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 (No. 1545_ 五百大阿羅漢玄奘譯 ) in Vol. 27

[First] [Prev+100] [Prev]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十八隨眠而未得阿羅漢果耶。答有謂已
離無所有處染未離非想非非想處染。彼
已斷欲界三十六隨眠。色界三十一隨眠下
三無色三十一隨眠而未得阿羅漢果彼或
是異生。或是不還者故。評曰彼不應作是
説。九十八隨眠依界建立不依地故。由此
彼問應答言無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四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不善納息第一之十
有身見與有身見爲幾縁。有身見與戒禁
取。乃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爲幾縁。乃
至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眠與無色界修所
斷無明隨眠爲幾縁。無色界修所斷無明隨
眠與有身見乃至無色界修所斷慢隨眠爲
幾縁。乃至廣説。問何故作此論。客爲止他
宗顯己義故。謂或有執。縁無實性如譬
喩者。問彼師何故作此執耶。答彼依契經
故作是執。謂契經説無明縁行。彼作是言。
無明無異相。行有異相。云何無異相法與
有異相法作縁而有實性。大徳説曰。諸師
隨想施設縁名非實有性。爲遮彼執顯實
有縁故作斯論。若執諸縁無實性者。應
一切法皆無實性。四縁具攝一切法故。謂
因縁攝一切有爲法。等無間縁除過去現在
阿羅漢最後心心所法。攝餘過去現在一切
心心所法。所縁縁増上縁總攝一切法
復次若諸縁性非實有者。則一切法無甚深
義。謂若顯示一切法時。若不攝在諸縁觀
察則爲麁淺易可了知。若攝在縁而觀察
者。則爲甚深過四大海。唯佛種智能究竟

復次若諸縁性非實有者。應不施設三種
菩提。謂以上智觀察縁性名佛菩提。若以
中智觀察縁性名獨覺菩提。若以下智觀
察縁性名聲聞菩提
復次若諸縁性非實有者。覺慧應無三品
轉義。謂諸覺慧下應常下。中應常中。上應
常上。然諸覺慧下可爲中。中可爲上。故諸
縁性定實有體。有功能故。由此尊者妙音
説曰。若諸縁性非實有者。師應不能令弟
子慧初劣後勝。弟子亦應常爲弟子不轉
成師。然由諸縁性實有故。師令弟子慧得
漸増。弟子有時得成師義。故諸縁性決定實
有。問若諸縁性是實有者。云何通彼所引契

答無明自體雖無異相而所作業得有異
相。謂無量門無量梯隥。功能差別與行作
縁。譬如一人有五伎藝。彼體雖一而
有五。復次爲欲顯示諸有爲法自性羸劣。
不得自在。依怙於他。無自作用。不隨己
欲故作斯論。自性羸劣者。謂諸有爲法從
縁生性立自性名。有説。有爲有生滅故自
性羸劣。有説。有爲從縁生故自性羸劣。如
契經説。苾芻當知。色是無常。諸因諸縁能生
色者亦是無常。既是無常因縁所起色云何
常。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由羸劣故諸有爲
法。或四縁生或三縁生或二縁生。尚無一縁
獨能生者。何況無縁。故有爲法自性羸劣。如
羸病者。或四人扶或三人扶。或二人扶方能
起住。尚無一人獨令起住。何況無人。不得
自在者。謂諸有爲法無自力用而可得生。
依怙於他者。謂諸有爲法必依怙他方能
起用。無自作用者。謂諸有爲法不能自起
分別作用。誰造於我我爲造誰。不隨己
欲者。謂諸有爲法無自欲樂勿令我生勿
令我滅而得遂者。復次爲欲開示迷縁
起者。縁起正理故作斯論。謂或有執。*唯有
無明縁行乃至生縁老死是縁起法。爲令
彼迷得開解故。顯有爲法皆是縁起。衆世
所言此中應説。復次勿爲止他顯己宗
義。但欲開示縁起正理令他得解故作斯

