得宿命智 見天定趣生
    得盡諸有漏 牟尼起三明
    善知心解脱 解脱一切貪
    説名婆羅門 施彼得大果
    施彼爲時施 隨所欲福田
時天作婆羅門聞佛所説。歡喜隨喜。作福而

(一一八二)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
遊行。於一夜時住止娑羅林中。時有一婆
羅門。去娑羅林不遠。營作田業。晨朝起作
娑羅林中。遙見世尊坐一樹下。儀容端
正諸根清淨。其心寂定。具足成就第一止
觀。其身金色光明徹照。見已往詣其所。白
言。瞿曇。我近在此經營事業。故樂此林。瞿
曇於此有何事業。樂此林中。復説偈言
    比丘於此林 爲何事業故
    獨一守空閑 樂於此林中
爾時世尊説偈答
    無事於此林 林根久已斷
    於林離林脱 禪思不樂斷
時彼婆羅門聞佛所説。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一八三)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
行。夜宿一娑羅林中。時有一婆羅門近彼
林側。與五百年少婆羅門共。彼婆羅門常稱
歎欽想。欲見世尊。何時遊於此林。我因得
見。遇問所疑。頗有閑暇爲我記説。時彼
婆羅門年少弟子。爲採薪故入於林中。遙
見世尊坐一樹下。儀容端正諸根寂靜。其
心寂定。形若金山光明徹照。見已作是念。
和上婆羅門常稱歎欽仰。欲見瞿曇問
其所疑。今此沙門瞿曇到此林中。我當疾
往白*和上令知。即持薪束疾還學堂。捨
薪束已。詣*和上所白*言。和上當知。*和
上由來常所稱歎欽仰欲見沙門瞿曇脱
到此林。當問所疑。今日瞿曇已到此林。*
和上知時。時婆羅門即詣世尊所。面相問
訊。慰勞已退坐一面。而説偈言
    獨入此恐怖 深邃叢林中
    堅住不傾動 善修正勤法
    無歌舞音樂 寂默住空閑
    我所未曾見 獨樂深林者
    欲求於世間 自在増上主
    爲三十三天 天上自在樂
    何故深林中 苦行自枯槁
爾時世尊説偈答言
    苦欲種種求 諸界多種著
    彼一切皆是 愚癡之根本
    如是一切求 我久悉已吐
    不求不諂僞 一切無所觸
    於一切諸法 唯一清淨觀
    得無上菩提 禪思修不樂
婆羅門復説偈言
    我今敬禮汝 大寂牟尼尊
    禪思之妙王 覺無邊大覺
    如來天人救 巍巍若金山
    解脱於叢林 於林永不著
    已拔深利刺 清淨無餘跡
    論師之上首 言説最勝辯
    人中雄師子 震吼於深林
    顯現苦聖諦 集滅八正道
    能盡衆苦聚 乘出淨無垢
    自脱一切苦 濟彼苦衆生
    安樂衆生故 演説於正法
    已斷於恩愛 遠離於欲網
    斷除於一切 有愛之結縛
    如水生蓮花 塵水不染著
    如日停虚空 清淨無雲翳
    善哉我今日 至拘薩羅林
    得見於大師 兩足之勝尊
    大林大精進 得第一廣度
    調御師之首 敬禮無所畏
時婆羅門。廣説斯偈讃歎佛已。聞佛所説。
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一八四)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
遊行。宿於孫陀利河側。爾時世尊剃髮未
久。於後夜時結跏趺坐。正身思惟繋念在
前。以衣覆頭。時孫陀利河側有婆羅門住
止。夜起持祠。餘食不盡。時至河邊。欲求
大徳婆羅門以奉之。爾時世尊聞河邊婆
門聲。聞已謦咳作聲。却衣現頭。時孫陀
利河側婆羅門見佛已。作是念。是剃頭沙門
非婆羅門。欲持食還去。彼婆羅門復作是
念。非獨沙門是剃頭者。婆羅門中亦有剃
頭。應往至彼問其所生。時孫陀利河側婆
羅門詣世尊所而問之言。爲何姓生。爾時
世尊即説偈言
    汝莫問所生 但當問所行
    刻木爲鑽燧 亦能生於火
    下賤種姓中 生堅固牟尼
    智慧有慚愧 精進善調伏
    究竟大明際 清淨修梵行
    而今正是時 應奉施餘食
時孫陀利河側婆羅門復説偈言
    我今吉良日 求福修供養
    遇得見大士 三時最勝尊
    若不見佛者 當更施餘人
爾時孫陀利河側婆羅門轉得信心。即持餘
食以奉世尊。世尊不受。以説偈得故。如
上因説偈而得食廣説。孫陀利河側婆羅門
白佛言。世尊。今此施食當置何所。佛告婆
羅門。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
