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長阿含經 (No. 0001_ 佛陀耶舍竺佛念譯 ) in Vol. 01

[First] [Prev+100] [Prev]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妻復以五事恭敬於夫。云何爲五。一者先
起。二者後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順。五者先意
承旨。善生。是爲夫之於妻敬待。如是則
彼方安隱無有憂畏。善生。夫爲人者。當以
五事親敬親族。云何爲五。一者給施。二者
善言。三者利益。四者同利。五者不欺。善生。
是爲五事親敬親族。親族亦以五事親敬
於人。云何爲五。一者護放逸。二者護放逸
失財。三者護恐怖者。四者屏相教*誡。五者
常相稱歎。善生。如是敬視親族。則彼方安
隱無有憂畏。善生。主於僮使。以五事教
授。云何爲五。一者隨能使役。二者飮食隨
時。三者賜勞隨時。四者病與醫藥。五者縱
其休假。善生。是爲五事教授僮使。僮使
復以五事奉事其主。云何爲五。一者早起。
二者爲事周密。三者不與不取。四者作務
以次。五者稱揚主名。是爲主待僮使。則彼
方安隱無有憂畏。善生。檀越當以五事供
奉沙門婆羅門。云何爲五。一者身行慈。二
者口行慈。三者意行慈。四者以時施。五者
門不制止。善生。若檀越以此五事供奉沙
門婆羅門。沙門婆羅門當復以六事而教
授之。云何爲六。一者防護不令爲惡。二者
指授善處。三者教懷善心。四者使未聞者
聞。五者已聞能使善解。六者開示天路。善
生。如是檀越恭奉沙門婆羅門。則彼方安隱
無有憂畏。世尊説已。重説偈曰
    父母爲東方 師長名南方
    妻婦爲西方 親族爲北方
    僮僕爲下方 沙門爲上方
    諸有長者子 禮敬於諸方
    敬順不失時 死皆得生天
    惠施及軟言 利人多所益
    同利等彼己 所有與人共
    此四多負荷 任重如車輪
    世間無此四 則無有孝養
    此法在世間 智者所撰擇
    行則獲大果 名稱遠流布
    嚴飾於床座 供設上飮食
    供給所當得 名稱遠流布
    親舊不相遺 示以利益事
    上下常和同 於此得善譽
    先當習伎藝 然後獲財業
    財業既已具 宜當自守護
    出財未至奢 當*撰擇前人
    欺誑觝突者 寧乞未擧與
    積財從小起 如蜂集衆花
    財寶日滋息 至終無損耗
    一食知止足 二修業勿怠
    三當先儲積 以擬於空乏
    四耕田商賈 澤地而置牧
    五當起塔廟 六立僧房舍
    在家勤六業 善修勿失時
    如是修業者 則家無損減
    財寶日滋長 如海呑衆流
爾時善生白世尊言。甚善世尊。實過本望
踰我父教。能使覆者得仰。閉者得開。迷
者得悟。冥室燃燈有目得視。如來所説亦
復如是。以無數方便開悟愚冥。現清白
法。所以者何。佛爲如來至眞等正覺故能
開示。爲世明導。今我歸依佛歸依法歸依
僧。唯願世尊。聽我於正法中爲憂婆塞。
自今日始。盡形壽。不殺不盜不婬不欺
不飮酒。爾時善生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佛説長阿含經卷第十一


佛説長阿含經卷第十二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一七)第二分清淨經第十三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緬祇優婆
塞林中。與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倶。時有沙
周那在波波國。夏安居已執持衣鉢。
漸詣迦維羅衛緬祇園中。至阿難所頭面禮
足於一面立。白阿難言。波波城内有尼乾
子命終未久。其諸弟子分爲二分。各共諍訟。
面相毀罵無復上下。迭相求短競其知見。
我能知是汝不能知。我行眞正汝爲邪見。
以前著後以後著前。顛倒錯亂。無有法
則。我所爲妙。汝所言非。汝有所疑當諮問
我。大徳阿難。時彼國人民事尼乾者。聞諍
訟已生厭患心。阿難語周那沙彌曰。我等
有言欲啓世尊。今共汝往宣啓此事。若世
尊有所戒勅當共奉行。爾時沙彌周那聞
阿難語已。即共詣世尊。頭面禮足在一面
立。爾時阿難白世尊曰。此沙彌周那。在波
波國夏安居已。執持衣鉢漸來至此。禮我
足語我言。波波國有尼乾子命終未久。其
諸弟子分爲二分。各共諍訟。面相毀罵無復
上下。迭相求短競其知見。我能知是。汝不
能知。我行眞正。汝爲邪見。以前著後以後
著前。顛倒錯亂無有法則。我所言是。汝所
言非。汝有所疑當諮問我。時彼國人民
事尼乾者。聞諍訟已。生厭患心。世尊告
周那沙彌曰。如是周那。彼非法中不足聽
聞。此非三耶三佛所説。猶如朽塔難可
色。彼雖有師盡懷邪見。雖復有法盡不眞
正。不足聽採不能出要。非是三耶三佛所
説。猶如故塔不可*汙也。彼諸弟子有不
順其法。捨彼異見。行於正見。周那。若有人
來語彼弟子。諸賢。汝師法正當於中行。何
以捨離。其彼弟子信其言者。則二倶失道
獲無量罪。所以者何。彼雖有法。然不眞正
故。周那。若師不邪見其法眞正。善可聽採
能得出要。三耶三佛所説。譬如新塔易可
*汙色。然諸弟子於此法中。不能勤修不
能成就。捨平等道入於邪見。若有人來語
彼弟子。諸賢。汝師法正當於中行。何以捨
離入於邪見。其彼弟子信其言者。則二倶
見眞正獲無量福。所以者何。其法眞正。佛
告周那。彼雖有師然懷邪見。雖復有法盡
不眞正。不足聽採不能出要。非三耶三
佛所説。猶如朽塔不可*汙色。彼諸弟子法
法成就。隨順其行起諸邪見。周那。若有人
來語其弟子言。汝師法正汝所行是。今所
修行勤苦如是。應於現法成就道果。彼諸
弟子信受其言者。則二倶失道獲無量罪。
所以者何。以法不眞正故。周那。若師不邪
見。其法眞正。善可聽採能得出要。三耶三
佛所説。譬如新塔易爲*汙色。又其弟子法
法成就。隨順修行而生正見。若有人來語
其弟子言。汝師法正汝所行是。今所修行
勤苦如是。應於現法成就道果。彼諸弟子
信受其言。二倶正見獲無量福。所以者何。
法眞正故。周那。或有導師出世使弟子生
憂。或有導師出世使弟子無憂。云何導師
出世使弟子生憂。周那。導師新出世間成
道未久。其法具足梵行清淨。如實眞要而不
布現。然彼導師速取滅度。其諸弟子不得
修行。皆愁憂言。師初出世。成道未久其法清
淨。梵行具足。如實眞要竟不布現。而今導師
便速滅度。我等弟子不得修行。是爲導師
出世弟子愁憂。云何導師出世弟子不憂。
謂導師出世。其法清淨。梵行具足。如實眞要
而廣流布。然後導師方取滅度。其諸弟子皆
得修行不懷憂。言師初出世成道未久。其
法清淨。梵行具足。如實眞要而不布現。
今導師便速滅度。使我弟子不得修行。如
是。周那。導師出世弟子無憂。佛告周那。此
支成就梵行。謂導師出世。出家未久。名聞
未廣。是謂梵行*支不具足。周那。導師出世
出家既久。名聞廣遠。是謂梵行*支具足滿。
周那。導師出世。出家既久。名聞亦廣。而諸弟
子未受訓誨。未具梵行。未至安處。未獲
己利。未能受法分布演説。有異論起不
能如法而往滅之。未能變化成神通證。是
爲梵行*支不具足。周那。導師出世。出家
既久。名聞亦廣。而諸弟子盡受教訓。梵行具
足。至安隱處已獲己利。又能受法分別演
説。有異論起能如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
證。是爲梵行*支具足滿。周那。導師出世。出
家亦久。名聞亦廣。諸比丘尼未受訓誨。未
至安處未獲己利。未能受法分布演説。
有異論起不能以法如實除滅。未能變化
成神通證。是爲梵行*支未具足。周那。導師
出世。出家亦久。名聞亦廣。諸比丘尼盡受教
訓。梵行具足。至安隱處已獲己利。復能受
法分別演説。有異論起能如法滅。變化具
足成神通證。是爲梵行*支具足滿。周那。諸
優婆塞優婆夷廣修梵行。乃至變化具足成
神通證。亦復如是。周那。若導師不在世。無
有名聞利養損減。則梵行*支不具足滿。若
導師在世名聞利養皆悉具足無有損減。則
梵行*支爲具足滿。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
皆悉具足。而諸比丘名聞利養不能具足。是
爲梵行*支不具足。若導師在世。名聞利養
具足無損。諸比丘衆亦復具足。則梵行*支
爲具足滿。比丘尼衆亦復如是。周那。我出
家久。名聞廣遠。我諸比丘已受教誡。到安
隱處自獲己利。復能受法爲人説法。有
異論起能如法滅。變化具足成神通證。諸
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亦如是。周那。
我以廣流布梵行。乃至變化具足成神通證。
周那。一切世間所有導師。不見有得名聞
利養如我如來至眞等正覺者也。周那。諸
世間所有徒衆。不見有名聞利養如我衆
也。周那。若欲正説者。當言見不可見。云
何見不可見。一切梵行清淨具足宣示布現。
是名見不可見。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頭藍子。在大衆中而作是説。有見不見。云
何名見不見。如刀可見刃不可見。諸比丘
彼子乃引凡夫無識之言。以爲譬喩。如是
周那。若欲正説者。當言見不見。云何見
