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昇忉利天爲母説法經 (No. 0815_ 竺法護譯 ) in Vol. 17

[First] [Prev]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815[No.816]

佛昇忉利天爲母説法經卷上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遊於忉利天上晝度樹下無
垢白石。愍哀其母度脱之故。正夏三月與大
比丘衆倶。比丘八千皆阿羅漢。諸漏已盡得
大神足。威曜無極生死悉斷。無復塵垢棄捐
重擔。所作已辦。逮得己利。心即從計致平等
忍。心已得解度於智慧。普則正士。於世福地
多所祐安。唯除一人賢者阿難。菩薩七萬二
人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辯才
無礙。各從他方異佛世界皆來集會。爾時世
尊。與無央數百千之衆眷屬圍遶而爲説經。
時於衆會有二天子。名曰月氏月上。月氏天
子即從坐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叉手長跪
而白佛言。吾欲諮問如來至眞等正覺。假使
聽者乃敢自陳。佛告天子。欲問如來何所義
乎。月氏天子以偈頌曰
    其於衆生類 興發愍哀心
    逮求于佛道 志無垢甘露
    自傷己身行 及慈哀群黎
    余以斯等故 諮問釋師子
    於億劫積行 悉能忍勤苦
    一切而布施 志寂然無念
    等心於群生 療化已平均
    我問此勝義 導利黎庶者
    假使見正道 妙相自莊嚴
    無垢三十二 英特之福田
    逮斯功徳者 奉敬乎巨海
    今予問大聖 欲了斯義歸
    假使無異心 則無有別念
    常志求妙慧 人中巍巍尊
    而無聲聞意 不慕縁覺事
    今余問此義 堅固無過者
    有利若無利 等心於毀譽
    有名若無名 苦樂不以移
    雖處於俗法 則不以動轉
    今我問此義 遠離恐懼者
    以愛己身事 等念於黎庶
    未曾有若干 咸化于三處
    而以修慈心 有諂無厭穢
    今余問此義 賢將持土地
    心恒行精勤 布施戒離邪
    其身逮寂然 戒品不永滅
    身口意常正 將御順擁護
    今問最勝義 處垢而無塵
    其忍辱調柔 達已加遵修
    能修任苦患 憒擾放逸衆
    遊救於一切 而不生瞋恚
    因此故問義 欲決諸狐疑
    各常力精進 恭順不違義
    悉愍傷世間 不爲己身施
    行道無厭足 如海受衆流
    是故問最勝 其徳如大海
    雖存於三處 不退從諸想
    以賢聖之慧 伏除諸垢塵
    承禪定妙通 神足自娯樂
    今故問此義 普往開化衆
    智慧度彼岸 聖達無有際
    棄捐衆思想 出家除根株
    憺怕得自在 曉了斯法慧
    是故今啓問 無極大聖人
    所分別神足 解了隨順行
    遊億姟佛土 無有國土想
    供養億*姟佛 無有諸佛想
    是故問此義 覩者普受欣
    其離欲塵魔 忽化陰身魔
    棄捨於死魔 降伏諸天魔
    蠲除一切魔 則逮成佛道
    是故問斯義 永棄於衆冥
    乃震動天地 樹木及山巖
    覺了成佛道 無量最勝慧
    假使已一心 習於寂定明
    是故問此義 諮啓如斯像
    曉了一切慧 威燿甚巍巍
    假住於佛教 善建立法行
    導利于衆聖 靡所不開化
    今故問斯義 濟遊三處者
月氏天子。又問世尊。唯然大聖。何謂菩薩得
大聖通殊特之行*度於彼岸。何謂菩薩至不
