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方等大集經 (No. 0397_ 曇無讖譯 ) in Vol. 13

[First] [Prev+100] [Prev]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397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瓔珞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往
古諸佛本所住處大塔之中。諸大菩薩之所
讃歎。其地潔淨微妙最勝諸佛法座。諸天龍
鬼乾闥婆等常行稱詠。又能増長無量善根。
常有諸佛微妙光明。成就無量無邊功徳。具
足諸佛所行之處。如來得成菩提道已。轉妙
法輪。調伏無量無邊衆生。於一切法而得自
在。世尊逮得一切法中無礙智慧。能善分別
一切衆生諸根利鈍。永斷一切煩惱習氣。不
待莊嚴了知諸法。與大比丘僧六萬八千。一
切調伏斷煩惱習氣。皆是佛子善解深義。悉
是福田能斷諸有。得淨戒果不生不滅。復有
無量諸菩薩僧。具無礙智甚深智無知智。大
慈大悲降注法雨。能施一切甘露法味。於諸
衆生等心如地。増長成就助菩提法。智慧光
明能破黒闇。悉能照明善惡之道。能開衆生
善心蓮華。能令衆生善根成熟。増長善芽乾
煩惱海。具智慧翼遊空無礙。喩之如日。善
能増損衆生善惡。喩之如月。爲諸善本如須
彌山。至心寂靜修行梵行。不爲世論之所動
轉。安住無上出家之法。能見諸佛一切世
界。積善法藏猶如大海。具足成就諸陀羅尼。
寂靜聖行及大慈悲。清淨莊嚴定慧二目。久
已遠離深法怖畏。無量劫中所修菩提。未畢
竟者終不休息。成就菩薩所有功徳。其名曰
慧光無礙眼菩薩摩訶薩。見一切田莊嚴
珞菩薩摩訶薩。不斷如來性出世意菩薩摩
訶薩。爲諸衆生示現細行神足菩薩摩訶薩。
無量樂説無礙神足幢名稱菩薩摩訶薩。淨
丹云
自在王菩薩摩訶薩。善能論解
字義廣説論義神足菩薩摩訶薩。無量功徳
智慧莊嚴住菩薩摩訶薩。如是等菩薩摩訶
薩。常與如來同止共住。如來常爲分別宣説
菩薩所行法門之法。爾時如來成得佛道。始
十六年廣知衆中多修梵行悉來大集。堪任
受持菩薩法藏。爾時如來即作是念。我今當
於如是無量象王衆中宣説菩薩所行之法。
先當示現諸佛如來大神通力。爲諸菩薩令
知諸佛深境界故。爾時世尊即入三昧。其三
昧名佛境神通實見衆生。以佛功徳威神力
故。於欲色天二界中間出大坊庭。猶如三千
大千世界。定慧二力之所成就。其處堪任佛
所遊居。復出大光其明清淨。遍照十方諸佛
世界。能令衆生得知足心。於諸天宮最爲殊
勝。能勸十方放逸菩薩。其坊四匝白琉璃樹
眞金爲牆。功徳寶室馬瑙垂簷。雜寶欄楯。
白眞珠網以覆其上。種種幡蓋以爲莊嚴。衆
香塗地燒散雜香。十方世界衆生所有上妙
莊嚴悉於中現。安置無量百千萬億師子法
座。其座各有無量雜色柔軟敷具。能令衆生
歡喜愛樂。諸四天下各以七寶作四梯梐。金
剛階隥廣十由旬。如其行時出微妙音。如四
天下三千大千世界亦復如是。爾時世尊從
三昧起。大千世界六種振動。亦放無勝最大
光明。即與聲聞菩薩大衆。前後圍繞欲往彼
坊。一切諸天尊重讃歎。香花伎樂塗末燒香
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摩訶曼殊
沙花等以爲供養。能動無量無邊世界。光明
遍照無不大明。示現諸佛神通福徳。當爾之
時耆闍崛山一切大衆忽然不現。蹬中階
節上昇虚空。時無量億諸天龍等及不護神。
伎樂神。非天神。金翅鳥舞神。腹行神。嗜肉
神。善餓鬼神。甕耳鬼神。住厠羅刹。厭人鬼。
能狂鬼。影鬼。産乳羅刹。持髮鬼。常醉鬼。如
是等衆悉侍從佛。以天香花微妙天樂而供
養之。爾時四天王合掌長跪以偈讃佛
    如來光明勝一切 能壞三惡道黒闇
    今我歸依樂依止 薩婆悉達無上尊
時四天王與諸天人。偈讃佛已尋侍佛後。爾
時帝釋與忉利天人。於其界次階上見佛。以
天香華微妙伎樂而供養之。以偈讃佛
    如來具足六神通 所得大悲無能勝
    以佛功徳嚴十方 我今敬禮無與等
帝釋與忉利天。偈讃佛已尋侍佛後。爾時
夜摩天王與夜摩天子。於其界次階上見佛。
以天香花微妙伎樂而供養之。以偈讃佛
    無礙智慧無有邊 善解衆生三世事
    一心能知無量心 是故稽首禮無上
時夜摩天王與夜摩天子。偈讃佛已尋侍佛
後。爾時兜率天王與兜率天子。於其界次階
上見佛。以天花香微妙伎樂而供養之。以偈
讃佛
    佛知諸法如幻炎 無受無作無字説
    愍衆故説不可説 記説無我知法性
時兜率陀天王與兜率天子。偈讃佛已尋侍
佛後。爾時化樂天王與善化樂天子。於其界
次階上見佛。以天花香微妙伎樂而供養之。
以偈讃佛
    如來具足得十力 知諸法界如虚空
    無色哀愍示形色 其心平等視衆生
    如來常行世尊行 爲衆生故行世行
    開無分別諸法界 我今敬禮非天人
時化樂天王與諸天子。偈讃佛已尋侍佛後。
爾時他化自在天王與他化自在天子。於其
界次階上見佛。以天香花微妙伎樂而供養
之。以偈讃佛
    如戒而住寂靜地 修集無上三昧定
    其智無礙無有邊 我禮畢竟解脱者
    大慈大悲微妙語 眞實能知道非道
    勇健精進力無勝 我今敬禮無能動
    常能修集三解脱 無能稱讃盡其徳
    烏雖不同金鳥飛 亦能任力而遊翔
    我今如烏任力讃 唯願哀愍受微歎
    不種不收其果實 不讃如來無解脱
    憐愍爲葉智慧花 三昧爲鬚解脱敷
    菩薩蜂王食甘露 我今禮佛法蓮花
    大悲智慧光圓滿 能破衆生無明闇
    其戒清淨衆樂見 我今敬禮佛法月
    其心平等如虚空 香塗割刺心無二
    能淨無量衆生垢 我今敬禮佛法河
時他化自在天王與諸天子。偈讃佛已即尋
佛後。諸天各各讃歎佛已。爾時如來示現無
量神通道力。漸漸至彼七寶坊中。如四天下
見佛上昇。三千大千世界所見亦復如是。爾
時世尊。至寶坊中昇師子座。聲聞菩薩各各
次第坐於寶座。爾時世尊入佛三昧。其三昧
名無礙解脱。一一毛孔放大光明。其數無量
如恒沙等。照於東方無量世界。南西北方四
維上下亦復如是。地獄蒙光衆苦得息。其餘
衆生除貪恚癡。慈心相向如父如子。爾時以
佛功徳力故其光明中説如是偈。爲勸放逸
諸菩薩故
    如來精進無量邊 精進力過無量劫
    誰能讃佛光明徳 唯有十方諸世尊
    爲勸十方諸菩薩 樂於放逸不修禪
    釋迦如來放是光 召諸菩薩集此界
    成就具足佛十力 能破世界諸魔王
    世法不汚如蓮花 是其光明無有量
    如來轉此無上輪 諸天世人所不能
    爲諸衆生轉法輪 如本十方佛所轉
    如來今者集大會 難見猶如優曇花
    若有信心成就者 悉爲聽法至佛所
是光明中所説偈頌遍告十方。勸喩一切諸
菩薩等。振動一切世界大地。普施一切衆生
安樂。能淨一切衆生煩惱。破壞衆生無明癡
闇。能蔽一切天魔宮殿。光遍十方還從頂入。
爾時東方有佛世界。名無量功徳寶聚神通。
有佛世尊號淨大淨光七菩提分寶花無斷光
王。彼有菩薩名諸法自在功徳花子。遇斯光
已。與十恒河沙等諸大菩薩倶共發來至娑
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
右遶萬匝。以妙香花而供養佛。即於佛前以
偈讃曰
    一切功徳到彼岸 常爲十方佛所稱
    無礙名號遍十方 大慈大悲釋師子
    如來法界無差別 爲鈍根者説差別
    宣説一法爲無量 如大幻師示衆事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
佛東邊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南方有佛
世界名曰佛光。有佛世尊號無量功徳寶。彼
有菩薩名曰寶杖。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
