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長阿含經 (No. 0001_ 佛陀耶舍竺佛念譯 ) in Vol. 01

[First] [Prev+100] [Prev]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至眞等正覺十號具足。如今如來十號具足。
彼於諸天釋梵魔若魔天諸沙門婆羅門諸
天世人中。自身作證。亦如我今於諸天釋梵
魔若魔天沙門婆羅門諸天世人中自身作
證。彼當説法初言亦善中下亦善。義味具足
淨修梵行。如我今日説法。上中下言皆悉眞
正。義味具足梵行清淨。彼衆弟子有無數千
萬。如我今日弟子數百。彼時人民稱其弟
子號曰慈子。如我弟子號曰釋子。彼時有
王名曰儴伽。刹利水澆頭種轉輪聖王。典
四天下以正法治莫不靡伏。七寳具足。一
金輪寳。二白象寳。三紺馬寳。四神珠寳。五玉
女寳。六居士寳。七主兵寳。王有千子。勇猛
烈能却外敵。四方敬順不加兵*杖自然
太平。爾時聖王建大寳幢。圍十六尋上高
千尋。千種雜色嚴飾其幢。幢有百觚。觚有
百枝。寳縷織成衆寳間厠。於是聖王壞此
幢已。以施沙門婆羅門國中貧者。然後剃
除鬚髮。服三法衣出家修道修無上行。於
現法中自身作證。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
已辦不受後有。佛告諸比丘。汝等當勤修
善行。以修善行。則壽命延長顏色増益安隱
快樂。財寳豐饒威力具足。猶如諸王順行轉
輪聖王舊法。則延長顏色増益安隱快
樂。財寶豐饒威力具足。比丘亦如是。當修
善法壽命延長。顏色増益安隱快樂。財寶豐
饒威力具足。云何比丘壽命延長。如是比丘。
修習欲定精勤不懈。滅行成就以修神足。
修精進定意定思惟定精勤不懈。滅行成就
以修神足。是爲壽命延長。何謂比丘顏色
増益。於是比丘。戒律具足成就威儀。見有
小罪生大怖畏。等學諸戒。周滿備悉。是爲
比丘顏色増益。何謂比丘安隱快樂。於是比
丘。斷除婬欲去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
樂行第一禪。除滅覺觀。内信歡悦撿心專
一。無覺無觀定生喜樂行第二禪。捨喜守護
心不亂。自知身樂。賢聖所求。護念樂行
行第三禪。捨滅苦樂先除憂喜不苦不樂。
護念清淨行第四禪。是爲比丘安隱快樂。何
謂比丘財寶豐饒。於是比丘。修習慈心遍
滿一方餘方亦爾。周遍廣普無二無量。除衆
結恨心無嫉惡。靜默慈柔以自娯樂。悲喜捨
心亦復如是。爲是比丘財寶豐饒。何謂比
丘威力具足。於是比丘。如實知苦聖諦
盡道諦亦如實知。是爲比丘威力具足。佛告
比丘。我今遍觀諸有力者。無過魔力。然漏
盡比丘力能勝彼。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
喜奉行
佛説長阿含經卷第六

佛説長阿含經卷第七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七)第二分弊宿經卷第三
爾時。童女迦葉。與五百比丘遊行拘薩羅
國。漸詣斯波醯婆羅門村。時童女迦葉。在
*斯波醯村北尸舍婆林止。時有婆羅門名
弊宿。止*斯波醯村。此村豐樂民人衆多
樹木繁茂。波斯匿王別封此村。與婆羅門
*弊宿以爲梵分。弊宿婆羅門常懷異見
爲人説言。無有他世亦無更生。無善惡
報。時*斯波醯村人聞童女迦葉與五百比
丘從拘薩羅國漸至此尸舍婆林。自相謂
言。此童女迦葉有大名聞。已得羅漢。耆舊
長宿。多聞廣博聰明叡智。辯才應機善於談
論。今得見者不亦善哉。時彼村人日日次第
往詣迦葉。爾時弊宿在高樓上。見其村人
隊隊相隨不知所趣。即問左右持蓋者言。
彼人何故群*隊相隨。侍者答曰。我聞童女迦
葉將五百比丘。遊拘薩羅國至尸舍婆林。
又聞其人有大名稱。已得羅漢。耆舊長宿多
聞廣博聰明叡智。辯才應機善於談論。彼諸
人等群*隊相隨。欲詣迦葉共相見耳。時弊
宿婆羅門即勅侍者。汝速往語諸人。且住。
當共倶行往與相見。所以者何。彼人愚惑欺
誑世間。説有他世言有更生。言有善惡
報。而實無他世亦無更生。無善惡報。時使
者受教已。即往語彼斯婆醯村人言。婆羅
門語。汝等且住。當共倶詣往與相見。村人答
曰。善哉善哉。若能來者當共倶行。使還尋
白。彼人已住。可行者行。時婆羅門即下高
樓。勅侍者嚴駕。與彼村人前後圍遶。
舍婆林到已下車。歩進詣迦葉所。問訊訖一
面坐。其彼村人婆羅門居士。有禮拜迦葉
然後坐者。有問訊已而坐者。有自稱名已
而坐者。有叉手已而坐者。有默而坐者。時
弊宿婆羅門語童女迦葉言。今我欲有所
問。寧有閑暇見聽許不。迦葉報曰。隨汝所
問。聞已當知。婆羅門言。今我論者。無有他
世亦無更生。無罪福報。汝論云何。迦葉答
曰。我今問汝。隨汝意答。今上日月。爲此
世耶爲他世耶。爲人爲天耶。婆羅門答曰。
日月是他世。非此世也。是天非人。迦葉答
曰。以此可知。必有他世亦有更生有善
惡報。婆羅門言。汝雖云有他世有更生及
善惡報。如我意者皆悉無有。迦葉問曰。頗
有因縁可知無有他世無有更生無善
惡報耶。婆羅門答曰。有縁。迦葉問曰。以何
因縁言無他世。婆羅門言。迦葉。我有親族
知識遇患困病。我往問言。諸沙門婆羅門各
懷異見言。諸有殺生盜竊邪婬兩舌惡口妄
言綺語貪取嫉妬邪見者。身壞命終皆入地
獄。我初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見死已來
還説所墮處。若有人來説所墮處。我必信
受。汝今是我所親十惡亦備。若如沙門語
者。汝死必入大地獄中。今我相信從汝取
定。若審有地獄者。汝當還來語我使知。然
後當信。迦葉。彼命終已至今不來。彼是我
親不應欺我。許而不來必無後世。迦葉報
曰。諸有智者以譬喩得解。今當爲汝引
喩解之。譬如盜賊常懷姧詐。犯王禁法
伺察所得。將詣王所。白言。此人爲賊願王
治之。王即勅左右收繋其人。遍令街巷然
後載之。出城付刑人者。時左右人即將
彼賊付刑人者。彼賊以柔軟言。語守衛者
汝可放我。見諸親里言語辭別。然後當還。