答有身見與有身見爲或四三二一縁。問何
故此中問有身見與有身見爲幾縁。答言
爲或四三二一縁。後智蘊中問法智與法
智爲幾縁答言因等無間所縁増上耶。答
是作論者意欲爾故。乃至廣説。復次此彼應
同而有異者。是作論者以種種説作種種
文莊嚴於義。使不雜亂令易受持
復次爲欲顯示二門二略二階二隥二炬
二明二文二影。如此所説彼亦應然。如彼
所説此亦應然。故作是説。復次此説是
了義彼説不了義。此説無別意彼説有別
意。此説無別因彼説有別因。此説是勝
義彼説是世俗。復次此所作論依四分別。
一分別界。二分別世。三分別刹那。四分別
等無間縁。彼所作論依一分別。謂但分別
等無間縁。故此所説與彼有異。此中四者
云何四。如有身見無間起有身見。即思惟
彼前生與後生爲四縁。謂一刹那有身見無
間。第二刹那有身見現在前。此後所生即縁
前起。彼前與後具作四縁。謂因・等無間・所
縁・増上縁。因縁者。謂前生有身見與後生有
身見爲二因。謂同類因及遍行因。等無間縁
者。謂後生有身見從前生有身見無間而生。
所縁縁者。謂後生有身見縁前生有身見而
生。増上縁者。謂前於後或*唯無障或不礙
生。此中因縁如種子法。等無間縁如開避
法。所縁縁如任杖法。増上縁如不障法。後
生有身見由前生有身見爲四縁攝受故。
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縁。此中三者
云何三。如有身見無間起有身見。不思惟
彼前生與後生爲三縁。除所縁。謂一刹那有
身見無間。第二刹那有身見現在前。此後所
生不縁前起。謂或縁色受想行識。或除前
有身見縁所餘行蘊。彼前與後但作三縁。
謂因・等無間・増上縁。釋此三縁如前廣説。
後生有身見由前生有身見爲三縁攝受
故。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縁。或有身
見無間起餘心。後起有身見。即思惟彼前生
與後生爲三縁除等無間。謂一刹那有身
見無間。第二刹那有身見不現在前。或邊執
見或邪見或見取或戒禁取或疑或貪或瞋或
慢或無明或有漏善或無覆無記心現在前。
此後還起有身見即縁前生有身見。彼前與
後但作三縁謂因・所縁・増上縁。釋此三縁
如前廣説。後生有身見由前生有身見爲
三縁攝受故。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
縁。此中二者云何二。如有身見無間起餘
心後起有身見。不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爲
二縁。謂因増上。謂一刹那有身見無間。第二
刹那有身見不現在前。或邊執見乃至或無
覆無記心現在前。此後還起有身見不縁
前生有身見。謂或縁色受想行識。或除有
身見縁所餘行蘊彼前與後但作二縁。謂
因・増上縁。釋此二縁如前廣説。後生有身
見由前生有身見爲二縁攝受故。能行世
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縁。此中一者云何一。後
生有身見與前生有身見。若作所縁爲所
縁増上。不作所縁一増上。以後與前無因
縁無等無間縁義故。問何故此中問一答
二。答論者作論立法非一。或有先遮後答。
或有先答後遮。先遮後答者。如此中説。若
作所縁爲所縁増上者是遮二縁。不作所
縁一増上者。是答一縁。先答後遮者如一
行納息説。若前生未斷則繋者是答繋。若前
未生設生已斷則不繋者是遮不繋。復有説
者。此倶是答。謂後與前若作所縁便爲二
縁答前二問。不作所縁但爲一縁答此
一問。前答二中但答一分。所未答者此中
答之。後准此釋未來有身見與過去現在
有身見。若作所縁爲所縁増上。不作所縁
一増上。未來現在有身見與過去有身見。若
作所縁爲所縁増上。不作所縁一増上。問
現在有身見正有作用可能縁境。過去有
身見作用已息如何能縁。而此中説若作所
縁爲所縁増上。答過去有身見曾在現在
時縁彼已滅。今雖過去追談彼用故作是