沙等諸菩薩衆倶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
中。見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
妙香花而供養佛。即於佛前以偈讃曰
    大慈法雲降法雨 常説無常空無義
    以八正水滅結火 能長衆生諸善根
    佛光能破無明闇 能誨放逸諸菩薩
    能焦三有諸愛種 能示眞實道非道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
佛南邊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西方有佛
世界名曰光明。佛號普光。彼有菩薩名稱力
王。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菩薩衆倶
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牟尼
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供養於佛。
復於佛前以偈讃曰
    於無量劫發善願 是故得身淨無漏
    如來行業如虚空 無礙音聲遍十方
    如來梵聲如雷音 此聲無業非因出
    無聽無受無衆生 大悲何故音聲説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
佛西邊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北方有佛
世界名寶莊嚴。佛號無量功徳莊嚴。彼有菩
薩名大海智。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
菩薩衆倶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
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
供養於佛。復於佛前以偈歎曰
    如來無上金光明 能壞一切世間闇
    若有衆生遇斯光 遇者悉能壞煩惱
    設身高出大千界 神通道力無邊際
    是人不能見頂相 大悲曠世造何業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
佛北邊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東南方有
佛世界名曰無憂。佛號能壞一切闇。彼有菩
薩名無勝光。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
菩薩衆倶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
釋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
供養於佛。復於佛前以偈讃曰
    無量界入一毛孔 亦不嬈害諸衆生
    如來境界無知者 是故神通難思議
    能令一身作無量 而其眞身無増減
    雖爲衆生現神變 然其内心無憍慢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
佛東南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西南方有
佛世界名曰善見。佛號心平等。彼有菩薩名
大悲心。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菩薩
衆倶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迦
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供養
於佛。復於佛前以偈讃曰
    無量世中護禁戒 猶如犛牛愛其尾
    見有毀戒生悲心 亦不憍慢讃己身
    如來之心如須彌 十方邪見不能動
    智慧甚深無得底 猶如大海難思議
    佛自解脱一切有 亦令苦縛得解脱
    所得解脱實無差 隨道行時有別異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
佛西南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西北方有
佛世界名曰壞闇。佛號大神通王。彼有菩薩
名曰寶網。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菩
薩衆倶共發來至娑婆世界大寶坊中。見釋
迦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供
養於佛。復於佛前以偈讃曰
    如來世尊猶如幻 而爲衆生説幻事
    寶無眞物故名幻 無有衆生説衆生
    如人夢中見諸色 寤已眞實無色相
    爲度衆生示世行 如來眞實無世行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
佛西北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東北方有
佛世界名曰淨住。佛號心同虚空。彼有菩薩
名無邊淨意。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
諸菩薩衆倶共發來至娑婆世界。見釋迦牟
尼佛。頭面作禮右遶萬匝。以妙香花供養
於佛。復於佛前以偈讃曰
    佛知甚深諸法界 常樂寂靜修無想
    及知衆生諸心想 亦説諸法如虚空
    住一心中知三世 亦復能知種種業
    不生心想衆生想 無量世修無相想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
佛東北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下方有佛
世界名曰樂光。佛號寶優鉢花。彼有菩薩名
莊嚴樂説。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等諸大
菩薩倶共發來至娑婆世界。見釋迦牟尼佛。
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而供養佛。復
於佛前以偈讃曰
    無量智者佛眞子 數如十方微塵等
    於無量劫諮問佛 不盡如來一字義
    是故如來智無邊 功徳總持亦如是
    名稱力勢無邊際 猶如大海十方界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作禮。以己神力於
如來下方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上方有
佛世界名*瓔珞莊嚴。佛號大名稱。彼有菩薩
名一切法神通王。遇斯光已。即與十恒河沙
等諸菩薩衆倶共發來至娑婆世界。見釋迦
牟尼佛。頭面禮敬右遶萬匝。以妙香花而供
養佛。即於佛前以偈讃曰
    佛身身業無邊際 心口及業亦如是
    唯佛能知佛三業 餘不知如虚空邊
    如來無師無教者 是故衆生稱大師
    諸佛法界叵思議 菩提法輪入涅槃
時諸菩薩偈讃歎佛頭面禮已。以己神力於
佛上方化作床座次第而坐。爾時一念中
間十方無量諸大菩薩。一時雲集大寶坊中。
爾時世尊即從三昧安詳而起。謦欬之聲徹
于十方。一切衆生悉得聞之。聞已即於佛法
