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寶册鈔 (No. 2453_ 杲寶杲寶補 ) in Vol. 77

[First] [Prev]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同二十六日一交畢
  本云
于時文安五年三月十一日。於東寺觀智
寫之。是偏爲密教弘通也。願以
寫力必生安樂國而已
  大法師有俊生二九
  元祿十四辛巳年黄鐘上旬拭老眼謄寫
。最初口筆本此卷粉失歟。不見當
間補卷數。是併非自用。爲末資披閲

  僧正杲快春秋六
十八

寶册鈔第五

般若理趣經事説會 會處 翻譯
相承 科段
當經與實相經理趣分爲同本異譯歟事
宋朝新翻經事
理趣會經軌本朝請來事
  付
理趣釋經事翻譯
造者
同釋稱經事
同釋本朝請來事

寶册鈔第五

  般若理趣經事
  説會
理趣經開題云。此經者金剛頂瑜伽經第六
會。金剛頂經有十萬頌十八會。並龍猛菩薩
南天鐵塔中所誦出如來祕密藏之根本。不
應化所説
十八會指歸不空譯云。第六會名大安樂不
空三昧耶眞實瑜伽。於他化自在天宮説。此
經中説普賢菩薩曼荼羅。次説毘盧遮那曼
荼羅。次復説金剛藏至金剛拳及外金剛
。説般若理趣。一一尊具説四種曼荼羅
各各説引入弟子儀。授理趣般若波羅蜜多
。及受四種印法。品品中各説世間出
世間悉地
私云。不空三藏再天之時金剛頂十八會瑜
伽具以禀承。歸唐之後多令出大本肝要
其中當經略出第六會宗要理趣會普賢修行
儀軌同出當會
經有十七段。於初段亦有二箇曼荼羅
十八段宗叡請來理趣經曼荼羅
一卷具出十八段圖樣
且依指歸文
當會諸段各説四種曼荼羅引入弟子軌
。然三藏翻經之時祕略而不之。只略
出般若理趣受持讀誦功能等也。大宋朝法
賢三藏新翻理趣經七卷相當第六會廣本
其説相符會指歸文。學者可
  會處
經云。在於欲界他化自在天王宮中
十七尊義述不空譯云。昔毘盧遮那如來於
他化自在天王宮諸大菩薩等此般若
波羅蜜多甚深理趣十七清淨句門。蓋是十
七菩薩三摩地之句義也
釋經不空譯云。他化自在天王宮者名爲
界頂他化自在天王宮殿。菩薩證得第六地
。現前地菩薩住般若波羅蜜觀。多作
天衆王天人般若波羅蜜。其天界五
欲殊勝超越諸天。是故毘盧遮那佛爲金剛
薩埵大樂大貪染加持現證瑜伽理趣速
。由是得聞不世間雜染諸煩惱
魔羅之境
私云。此釋意於他化自在天此經
略深祕二由。初菩薩證得等者淺略釋也。次
其天界等者深祕釋也。淺略釋意十地菩薩
出假利生十天王之時。第六他化自
在天當第六現前地。又十地配十波羅蜜
時第六地當般若波羅蜜也。今經以般若
宗。故如來在此天此經也。深祕釋
意者。第六天五欲勝妙境也。爲金剛薩埵
大欲大貪染三摩地法門特以此天其表
也。倶舍頌第十一云。六受欲交・抱・執手・
笑・視・婬云云六者六欲天也。交者四王忉利二
天二根交會。抱者夜摩天互相抱成婬。執手
者都率天執手成婬。咲者樂變化天相咲成
婬。視者他化自在天向視成婬。如次從
細妙。故以第六天五欲殊勝處
  翻譯
貞元録第二十七云。金剛頂瑜伽般若理趣
經一卷大唐代宗朝大興善寺三藏
沙門大廣智不空譯云云
同録第一云。肅宗代宗朝三藏大廣智不空
金剛頂大教王等經一百四十一卷金剛
頂瑜伽眞實大教王經三卷金剛頂瑜伽般若
理趣經一卷已上
貞元録第十五不空段云。玄宗肅宗代宗三朝
所譯經○金剛頂瑜伽般若理趣經一卷經内
題云。
大樂金剛不空眞實三摩地耶經
般若波羅蜜多理趣品 文
表制集第三云。三朝所翻經請目録
表一首。三朝所翻經總七十七部凡一百
一卷并都目一卷○金剛頂瑜伽般若理趣經
一卷○沙門不空言。不空爰自幼年事先
師大弘教三藏和尚二十有四載。禀受瑜伽
法門。後遊五天求所受者并諸經論
更重學習。凡得梵本瑜伽眞言經論五百餘
。奉國家譯聖言廣崇福祐○大暦
六年十月十二日特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
廣智不空上表
理趣經開題云。此經大唐玄宗皇帝代阿目
伽三藏所譯也
私云。依貞元録理趣經代宗朝翻譯歟。開題
釋與録文相違。可
  相承
問。此經不空自金剛智承之歟。將如何
答。此經大本十萬頌第六會經也。而金剛智
來唐時大本金剛頂經沒海中。唯四千頌略
本持來唐朝。測知不空再天之時遇龍智
傳之。是故法三宮眞寂
親王
御記中出相承次
龍智不空云云
  科段
理趣經開題云。初從如是我聞下至于恭敬
圍遶是序説分也。次從而爲説法于執
金剛位是正説分也。次從爾時一切如來
于信受奉行是流通分也
眞實經文句云。就此經中開爲三段。謂初
之七事爲縁起分。次十七章爲正説分。後
之一頌爲流通分。就初序中然今此經唯
通序而無別序。其通序中則有七事。第
一如是者總擧所聞法體。第二我聞者別明
聞持之人。第三一時者明聞持和合而非
。第四從薄伽梵以下明聞持之所從。第五
在於欲界以下明聞持之處。第六從
八十倶胝以下明聞持之伴。第七從初中後
以下嘆所説教勝徳○從説一切法
下大段第二明正説分○從一切以下第三
奉行流通分
理趣經注釋西寺沙
門集
云。此經一軸總有三分
如是我聞乃至純一圓滿清淨潔白第一序
初集會分。説一切法清淨句門乃至得於如
來執金剛位吽第二正説諸會分。爾時一
切如來及持金剛菩薩等乃至皆大歡喜信
受行第三囑累流通分。初中有二。如是
我聞以下明通序分。常恒三世一切時下明
別序分
私云。三段分科三説不同。但互以同異
注釋意依准慈恩理趣分疏科判歟。如