不見。汝當正欲説言。一切梵行清淨具足
宣示流布。是不可見。周那。彼相續法不具
足而可得。不相續法具足而不可得。周那。
諸法中梵行。酪酥中醍醐。爾時世尊告諸
比丘。我於是法躬自作證。謂四念處四神
足四意斷四禪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道。
汝等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
乳。於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
安樂已。若有比丘説法中有作是言。彼所
説句不正義理不正。比丘聞已。不可言是
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云何諸賢。我
句如是汝句如是。我義如是汝義如是。何
者爲勝何者爲負。若彼比丘報言我句如是
我義如是。汝句如是汝義如是。汝句亦勝
汝義亦勝。彼比丘説此。亦不得非亦不得
是。當諫彼比丘。當呵當止當共推求。如
是盡共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受同一師同一
乳於如來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得安
樂已。若有比丘説法。中有比丘作是言。
彼所説句不正義正。比丘聞已。不可言是
不可言非。當語彼比丘言。云何比丘。我
句如是汝句如是。何者爲是。何者爲非。若
彼比丘報言。我句如是汝句如是汝句亦勝。
彼比丘説此。亦不得言是不得言非。當
諫彼比丘。當呵當止當共推求。如是盡共
和合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於如來
正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得安樂已。若有
比丘説法。中有比丘作是言。彼所説句正
義不正。比丘聞已。不可言是不可言非。
當語彼比丘言。云何比丘。我義如是汝義
如是。何者爲是何者爲非。若彼報言。我義
如是汝義如是。汝義而勝。彼比丘説此已。
亦不得言是亦不得言非。當諫彼比丘。
當呵當止當共推求。如是比丘盡共和合
勿生諍訟。同一師受同一水乳。於如來正
法當自熾然快得安樂。得安樂已。若有比
丘説法。中有比丘。作如是言。彼所説句正
義正。比丘聞已不得言非。當稱讃彼言。
汝所言是汝所言是。是故比丘。於十二部經
自身作證當廣流布。一曰貫經。二曰祇夜經。
三曰受記經。四曰偈經。五曰法句經。六曰相
應經。七曰本縁經。八曰天本經。九曰廣經。十
曰未曾有經。十一曰譬喩經。十二曰大教經。
當善受持稱量觀察廣演分布。諸比丘。我
所制衣。若塚間衣若長者衣麤賤衣。此衣足
障寒暑蚊虻。足蔽四體。諸比丘。我所制食。
若乞食。若居士食。此食自足。若身苦惱衆患
切已。恐遂至死故聽此食。知足而已。諸比
丘。我所制住處。若在樹下。若在露地。若在
房内若樓閣上。若在窟内若在種種住處。
此處自足爲障寒暑風雨蚊虻。下至閑靜
懈息之處。諸比丘。我所制藥。若大小便。*酥
油蜜黒石蜜。此藥自足。若身生苦惱衆患切
已。恐遂至死故聽此藥。佛言。或有外道梵
志來作是語。沙門釋子以衆樂自娯。若有
此言。當如是報。汝等莫作此言。謂沙門釋
子以衆樂自娯。所以者何。有樂自娯如來
呵責。有樂自娯如來稱譽。若外道梵志問言。
何樂自娯瞿曇呵責。設有此語。汝等當報。
五欲功徳。可愛可樂人所貪著。云何爲五。
眼知色。可愛可樂人所貪著。耳聞聲
知香舌知味身知觸。可愛可樂人所貪
著。諸賢。猶是五欲縁生喜樂。此是如來至
眞等正覺之所呵責也。猶如有人故殺衆
生自以爲樂。此是如來至眞等正覺之所呵
責。猶如有人私竊偸盜自以爲樂。此爲如
來之所呵責。猶如有人犯於梵行自以爲
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猶如有人故作妄
語自以爲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猶如有
人放蕩自恣。此是如來之所呵責。猶如有
人行外苦行非是如來所説正行。自以爲
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諸比丘。呵責五欲
功徳人所貪著。云何爲五。眼知色。可愛
可樂人所貪著。耳聞聲鼻知香舌知味身
知觸可愛可樂人所貪著。如此諸樂沙門
釋子無如此樂。猶如有人故殺衆生以此
爲樂。沙門釋子無如此樂。猶如有人公爲
盜賊自以爲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猶如
有人犯於梵行自以爲樂。沙門釋子無如
是樂。猶如有人故作妄語自以爲樂。沙門
釋子無如是樂。猶如有人放蕩自恣自以
爲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猶如有人行外
苦行自以爲樂。沙門釋子無如是樂。若外
道梵志作如是問何樂自娯。沙門瞿曇之
所稱譽。諸比丘。彼若有此言。汝等當答彼
言。諸賢。有五欲功徳可愛可樂人所貪著。
云何爲五。眼知色乃至意知法。可愛可
樂人所貪著。諸賢。五欲因縁生樂當速除
滅。猶如有人故殺衆生自以爲樂。有如
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公爲盜賊自以
爲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犯
於梵行自以爲樂。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
如有人故爲妄語自以爲樂。有如此樂
應速除滅。猶如有人放蕩自恣自以爲樂。
有如此樂應速除滅。猶如有人行外苦
行自以爲樂。有如是樂應速除滅。猶如
有人去離貪欲無復惡法。有覺有觀。離生
喜樂入初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猶如有
人滅於覺觀。内喜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入第二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猶如有人
除喜入捨。自知身樂。賢聖所求。護念一心
入第三禪。如是樂者佛所稱譽。樂盡苦盡
憂喜先滅。不苦不樂。護念清淨入第四禪。
如是樂者佛所稱譽。若有外道梵志作如
是問。汝等於此樂中求幾果功徳。應答彼
言。此樂當有七果功徳。云何爲七。於現法
中得成道證。正使不成臨命終時當成
道證。若臨命終復不成者當盡五下結。中
間般涅槃。生彼般涅槃。行般涅槃。無行般涅
槃。上流阿迦尼吒般涅槃。諸賢。是爲此樂
有七功徳。諸賢。若比丘在學地欲上
安隱處。未除五蓋。云何爲五。貪欲蓋瞋恚
蓋睡眠蓋掉戯蓋疑蓋。彼學比丘方欲上
求。求安隱處未滅五蓋。於四念處不能
精勤。於七覺意不能勤修。欲得上人法賢
聖智慧増盛。求欲知欲見者。無有是處。
諸賢。學地比丘欲上求求安隱處。能滅五
蓋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掉戯蓋疑蓋。於四
意處又能精勤。於七覺意如實修行。欲
得上人法賢聖智慧増上。求欲知欲見者。
則有是處。諸賢。若有比丘漏盡阿羅漢。所
作已辦捨於重擔。自獲己利盡諸有結使。
正智解脱不爲九事。云何爲九。一者不殺。二
者不盜。三者不婬。四者不妄語。五者不捨道。
六者不隨欲。七者不隨恚。八者不隨怖。九者
不隨癡。諸賢。是爲漏盡阿羅漢所作已辦捨
於重擔。自獲己利盡諸有結。正智得解遠
離九事。或有外道梵志作是説言。沙門釋
子有不住法應報彼言。諸賢。莫作是説。
沙門釋子有不住法。所以者何。沙門釋子。其
法常住不可動轉。譬如門閫常住不動。沙
門釋子亦復如是。其法常住無有移動。或
有外道梵志作是説言。沙門瞿曇。盡知過
去世事。不知未來事。彼比丘。彼異學梵志
智異智觀亦異所言虚妄。如來於彼過去事。
若在目前無不知見。於未來世生於道
智。過去世事虚妄不實不足喜樂。無所利
益。佛則不記。或過去事有實無可喜樂。無
所利益佛亦不記。若過去事有實可樂。而
無利益佛亦不記。若過去事有實可樂有
所利益。如來盡知然後記之。未來現在亦復
如是。如來於過去未來現在。應時語實語義
語利語法語律語無有虚也。佛於初夜成
最正覺及末後夜。於其中間有所言説盡
皆如實。故名如來。復次如來所説如事。事
如所説。故名如來。以何等義名等正覺。
佛所知見所滅所覺。佛盡覺知。故名等
正覺。或有外道梵志作如是説。世間常存
唯此爲實。餘者虚妄。或復説言。此世無常
唯此爲實。餘者虚妄。或復有言。世間有常
無常唯此爲實。餘者虚妄。或復有言。此
世間非有常非無常唯此爲實餘者虚妄。或
復有言。此世間有邊唯此爲實。餘者爲虚
妄。或復有言。世間無邊唯此爲實。餘者
虚妄。或復有言。世間有邊無邊唯此爲實。
餘者虚妄。或復有言。世間非有邊非無
邊唯此爲實。餘者虚妄。或復有言。是命
是身此實餘虚。或復有言。非命非身此實
餘虚。或復有言。命異身異此實餘虚。或復
有言。非異命非異身此實餘虚。或復有言。
如來終此實餘虚。或復有言。如來不終此
實餘虚。或復有言。如來終不終此實餘虚。或
復有言。如來非終非不終。此實餘虚。諸有
