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傳法正宗記 (No. 2078_ 契蒿編 ) in Vol. 51

[First] [Prev]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嘉祐七年三月十七日宰相
押字
中書箚子不許辭讓師號
杭州靈隱永安蘭若賜紫沙門契嵩状。今月
二十二日。伏蒙。頒賜明教大師號勅牒一道。
伏念。契嵩比以本教宗祖不明法道衰微。不
自度量。輒著傳法正宗記輔教編等上進。乞
賜編入大藏。惟欲扶持其教法。今沐聖朝。特
有此旌賜。不唯非其素望。亦乃道徳虚薄。實
不勝任。不敢當受其黄牒一道。隨状繳納申
聞事
  右箚付左街僧録司告示不許更辭讓準

  嘉祐七年四月五日宰相
押字
  契嵩嘉祐之辛丑歳十二月六日。以此正
宗記輔教編進。明年三月十七日。先皇帝
賜入大藏。使與經律偕傳。蓋留于政府。七
十一日。丞相諸鉅公。躬屈詳閲。佛教光賁。
雖振古未有如此者也。契嵩佛子輩。豈不
榮且幸。宜何以報其大賜。還呉之三年。呉
郡人有曰曹仲言弟玘仲彛者。樂聞其勝
事。乃募工于其州之萬壽禪院。施財鏤板。
仰賛國家之鴻休也。傳法覺初守堅知一
詳僧善慧。宗遇較。治平改元甲辰。四月十
一日題
廣右藤之釋契嵩。字仲靈。少習儒業。遊方入
呉。著書于錢塘之西湖。嘉祐間。以所業傳法
正宗記定祖圖輔教編詣闕。以文贄見韓魏
王歐陽文忠公王冀公。當時群巨公。極可許
之。復表進仁宗皇帝御覽。至爲道不爲名爲
法不爲身之句。嘉歎留禁中久之。有旨宣賜
入大藏建炎間兵火散失。逮紹興庚辰秋。福
州太平寺正言長老。因遊東山龍首澗。得
正宗記十二卷。仍以輔教編三册増之。重新
校勘。謂開元解空明禪師曰。吾家之嵩輔教。
慧操修。冬夏唯一衲。常坐不臥。日止一
食。夜頂戴觀音像行道。誦菩薩號十萬聲以
爲常。宋之高僧。北斗以南一人而已。雖殫竹
帛不可紀其道行。於是率諸禪同力。刊板于
福州開元寺大藏流傳利益無窮。住壽山廣
應禪寺嗣祖佛燈大師法珊跋。教忠崇報禪
寺住持嗣祖比丘道印校
嵩明教之在釋氏扶持正宗排斥異説。辭而
闢之咸有援據。所謂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
於既倒者也。諸老出力。共廣此書。皆湜籍
輩用心也。隨喜之縁有大於此者乎。隆興甲
申十一月既望。左奉議郎前提擧福建路市
舶。晋安林之奇書



傳法正宗記卷第一
  宋藤州東山沙門釋契嵩編修
始祖釋迦如來表
天地更始。而閻浮洲方有王者興曰大人。大
人者沒。後王因之繼作而不已。古今殆不可
勝數。然其聖神而有異徳者。謂之轉輪王。徳
不至者。謂之粟散王。既徳有大小。而其所
治亦從之降殺。自四天下減之至于三二。至
于一天下。至于列國。其所謂王者。雖更萬億
之世。而釋氏一姓相襲不絶。益後世有王者
曰大善生。大善生出懿師摩。懿師摩出憂
羅陀。憂羅陀出瞿羅。瞿羅出尼浮羅。尼
浮羅出師子頬。師子頬出淨飯亦曰浮飯然此七
世皆王。獨懿師摩淨飯號爲聖王。如來即
出於淨飯聖王者也。生於中天竺國。釋迦其
姓也。牟尼尊稱也。始如來以往世會然燈佛。
於蓮華大城。因布髮席其所履。以至敬然燈。
遂受之記曰。汝後成佛如我。其號釋迦牟尼。