云何。婆羅門。彼守衞者寧肯放不。婆羅門答
曰。不可。迦葉又言。彼同人類倶存現世而
猶不放。況汝所親十惡備足。身死命終必入
地獄。獄鬼無慈又非其類。死生異世。彼若
以軟言求於獄鬼。汝暫放我還到世間。見
親族言語辭別。然後當還。寧得放不。婆羅
門答曰。不可。迦葉又言。以此相方。自足可
知。何爲守迷自生邪見耶。婆羅門言。汝雖
引喩謂有他世。我猶言無。迦葉復言。汝頗
更有餘縁可知無他世耶。婆羅門報言。我
更有餘縁知無他世。迦葉問曰。以何縁知。
答曰迦葉。我有親族遇患篤重。我往語言。
諸沙門婆羅門各懷異見説有他世。言不
殺不盜不婬不欺不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
嫉妬邪見者。身壞命終皆生天上。我初不
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見死已來還説所墮
處。若有人來説所墮生。我必信耳。今汝是
我所親十善亦備。若如沙門語者。汝今命
終必生天上。今我相信從汝取定。若審有
天報者。汝當必來語我使知。然後當信。迦
葉。彼命終已至今不來。彼是我親不應欺
我。許而不來必無他世。迦葉又言。諸有智
者以譬喩得解。我今當復爲汝説喩。譬
如有人墮於深厠身首沒溺。王勅左右挽
此人出。以竹爲篦三刮其身。澡豆淨灰次
如洗之。後以香湯沐浴其體。細末衆香坌
其身上。勅除髮師淨其鬚髮。又勅左右重
將洗沐。如是至三。洗以香湯坌以香末。名
衣上服莊嚴其身。百味甘膳以恣其口。將
詣高堂五欲娯樂。其人復能還入厠不。答
*曰不能彼處臭惡何可還入。迦葉言。諸天
亦爾。此閻浮利地臭穢不淨。諸天在上。去
此百由旬遙聞人臭甚於厠溷。婆羅門。汝
親族知識十善具足然必生天。五欲自娯快
樂無極。寧當復肯還來入此閻浮厠不。答
曰不也。迦葉又言。以此相方。自具可知。何
爲守迷自生邪見。婆羅門言。汝雖引喩
言有他世。我猶言無。迦葉復言。汝頗更
有餘縁可知無他世耶。婆羅門報言。我更
有餘縁知無他世。迦葉問曰。以何縁知。
答曰迦葉。我有親族遇患篤重。我往語言。
沙門婆羅門各懷異見説有後世。言不殺
不盜不婬不欺不飮酒者。身壞命終皆生忉
利天上。我亦不信。所以然者。初未曾見死
已來還説所墮處。若有人來説所墮生。我
必信耳。今汝是我所親五戒具足。身壞命終
必生忉利天上。令我相信從汝取定。若
審有天福者。汝當還來語我使知。然後當
信。迦葉。彼命終已至今不來。彼是我親不
應有欺。許而不來必無他世。迦葉答言。此
間百歳。正當忉利天上一日一夜耳。如是亦
三十日爲一月。十二月爲一歳。如是彼天壽
千歳。云何婆羅門。汝親族五戒具足身壞命
終。必生忉利天上。彼生天已。作是念言。我
初生此當二三日中娯樂遊戲。然後來下報
汝言者。寧得見不。答曰不也。我死久矣。何
由相見。婆羅門言。我不信也。誰來告汝有
忉利天壽命如是。迦葉言。諸有智者以譬
喩得解。我今更當爲汝引喩。譬如有人
從生而盲不識五色青黄赤白麤細長短。亦
不見日月星象丘陵溝壑。有人問言。青黄
赤白五色云何。盲人答曰。無有五色。如是
麤細長短日月星象山陵溝壑。皆言無有。云
何婆羅門。彼盲人言。是正答不。答曰不也。所
以者何。世間現有五色青黄赤白麤細長短。
日月星象山陵溝壑。而彼言無。婆羅門。汝亦
如是。忉利天壽實有不虚。汝自不見便言
其無。婆羅門言。汝雖言有我猶不信。迦葉
又言。汝復作何縁而知其無。答曰迦葉。我
所封村人有作賊者。伺察所得將詣我所。
語我言。此人爲賊。唯願治之。我答言。收縛
此人著大釜中。韋蓋厚泥使其牢密。勿
有泄。遣人圍遶以火煮之。我時欲觀
知其精神所出之處。將諸侍從遶釜而觀。
都不見其神去來處。又發釜看。亦不見神
有往來之處。以此縁故知無他世。迦葉
又言。我今問汝。若能答者隨意報之。婆羅
門。汝在高樓息寢臥時。頗曾夢見山林江
河園觀浴池國邑街巷不。答曰夢見。又問婆
羅門。汝當夢時。居家眷屬侍衛汝不。答曰
侍衛。又問婆羅門。汝諸眷屬見汝識神有出
入不。答曰不見。迦葉又言汝今生存識神出
入尚不可見。況於死者乎。汝不可以
前現事觀於衆生。婆羅門。有比丘初夜後
夜。捐除睡眠精勤不懈專念道品。以三
昧力修淨天眼。以天眼力觀於衆生。死
此生彼從彼生此。壽命長短顏色好醜。隨
行受報。善惡之趣皆悉知見。汝不可以穢
濁肉眼不能徹見衆生所趣便言無也。婆
羅門。以此可知必有他世。婆羅門言。汝雖
引喩説有他世。知我所見猶無有也。迦
葉又言。汝頗更有因縁知無他世耶。婆羅
門言有。迦葉言。以何縁知。婆羅門言。我所
封村人有作賊者。伺察所得將詣我所。語
我言。此人爲賊。唯願治之。我勅左右收縛
此人。生剥其皮求其識神。而都不見。又勅
左右臠割其肉以求識神。又復不見。又勅
左右截其筋脉骨間求神。又復不見。又勅
左右打骨出髓髓中求神。又復不見。迦葉。
我以此縁知無他世。迦葉復言。諸有智者
以譬喩得解。我今復當爲汝引喩。乃往過
去久遠世時有一國壞荒毀未復。時有商
賈五百乘車經過其土。有一梵志奉事火
神常止一林。時諸商人皆往投宿清旦別去。
時事火梵志作是念言。向諸商人宿此林
中。今者已去。儻有遺漏可試往看。尋詣
彼所都無所見。唯有一小兒始年一歳獨在
彼坐。梵志復念。我今何忍見此小兒於我
前死。今者寧可將此小兒。至吾所止養活
之耶。即抱小兒往所住處而養育之。其兒
轉大至十餘歳。時此梵志。以少因縁欲遊
人間。語小兒曰。我有少縁欲暫出行。汝
善守護此火愼勿使滅。若火滅者。當以鑚
鑚木取火燃之。具誡勅已出林遊行。梵志
去後。小兒貪戲不數視火。火遂便滅小兒戲
還。見火已滅懊惱而言。我所爲非。我父去
時具約勅我。守護此火愼勿令滅。而我貪
戲致使火滅。當如之何。彼時小兒吹灰
求火。不能得已。便以斧劈薪求火復不
能得。又復斬薪置於臼中搗以求火。又不
能得。爾時梵志於人間還。詣彼林所問
小兒曰。吾先勅汝使守護火。火不滅耶。
小兒對曰。我向出戲不時護視。火今已滅。復
問小兒。汝以何方便更求火耶。小兒報曰。
火出於木。我以斧破木求火不得火。復
斬之令碎置於臼中杵搗求。火復不能得。