僧寳生信敬心。十方世界所有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若人非人聞佛聲已身心寂
靜。以佛功徳威神力故。悉得覩見寳階梯隥。
於一念頃悉蹬寳階至寶坊中。各隨其位次
第而坐。諸梵天人亦聞其音。梵天。大梵天。
梵師天。梵衆天。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淨
天。少淨天。無量淨天。無雲天。福徳天。廣果
天。無誑天。無熱天。善見天。樂見天。阿迦尼
吒天。亦一念頃倶至寶坊。見佛世尊頭面禮
已。次第而坐化作床座。爾時世尊。見諸大
衆皆已集會。放眉間光。其光名曰示菩薩
力。遶諸菩薩七匝已。於諸菩薩頂髻而入。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諸法自在功徳花子。
即入三昧。其三昧名*瓔珞莊嚴。以三昧力
故。於寶坊中出師子座。座高八萬億多羅樹。
七寶莊嚴散種種花。爲諸衆生之所樂見。能
淨一切衆生之心。爾時諸法自在功徳花子
菩薩摩訶薩。化作如是師子座已。從其三昧
安詳而起。合掌恭敬頭面作禮。即於佛前以
偈讃曰
    日月光明壞現冥 佛光能壞三世
    如來具足神通力 勝於一切諸天光
    佛了法界無覺知 如幻水月無去來
    無生無受無作者 眞實知已爲衆説
    知色心中無色心 方便爲衆説色心
    如來神通猶如幻 知諸法界亦復然
    一切衆生心常淨 或時爲客煩惱汚
    諸佛如來得解脱 示現神通等如幻
    虚空無地無住處 如來之心亦如是
    爲衆故昇師子座 如先諸佛説甘露
    一切大衆無去來 亦無聽説無受者
    諸法悉皆如虚空 唯願開闡眞實界
    世尊受我師子座 願爲衆生師子吼
    愍衆故演梵音聲 熾然智燈破癡闇
    十方諸來聽法衆 悉來集會此寶坊
    願佛當施大法施 破無量世貧窮
爾時世尊。以大慈悲憐愍諸法自在功徳花子
菩薩摩訶薩。昇其所奉師子寶座。欲説一切
諸菩薩行無礙法門。具足一切佛法。十力四
無所畏。入一切法自在陀羅尼法門。入四無
礙智法門。入大神通法門。不退轉法輪。不
退住處。攝一切乘具一切法界無分別法界。
善知一切衆生心根。法界眞實堅固難沮。能
壞一切四魔怨讎。調伏一切惡見煩惱。獲得
不共善權方便。得大平等心無二故。一切諸
佛等入之處無罣礙處。説一切法悉眞實故。
演説諸法非覺非非覺故。十二因縁平等相
觀故。具足智慧大莊嚴故。莊嚴佛身佛音聲
故。無盡念意行智慧故。演説眞實四聖諦故。
能令聲聞身心淨故。令辟支佛坐紹位床故。
大乘菩薩得法自在故。廣宣諸佛所有功徳
故。解説宣示一佛法故。説諸菩薩大功徳
故。裂諸衆生疑網心故。摧滅一切惡邪論故。
増長如來佛正法故。顯示衆生佛神力故。以
如是等諸因縁故。如來昇于師子寶座。爾
時寶杖菩薩。承佛神力入佛*瓔珞莊嚴三昧。
以三昧力故。能令大衆悉得種種*瓔珞莊嚴。
時稱力王菩薩。復承佛神力入蓮花三昧。以
三昧力故悉令大衆皆得妙花。供養於佛及
諸菩薩。時大海慧智菩薩亦承佛神力入妙
香三昧。以三昧力故能令大衆皆得妙香。供
養於佛及諸菩薩。時寶網菩薩亦承佛力入
光明三昧。以三昧力故悉令大衆身得光明。
時悲心菩薩亦承佛神力入無瞬三昧。以三
昧力故。悉令大衆仰瞻如來目未曾*瞬。時
無邊淨意菩薩亦承佛神力入喜三昧。以三
昧力悉令大衆喜樂聽法。時莊嚴樂説菩薩
亦承佛神力。入寂靜意三昧。以三昧力悉令
大衆遠離五蓋。時一切法神足王菩薩亦承
佛神力入不忘三昧。以三昧力悉令大衆專
念菩提心不忘失。時勇健菩薩亦承佛神力
入無勝三昧。以三昧力悉令大衆摧伏諸魔。
時破魔菩薩亦承佛神力入壞魔三昧。以三
昧力召此三千大千世界一億魔王。來集寶
坊至於佛所。頭面作禮合掌恭敬。咸作是言。
唯願如來。廣爲衆生開甘露門。我等皆因破
魔菩薩威神力故。當得遠離一切魔業。於諸
大衆心無妨礙。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
等今已得離魔業。以是因縁於未來世復當
得離一切魔業。善男子。譬如一處百年闇室
一燈能破。汝等亦爾。無量世中無明黒闇。今
日能破如日月寳光。住信戒施慧禪定亦爾。
善男子。汝等今者請佛説法。以是因縁。汝
等當得破無明闇。爲諸衆生作智慧明。爾時
衆中有一菩薩名法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如
來境界不可思議。何以故。如來發心將欲説
法。能令一切大衆雲集。爲菩提故作大莊嚴
大法神通。無量世間得大名稱。身心寂靜獲
得解脱。及得不可思議法界十方諸佛之所
讃歎。具足一切十波羅蜜。成就通達善權方
便。能裂一切諸魔疑網。能滅衆生惡邪諸論。
能善分別一切法界。逮得具足無礙智慧。具
念意行智慧勇健。具足獲得四無礙智。善知
衆生諸根利鈍。知衆生界隨意説法。常能宣
説清淨法界。善解一切方俗之言。能得一切
清淨梵音。具足成就慈悲之心。諸邪異見不
能令動。不可破壞如金剛山。具修三相建立
法幢。已渡甚深十二因縁河。斷斷常見能
調大衆。無量劫中得不可思議法聚。能療衆
病如大醫王。聞深法已不生怖畏。三十二相
八十種好莊嚴其身。具足成就三十七品及
八解脱。身口意業純善無雜。能令衆生悉來
聽法。世間之法所不能汚。常受安樂常修法
界。惠施法寶於法無厭。於諸有法心不染著。
猶如蓮花塵水不染。明勝諸光智深如海。紹
三寶性調衆生界。能開佛藏護持佛法。具足
無量功徳智慧。無量劫中修集莊嚴無量功
徳。常欲獲得一行之心一色一處。具如是
等功徳菩薩悉來集會。唯願如來。説菩薩行
無礙法門。利益過去未來現在諸菩薩等。令
初發心得不退故。久發心者得増長故。行菩
提道得淨意故。不退菩薩學佛法故。一生菩
薩*瓔珞莊嚴故。後身菩薩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故。定性衆生増長因縁故。未定性者
作因縁故。未入佛法者令得入故。已入佛法
者敬佛法故。樂三乘者説一乘故。施於世間
人天樂故。世尊。如來出世。有如是等不可
思議事。世尊。今此大衆一一菩薩。悉能示
現諸大神通。是故諸佛及諸菩薩不可思議。
世尊。云何衆生無明愛重。雖見菩薩如是
神通。而故生於聲聞縁覺卑下之心世尊。菩
薩初發菩提心時。已勝一切聲聞縁覺。世尊。
譬如有人捨諸琉璃取於水精。一切衆生亦
復如是。捨於大乘喜樂聲聞辟支佛乘。若有
衆生已發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如是之人悉當獲得如是功徳。爾時會中有
三十億那由他百千萬億衆生天與人。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方等大集經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
第二之一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悉已大集。作是思惟。今
日如是善丈夫等。咸欲得知諸法實義。能持
如來甚深法藏。欲得聞受諸菩薩行無礙法
門。尋放眉間白毫光明。名無所畏。遶諸大衆
滿七匝已。於陀羅尼自在王菩薩頂上而入。
爾時陀羅尼自在王菩薩。承佛神力。化作寶
蓋。猶如三千大千世界。七寶莊嚴。以覆如來
寶座之上。頭面作禮合掌長跪。説偈讃佛
    如來於法得自在 其光能破世間闇
    世尊佛眼無罣礙 能見諸法眞實義
    具足無量諸功徳 無師獨悟諸法界
    如來放光爲衆生 今入我身何因縁
    我本所知念不明 陀羅尼根亦如是
    此光今來入我身 了了得知諸法界
    身心獲得大清淨 受樂無上無有邊
    我今已知佛境界 亦得樂説無礙辯
    十方諸佛親近難 愚者不能師事之
    我今承佛神力故 欲少發問利衆生
    何因縁發菩提心 復以何義佛出世
    何縁放光遍十方 復以何因示神通
    何縁佛爲衆授記 願爲大衆分別説