後之更劫無數聖人。皆積修勝徳。逮迦葉佛
世。迺以菩薩成道。上生於覩史陀天。應其補
處。號護明大士。説法天上。以度天衆。及其應
運適至。迺會天人。議所下生。衆未有所定。大
士乃自以迦毘羅國處閻浮提之中。白淨飯
王者。其家世世帝王。聖徳之至眞轉輪族。宜
因之以生。於見示天衰相。將欲下化。然天衆
皆泣。願更留之。大士乃爲説往生成佛之意。
以釋其攀縁。大士即捐天壽。示乘白象從日
中降神于其母右脇。淨飯之后摩耶氏。是
夕遽白王曰。令我潔身請奉八關齋法。王
從之。尋夢。大士以所乘入其右脇而止諸天
慕爲其屬。同時生於人間者無限。其始在孕。
則母體大寧。自得禪樂。及其將生。摩耶乃
意往園苑。如宮監者即嚴寶輦。王復廣詔侍
衞以從之。至園之無憂樹下。其花方妍。后
欲取之擧手。而聖子乃自其右脇而誕。神龍
即澍水以澡之。地發金蓮以承之。聖子乃四
方各蹈七歩。以手上下指之曰。四維上下唯
我最尊。如内謁者以喜入奏。王聞以其無數
貴屬偕至視之。乃不勝大慶。是時也天神地
祗皆見而祝之曰。願大士速成正覺。王尋持
之與謁天廟。天像起爲之致禮。還宮大集賢
者。爲其名之。衆乃上號曰薩婆悉達。及募相
者。而仙人阿私陀應召。方見聖子。遽禮其足
而泣曰。此三界之至尊也。年至十九當爲轉
輪王。不爾則出家成佛。度人無量。恨吾老
矣。不能見之。王以仙人之言憂之。益謹寶守。
稍長當命師傅教以世書。聖子乃以其法問
之。而師皆不能對至。於世所有藝天文地理
射御百工之事。皆不待教而能之。未幾立爲
太子。而付之國寶。然聖人已大潔清。雖示同
世娶。而非有凡意。以夙業縁乃指其妃之腹
云。却後六年汝當生男。一旦命駕欲遊。雖更
出四門。而皆有所遇。終以其老病死與沙門
者感之。而出家之意愈篤。既還乃以其志建
白父王。王以國無聖嗣。乃執太子手泣之。欲
阻其心。會淨居天人自天而至。禮太子足
曰。大士夙務勝徳。出家今其時矣。請宜往之。
太子曰。如汝之言。然宿衞甚嚴。欲何以往。天
人乃以神通厭其守者。皆昏睡不能覺。太子
遂密命御者車匿。車匿控神驥犍陟來前。然
而馬悲御泣。太子慰之。明相遽發。光燭大千。
太子曰。過去諸佛出家亦然。於是諸天爲捧
馬之足。并接車匿。自其城之北門。超然陵虚
而去。太子復曰。不斷八苦不轉法輪。不成無
上菩提終不還也。天之衆稱善。爲其誌之。及
至其山號旃特者。初小息林間。遂釋衣冠。
自以所佩寶劍絶其鬚髮。誓曰。願共一切斷
此煩惱。即以髮授之天帝。當是淨居。天化
人以麁布別本或
云鹿布
僧伽黎。請易太子寶衣。因
得法服。服之益進。其山之嘉處曰彌樓寶山。
居其阿藍伽藍其舊隱仙人。見太子皆致敬
讓。坐與其論法。及遣還車匿。父王思甚。必
欲歸之。雖諫者不聽。卒詔迎之。其臣屬來請
者萬計。雖諭勸懇至。而確然益不迴其意。乃
留憍陳如等五人。以充侍衞。於此聖人乃習
不用處定三年。既而以其法非至捨之。復進
欝頭藍處。習非非想定三年即調伏阿羅邏迦
蘭二仙人處也
復以其法不至。進象頭山雜外道輩。爲之苦
行。日食麻麥。居六載而外道亦化。聖人乃
自思之曰。今此苦行非正解脱。吾當受食而
後成佛。即沐浴於泥連河。天爲之偃*樹。聖
人援之而出。受牧牛氏女所獻乳糜。尋詣畢
鉢*樹下。天帝化人。擷瑞草以席其坐。景雲
祥風雜然交至。天魔駭之。帥其衆乃來作難。
聖人以指按地。而地大震。魔皆顛仆。於是