時彼梵志。以鑚鑚木出火。積薪而燃。告小
兒曰。夫欲求火法應如此。不應破析杵
碎而求。婆羅門。汝亦如是無有方便。
剥死人而求識神。汝不可以目前現事
觀於衆生。婆羅門。有比丘初夜後夜。*捐
除睡眠精勤不懈專念道品。以三昧力修
淨天眼。以天眼力觀於衆生。死此生彼
從彼生此。壽命長短顏色好醜。隨行受報
善惡之趣。皆悉知見。汝不可以穢濁肉眼
不能徹見衆生所趣便言無也。婆羅門。以
此可知必有他世。婆羅門言。汝雖引喩説
有他世。如我所見猶無有也。迦葉復言。汝
頗更有因縁知無他世耶。婆羅門言有。迦
葉言。以何縁知。婆羅門言。我所封村人有
作賊者。伺察所得。將詣我所。語我言。此
人爲賊。唯願治之。我勅左右將此人以
稱稱之。侍者受命即以*稱稱。又告侍者。
汝將此人安徐殺之勿損皮肉。即受我教
殺之無損。我復勅左右。更重稱之乃重於
本。迦葉。生稱彼人識神猶在。顏色悦豫
猶能言語。其身乃輕。死已重稱識神已滅。無
有顏色不能語言。其身更重。我以此縁
知無他世。迦葉語婆羅門。吾今問汝。隨意
答我。如人稱鐵。先冷稱已。然後熱稱。何有
光色柔軟而輕。何無光色堅&T057344;而重。婆羅
門言。熟鐵有色柔軟而輕。冷鐵無色剛強而
重。迦葉語言。人亦如是。生有顏色柔軟而
輕。死無顏色剛強而重。以此可知必有他
世。婆羅門言。汝雖引喩説有他世。如我所
見。必無有也。迦葉言。汝復有何縁知無他
世。婆羅門答言。我有親族遇患篤重。時我
到彼語言。扶此病人令右脇臥。視瞻屈伸
言語如常。又使左臥。反覆宛轉屈伸視瞻。
言語如常尋即命終。吾復使人扶轉。左臥右
臥反覆諦觀。不復屈伸視瞻言語。吾以是知
必無他世。迦葉復言。諸有智者以譬喩得
解。今當爲汝引喩。昔有一國不聞貝聲。
時有一人善能吹貝往到彼國。入一村中
執貝三吹。然後置地。時村人男女聞聲驚
動皆就往問。此是何聲。哀和清徹乃如是耶。
彼人指貝曰。此物聲也。時彼村人以手觸
貝曰。汝可作聲。汝可作聲。貝都不鳴。其
主即取貝三吹置地。時村人言。向者美聲
非是貝力。有手有口有氣吹之然後乃鳴。
人亦如是。有壽有識有息出入。則能屈伸
視瞻*語言。無壽無識無出入息。則無屈
伸視瞻語言。又語婆羅門。汝今宜捨此惡
邪見。勿爲長夜自増苦惱。婆羅門言。我不
能捨。所以然者。我自生來長夜諷誦翫習
堅固。何可捨耶。迦葉復言。諸有智者以譬
喩得解。我今當更爲汝引喩。乃往久遠有
一國土。其土邊疆人民荒壞。彼國有二人。一
智一愚自相謂言。我是汝親。共汝出城採
侶求財。即尋相隨。詣一空聚見地有麻。即
語愚者共取持歸。時彼二人各取一擔。復
過前村見有麻縷。其一智者言。麻縷成功
輕細可取。其一人言。我已取麻繋縛牢固。
不能捨也。其一智者。即取麻縷重擔而
去。復共前進見有麻布。其一智者言。麻布
成功輕細可取。彼一人言。我以取麻繋縛
牢固。不能復捨。其一智者即捨麻縷取布
自重。復共前行見有劫貝。其一智者言。劫
貝價貴輕細可取。彼一人言。我已取麻繋縛
牢固。齎來道遠。不能捨也。時一智者即捨
麻布而取劫貝。如是前行見劫貝縷。次見
疊次見白銅次見白銀次見黄金。其
一智者言。若無金者當取白銀。若無白銀
當取白銅乃至麻縷。若無麻縷當取麻耳。
今者此村大有黄金集寶之上。汝宜捨麻。
我當捨銀。共取黄金自重而歸。彼一人言。
我取此麻繋縛牢固。齎來道遠不能捨也。
汝欲取者自隨汝意。其一智者捨銀取金。
重擔而歸其家。親族遙見彼人大得金寶
歡喜奉迎。時得金者見親族迎復大歡喜。
其無智人負麻而歸居家。親族見之不悦
亦不起迎。其負麻者倍増憂愧。婆羅門。汝
今宜捨惡習邪見。勿爲長夜自増苦惱。如
負麻人執意堅固。不取金寶負麻而歸。空
自疲勞親族不悦。長夜貧窮自増憂苦也。
婆羅門言。我終不能捨此見也。所以者何。
我以此見多所教授多所饒益。四方諸王
皆聞我名。亦盡知我是斷滅學者。迦葉復
言。諸有智者以譬喩得解。我今當更爲汝
引喩。乃往久遠有一國土。其土邊疆人民荒
壞。時有商人有千乘車。經過其土水穀
薪草不自供足。時商主念言。我等伴多水穀
薪草不自供足。今者寧可分爲二分。其一
分者於前發引。其前發導師。見有一人身
體麤大。目赤面黒泥塗其身。遙見遠來即問
汝從何來。報言我從前村來。又問彼言。汝
所來處。多有水穀薪草不耶。其人報言。我
所來處。豐有水穀薪草無乏。我於中路逢
天暴雨。其處多水亦豐薪草。又語商主。汝
曹車上若有穀草盡可捐棄。彼自豐有不
須重車。時彼商主語衆商言。吾向前行見
有一人。目赤面黒泥塗其身。我遙問言。汝
從何來。即答我言。我從前村來。我尋復問。
所來處。豐有水穀薪草不也。答我言。
彼大豐耳。又語我言。向於中路逢天暴
雨。此處多水又豐薪草。復語我言。君等車
上。若有穀草盡可捐棄。彼自豐有不須重
車。汝等宜各棄諸穀草輕車速進。即如其
言。各共*捐棄穀草輕車速進。如是一日不
見水草。二日三日乃至七日又復不見。時商
人窮於曠澤爲鬼所食。其後一部次復進
路。商主時前復見一人。目赤面黒泥塗其
身。遙見問言。汝從何來。彼人答言。從前
村來。又問汝所來處。豐有水穀薪草不耶。
彼人答曰。大豐有耳。又語商主。吾於中路
逢天暴雨。其處多水亦豐薪草。又語商主。
君等車上若有穀草便可*捐棄。彼自豐有
不須重車。時商主還語諸商人言。吾向前
行見有一人道如此事。君等車上若有
穀草可盡捐棄。彼自豐有不須重車。時商
主言。汝等穀草愼勿捐棄。須得新者然後
當棄。所以者何。新陳相接然後當得度此
曠野。時彼商人重車而行。如是一日不見
水草。二日三日至于七日又亦不見。但見
前人爲鬼所食骸骨狼藉。婆羅門。彼赤眼黒
面者是羅刹鬼也。諸有隨汝教者。長夜受
苦亦當如彼。前部商人無智慧故。隨導師
語自沒其身。婆羅門。諸有沙門婆羅門。精
進智慧有所言説。承用其教者。則長夜獲
安。如彼後部商人有智慧故得免危難。
婆羅門。汝今寧可捨此惡見。勿爲長夜自
増苦惱。婆羅門言。我終不能捨所見也。設
有人來強諫我者。生我忿耳。終不捨見。
迦葉又言。諸有智者以譬喩得解。我今當
復爲汝引喩。乃昔久遠有一國土。其土邊疆
人民荒壞。時有一人好喜養猪。詣他空村
見有乾糞。尋自念言。此處饒糞。我猪豚飢。
今當取草裹此乾糞頭戴而歸。即尋取草