人有能食此食令身安隱者。汝持此食。
去著無虫水中。及少生草地。時婆羅門即
持此食。著無虫水中。水即烟起涌沸。啾啾
作聲。如燒鐵丸投之冷水。烟起涌沸啾啾
作聲。如是彼食。著無虫水中。烟起涌沸啾
啾作聲。孫陀利河側婆羅門心欲恐怖。身毛
皆竪。謂爲災變。馳走上岸集聚乾木。供養
祠火令息災恠。世尊見彼集聚乾木供養
祠火望息災恠。見已即説偈言
    婆羅門祠火 焚燒乾草木
    莫呼是淨道 能却諸災患
    此則惡供養 而謂爲黠慧
    作如是因縁 外道取修淨
    汝今棄薪火 起内火熾然
    常修不放逸 常富於供養
    處處興淨信 廣施設大會
    心意爲束薪 瞋恚黒烟起
    妄語爲塵味 口舌爲木杓
    胸懷燃火處 欲火常熾然
    當善自調伏 消滅士夫火
    正信爲大河 淨戒爲度濟
    澄淨清流水 智者之所歎
    人中淨天徳 當於中洗浴
    渉水不著身 安樂度彼岸
    正法爲深淵 福徳爲下濟
    澄淨水充滿 智者所讃嘆
    人中天淨徳 當於中洗浴
    渉水不著身 安樂度彼岸
    眞諦善調御 攝護修梵行
    慈悲爲苦行 眞實心清淨
    沐浴以正法 智者所稱歎
爾時孫陀利河側婆羅門聞佛所説。歡喜隨
喜。復道而去
(一一八五)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拘薩羅人間遊
行。住孫陀利河側叢林中。時有孫陀利河
側住止婆羅門。來詣佛所。面相問訊。慰勞已
退坐一面。問佛言。瞿曇。至孫陀利河中洗
浴不。佛告婆羅門。何用於孫陀利河中洗
浴爲。婆羅門白佛。瞿曇。孫陀利河是濟度
之數。是吉祥之數。是清淨之數。若有於中
洗浴者。悉能除人一切諸惡。爾時世尊即説
偈言
    非孫陀利河 亦非婆休多
    非伽耶薩羅 如是諸河等
    作諸惡不善 能令其清淨
    恒河婆休多 孫陀利河等
    愚者常居中 不能除衆惡
    其清淨之人 何用洗浴爲
    其清淨之人 何用布薩爲
    淨業以自淨 是生於受持
    不殺亦不盜 不婬不妄語
    信施除慳垢 於斯而洗浴
    於一切衆生 常起慈悲心
    井水以洗浴 用伽耶等爲
    内心自清淨 不待洗於外
    下賤田舍兒 身體多汚垢
    以水洗塵穢 不能淨其内
爾時孫陀利河側婆羅門聞佛所説。歡喜隨
喜。從座起而去
(一一八六)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迦毘羅衞國尼
拘律園中。時有縈髻羅豆婆遮婆羅門。本
俗人時爲佛善知識。來詣佛所面相問訊。
慰勞已退坐一面。而説偈言
    外身縈髻者 是但名縈髻
    内心縈髻者 是結縛衆生
    今請問瞿曇 云何解縈髻
爾時世尊説偈答言
    受持於淨戒 内心修正覺
    專精勤方便 是則解縈髻
時縈髻婆羅門聞佛所説。歡喜隨喜。從座起
而去
(一一八七)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迦毘羅衞國尼
拘律園中。時有縈髻波羅豆婆遮婆羅門。
來詣佛所而前問訊。相慰勞已退坐一面。
而説偈言
    身外縈髻者 是但名縈髻
    内心縈髻者 是結縛衆生
    我今問瞿曇 如此縈髻者
    云何作方便 於何斷縈髻
爾時世尊説偈答言
    眼耳及與鼻 舌身意入處
    於彼名及色 滅盡令無餘
    諸識永滅者 於彼斷縈髻
佛説此經已。縈髻婆羅豆婆遮婆羅門聞佛
所説。歡喜隨喜。從座起去
(一一八八)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欝毘羅聚落
尼連禪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爾時世
尊獨靜思惟作是念。不恭敬者則爲大苦。無
有次序。無他自在可畏懼者。則於大義
有所退減。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在
者。得安樂住。有所恭敬。有次序。有他自
在大義滿足。頗有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
神世人中。能於我所具足戒勝。三昧勝。智
慧勝。解脱勝。解脱知見勝。令我恭敬宗重。
奉事供養。依彼而住。復作是念。無有諸天
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能於我所。戒具