可思議善權方便備勸助慧何謂菩薩一切諸
法以爲一議。入於一味所趣同均。入於一慧
平等之説。何謂菩薩奉深禁戒行無放逸。逮
成無上正眞之道爲最正覺
佛言。善哉善哉。月氏天子。多所哀念多所安
隱。愍傷諸天及十方人。乃能發意啓問如來
如此之義。諸菩薩行佛道正眞慧。被大鎧
者建立大乘。度大欲御大船轉大法輪。施無
極法恢弘慧典。欲放大雨欲演普光。慕撃大
鼓志大雷震。樂立巨幢願吹大珂。執大法
攬大法典。演無極明欲照世間。務令大乘永
存不斷。願大祀祠究竟足滿。以此比類無極
之徳愍傷群庶。故問如來。諦聽諦聽。善思
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説之。如諸菩薩大士之
行。致大聖通具足深戒。至於無上正眞之道
爲最正覺。唯然世尊。願樂欲聞。月氏天子與
諸大衆受教而聽。佛告天子。菩薩有四法行。
得大聖通殊特之行*度於彼岸。何謂爲四。菩
薩大士曉了諸法而應眞諦。於一切法無所
倚著。等念諸法而無有盡。逮于聖慧而造明
證。遊一切法親近衆典。雖在諸法無有脱者
不見異法。何謂諸法而應眞諦。如過去空。當
來現在亦自然空。天子。欲以曉了是空平等
三世空無所想。彼諸有慧分別處所。建立開
化解暢道品。便通正業達其義理。是謂曉了
而應眞諦。何謂於一切法無所倚著。一切諸
法住於我所。現有所住於我非我。則謂菩薩
曉了諸法而無吾我不依倚身。是則名曰無
所倚著。假使菩薩於斯諸法。身無所著無所
著已。不住異法。其於諸法不生不住。爾能於
彼無所倚著已無所倚。供養諸法則於諸法
而無所倚。二何謂菩薩曉了一切猶如虚空。
其三界者心之所爲。不計斯心無有色像。亦
不可覩無有處所。無有教令猶如幻化。因其
心本而求諸法則不可得。若以於心不求于
心則無所獲心不可逮。以不得心一切諸法
亦不可得。諸法則無有法。無形類想。亦無有
影而無所有。及與實諦亦無所覩。無所覩者
於一切法心無所入。知一切法無所成就亦
無所生。譬如虚空。猶如天子。欲察虚空永無
有生無所成就。了一切法亦復如是。猶如虚
空名曰虚無。彼則憺怕。一切諸法亦復如
是。但假字耳彼則寂寞。三何謂菩薩於一切
法而親近典也菩薩大士。觀察思惟一切諸
法。於斯無知亦無所見。眼不知耳亦無所見。
耳不知眼亦無所見。鼻不知舌亦無所見。舌
不知鼻亦無所見。身不知意亦無所見。意不
知身亦無所見。一切諸法雖有癡騃快眇凶
暴。見於法界慧常平等所行具足。其六情界
有所照來則有所在。計於本者無有内法。教
於外者如無外法。教内法者所見如是。覩若
斯者則無有法無有起者。亦無有法有所作
爲。若有住者覩無所見。佛語天子。是爲法界
法無所起亦無所滅。而亦不住則無所有。假
使有念諸法。不住不生不起無有處所。如是
觀者眞諦慧備。無有諸法及與法界。不見解
脱。斯一切法親近諸典。是爲四法。菩薩大士。
得大聖通殊特之行*度於彼岸。四何謂聖
通。所云通者於一切法不信他慧而有諮受。
所以言慧於一切法不造二事。所謂無二彼
則無名法不可知。設使天子。具足斯慧。其菩
薩者速逮聖通。以成就願具足所曉。菩薩曉
了如是慧者則淨道眼。超天世人。便覩十方
無量無限億百千*姟諸佛國土。佛天中天所
有聖衆。悉聞諸佛所説經法。彼佛國土群萌
之類。其心所念善惡好醜悉識知之。人民伴
黨行來如是。逮及若斯。自知往古所周旋處。
以慧明證解己本際。他人衆生始無所由。所
居止處悉證明之從縁説是。佛告天子。菩薩
大士。雖未得至一切通慧。聖明之智巍巍如
是。爲諸衆生興立佛事。速疾具足一切佛法。
逮得無上正眞之道爲最正覺。於是世尊即
説頌曰
    以善權慧方便道明 則具足成於大聖
    而常遵修深妙禁戒 尋用一義解一切法
    分別眞諦一切經典 其明目者無所倚著
    常觀諸法猶若虚無 以有所察宣揚悉空
    習近諸法彼假號法 不見諸法有解脱者
    其不見者靡所不觀 已得聖*通所見若斯