裹糞而戴。於其中路逢天大雨。糞汁流下
至于足跟。衆人見已皆言狂人。糞除臭處。
正使天晴尚不應戴。況於雨中戴之而
行。其人方怒。逆罵詈言。汝等自癡。不知我
家猪豚飢餓。汝若知者不言我癡。婆羅門。
汝今寧可捨此惡見。勿守迷惑長夜受苦。
如彼癡子戴糞而行。衆人訶諫。逆更瞋罵。謂
不知。婆羅門語迦葉言。汝等若謂行
善生天死勝生者。汝等則當以刀自刎飮
毒而死。或五縛其身自投高岸。而今貪生
不能自殺者。則知死不勝生。迦葉復言。
諸有智者以譬喩得解。我今當更爲汝
引喩。昔者此斯波醯村有一梵志。耆舊長宿
年百二十。彼有二妻。一先有子。一始有娠。
時彼梵志未久命終。其大母子語小母言。
所有財寶盡應與我。汝無分也。時小母言。
汝爲小待須我分娠。若生男者應有財分。
若生女者汝自嫁娶。當得財物。彼子慇懃
再三索財。小母答如初。其子又逼不已。時
彼小母即以利刀自決其腹知爲男女。語
婆羅門言。母今自殺復害胎子。汝婆羅門
亦復如是。既自殺身復欲殺人。若沙門婆
羅門。精勤修善戒徳具足久存世者。多所
饒益天人獲安。吾今末後爲汝引喩。當使
汝知惡見之殃。昔者此斯*波醯村。有二
人善於弄丸。二人角*伎一人得勝。時不
如者語勝者言。今日且停。明當更共試。
其不如者即歸家中。取其戲丸塗以毒藥。
暴之使*乾。明持此丸詣勝者所語言。更
可*角伎即前共戯。先以毒丸授彼勝者。
勝者即呑。其不如者復授毒丸。得已隨呑。
其毒轉行擧身戰動。時不如者。以偈罵曰
    吾以藥塗丸 而汝呑不覺
    小*伎汝爲呑 久後自當知
迦葉語婆羅門言。汝今當速捨此惡見。勿
爲專迷自増苦毒。如彼*伎人呑毒不覺。
時婆羅門白迦葉言。尊者初設月喩我時
已解。所以往返不時受者。欲見迦葉辯才
智慧生牢固信耳。我今信受歸依迦葉。迦
葉報言。汝勿歸我。如我所歸無上尊者。汝
當歸依。婆羅門言。不審所歸無上尊者。今
爲所在。迦葉報言。今我師世尊滅度未久。
婆羅門言。世尊若在不避遠近。其當親見
歸依禮拜。今聞迦葉言。如來滅度。今即歸
依滅度如來及法衆僧。迦葉聽我於正法中
爲優婆塞。自今已後盡壽。不殺不盜不婬不
欺不飮酒。我今當爲一切大施。迦葉語言。若
汝宰殺衆生撾打僮僕。而爲會者此非淨
福。又如磽确薄地多生荊棘。於中種植必
無所獲。汝若宰殺衆生撾打僮僕。而爲大
會施邪見衆此非淨福。若汝大施不害
衆生。不以杖楚加於僮僕。歡喜設會施清
淨衆則獲大福。猶如良田隨時種植。必獲
果實。迦葉。自今已後常淨施衆僧不令斷
絶。時有一年少梵志名曰摩頭。在*弊宿
後立。弊宿顧語曰。吾欲設一切大施。汝
當爲我經營處分。時年少梵志聞弊宿
語已。即爲經營爲大施已。而作是言。願使
弊宿今世後世不獲福報。時弊宿聞。彼梵志
經營施已有如是言。願使弊宿今世後世
不獲果報。即命梵志而告之曰。汝當有
是言耶。答曰如是。實有是言。所以然者。
今所設食麤澁弊惡。以此施僧。若以示王。
王尚不能以手暫向。況當食之。現在所設
不可喜樂。何由後世得淨果報。王施僧衣
純以麻布。若以示王。王尚不能以足暫向。
況能自著。現在所施不可喜樂。何由後世
得淨果報。時婆羅門又告梵志。自今已後。
汝以我所食我所著衣。以施衆僧。時梵志即
承教旨。以王所食王所著衣供養衆僧。時
婆羅門設此淨施。身壞命終生一下劣天中。
梵志經營會者。身壞命終生忉利天。爾時
弊宿婆羅門年少梵志。及斯婆醯婆羅門居
士等。聞童女迦葉所説。歡喜奉行
佛説長阿含經卷第七

佛説長阿含經卷第八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八)第二分散陀那經第四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羅閲祇毗訶羅山七
葉樹窟。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倶。時王
舍城有一居士名散陀那。好行遊觀日日
出城。至世尊所。時彼居士仰觀日時。默自
念言。今往覲佛。非是時也。今者世尊。必在
靜室三昧思惟。諸比丘衆亦當禪靜。我今寧
可往詣烏暫婆利梵志女林中。須日時到
當詣世尊禮敬問訊。并詣諸比丘所致敬
問訊。時梵志女林中。有一梵志名尼倶陀。
與五百梵志子倶止彼林。時諸梵志衆聚
一處高聲大論。倶説遮道濁亂之言以此
終日或論國事。或論戰鬪兵杖之事。或論
國家義和之事。或論大臣及庶民事。或論車
馬遊園林事。或論坐席衣服飮食婦女之事。
或論山海龜鼈之事。但説如是遮道之論
以此終日。時彼梵志遙見散陀那居士來。
即勅其衆令皆靜默。所以然者。彼沙門瞿
曇弟子今從外來。沙門瞿曇白衣弟子中。此
爲最上。彼必來此汝宜靜默。時諸梵志各
自默然。散陀那居士至梵志所。問訊已一
面坐。語梵志曰。我師世尊。常樂閑靜不
好憒鬧。不如汝等與諸弟子。處在人中
高聲大論。但説遮道無益之言。梵志又語居
士言。沙門瞿曇。頗曾與人共言論不。衆人
何由得知沙門有大智慧。汝師常好獨處
邊地。猶如瞎牛食草。偏逐所見。汝師瞿曇
亦復如是。偏好獨見樂無人處。汝師若來。
吾等當稱以爲瞎牛。彼常自言有大智慧。
我以一言窮彼。能使默然如龜藏六。謂可
無患。以一箭射使無逃處
爾時世尊在閑靜室。以天耳聞梵志居士
有如是論。即出七葉樹窟詣烏暫婆利梵
志女林。時彼梵志遙見佛來。勅諸弟子汝
等皆默。瞿曇沙門欲來至此。汝等愼勿起
迎恭敬禮拜。亦勿請坐。取一別座與之令
坐。彼既坐已。卿等當問。沙門瞿曇。汝從本
來以何法教訓於弟子。得安隱定淨修
梵行。爾時世尊漸至彼園。時彼梵志不覺
自起。漸迎世尊而作是言。善來瞿曇善來
沙門。久不相見。今以何縁而來至此可前
小坐。爾時世尊即就其座嬉怡而笑。默自
念言。此諸愚人不能自專。先立要令竟不
能全。所以然者。是佛神力令彼惡心自然
敗壞。時散陀那居士。禮世尊足於一面坐。
尼倶陀梵志。問訊佛已亦一面坐。而白佛言。
沙門瞿曇。從本以來以何法教訓誨弟子。
得安隱*定淨修梵行。世尊告曰。且止梵志。
吾法深廣。從本以來誨諸弟子。得安隱處
淨修梵行。非汝所及。又告梵志。正使汝師
及汝弟子所行道法。有淨不淨我盡能説。時