    今此大衆勝無上 悉能受持佛法界
    此衆無魔及魔業 唯有開示佛法藏
    我智淺近有邊崖 何能諮請無上尊
    今問如來無邊智 云何得知諸方便
    願今教誨諸弟子 我學已得法自在
    得已能施大法雨 當報十方諸佛恩
世尊。諸佛如來不可思議。菩薩所行無有邊
際。是故我今欲問如來無上法王大慈悲聚。
爲利衆生問甚深義。云何名爲菩薩之行。以
何*瓔珞莊嚴菩薩。能令菩薩所行清淨。云
何能壞愚癡諸闇。云何能斷疑網之心。云何
菩薩爲諸衆生修慈悲心。云何菩薩擁護衆
生。云何菩薩眞實能修菩薩之業善業不
業。唯願如來哀愍宣説。又此大衆利根智慧。
能解佛語能知法界。能達菩薩所行無礙法
門。能壞一切魔及魔業。破大疑心能解諸佛
甚深境界。知衆生界衆生心性。能見無量諸
佛世界。能護如來無上正法。能於諸法得大
自在。爾時佛讃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言。善哉
善哉善男子。能問如來甚深之義。能善行佛
無量行者。乃能如汝發斯深問。汝今至心。
當爲汝説。菩薩若能成就具足如是功徳。當
於諸法得大自在。世尊。今正是時唯垂宣説。
佛言善男子。菩薩有四*瓔珞莊嚴。一者戒
*瓔珞莊嚴。二者三昧*瓔珞莊嚴。三者智慧
*瓔珞莊嚴。四者陀羅尼*瓔珞莊嚴。戒*瓔珞
莊嚴有一種。謂於衆生無有害心。菩薩若無
惡害之心。一切衆生常所樂見。復有二種。一
者閉塞惡道。二者能開善門。復有三種。一
者身淨。二者口淨。三者意淨。復有四種。一
者所求悉得。二者所願具足。三者所願成就。
四者所欲能作。復有五種。一者信。二者戒。三
者定。四者念。五者慧。復有六種。一不破戒。
二不漏戒。三不雜戒。四不悔戒。五自在戒。
六無屬戒。復有七種。所謂七淨。一者施淨。
二者忍淨。三者精進淨。四者禪定淨。五者
智慧淨。六者方便淨。七者善方便淨。復有
八種。謂八具足。一者無作具足。二者地具
足。三者不忘心具足。四者不緩具足。五者
諸根具足。六者佛世具足。七者離難具足。八
者善友具足。復有九種。一者不動。二者不
畏。三者定智。四者寂靜。五者至心。六者
淨。七者結緩。八者調心。九者住調伏地。復有
十種。一者淨身。爲三十二相故。二者淨口。爲
言無二故。三者淨意。爲解脱故。四者淨田。
爲令衆生福徳増故。五者淨心。爲調衆生故。
六者淨有。爲行化衆生故。七者菩薩名淨。
爲得如來諸功徳故。八者淨慧。大神通故。九
者淨方便。破諸魔衆故。十者淨戒。爲不共
法故。善男子。如是等事。名戒*瓔珞莊嚴。三
昧*瓔珞莊嚴有一種。所謂爲諸衆生修
慈心。復有二種。一者質直。二者柔軟。復有
三種。一不虚誑。二不麁獷。三不邪諂。復有
四種。一者不愛行。二者不瞋行。三不畏行。
四不癡行。復有五種。所謂遠離五蓋三昧。復
有六種。所謂修集六念三昧。復有七種。所謂
集七覺三昧。復有八種。所謂修集八正三
昧。復有九種。一者菩薩修集菩提心及
慈悲心。於一切無量衆生修集念心。遠離
惡欲不善之法。有覺有觀寂靜喜樂得初禪。
二者遠離覺觀内得喜心。至心思惟無覺無
觀。定生喜樂得第二禪。三者離喜修捨具足
念心。無有放逸身受安樂得第三禪。四者遠
離苦樂滅憂喜心。非苦非樂修集捨念寂靜
念得第四禪。五者遠離色相修無量空相。六
者遠離空相修無量識相。七者遠離識相修
無所有相。八者遠離無所有相修非想非非
想相。九者雖未成就善方便智。以三昧力教
化衆生。復有十種。一者觀法無有錯謬。二者
具足成就舍摩他。三者精進無有休息。四者
善能了知時節。五者至心受持善法。六者寂
靜其心。七者觀身。八者常觀法界。九者心
得自在。十者獲得聖性。是名三昧*瓔珞莊
嚴。善男子。智慧*瓔珞莊嚴有一種。所謂心
無疑網。復有二種。一者遠離疑心。二者遠離
瞋心。復有三種。一者遠離無明。二者破無
&T021400;。三者作大光明。復有四種。一者知苦。
二者斷集。三者證滅。四者修道。復有五種。
一者戒衆清淨。二者定衆清淨。三者慧衆
清淨。四者解脱衆清淨。五者解脱知見衆清
淨。復有六種。一者淨檀波羅蜜有三種。一
者内淨觀法如幻。二者衆生淨觀之如夢。三
者菩提淨不求果報。二者淨尸波羅蜜有三
種。一者觀身如影。二者觀口如響。三者觀
心如幻。三者淨羼提波羅蜜有三種。一者聞
毀不瞋。二者聞讃不喜。三者若被割截及奪
命時能觀法界。四者淨毘梨耶波羅蜜復有
三種。一者不想。二者堅固。三者不見法相。
五者淨禪波羅蜜有三種。一者不著諸法。二
者心不退轉。三者所縁清淨。六者淨方便波
羅蜜有三種。一者攝取衆生。爲解脱故。二者
淨陀羅尼。爲持法故。三者所願清淨。爲淨佛
土故。復有七種。一者修四念處不取不著。二
者修四正勤不出不滅。三者修四神足身心
清淨。四者修於五根知根無根。五者修於
五力能破煩惱。六者修菩提分知法界眞實。
七者修集聖道無有去來。復有八種。一者修
定。爲畢竟淨故。二者修智。爲壞闇故。三者
修知陰智。爲知法衆故。四者修知界智。爲
解法界等虚空故。五者修知入智。爲知
性平等故。六者修知十二因縁智。觀無我無
我所故。七者修觀諦智。壞四倒故。八者修
集分別知法界智。爲知眞實故。復有九種。一
者觀無常想。二者觀無常苦想。三者觀苦無
我想。四者觀食不淨想。五者觀於世間不可
樂想。六者觀諸生死多過患想。七者觀解脱
想。八者觀離貪想。九者觀於盡想。復有十種。
一者觀於諸法猶如幻想。二如夢想。三如炎
想。四如響想。五如芭蕉樹想。六如水中月
想。七如影想。八者觀於法界無増減想。九
者觀諸法界無有去住。十者觀於無爲無有
生滅。是名爲慧*瓔珞莊嚴。善男子。陀羅尼
瓔珞莊嚴有一種。所謂念心。復有二種。一
者先受。二者畢竟能持。復有三種。一者知義。
二者知字。三者知説。復有四種。一者正語。
二者了語。三者無礙語。四者不謬語。復有
五種。所謂五依。一者依義不依於字。二者
依智不依於識。三者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
經。四者依法不依於人。五者依出世不依於
世。復有六種。一者如説而持。二者所言誠
實。三者發言人所樂聞。四者憐愍語。五者
生善芽語。六者時語。復有七種。一者利語。
二者莊嚴語。三者無礙語。四者無滯語。五
者無二語。六者先知而語。七者了語。復有
八種。一者知方俗語。二者知鬼神語。三者
知諸天語。四者知諸龍語。五者知乾闥婆語。
六者知阿修羅語。七者知金翅鳥語。八者知
畜生語。復有九種。一者無畏語。二者無縮
語。三者無難語。四者知解説語。五者知如
法答語。六者知廣説語。七者知次第語。八者
説無常語。九者無盡語。復有十語。一者壞
疑網語。二者開示界語。三者開法門語。四
者開智慧語。五者破闇冥語。六者解一一字
語。七者讃歎佛語。八者呵煩惱語。九者分
別根利鈍語。十者開佛功徳妙語。善男子。是
名陀羅尼瓔珞莊嚴。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以偈頌曰
    四莊嚴瓔珞 能端嚴大乘
    所謂戒定慧 無上陀羅尼
    能令三業淨 一切人所愛
    永斷三惡道 是名戒瓔珞
    如願得具足 獲得人天身
    能修勤精進 是名戒瓔珞
    能修無上定 得二種解脱
    見無上涅槃 是名戒瓔珞
    其戒不破漏 無上戒不雜
    能得大自在 名瓔珞莊嚴
    戒淨能淨施 戒淨能淨忍
    戒淨淨五度 名戒瓔珞嚴
    戒淨能淨有 淨大不放逸
    無畏心不悔 是名戒瓔珞
    戒淨得聖性 亦能淨身心
    獲得無邊定 是名戒瓔珞
    不怖畏不動 定得清淨有
    能斷煩惱縛 是名戒瓔珞
    能調難調根 能得大名稱
    莊嚴自在心 是名戒瓔珞
    能如説而作 能淨口四種
    遠離諸煩惱 名瓔珞莊嚴
    能淨自佛土 能調諸衆生
    能修大慈悲 名瓔珞莊嚴
    不作諸惡業 修於菩薩行
    能大力無畏 名瓔珞莊嚴
    能嚴大涅槃 能得大因果
    慈心滿衆生 名瓔珞莊嚴
