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No. 0352_ 施護譯 ) in Vol. 12

[First] [Prev]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藥流通四方。醫彼一切衆生煩惱等病。眞實
不虚。迦葉白言。以何等藥醫何等病。迦葉。衆
生所有貪瞋癡病皆自縁生。以無縁慈觀彼
一切惑業相。有理無本自無生今亦無相。欲
界色界及無色界寂滅亦然。又滅一切顛倒。
何等顛倒。即四顛倒。一者爲彼有情於彼無
常而計常故。令想一切皆是無常。二者於其
苦處而計爲樂。令想一切皆是其苦。三者無
我計我。令想一切法皆無我故。四者不淨計
淨。令想一切皆非淨故。唯此涅槃具彼四徳。
又復施設四念處。令彼有情觀身無其所有。
能破我見。觀受無受所得。破彼我見。觀心無
心可得。亦除我見執故。觀法無法可得。破彼
法我執故。以四正斷於修斷事。修善勤修。斷
惡勤斷以四神足成就通力。以五根五力。治
彼不信懈怠失念散亂癡等。以七覺支治一
切愚癡。以八聖道。治彼一切無知八邪等過。
迦葉。此説名爲眞實醫法。迦葉觀此菩薩。於
閻浮提内。醫病人中最爲第一。迦葉。所有三
千大千世界衆生。爲護自命。見彼菩薩如見
醫王。迦葉白言。如是住邪見者以何藥療。唯
願解説令彼了知。迦葉。彼菩薩救療衆生。非
用世間之藥。以出世間一切善根無漏智藥
傳流四方。醫彼一切衆生妄想之病。眞實不
虚。迦葉白言。云何名爲出世間智。迦葉。彼智
從因縁種生離諸分別。無我無人無衆生無
壽命。如是智法於空無著。迦葉。汝等正求心
莫驚怖發精進心。彼如是求如是住心。云何
住心。云何不住心。有過去未來現在於何而
住。迦葉。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無住。迦
葉。又此心法非在内。非在外。亦非中間。迦葉
又此心法離衆色相。無住無著而不可見。迦
葉。過去一切佛不見。未來一切佛不見。現在
一切佛不見。迦葉白言。若過去未來現在一
切佛不見者。云何彼心有種種行相。迦葉。彼
心無實從妄想生。譬如幻化。種種得生爲虚
妄見。迦葉白言。虚妄不實。其喩云何。佛言迦
葉。心如浮泡生滅不住。心如風行而不可收。
心如燈光因縁和合。心如虚空得虚妄煩惱。
心如掣電刹那不住。心如猿猴攀縁境界。心
如畫師作種種像。心念念不住生一切煩惱。
心行體一。無二心用故。心如其王。自在縁一
切法故。心如惡友。發生一切苦故。心如大海。
漂溺一切善根故。心如釣魚之人。於苦生樂
想故。心如夢幻。妄計我故。心如青蠅。於其不
淨生淨想故。心如鬼魅。作種種不善事故。心
如藥叉。貪著境界飮人精氣故。心如寃家。恒
求過失故。心不靜住。或高或下進退不定故。
心如狂賊。壞一切功徳善財故。心如蛾眼。恒
貪燈焔色故。心著於聲。如貪戰鼓聲故。心如
猪犬。於其不淨貪香美故。心如賤婢。貪食殘
味故。心能貪觸。如蠅著羶器故。迦葉。心不可
求求不能得。過去非有。未來亦無。現在不得。
若過去未來現在不可得者。三世斷故。若三
世斷故彼即無有。若彼無有彼即不生。若彼
不生是即無性。若彼無性無生無滅。若無生
滅亦無往來。若無往來而無主宰。若無主宰
無假無實。是即聖性。迦葉。若彼聖性。無得戒
非無戒。無淨行無穢行。無因行無果行。亦無
心意之法。若無心意之法彼無業亦無業報。
若無業報亦無苦樂。若無苦樂彼聖者性。若
彼聖性無其上下中間。身口意等不可住著。
何以故。性遍虚空。平等無分別故無分別
故下此處元少一葉梵文
佛説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第三


*佛説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卷第四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善解習馬。其馬性惡難
以制伏。此人調習自然良善。迦葉。如是相應