此見。名本生本見。今爲汝記。謂此世常
存。乃至如來非終非不終。唯此爲實餘者虚
妄。是爲本見本生。爲汝記之。所謂未見
未生者我亦記之。何者*未見*未生。我所記
者。色是我。從想有終。此實餘虚。無色是我。
從想有終。亦有色亦無色是我。從想有終。
非有色非無色是我。從想有終。我有邊。我
無邊。我有邊無邊。我非有邊非無邊。從想
有終。我有樂。從想有終。我無樂。從想有
終。我有苦樂。從想有終。我無苦樂。從想有
終。一想是我。從想有終。種種想是我。從想
有終。少想是我。從想有終。無量想是我。從
想有終。此實餘虚。是爲邪見本見本生。我
之所記。或有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論有
如是見。此世常存此實餘虚。乃至無量想是
我。此實餘虚。彼沙門婆羅門。復作如是説
如是見此實餘者虚妄。當報彼言。汝實作
此論。云何此世常存此實餘虚耶。如此語
者佛所不許。所以者何。此諸見中各有結
使。我以理推。諸沙門婆羅門中。無與我等
者。況欲出過。此諸邪見但有言耳。不中共
論。乃至無量想是我。亦復如是。或有沙門
婆羅門作是説。此世間自造。復有沙門婆
羅門言。此世間他造。或復有言。自造他造。
或復有言。非自造非他造。忽然而有。彼沙
門婆羅門。言世間自造者。是沙門婆羅門
皆因觸因縁。若離觸因而能説者。無有是
處。所以者何。由六入身故生觸。由觸故生
受。由受故生愛。由愛故生取。由取故生
有。由有故生生。由生故有老死憂悲苦惱
大患陰集。若無六入則無觸。無觸則無受。
無受則無愛。無愛則無取。無取則無有。
無有則無生。無生則無老死憂悲苦惱大
患陰集。又言此世間他造。又言此世間自造
他造。又言此世間非自造非他造。忽然而
有。亦復如是。因觸而有。無觸則無。佛告諸
比丘。若欲滅此諸邪惡見者。於四念處當
修三行。云何比丘滅此諸惡。於四念處當
修三行。比丘謂内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
不忘。除世貪憂。外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
不忘。除世貪憂。内外身身觀憶念不忘。除
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是爲滅衆惡
法。於四念處。三種修行。有八解脱。云何爲
八。色觀色初解脱。内有色想外觀色二解
脱。淨解脱三解脱。度色想滅有對想住空
處四解脱。捨空處住識處五解脱。捨識
處住不用處六解脱。捨不用處住有想無
想處七解脱。滅盡定八解脱。爾時阿難在世
尊後執扇扇佛。即偏露右肩右膝著地。
叉手白佛言。甚奇世尊。此法清淨微妙第一
當云何名。云何奉持。佛告阿難。此經名爲
清淨。汝當清淨持之。爾時阿難聞佛所説。
歡喜奉行
(一八)佛説長阿含第二分自歡喜經第十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那難陀城波波利菴
婆林。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倶。時長老
舍利弗於閑靜處默自念言。我心決定知過
去未來現在沙門婆羅門智慧神足功徳力。
無有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等者。時舍利
弗從靜室起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
坐。白佛言。向於靜室默自思念。過去未來
現在沙門婆羅門智慧神足功徳道力。無有
與如來無所著等正覺等者。佛告舍利弗。
善哉善哉。汝能於佛前説如是語。一向受持
正師子吼。餘沙門婆羅門無及汝者。云何舍
利弗。汝能知過去諸佛心中所念。彼佛有如
是戒如是法如是智慧如是解脱如是解
脱堂不。對曰不知。云何舍利弗。汝能知當
來諸佛心中所念。有如是戒如是法如是
智慧如是解脱如是解脱堂不。答曰不知。
云何舍利弗。如我今如來至眞等正覺心中
所念。如是戒如是法如是智如是解脱如
是解脱堂。汝能知不。答曰不知。又告舍利
弗。過去未來現在如來至眞等正覺心中所
念。汝不能知。何故決定作是念。因何事生
是念。一向堅持而師子吼。餘沙門婆羅門。若
聞汝言我決定知過去未來現在沙門婆羅
門智慧神足功徳道力無有與如來無所著
等正覺等者。當不信汝言。舍利弗白佛言。
我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心中所念。我不能
知。佛總相法我則能知。如來爲我説法轉
高轉妙。説黒白法縁無縁法照無照法。如
來所説轉高轉妙。我聞法已。知一一法於法
究竟。信如來至眞等正覺。信如來法善可
分別。信如來衆苦滅成就。諸善法中此爲
最上。世尊智慧無餘。神通無餘。諸世間所有
沙門婆羅門。無有能與如來等者。況欲出
其上。世尊説法復有上者。謂制法。制法者。
謂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四禪五根五力七覺
意八賢聖道。是爲無上制。智慧無餘。神通無
餘。諸世間所有沙門婆羅門。皆無有與如
來等者。況欲出其上者。世尊説法又有上
者。謂制諸入。諸入者。謂眼色耳聲鼻香舌
味身觸意法。如過去如來至眞等正覺亦制
此入。所謂眼色乃至意法。正使未來如來至
眞等正覺亦制此入。所謂眼色乃至意法。今
我如來至眞等正覺亦制此入。所謂眼色乃
至意法。此法無上無能過者。智慧無餘。神通
無餘。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能與如來等
者。況欲出其上。世尊説法又有上者。謂識
入胎。入胎者。一謂亂入胎亂住亂出。二者不
亂入亂住亂出。三者不亂入不亂住而亂出。四
者不亂入不亂住不亂出。彼不亂入不亂住
不亂出者。入胎之上。此法無上。智慧無餘。神
通無餘。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能與如來
等者。況欲出其上。如來説法復有上者。所
謂道也。所謂道者。諸沙門婆羅門以種種方
便入定慧意三昧。隨三昧心修念覺意。依
欲依離依滅盡依出要法精進喜猗定捨
覺意。依欲依離依滅盡依出要。此法最上。
智慧無餘。神通無餘。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
能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如來説法復
有上者。所謂爲滅。滅者謂苦滅遲得。二倶
卑陋。苦滅速得。唯苦卑陋。樂滅遲得。唯遲卑
陋。樂滅速得。然不廣普。以不廣普故名卑
陋。如今如來樂滅速得。而復廣普。乃至天
人見神變化。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説微
妙第一。下至女人亦能受持。盡有漏成無
漏。心解脱慧解脱。於現法中自身作證。生
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
爲如來説無上滅。此法無上。智慧無餘。神通
無餘。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能與如來等
者。況欲出其上。如來説法復有上者。謂
清淨。言清淨者。世尊於諸沙門婆羅門。不
説無益虚妄之言。言不求勝。亦不朋黨。所
言柔和。不失時節。言不虚發。是爲言清
淨。此法無上。智慧無餘。神通無餘。諸世間
沙門婆羅門。無有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
上。如來説法復有上者。謂見定。彼見定者。
謂有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
隨三昧心。觀頭至足觀足至頭皮膚内外。
但有不淨髮毛爪甲。肝肺腸胃脾腎五
臟。汗肪髓腦屎尿涕澡涙臭。不淨無一可
貪。是初見定。諸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
意三昧。隨三昧心除去皮肉外諸不淨。唯
觀白骨及與牙齒。是爲二見定。諸沙門婆羅
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除去
皮肉外諸不淨及白骨。唯觀心識在何處
住。爲在今世。爲在後世。今世不斷後世不
斷。今世不解脱後世不解脱。是爲三見定。諸
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
心除去皮肉外諸不淨。及除白骨。復重觀
識。識在後世不在今世。今世斷後世不斷。
今世解脱後世不解脱。是爲四見定。諸有沙
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
除去皮肉外諸不淨。及除白骨。復重觀識。
不在今世不在後世。二倶斷二倶解脱。是
爲五見定。此法無上。智慧無餘。神通無餘。
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與如來等者。況欲
出其上。如來説法復有上者。謂説常法。常