説。問此中前説後生有身見與前生有身見。
若作所縁。爲所縁増上。不作所縁一増上
者。説過去後生有身見與過去前生有身見
爲二一縁。何故不説未來有身見與未來
有身見爲二一縁耶。答應説而不説者。當
知此義有餘。復次此中但説有前後者。彼
無前後故略不説。問未來生位與未生者
豈無前後。答世無別故不名前後。問若爾
過去前生後生世既無別應非前後。答彼法
曾在現在等時有世別義故成前後。未來
不爾故略不説。欲界有身見與色無色界有
身見爲一増上。謂欲界有身見於上二界有
身見。或*唯無障或不礙生故爲一増上縁。
非因縁者。謂界地別因果斷故。非等無間
縁者。謂無下地煩惱無間上地煩惱現在前
故。非所縁縁者。謂決定無上地煩惱縁下
義故。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有身見。若
作等無間爲等無間増上。不作等無間一
増上。謂若住色無色界有身見倶生心而命
終起欲界有身見倶生心而結生者。彼色無
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有身見爲等無間増上
縁。非因縁者義如前説。非所縁縁者。謂諸
有身見不縁他地故。若不住色無色界有
身見倶生心而命終起欲界有身見倶生心
而結生者。彼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有身
見但爲一増上縁。非等無間縁者。謂彼欲
界有身見非色無色界有身見無間生故。非
餘二縁義如前説。色界有身見與無色界有
身見爲一増上義如前説。無色界有身見
與色界有身見。若作等無間爲等無間増
上。不作等無間一増上。此中諸義。准前應
知。如有身見與有身見。應知有身見與餘
一切非遍行。餘一切非遍行與一切非遍行。
一切遍行與一切非遍行亦爾。謂諸隨眠類
別有十。即五見五非見。五見者。謂有身見・
邊執見・邪見・見取・戒禁取。五非見者。謂疑・
貪・瞋・慢・無明。此中五名遍行。謂邪見・見取・
戒禁取・疑・無明。五名非遍行。謂有身見・邊
執見・貪・瞋・慢。此中有身見・邊執見・雖遍縁
自地故名遍行。而不縁他地故亦名非遍
行。由此攝在非遍行中如有身見與有身
見。應知有身見與餘一切非遍行亦爾者。
如有身見與有身見爲縁多少。有身見與
餘一切邊執見・貪・瞋・慢。爲縁多少亦爾。餘
一切非遍行與一切非遍行亦爾者。如有身
見與有身見爲縁多少。邊執見與邊執見・
貪・瞋・慢・有身見。貪與貪・瞋・慢・有身見・邊
執見。瞋與瞋・慢・有身見・邊執見・貪。慢與
慢・有身見・邊執見・貪・瞋爲縁多少亦爾。一
切遍行與一切非遍行亦爾者。如有身見
與有身見爲縁多少。邪見・見取・戒禁取・疑・
無明。一一與有身見・邊執見・貪・瞋・慢爲縁
多少亦爾。有身見與戒禁取爲縁。或四三
二一縁。此中四者云何四。如有身見無間起
戒禁取。即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爲四縁。謂
有身見刹那無間戒禁取刹那現在前。此後
所生即縁前起。彼前與後具作四縁。謂因・
等無間・所縁・増上縁。因縁者。謂前生有身見
與後生戒禁取爲二因。謂同類因及遍行
因。等無間縁者。謂後生戒禁取從前生有身
見無間而生。所縁縁者。謂後生戒禁取縁前
生有身見而生。増上縁者。謂前於後或唯無
障或不礙生。此中因縁如種子法。等無間
縁如開避法。所縁縁如任杖法。増上縁如
不障法。後生戒禁取由前生有身見爲四
縁攝受故。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縁。
此中三者云何三。如有身見無間起戒禁取。
不思惟彼前生與後生爲三縁除所縁
縁。謂有身見刹那無間戒禁取刹那現在前。
此後所生戒禁取不縁前有身見起。謂或
縁色受想行識。或*除有身見縁所餘行蘊。
彼前生有身見與後生戒禁取但作三縁。謂
因・等無間・増上縁。釋此三縁如前廣説。後