比丘能守禁律。心識囂馳難以制伏。被此比
丘調伏制御。離瞋恚等如如不動。我今於此
而説頌曰
    譬如惡性馬 遇彼調習人
    種種被制伏 不久而調善
    相應行比丘 善持於禁律
    調伏於識心 令彼淨安住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於其咽喉而患癭病。致
壞命根得其苦惱。迦葉。如是若復有人深著
我想於自身命後得大苦。我今於此而説頌

    譬如癭病人 苦惱於身命
    於其晝夜中 無暫得安樂
    著我之衆生 其義亦如是
    見倒壞其身 於後生諸苦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身被纒縛。巧設方便而
得解免。迦葉。如是若彼有情作善相應。制止
心猿令得離縛。我今於此而説頌曰
    譬如纒縛人 能設巧方便
    解彼身邊縛 令身得自在
    相應善有情 禁止於心
    令彼離纒縛 其義亦如是
佛告迦葉。譬如虚空本自廓然。彼有二物可
以蓋覆。何等二物。是彼雲霧。迦葉。如是出家
之人。本自寂靜而求世間呪術之法。又於衣
鉢財利畜積受用。此爲覆障。我今於此而説
頌曰
    譬如於雲霧 覆障於虚空
    比丘亦復然 行彼世間法
    習學於呪術 積聚於衣鉢
    此二障行人 菩薩須遠離
佛告迦葉。此出家人有二種纒縛。云何二
種。迦葉。一爲利養纒縛。二爲名稱纒縛。彼
出家人宜各遠離。我今於此而説頌曰
    若彼出家人 貪著於利養
    及愛好名聞 此二重纒縛
    亦障聖解脱 出家須遠離
佛告迦葉。有二種法滅出家徳。云何二法。一
親近在家。二憎嫌聖者。我今於此而説頌曰
    親近在家人 憎嫌於聖者
    此二非道法 滅彼出家徳
    出家菩薩人 彼宜速遠離
佛告迦葉。有二種法爲出家垢染。云何二法。
一心多煩惱。二棄捨善友攝受惡友。我今於
此而説頌曰
    若彼出家人 心多於煩惱
    棄背善良朋 親近於惡友
    佛説於此人 爲彼出家垢
    一切菩薩衆 各各宜遠離
佛告迦葉。有二種法於出家人如臨崖險。云
何二種。一輕慢妙法。二信樂破戒。我今於此
而説頌曰
    若彼出家人 輕慢於妙法
    信重破戒者 如登於崖
    墜墮在須臾 此二非律儀
    一切諸佛子 彼二須遠離
佛告迦葉。有二種法爲出家過惡。云何二種。
一見他過失。二蓋覆自過。我今於此而説頌

    若有出家者 恒見他人過
    覆藏於自罪 此二大過失
    損惱毒如火 智者須遠離
佛告迦葉。有二種法増出家熱惱。云何二種。
一受持袈裟心懷不淨。二恃己戒徳訶責非
行。我今於此而説頌曰
    雖復披袈裟 心行不淨行
    設身有戒徳 而用於惡言
    催伏非行者 此二須遠離
佛告迦葉。有二種法醫出家人病。云何二法。
一行大乘者見心決定。二爲諸衆生不斷佛
法。我今於此而説頌曰
    若有出家者 行彼大乘行
    見心恒決定 不斷於佛法
    此二出家人 佛説名無病
佛告迦葉。有二種法爲出家人長病。云何二
種。一得阿波諦重罪。二不能發露懺悔。我今
於此而説頌曰
    出家比丘衆 犯彼阿波諦
    不能懺滅罪 愚迷不重戒
    刹那刹那實 此惡長爲病
佛告迦葉。此有沙門爲沙門名。迦葉白言。云
何沙門爲沙門名。迦葉。此有四種沙門。云何
四種。一行色相沙門。二密行虚誑沙門。三求
名聞稱讃沙門。四實行沙門。迦葉此是四種
沙門。迦葉白言。云何名行色相沙門。迦葉。此
一沙門。雖復剃除鬚髮著佛袈裟受持鉢器
色相具足。而身不清淨。口不清淨。意不清淨。
不自調伏麁惡不善。廣貪財利命不清淨。得
破戒罪法。迦葉。此名行色相沙門
迦葉白言云何名密行虚誑沙門。迦葉。此一
沙門。雖知行業亦具威儀。喫麁惡飮食。詐歡
詐喜。於行住坐臥。恒搆虚誑。又不親近在家
出家四聖種族。詐默無言誑賺有情。心無清
淨亦無調伏。亦不息念虚妄推度。住著我人
之相。若遇空法而生怖畏如登崖險。若見比
丘善談空者如遇寃家。迦葉。此説名爲密行
虚誑沙門