法者。諸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
隨三昧心憶識世間二十成劫敗劫。彼作
是言。世間常存此爲眞實。餘者虚妄。所以者
何。由我憶識故知有此成劫敗劫。其餘過
去我所不知。未來成敗我亦不知。此人朝
暮以無智説言。世間常存唯此爲實。餘者
爲虚。是爲初常法。諸沙門婆羅門。種種方
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憶識四十成劫
敗劫。彼作是言。此世間常此爲眞實。餘者
虚妄。所以者何。以我憶識故知成劫敗劫。
我復能過是知過去成劫敗劫。我不知
未來劫之成敗。此説知始不説知終。此人
朝暮以無智説言。世間常存唯此眞實。餘者
虚妄。此是二常法。諸沙門婆羅門。種種方便
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憶識八十成劫敗劫。
彼言此世間常。餘者虚妄。所以者何。以我
憶識故知有成劫敗劫。復過是知過去成
劫敗劫。未來劫之成敗我亦悉知。此人朝暮
以無智説言。世間常存唯此爲實。餘者虚
妄。是爲三常存法。此法無上。智慧無餘。神通
無餘。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有能與如來
等者。況欲出其上。如來説法復有上者。謂
觀察。觀察者。謂有沙門婆羅門以想觀察。
他心爾趣此心爾趣。彼心作是想時。或虚或
實。是爲一觀察。諸沙門婆羅門不以想觀
察。或聞諸天及非人語。而語彼言。汝心如
是。汝心如是。此亦或實或虚。是二觀察。或
有沙門婆羅門。不以想觀察。亦不聞諸天
及非人語。自觀己身又聽他言。語彼人言。
汝心如是汝心如是。此亦有實有虚。是爲
三觀察。或有沙門婆羅門不以想觀察。亦
不聞諸天及非人語。又不自觀觀他。除覺
觀已得定意三昧。觀察他心而語彼言。汝
心如是汝心如是。如是觀察則爲眞實。是
爲四觀察。此法無上。智慧無餘。神通無餘。諸
世間沙門婆羅門。無有與如來等者。況欲
出其上。如來説法復有上者。所謂教誡。教
*誡者。或時有人不違教*誡。盡有漏成無
漏。心解脱。智慧解脱。於現法中自身作證。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復受有。是
爲初教*誡。或時有人不違教*誡。盡五下
結。於彼滅度。不還此世。是爲二教*誡。或
時有人不違教*誡。三結盡。薄淫怒癡。得
斯陀含還至此世而取滅度。是爲三教*誡。
或時有人不違教*誡。三結盡。得須陀洹。
極七往返必成道果。不墮惡趣。是爲四教
*誡。此法無上。智慧無餘。神通無餘。諸世間
沙門婆羅門無有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
上。如來説法復有上者。爲他説法使戒清
淨。戒清淨者。有諸沙門婆羅門所語至誠
無有兩舌。常自敬肅捐除睡眠。不懷邪諂
口不妄言。不爲世人記於吉凶。不自稱説
從他所得。以示於人更求他利。坐禪修智
辯才無碍。專念不亂。精勤不怠。此法無上。
智慧無餘。神通無餘。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
有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如來説法復
有上者。謂解脱智。謂解脱智者。世尊。由他
因縁内自思惟言。此人是須陀洹。此是斯陀
含。此是阿那含。此是阿羅漢。此法無上。智慧
無餘。神通無餘。諸世間沙門婆羅門無有
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如來説法復有
上者。謂自識宿命智證。諸沙門婆羅門種種
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自憶往昔無
數世事。一生二生乃至百千生成劫敗劫。如
是無數我於某處生。名字如是種姓如是。
壽命如是。飮食如是。苦樂如是。從此生彼
從彼生此。若干種相。自憶宿命無數劫事。
晝夜常念本所經歴。此是色此是無色。此是
想此是無想。此是非無想盡憶盡知。此法無
上。智慧無餘。神通無餘。諸世間沙門婆羅門。
無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如來説法復
有上者。謂天眼智。天眼智者。諸沙門婆羅
門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三昧心觀諸
衆生。死者生者善色惡色。善趣惡趣若好若
醜。隨其所行盡見盡知。或有衆生。成就身
惡行口惡行意惡行。誹謗賢聖信邪倒見。
身壞命終墮三惡道。或有衆生。身行善口
言善意念善。不謗賢聖見正信行。身壞命
終生天人中。以天眼淨觀諸衆生。如實知
見。此法無上。智慧無餘。神通無餘。諸世間沙
門婆羅門。無與如來等者。況欲出其上。如
來説法復有上者。謂神足證。神足證者。*諸
沙門婆羅門以種種方便入定意三昧。隨
三昧心。作無數神力。能變一身爲無數身。
以無數身合爲一身。石壁無礙。於虚空中
加趺坐。猶如飛鳥。出入於地猶如在
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火如火積燃。以
手捫日月立至梵天。若沙門婆羅門稱是
神足者。當報彼言。有此神足非爲不有。
此神足者。卑賤下劣凡夫所行。非是賢聖
之所修習。若比丘。於諸世間愛色不染捨
離此已如所應行。斯乃名爲賢聖神足。於
無喜色亦不憎惡。捨離此已如所應行。
斯乃名曰賢聖神足。於諸世間愛色不愛色
二倶捨已。修平等護專念不忘。斯乃名曰賢
聖神足。猶如世尊精進勇猛有大智慧。有
知有覺得第一覺。故名等覺。世尊。今亦不
樂於欲。不樂卑賤凡夫所習。亦不勞勤受
諸苦惱。世尊。若欲除弊惡法。有覺有觀。離
生喜樂遊於初禪。如是便能除弊惡法。有
覺有觀。離生喜樂遊於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亦
復如是。精進勇猛有大智慧。有知有覺得
第一覺。故名等覺。佛告舍利弗。若有外道
異學來問汝言。過去沙門婆羅門。與沙門
瞿曇等不。汝當云何答。彼復問言。未來沙
門婆羅門。與沙門瞿曇等不。汝當云何答
彼復問言。現在沙門婆羅門。與沙門瞿曇
等不。汝當云何答。時舍利弗白佛言。設有
是問過去沙門婆羅門與佛等不。當答言
有。設問未來沙門婆羅門瞿曇等不。當答
言有。設問現在沙門婆羅門與佛等不。當
答言無。佛告舍利弗。彼外道梵志或復問
言。汝何故或言有或言無。汝當云何答。舍
利弗言。我當報彼。過去三耶三佛與如來
等。未來三耶三佛與如來等。我躬從佛聞。
欲使現在有三耶三佛與如來等者。無有
是處。世尊。我如所聞依法順法作如是
答。將無答耶。佛言如是答依法順法不違
也。所以然者。過去三耶三佛與我等。未來
三耶三佛與我等。欲使現在有二佛出世。
無有是處。爾時尊者欝陀夷。在世尊後
執扇扇佛。佛告之曰。欝陀夷。汝當觀世尊
少欲知足。今我有大神力有大威徳。而少
欲知足不樂在欲。欝陀夷。若餘沙門婆羅
門。於此法中能勤苦得一法者。彼便當豎
幡告四遠言。如來今者少欲知足。今觀如
來少欲知足。如來有大神力有大威徳。不
用在欲。爾時尊者欝陀夷。正衣服偏露右
肩右膝著地。叉手白佛言。甚奇世尊。少
有少欲知足如世尊者。世尊。有大神力有
大威徳。不用在欲。若復有餘沙門婆羅門。
於此法中能勤苦得一法者。便能豎幡告
四遠言。世尊。今者少欲知足。舍利弗。當爲
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數説此法。彼
若於佛法僧於道有疑者。聞説此法無
復疑網。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當爲諸比
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數説此法。所以者
何。彼於佛法僧於道有疑者。聞汝所説
當得開解。對曰。唯然世尊。時舍利弗即便
數數爲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説法。
以自清淨故。故名清淨經。爾時舍利弗聞
佛所説。歡喜奉行
(一九)佛説長阿含第二分大會經第十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釋翅提國迦維林中。
與大比丘衆五百人倶。盡是羅漢。復有十
方諸神妙天皆來集會。禮敬如來及比丘僧。
時四淨居天即於天上各自念言。今者世尊。
在釋翅*提迦維林中。與大比丘衆五百人
倶。盡得阿羅漢。復有十方諸神妙天皆來
集會。禮敬如來及比丘僧。我等今者亦可
往共詣世尊所。各當以偈稱讃如來。時四
淨居天。猶如力士屈伸臂頃。於彼天沒
至*釋翅提迦維林中。爾時四淨居天到已頭
面禮足在一面立。時一淨居天即於佛前
以偈讃曰
    今日大衆會 諸天神普集
    皆爲法故來 欲禮無上衆
説此偈已退一面立。時一淨居天復作頌

    比丘見衆穢 端心自防護
    欲如海呑流 智者護諸根
是偈已退一面立。時一淨居天復作頌

    斷刺平愛坑 及填無明塹
    獨遊清淨場 如善象調御
説此偈已退一面立。時一淨居天復作頌

    諸歸依佛者 終不墮惡趣
    捨此人中形 受天清淨身
爾時四淨居天説此偈已。世尊印可。即禮