    假使過去法已空者 當來諸法亦如是空
    分別現在則亦若茲 是乃謂爲眞諦之見
    一切諸法三界常空 斯明知者無念不
    已無有應應不應者 其無所畏爲覩眞諦
    若慧如是無著方便 講説經法無有法想
    意無所念則無所著 無所著者則不動
    一切諸法自然而興 其自然者本淨無我
    曉了諸法而無吾我 爾乃不起無他異法
    其不生者不有不來 察計於彼則無所倚
    而反講説諸法處所 雖演佛道不念有我
    一切三界心之所由 彼心則亦不可常覩
    無色無人猶如幻化 當以斯法務求於心
    彼以此法求於心已 則知無心亦無心法
    假使*已心求心處所 則便不覩心之本淨
    已於諸法無所著者 雖在黎庶不隨衆想
    一切諸法無意無成 常分別知猶如虚空
    如觀虚空不生不有 分別諸法亦復如是
    假號虚空諦無有實 説有言辭彼法虚空
    其眼未曾觀見於耳 其耳亦不觀見於眼
    舌不屬鼻鼻不屬舌 斯等展轉而不相見
    其身未曾察見於意 意亦不察身之形類
    各各如是不能相知 以是之故斯常憺怕
    計著衆惡諛諂癡騃 諸法之界常等均平
    其内事者不知於外 若外事者亦不知内
    以是之故曉法所趣 成就智慧常不可限
    觀見十方億*姟諸佛 及諸聲聞無有罪釁
    又彼諸佛所説經典 無量聖達清淨之義
    悉得逮聞所演美辭 則能受持普修平等
    便能了知衆生心念 具足飛到億萬佛土
    識念往古無數世事 億百千劫如恒河沙
    逮成於此妙五聖通 則得親近安住之慧
    彼以佛故有所顯發 無放逸道興造利
    假使聞斯如是空法 生欣踊心樂微妙樂
    魔不能得彼之瑕短 則能疾成覺了上道
佛告天子。菩薩大士有四事法。至不可議善
權方便。何謂爲四。菩薩曉了往返*度流之法
猶如己身。若干種痛苦毒之患覩所遊起。亦
欲蠲除他人之苦修行精進。勸諸衆生趣於
聖路。令一切法留存道心。爲諸群黎積累徳
品三世亦然。而已勸助一切諸佛。集三世行
勸助徳品。所作善本加施衆生。放捨弘施有
所開化亦不生心其不勸進一切智者心不離
脱亦不見道。心不離道道不離心。如道之相
身相若斯。以慧平等於心於道亦無所倚。順
權方便長益徳本。不見法界有所増益。彼於
諸法無所思議積功累徳未曾厭倦。不以心
業求曉了心。彼若布施則無望想。奉修禁戒
亦無所失。遵行忍辱亦無所住。所行精進亦
無憺怕。一心禪定無所依倚。奉行智慧亦無
所習。勸化衆生亦無所著。以愍哀故嚴淨佛
土。求於聖達無所起慕。講説經法亦無所入。
如是天子。菩薩所行所造徳本雖爲薄少。善
權方便不可限量乃至大道。何謂菩薩所造
徳本雖爲薄少。善權方便得至無量乃致大
道。菩薩大士。於一切法念發無量。觀察諸法
無有計限得邊際者。所以者何。天子。欲知一
切諸法。則空無想亦無有願。其以空者則亦
無量。假使暢達無量心者。講法雖少善權
方便廣大無際。所以者何佛道無量勸心無
限。至無際法則爲諸佛世尊之道。復次天子。
菩薩大士善權方便。勸勉衆生令入正行。憂
群萌類所樂法者而勸立之。若施有所救濟
爲説經法。復次天子。菩薩大士。不以布施而
爲審諦言是我所。持戒忍辱精進一心智慧。
亦復如是。不名我所又有所施。若持戒者亦
無所念常順禁戒。具足忍辱見人所作。是非
悉忍。奉行精進修清白行一心禪思。曉了方
便觀察智慧。復次天子。菩薩大士分別曉了。
善權方便與聲聞倶。而開化之不樂所行。所
修堅固與縁覺倶。不樂所行堅固其志。是爲
四法。菩薩大士。致不可議善權方便。於是世
尊即説頌曰
    曉了於二事 己身及他人
    當除吾苦患 療盡衆惱熱
    愍念於衆生 勸使在道心
    思惟一切法 演令入一
    一切群生慶 合集於三世
    普於諸佛徳 悉當勸化之
    而悉曉了斯 皆以施衆生