五百梵志弟子。各各擧聲自相謂言。汝瞿曇
沙門有大威勢有大神力。他問己義乃
他義。時尼倶陀梵志白佛言。善哉瞿曇願分
別之。佛告梵志。諦聽諦聽。當爲汝説。梵志
言。願樂欲聞。佛告梵志。汝所行者皆爲
卑陋。離服裸形以手障蔽不受瓨食不受
盂食。不受兩壁中間食。不受二人中間
食。不受兩刀中間食。不受兩盂中間食。不
受共食家食。不受懷姙家食。見狗在門則
不受其食。不受多蠅家食。不受請食。他
言先識則不受其食。不食魚不食肉不
飮酒。不兩器食。一餐一咽至七餐止。受人益
食不過七益。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三日四日
五日六日七日一食。或復食果或復食莠。或
食飯汁。或食麻米。或食稴稻。或食牛糞。
或食鹿糞。或食樹根枝葉果實。或食自落
果。或被衣。或披莎衣。或衣樹皮。或草襜
身。或衣鹿皮。或留頭髮。或被毛編。或著
塜間衣。或有常擧手者。或不坐牀席或
有常蹲者。或有剃髮留髦鬚者。或有臥
荊棘者。或有臥果蓏上者。或有*裸形臥
牛糞上者。或一日三浴。或有一夜三浴。以無
數衆苦。苦役此身。云何尼倶陀。如此行者
可名淨法不。梵志答曰。此法淨非不淨也。
佛告梵志。汝謂爲淨。吾當於汝淨法中説
有垢穢。梵志曰。善哉瞿曇。便可説之。願樂
欲聞。佛告梵志。彼苦行者。常自計念我行
如此當得供養恭敬禮事。是即垢穢。彼苦行
者。得供養已。樂著堅固愛染不捨。不曉遠
離不知出要。是爲垢穢。彼苦行者。遙見人
來盡共坐禪。若無人時隨意坐臥。是爲垢
穢。彼苦行者。聞他正義不肯印可。是爲垢
穢。彼苦行者。他有正問吝而不答。是爲垢
穢。彼苦行者。設見有人供養沙門婆羅門
則訶止之。是爲垢穢。彼苦行者。若見沙門
婆羅門食更生物就呵責之。是爲垢穢。彼
苦行者。有不淨食不肯施人。若有淨食貪
著自食。不見己過不知出要。是爲垢穢。
彼苦行者。自稱己善毀訾他人。是爲垢
穢。彼苦行者。爲殺盜婬兩舌惡口妄言綺語
貪取嫉妬。邪見顛倒。是爲垢穢。彼苦行者。
懈墮憙忘不習禪定。無有智慧猶如禽
獸。是爲垢穢。彼苦行者。貴高憍慢増上慢。
是爲垢穢。彼苦行者。無有信義亦無反復。
不持淨戒不能精勤受人訓誨。常與惡人
以爲伴黨爲惡不已。是爲垢穢。彼苦行者。
多懷瞋恨好爲巧僞。自怙己見求人長短。
恒懷邪見與邊見倶。是爲垢穢。云何尼倶
陀。如此行者可言淨不邪。答曰是不淨非
是淨也。佛言。今當於汝垢穢法中。更説清
淨無垢穢法。梵志言。唯願説之。佛言。彼苦
行者。不自計念我行如是。當得供養恭敬
禮事。是爲苦行無垢法也。彼苦行者。得供
養已心不貪著。曉了遠離。知出要法。是爲
苦行無垢法也。彼苦行者。禪有常法有人
無人不以爲異。是爲苦行無垢法也。彼苦
行者。聞他正義歡喜印可。是爲苦行無垢
法也。彼苦行者。他有正問歡喜解説。是爲
苦行離垢法也。彼苦行者。設見有人供養
沙門婆羅門。代其歡喜而不呵止。是爲苦行
離垢法也。彼苦行者。若見沙門婆羅門食
更生之物。不呵責之。是爲苦行離垢法也。
彼苦行者。有不淨食心不吝惜。若有淨食
則不染著。能見己過知出要法。是爲苦行
離垢法也。彼苦行者。不自稱譽不毀他人。
是爲苦行離垢法也。彼苦行者。不殺盜婬
兩舌惡口妄言綺語貪取嫉妬邪見。是爲苦
行離垢法也。彼苦行者。精勤不忘好習禪
行。多修智慧不愚如獸。是爲苦行離垢法
也。彼苦行者。不爲高貴憍慢自大。是爲苦
行離垢法也。彼苦行者。常懷信義修反復
行。能持淨戒勤受訓誨。常與善人而爲伴
黨積善不已。是爲苦行離垢法也。彼苦行
者。不懷瞋恨不爲巧僞。不恃己見不
求人短。不懷邪見亦無邊見。是爲苦行離
法也。云何梵志。如是苦行。爲是清淨離
垢法耶。答曰。如是實是清淨離垢法也。梵
白佛言。齊有此苦行。名爲第一堅固行
耶。佛言。未也。始是皮耳。梵志言。願説樹
節。佛告梵志。汝當善聽。吾今當説。梵志言。
唯然。願樂欲聞。梵志。彼苦行者。自不殺生
不教人殺。自不偸盜不教人盜。自不邪
婬不教人婬。自不妄語亦不教人爲。彼
以慈心遍滿一方。餘方亦爾。慈心廣大無二
無量。無有結恨遍滿世間。悲喜捨心亦復
如是。齊此苦行名爲樹節。梵志白佛言。願
説苦行堅固之義。佛告梵志。諦聽諦聽。吾
當説之。梵志曰。唯然世尊。願樂欲聞。佛言。
彼苦行者。自不殺生教人不殺。自不偸盜
教人不盜。自不邪婬教人不婬。自不妄
語教人不妄語。彼以慈心遍滿一方。餘方
亦爾。慈心廣大無二無量。無有結恨遍滿
世間。悲喜捨心亦復如是。彼苦行者。自識
往昔無數劫事。一生二生至無數生。國土成
敗劫數終始。盡見盡知又自見知。我曾生彼
種姓。如是名字如是飮食。如是壽命。如是
所受苦樂。從彼生此從此生彼。如是盡憶
無數劫事。是爲梵志彼苦行者牢固無壞。
梵志白佛言。云何爲第一。佛言。梵志。諦聽
諦聽。吾當説之。梵志言。唯然世尊。願樂欲
聞。佛言。彼苦行者。自不殺生教人不殺。自
不偸盜教人不盜。自不邪婬教人不婬。
自不妄語教人不欺。彼以慈心遍滿一方。
餘方亦爾。慈心廣大無二無量。無有結恨
遍滿世間。悲喜捨心亦復如是。彼苦行者。
自識往昔無數劫事。一生二生至無數生。國
土成敗劫數終始。盡見盡知。又自知見。我
曾生彼種姓如是名字飮食壽命。如是所
經苦樂。從彼生此從此生彼。如是盡憶無
數劫事。彼天眼淨觀衆生類死此生彼。顏
色好醜善惡所趣。隨行所墮盡見盡知。又
知衆生身行不善口行不善意行不善。誹謗
賢聖信邪倒見。身壞命終墮三惡道。或有
衆生身行善口意亦善。不謗賢聖見正信
行。身壞命終生天人中。行者天眼清淨觀見
衆生。乃至隨行所墮無不見知。是爲苦行
第一勝也。佛告梵志。於此法中復有勝者。
我常以此法化諸聲聞。彼以此法得修梵
行。時五百梵志弟子。各大擧聲自相謂言。今
觀世尊爲最尊上。我師不及。時彼散陀那
居士語梵志曰。汝向自言。瞿曇若來吾等
當稱以爲瞎牛。世尊今來。汝何不稱。又汝
向言當以一言窮彼瞿曇。能使默然如龜
藏六。謂可無患以一箭射使無逃處。汝
今何不以汝一言窮如來耶。佛問梵志。汝
憶先時有是言不。答曰。實有。佛告梵志。
汝豈不從先宿梵志聞諸佛如來獨處山
林樂閑靜處。如我今日樂於閑居。不如汝