迦葉白言。云何名爲求名聞稱讃沙門。迦葉。
此一沙門。爲求名聞稱讃詐行持戒。惑亂他
人恃衒多聞要他稱讃。或居山野。或處林間。
詐現少欲無貪。假行清淨之行。於其心内無
其離欲。無其寂靜無其息慮。無證菩提亦不
爲沙門。亦不爲婆羅門。亦不爲涅槃。而求稱
名聞。迦葉。此名求名聞稱讃沙門
迦葉白言。云何名實行沙門。迦葉此一沙門。
不爲身命而行外事。亦不言論名聞利養。唯
行空無相無願。若聞一切法已。正意思惟涅
槃實際。恒修梵行不求世報。亦不論量三界
喜樂之事。唯見性空不得事法。亦不議論
我人衆生壽者及補特伽羅。見正法位離諸
虚妄。於解脱道斷諸煩惱。達一切法自性清
淨。内外不著。無集無散。於彼法身如來明了
通達。無其見取。亦不言論色身離欲。亦不見
色相。亦不見三業造作。亦不執凡聖之衆法
無所有。斷諸分別自性凝然。不得輪迴不得
涅槃。無縛無解無來無去。知一切法寂靜湛
然。迦葉。此説名爲實行沙門。作相應行非求
名聞故。我今於此而説頌曰
    所有身口意 三業不清淨
    貪愛不調伏 麁惡行不密
    圓頂服三衣 執持於應器
    佛説此沙門 恒行於色相
    雖然依彼行 虚誑而不實
    詐現四威儀 示同於聖者
    遠離和合處 恒餐麁惡食
    無彼清淨行 密行於虚誑
    或彼爲求名 要他行稱讃
    詐修於戒定 示衒行頭陀
    内意不調伏 誑賺於信施
    不行離欲善 亦不息攀縁
    見説法相空 怖同登山險
    或居山野間 而無眞實意
    佛説此沙門 爲求名聞故
    若彼實行者 不爲於身命
    妄求名利養 亦無求快樂
    唯修正解脱 救拔諸惡趣
    雖知深法空 不得於寂靜
    亦無非寂靜 不住於涅槃
    不得於生死 不著於聖人
    不捨於凡夫 本自無所來
    今亦無所去 一切法寂然
    佛説於此人 是名實行者
佛告迦葉。譬如貧人家無財利。自發其言告
衆人曰。我家之内有大庫藏財物盈滿。迦葉。
於意云何。此貧人言是事實不。迦葉白言。不
也世尊。佛言。迦葉亦復如是。彼沙門婆羅門
自無戒徳而復發言。我身具大徳業。此言不
實是事難信。我今於此而説頌曰
    譬如貧窮人 言自有庫藏
    盈滿七珍財 彼語不相應
    沙門婆羅門 虚妄亦如是
    三業無清淨 自言具戒徳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入大水内而不專心。恣
意戲水不覺溺死。迦葉。亦復如是。此沙門婆
羅門多知樂法。入大法海不能制心。好行貪
瞋癡。被煩惱貪引生惡趣。我今於此而説頌

    譬如戲水人 入於大水内
    不自用其心 被水溺其命
    沙門婆羅門 貪入大法海
    恣行貪瞋癡 沈墜於惡趣
佛告迦葉。譬如醫人修合湯藥將往四方欲
療衆病。忽自得疾而不能救。迦葉。如是若彼
比丘修彼多聞。欲化有情忽爾之間。自起煩
惱而不能伏。我今於此而説頌曰
    譬如良醫人 修合諸湯藥
    持往於四方 治彼衆生病
    自忽有疾苦 不能自醫療
    比丘亦如是 修學於多聞
    欲行於化導 自忽煩惱生
    不能善制止 虚施於辛苦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身有重病。服彼上好名
藥不免命終。迦葉。如是若彼有情具煩惱病。
而欲多聞修行亦不免墜墮。我今於此而説
頌曰
    譬如重病人 久患而不差
    設服於良藥 終不免無常
    衆生亦如是 恒染煩惱病
    設樂修多聞 不免於墜墮
佛告迦葉。譬如摩尼寶珠墮落不淨之中。其
珠體觸不堪使用。迦葉。如是若彼比丘雖具
多聞。墮落不淨利養之中。諸天人民不生敬
愛。我今於此而説頌曰
    譬如摩尼寶 墮落不淨中
    染汚得其觸 使用而不堪
    比丘亦如是 雖復具多聞
    墜墮於不淨 名聞利養中
    諸天及人民 而不生愛敬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忽爾命終。以其金冠花
