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廬山蓮宗寶鑑 (No. 1973_ 普度編 ) in Vol. 47

[First] [Prev]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魔怨。幾心念三寶四諦。幾心悟苦空無常。幾
心念報父母恩慈。幾心願代衆生受苦。幾心
發念菩薩道業。幾心欲布施持戒。幾心欲忍
辱精進。幾心欲禪定顯慧。幾心欲慈濟五道。
幾心欲勸勵行所難行。幾心欲超求辦所難
辦。幾心欲忍苦建立佛法。幾心欲作佛化度
群生。上已檢心。次復檢口。如上時刻。從旦已
來已得演説。幾句深義已得批讀。幾許經典
已得理誦。幾許文字已得。幾迴歎佛功徳已
得。幾迴迴向發願。次復檢身。如上時刻已得。
幾迴屈身禮佛。幾拜已得。幾迴屈身禮法禮
僧已得。幾迴執勞掃塔塗地已得。幾迴燒香
散花然燈已得。幾迴掃除塵垢正列供具已
得。幾迴懸幡表刹合掌供養已得。幾迴遶佛
恭敬十百千匝。如是檢察會理甚少違道。極
多白淨之業。纔不足言煩惱重障。森然滿目
闇礙轉積。解脱何由。如上檢察自救無功。何
有時閑議人善惡。故須三業自相訓責。知我
所作幾善幾惡。是以若不自先檢責。何以化
導群機。故菩薩爲度衆生。故先自修行。所以
淨名經云。資財無量攝諸貧民。奉戒清淨攝
諸毀禁。以忍調行攝諸恚怒。以大精進攝諸
懈怠。一心禪定攝諸亂意。以決定慧攝諸無
智。又經云。自持戒勸他持戒。自坐禪勸他坐
禪。大智度論云。本師釋迦牟尼佛。不捨穿針
之福。祖師龍樹菩薩釋云。如百歳翁作舞。何
以故。爲教兒孫故。況未居究竟位全是自利
門。從十信初心歴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直
至等覺佛前普賢。位猶是自利。利他門者登
妙覺位。至佛後普賢方是利他之行因。師自
説編紀二三。既對治之行可觀。則攝化之門
弗墜。乘戒兼急權實雙行。體用相收理事無
礙。今引萬善同歸集後偈。以顯圓修。頌曰
    菩提無發而發 佛道無求故求
    妙用無行而行 眞智無作而作
    興悲悟其同體 行慈深入無縁
    無所捨而行檀 無所持而具戒
    修進了無所起 習忍達無所傷
    般若悟境無生 禪定知心無住
    鑒無身而具相 證無説而談詮
    建立水月道場 莊嚴性空世界
    羅列幻化供具 供養心王如來
    懺悔罪性本空 勸請法身常住
    回向了無所得 隨喜福等眞如
    讃歎彼我虚玄 發願能行平等
    禮拜影現法會 行道歩躡眞空
    焚香妙達無爲 誦念深通實相
    散花顯諸無著 彈指以表去塵
    施爲谷響度門 修習空花萬行
    深入縁生法性 常遊如幻法門
    誓斷無染塵勞 願生唯心淨土
    履踐實際理地 出入無礙觀門
    降伏鏡像魔軍 大作夢中佛事
    廣度如化含識 同證寂滅菩提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行卷第六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願卷第七
  念佛正願説
理由智導行由願興。行願得均理智兼備。理
智兼備則心心念念總是彌陀。刹刹塵塵皆
爲淨土。自非大願行力。曷能臻此哉。欲人人
證此三昧者。要在信願深其根本也。夫願者
樂也欲也。欲生西方淨土樂見阿彌陀佛。故
發此願。是以憑大願力直要到彼也。所以慈
照云。時時發願樂慕往生。日日祷祈勿令退
失。如無願心則善根沈沒。華嚴經云。不發大
願是爲魔事。所以普賢廣無邊願海。彌陀有
六八願門。是知十方諸佛上古先賢。皆因願
力而得成就菩提。不興願樂之心不成願樂
之行。故云法門廣大無願不成。是以佛隨人
之心滿人之願。何況專修念佛願生淨土。安
得不遂心滿願哉。懺云。願我不退菩提心。願
我決定生安養。願我速見彌陀佛。願我盡生
無別念。唯心淨土獨相隨。又阿彌陀經云。若
有信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又懺云。衆生無
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
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此則謂之四弘誓願。故