  當經同本異譯事
問。當經與實相經理趣分同本異譯
如何 答。理趣經注釋云。此大乘經如來成
道第三十年説也。後後三藏略有三翻。一南
天竺國三藏沙門菩提留志奉制翻名實相
般若波羅蜜多經。二大慈恩寺三藏沙門玄
奘奉詔譯名大般若波羅蜜經理趣分。三大
興善寺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名
樂金剛不空眞實三摩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
趣品。雖三翻文約義備。書寫盈於寰區
根赴縁誦持周於道俗惟不空譯
私云。此注釋以三經同本異譯。今考
潤飾云。眞實經文句云。從薄伽梵以下第
二説眞言。實相經咭利短聲眞實經訖唎二合
此文實相經眞實經兩文相對校合同異
同本異譯故也。依之八家總録云。實相
般若波羅蜜多經一卷貞元私云。是理
趣經別譯文
此文理趣
經者指金剛頂理趣經歟又貞元録第十四
菩提流
志段
云。實相般若波羅蜜經一卷大周録
第二出與
般若第十會理趣分同本。廣略少異。長壽二
年於東都大周東寺譯文同録第二十同
第二十六
支派別行
録第三
云。理趣般若經一卷是大般若
第十會
新編上
同第二十七删略繁重
録第四
云。理趣般若經一卷。
右一經即大般若第十會般若理趣分
此等文實相經理趣分理趣經三經同本異
譯也。又八家總録云。金剛頂瑜伽般若理趣
經一卷○澄云。理趣
品別譯云云
澄云者指傳教大師請
來録也。理趣品者指大般若理趣分也。是
又以理趣經理趣分異譯也。又摩訶瑜
伽自四十手深要決義定深記云。經云。若爲
多聞廣學者寶經手。近代愚人皆謂
寶經者是千手陀羅尼經。書寫此經其手
也。此事甚賤○是故就大乘典其寶
即當般若經○若爾釋尊一代般若中與
何時般若合。謂十六會中第十般若理趣品
而合之也。以何爲證。謂金剛頂千手儀軌
等諸經法中觀自在三摩地唯有理趣品中
性淨如來般若也。性淨如來者無量壽佛異
名也。釋云。於妙國土無量壽。於雜染界
觀自在云云是故觀自在手中寶經豈非
般若此記以理趣釋理趣品釋。是
理趣分理趣經同本故也。一義云。理
趣經與理趣分同本異譯。是同聽異聞經
也。教時義第一云。佛在他化天般若理趣
時。顯機聞爲般若十六分中第十理趣分
也。密機聞爲金剛頂十八會中第六理趣會
也。結集菩薩隨機結集。文殊等結爲顯教
金剛手等結爲密教又云。如金剛頂十
八會中大樂金剛理趣會説十七句義及五
祕密成就句義即是普賢大樂十七菩薩及五
祕密五方五寸三密法門。而大般若十六會中
理趣分説四十餘門菩薩句義。即是諸分所
列法門。同聽異聞顯密殊重譽教相抄
第十同成此義。披而可之。依此義者。結
集梵經理趣經理趣分其本各別。玄奘不空
兩三藏各得一本之也。一義云。非同本
異譯又非同聽異聞。彼理趣分釋迦説。此
理趣經大日説。二經遙異也。何云同本
同聽耶。上來兩義顯密二教倶爲釋迦所
。共以不自宗正意。恐纒顯網料簡
歟。聽海抄第四道範云。問。理趣般若與理趣
同異如何。答。遙異也。問。言既多同而翻
譯不同如何。答。言相似不難。違言可
難。其所以者。釋迦者法界宮法身如來之影