    眞心而惠施 猶以佛慧故
    一切所發心 悉勸助佛道
    不失於道心 見諸法悉脱
    察心及於道 不見有二事
    其相有所存 了心相同等
    法等故平等 不二無所有
    明知權方便 長益清白法
    其種無爲益 法界不可議
    志求於佛道 常以不厭倦
    不以心念心 吾長清白
    不忘失道心 所作而勸助
    布施不望報 護戒無所念
    常修行忍辱 不立計有人
    恒奉行精進 身口心寂然
    禪定無所倚 智慧度無極
    開化解衆生 不處於顛倒
    嚴淨諸佛土 志性無剛強
    常志于佛道 於法無所捨
    諮受一切典 故慧不可議
    爲衆生説法 不著於文字
    造行如是者 速成佛無難
    心不想於空 不慢無所念
    無想無所願 不可稱限量
    知群黎所行 隨之因開化
    自在而布施 説法給所乏
    有施衆生 不言我獲 不高於戒
    不忽忍辱 不慢精進 不著禪定
    而於智慧 無所悋惜 常喜布施
    講論衆戒 遵修謙下 恒行勇猛
    雖奉禪思 永無所著 興發智慧
    而以布施 在於縁覺 聲聞之中
    菩薩大士 遊於此黨 假使處中
    有所造業 明眼達士 不樂彼行
    以能建立 如斯法者 是則名曰
    菩薩之行 曉了善權 不可思議
    所爲惠施 至無限量
佛告天子。菩薩有四事法。一切諸法以爲一
*議入於一味所趣同等。入於一慧平等之説。
何謂爲四。菩薩大士。曉了法界無所破壞。解
諸法空而普遊至。於諸法*議無所同像。平等
吾我及於他人。曉了諸法悉爲憺怕。是爲四。
曉了是慧所覩若此。於世俗法及度世法。靡
不通達不造二觀。若罪若福有礙無礙。若聞
不聞有爲無爲。於此諸法不造不觀。不見諸
法有所受者。無凡夫法無羅漢法無若干觀。
其凡夫法不爲清淨也。不察羅漢法獨解明。
不擧不下分別一*議。趣憺怕門演暢講説。散
一切法而於諸法不見散壞。修行一忍永無
有二。以入一*議普入諸法。所謂入者無所從
生。是爲天子菩薩大士。得近無上正眞之道
成最正覺。亦不念言我近若遠。所以者何。不
處一*議見異群黎。亦觀覩人與道別異。又思
惟之人不可得爾乃是道。於是世尊即説頌

    而於法界 無所破壞 又彼法界
    無能散者 計如法界 諸人若斯
    但假有字 無有若干 了諸法空
    則致響忍 其内若外 有爲無爲
    觀察斯法 悉無所有 分別一*議
    皆知爲空 諸所現法 無所同像
    不著己身 及與他人 若不計念
    有吾我人 其行未曾 有若干想
    修於寂然 志在憺怕 普觀一切
    諸法所存 於一切法 靖默無念
    遊于憺怕 而無所著 講説現在
    及度世事 彼則不興 造盡滅盡
    若福若罪 若聞不聞 不念於法
    不取音聲 不在有爲 亦不無爲
    常等一觀 不喜二事 不覩諸法
    有所受者 不得凡夫 及阿羅漢
    不説凡夫 癡穢不淨 此則名曰
    阿羅漢法 亦無所擧 不有所下
    分別一*議 而悉寂然 曉了諸法
    皆無所壞 亦不毀散 一切法界
    不謂忍別 與空異耶 普知諸法
    一切悉空 不著於空 無倚了忍
    以入一*議 悉了一切 此無所起
    其本清淨 如是行者 疾成佛道
    速得親近 無量正覺 不計有身
    不念道心 一切諸法 吾我及彼
    悉無所著 得平等覺
佛告天子。菩薩有四事法。奉深禁戒行無放
逸。何謂爲四。菩薩大士而自念言何謂禁戒。
則順觀察思惟其*議。若身行善。口言至誠。
心念柔順。是爲禁戒。又復念言。何謂身善。何
謂言誠。何謂心柔不犯身事而不殺生盜竊
妷。是身行善。口不説非妄語兩舌惡口讒
言。是口言誠。心不念非念餘瞋恚邪見之事。