降之尋以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八日明
星出時。示廓然大悟。乃成等正覺。是時大地
震搖。天地瑞事畢出而應之。天者魔者人者
神者。交集以致敬。及昇金剛座。天帝師之。請
轉法輪。先是憍陳如五人。侍從於山中。至此
首與度之。故入鹿野苑談四諦法。然因是而
得道果者亦億計。既而語諸比丘曰。汝等皆
可爲世福田。宜其各往化物。如來遂獨之摩
竭提國。其國先有奇人。號優樓迦葉。弟兄三
人。皆得仙術。頗以其道自高。有徒數千。及如
來至。乃靡然從化。與其徒皆得證道。初瓶沙
王有竹林園。號爲美景。王嘗心自計曰如來
若先詣我。我則捨此。如來即知其意。遂往止
其園。王喜聞遽大列導從。不啻千萬來趨。如
來既見。而衆或疑之。如來即命迦葉。爲之説
法。以解其惑。王衆與無量天人遂得法眼。乃
施其園爲之精舍。請如來館之。居未幾。會有
比丘分衞於王舍城。而舍利弗目犍連聞法
於其人。因得開悟。遂與之返如來曰。彼二來
者當爲我上足弟子於是。度之。初大迦葉自
去鬚髮入山習禪。一旦空中有神告曰。今佛
出世。汝蓋師之。以是亦趣竹林精舍既至如
來起迎顧謂衆曰。吾滅後而法被來出六萬
歳者。此人之力也。是時如來成道已六載矣。
而與其父王未始相見。王甚懷之。侍臣優陀
夷。請往道王久別之意。因請歸國。陀夷既來。
如來慰之。尋亦得道成第四果。即遣還國告
父王曰。佛後七日乃來歸也。至期王出其國
四十里。大羅儀仗以迎如來。慶動天地。王相
見大喜。因詔其族五百貴子從之出家。及其
還宮也羅睺羅禮之。持聖人之衣而告之曰。
此正如來也。用是爲母釋其群疑。然而福被
無極。生靈頼之。家國遂大。嚮其教化。自是應
機説法。天上也人間也。龍宮也他方也。所至
皆作大饒益。然其聖神之所爲。不可得而備
紀。其後以化期將近。乃命摩訶迦葉曰。吾以
清淨法眼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正法。今
付於汝。汝當護持。并勅阿難副貳傳化無令
斷絶。而説偈曰
    法本法無法 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 法法何曾法
偈已復謂大迦葉曰。吾將金縷僧迦梨衣。亦
付於汝。汝其轉授補處慈氏佛亦云彌
勒佛
俟其出
世。宜謹守之。大迦葉聞命。禮足稱善。敬奉
佛勅。一旦果往拘尸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告
其大衆。欲般涅槃。會長者純陀懇獻供養。如
來因之復大説法。而後度須跋陀羅已。而歴
諸三昧起其座。褰僧伽梨示紫金光體。囑累
大衆。遂右脇而臥。泊然大寂。其時四部弟子
億萬。人天哀號追慕動大千界。天花大雨。而
其地皆震。及内之金棺。待大迦葉。而世火不
能然。迦葉適至。其足自棺雙出。慰其哀慕。既
而金棺自擧周尸那城。却下以三昧火燔然
自焚燼已。而舍利光燭天地。其會天者人者。
神者龍者。皆分去塔之。稽夫。如來之生也
當此周昭王之九年甲寅之四月八日。其出
家也當昭王之二十七年壬申之二月八日。
其成道也當昭王三十三年之戊寅。其滅度
也當穆王三十六年壬申之二月十五日。化
已凡一千一十七年。以漢孝明之永平十年
丁卯之歳。而教被華夏。嗚呼如來示同世