我慈照集懺恐人著事迷理。乃云自性衆生
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
自性佛道誓願成。此四句直明眞理。欲令一
切人於自性中度了。一切妄念衆生。所謂邪
迷雜想貪癡嫉妬。瞋恚惡毒等心故。令發大
誓願自性自度也。又於自性中斷除一切煩
惱。所謂塵勞業識邪思惡念。猶如浮雲障覆
自性。光明不現。故令發大誓願。自斷除之永
不令起。又於自性中修學一切法門。所謂念
佛三昧悲智行願無量法門。故令發大誓願
自悟自修。常無退失直至菩提。不以得少爲
足。又於自性中自信有佛發大誓願。常自觀
照自願成佛菩提。此乃慈照老婆心切明明。
與後人開了一箇門戸。只要爾諸人自信自
肯。從這裹入頭悟自性彌陀。達唯心淨土入
諸佛境界。成就無上菩提。嗟乎世之善人不
知此意。向外別求。何異持神珠而巡乞也。可
不惑乎。普願見聞遞相勸策。同興正念早上
玄途。覺前前非明後後位。立大志氣。奮大勇
猛。發大誓願。誓度無邊衆生。誓斷無盡煩惱。
誓學無量法門。誓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
阿彌陀佛。誓同一切善人。圓成無上佛道。可
謂不得春風花不開。花榮須感春風力
  勸發大願
慈照云。有行無願其行必孤。有願無行其願
必虚。無行無願空住閻浮。有行有願直入無
爲。此乃佛祖修淨業之根本也。備觀今時信
人歸投佛會。或爲病苦而發心。或爲報親而
擧意。或爲保扶家宅。或爲怖罪持齋。雖有
信心而無行願。雖云念佛不達本根。凡修善
縁皆爲了還心願。罕有爲自己生死。發願念
佛求生淨土者。往往香燭道場祝願回向之
辭。皆是表獻神明消災延壽而已。故與經懺
本意相違。不合諸佛本願。縱使一生修誦。不
明理趣錯用工夫。是謂終日數他寶自無半
錢分也。臨終所以不得往生淨土者。蓋無行
願故也。又有一等癡人。投佛受戒乃於三寶
前。焚香誓願云。我若破戒甘當惡病纒身永
墮地獄。或言左眼出血右眼出膿。自肯自甘
類官司之執結。多見有口無心破齋犯戒。自
願受報痛苦奚堪。甘心墮落之門。自取喪身
之兆。殊不知佛祖興慈運悲。何嘗教人如此
皆是邪師過謬錯。將罰呪以爲發願耳。何惑
之甚哉。予嘗憫念勸令同發正願。求生淨土
願同作佛。彼則曰我是凡夫。豈敢望生淨土
要作佛耶。我有此心。又成妄想。予應之曰。不
然善知識佛是覺也。淨土是心也。此心誰不
有之覺即佛也。迷則衆生也。世人背覺合塵
輪迴三界四生六道善惡業縁受報好醜。皆
因妄認四大。爲我身六塵爲實有。隨他幻境
日夜流轉。未嘗暫省回光。從生至老惟憂家
縁。不辦財不稱心。愈多愈求愈貪不足。雖曰
積善奉佛禮拜作福燒香。只願富貴榮華長
生不死。纔做些小好事。便有伏願數般要保。
穀米盈倉蠶絲倍萬。子孫光顯牛馬孳生。纔
有一不如意便怨佛不保全。日日財喜増添始
道天龍感應。如此貪謀正是妄想自不知覺。
却言念佛求生淨土之説作妄想者。豈不大
顛倒乎。凡曰作福盡屬有爲。蓋世間有漏之
因。非出世無爲之道修行。佛子宜善思惟。今
日有縁得逢佛法。當須究本莫競枝條。一念
回光修出世法。願捨娑婆願生淨土。亦如久
客在於他郷。思欲歸于故里也。此願生淨土。
願作佛之心。豈可比同凡夫妄想哉。豈不見
懺中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者是也。
可謂一朝踏著來時路。始覺從前錯用心
  慈照宗主示念佛人發願偈并序
彌陀節要云。念佛之人最急一事不善相應。
何以故。雖云持戒念佛。不曾發心願生淨土。
皆是埋頭過日自失善利。大凡念佛。先要發
心。欲超生死往生淨土。須以大願自爲主意
常須念佛。早晩專心禮拜彌陀。如朝帝主兩
不失時。日近日親心口與佛相應。去佛不遠。
口念心想心願見佛。發深重願決信無疑。日
久歳深工夫純熟自然三昧成就。臨命終時
彌陀接引淨土現前。更願現生之内常遇善
知識。不値邪見師。無惑我心不生懈怠。若也
如此念佛深信發願是信行願三不虧也。臨
終見佛。即非外來。盡是唯心顯現。猶如種子。
在地逢春發生。豈是外來皆從地出也。今之
修行亦爾。念佛信願納在八識心地。臨終發
現淨土彌陀。即非外來皆從自心出也。偈云
    萬法從心生 萬法從心滅
    我佛大沙門 常作如是説
    持戒無信願 不得生淨土
    唯得人天福 福盡受輪迴
    展轉難脱離 看經無慧眼
    不識佛深意 後世得聰明
    亂心難出離 不如念佛好
    現世無名利 行坐不多羅