是心念柔。彼諦觀察而自念言。假使不犯身
口心者不可分別其處。所在青黄赤白紫紅
之色。計於眼者不分別識。耳鼻口心亦復如
是不分別識。所以者何。彼亦不生亦無生者。
亦無起者亦無不起。設不有生無所生者。亦
不有起。無所起者。則不堪任分別識法。又更
念言。爾時察之則無所有。亦無有戒則無所
行。已無所行則不可知。已不可知不當於彼
有所倚著。造此行已則無所見。當爾之時不
見有戒。已不見戒勸彼戒者亦無所見。是爲
天子菩薩大士奉深禁戒。復次天子。若有菩
薩曉不貪身。不處見身亦不覩見。修於持戒
亦不犯禁亦無所著。復次天子。菩薩大士入
深法藏在所護禁。威儀禮節行歩進止。安詳
順教是曰爲戒。不自見己之所興行。不見他
之過咎。是故名曰深妙之戒。復次天子。
菩薩不犯於戒亦不毀戒又不弄戒。其反己
者則以反戒。若不反己則不反戒。以不反戒
則無所犯。已不犯戒則不弄戒便無所度。所
以不弄不度戒者。了一切法悉度脱故。以度
脱者則無有我亦不無我。既無有人何所度
者。是爲四。於是世尊即説頌曰
    其身清淨 言無誤失 心念鮮明
    行無瑕穢 而常自護 謹愼於行
    彼菩薩者 乃謂奉戒 將順奉行
    於斯十善 聰明菩薩 若能護此
    則身口意 無所犯負 斯能名曰
    奉明達戒 其無所造 不起無生
    彼無形色 無有處所 已無像貌
    則無所住 便不可得 何所歸趣
    戒不有造 常如無爲 則不可以
    眼觀察之 耳無所聞 無鼻無舌
    身不可別 及心所念 設不分別
    於六根者 則達諸趣 無所依倚
    設如是觀 乃清淨戒 未曾逮戒
    有所立處 彼無有戒 無意無
    護於禁戒 無吾我想 將養於禁
    亦無戒想 修深要戒 志得自在
    以能分別 所見身者 即不墮落
    六十二疑 其無所見 不覩處所
    雖奉禁戒 不自憍恣 則能順入
    深妙法藏 所行禮節 爲不妄想
    善修安詳 將順謹愼 其禁戒者
    無有異著 不倚吾我 亦不依戒
    已無吾我 則無禁戒 不念己身
    及與禁戒 如是乃謂 爲法器耳
    無吾我者 不依倚戒 不計身者
    不想念法 無身見者 無有戒心
    不犯戒者 無有脱禁 亦不建立
    於禁戒中 不計有身 則無戒想
    深妙之戒 謂無所犯 假使勇猛
    奉戒如是 彼則未曾 有所毀犯
    如是戒者 聖賢所歎 於一切法
    而無所著 愚騃之夫 住吾我想
    將護禁戒 言我畏愼 則失戒寶
    永無有餘 便不度脱 三界之患
    假使有人 除諸見網 則不見彼
    違失禁戒 其人心計 無有吾我
    順奉禁戒 不墮疑見 便不恐懼
    墮於惡趣 若使分別 禁戒如是
    則不覩見 犯禁戒者 不察吾我
    不見三世 況當觀察 犯戒毀禁
月氏天子白佛言。得未曾有。天中天。諸佛世
尊道法微妙。無上正眞甚深難及。菩薩所作
第一巍巍。乃能奉修如此之法。而無所住亦
無所修。除去一切諸所妄想離吾我念。行無
數劫而不墮落聲聞縁覺。而不中道違失道
意。具足佛法入不缺漏。云何菩薩奉行何法
修微妙典。於眞本際而不取證。世尊告曰。天
子聽之。菩薩有四事行深妙法。於眞本際而
不取證。何謂爲四。菩薩大士堅固志願。建立
要行具一切智。奉修精進而不怯弱。不住立
者不捨衆生。於大哀不斷教。善權方便勸
衆徳本。是爲四行深妙法於眞本際而不取
證。於是世尊即説頌曰
    其明智者 志願堅強 未曾違失
    往古所曉 爲一切智 精進慇懃
    終不處於 興廢異乘 奉行精進
    常無放逸 敢所遵修 心不怯弱
    亦不捐捨 一切衆生 而普等心
    群萌之類 常加愍哀 普世群黎
    能忍勤苦 意不轉移 志不欲令
    道教斷絶 猶如有人 積無數寶
    而善覺了 善權方便 勸一切徳