像身也。影像似本質。始非驚。釋迦一代
化儀無一法界宮之儀則。然彼法身説隨
機顯故。如一代時皆無其本質
理趣經者大日法身所説。以印眞言體。
理趣分者釋迦生身所説。以遮情空理
宗。仍長行文言聊雖相似。理趣分不
眞言理趣經説之。又理趣經初段約十七菩
薩内證十七清淨句。義述云。此般若波
羅蜜多甚深理趣十七清淨句門蓋是十七菩
薩三摩地之句義也理趣分者説四十
餘句。是忘内證祕密之表示隨縁逗機之
故也。又七母三兄弟等外部説段理趣分
實相經
亦然也
何況理趣經是金剛頂十萬頌少
分十八會中第六會別出也。理趣分是大般
若二十萬頌少分十六會中第十會別出也。
金剛頂大般若二部大本印度別行。何至
趣經理趣分同本乎。只拘文言相似
兩經部袟。理豈可然乎。凡彼十六會般
若者三乘共聞説會也。大日經疏以之屬
二劫分齊。彼釋云。前二劫中雖二乘
。雖須菩提等猶能承佛威神説人法
倶空。而於此祕密一乘心生驚疑
。乃名直過聲聞辟支佛地同第三云。
二劫智慧尚與二乘共聞。亦非甚深般若
第三劫等虚空心無邊智慧一切二乘不
思議。乃名甚深般若一代顯教中大花
嚴不思議解脱經非三乘同會説故名不共
般若甚深般若。況此祕密一乘甚深般若
法體者自性法身内證金剛薩埵肝腦也。唯
佛與佛談話非十地等覺境界。爭可同彼
三乘共聞般若乎。上所引注釋文判成道以
後第三十年説。是則以醍醐生蘇之族
也。不爲論矣。但至眞實經文句者。會
之有兩義。一義云。實相經理趣分是同本
異譯也。共以大般若第十會別出也。以貞元
其證。於理趣經者非彼異譯。然眞應
二身所説文言相同猶如質影相似。仍文句
釋比校周唐兩譯其同異也。雖然非
同本也。但八家總録注實相經理趣經別
譯者。是指大般若理趣分理趣經。准
元録文之。然學者誤解録文金剛
頂理趣經。頗以無謂也已上自性
上人料簡
一義云。理趣
經實相經是同本也。兩經同段段説種子眞
。説相大同也。理趣分非兩經異譯。但至
貞元録者不云云已上先師
頼寶法印説
私案前義
文歟。貞元録是不空門人圓照撰集高祖
大師請來也。輒不破之。彼録意枝
流別行録中擧實相經般若第十會別出
金剛頂理趣經。何況理趣經者五部具
會段不種子眞言。七卷理趣經亦以然也。
種子之所由見理趣釋文。然實相經於
當段眞言。是則應身説教隨轉一門
祕密意趣。如此異端不具擧矣。又
傳教大師録文理趣品別譯經者指實相經
歟。理趣品者般若理趣分也。是依准貞元録
實相經理趣品別譯歟。然八家總録
澄録配金剛頂理趣經。恐是混濫
也。又定深深要決末師注解不支證。但
彼釋只爲無量壽觀自在一體之義
經文也。必以釋經理趣分末釋
佛説遍照般若波羅蜜經一卷
右一經西天三藏施護大宋朝大平興國年中
奉詔譯。今披經文説相大同實相般若波
羅蜜經。此經説十七清淨句。段段説種子
眞言。但列同聞衆六十八倶胝菩薩摩訶薩
云云又經終説二十五種般若波羅蜜門眞言
理趣經大異也
佛説最上根本大樂金剛不空三昧大教王經
七卷
右一經西天三藏法賢大宋朝新譯也。此經
二十五分。前十四分于第
三卷
不空三藏
所譯一卷經大同也。以廣略異。七卷經
梵本具翻譯之。諸段説四種曼荼羅各説
引入弟子儀軌亦説世問出世間悉地法。與