法樂於憒鬧。説無益事以終日耶。梵志曰。
聞過去諸佛樂於閑靜。獨處山林如今世
尊。不如我法樂於憒鬧。説無益事以終
日耶。佛告梵志。汝豈不念。瞿曇沙門能説
菩提。自能調伏能調伏人。自得止息能止
息人。自度彼岸能使人度。自得解脱能解
脱人。自得滅度能滅度人。時彼梵志即從
座起。頭面作禮手捫佛足。自稱己名曰。我
是尼倶陀梵志。我是尼倶陀梵志。今者自歸
禮世尊足。佛告梵志。止止且住。使汝心解
便爲禮敬。時彼梵志重禮佛足在一面坐。
佛告梵志。汝將無謂佛爲利養而説法
耶。勿起是心。若有利養盡以施汝。吾所説
法微妙第一。爲滅不善増益善法。又告梵
志。汝將無謂佛爲名稱爲尊重故。爲導
首故爲眷屬故。爲大衆故而説法耶。勿
起此心。今汝眷屬盡屬於汝。我所説法。
爲滅不善増長善法。又告梵志。汝將無
謂佛以汝置不善聚黒冥聚中耶。勿生是
心。諸不善聚及黒冥聚汝但捨去。吾自爲汝
説善淨法。又告梵志。汝將無謂佛黜汝
於善法聚清白聚耶。勿起是心。汝但於善
法聚清白聚中精勤修行。吾自爲汝説善淨
法。滅不善行。増益善法。爾時五百梵志弟
子皆端心正意聽佛所説。時魔波旬作此
念言。此五百梵志弟子端心正意從佛聽
法。我今寧可往壞其意。爾時惡魔即以己
力壞亂其意。爾時世尊告散陀那曰。此五
百梵志子端心正意從我聽法。天魔波旬壞
亂其意。今吾欲還。汝可倶去。爾時世尊以
右手接散陀那居士置掌中乘虚而歸。時
散陀那居士倶陀梵志及五百梵志子聞佛
所説。歡喜奉行
(九)佛説長阿含第二分衆集經第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於末羅遊行。與千二百
五十比丘倶。漸至波婆城闍頭菴婆園。
爾時世尊以十五日月滿時於露地坐。諸
比丘僧前後圍繞。世尊於夜多説法已。告
舍利弗言。今者四方諸比丘集。皆共精勤
捐除睡眠。吾患背痛欲暫止息。汝今可爲
諸比丘説法。對曰。唯然。當如聖教。爾時世
尊即四牒僧伽梨。偃右脇如師子累足
而臥。時舍利弗告諸比丘。今此*波婆城。有
尼乾子命終未久。其後弟子分爲二部。
常共諍訟相求長短。迭相罵詈各相是非。我
知此法汝不知此。汝在邪見我在正法。
言語錯亂無有前後。自稱己言以爲眞正。
我所言勝汝所言負。我今能爲談論之主。
汝有所問可來問我。諸比丘。時國人民奉
尼乾者。厭患此輩鬪訟之聲。皆由其法不
眞正故。法不眞正無由出要。譬如杇塔
不可復圬。此非三耶三佛所説。諸比丘。
唯我釋迦無上尊法。最爲眞正可得出要。
譬如新塔易可嚴飾。此是三耶三佛之所
説也。諸比丘。我等今者。宜集法律以防諍
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諸比
丘。如來説一正法。一切衆生皆仰食存。如
來所説復有一法。一切衆生皆由往。是
爲一法如來所説。當共集之以防諍訟。使
梵行久立。多爲饒益天人獲安。諸比丘。如
來説二正法。一名二色。復有二法。一癡二
愛。復有二法有見無見。復有二法。一無慚
二無愧。復有二法。一有慚二有愧。復有二
法。一盡智二無生智。復有二法二因二縁生
於欲愛。一者淨妙色。二者不思惟。復有二法。
二因二縁生於瞋恚。一者怨憎二者不思惟。
復有二法二因二縁生於邪見。一者從他
聞。二者邪思惟。復有二法二因二縁生於
正見。一者從他聞。二者正思惟。復有二法二
因二縁。一者學解脱。二者無學解脱。復有
二法二因二縁。一者有爲界。二者無爲界。諸
比丘。是爲如來所説。當共撰集以防諍訟。
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諸比丘。
如來説三正法。謂三不善根。一者貪欲。二者
瞋恚。三者愚癡。復有三法。謂三善根。一者不
貪。二者不恚。三者不癡。復有三法。謂三不
善行。一者不善身行。二者不善口行。三
不善意行。復有三法。謂三不善行。身不善
行口不善行意不善行。復有三法。謂三惡行。
身惡行口惡行意惡行。復有三法。謂三善行。
身善行口善行意善行。復有三法。謂三不善
想。欲想瞋想害想。復有三法。謂三善想。無
欲想無瞋想無害想。復有三法。謂三不善思。
欲思恚思害思。復有三法。謂三善思。無欲思
無恚思無害思。復有三法。謂三福業。施業平
等業思惟業。復有三法。謂三受。樂受苦受不
苦不樂受。復有三法。謂三愛。欲愛有愛無
有愛。復有三法。謂三有漏欲漏有漏無明
漏。復有三法。謂三火。欲火恚火愚癡火。復
有三法。謂三求。欲求有求梵行求。復有三
法。謂三増盛。我増盛世増盛法増盛。復有三
法。謂三界。欲界恚界害界。復有三法。謂三
界。出離界無恚界無害界。復有三法。謂三
界。色界無色界盡界。復有三法。謂三聚。戒
聚定聚慧聚。復有三法。謂三戒。増盛戒増盛
意増盛慧。復有三法。謂三三昧。空三昧無
願三昧無相三昧。復有三法。謂三相。止息相
精勤相捨相。復有三法。謂三明。自識宿命智
明。天眼智明。漏盡智明。復有三法。謂三變
化。一者神足變化。二者知他心隨意説法。三
者教誡。復有三法。謂三欲生本。一者由現
欲生人天。二者由化欲生化自在天。三者
由他化欲生他化自在天。復有三法。謂三
樂生。一者衆生自然成辦生歡樂心。如梵光
音天初始生時。二者有衆生以念爲樂。自
唱善哉如光音天。三者得止息樂如遍淨
天。復有三法。謂三苦。行苦苦苦變易苦。復
有三法。謂三根。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
復有三法。謂三堂。賢聖堂天堂梵堂。復有
三法。謂三發。見發聞發疑發。復有三法。謂
三論。過去有如此事。有如是論。未來有
如此事有如是論。現在有如此事有如
是論。復有三法。謂三聚。正定聚邪定聚不定
聚。復有三法。謂三憂。身憂口憂意憂。復有
三法。謂三長老。年耆長老法長老作長老。復
有三法。謂三眼。肉眼天眼慧眼。諸比丘。是
爲如來所説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
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諸比丘。如