    行無厭足 遊趣最要 懷於愍哀
    不於中間 滅盡諸漏 其有禀
    於此經典 其菩薩者 名曰勇猛
    而常奉修 深妙之法 彼則未曾
    倚著本際
月氏天子復白佛言。何謂菩薩奉行深要。佛
告天子。於是菩薩未曾破壞凡夫之法。而普
成就於佛道*議。亦不謗毀凡夫之法。亦不覩
見佛法長益。亦不遠離於凡夫法。亦不求慕。
欲得佛道不興斯行。凡夫法異佛道異乎。亦
不念言。凡夫之法瑕穢卑賤。佛之道法爲微
妙乎。不作斯行凡夫之法則爲斯漏。佛之道
法無穿漏乎。又復念言。凡夫之法及與佛法。
二者倶法虚無寂*寞但假號耳。思想致穢。凡
夫之法亦無成就。諸佛之法亦無具足。凡夫
之法而無有實亦無自然。諸佛之法悉無有
實亦無自然。若欲理者凡夫之法。而無所知
不無知不生無生。若觀察者推其本末。若
以空慧無相之慧無願之慧。智慧明省是爲
佛法。不可別知佛法所處。觀此本末彼悉則
空。空不見空亦無所知亦無所觀。悉爲本淨
無明故起。是以天子。法者無法諸法自然
立諸法憺怕。其憺怕法則無有二。其無二者
則無凡夫。亦無聲聞亦無縁覺平等佛道。亦
無所教深妙之行爲菩薩行。菩薩深修分別
正教。無有一法非佛法也。所以者何。其言法
者習俗爲法。無習俗言有所言者則無所得。
其無所得則無所興。以無所興則無形教。一
切諸法悉無形像。假使諸法無有限數不離
佛法。是故天子。當作斯觀。一切諸法悉爲佛
法無有想行。其念想行尋即興*廢二事之識。
是等之類以識爲行佛法無漏。亦復於彼而
不想求。於彼生起聲聞之行。其解了者法界
無塵亦無寂然。假使於法而不受法則無有
法。其塵勞法及寂然法。豈可獲到塵勞寂然
乎。欲作斯求終不可得。如是天子。假使菩薩
曉了如是則爲名曰深妙之行。其於諸法及
與佛法無所見者。以無所見則爲離見。其所
見者爲無所見。假使菩薩如是觀者。魔及官
屬不能得便。莫能勝也
佛昇忉利天爲母説法經卷上



佛昇忉利天爲母説法經卷中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月氏天子便白佛言。唯然世尊。至未曾有。
菩薩大士所行難及。如是像類觀察諸法。志
於所趣終始沒生。坐起語言亦無想念。佛言
譬如天子幻師所化來往周旋。坐起經行而
出言教彼無想念。如是天子。其有曉了諸法
如幻。普現五趣不有所生彼則無想。其菩薩
者不念於生亦無所起。用本願故有所建立
現有所生。天子復問。如尊所教而言。菩薩不
念所生亦不往生。云何大聖如來至眞。愍哀
垂念所生之親上忉利天。一時三月如來不
爲從王后摩耶而由生乎。佛告天子。菩薩不
從王后摩耶所生常應如法。天子又問。如來
至眞云何生乎。佛言。天子。如來則從智慧度
無極生。設人觀察推其本末。過去當來現在
諸佛誰爲母者。則當了之。智慧度無極是其
母也。所以者何。天子。其三十二大人相。非從
摩耶而所生。學大智慧眞諦之誼乃能致此。
自然成就如來之身。其十力者不從王后摩
耶而生。本時奉行。智度無極。得十種力四無
所畏十八不共諸佛之法。亦復不從王后摩
耶而生。大慈大悲無見頂及不虚見。佛眼佛
慧佛之辯才。知人心念所從來生。神足善權
如是比類不可限量。皆因智慧所度無極。所
以如來名曰爲佛。斯諸功徳悉爲不從王后
摩耶而生。天子當知。悉從大智度無極行學
此道品。如來因斯致如是像無量佛法如來
弘徳。縁是之故名曰如來。是故天子。當作斯
觀。如來則從智慧度無極生。不因王后摩耶
所生。天子又問。唯然世尊。智度無極法無有
母。亦無所生亦無所滅。云何世尊。智度無極
而生如來。佛言天子。因其法故號曰如來。其
彼法者則無有生。亦無有終不生不滅。其無
有生無終沒者不起不滅。斯無色法則爲智
度無極所生。以故名曰智度無極生於如來。
其所生者都無所生。亦不終沒。亦無所起。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