指歸文符合。理趣釋如廣瑜伽説云云
此經梵本。一卷經脱略此等文。又七卷經合
説外金剛部三段七母三兄
弟四姉妹
故有十四段。又善
哉等偈頌五部具會段次後説一切如來已下
四句無之。流
通奉行
分故也
次説五祕密十七尊曼荼羅引入弟
子法等。已上三卷説相了後四卷説相不
于指歸文。不子細
  理趣會經軌本朝請來事
問。理趣會經軌本朝請來如何 答。總録云
金剛頂瑜伽般若理趣經一卷内云。大樂金剛不
空眞實三摩耶經
  般若波羅蜜多理趣品。不空譯。貞元新入目録海
列外題仁・珍列内題也。澄云理趣品別譯經
金剛頂瑜伽他化自在天理趣會普賢修行念
誦儀軌一卷不空譯。貞元新入
目録。海・珍・仁
又云
大曼荼羅十七尊釋一卷内云。般若波羅蜜多理趣
大樂不空三昧耶眞實金
  剛菩薩等一十七尊大曼荼羅義述。不空譯。貞元新入
目録。圓・覺・珍列外題義述。海加釋字。仁列
内題
述義
  理趣釋經事
翻譯
表制集第三云。三朝所翻經請目録
表一首。三朝所翻經總七十七部凡一百
一卷并都目一卷理趣般若釋一卷。沙門不
空言○凡得梵本瑜伽眞言經論五百餘部
爲國家詳譯聖言廣崇福祐
貞元録第二十九云
般若理趣經釋一卷經内題云大樂金剛不空眞實
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
  。大興善寺三藏沙
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貞元新入目録三十
紙文
私云。依已上文。理趣釋經者不空三藏奉
之。而眞言疑目後人爲高擧書言奉詔
云云此疑太以無謂。表制集第三所載表
文不空自記之。又貞元録者諸宗共依用。何
後人高擧書之耶
  造者
二教論下云。又以顯句義祕意。若
薩埵釋經此義可知。勿怪勿文十住心
論第十
大日經開題云。mayazr@uta者金剛薩埵釋云。
傳聞工言。我金剛薩埵親從大日尊
聞也
理趣祕傳抄上道範云。問。今此理趣釋經誰
所説所譯乎。答。大師二教論若見薩埵釋經
等文又今文不空奉詔譯仍金薩釋不空譯
私云。依已上文金剛薩埵造也
問。就此義疑貽非一。宗叡眞言疑目云。理
趣釋者是可天竺釋。即言三藏奉詔譯故。今
疑於天竺阿闍梨等中是爲誰釋。或云。是
佛所説云云斯事甚難信。道理都不聞。亦釋
末云。如一切教集瑜伽經所説薦福大和上
金泥瑜伽曼荼羅是也云云薦福寺者大唐伽
藍也。何昔天竺人指今唐證返知大唐阿
闍梨記也。即疑。後人爲高擧書言奉詔譯
兼亦入經録此中所引如一切教集等
者釋經第十六段文也。薦福寺大和上者金
剛智事也。金剛薩埵所造中何載之乎。又第
六段釋得一切成就句云。此句梵本初功能。
漢本在第四已比校梵漢兩本。金剛薩
埵豈作此釋乎。爾者爲金薩所造之義一
往難思如何 答。凡自宗以人法不二
大宗之故。能釋人所釋法更不相違
所釋理趣經金剛薩埵三摩地也。金剛薩埵
自造此經釋。誠有所以者歟。高祖大師親
青龍口説薩埵所造。不信。但
兩段第六段第
十六段
者。是譯者加言也。依
或本注書之。例如瑜祇經八大菩薩如理趣
經説并菩提心論准毘盧遮那經疏等已上
一義