    能離慳誑心 修柔軟四攝
    斷愛瞋怖癡 名瓔珞莊嚴
    能破五惡蓋 修集十念心
    助道不放逸 名瓔珞莊嚴
    具足於二翼 如法思惟義
    樂素住寂靜 名瓔珞莊嚴
    於法無所疑 亦無癡亂心
    眞實解四諦 名瓔珞莊嚴
    持戒心無著 亦復不生慢
    不取戒戒者 名瓔珞莊嚴
    無上慧淨定 亦知二淨慧
    能了知三界 名瓔珞莊嚴
    意淨不生慢 見不淨不輕
    知法不可説 名瓔珞莊嚴
    慧能莊嚴智 智亦莊嚴慧
    自他菩提淨 名瓔珞莊嚴
    知法如夢幻 不説諸法無
    能隨世間説 名瓔珞莊嚴
    慧能莊嚴戒 戒能瓔珞慧
    身口菩提淨 名瓔珞莊嚴
    見法如水月 亦如熱時炎
    説法如響相 如乾闥婆城
    非法不作法 名慧瓔珞嚴
    慧能莊嚴忍 忍能莊嚴慧
    身口菩提淨 名*瓔珞莊嚴
    隨法不増減 解已調衆生
    至心觀法身 名*瓔珞莊嚴
    慧能莊嚴進 進能莊嚴慧
    不悔動心淨 名*瓔珞莊嚴
    慧能莊嚴定 定能莊嚴慧
    能説深法界 得無勝神通
    能知諸方便 得無上總持
    法土衆生淨 名*瓔珞莊嚴
    知衆根利鈍 壞煩惱諸魔
    身心得自在 名*瓔珞莊嚴
    道無有去來 亦無去來者
    非過非未來 非現非修者
    不分別法界 能淨畢竟定
    知諸陰入界 名慧炬莊嚴
    陰入界如空 無我無我所
    生滅因十二 是名智慧淨
    諦知第一義 亦知陰入界
    於法不生諍 知三世無礙
    分別三聚衆 能爲説三乘
    能以三寶教 修三無相定
    無相知一相 非幻知如幻
    無説能爲説 空説於不空
    諸法非常變 不毀壞法界
    和合因縁故 流布於法界
    是名爲眞智 不分別法界
    知二動不動 知於二淺深
    知二常無常 是名大淨智
    常不失念心 了知於法界
    知字及知義 於世諦無闇
    一聞能持法 解了衆生語
    能壞諸邪道 修於無上智
    依無上四依 *瓔珞大總持
    我説功徳鬘 爲嚴菩提心
    於衆説無畏 善解天神語
    能壞衆疑網 能開諸法界
    能讃於三寶 勸人令供養
    親近佛與衆 修集無上智
    我説四*瓔珞 能嚴佛菩薩
    若有至心信 即得是莊嚴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一
大集經第一卷校正後序
按此經國本宋本。皆六十卷。凡十七品。丹
藏中。三十卷十一品。又經初首。國宋兩本
則有瓔珞品名。丹藏所無。其虚空藏品。兩
本在不可説後。丹藏在無言品前。又於寶髻
品後。兩本有無盡意品四卷。丹藏即無。而有
日密分三卷。如是不同者何耶。今以開元録
前後文。括而統之。此經凡有六本。録云。按梁
沙門僧祐大集記云。有十二段説。共成一經。
第一瓔珞品。二陀羅尼自在王品。三寶女品。
四不眴品。五海慧品。六無言品。七不可説
品。八虚空藏品。九寶幢品。十虚空目品。十
一寶髻品。十二無盡意品。按云。此則第一本
也。今以品次驗之。是兩本六十卷中。前分
三十卷矣。又云。今撿經本。與祐記不同。第一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二寶女品。三不眴品。
四海慧品。五虚空藏品。六無言品。七不可説
品。八寶幢分。九虚空目分。十寶髻品。十一
日密分。按云。此則第二本也。今以品次驗之。
則今丹藏經三十卷者是矣。又云。隋朝僧就
合大集經。乃以明度五十校計經。題爲十方
菩薩品。編月藏後。及無盡意成五十八卷者。
按云。此則第四本也。又云。其合大集經。亦
有六十卷成者。三十一二兩卷。重有寶髻品。
足成六十卷。其寶髻品在日密前。二十六七
卷是。此復重編。未詳何意。又日密日藏梵
本不殊。重重編載誤之甚矣。按云。此則第五
本也。今以品次驗之。則今兩藏本經六十卷
者是矣。但不重載寶髻品。斯爲小異耳。即於
前第四本五十八卷經中。分彼日藏分十卷。
爲十二卷。足成六十耳。其第三第六兩本。今
以諸藏所無。故不煩叙。經本如是不同。藏中
致斯有異耳。謹按開元録前後文相。今此兩
藏本經六十卷者。有六失故不可依行。録云。
亦有經本。分爲瓔珞品者不然。此是一段不
合分二。按云。此經分之一失也。又云。僧祐
記中無日密分。有無盡意品者不然。今以無
盡意經。雖大集別分。非無讖譯。又非次第
不合入中。按云。此經入中。又爲無讖譯。二失
也。又云。其虚空藏品。祐在不可説後。未詳所
以。按云。此經在彼。三失也。又云。日密日
藏梵本不殊。重重編載。誤之甚矣。按云。此
經重載。四失也。又云。明度五十校計經。題
爲十方菩薩品。編月藏後者非也。既無憑准
故不依彼。按云。此經依之。五失也。又明度
經安世高譯。而云那連提耶舍譯。按云。此亦
誤人。六失也。不獨如是。其十方菩薩品。即下
難凾中。明度五十校計經二卷耳。無盡意品。
即下最函中。無盡意經六卷耳。而於此中並
重編之。是亦雜沓難依者也。是則理須正之。
正之如何。略則如開元録及丹藏經。爲三十
卷乃正矣。合則如開元録中第六本。爲八十
卷方備矣。然今不能即正者。以此六十卷本
是本朝芬皇宗選行經。行來已久久。則難變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第二之二
佛復告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善男子。菩薩
摩訶薩有八光明。以是八明能壞諸闇淨菩
薩行。何等爲八。一者念光。二者意光。三者行
光。四者法光。五者智光。六者實光。七者神通
光。八者無礙智光。念光有八種。一者不失過
去善法。二者作未來善。三者。聞法不忘。四者
思惟實義。五者不爲六塵所壞。六者憶持如
守門人遮止惡法。爲眞善法守善法城門。七
者不爲邪法之所誑惑。八者能大増長純善
之法。是名念光八種。意光亦有八種。一者
義意非字意。二者智慧意非識意。三者法意
非人意。四者實意非虚意。五者菩薩意非聲
聞意。六者上意非下意。七者佛意非退意。八
者憐愍意非害意。是名意光八種。行光亦有
八種。一者法行。二者一切行。三者衆生行。
四者衆生心行。五者十二因縁行。六者廣説
行。七者行行。八者一切佛法行。是名行光
八種。法光亦有八種。一者世法光。二者出
世法光。三者無漏法光。四者無爲法光。五者
解脱法光。六者心解脱法光。七者畢竟解脱
法光。八者破無明慧法光。是名法光八種。智
光亦有八種。一者八正智光。二者須陀洹智
光。三者斯陀含智光。四者阿那含智光。五
者阿羅漢智光。六者辟支佛智光。七者菩薩
智光。八者正覺智光。是名智光八種。實光
亦有八種。一者正定行。二者得須陀洹果。三
者斯陀含果。四者阿那含果。五者阿羅漢果。
六者辟支佛果。七者菩薩。八者佛菩提。是名
實光八種。神通光亦有八種。一者眼光。能見
正色。二者耳光。能聞正聲。三者念光。能念
過去阿僧祇劫所有衆生。四者性光。爲觀性
淨衆生之心。五者虚空光。以大神通光。遍
到十方無量世界。六者方便光。具無漏智故。
七者功徳莊嚴光。爲利益一切衆生故。八者
智慧莊嚴光。爲壞一切衆生疑心故。是名神
通光八種。無礙智光亦有八種。一者智光。二
者意光。三者慧光。四者佛光。五者正見光。
六者淨衆生心光。七者解脱光。八者畢竟光。
是名八無礙智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
説偈言
    修集於念心 不忘善惡業
    樂聞讃誦經 修集不放逸
    能調伏諸根 安住於寂靜
    増長於善法 修集於念光
    能遮止惡法 猶善守門者
    能守護法城 不令四魔入
    不隨逐音聲 思惟眞實義
    親近善知識 喜樂如法住
    其意無邊上 永斷諸煩惱
    邪法不能動 惡世不生謗