佛足遶佛三匝忽然不現。其去未久。佛告
諸比丘。今者諸天大集。今者諸天大集。十方
諸神妙天。無不來此禮覲如來及比丘僧。
諸比丘。過去諸如來至眞等正覺。亦有諸天
大集如我今日。當來諸如來至眞等正覺。亦
有諸天大集如我今日。諸比丘。今者諸天
大集。十方諸神妙天。無不來此禮覲如來
及比丘僧。亦當稱彼名號爲其説偈。比丘
當知
    諸依地山谷 隱藏見可畏
    身著純白衣 潔淨無垢穢
    天人聞此已 皆歸於梵天
    今我稱其名 次第無錯謬
    諸天衆今來 比丘汝當知
    世間凡人智 百中不見一
    何由乃能見 鬼神七萬衆
    若見十萬鬼 猶不見一邊
    何況諸鬼神 周遍於天下
地神有七千。悦叉若干種。皆有神足形貎
色像名稱。懷歡喜心來到比丘衆林中。時
有雪山神將六千鬼悦叉若干種。皆有神
足形貎色像名稱。懷歡喜心來到比丘衆林
中。有一舍羅神將三千鬼悦叉若干種。皆
有神足形貎色像名稱。懷歡喜心來到比
丘衆林中。此萬六千鬼神。悦叉若干種。皆有
神足形貎色像名稱。懷歡喜心來到比丘衆
林中。復有毘波蜜神住在馬國。將五百
鬼皆有神足威徳。復有金毘羅神住王舍
城毘富羅山。將無數鬼神恭敬圍遶。復有
東方提頭頼吒天王領乾沓惒神有大威徳。
有九十一子盡字因陀羅。皆有大神力。南
方毗樓勒天王領諸龍王有大威徳。有九
十一子亦字因陀羅有大神力。西方毗樓
博叉天王領諸鳩槃茶鬼有大威徳。有九
十一子亦字因陀羅有大神力。北方天王名
毗沙門領諸悦叉鬼有大威徳。有九十一
子亦字因陀羅有大神力。此四天王護持
世者。有大威徳。身放光明來詣迦維林中。
爾時世尊欲降其幻僞虚妄之心故結咒曰
摩拘樓羅摩拘樓羅毗樓羅。毗樓羅𥙡
陀那加摩世致。迦尼延豆。尼延豆。波那攎。
嗚呼奴奴。主。提婆蘇暮。摩頭羅。支多羅
斯那。乾沓波。那羅主。闍尼沙。尸呵。無
蓮陀羅。鼻波蜜多羅。樹塵陀羅。那閭
呵。斗浮樓。輸支婆迹婆
如是諸王乾沓婆及羅刹。皆有神足形貎色
像。懷歡喜心來詣比丘衆林中。爾時世尊
復結呪曰
阿醯。那陀瑟。那頭。毗舍離沙呵。帶叉蛇婆
提。提頭頼吒。帝婆*沙呵。若利耶加毘羅
波那伽。阿陀伽摩。天提伽。伊羅婆陀。
摩呵那伽。毘摩那伽多陀伽陀餘。那伽羅
闍。婆呵沙呵。叉奇提。婆提羅帝婆提羅帝。
毘枚大迹閦。毘呵四婆嚀。阿婆婆四。質多
羅。速和尼那。求四多。阿婆由。那伽羅除阿
四。修跋羅薩帝奴阿伽。佛陀灑。失羅嚀。婆耶
憂羅頭婆延樓。素槃&T072933;佛頭。舍羅&T072933;。伽類樓
爾時世尊爲阿修羅。而結咒曰
祇陀跋闍呵諦。三物第。阿修羅。阿失陀。婆
延地。婆三婆四。伊弟阿陀。提婆。摩天地。伽
黎妙。摩呵祕摩。阿修羅。陀那祕羅陀。鞞摩質
兜樓。修質諦麗。婆羅呵黎。無夷連那婆。舍黎
阿細。跋黎弗多羅那。薩鞞。鞞樓耶那那迷。薩
那迷諦。婆黎細如。羅耶跋兜樓伊呵菴婆
羅迷三。摩由伊。陀那。跋陀若。比丘那。三彌
涕。泥拔。爾時世尊復爲諸天。而結呪曰
阿浮。提婆萆犁醯陛。提豫。婆由。多陀&T072933;
&T072933;跋樓尼。世帝蘇彌。耶舍阿頭。彌多羅婆。
伽羅那移婆阿邏提婆。摩天梯與。陀舍提
舍。伽予。薩鞞。那難多羅婆跋那。伊地槃大
讎地槃那槃大。耶舍卑&T072933;。暮陀婆那阿醯揵
大。比丘那婆朱弟婆尼。鞞弩提歩舍伽利。
阿醯地勇迷。那刹帝隷富羅息幾大阿陀蔓
陀羅婆羅。鞞栴大蘇婆尼捎提婆。阿陀𥙡
陀。富羅翅支大。蘇黎耶蘇婆尼捎提婆阿
陀蘇提耶。富羅翅大。摩伽陀婆蘇因圖攎阿
頭釋拘富羅大*攎。叔伽伽羅摩羅那阿大。鞞
摩尼婆。嗚婆提奇呵。波羅無呵鞞婆羅
阿尼。薩陀摩多阿呵黎彌沙阿尼鉢讎莵。
歎奴阿*攎余提舍阿醯跋沙。&T049271;摩。摩&T049271;
摩。摩*莵沙阿。摩*莵疏多摩。乞陀波頭灑阿。
陀摩*莵波頭灑阿醯阿羅夜提婆阿陀黎陀
夜婆私。波羅摩訶波羅阿陀提婆摩天梯
夜。差摩兜率陀。夜摩。伽沙尼阿。尼。藍鞞。藍
婆折帝。樹提那摩伊灑。念摩羅提。阿陀醯波
羅念彌大。阿醯提婆提婆闍蘭提。阿奇。尸
吁波。摩阿栗吒*攎耶。嗚摩。浮浮尼婆
遮婆陀暮。阿周陀。阿尼輸豆檀耶莵。阿頭





























阿邏毘沙門伊灑。此是六十種天。爾時世尊
復爲六十八五通婆羅門。而結呪曰
羅耶梨沙耶何醯犍大婆尼伽毘羅跋兜鞞
地闍莵阿頭差暮薩提鴦祇鞞地牟尼阿頭閉
&MT03116;耶差伽尸梨沙婆呵若*莵阿頭梵摩提婆
提那婆鞞地牟尼阿頭拘薩梨伊尼*攎摩闍
邏鴦祗邏野般闍阿樓嗚猿頭 摩訶羅
野阿拘提樓杙莵阿頭六閉倶薩梨阿樓伽
陵倚伽夷羅檀醯罪否符野福都盧梨灑先
陀歩阿頭提那伽否婆。呵移伽耶羅野多
陀阿伽度婆羅蔓陀莵迦牧羅野阿頭因陀羅
迷迦符陀*攎暮摩伽醯阿勅傷倶卑
阿頭醯蘭若伽否鞞梨味余梨多他阿伽度阿
醯婆好羅子彌都盧多陀*阿伽度婆斯佛離
首陀羅羅予多*陀阿伽度伊梨耶差摩訶羅
予先阿歩多陀阿伽度般闍婆予婆梨地翅
阿羅予多*陀阿伽度 鬱阿蘭摩訶羅予
便被婆梨摩梨輸婆醯大那摩阿槃地苦摩
梨羅予阿具斯利陀那婆地阿頭翅鞞羅
尸伊昵彌昵摩呵羅予復婆樓多*陀阿伽
度跋陀婆利摩呵羅予倶薩梨摩提輸尸漢提
苫婆梨羅予修陀羅樓多他阿伽度阿
呵因頭樓阿頭摩羅予余蘇利與他鞞地提歩
阿呵鞞利四阿頭恒阿耶樓婆羅目遮耶暮
阿夷莵阿頭一摩耶舍枇那婆差摩羅予何梨
揵度余枇度鉢支余是數波那路摩蘇羅予耶
賜多由醯蘭若蘇槃那祕愁度致夜數羅舍波
羅鞞陀鬱陀婆呵婆灑婆呵婆婆謀娑呵沙
貪覆&T049271;&T049271;法闍沙麗羅陀那摩般枝&MT02827;
羅乾沓婆沙呵婆薩多提蘇鞞羅予阿醯
&MT02827;比丘三彌地婆尼地婆尼
爾時復有千五通婆羅門。如來亦爲結呪。
時此世界第一梵王及諸梵天皆有神通。有
一梵童子名曰提舍。有大神力。復有十
方餘梵天王。各與眷屬圍遶而來。復越千
世界有大梵王。見諸大衆在世尊所。尋與
眷屬圍遶而來。爾時魔王見諸大衆在世尊
所。懷毒害心即自念言。我當將諸鬼兵往
壞彼衆圍遶。盡取不令有遺。時即召四兵
以手拍車聲如霹靂。諸有見者無不驚
怖。放大風雨雷電*霹靂。向迦維林圍繞
大衆。佛告諸比丘樂此衆者。汝等當知。今
日魔衆懷惡而來。於是頌曰
    汝今當敬順 建立於佛法
    當滅此魔衆 如象壞
    *專念無放逸 具足於淨戒
    定意自念惟 善護其志意
    若於正法中 能不放逸者
    則度老死地 永盡諸苦本
    諸弟子聞已 當勤加精進
    超度於衆欲 一毛不傾動
    此衆爲最勝 有大智名聞
    弟子皆勇猛 爲衆之所敬
爾時諸天神鬼五通仙人皆集迦維園中。見
魔所爲怪未曾有。佛説此法時八萬四千
諸天。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諸天龍鬼神阿修
迦樓羅眞陀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聞
佛所説。歡喜奉行





























佛説長阿含經卷第十二


佛説長阿含經卷第十三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二〇)第三分阿摩晝經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遊倶薩羅國。與大比丘
衆千二百五十人倶。至伊車能伽羅倶薩羅
婆羅門村。即於彼伊車林中止宿。時有
伽羅娑羅婆羅門。止郁伽羅村。其村豐樂人
民熾盛。波斯匿王即封此村。與沸伽羅娑
羅婆羅門以爲梵分。此婆羅門七世已來父
母眞正。不爲他人之所輕毀。三部舊典諷誦
通利。種種經書皆能分別。又能善解大人相
法祭祀儀禮。有五百弟子教授不廢。其第一
摩納弟子名阿摩晝。七世以來父母眞正。
不爲他人之所輕毀。三部舊典諷誦通利。
種種經書皆能分別。亦能善解大人相法祭
祀儀禮。亦有五百摩納弟子。教授不廢與
師無異。時沸伽羅娑羅婆羅門。聞沙門瞿曇
釋種子出家成道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
人倶。至伊車能伽羅*倶薩羅婆羅門村。止
伊車林中有大名稱流聞天下。如來至眞
等正覺十號具足。於諸天世人魔若魔天沙
門婆羅門中。自身作證爲他説法。上中下善
義味具足梵行清淨。如此眞人應往親覲。我
今寧可觀沙門瞿曇。爲定有三十二相名聞
流布。爲稱實不。當以何縁得見佛相。復
作是念言。今我弟子阿摩晝。七世以來父母
眞正。不爲他人之所輕毀。三部舊典諷誦
通利。種種經書盡能分別。又能善解大人相
法祭祀儀禮。唯有此人可使觀佛知相有
無。時婆羅門即命弟子阿摩晝。而告之曰。
汝往觀彼沙門瞿曇。爲定有三十二相。爲
虚妄耶。時阿摩晝尋白師言。我以何驗觀
瞿曇相。知其虚實。師即報曰。我今語汝。
有具足三十二大人相者。必趣二處無有
疑也。若在家當爲轉輪聖王。王四天下以
法治化統領民物。七寶具足。一金輪寶。二白
象寶。三紺馬寶。四神珠寶。五玉女寶。六居士
寶。七典兵寶。王有千子勇猛多智。降伏怨
敵兵杖不用。天下泰平國内民物無所
畏懼。若其不樂世間出家求道。當成如來
至眞等正覺十號具足。以此可知瞿曇虚
實。時阿摩晝受師教已。即嚴駕寶車將五
百摩納弟子。清旦出村往詣伊車林。到已下
車歩進詣世尊所。佛坐彼立。佛立彼坐。於
其中間共談義理。佛告摩納曰。汝曾與諸
耆舊長宿大婆羅門如是論耶。摩納白佛。
此爲何言。佛告摩納。我坐汝立。我立汝坐。