大毘盧遮那略解眞言要義仁叡請來
無記者名
云。興善
三藏解有四種義。所謂自性清淨涅槃有餘
依涅槃・無餘依涅槃・大般涅槃云云
 此文興善三藏解者指理趣釋第二段釋
千手述祕下云。稱念觀音往生極樂者。此有
二義。一觀音是西方補處故。稱名生彼國
二如不空三藏云。觀自在西方稱無量壽佛
云云觀音彌陀一體二名故
  此文所引不空三藏釋者是釋經文也。文
云。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者是觀自在王
如來異名。則此佛名無量壽。若於淨妙佛
國土現成佛身。住雜染五濁世界則爲
觀自在菩薩此文意觀自在西
方稱無量壽佛
菩提場經略義釋第三智證云。此祕教不
細科直隨文釋。例如興唐大日義釋及以興
善理趣釋等。事如前述
教時義第二安然云。問。不空三藏理趣釋云。
一時當説經之時
私云。依已上文者。不空三藏所造也
問。此義又有難。智證些些疑問云。又理趣
釋何誰造之。三藏奉詔譯。明知非造者
此疑云何可之乎。次二教論并大日經開
題已爲金剛薩埵所造。云何可之耶
答。先會初疑者。聽海抄第六云。問。理趣釋
經者何人所作乎。答。禪林寺律師靜遍
山座主僧都座主云。不空釋也。律師云。不空
云云云何。僧都云。雖爾釋定事不
云云師云。此人人不委細之旨心。
謂不空天竺人也。故於天竺之即自持來
唐譯之弘之也云云故云不空譯此料簡
尤有其謂歟。例如仁王般若陀羅尼釋。貞
元録第二十九云。仁王般若陀羅尼釋一卷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大
廣智不空奉詔譯文
陀羅尼釋不空作也。是於
天竺之來大唐之歟。准可之。次
後難者。二教論薩埵釋經者説金剛薩埵
法門之經故云爾。全非造者。例如金剛
薩埵五祕密儀軌。大日經開題文者於如是
我聞句三重釋。於中有表釋。初表maya
zr@uta者已下釋也。是則次第釋三重義之時
初釋金剛薩埵我聞之義mayazr@uta者金
剛薩埵。釋クト之。mayazr@uta者金剛薩
埵者。金剛薩埵我聞ナリト云意也。釋云下引
經文其義也。復次廣眼尊下釋爲大日
我聞之義也 已上一
義畢
問。已上兩義中以何爲正義乎 答。先師法
頼|傳初義爲正。慈尊院僧正榮|傳後
義宜也云云尊運僧都料簡和會兩説謂。金
剛薩埵所造不空三藏得之譯出之時任
言翻之故。或云薩埵釋或云不空
共以妨歟。例如義訣内題云智藏撰
師付法傳云金剛智三藏説。又大日經疏内
題云沙門一行阿闍梨記。十住心論一云
無畏三藏説云云師師意樂各別取捨宜
學者意
  以理趣釋稱經歟事
尋云。以理趣釋經乎 答。爾也
貞元録第十五云。般若理趣釋一卷經内題云。
大樂金剛
不空眞實三摩耶經般若
波羅蜜多理趣釋 文
同録第二十九經部列
之。其文如上引。又三學録同列經部云。金
剛頂大三昧耶理趣釋經一卷聲字義云。金
剛頂理趣釋經有十界文二教論下云。薩
埵釋經此等文經也
尋云。以祖師釋直云經其意如何 答。理
趣祕傳抄上道範云。問。今釋題目或大師眞
言三學録入經部金剛頂大三摩耶理趣
釋經御請來録般若理趣釋一卷是或云
釋或云經其義如何。答。今釋經最初大日如
來説。次金剛薩埵於塔中龍猛薩埵。以
師爲經以資爲釋也。仍約最初佛説經。
次依金薩傳釋也。二名無違。但常以
不空。本説之上不空少少加釋詞
又義云。起信疏上惠遠云。若通言之。一切
皆論。謂五明論是也。一切皆經。謂五經是也。
若別言之。佛所説者名之爲經。若餘人説
佛所印可亦名爲經。如維摩勝鬘等
也。若佛滅度後聖人自造解釋佛經之爲
論。凡夫所造名爲義章通義祖師釋
文云經歟
  本朝請來事
問。理趣釋經本朝請來如何 答。四家請來
也。如左載
第一弘法大師録云。般若理趣釋一卷
第二慈覺大師録云。大樂金剛不空眞實三
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一卷不空
第三智證大師録云。大樂金剛不空眞實三
昧耶經釋一卷不空
第四惠運僧都録云。大樂金剛不空眞實三
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一部二卷
總録云。般若理趣釋一卷内云。大樂金剛不空眞
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密
  多理趣釋。不空譯。貞元新入目録圓・覺列
外題海・仁・珍列内題。運云。一部二卷