壽。凡七十九歳。以正法持世。方四十九年
舊譜云。世尊十九出家。六年雪山修行。三十成道。
住世説法四十九年。七十九歳滅度。今以歳數推較。
若秖六年修行。其成道則二十五歳。若云三十。
則須并六年在二仙處學法。方可合其元數
化度
有情其不可勝數。所説之法。經者律者論者。
浩若百千大海。探者隨力而淺深皆得。然其
推於悠遠。則極乎天地之終始。指其昵近。則
盡乎髮膚之成壞。幽則窮乎鬼神。妙則通乎
變化。大必周於天人。小不遺於昆蟲。其天下
禍福之端。性命之本。盡於是矣。其爲道大至
也。其爲教廣被也。自視鄙凡不足知之不敢
讃之。念有生人已來未有尊於聖人者也。有
聖人已來未有至於如來者也。昔列禦寇謂。
孔子嘗語商太宰曰。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
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
民無能名焉。丘疑其爲聖。弗知眞爲聖歟眞
不聖歟。太宰默然心計曰。孔丘欺我哉。以是
驗之。而列氏之言。不爲誕也。若如來之生與
滅。及其出家成道。或當周昭王穆王之年。然
周自武王至厲王。皆無年數。及宣王方有之。
舊譜乃曰。昭王九年二十七年。三十三年。穆
王之三十六年。或者頗不以爲然。吾嘗辨之。
故考太史公三代世表。視其敍曰。余讀諜
記黄帝以來皆有年數。稽其暦譜諜終始。五
徳之傳古文咸不同。乖異夫子之弗論次其
年月豈虚哉。以此驗。三代已前非實無年數。
蓋太史公用孔子爲尚書之志故不書其年。
乃作世表。疑則傳疑。及後世學者之賢。若皇
甫謐輩。復推而正之。故爲釋氏之舊譜者。因
之以書。此可詳也孰謂不然
評曰。付法於大迦葉者。其於何時。必何以而
明之耶曰。昔涅槃會之初。如來告諸比丘曰。
汝等不應作如是語。我今所有無上正法。悉
已付囑摩訶迦葉。是迦葉者。當爲汝等作大
依止。此其明矣見涅槃
第二卷
然正宗者。蓋聖人之
密相傳受。不可得必知其處與其時也。以經
酌之。則法華先。而涅槃後也。方説法華而大
迦葉預焉。及涅槃而不在其會。吾謂。付法之
時其在二經之間耳。或謂。如來於靈山會中
拈花示之。而迦葉微笑。即是而付法。又曰。
如來以法付大迦葉。於多子塔前。而世皆以
是爲傳受之實。然此未始見其所出。吾雖稍
取。亦不敢果以爲審也。曰他書之端。必列七
佛。而此無之。豈七佛之偈非其舊譯乎。曰不
然。夫正宗者。必以親相師承。爲其効也。故此
斷自釋迦如來已降。吾所以不復列之耳。吾
考。其寶林傳燈諸家之傳記。皆祖述乎前魏
支彊梁樓與東魏之那連耶舍。此二梵僧之
所譯也。或其首列乎七佛之偈者。蓋亦出於
支彊耶舍之二譯耳。豈謂非其舊本耶。然寶
林傳其端不列七佛。猶吾書之意也
傳法正宗記卷第一



傳法正宗記卷第二
  *宋藤州東山沙門釋契嵩編修
  天竺第一祖摩訶迦葉尊者傳
天竺第二祖阿難尊者傳
天竺第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傳
天竺第四祖優波鞠多尊者傳
天竺第五祖提多迦尊者傳
天竺第六祖彌遮迦尊者傳
天竺第七祖婆須蜜尊者傳
天竺第八祖佛陀難提尊者傳
天竺第九祖伏馱蜜多尊者傳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