鬘莊嚴頭面。迦葉。如是若彼比丘破盡戒律。
而以袈裟莊嚴其身有何所益。我今於此而
説頌曰
    譬如命終人 以其好花鬘
    及用金寶冠 嚴飾屍首上
    彼人無所用 比丘亦如是
    而以破戒身 被挂於袈裟
    嚴飾作威儀 終無於利益
佛告迦葉。譬如有人洗浴清淨以其香油塗
潤身上及頭髻指甲。身著白衣戴瞻蔔花鬘
爲上族子。迦葉。如是若彼比丘多聞智慧。身
被法服儀相具足爲佛弟子。我今於此而説
頌曰
    譬如世間人 洗浴身清淨
    塗潤好香油 頭以華鬘飾
    身著於白衣 而稱上族子
    比丘亦如是 多聞具總持
    戒徳恒清淨 被挂於法服
    儀相而具足 此名眞佛子
佛告迦葉。有四種破戒比丘喩持戒影像。迦
葉白言。云何四種破戒。迦葉。有一比丘具足
受持別解脱戒。善知禁律於微細罪深生怕
怖。恒依學處説戒清淨。身口意業具足無犯。
食離邪命此有其過。所以者何。執自功能成
戒取故。迦葉。此是第一破戒喩持戒影像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善知禁律常持戒行。密
用三業。彼有身見。執情不捨故。迦葉。此是第
二破戒喩持戒影像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恒行慈心悲愍有情。具
足慈善聞一切法無生。心生驚怕。迦葉。此是
第三破戒喩持戒影像
復次迦葉。有一比丘行彼十二頭陀大行具
足無缺。而有我心住著我人之相。迦葉。此是
第四破戒喩持戒影像。迦葉。此四種破戒喩
持戒影像
復次迦葉。若説此戒。無人無我無衆生無壽
命。無行亦無不行。無作亦無不作。非犯非非
犯。無名無色非無名色。無相非無相。無息念
非無息念。無取無捨非無取捨。非受非不受。
無識無心非無識心。無世間亦無出世間。無
所住亦非無住。無自持戒無他持戒。於此戒
中離諸毀謗。無迷無執。迦葉。此説
聖著無漏正戒。遠離三界一切住處。爾時世
尊而説頌曰
    所持離垢戒 非住我人相
    無犯亦無持 無縛亦無解
    微妙甚深善 遠離於疑惑
    迦葉此戒相 如來眞實説」
    所持無垢戒 而於彼世間
    非爲自身命 普濟諸群生
    同入眞如際 迦葉此戒相
    如來眞實説
    所持離垢戒 於彼我人中
    無染亦無淨 無暗亦無明
    無得亦無失 不住於此岸
    不到於彼岸 亦非於中流
    縛脱而平等 無住如虚空
    非相非非相 迦葉此戒相
    如來眞實説
    所持無垢戒 不著於名色
    不住於等引 恒以淨妙心
    離我有無相 於彼別解脱
    遠離持犯等 無戒無不戒
    無定亦無散 依此而行道
    智觀無二取 此戒淨微妙
    安住三摩地 三摩地生觀
    智慧自清淨 是名具足戒
佛説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第四



佛説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卷
第五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傳法大師臣施護奉     詔譯 
爾時世尊説此伽他法時。八百苾芻漏盡意
解心得解脱。三十億人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五百苾芻得三摩地。聞此甚深微妙戒法。難
解難入不信不學。從座而起速離佛會。是時
尊者大迦葉白世尊言。此五百苾芻雖得三
摩地。云何聞此甚深之法難解難入不信不
學。即從座起速便而退。佛言。迦葉彼等五百
苾芻我見未除。於此無漏清淨戒法聞已難
解難入。心生驚怖所以不信不行。迦葉。此伽
他戒法甚深微妙。三佛菩提皆從此出。彼等
罪友於此解脱妙善而不能入。復次告言。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