貞和六年正月八日於東寺西院僧房

  賢寶二九
  此寶册繙閲訖。披見理趣釋祕要抄者雲
霧勿晴。後若可意舊損悉綴了
延享四丁卯歳夷則二十二日
  跋陀羅係怛嚩世壽六
十四

寶册鈔第六

般若心經事
羅什玄奘二師譯分別事
異譯心經諸本勘事
略出大般若心要歟將爲別會説歟事
三國釋家事

寶册鈔第六

  般若心經事
翻譯
祕鍵云。此經數翻譯。第一羅什三藏譯。今所
説本是
問。就此釋處處文。羅什所譯經者全非
今所説本所謂
貞元録第六鳩摩羅
什段
云。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
呪經一卷亦云摩訶大明呪經。初出與
唐譯般若心經等同本文
開元録第
四同
同録第二十有譯有
本録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一卷 姚秦三藏
鳩摩羅什譯第一譯
拾遺編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 大唐三藏玄奘譯
内典録
第二譯
右二經同本異譯開元録第十一同
同録第二十九云。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
經一卷亦云摩訶
大明呪經
一紙 開元録第十九同

八家總録上云。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
一卷亦名摩訶大明呪經
羅什譯。貞元圓覺文
心經疏元興寺
智光
云。翻譯此經凡歴三代。一者
秦時羅什三藏○譯出之摩訶般若波羅
蜜大明呪經。二者唐時玄奘譯出之摩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三者唐時南印度人
菩提流志此云覺愛○譯出之摩訶般
若波羅蜜多經○此三代内所譯出經同一
本。各唯一紙。前二見行於世。後一尋本未
同經略疏眞興云。一後秦羅什三藏所翻名
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呪經此中出七本
同。一羅什。二玄
奘。三義淨。四菩提流志。五月法。六般
若。七智惠輪。後六依繁今不
此等文羅什所譯經題大明呪經也。祕鍵
所釋經題心經也。題額已相違。何釋今所説
本是是一
貞元録第十四云。姚秦譯者題名摩訶般若
波羅蜜大明呪經。經中云。是大明呪無上明
呪無等等明呪。經後略讀讃受持功能。能除
十惡五逆等罪。文字少殊。大唐三藏玄奘譯
者題云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正宗經云。是大
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餘義
異。此之二經同本異譯。但有正宗並無
序分及流通分。今法月所譯三分具全。正宗
經文不玄奘譯
此文只非外題相違内文隨而異也。所
謂是大神呪是大明呪是無上呪是無等等呪
唐譯是大明呪無上明呪無等等明呪秦譯
相違是也。加之羅什舊譯三藏也。今所釋
心經皆安新譯語。謂舊譯云波羅蜜舍利
弗五陰觀世音等。新譯云波羅蜜多舍利子
五蘊觀自在等。譯語已相違。爭可羅什
是二爾者如何 答。此條古來難決題
目也。未決定料簡。一義云。濟暹僧都開
門決云。羅什所譯心經有五本不同云云
徳判斷定有所見歟。可之。今案有二本
不同。一大明呪經。貞元開元録等所載是也。
二般若心經。文鑒注心經所擧是也。彼注經
右衞開寶寺金字經藏主
辨才大師賜紫文鑒注
云。洎乎起自四天
部宣揚。於梵本東夏。三藏翻譯花言。前
後六譯有殊。立名稍異。第一秦朝羅什三藏
譯一紙。云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大唐
三藏譯一紙云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今所行
者是也。三東天竺三藏譯二紙。云新譯般若
波羅蜜多心經。四于闐國三藏譯二紙。云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