    則是阿彌陀 發願持戒力
    回向生樂國 正是合行持
    千中不失一 釋迦金口説
    彌陀親攝授 諸佛皆護念
    諸天善護持 見此念佛人
    與佛不相遠 應當坐道場
    轉于大法輪 普度無邊衆
    譬如貧家女 腹孕轉輪王
    諸天常愛護 貧女自不知
    腹中有貴子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憶佛常念佛
    不久當成佛 諸佛善護持
    其人自不知 我當生淨土
    却要來後世 再得生人中
    譬如貧人家 地内有伏藏
    藏神常守護 不令其有失
    貧人自不知 家内有寶藏
    逐日趁客作 求衣食自濟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不知念佛人 具足如來藏
    自説我無分 返要生人中
    譬如病人家 自有眞妙藥
    不知妙藥性 不能自治病
    毎日床枕邊 痛苦受無量
    今此念佛人 其意亦如是
    不知念佛心 能滅貪瞋病
    能爲大醫王 能爲大寶藏
    利濟一切人 能爲大法王
    覆護一切衆 將爲是凡夫
    不得生淨土 且自持齋戒
    後世願爲人 展轉更修行
    方可生彼國 多見修行人
    常作如是説 不稱彌陀願
    不合淨土經 邪見障覆心
    畢竟難出離 非是他人障
    皆是自障心 今世不得生
    一蹉是百蹉 勸汝修行人
    信我如來説 佛無不實語
    豈是虚誑言 但當自精勤
    一心求淨土 因風吹於火
    用力不消多 幸有念佛心
    回願超三界 逢寶不取寶
    遇食受飢寒 咄哉大丈夫
    不見眞實意 我今略勸讃
    展轉傳與人 代我廣流通
    作於如來使 眞是諸佛子
    眞名報佛恩 普願如説行
    同生極樂國
  求生淨土要在發願
智度論第八卷問曰。諸菩薩行業清淨自得
勝報。何必要立誓願然後得之。且如田家得
穀。豈復待願耶。答曰。作福無願無所標立。願
爲導御能有所成。如佛所説。若人修少福少
戒。不知解脱正因。聞説人天之樂心常願樂。
命終之後各生其中。此皆願力所致。菩薩求
生淨土在乎志願堅強。然後得之。以此故知。
因彼願力得受勝果。古徳云。佛果夐絶登之
則有階法。雲峻極屆之則有漸大心。初發玄
徳照於來生。弘誓纔興妙願遍於空界。一念
興志。即塵劫之瑞華。半刻虔躬乃大千之甘
露。大莊嚴論云。佛國大事獨行功徳不能成
就。要須願力資助引而成之。以願力故福徳
増長。不失不壞當生佛土隨願見佛。華嚴經
云。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
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
失。乃至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
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
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善導和尚修行發願儀
修淨土入觀。及睡時應發此願。若坐若立一
心合掌。正面西向十聲阿彌陀佛。觀世音大
勢至清淨大海衆菩薩。竟發願云。弟子現是
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迴六道苦不可言。今
遇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徳。一心稱念
求願往生。願佛慈悲不捨哀怜攝受。弟子
不識佛身相好光明。願佛示現令我得見及
見觀音勢至諸菩薩等。彼世界中清淨莊嚴
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見。發此願已一心
正念即隨意入觀。或臨臥發願而睡。或有正
發願時即得見之。或睡時得見。但辦專志自
然圓滿所願
  白侍郎發願求生淨土文
記曰。我本師釋迦如來説言。從是西方過十
萬億佛土。有世界號極樂。以無八苦四惡道
故也。其國號淨土。以無三毒五濁故也。其佛
號阿彌陀。以壽無量願無量。功徳相好光明
無量故也。諦觀此娑婆世界。衆生無賢愚無