足勝。三昧勝。智慧勝。解脱勝。解脱知見勝。
令我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者。唯
有正法。令我自覺。成三藐三佛陀者。我
當於彼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所
以者何。過去如來應等正覺。亦於正法恭
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諸當來世如來
應等正覺。亦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
依彼而住。爾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知世
尊心念已。如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沒
住於佛前。歎言善哉。如是世尊。如是善逝。
懈怠不恭敬者。甚爲大苦。廣説乃至大義滿
足。其實無有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
人。於世尊所。戒具足勝。三昧勝。智慧勝。解
脱勝。解脱知見勝。令世尊恭敬宗重奉事
供養。依彼而住者。唯有正法。如來自悟成
等正覺。則是如來所應恭敬宗重奉事供養。
依彼而住者。所以者何。過去諸如來應等正
覺。亦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
住。諸未來如來應等正覺。亦當於正法恭
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世尊亦當於
彼正法恭敬宗重奉事供養。依彼而住。時梵
天王復説偈言
    過去等正覺 及未來諸佛
    現在佛世尊 能除衆生憂
    一切恭敬法 依正法而住
    如是恭敬者 是則諸佛法
時梵天王聞佛所説。歡喜隨喜。稽首佛足
即沒不現
(一一八九)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欝毘羅聚落尼
連禪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爾時世尊。獨
靜思惟作是念。有一乘道能淨衆生。度諸
憂悲滅除苦惱。得眞如法。謂四念處。何等
爲四。身身觀念處。受心法法觀念處。若有
人不樂四念處者。則不樂如聖法。不樂
如聖法者。則不樂如聖道。不樂如聖道
者。則不樂甘露法。不樂甘露法者。則不
解脱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若樂修四念處
者。則樂修如聖法。樂修如聖法者。則樂如
聖道。樂如聖道者。則樂甘露法。樂甘露法
者。得解脱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爾時娑婆
世界主梵天王知佛心念已。譬如力士屈
伸臂頃。於梵天沒住於佛前。作是歎言。如
是世尊。如是善逝。有一乘道能淨衆生。謂
四念處。乃至解脱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時梵
天王復説偈言
    謂有一乘道 見生諸有邊
    演説於正法 安慰苦衆生
    過去諸世尊 以乘斯道度
    當來諸世尊 亦度乘斯道
    現在尊正覺 乘此度海流
    究竟生死際 調伏心清淨
    於生死輪轉 悉已永消盡
    知種種諸界 慧眼顯正道
    譬若恒水流 悉歸趣大海
    激流浚漂遠 正道亦如是
    廣智善顯示 逮得甘露法
    殊勝正法輪 本所未曾聞
    哀愍衆生故 而爲衆生轉
    覆護天人衆 令度有彼岸
    是故諸衆生 咸皆稽首禮
爾時梵天王聞佛所説。歡喜隨喜稽首佛
足。即沒不現
(一一九〇)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欝毘羅聚落尼
連禪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爾時娑婆世
界主梵天王絶妙色身。於後夜時來詣佛
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説偈言
    於諸種姓中 刹利兩足尊
    明行具足者 天人中最勝