來説四正法。謂口四惡行。一者妄語。二者兩
舌。三者惡口。四者綺語。復有四法。謂口四
善行。一者實語。二者軟語。三者不綺語。四者
不兩舌。復有四法。謂四不聖語。不見言見。
不聞言聞。不覺言覺。不知言知。復有四法。
謂四聖語。見則言見。聞則言聞。覺則言覺。
知則言知。復有四法。謂四種食。摶食觸食
念食識食。復有四法。謂四受。有現作苦行
後受苦報。有現作苦行後受樂報。有現作樂
行後受苦報。有現作樂行後受樂報。復有四
法。謂四受。欲受我受戒受見受。復有四法。
謂四縛。貪欲身縛。瞋恚身縛。戒盜身縛。我見
身縛。復有四法。謂四刺。欲刺恚刺見刺慢
刺。復有四法。謂四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
復有四法。謂四念處。於是比丘。内身身觀。
精勤不懈憶念不忘。捨世貪憂。外身身觀。
精勤不懈。憶念不忘。捨世貪憂。内外身身
觀。精勤不懈。憶念不忘。捨世貪憂。受意法
觀亦復如是。復有四法。謂四意斷。於是比
丘。未起惡法方便使不起。已起惡法方便
使滅。未起善法方便使起。已起善法方便思
惟使其増廣。復有四法。謂四神足。於是比
丘。思惟欲定。滅行成就。精進定意定思惟定。
亦復如是。復有四法。謂四禪。於是比丘。除
欲惡不善法。有覺有觀離生喜樂。入於初
禪。滅有覺觀内信一心。無覺無觀定生喜樂。
入第二禪。離喜修捨念進自知身樂。諸聖
所求憶念捨樂。入第三禪。離苦樂行先滅
憂喜。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入第四禪。復有
四法。謂四梵堂。一慈二悲三喜四捨。復有四
法。謂四無色定。於是比丘。越一切色想。
先盡瞋恚想不念異想。思惟無量空處。
捨空處已入識處。捨識處已入不用處。
捨不用處已入有想無想處。復有四法。謂
四法足。不貪法足。不瞋法足。正念法足。正
定法足。復有四法。謂四賢聖族。於是比丘。
衣服知足。得好不喜遇惡不憂。不染不著
知所禁忌。知出要路。於此法中精勤不
懈。成辦其事。無闕無減。亦能教人成辦此
事。是爲第一知足住賢聖族。從本至今未
常惱亂。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及世間人。
無能毀罵。飯食牀臥具病痩醫藥。皆悉知
足亦復如是。復有四法。謂四攝法。惠施愛
語利人等利。復有四法。謂四須陀洹支。
比丘於佛得無壞信。於法於僧於戒得無
壞信。復有四法。謂四受證。見色受證。身受
滅證。念宿命證。知漏盡證。復有四法。謂四
道。苦遲得。苦速得。樂遲得。樂速得。復有四
法。謂四聖諦。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
苦出要聖諦。復有四法。謂四沙門果。須陀洹
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復有四法。
謂四處。實處施處智處止息處。復有四法。
謂四智。法智未知智等智知他人心智。復
有四法。謂四辯才。法辯義辯詞辯應辯。復
有四法。謂四識住處。色識住。縁色住。色與
愛倶増長。受想行識中亦如是住。復有四
法。謂四扼。欲*扼有*扼見*扼無明*扼。復
有四法。謂四無*扼。無欲*扼無有*扼無見
*扼無無明*扼。復有四法。謂四淨。戒淨心淨
見淨度疑淨。復有四法。謂四知。可受知受
可行知行。可樂知樂。可捨知捨。復有四
法。謂四威儀。可行知行。可住知住。可坐
知坐。可臥知臥。復有四法。謂四思惟。少
思惟。廣思惟。無量思惟。無所有思惟。復有
四法。謂四記論。決定記論。分別記論。詰問記
論。止住記論。復有四法。謂佛四不護法。如
來身行清淨。無有闕漏可自防護。口行清
淨。意行清淨。命行清淨。亦復如是。是爲如
來所説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
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又諸比丘。如來
説五正法。謂五入。眼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
復有五法。謂五受陰。色受陰。受想行識受
陰。復有五法。謂五蓋。貪欲蓋瞋恚蓋睡眠蓋
掉戲蓋疑蓋。復有五法。謂五下結。身見結
戒盜結疑結貪欲結瞋恚結。復有五法。謂五
上結。色愛無色愛無明慢掉。復有五法。謂
五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復有五法。
謂五力。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復有五
法。謂滅盡枝。一者比丘信佛如來至眞等
正覺十號倶具。二者比丘無病身常安穩。
三者質直無有諛諂。能如是者如來則示
涅槃徑路。四者自專其心使不錯亂。昔所
諷誦憶持不忘。五者善於觀察法之起滅。
以賢聖行盡於苦本。復有五法。謂五發。非
時發虚發非義發虚言發無慈發。復有五法。
謂五善發。時發實發義發和言發慈心發。復
有五法。謂五憎嫉。住處憎嫉檀越憎嫉利養
憎嫉色憎嫉法憎嫉。復有五法。謂五趣解
脱。一者身不淨想。二者食不淨想。三者一切
行無常想。四者一切世間不可樂想。五者死
想。復有五法。謂五出要界。一者比丘。於欲
不樂不動亦不親近。但念出要樂於遠離。
親近不怠其心調柔出要離欲。彼所因欲起
諸漏纒。亦盡捨滅而得解脱。是爲欲出要。
瞋恚出要。嫉妬出要。色出要。身見出要。亦復
如是。復有五法。謂五喜解脱入。若比丘精
勤不懈。樂閑靜處專念一心。未解得解未
盡得盡未安得安。何謂五。於是比丘。聞如
來説法。或聞梵行者説。或聞師長説法。思
惟觀察分別法義心得歡喜。得歡喜已得
法愛。得法愛已身心安隱。身心安隱已則
得禪定。得禪定已得實知見。是爲初解脱
入。於是比丘聞法喜已。受持諷誦亦復歡
喜。爲他人説亦復歡喜。思惟分別亦復歡
喜。於法得定。亦復如是。復有五法。謂五人。
中般涅槃。生般涅槃。無行般涅槃。有行般涅