生戒禁取由前生有身見爲三縁攝受故。
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縁。或有身見
無間起餘心後起戒禁取。即思惟彼前生
與後生爲三縁除等無間。謂有身見刹那
無間戒禁取刹那不現在前。或有身見或邊
執見或邪見或見取或疑或貪或瞋或慢或無
明或有漏善或無覆無記心現在前。此後方
起戒禁取即縁前生有身見。彼前生有身見
與後生戒禁取但作三縁。謂因・所縁・増上
縁。釋此三縁如前廣説。後生戒禁取由前
生有身見爲三縁攝受故。能行世能取果
能作業能知縁。此中二者云何二如有身見
無間起餘心後起戒禁取。不思惟彼前生
與後生爲二縁。謂因・増上。謂有身見刹那
無間戒禁取刹那不現在前。或有身見乃至
無覆無記心現在前。此後方起戒禁取不縁
前生有身見。謂或縁色受想行識。或*除有
身見縁所餘行蘊。彼前生有身見與後生戒
禁取但作二縁。謂因・増上縁。釋此二縁如
前廣説。後生戒禁取由前生有身見爲二
縁攝受故。能行世能取果能作業能知縁。
此中一者云何一。後生有身見與前生戒禁
取。若作所縁爲所縁増上。不作所縁一増
上。以後與前無因縁無等無間縁義故。此
中問答如前應知。未來有身見與過去現在
戒禁取。若作所縁爲所縁増上。不作所縁
一増上。未來現在有身見與過去戒禁取。若
作所縁爲所縁増上。不作所縁一増上。此
中問答如前應知。欲界有身見與色無色界
戒禁取爲一増上。謂欲界有身見於上二界
戒禁取。或*唯無障或不礙生故爲一増上
縁。非因縁者。謂界地別因果斷故。非等無
間縁者。謂無下地煩惱無間上地煩惱現在
前故。非所縁縁者。謂決定無上地煩惱縁
下義故。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戒禁取。
若作所縁非等無間。爲所縁増上。謂若不
住色無色界有身見倶生心而命終起欲界
戒禁取倶生心而結生。此欲界戒禁取縁色
無色界有身見起。彼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
界戒禁取。爲所縁・増上縁。非因縁者義如
前説。非等無間縁者。謂彼欲界戒禁取非
色無色界有身見無間生故。若作等無間
非所縁。爲等無間増上。謂若住色無色界
有身見倶生心而命終起欲界戒禁取倶生
心而結生。此欲界戒禁取不縁色無色界有
身見起。彼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戒禁取
爲等無間増上縁。非因縁者義如前説。非
所縁縁者此不縁彼故。若作等無間及所
縁。爲等無間所縁増上。謂若住色無色界有
身見倶生心而命終起欲界戒禁取倶生心
而結生。此欲界戒禁取縁色無色界有身見
起。彼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戒禁取爲等
無間所縁増上。非因縁者義如前説。不作
等無間及所縁。一増上。謂若不住色無色界
有身見倶生心而命終起欲界戒禁取倶生
心而結生。此欲界戒禁取不縁色無色界有
身見起。彼色無色界有身見與欲界戒禁取
但爲一増上縁。非餘三縁義如前説。色界
有身見與無色界戒禁取爲一増上義如
前説。無色界有身見與色界戒禁取。若作所
縁非等無間。爲所縁増上。若作等無間非
所縁。爲等無間増上。若作等無間及所縁。
爲等無間所縁増上。不作等無間及所縁一
増上。此中諸義准前應知。如有身見與戒
禁取。應知有身見與餘一切遍行。一切遍行
與一切遍行。餘一切非遍行與一切遍行亦
爾。如有身見與戒禁取。應知有身見與餘
一切遍行亦爾者。如有身見與戒禁取爲
縁多少。有身見與邪見見取疑無明爲縁
多少亦爾。一切遍行與一切遍行亦爾者。
如有身見與戒禁取爲縁多少。邪見與邪
見見取戒禁取疑無明。見取與見取戒禁取
疑無明邪見。戒禁取與戒禁取疑無明邪見
見取。疑與疑無明邪見見取戒禁取。無明與
無明邪見見取戒禁取疑爲縁多少亦爾。餘
一切非遍行與一切遍行亦爾者。如有身