    誠心念菩提 不説小乘心
    常樂念上意 爲衆破下
    不畏魔煩惱 修集大慈悲
    不念害衆生 得大智光
    能壞諸疑心 解了甚深義
    知眞實方便 修四無礙智
    樂觀十二縁 衆生之所因
    知無作受者 能修大光法
    能知諸佛法 行世出世行
    能到十方土 了知人天業
    修集無上智 説三歸一乘
    修集八正道 爲壞三世法
    於有漏無漏 如實而知之
    能利益人天 令斷有漏法
    不謬爲無爲 眞實而知之
    寂靜光無暗 不著有爲相
    知結入出縁 知衆心性淨
    若有大乘定 即知如是法
    樂住無漏流 了四沙門果
    知菩提道行 故修無礙智
    破邪修實光 入衆無所畏
    樂説眞實義 爲破生死法
    眼耳淨無障 能見聞色聲
    過去念不謬 亦了知他心
    到十方無礙 知法如虚空
    得無漏智慧 爲調諸衆生
    具功徳智慧 爲利諸衆生
    於無量世中 求是二莊嚴
    樂受持淨戒 樂護於佛法
    修集眞實光 爲於如法住
    我説無量光 爲令衆生得
    有信此經者 即此諸光
爾時世尊復告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善男子。
菩薩摩訶薩修集大悲有十六事。何等十六。
一者菩薩摩訶薩見諸衆生貪著我見。以我
見故増長諸見。常爲生死之所繋縛。是故菩
薩爲此衆生修大悲心。悲因縁故宣説法化。
爲壞衆生如是妄見。二者見諸衆生心懷顛
倒。常見無常無常見常。苦見於樂樂見於苦。
淨見不淨不淨見淨。我見無我無我見我。是
故菩薩爲此衆生修集悲心悲因縁故宣説
法要。爲壞衆生如是四倒。三者見諸衆生心
懷憍慢。實無有物而生物想。實無有事而生
事想。以是因縁起七種慢。以是慢故増長惡
法。是故菩薩於此衆生修集悲心。悲因縁故
宣説法要。破壞衆生如是憍慢。四者見諸衆
生五蓋所覆。以覆蓋故。心多生疑不解深義。
是故菩薩於此衆生修集悲心。悲因縁故宣
説法要。爲壞衆生如是五蓋。五者見諸衆生
沈六入海。眼取色相。耳取聲相。鼻取香相。舌
取味相。身取觸相。意取法相。是名爲沈。是
故菩薩於此衆生修集悲心。悲因縁故宣説
正法。爲拔衆生如是沈沒。六者見諸衆生有
七種慢。一者慢。二者大慢。三者慢慢。四者
我慢。五者増上慢。六者下慢。七者邪慢。菩薩
摩訶薩。於下慢者。自言勝汝。於慢慢者。自言
最勝我色勝乃至識勝。於増上慢者。菩薩語
言。汝實非聖。不應便起聖人之想。爲邪慢者。
宣説正見。是故菩薩於此衆生修集悲心。悲
因縁故宣説正法。爲斷衆生如是憍慢。七者
見諸衆生離於聖道。樂行世道惡道。是故菩
薩於此衆生修集悲心。悲因縁故宣説正法。
爲斷衆生世道惡道。八者見諸衆生造惡道
行。屬無明愛妻息所繋不得自在。是故菩薩
於此衆生修集悲心。悲因縁故宣説正法。爲
斷衆生如是繋縛。出離惡道。九者見諸衆生
親近惡友遠離善友。其心甘樂造作惡業。是
故菩薩於此衆生修集悲心。悲因縁故宣説
正法。爲斷衆生如是惡業。遠離惡友親近善
友。十者見諸衆生造作慳貪。於無明愛心無
厭足爲施智慧。是故菩薩於此衆生修集悲
心。悲因縁故宣説正法。爲斷衆生如是慳貪
無明及愛。施與智慧。十一者見諸衆生我見
斷見。爲施衆生十二因縁眞智慧故。菩薩於
此而生悲心。悲因縁故宣説正法。爲斷衆生
我見斷見。施與十二因縁智故。十二者見諸
衆生行無明闇。我見衆生見命見士夫見。別
異見邪見著見。菩薩爲施智光明故。於此衆
生而生悲心。悲因縁故宣説正法。爲斷衆生
如是所見。十三者見諸衆生樂於生死。於五
聚陰而生親想。是故菩薩於此衆生修集悲
心。悲因縁故宣説正法。爲斷衆生如是三有。
十四者見諸衆生爲魔所縛。是故菩薩於此
衆生修集悲心。悲因縁故宣説正法。爲壞衆
生如是魔網。十五者見諸衆生甘樂快樂。而
不能知眞實樂因。是故菩薩於此衆生修集
悲心。悲因縁故宣説正法。示諸衆生眞實樂
因。十六者見諸衆生求涅槃門不能知處。是
故菩薩於此衆生修集悲心。悲因縁故宣説
正法。爲此衆生開涅槃門。善男子。菩薩修
悲。悉因如是十六因縁
善男子。一切衆生有三十二不善之業。菩薩
見已修集善業。爲壞衆生如是惡業。何等三
十二。一者有諸衆生無明睡眠。菩薩見已修
集智慧。爲悟衆生如是睡眠。二者見諸衆生
下解下欲。菩薩見已修集上解上欲。爲以大
乘而教化之。三者有諸衆生樂爲非法。菩薩
見已修集正法。爲令衆生於諸法中得大自
在。四者有諸衆生修集邪命。菩薩見已修於
正命。爲壞衆生如是邪命。五者有諸衆生入
於邪林。菩薩見已修集正見。爲令衆生出邪
林故。六者有諸衆生樂爲放逸。菩薩見已修
不放逸。爲令衆生離放逸故。七者有諸衆生
樂爲麁穬。菩薩見已修如法住。爲壞衆生如
是麁穬。八者有諸衆生慳貪悋惜。菩薩見已
修一切施。爲壞衆生慳貪心故。九者有諸衆
生毀犯禁戒。菩薩見已修持淨戒。爲破衆生
毀禁心故。十者有諸衆生心常瞋恨。菩薩見
已修慈悲忍。爲壞衆生如是瞋恨。十一者有
諸衆生懶惰懈怠。菩薩見已修勤精進。爲壞
衆生如是懈怠。十二者有諸衆生其心狂亂。
菩薩見已修集定心。爲壞衆生如是狂亂。十
三者有諸衆生邪智覆心。菩薩見已修集正
智。爲壞衆生如是邪智。十四者有諸衆生説
義顛倒。菩薩見已思惟正義。爲壞衆生如是
顛倒。十五者有諸衆生樂造世行。菩薩見已
修善方便。爲壞衆生樂世行故。十六者有諸
衆生繋屬煩惱。菩薩見已先自除斷。爲壞衆
生煩惱繋縛。十七者有諸衆生我見所縛。菩
薩見已自除我見。爲斷衆生如是我見。十
八者有諸衆生諸根不調。菩薩見已自調諸
根。爲調衆生如是不調。十九者有諸衆生。説
言無作無有受者。菩薩見已宣説有作及有
受者。爲壞衆生如是邪説。二十者有諸衆
生不知恩義。菩薩見已説知恩法。爲壞衆
生如是不知恩義。二十一者有諸衆生未得
謂得。菩薩見已修集正法。爲壞如是増上慢
故。二十二者有諸衆生惡口麁穬。菩薩見
已修善。口語。爲壞衆生如是惡口。二十三者
有諸衆生貪無厭足。菩薩見已修集知足。爲
壞衆生不知足故。二十四者有諸衆生。不能
恭敬父母師長。菩薩見已修不放逸。爲令衆
生供養恭敬父母師長。二十五者有諸衆生
貧窮困苦。菩薩見已修集七財。爲壞衆生
如是貧窮。二十六者有諸衆生。常爲四大毒
蛇所病。菩薩見已修身念處。爲令衆生遠離
如是四大毒病。二十七者有諸衆生行無明
闇。菩薩見已修集智慧。爲令衆生然慧燈故。
二十八者有諸衆生樂三有獄。菩薩見已修
出離道。爲示衆生知出離故。二十九者有諸
衆生常行左道。菩薩見已修集右道。爲令衆
生捨左道故。三十者有諸衆生貪著身命。菩
薩見已於自身命修不貪著。爲令衆生捨
著故。三十一者有諸衆生。不能恭敬供養三
寶。菩薩見已修集信心。爲令衆生信三寶故。
三十二者有諸衆生。實非世尊自謂世尊。菩
薩見已修集六念。爲令彼等知眞實法故。善
男子。是名衆生三十二業。菩薩見已修治自
業。成就具足一切善法壞諸惡業。勸諸衆生
令行善業。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無量業。何
以故。衆生煩惱有無量門。爲閉衆生煩惱門
故。菩薩修集無量善業。善男子。如恆河沙等
世界衆生。悉住聲聞辟支佛乘。欲比菩薩初
發心業。百分千分不可爲喩。何以故。二乘
之人自爲解脱觀於煩惱。菩薩不爾。常爲衆
生得解脱故觀諸煩惱。善男子。菩薩摩訶薩
所作諸業。於諸凡夫二乘業中最爲殊勝。何
以故。衆生之業性是顛倒。二乘之業有邊際
故。菩薩之業無邊無量。是故菩薩勝於一切
聲聞縁覺
爾時陀羅尼自在王菩薩聞是法已。心生歡
喜踊躍無量。白佛言。世尊。甚奇甚特。快説如
是不可思議。如來於此已説菩薩*瓔珞莊嚴。
菩薩光明。菩薩大悲。菩薩善業。唯願宣説。云
何如來觀諸衆生起於大悲。云何名悲。悲有
何行。有何相貌。何因縁起。云何名佛業。佛
業有何行。有何相貌。有何因縁起。善哉世
尊。一切知見。唯願廣説如來之業。佛言。善哉
善哉。善男子。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爲汝