槃。上流阿迦尼吒。諸比丘。是爲如來所説
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
所饒益天人獲安。又諸比丘。如來説六正
法。謂内六入。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意入。
復有六法。謂外六入。色入聲入香入味入觸
入法入。復有六法。謂六識身。眼識身。耳鼻
舌身意識身。復有六法。謂六觸身。眼觸身。
耳鼻舌身意觸身。復有六法。謂六受身。眼受
身。耳鼻舌身意受身。復有六法。謂六想身。
色想聲想香想味想觸想法想。復有六法。
謂六思身。色思聲思香思味思觸思法思。
復有六法。謂六愛身。色愛身。聲香味觸法愛
身。復有六法。六淨本。若比丘。好瞋不捨。
不敬如來。亦不敬法。亦不敬衆。於戒穿
漏染汙不淨。好於衆中多生諍訟人所憎
惡。嬈亂淨衆天人不安。諸比丘。汝等當自
内觀。設有瞋恨如彼嬈亂者。當集和合
衆。廣設方便拔此諍本。汝等又當專念自
觀。若結恨已滅。當更方便遮止其心。勿
使起。諸比丘。佷戻不諦。慳吝嫉妬。巧僞虚
妄。自因己見。謬受不捨。迷於邪見與邊
見倶。亦復如是。復有六法。謂六界。地界火
界水界風界空界識界。復有六法。謂六察行。
眼察色。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察法。復有
六法。謂六出要界。若比丘作是言。我修慈
心。更生瞋恚。餘比丘語言。汝勿作此言。勿
謗如來。如來不作是説。欲使修慈解脱。
更生瞋恚想。無有是處。佛言。除瞋恚已然
後得慈。若比丘言。我行悲解脱生憎嫉心。
行喜解脱生憂惱心。行捨解脱生憎愛心。
行無我行生狐疑心。行無想行生衆亂想。
亦復如是。復有六法。謂六無上。見無上聞無
上利養無上戒無上恭敬無上憶念無上。復
有六法。謂六思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
天念是爲如來所説正法。當共撰集以防諍
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安。諸比
丘。如來説七正法。謂七非法。無信無慚無愧
少聞懈怠多忘無智。復有七法。謂七正法。有
信有慚有愧多聞精進總持多智。復有七法。
謂七識住。或有衆生若干種身若干種想。天
及人是。是初識住。或有衆生若干種身而一
想者。梵光音天。最初生時是。是二識住。或有
衆生。一身若干種想。光音天是。是三識住。或
有衆生一身一想。遍淨天是。是四識住。或
有衆生空處住識處住不用處住。復有七
法。謂七勤法。一者比丘勤於戒行。二者勤
滅貪欲。三者勤破邪見。四者勤於多聞。五
者勤於精進。六者勤於正念。七者勤於禪
定。復有七法。謂七想。不淨想。食不淨想。一
切世間不可樂想。無想。無常想。無常苦想。
苦無我想。復有七法。謂七三昧具。正見正思
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復有七法。謂七
覺意。念覺意法覺意精進覺意喜覺意猗覺
意定覺意護覺意。是爲如來所説正法。當共
撰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
人獲安。諸比丘。如來説八正法。謂世八法。
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復有八法。謂八解脱。色
觀色一解脱。内無色想觀外色二解脱。淨解脱
三解脱。度色想滅瞋恚想住空處解脱四解
脱。度空處住識處五解脱。度識處住不用處
六解脱。度不用處住有想無想處七解脱。度
有想無想處住想知滅八解脱。復有八法。謂
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
念正定。復有八法。謂八人。須陀洹向須陀洹
斯陀含向斯陀含阿那含。向阿那含。阿羅漢
向阿羅漢。是爲如來所説正法。當共撰集
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
安。諸比丘。如來説九正法。所謂九衆生居。
或有衆生若干種身若干種想。天及人是。是
初衆生居。復有衆生若干種身而一想者。梵
光音天最初生時是。是二衆生居。復有衆生
一身若干種想。光音天是。是三衆生居。復有
衆生一身一想。遍淨天是。是四衆生居。復
有衆生無想無所覺知。無想天是。是五衆生
居。復有衆生空處住。是六衆生居。復有衆
生識處住。是七衆生居。復有衆生不用處
住。是八衆生居。復有衆生住有想無想處。
是九衆生居。是爲如來所説正法。當共撰集
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獲
安。諸比丘。如來説十正法。所謂十無學法。
無學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念正方便正
定正智正解脱。是爲如來所説正法。當共撰
集以防諍訟。使梵行久立。多所饒益天人
獲安。爾時世尊印可舍利弗所説。時諸比丘
聞舍利弗所説。歡喜奉行
佛説長阿含經卷第八


佛説長阿含經卷第九
 後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一〇)第二分十上經第六
如是我聞。一時佛遊鴦伽國。與大比丘衆
千二百五十人倶。詣瞻婆城止宿伽伽
池側。以十五日月滿時。世尊在露地坐。大
衆圍遶竟夜説法。告舍利弗。今者四方諸
比丘集。皆各精勤捐除眠睡欲聞説法。
吾患背痛欲少止息。卿今可爲諸比丘説
法。時舍利弗受佛教已。爾時世尊即四
僧伽梨。偃右脇臥如師子累足而臥。爾時
耆年舍利弗告諸比丘。今我説法上中下言
皆悉眞正。義味具足梵行清淨。汝等諦聽善
思念之。當爲汝説。時諸比丘受教而聽。舍
利弗告諸比丘。有十上法。除衆結縛得至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