貴賤無幼艾。有起心歸佛者。擧手合掌心向
西方。有怖厄苦惱開口發聲。必先念阿彌陀
佛。又範金合土刻石綉紋。乃至印水聚沙
童子戲者。莫不率以阿彌陀爲上首。不知其
然而然。由是而觀是彼如來。有大誓願於此
衆生。衆生有大因縁於彼國土明矣。不然則
南北東西。過去現在未來佛甚多矣。何獨如
是哉。何獨如是哉。唐中大夫太子少傅白居
易。當衰暮之歳中風痺之疾。乃捨俸錢命工
人。杜敬宗按阿彌陀無量壽二經。畫西方世
界一部。高九尺廣丈有三尺。阿彌陀佛坐中
央。觀音勢至二大士侍左右。人天瞻仰眷屬
圍遶。樓臺伎樂水樹花鳥。七寶嚴飾五彩彰
施。爛爛煌煌功徳成就。弟子居易。焚香稽首
跪於佛前。起慈悲心發弘誓願。願此功徳回
施一切衆生。一切衆生有如我老者。如我病
者。願離苦得樂斷惡修善。不越南部便覩西
方。白毫大光應念來感。青蓮上品隨願往生。
從現在身盡未來際。常得親近而供養也。欲
重宣此義。而説讃曰。極樂世界清淨土。無諸
惡道及衆苦。願如我身老病者。同生無量壽
佛所
  憑濟川施經發淨土願文
其略曰。予之施經一事而具二施。何故以財
贖經。是謂財施。以經傳法。是謂法施。按佛所
説。財施後世當得天上人間福徳之報。法施
當得世智辯聰。蓋世之報當知此二報者。皆
是輪迴之因苦報之本。我今發願。願回此二
報。臨命終時。莊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華
爲胎托質於中。見佛聞法悟無生忍。登不退
階入菩薩位。還來十方界内五濁世中。普見
其身而作佛事。以今日財法二施之因。如觀
世音菩薩具大慈悲。遊歴五道隨類化形。説
諸妙法開發未悟。永離苦道令得智慧。普與
衆生悉得成佛。乃予施經之願也
右出捨經碑憑察院施經。不求人天路上富
貴聰明。而以此功徳悉回向淨土願見彌陀。
可謂智識高明深達佛理大乘人也。嗟見蓮
社人終日念佛而求後世福報。豈不謬哉。予
願一切人同生淨土。故擧憑察院施經發願
文。與諸人作樣子凡有修福念佛。乃至一毫
之善悉皆發願回向西方。有所歸趣。臨終定
生淨土也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正願卷第七



廬山蓮宗寶鑑念佛往生正訣卷
第八一十
二章
  念佛往生正訣説
淨土之道往生一門。具載群經明如杲日。實
修行者入道之方。乃念佛人棲神之所。無念
之念念。即念於阿彌。無生之生生。則生於淨
土。是故深行菩薩歴代師模。名卿巨儒庶民
氏女。篤信斯道結誓進修者不可勝計。其意
何哉。必欲生淨土見阿彌。而後已須知佛本
無身亦無。其土皆衆生心淨所由致感也。經
不云乎。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
從心想生。故天台大師釋之曰。佛本是無心
淨故有。良以衆生心淨則法體現前。衆生心
染則苦道流轉。此乃理之常也。又何疑乎。以
圓實教所談唯心本具者。若此若彼若染若
淨。皆不越吾心之一念也。夫心者造罪之源
成佛之本。所謂介爾有心三千具足。然而三
千諸法既具十界十如。三種世間互具而顯。
則安養國土捨此何求。非但淨土唯心。蓋地
獄亦唯心矣。又云。阿鼻依正全趣極聖之自
心。身土毘盧不逾下凡之一念。纔起悟迷之
見便入邪流。不分染淨之殊方歸正道刀山
劍樹總是空華。寶渚金蓮皆成夢事。如斯受
用始了眞修脱。或未然宜依權。漸而加修進
深信阿彌陀佛。即我本性貴在禮誦懺念之
間。行住坐臥之處。照於三觀契乎一心。全智
發境全境是心。故知佛正佛依皆是心。具心
造信哉。淨土彌陀昭昭然。影現于心目之間。
譬如磨銅成鏡必假施功。直使塵垢淨盡無
餘。則本體圓明自然顯現。一切色像倶無隱
焉。當知鏡中之像。若謂是有不可承而攬之。
若謂是無則色像歴然可見。所謂有不定有。
無不定無。有無雙遣任運是中。大矣哉。不思
議境。唯心妙觀之道也。欲證斯道必明于因。
當知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原始要終不離一
念。從因至果只在初心。苟能於此善修如是
之因。至於臨終必獲如是之果。是知專心念
佛爲因。往生淨土爲果。始從聞信信以修持。
積淨業之工夫。得功縁之成滿。時節既至大
理。昭然視死如歸。豈不慶快。故茲直示往生
正訣。明指到家路頭。此時自信不疑。他日出
門不誤。如此則安養國土何患不生。自性彌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