分別解説。善男子。一切如來所有大悲不出
不行。何以故。常不變故。無量劫中修集得故。
是故大悲不行不轉。不修不捨亦能爲於一
切衆生。善男子。一切諸佛所有大悲。無量
無邊其心平等。從久遠來。無量舌力不能宣
説。善男子。如來世尊。未嘗遠離如是大悲。無
上菩提及與大悲。如是二法等無差別。如來
所得無上菩提無根無住。根名我見。住名四
顛倒。如來世尊知根知住。是故菩提無根
無住。一切衆生皆悉無有無根無住。欲施衆
生無根無住起大悲心。如來於此欲令知故
演説正法。善男子。夫菩提者清淨寂靜。云行
爲淨。云何寂靜。淨名爲内。寂靜名外。内名
眼空。空名無我。無有我所。何以故。性是一
故。乃至意亦如是。何以故。性是一故知眼
空已。不著於色不著色心。是名寂靜。乃至
意法亦復如是。一切衆生不知菩提清淨寂
靜。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説正法爲令知
故。善男子。一切衆生心性本淨。性本淨者。
煩惱諸結不能染著。猶若虚空不可沾汚。
心性空性等無有二。衆生不知心性淨故。爲
欲煩惱之所繋縛。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
説正法欲令知故。善男子。夫菩提者不取不
捨。云何不取。如來不見一切諸法此岸彼岸。
何以故。一切諸法離此彼故。如來世尊如實
知之。是名不取。云何不捨。一切衆生不知法
界。如來教令了了知故。是名不捨。如來於此
而起大悲。演説正法爲令衆生知是二法。善
男子。夫菩提者無想無縁。云何無想。不見
眼識乃至意識。不見色相乃至法相。於是法
中不知不見故無取著。是名無縁。無想無
縁是名聖行。云何聖行。所謂不行三界之行。
善男子。如是不行名爲聖行。一切聖人不行
於行。衆生不行如是聖行。如來於此而起大
悲。演説正法欲令知故。善男子。夫菩提者非
是三世。非三世者名爲三等。過去意未來識
現在貪。是名三分。以能了了知三分故。意識
及貪無有住處。以是義故。不念過去不求未
來不愛現在。若見三世悉平等者。是名正見。
如來爲令一切衆生得如是等平等正見。而
起大悲演説正法。善男子。夫菩提者。無身
無爲非眼識界。乃至非意識界。是名無身。不
生不滅不盡不住無有三相。是爲無爲。善男
子。一切法性是名無性。若無性者則無有二。
是故菩提無身無爲。一切衆生不知菩提無
身無爲。如來爲令了了知故。而起大悲演説
正法
善男子。夫菩提者。無有分別無有句義。云何
分別。云何句義。無所住者名無分別。字不
攝故名無句義。非有二故名無分別。不入法
界名無句義。無動搖故名無分別。不變易故
名無句義。不可説故名無句義。空故名無分
別。無覺觀故名無分別。無相故名無句義。不
發故名無分別。無願故名無句義。知衆生界
同於虚空。名無分別。無衆生界名無句義。不
生故名無分別。無宅故名無句義。不滅故名
無分別。無爲故名無句義。不行故名無分別。
平等故名無句義。知平等故名無分別。寂靜
故名無句義。衆生不知如是等義。如來爲令
了了知故。而起大悲演説正法。善男子。夫菩
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何以故。身
心如幻故。若能了知身心眞實。是名菩提。
爲流布故名爲菩提。而其性相實不可説。善
男子。夫菩提者。不可説身不可説心。不可説
法不可説非法。不可説有不可説無。不可説
實不可説空。何以故。性不可説故。菩提者
無有住處。不可宣説。猶如虚空。爲眞實知一
切諸法。不可宣説。字中無法法中無字。爲流
布故。故可宣説。一切凡夫不知眞實。是故如
來於此衆生而起大悲。演説正法爲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無取無縁。云何無取。云何
無縁。知眼眞實名爲無取。知眼無境名爲無
縁。乃至知意眞實名爲無取。知意無境名
爲無縁。如來世尊以如是義。知於菩提無取
著故名爲無取。無屋宅故名爲無縁。眼識不
住於彼色中名無屋宅。乃至意識亦復如是。
一切衆生心無住處。如來世尊。如實而知心
無住處。無住處者有四種。色受想行。於是
四法心無所住。是名心無住處。是故名爲一
切諸法悉無住處。如來世尊如實知之。一切
凡夫不能知故。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説正
法。善男子。夫菩提者名之爲空。而菩提中
無有空相。是故名空。一切法空菩提亦爾。
如來世尊。眞實能知如是之空。是故如來名
爲知空。諸佛名覺。一切諸法而不覺知。空
中之空亦能了知。無上菩提空及菩提即是
如。空與菩提是一非二。離空菩提別有法
者可得説二。以無二故名之爲空。無名字
故名之爲空。無相貌故名之爲空無威儀故
名之爲空。無修行故名之爲空。無言説故名
之爲空。善男子。第一義者謂無諸法。云何
説空。善男子。譬如虚空無言無説。無言
説故。故名虚空。無言説中無有言説是名爲
空。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名字法説爲名字。
如是名字亦無住處。若名無住處。名下之法
亦復如是。如來眞實知如是法不生不滅。以
眞知故名得解脱本無繋縛。云何説言名得
解脱。是故如來無縛無解。如是等法一切凡
夫不能知見。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説正法
爲令知故。善男子。夫菩提者同於虚空。虚空
之性不平不下菩提亦爾。若法無性不可説
言有平有下。如來世尊。知一切法無平無下。
乃至微塵不作平下。若法有性即如實智。如
實智者。知一切法本無今有已有還無。出時
滅時無所繋屬。從縁而出從縁而滅。以是義
故名之爲道。斷是道故名爲菩提。凡夫衆生
不知如是眞實道故。如來於此而起大悲。宣
説正法爲令知故。善男子。夫菩提者名眞實
句。眞實句者即是菩提色亦如是如是二句
等無差別。受想行識地水火風。眼界色界眼
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亦復如是。
法流布。眞實覺知如是陰入界法無有顛倒。
不顛倒者。知過去法不生不滅。未來之法不
生不滅。現在之法亦不生不滅。如是知已。
名不顛倒名眞實句。眞實句者。如一法一切
法亦如是如一切法一法亦如是。是眞實句
凡夫不知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説正法爲
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非内非外。云何爲内。云何
爲外。非内者無所造作。非外者無所覺知。内
者謂作外者相。菩提之體非*作非*相。
是故名爲非内非外。又非内者非身口意業。
非外者非三業縁非内者無相解脱門。非外
者空解脱門。如是等義凡夫不知。如來於此
而起大悲。演説正法爲令知故。善男子。夫菩
提者無漏無取。云何無漏。云何無取。無漏者
遠離四流。四流者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無
取者遠離四取。四取者欲取有取見取戒取。
而諸衆生無明所覆行於四取。以渇愛故作
我我所。如來了知我取根本。是故我淨。我淨
故能淨衆生。我淨者。則不覺知一切諸法。亦
不思惟一切非法。不起無明。不起無明因縁
故。不起十二因縁有。十二因縁有不起故則不
生。不生故入決定聚。入決定聚者名爲了義。
了義者名第一義。第一義者名無衆生。無衆
生義者名不可説。不可説義者即十二因縁
義。十二因縁義者即是法義。法義者即是如
來。以是義故我經中説。若有得見十二因縁
則爲見法。見法者爲見如來。見如來者即無
所見所見是邪。夫邪見者謂想數法。如來無
想亦無想數。以是義故見如來者爲無所見。
若見如來無想無作無知無覺。是名眞實見
於如來。如來亦爾。覺知一切諸法平等。
法界無取。一切凡夫不能覺知。如來於此
而起大悲。演説正法爲令知故。善男子。夫菩