佛告梵天王。如是梵天。如是梵天
    於諸種姓中 刹利兩足尊
    明行具足者 天人中最勝
佛説是經已。娑婆世界主梵天王聞佛所
説。歡喜隨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一九一)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薩羅人間遊
行住止空閑無聚落處。與比丘衆夜宿其
中。爾時世尊爲諸比丘。説隨順阿練若法。
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作是念。今者世尊在
拘薩羅。人間遊行住一空閑無聚落處。與諸
大衆止宿空野。爾時世尊爲諸大衆。説隨
順空法。我今當往隨順讃嘆。譬如力士屈
伸臂頃。於梵天沒住於佛前。稽首佛足
退坐一面。而説偈言
    習近邊座 斷除諸煩惱
    若不樂空閑 入衆自攝護
    自調伏其心 家家行乞食
    攝持於諸根 專精繋心念
    然後習空閑 阿練若床*座
    遠離諸恐怖 無畏安隱住
    若彼諸兇險 惡蛇衆毒害
    黒雲大闇冥 震雷曜電光
    離諸煩惱故 晝夜安隱住
    如我所聞法 乃至不究竟
    獨一修梵行 不畏千死魔
    若修於覺道 不畏於萬數
    一切須陀洹 或得斯陀含
    及阿那含者 其數亦無量
    不能定其數 恐怖於妄説
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聞佛所説。歡喜隨喜
已。爲佛作禮即沒不現
(一一九二)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迦毘羅衞迦毘
羅衞林中。與五百比丘倶。皆是羅漢。諸漏
已盡。所作已作。離諸重擔。逮得已利。盡
諸有結。正智心善解脱。爾時世尊爲諸大
衆。説涅槃相應法。時有十方世界大衆威力
諸天皆悉來會。供養世尊及比丘僧復有
諸梵天王。住於梵世作是念。今日佛住迦
毘羅衞國。如上廣説。乃至供養世尊及諸
大衆。我今當往各各讃歎。作是念已。譬如
力士屈伸臂頃。從梵天沒住於佛前。第
一梵天即説偈言
    於此大林中 大衆普雲集
    十方諸天衆 皆悉來恭敬
    故我遠來禮 最勝難伏僧
第二梵天復説偈言
    是諸比丘僧 眞實心精進
    於此大林中 攝諸根求度
第三梵天次説偈言
    善方便消融 恩愛深利刺
    堅固不傾動 如因陀羅幢
    度深塹水流 清淨不求欲
    善度之導師 諸調伏大龍
第四梵天次説偈言
    歸依於佛者 終不墮惡趣
    能斷人中身 得天身受樂
各説偈已。四梵天身即沒不現
(一一九三)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
竹園。時有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日日精勤往
詣佛所。尊重供養。時娑婆世界主作是念。今
旦太早而來見佛。正値世尊入大三昧。我
等且當入提婆達多伴黨瞿迦梨比丘房中。
作是念已即入彼房。至房戸中以指扣
戸。口説是言。瞿迦梨瞿迦梨。於舍利弗目
連所起淨信心。汝莫長夜得不饒益苦。瞿
迦梨言。汝是誰。梵天答言。娑婆世界主梵天
王。瞿迦梨言。世尊不記汝得阿那含耶。
梵天王言。如是比丘。瞿迦梨言。汝何故來。
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答言。此不可治即説
偈言
    於無量處所 生心欲籌量
    何有黠慧者 而生此覺想
    無量而欲量 是陰蓋凡夫
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往詣佛所。稽首禮足。
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常日日勤到佛
所。親覲供養。我作是念。今旦太早來見世
尊。正値世尊入*大三昧。我且當入提婆
達多伴黨瞿迦梨比丘房中。即住戸中徐徐
扣戸。口説是言。瞿迦梨瞿迦梨。當於舍利
弗目揵連賢善智慧者所。起淨信心。莫長
夜得不饒益苦。瞿迦梨言。汝是誰。我即答
言。是娑婆世界主梵天王。瞿迦梨言。世尊
不記汝得阿那含耶。我即答言如是。瞿迦
梨復言。汝何故來。我作是念。此不可治即
説偈言
    於不可量處 發心欲籌量
    不可量欲量 是陰蓋凡夫
佛語梵王。如是如是梵王
    於不可量處 而發心欲量