見與戒禁取爲縁多少。邊執見貪瞋慢一
一與邪見見取戒禁取疑無明爲縁多少亦

於諸法中。若問攝應依界分別。若問智應
依諦分別。若問識應依處分別。若問煩
惱應依部分別。如是分別諸法相時。則易
示現易可施設。此中問煩惱故應依五部
分別。五部者。謂見苦所斷見集滅道及修所
斷。見苦所斷煩惱有二種。一遍行。二不遍
行。見集所斷煩惱亦爾。見滅所斷煩惱有二
種。一有漏縁。二無漏縁。見道所斷煩惱亦
爾。修所斷煩惱*唯有一種。謂不遍行。此中見
苦所斷遍行煩惱與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爲
四縁。謂因等無間所縁増上。因縁者有四因。
謂相應倶有同類遍行。等無間縁者。謂見苦
所斷遍行煩惱無間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現
在前。所縁縁者。謂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縁見
苦所斷遍行煩惱而生。増上縁者。謂此與
彼*唯無障生。見苦所斷遍行煩惱與見
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爲四縁。因縁者有二
因。謂同類遍行。等無間縁者。謂見苦所斷遍
行煩惱無間。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現在前。
所縁縁者。謂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縁見苦
所斷遍行煩惱而生。増上縁如前説。見苦所
斷遍行煩惱與見集所斷遍行煩惱爲四
縁。因縁者*唯一因。謂遍行。等無間縁者。謂
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無間。見集所斷遍行煩
惱現在前。所縁縁者。謂見集所斷遍行煩惱
縁見苦所斷遍行煩惱而生。増上縁如前
説。見苦所斷遍行煩惱與見集所斷不遍行
煩惱。及見滅道修所斷一切煩惱爲三縁。
除所縁。因縁者。*唯一因。謂遍行。等無間縁
者。謂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無間。彼諸煩惱現
在前。増上縁如前説。非所縁縁者。彼諸煩
惱不能縁他部非遍行故。見苦所斷不遍
行煩惱與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爲四縁。因
縁者有三因。謂相應倶有同類。等無間縁者。
謂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無間。見苦所斷不
遍行煩惱現在前。所縁縁者。謂見苦所斷不
遍行煩惱。縁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而生。増
上縁如前説。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與見苦
所斷遍行煩惱爲四縁。因縁者。*唯一因。謂
同類。等無間縁者。謂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
無間。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現在前。所縁縁者。
謂見苦所斷遍行煩惱。縁見苦所斷不遍行
煩惱而生増上縁如前説。見苦所斷不遍行
煩惱。與見集所斷遍行煩惱爲三縁。除因。
等無間縁者。謂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無間。
見集所斷遍行煩惱現在前。所縁縁者。謂見
集所斷遍行煩惱。縁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