中間共論。汝師論法當如是耶。摩納白佛
言。我婆羅門論法。坐則倶坐立則倶立臥則
倶臥。今諸沙門毀形鰥獨卑陋下劣習黒冥
法我與此輩共論義時坐起無在。爾時世
尊即語彼言。卿摩納未被調伏。時摩納聞
世尊稱卿。又聞未被調伏。即生忿恚毀
謗佛言。此釋種子。好懷嫉惡無有義法。
佛告摩納。諸釋種子何過於卿。摩納言昔我
一時爲師少縁在釋迦維羅越國。時有
衆多諸種子。以少因縁集在講堂。遙
見我來輕慢戲弄。不順儀法不相敬待。佛
告摩納。彼諸釋子還在本國遊戲自恣。猶
如飛鳥自於樔林。出入自在。諸釋種子自
於本國遊戲自在。亦復如是。摩納白佛言。
世有四姓。刹利婆羅門居士首陀羅。其彼三
姓。常尊重恭敬供養婆羅門。彼諸釋子義
不應爾。彼釋廝細卑陋下劣。而不恭敬我
婆羅門。爾時世尊默自念言。此摩納子。數數
毀罵言及*廝細。我今寧可説其本縁調伏
之耶。佛告摩納。汝姓何等。摩納答言。我姓
聲王。佛告摩納。汝姓爾者。則爲是釋迦奴
種。時彼五百摩納弟子。皆擧大聲而語佛
言。勿説此言。謂此摩納爲釋迦奴種。所以
者何。此大摩納。眞族姓子顏貎端正。辯才應
機。廣博多聞。足與瞿曇往返談論。爾時世
尊告五百摩納。若汝師盡不如汝言者。當
捨汝師共汝論義。若汝師有如上事如汝
言者。汝等宜默。當共汝師論。時五百摩納
白佛言。我等盡默聽共師論。時五百摩納
盡皆默然。爾時世尊告阿摩晝。乃往過去久
遠世時有王。名聲摩。王有四子。一名面
光。二名象食。三名路指。四名莊嚴。其王四
子少有所犯。王擯出國到雪山南。住
樹林中。其四子母及諸家屬。皆追念之。即
共集議詣聲摩王所白言。大王。當知我等
與四子別久。欲往看視。王即告曰。欲往隨
意。時母眷屬聞王教已。即詣雪山南直樹
林中到四子所。時諸母言。我女與汝子。汝
女與我子。即相配匹遂成夫婦。後生男
容貎端正。時*聲摩王。聞其四子諸母與女
共爲夫婦生子端正。王即歡喜而發此言。
眞釋子眞釋童子能自存立因此名釋
釋秦言能在直樹林故
名釋釋秦言亦言直
*聲摩王即釋種先
也。王有青衣。名曰方面。顏貎端正。與一婆
羅門交通遂便有娠。生一摩納子。墮地能
言。尋語父母。當洗浴我除諸穢惡。我年大
已自當報恩。以其初生能言故名聲王。如
今初生有能言者。人皆怖畏名爲可畏。彼
亦如是。生便能言故名聲王。從此已來婆
羅門種。遂以聲王爲姓。又告摩納。汝頗從
先宿耆舊大婆羅門。聞此種姓因縁已不。
時彼摩納默然不對。如是再問。又復不對。
佛至三問。語摩納言。吾問至三汝宜速答。
設不答者。密迹力士手執金杵在吾左右。
即當破汝頭爲七分。時密迹力士手執金
杵。當摩納頭上虚空中立。若摩納不時答
問。即下金杵碎摩納首。佛告摩納。汝可
仰觀。摩納仰觀見密迹力士手執金杵立
虚空中。見已恐怖衣毛爲竪。即起移坐附
近世尊。依恃世尊爲救爲護。白世尊言。
世尊當問。我今當答。佛即告摩納。汝曾於
先宿耆舊大婆羅門。聞説如是種姓縁不。
摩納答言。我信曾聞實有是事。時五百摩納
弟子。皆各擧聲自相謂言。此阿摩晝。實是釋
迦奴種也。沙門瞿曇所説眞實。我等無状懷
輕慢心。爾時世尊便作是念。此五百摩納後
必懷慢。稱彼爲奴。今當方便滅其奴名。即
告五百摩納曰。汝等諸人。愼勿稱彼爲奴
種也。所以者何。彼先婆羅門是大仙人。有
大威力伐*聲摩王索女。王以畏故即以
女與。由佛此言得免奴名。爾時世尊告阿
摩晝曰。云何摩納。若刹利女七世已來父母
眞正。不爲他人之所輕毀。若與一婆羅門
爲妻生子。摩納。容貎端正。彼入刹利種得
坐受水誦刹利法不。答曰不得。得父財業
不。答曰不得。得嗣父職不。答曰不得。云
何摩納。若婆羅門女七世以來父母眞正。不
爲他人之所輕毀。與刹利爲妻生一童
子顏貎端正。彼入婆羅門衆中。得坐起受
水不。答曰得。得誦婆羅門法。得父遺財
嗣父職不。答曰得。云何摩納。若婆羅門。擯
婆羅門投刹利種者。寧得坐起受水誦刹
利法不。答曰不得。得父遺財嗣父職不。
答曰不得。若刹利種擯刹利投婆羅門。寧
得坐起受水。誦婆羅門法。得父遺財嗣父
職不。答曰得。是故摩納。女中刹利女勝。男
中刹利男勝。非婆羅門也。梵天躬自説偈

    刹利生中勝 種姓亦純眞
    明行悉具足 天人中最勝
佛告摩納。梵天説此偈。實爲善説。非不善
也。我所然可。所以者何。我今如來至眞等正
覺。亦説此義
    刹利生中勝 種姓亦純眞
    明行悉具足 天人中最勝
摩納白佛言。瞿曇。何者是無上士明行具
足。佛告摩納。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爲汝
説。對曰唯然。願樂欲聞。佛告摩納。若如來
出現於世。應供正遍知明行足爲善逝世間
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於一切
諸天世人沙門婆羅門天魔梵王中。獨覺自
證。爲人説法。上語亦善中語亦善下語亦善。
義味具足。開清淨行。若居士居士子及餘種
姓。聞正法者即生信樂。以信樂心而作是
念。我今在家妻子繋縛。不得清淨純修梵
行。今者寧可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
道。彼於異時捨家財産捐棄親族。剃除鬚
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與出家人同捨飾
好。具諸戒行。不害衆生。捨於刀*杖懷慙
愧心。慈念一切。是爲不殺。捨竊盜心不與
不取。其心清淨無私竊意。是爲不盜。捨離
婬欲淨修梵行慇懃精進。不爲欲染潔淨
而住。是爲不婬。捨離妄語至誠無欺不誑
他人。是爲不妄語。捨離兩舌。若聞此語不
傳至彼。若聞彼語不傳至此。有離別者
善爲和合使相親敬。凡所言説和順知時。
是爲不兩舌。捨離惡口。所言麤獷喜惱他
人令生忿結。捨如是言。言則柔濡不生
怨害多所饒益。衆人敬愛。樂聞其言。是爲
不惡口。捨離綺語所言知時。誠實如法依
律滅諍。有縁而言。言不虚發。是爲捨離綺
語。捨于飮酒離放逸處。不著香華瓔珞。歌
舞倡伎不往觀聽。不坐高牀。非時不食。金
銀七寶不取不用。不娶妻妾。不畜奴婢象
馬車牛鷄犬猪羊田宅園觀。不爲虚詐斗秤
欺人。不以手拳共相牽抴。亦不觝債。不
罔人不爲僞詐。捨如是惡。滅於諍
訟諸不善事。行則知時非時不行。量腹而
食無所藏積。度身而衣趣足而已。法服應
器常與身倶。猶如飛鳥羽翮隨身。比丘無
餘亦復如是。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受他
信施更求餘積。衣服飮食無有厭足。入
我法者無如此事。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
食他信施。自營生業種殖樹木鬼神所
依。入我法者無如是事。摩納。如餘沙門婆
羅門食他信施。更作方便求諸利養。象牙
雜寶高廣大牀。種種文繍綖被褥。入
我法者無如是事。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
受他信施。更作方便求自莊嚴酥油摩身。
香水洗沐香末自塗。香澤梳頭著好華鬘。
染目紺色拭面莊嚴。鐶紐澡潔以鏡自照。
雜色革屣上服純白。刀*杖侍從寶蓋寶扇莊
嚴寶車。入我法者無如此事。摩納。如餘沙
門婆羅門食他信施。專爲嬉戲碁局博奕
八道十道百道。至一切道種種戯笑。入我法
者無如此事。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
信施。但説遮道無益之言。王者戰鬪軍馬之
事。群僚大臣騎乘出入遊園觀事。及論臥起
行歩女人之事。衣服飮食親里之事。又説入
海採寶之事。入我法者無如此事。摩納。如
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無數方便但
邪命諂諛美辭。現相毀訾以利求利。入我
法者無如此事。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食
他信施但共諍訟。或於園觀或在浴池。或
於堂上互相是非言。我知經律汝無所知。
我趣正道汝向邪徑。以前著後以後著
前。我能忍汝汝不能忍。汝所言説皆不眞
正。若有所疑當來問我。我盡能答。入我
法者無如此事。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食
他信施。更作方便求爲使命。若爲王王大
臣婆羅門居士通信使。從此詣彼從彼至
此。持此信授彼。持彼信授此。或自爲。或
教他爲。入我法者無如此事。摩納。如餘
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但習戰陣鬪諍之
事。或習刀*杖弓矢之事。或鬪鷄犬猪羊象
馬牛駝諸畜。或鬪男女。及作衆聲貝聲
聲歌聲舞聲。縁幢倒絶種種伎戯。入我法
者無如此事。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
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瞻相男女吉凶
好醜。及相畜生以求利養。入我法者無
如此事。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
行遮道法邪命自活。召喚鬼神或復驅遣。
或能令住種種&T047056;祷。無數方道恐嚇於
人。能聚能散能苦能樂。又能爲人安胎出
衣。亦能呪人使作驢馬。亦能使人盲聾瘖