提者。清淨寂靜先明無諍。云何爲淨。云何寂
靜。云何光明。云何無諍。不雜煩惱名之爲淨。
空解脱門名之寂靜。無相無願名爲光明。無
生無滅名爲無諍。又無生者名之爲淨。無滅
者名爲寂靜。無取者名光明。不出者名無諍。
性名爲淨。無諸煩惱名爲寂靜光明無諍。法
界名淨。眞實之性名曰寂靜光明無諍。虚空
之性名之曰淨。無分別法界。名曰寂靜光明
無諍。内外清淨名之爲淨。於内外法不取不
著。名爲寂靜光明無諍。眞知五陰名之爲淨。
眞實知界名爲寂靜光明。遠離諸入名爲無
諍。見過去盡名之爲淨。見未來不生名爲寂
靜。見現在法住於法界無有動轉。名光明無
諍。清淨寂靜光明無諍。如是四法等入一界
一法一句。如是三法即是涅槃。遠煩惱故名
之爲淨。畢竟淨故名曰寂靜。無闇冥故名曰
光明。不可説故名爲無諍。以是故言釋迦如
來默無所説。善男子。夫菩提者即是虚空。虚
空者名之爲法。如法衆生亦爾。如衆生福田
亦爾。如福田涅槃亦爾。以是義故。一切諸法
同於涅槃。如來能覺如是法界。是故名佛。修
集具足清淨寂靜光明無諍。如是四句名之
爲佛。如來能知善方便故。初得菩提默然而
住。無所宣説待梵王請。爾時尸棄梵王與六
萬八千諸梵天人來至我所。頭面作禮合掌
而言。唯願如來。爲諸衆生轉正法輪。而説
偈曰
    如來法離淨寂靜 大光無礙無有諍
    無字無聲亦無説 眞實覺知如法界
    佛爲衆生無量劫 苦行受持世間戒
    爲悟無明睡衆生 久行放逸迷實義
    又此會中無量衆 於無量佛積善根
    能解甚深眞實義 唯願轉於無上輪
    此衆已調一切魔 欲令開闡甘露門
    如來號爲眞導師 示闇衆生無上道
    如來雖有大慈悲 憐愍衆生如一子
    我今勸請法應爾 願轉無上正法輪
    如往三佛轉法輪 唯願如來亦復爾
    畢竟導師無退轉 示暗衆生一眞道
    如雨潤長諸草木 令諸衆生除熱渇
    佛施法雨於衆生 爲得無上無異果
    如來初生發誓言 我當救彼苦衆生
    衆生渇仰甘露味 願大施主施法雨
爾時世尊既受請已。往波羅奈鹿野林中仙
人住處。轉正法輪。如是法輪。諸天魔梵及餘
沙門。婆羅門等所不能轉。爾時世尊説四諦
時。憍陳如比丘得法眼淨。其聲遍聞三千大
千世界。爾時世尊説優陀那
    甚深之義不可説 第一實義無聲字
    憍陳比丘於諸法 獲得眞實之知見
    即是我往無量世 所得菩提今已得
如來轉是正法輪時。無量衆生悉得調伏。示
現如是大悲神通。衆生見已。阿僧祇人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如來如是十
六大悲。悉爲衆生而修起之。如來以是悲因
縁故。爲一一衆生。於恒河沙劫大地獄中。受
諸苦惱心不悔退。而其悲心亦無損減。以
是義故如來大悲不可思議。善男子。聲聞人
悲猶如畫皮。菩薩大悲猶如破肉。如來大悲
破骨徹髓。聲聞之悲讃佛所知。菩薩大悲勸
他令行。如來大悲授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記。聲聞悲心爲慈因縁。菩薩大悲爲調衆
生。如來大悲爲畢竟度。聲聞悲心因麁苦生。
菩薩大悲因離苦生。如來大悲因斷一切因
縁而生。善男子。如來修集如是大悲。若爲一
人住經一劫百劫千劫萬劫。至無量劫終不畢
竟入於涅槃。善男子。如來大悲成就如是無
量功徳◎。善男子。乃往過去無量無邊阿僧
祇劫。時世有佛號栴檀窟。界名大香劫名上
香。爾時世尊於三百三十二萬劫中。常以正
法教諸聲聞。時佛身上一一毛孔所出香氣。
遍滿三千大千世界。爾時此界無有臭穢名。
所有草木山河之屬悉栴檀香。衆生身香亦復
如是。一切無有身口意惡。諸佛弟子聞此香
已即得四禪。爾時乃有一萬諸佛。次第興世
皆同一號。號栴檀窟。是故彼劫名曰上香。爾
時如來作佛事已欲入涅槃。觀諸衆生誰未
調者我當調之。爾時如來以淨天眼。見有一
人在非有想非無想處。已於先佛種下上善
根。定當因佛而得度脱。非因聲聞得解脱也。
壽過八萬四千劫已。乃當下生來受五欲。當
得聞於大乘經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安住不退。爾時世尊以大悲故起大方便。告
諸比丘。我涅槃時到。作是言已即便入於不
悔三昧。示諸衆生令知涅槃。既知如來入涅
槃已。令諸大衆廣設供養。正法住世滿足六
十八萬四千歳。當爾之時佛諸弟子。乃至無
有一人於正法所作邪法想。爾時世尊以定
力故。八萬四千劫隱密此身不令衆見。過是
劫已。彼人即下生於人中大長者家。經八十
年彼佛即從三昧而起詣長者家。其家大小
悉無見者。唯是童子獨得見之。爾時世尊爲
令彼人於五欲中心生厭離。而爲説法。彼人
聞已。即得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
來知已即爲授記。善男子。汝於來世過七萬
二千阿僧祇百千劫。當得成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號曰寶上。如是音聲餘無聞者。唯
有一萬二千諸天同得聞之。聞已悉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倶作是言。願彼寶上成
佛之時。我等當於是佛法中。諮受正法而爲
弟子。爾時如來知是事已復與授記。寶上如
來成作佛時。汝等當作受法弟子。彼佛亦當
授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時栴檀窟佛
授彼記已。爾乃畢竟入於涅槃。一切諸天大
設供養。善男子。如來具足如是大悲。非諸
聲聞縁覺所知。善男子。爾時彼佛不斷佛種。
若有衆生供養三寶亦復如是。佛説如是大
悲功徳時。此會衆中有三恒沙等衆生發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半會大衆得成於忍。
半中之半得具如是十六大悲。其餘半半得
佛法忍。爾時一切諸天世人聞法歡喜。同聲
讃歎。善哉善哉◎。甚奇甚特。快説如是大
悲法門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三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陀羅尼自王菩薩品第二之三
善男子。如來復有三十二業。何等三十二。
善男子。如來能知是處非處。云何是處。云
何非處。善男子。若有造作身口意惡。得受安
樂無有是處。是名非處。若有造作身口意善。
受樂果者斯有是處。是名是處。若習慳貪得
大富者無有是處。修行惠施得大富者斯有
是處。毀破禁戒得受天身無有是處。護持淨
戒得受天身斯有是處。瞋恨之人得身端正無
有是處。修集忍辱得身端正斯有是處。懈怠
之人得大神通無有是處。勤修精進得大神
通斯有是處。放心散亂得定地者無有是處。
攝心不亂得定地者斯有是處。愚癡之人斷煩
惱氣無有是處。修智之人斷煩惱氣斯有是
處。若作五逆得無漏者無有是處。若無五逆
得無漏者斯有是處。以女人身作轉輪王無
有是處。以男子身得轉輪王斯有是處。帝釋
梵王佛亦如是。若轉輪王非法治國無有是
處。轉輪聖王正法治化斯有是處。欝單曰
人墮三惡道無有是處。欝單曰人壽終生天
斯有是處。殺生因縁得長壽者無有是處。以
是因縁壽命促短斯有是處。若有邪見得聖
道者無有是處。若有正見得聖道者斯有是
處。須陀洹人得第八有無有是處。須陀洹人
即涅槃者亦無是處。阿那含人受欲有身亦無
是處。阿羅漢人受後有者無有是處。賢聖之
人諮承異師無有是處。得不退忍退菩提者
無有是處。菩薩坐於菩提樹下。不得菩提而
起去者無有是處。如來若有煩惱習者亦無
是處。諸佛世尊。知有障礙無有是處。若有
能見如來頂者亦無是處。若有衆生能知如
來心境界者無有是處。如來之心不常定者
亦無是處。如來世尊有二語者無有是處。如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