而生。増上縁如前説非因縁者。非遍行法
不與他部煩惱爲因。見苦所斷不遍行煩
惱。與見集所斷不遍行煩惱。及見滅道修所
斷一切煩惱爲等無間増上縁。等無間縁者。
謂見苦所斷不遍行煩惱無間。彼諸煩惱現
在前。増上縁如前説。非餘二縁者。不遍行
法定非他部染法因故。不遍行惑定不能
縁他部法故。如見苦所斷二種煩惱與九
種煩惱爲縁多少。見集所斷二種煩惱與九
煩惱爲縁多少應知亦爾。見滅所斷有漏縁
煩惱。與見滅所斷有漏縁煩惱爲四縁。因
縁者有三因。謂相應倶有同類。等無間縁者。
謂見滅所斷有漏縁煩惱無間見滅所斷有漏
縁煩惱現在前。所縁縁者。謂見滅所斷有漏
縁煩惱縁見滅所斷有漏縁煩惱而生。増上
縁如前説。見滅所斷有漏縁煩惱。與見滅所
斷無漏縁煩惱爲三縁。除所縁。因縁者*唯
一因。謂同類。等無間縁者。謂見滅所斷有漏
縁煩惱無間。見滅所斷無漏縁煩惱現在前。
増上縁如前説。非所縁縁者。謂見滅所斷
無漏縁煩惱*唯縁擇滅。非煩惱故。見滅所
斷有漏縁煩惱。與見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爲
三縁。除因。等無間縁者。謂見滅所斷有漏縁
煩惱無間。見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現在前。所
縁縁者。謂見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縁見滅所
斷有漏縁煩惱而生。増上縁如前説。非因
縁者非遍行法於他部染無因義故。見滅
所斷有漏縁煩惱。與見苦集所斷不遍行煩
惱。及見道修所斷一切煩惱爲等無間増上
縁非因非所縁。等無間縁者。謂見滅所斷有
漏縁煩惱無間。彼諸煩惱現在前。増上縁如
前説。非因縁義亦如上説。非所縁縁者。彼
諸煩惱非遍行故不縁他部。見滅所斷無漏
縁煩惱。與見滅所斷無漏縁煩惱爲三縁。
除所縁。因縁者有三因。謂相應倶有同類。等
無間縁者。謂見滅所斷無漏縁煩惱無間。見
滅所斷無漏縁煩惱現在前。増上縁如前説。
非所縁縁者。彼縁擇滅非煩惱故。見滅
所斷無漏縁煩惱。與見滅所斷有漏縁煩惱
爲四縁。因縁者*唯一因。謂同類。等無間縁
者。謂見滅所斷無漏縁煩惱無間。見滅所斷
有漏縁煩惱現在前。所縁縁者。謂見滅所斷
有漏縁煩惱。縁見滅所斷無漏縁煩惱而生。
増上縁如前説。見滅所斷無漏縁煩惱。與
見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爲三縁。除因。等無
間縁者。見滅所斷無漏縁煩惱無間。見苦集
所斷遍行煩惱現在前。所縁縁者。見苦集所
斷遍行煩惱。縁見滅所斷無漏縁煩惱而生。
増上縁如前説。非因縁者。不遍行惑與他
部染不爲因故。見滅所斷無漏縁煩惱。與
見苦集所斷不遍行煩惱及見道修所斷一切
煩惱。爲等無間増上縁。非因非所縁。等無
間縁者。謂見滅所斷無漏縁煩惱無間。彼諸
煩惱現在前。増上縁如前説。非因縁者。不
遍行*惑與他部染無因義故。非所縁縁
者。彼諸煩惱不遍行故不縁他部。如見滅
所斷二種煩惱。與九種煩惱爲縁多少。見
道所斷二種煩惱。與九煩惱爲縁多少應
知亦爾。修所斷煩惱與修所斷煩惱爲四
縁。因縁者有三因。謂相應倶有同類。等無間
縁者。謂修所斷煩惱無間。修所斷煩惱現在
前。所縁縁者。謂修所斷煩惱。縁修所斷煩
惱而生。増上縁如前説。修所斷煩惱。與見
苦集所斷遍行煩惱爲三縁。除因。等無間
縁者。謂修所斷煩惱無間。見苦集所斷遍行
煩惱現在前。所縁縁者。謂見苦集所斷遍行
煩惱。縁修所斷煩惱而生。増上縁如前説。
非因縁者。非遍行法不爲他部染法因故。
修所斷煩惱。與見苦集所斷不遍行煩惱。及
見滅道所斷一切煩惱。爲等無間増上縁。非
因非所縁。等無間縁者。謂修所斷煩惱無
間。彼諸煩惱現在前。増上縁如前説。非因
縁者。非遍行法不爲他部染法因故。非所
縁縁者。不遍行*惑皆不能縁他部法故
又諸煩惱有十五部。謂三界各有見苦乃至