瘂現諸技術。叉手向日月。作諸苦行以
求利養。入我法者無如是事。摩納。如餘
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
活。爲人呪病或誦惡術或爲善咒。或爲醫
方鍼灸藥石。療治衆病。入我法者無如是
事。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
道法邪命自活。或呪水火。或爲鬼呪或誦
刹利呪。或誦鳥咒或支節呪。或是安宅符
呪或火燒鼠嚙能爲解咒或誦別死生書。
或讀夢書或相手面。或誦天文書。或誦一
切音書。入我法者無如是事。摩納。如餘沙
門婆羅門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
*瞻相天時言雨不雨&T021389;&T021389;賤。多病少病
恐怖安隱。或説地動彗星日月蝕。或言
星*蝕。或言不*蝕。如是善瑞。如是惡徴。入
我法者無如是事。摩納。如餘沙門婆羅門
食他信施。行遮道法邪命自活。或言此國
勝彼彼國不如。或言彼國勝此此國不如。
*瞻相吉凶説其盛衰。入我法者無如是
事。但修聖戒無染著心内懷喜樂。目雖
見色而不取相。眼不爲色之所拘繋。堅
固寂然無所貪著。亦無憂患不漏諸惡。
堅持戒品善護眼根。耳鼻舌身意。亦復如
是。善御六觸護持調伏令得安隱。猶如平
地駕四馬車。善調御者執鞭持控使不
失轍。比丘如是。御六根馬安隱無失。彼有
如是聖戒得聖眼根。食知止足亦不貪
味。趣以養身令無苦患而不貢高調和其
身。令故苦滅新苦不生。有力無事令身安
樂。猶如有人以藥塗瘡趣使瘡差。不求
飾好不以自高。摩納。比丘如是。食足支身
不懷慢恣。又如膏車欲使通利以用運載
有所至到。比丘如是。食足支身欲爲行
道。摩納。比丘如是成就聖戒。得聖諸根食
知止足。初夜後夜精進覺悟。又於晝日若
行若坐。常念一心除衆陰蓋。彼於初夜若
行若坐。常念一心除衆陰蓋。乃至中夜偃
右脅而臥。念當時起繋想在明心無錯亂。
至於後夜便起思惟。若行若坐常念一心除
衆陰蓋。比丘有如是聖戒具足。得聖諸根
食知止足。初夜後夜精勤覺悟。常念一心無
有錯亂。云何比丘念無錯亂。如是比丘。内
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除世貪憂。外
身身觀内外身身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捨
世貪憂。受意法觀亦復如是。是爲比丘念無
錯亂。云何一心。如是比丘。若行歩出入左右
顧視屈申俯仰。執持衣鉢受取飮食。左右
便利睡眠覺悟坐立語默。於一切時常念一
心不失威儀。是爲一心。譬如有人與大衆
行。若在前行若在中後常得安隱無有
怖畏。摩納。比丘如是。行歩出入至於語默。
常念一心無有憂畏。比丘有如是聖戒。得
聖諸根。食知止足。初夜後夜精勤覺悟。常念
一心無有錯亂。樂在靜處樹下塚間。若在
山窟或在露地及糞聚間。至時乞食還洗
手足。安置衣鉢結跏趺坐。端身正意繋念
在前。除去慳貪心不與倶。滅瞋恨心無
有怨結。心住清淨常懷慈愍。除去睡眠繋
想在明。念無錯亂斷除掉戲心。不與
倶。内行寂滅。滅*掉戲心斷除疑惑。已度
疑網其心專一在於善法。譬如僮僕大家
賜姓。安隱解脱免於僕使。其心歡喜無復
憂畏。又如有人擧財治生大得利還。還
本主物餘財足用。彼自念言。我本擧財恐
不如意。今得利還還主本物。餘財足用。無
復憂畏。發大歡喜。如人久病從病得差。
飮食消化色力充足。彼作是念。我先有病而
今得*差。飮食消化色力充足。無復憂畏發
大歡喜。又如人久閉牢獄安隱得出。彼自
念言。我先拘閉今已解脱。無復憂畏。發大
歡喜。又如人多持財寶經大曠野。不遭
賊盜安隱得過。彼自念言。我持財寶過此
嶮難。無復憂畏發大歡喜其心安樂。摩納。
比丘有五蓋自覆。常懷憂畏亦復如奴。
如負債人久病在獄行大曠野。自見未離
諸陰蓋心。覆蔽闇冥慧眼不明。彼即精勤捨
欲惡不善法。與覺觀倶。離生喜樂得入初
禪。彼已喜樂潤漬於身。周遍盈溢無不充
滿。如人巧浴器盛衆藥以水漬之。中
倶潤無不周遍。比丘如是得入初禪。喜樂
遍身無不充滿。如是摩納。是爲最初現身
得樂。所以者何。斯由精進念無錯亂。樂靜
閑居之所得也。彼於覺觀便生爲信專念
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入第二禪。彼已一
心喜樂潤漬於身。周遍盈溢無不充滿。猶
如山頂涼泉水自中出不從外來。即此池
中出清淨水。還自浸漬無不周遍。摩納。比
丘如是入第二禪。定生喜樂無不充滿。是
爲第二現身得樂。彼捨喜住。護念不錯亂。
身受快樂如聖所説。起護念樂入第三
禪。彼身無喜以樂潤漬。周遍盈溢無不充
滿。譬如優鉢花鉢頭摩華拘頭摩花分陀
利花。始出淤泥而未出水。根莖枝葉潤漬
水中無不周遍。摩納。比丘如是入第三禪。
離喜住樂潤漬於身。無不周遍。此是第三
現身得樂。彼捨喜樂憂喜先滅。不苦不樂。
護念清淨入第四禪。身心清淨具滿盈溢無
不周遍。猶如有人沐浴清潔。以新白
被覆其身擧體清淨。摩納。比丘如是入第
四禪。其心清淨充滿於身無不周遍。又入
第四禪。心無増減亦不傾動住無愛恚無
動之地。譬如密室内外塗治。堅閉戸嚮無
有風塵。於内燃燈無觸嬈者。其燈焔上
然不動。摩納。比丘如是入第四禪。心無増
減。亦不傾動。住無愛恚無動之地。此是第
四現身得樂。所以者何。斯由精勤不懈念
不錯亂樂靜閑居之所得也。彼得定心清
淨無穢。柔*濡調伏住無動地。自於身中起
變化心。化作異身支節具足諸根無闕。彼
作是觀。此身色四大化成彼身。此身亦異彼
身亦異。從此身起心化成彼身。諸根具足
支節無闕。譬如有人鞘中拔刀。彼作是念。
鞘異刀異而刀從鞘出。又如有人合麻爲
繩。彼作是念。麻異繩異而繩從麻出。又如
有人篋中出蛇。彼作是念。篋異蛇異而蛇
從篋出。又如有人從簏出衣。彼作是念。
簏異衣異而衣從簏出。摩納。比丘亦如是。
此是最初所得勝法。所以者何。斯由精進念
不錯亂。樂靜閑居之所得也。彼已定心清淨
無穢。柔*濡調伏住無動地從己四大色身
中。起心化作化身一切諸根支節具足。彼作
是觀。此身是四大合成。彼身從化而有。此身
亦異彼身亦異。此心在此身中。依此身住
他身中。譬如琉璃摩尼。瑩治甚明清淨
無穢。若以青黄赤綖貫之。有目之士置掌
而觀。知珠異綖異。而綖依於珠。從珠至珠。
摩納。比丘觀心依此身住。至彼化身亦復
如是。此是比丘第二勝法。所以者何。斯由
精勤念不錯亂。樂獨閑居之所得也。彼以
定心清淨無穢。柔*濡調伏住無動地。一心修
習神通智證。能種種變化。變化一身爲無
數身。以無數身還合爲一。身能飛行石壁無
礙。遊空如鳥履水如地。身出烟燄如大
火𧂐。手捫日月立至梵天。譬如陶師善調
和泥。隨意所造在作何器。多所饒益。亦
如巧匠善能治木。隨意所造自在能成。多
所饒益。又如牙師善治象牙。亦如金師善
煉眞金。隨意所造多所饒益。摩納。比丘
如是。定心清淨住無動地隨意變化。乃至
手捫日月立至梵天。此是比丘第三勝法。
彼以心定清淨無穢柔*濡調伏住無動地。一
心修*習證天耳智。彼天耳淨過於人耳。聞
二種聲天聲人聲。譬如城内有大講堂高廣
顯敞。有聰聽人居此堂内。堂内有聲不勞
聽功種種悉聞。比丘如是。以心定故天耳
清淨聞二種聲。摩納。此是比丘第四勝法。彼
以定心清淨無穢。柔*濡調伏住無動地。一
心修習證他心智。彼知他心有欲無欲。有
垢無垢有癡無癡。廣心狹心小心大心。定心
亂心縛心解心。上心下心至無上心。皆悉知
之。譬如有人以清水自照好惡必察。比
丘如是。以心淨故能知他心。摩納。此是比
丘第五勝法。彼以心定清淨無穢。柔*濡調
伏住無動地。一心修*習宿命智證。便能憶
識宿命無數若干種事。能憶一生至無數生。
劫數成敗死此生彼。名姓種族飮食好惡。壽
命長短所受苦樂。形色相貎皆悉憶識。譬如
有人從己村落至他國邑。在於彼處若行
若住若語若默。復從彼國至於餘國。如是
展轉便還本土。不勞心力盡能憶識所
行諸國。從此到彼從彼到此。行住語默皆
悉憶之。摩納。比丘如是。能以定心清淨無
穢住無動地。以宿命智能憶宿命無數劫
事。此是比丘得第一勝。無明永滅大明法生。
闇冥消滅光曜法生。此是比丘宿命智明。所
以者何。斯由精勤念無錯亂。樂獨閑居之
所得也。彼以定心清淨無穢。柔*濡調伏住
無動處。一心修習見生死智證。彼天眼淨。見
諸衆生死此生彼從彼生此。形色好醜善
惡諸果尊貴卑賤。隨所造業報應因縁。皆悉
知之。此人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誹謗賢
聖言邪倒見。身敗命終墮三惡道。此人身
行善口言善意念善。不謗賢聖見正信行。
身壞命終生天人中。以天眼淨見諸衆生
隨所業縁往來五道。譬如城内高廣平地。
四交道頭起大高樓。明目之士在上而觀見
諸行人東西南北。擧動所爲皆悉見之。摩
納。比丘如是。以定心清淨住無動處。見生
死智證。以天眼淨盡見衆生所爲善惡隨
業受生往來五道皆悉知之。此是比丘得
第二明。斷除無明生於慧明。捨離闇冥出
智慧光。此是見衆生生死智證明也。所以者
何。斯由精勤念不錯亂。樂獨閑居之所得
也。彼以定心清淨無穢。柔*濡調伏住不動
地。一心修習無漏智證。彼如實知苦聖諦。如
實知有漏集。如實知有漏盡。如實知趣漏
盡道。彼如是知如是見欲漏有漏無明漏。
心得解脱得解脱智。生死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譬如清水中有木石