    何有智慧人 而生此妄想
    不可量欲量 是陰蓋凡夫
佛説此經已。娑婆世界主梵天王聞佛所
説。歡喜隨喜。從座起爲佛作禮。即沒不現
(一一九四)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
竹園。爾時大梵天王及餘別梵天。善臂別梵
天。日日方便往見供養世尊。時有婆句梵
天。見別梵天。善臂梵天。精勤方便而問言。
汝欲何之。彼即答言。欲見世尊恭敬供養。
時婆句梵天即説偈言
    彼有四鵠鳥 三種金色宮
    五百七十二 修行禪思者
    熾焔金色身 普照梵天宮
    汝且觀我身 何用至彼爲
爾時善梵王。別梵王。善臂別梵王。復説偈

    雖有金色身 普照梵天宮
    其有智慧者 知色有煩惱
    智者不樂色 於其心解脱
時彼善梵天別梵天善臂別梵天往詣佛所。
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今方
便欲來見世尊。恭敬供養。有婆句梵天。見
我方便而問我言。汝今方便欲何所之。我
即答言。欲往見世尊禮事供養。婆句梵天
即説偈言
    有四種鵠鳥 三種金色宮
    五百七十二 於中而禪思
    觀我身金色 普照梵天宮
    汝且觀我身 何用至彼爲
我即説偈而答彼言
    雖有金色身 普照梵天宮
    當知眞金色 是則煩惱事
    智者解脱色 於色不復樂
佛告梵天。如是梵天。如是梵天
    雖有眞金色 普照梵天宮
    當知眞金色 則是煩惱事
    智者解脱色 於色不復樂
時彼梵天爲迦吒務陀低沙比丘。故説偈言
    夫士生世間 利斧在口中
    還自斬其身 斯由惡言故
    應毀者稱譽 應譽而反毀
    惡口増其過 所生無安樂
    博弈酒喪財 其過失甚少
    惡心向善逝 是則爲大過
    地獄有百千 名尼羅浮
    三十有六百 及五阿浮陀
    斯皆謗聖獄 口意惡願故
佛説此經已。彼諸梵天聞佛所説。歡喜隨
喜稽首佛足。即沒不現
(一一九五)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
竹園。時有婆句梵天住梵天上。起如是
惡邪見言。此處常恒非變易法。純一出離之
處。爾時世尊知婆句梵天心念已。入於三
昧如其正受。於王舍城沒住梵天上婆
句梵天遙見世尊而説偈言
    梵天七十二 造作諸福
    自在而常住 生老死已過
    我於諸明論 修習已究竟
    彼諸天衆等 唯謂我長存
爾時世尊説偈答言
    此則極短壽 非是長存者
    而婆句梵天 自謂爲長壽
    尼羅浮多獄 其壽百千數
    我悉憶念知 汝自謂長存
婆句梵天復説偈言
    佛世尊所見 其劫數無邊
    生老死憂悲 皆悉已過去
    唯願説知我 過去曾所更
    受持何戒業 而得生於此
爾時世尊説偈答言
    過去久遠劫 於大曠野中
    有諸大衆行 多賢聖梵行
    飢乏無資糧 汝救之令度
    慈救心相續 經劫而不失
    是則汝過去 所受持功徳
    我悉憶念知 久近如眠覺
    過去有村邑 爲賊所抄掠
    汝時悉皆救 令其得解脱
    是則過去世 所受持福業
    我憶此因縁 久近如眠覺
    過去有人衆 乘船恒水中
    惡龍持彼船 欲盡害其命
    汝時以神力 救令得解脱
    是則汝過去 所受持福業
    我憶是因縁 久近如眠覺
婆句梵天復説偈言
    決定悉知我 古今壽命事
    亦知餘一切 是則爲正覺
    是故所受身 金光炎普照
    其身住於此 光明遍世間
爾時世尊爲婆句梵天。種種説法示教照喜
已。如其正受。從梵天沒還王舍城
(一一九六)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
孤獨園。時有一梵天住梵天上。起如是邪
見言。此處常恒不變易。純一出離。未曾見
有來至此處。況復有過此上者。爾時世
尊知彼梵天心之所念。即入三昧。如其正
受。於舍衞國沒現梵天宮。當彼梵天頂上。
於虚空中結跏趺坐。正身繋念。爾時尊者阿
若倶隣作是念。今日世尊爲在何所。即以
天眼淨過人間眼。觀見世尊在梵天上。見
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於舍衞國沒現彼
梵世。在於東方西面向佛。結跏趺坐端身
繋念。在佛座下梵天座上。爾時尊者摩訶迦
葉作是念。今日世尊爲在何所。即以天眼