鱉水性之屬東西遊行。有目之士明了見
之。此是木石此是魚鱉。摩納。比丘如是。以
定心清淨住無動地。得無漏智證乃至不
受後有。此是比丘得第三明。斷除無明生
於慧明。捨離闇冥出大智光。是爲無漏智
明。所以者何。斯由精勤念不錯亂。樂獨閑
居之所得也。摩納。是爲無上明行具足。於
汝意云何。如是明行爲是爲非。佛告摩納。
有人不能得無上明行具足。而行四方便。
云何爲四。摩納。或有人不得無上明行具
足。而持斫負籠入山求藥食樹木根。是爲
摩納不得無上明行具足。而行第一方便。
云何摩納。此第一方便。汝及汝師行此法
不。答曰。不也。佛告摩納。汝自卑微不識眞
僞。而*便誹謗輕罵釋子。自種罪根長地
獄本。復次摩納。有人不能得無上明行具
足。而手執澡瓶持杖筭術入山林中食
自落果。是爲摩納不得無上明行具足。而
行第二方便。云何摩納。汝及汝師行此法
不。答曰。不也。佛告摩納汝自卑微不識眞
僞。而*便誹謗輕慢釋子。自種罪根長地
獄本。復次摩納。不得無上明行具足。而捨
前採藥及拾落果。還來向村依附人間。起
草菴舍食草木葉。摩納。是爲不得明行具
足。而行第三方便。云何摩納。汝及汝師行
此法不。答曰。不也。佛告摩納。汝自卑微不
識眞僞。而*便誹謗輕慢釋子。自種罪根
長地獄本。是爲第三方便。復次摩納。不得
無上明行具足。不食藥草不食落果不
食草葉。而於村城起大堂閣。諸有東西南
北行人過者隨力供給。是爲不得無上明
行具足。而行第四方便。云何摩納。汝及汝師
行此法不。答曰。不也。佛告摩納。汝自卑微
不識眞僞。而*便誹謗輕慢釋子。自種罪
根長地獄本。云何摩納。諸舊婆羅門及諸仙
人多諸伎術。讃歎稱説本所誦習。如今
婆羅門所可諷誦稱説。一阿咤摩。二婆摩。
婆摩提婆。四鼻波密多。五伊兜瀬悉。
耶婆提伽。七婆婆婆悉吒。八迦葉。九
阿樓那。十瞿曇。十一首夷婆。十二損陀羅。如
此諸大仙婆羅門。皆掘塹建立堂閣。如汝
師徒今所居止不。答曰。不也。彼諸大仙頗
起城墎圍遶舍宅居止其中。如汝師徒
今所止不。答曰不也。彼諸大仙。頗處高床
重褥綩綖細軟。如汝師徒今所止不。答曰。
不也。彼諸大仙。頗以金銀瓔珞雜色花鬘美
女自娯。如汝師徒不。彼諸大仙頗駕乘寶
車持&MT02829;引。白蓋自覆手執寶拂。著雜
色寶屣又著全白*疊。如汝師徒今所服
不。答曰。不也。摩納。汝自卑微不識眞僞。而
*便誹謗輕慢釋子。自種罪根長地獄本。
云何摩納。如彼諸大仙舊婆羅門。讃嘆稱
説本所諷誦如今婆羅門所可稱説諷誦。
阿咤摩等。若傳彼所説。以教他人欲望生
梵天者。無有是處。猶如摩納。王波斯匿與
人共議。或與諸王或與大臣婆羅門居士
共論。餘細人聞。入舍衛城遇人便説。波斯
匿王有如是語。云何摩納。王與是人共言
議不。答曰。不也。摩納。此人諷誦王言以語
餘人寧得爲王作大臣不。答曰無有是
處。摩納。汝等今日傳先宿大仙舊婆羅
諷誦教人。欲至生梵天者。無有是處。云
何摩納。汝等受他供養。能隨法行不。答曰。
如是瞿曇。受他供養當如法行。摩納。汝師
沸伽羅娑羅門受王村封。而與王波斯匿
共論議時。説王不要論無益之言。不以正
事共相諫曉。汝今自觀及汝師過且置是
事。但當求汝所來因縁。摩納即時擧目觀
如來身求諸相好。盡見餘相唯不見二相。
心即懷疑。爾時世尊默自念言。今此摩納不
見二相以此生疑。即出廣長舌相舐耳
覆面。時彼摩納復疑一相。世尊復念。今此
摩納猶疑一相。即以神力使彼摩納獨見
陰馬藏。爾時摩納盡見相已。乃於如來無
復狐疑。即從座起遶佛而去。時沸伽羅婆羅
門立於門外。遙望弟子見其遠來。逆問之
言。汝觀瞿曇。實具相不。功徳神力實如所
聞不。即白師言。瞿曇沙門三十二相皆悉具
足。功徳神力實如所聞。師又問曰。汝頗與
瞿曇少語議不。答曰。實與瞿曇言語往返。
師又問曰。汝與瞿曇共論何事。時摩納如
共佛論具以白師。師言。我遂得聰明弟子。
致使如是者。我等將入地獄不久。所以
者何。汝語諸欲勝毀呰瞿曇。使之不悦於
我轉疎。汝與聰明弟子。致使如是。使我
入地獄不久。於是其師懷忿結心。即蹴摩
納令墮。師自乘車。時彼摩納當墮車時即
生白癩。時沸伽羅娑羅婆羅門仰觀日已。
然自念言。今覲沙門瞿曇非是時也。須待
明日當往覲問。於明日旦嚴駕寶車。從五
百弟子前後圍遶。詣伊車林中下車歩進。
到世尊所問訊已一面坐。仰觀如來身具見
諸相。唯不見二相。時婆羅門疑於二相。佛
知其念即出廣長舌相舐耳覆面。時婆羅
門又疑一相。佛知其念即以神力使見陰
馬藏。時婆羅門具見如來三十二相。心即開
悟無復狐疑。尋白佛言。若我行時中路遇
佛少停止乘。當知我已禮敬世尊。所以者
何。我受他村封。設下乘者。當失此封惡聲
流布。又白佛言。若我下乘解劍退蓋。并除
幢麾澡瓶履屣。當知我已禮敬如來。所以
者何。我受他封故有五威儀。若禮拜者即
失所封惡名流布。又白佛言。若我在衆見
佛起者。若偏露右臂自稱姓字。則知我*已
敬禮如來。所以者何。我受他封。若禮拜者
則失封邑惡名流布。又白佛言。我歸依佛
歸依法歸依僧。聽我於正法中爲優婆
塞。自今已後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飮酒。唯
願世尊。及諸大衆當受我請。爾時世尊默然
受請。時婆羅門見佛默然知以許可。即從
坐起不覺禮佛遶三匝而去。歸設飯食
供膳既辦。還白時到。爾時世尊著衣持鉢。
與諸大衆千二百五十人。往詣其舍就*坐
而坐。時婆羅門手自斟酌。以種種甘膳供
佛及僧。食訖去鉢行澡水畢。時婆羅門右
手執弟子阿摩晝臂。至世尊前言。唯願如
來。聽其悔過。唯願如來。聽其悔過。如是至
三。又白佛言。猶如善調象馬。猶有蹶倒還
復正路。此人如是。雖有漏失願聽悔過。佛
告婆羅門。當使汝受命延長現世安隱。使
汝弟子白癩得除。佛言適訖。時彼弟子白癩
即除。時婆羅門取一小座於佛前坐。世尊
即爲婆羅門説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
之論。欲爲穢汙上漏爲患。出要爲上。演
布清淨。爾時世尊知婆羅門心已調柔。清淨
無垢堪受道教。如諸佛常法説苦聖諦。
集聖諦。苦滅聖諦。苦出要諦。時婆羅門即
於座上。遠塵離垢得法眼淨。猶如淨潔白
疊易爲受染。沸伽娑羅婆羅門。亦復如是。
見法得法決定道果。不信餘道得無所
畏。即白佛言。我今再三歸依佛法及比丘
僧。聽我於正法中爲優婆塞。盡形壽不殺
不盜不婬不欺不飮酒。唯願世尊及諸大衆。
哀愍我故受七日請。爾時世尊默然許之。
時婆羅門即於七日中。種種供養佛及大衆。
爾時世尊過七日已遊行人間。佛去未久。
沸伽羅娑羅婆羅門遇病命終。時諸比丘聞
此婆羅門於七日中供養佛已便取命終。
各自念此命終爲生何趣。爾時衆比丘往至
世尊所。禮佛已一面坐。白佛言。彼婆羅門
於七日中供養佛已。身壞命終當生何
處。佛告比丘。此族姓子。諸善普集法法具
足。不違法行斷五下結。於彼般涅槃不
來此世。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佛説長阿含經卷第十三

佛説長阿含經卷第十四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二一)第三分梵動經第二
如是我聞。一時佛遊摩竭國。與大比丘衆
千二百五十人倶。遊行人間詣竹林止宿
在王堂上。時有梵志名曰善念。善念弟子
梵摩達。師徒常共隨佛後行。而善念梵
志以無數方便毀謗佛法及比丘僧。其弟子
梵摩達以無數方便稱讃佛法及比丘僧。師
徒二人各懷異心共相違背。所以者何。斯
由異習異見異親近故。爾時衆多比丘於乞
食後集會講堂作如是論。甚奇甚特。世尊
有大神力。威徳具足。盡知衆生志意所趣。
而此善念梵志及其弟子梵摩達隨逐如來
及比丘僧。而善念梵志以無數方便毀謗佛
法及與衆僧。弟子梵摩達以無數方便稱讃
如來及法衆僧。師徒二人各懷異心。異見異
習異親近故。爾時世尊於靜室中以天
耳過於人耳。聞諸比丘有如是論。世尊於
淨室起詣講堂所大衆前坐。知而故問。諸
比丘。汝等以何因縁。集此講堂何所論説。
時諸比丘白佛言。我等於乞食後集此講
堂。衆共議言。甚奇甚特。如來有大神力威
徳具足。盡知衆生心志所趣。而今善念梵志
及弟子梵摩達常隨如來及與衆僧。以無
數方便毀謗如來及法衆僧。弟子梵摩達以
無數方便稱讃如來及法衆僧。所以者何。
以其異見異習異親近故。向集講堂議如
是事。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方便毀謗
如來及法衆僧者。汝等不得懷忿結心害
意於彼。所以者何。若誹謗我法及比丘僧。汝
等懷忿結心起害意者則自陷溺。是故汝
等不得懷忿結心害意於彼。比丘若稱譽
佛及法衆僧者。汝等於中亦不足以爲歡
喜慶幸。所以者何。若汝等生歡喜心即爲
陷溺。是故汝等不應生喜。所以者何。此是
小縁威儀戒行。凡夫寡聞不達深義。直以
所見如實讃嘆。云何小縁威儀戒行。凡夫寡
聞直以所見如實稱讃。彼讃嘆言。沙門瞿曇
滅殺除殺捨於刀杖。懷慙愧心慈愍一切。
此是小縁威儀戒行。彼寡聞凡夫以此歎佛。
又嘆沙門瞿曇捨不與取。滅不與取無有
盜心。又嘆沙門瞿曇捨於婬欲。淨修梵行。
一向護戒。不習婬逸所行清潔。又嘆。沙門
瞿曇捨滅妄語。所言至誠所説眞實不誑世
人。沙門瞿曇捨滅兩舌。不以此言壞亂於
彼。不以彼言壞亂於此。有諍訟者能令
和合。已和合者増其歡喜。有所言説不離
和合。誠實入心所言知時。沙門瞿曇捨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