淨過於人眼。見世尊在梵天上。見已即入
三昧。如其正受。於舍衞國沒現梵天上。在
於南方北面向佛。結跏趺坐端身繋念。在
佛座下梵天座上。時尊者舍利弗作是念。世
尊今者爲在何所。即以天眼淨過於人眼。
見世尊在梵天上。見已即入三昧。如其正
受。於舍衞國沒住梵天上。在於西方東面
向佛。結跏趺坐端身繋念。在佛座下梵天座

爾時尊者大目揵連即作是念。今日世尊爲
在何所。以天眼淨過於人眼。遙見世尊在
梵天上。見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於舍衞
國沒住梵天上。在於北方南面向佛。結跏
趺坐端身繋念。在佛座下梵天座上。爾時世
尊告梵天曰。汝今復起是見。從本已來。未
曾見有過我上者不。梵天白佛。我今不
敢復言。我未曾見有過我上者。唯見梵
天光明被障。爾時世尊爲彼梵天。種種説
法示教照喜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於梵
天上沒還舍衞國。尊者阿若倶隣。摩訶迦
葉。舍利弗。爲彼梵天種種説法。示教照喜
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於梵天沒還舍衞
國。唯尊者大目揵連仍於彼住。時彼梵天問
尊者大目揵連。世尊諸餘弟子悉有如是大
徳大力不。時尊者大目揵連即説偈言
    大徳具三明 通達觀他心
    漏盡諸羅漢 其數無有量
時尊者大目揵連爲彼梵天種種説法示教
照喜已。即入三昧。如其正受。於梵天沒
還舍衞國
(一一九七)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倶尸那竭國
力士生地堅固雙樹林。爾時世尊臨般涅
槃。告尊者阿難。汝於堅固雙樹間。敷繩床
北首。如來今日中夜。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
時尊者阿難奉世尊教。於雙堅固樹間。爲
世尊敷繩床北首已。還世尊所稽首禮足。
白言世尊。已爲如來。於雙堅固樹間。敷繩
床令北首。於是世尊往就繩床。右脇著地
北首而臥。足足相累。繋念明相。爾時世尊
即於中夜。於無餘涅槃而般涅槃。般涅槃
已。雙堅固樹尋即生花。周匝垂下供養世
尊。時有異比丘即説偈言
    善好堅固樹 枝條垂禮佛
    妙花以供養 大師般涅槃
尋時釋提桓因説偈
    一切行無常 斯皆生滅法
    雖生尋以滅 斯寂滅爲樂
尋時娑婆世界主梵天王次復説偈言
    世間一切生 立者皆當捨
    如是聖大師 世間無有比
    逮得如來力 普爲世間眼
    終歸會磨滅 入無餘涅槃
尊者阿那律陀。次復説偈言
    出息入息住 立心善攝護
    從所依而來 世間般涅槃
    大恐怖相生 令人身毛竪
    一切行力具 大師般涅槃
    其心不懈怠 亦不住諸愛
    心法漸解脱 如薪盡火滅
如來涅槃後七日。尊者阿難往枝提所。而
説偈言
    導師此寶身 往詣梵天上
    如是大神力 内火還燒身
    五百&T073554;纒身 悉燒令磨滅
    千領細&T073554;衣 以衣如來身
    唯二領不燒 最上及襯身
尊者阿難説是偈時諸比丘默然悲喜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四



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五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一九八)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衞國祇樹給
孤獨園。時有阿臈毘比丘尼。住舍衞國王
園精舍比丘尼衆中。時阿臈毘比丘尼晨朝
著衣持鉢。入舍衞城乞食。食已還精舍。
擧衣鉢洗足。持尼師壇著右肩上。入安
陀林坐禪。時魔波旬作是念。今沙門瞿曇
住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有弟子阿臈毘比
丘尼。住舍衞國王園精舍比丘尼衆中。晨朝
著衣持鉢。入舍衞城乞食。食已還精舍。
擧衣鉢洗足已。持尼師壇著右肩上。入
安陀林坐禪。我今當往爲作留難。即化作
年少容貎端正。往詣彼比丘尼所。語比丘
尼言。阿姨欲何處去。比丘尼答言。賢者到
遠離處去。時魔波旬即説偈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