修所斷五部。於中一一與十五部爲縁多
少如理應思。又一一界五部煩惱分爲九種。
合二十七。於中一一與二十七爲縁多少
如理應思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五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一行納息第二之一
有九結。謂愛結乃至慳結。若於此事有愛
結繋亦有恚結繋耶。如是等章及解章義
既領會已。次應廣釋。此中事者。事有五種。
一自體事。二所縁事。三繋事。四因事。五攝受
事。自體事者。如見蘊説。若事能通達彼事能
遍知耶。設事能遍知彼事能通達耶彼於諸
忍諸智自體以事聲説即彼復説若事已得
彼事成就耶。設事成就彼事已得耶。此中有
説。一切法自體以事聲説。有作是説。若法
有得者以事聲説。所縁事者。如品類足説。
一切法皆是智所知隨其事。云何隨其事。謂
若法是此智所行境。彼於所縁以事聲説。
然契經説。當爲汝等説四十四智事及七十
七智事者。阿毘達磨諸論師言。彼經説自體
事。謂諸忍智縁有支者以事聲説尊者妙音
作如是説。彼經説所縁事。謂諸忍智所縁
有支以事聲説。繋事者。如此中説。若於此
事有愛結繋亦有恚結繋耶。乃至廣説。此
中五部法以事聲説。謂見苦集滅道修所斷
法。是五部煩惱所繋事故説名繋事。因事者。
如品類足説。云何有事法。云何無事法。彼意
説有因法無因法。又伽他説
    苾芻心寂靜 能永斷諸事
    彼生死盡故 不受於後有
彼頌意説。一切生死皆依於因。有因故有
生死。因斷故生死盡。由此不復受未來三
有生。攝受事者。如契經説。應捨田事宅事
財事攝受之心。應離田事宅事財事攝受之
業。又伽他説
    若於田事財 牛馬等僮僕
    男女親別欲 是人名極貪
又在家者作如是言。我攝此事我持此事。
諸如是等名攝受事。復有五事。一界事。二
處事。三蘊事。四世事。五刹那事。於此十事。
此中但依繋事作論。不依餘九
阿毘達磨諸論師言。所繋事是實能繋結亦
實。補特伽羅是假犢子部説。所繋事是實。能
繋結亦實。補特伽羅亦是實。譬喩者説。能繋
結是實。所繋事是假。補特伽羅亦假。問彼何
故説所繋事是假耶。答彼説有染與無染
境不決定故知境非實。謂如有一端正女
人種種莊嚴來入衆會。有見起敬。有見起
貪。有見起瞋。有見起嫉。有見起厭有見
起悲。有見生捨。應知此中子見起敬。諸
耽欲者見而起貪。諸怨憎者見而起瞋。諸同
夫者見而起嫉。諸有修習不淨觀者見而起
厭。諸離欲仙見起悲慜。作如是念。此妙
色相不久當爲無常所滅。諸阿羅漢見而生
捨。由此故知境無實體。彼説非理。所以者
何。若境非實。應不作縁生心心所。若爾應
無染淨品法。補特伽羅定非實有。佛説無
我無我所故
諸煩惱有與五識相應。有與意識相應。五
識相應者若在過去繋過去事。若在現在
繋現在事。若在未來生法者繋未來事。不
生法者繋三世事。意識相應者。若在過去若
在未來若在現在。皆容繋三世事。復次眼
識相應煩惱於色處作所縁繋。於彼相應意
處法處作相應。繋耳識相應煩惱於聲處
作所縁繋。於彼相應意處法處作相應繋。
鼻識相應煩惱於香處作所縁繋。於彼相
應意處法處作相應繋。舌識相應煩惱於味
處。作所縁繋。於彼相應意處法處作相應
繋。身識相應煩惱於觸處作所縁繋。於彼
相應意處法處作相應繋意識相應煩惱於
十二處作所縁繋。於彼相應意處法處作
相應繋。是謂一行略毘婆沙。若於此事有
愛結繋亦有恚結繋耶。答若於此事有恚
結繋必有愛結繋。或有愛結繋無恚結繋。
謂於色無色界法有愛結未斷。此中愛結
通三界五部。唯有漏縁非遍行。恚結唯
欲界通五部。唯有漏縁非遍行。諸具縛者
於欲界五部事。若有愛結繋亦有恚結繋。
若有恚結繋亦有愛結繋。於色無色界五
部事。有愛結繋無恚結繋。不具縛者於
欲界五部事。隨未斷處有愛結繋。亦有
恚結繋。若已斷處無愛結繋。亦無恚結
繋。於色無色界五部事。隨未斷處有愛結
繋。無恚結繋。若已斷處無愛結繋。亦無
恚結繋。由愛結長恚結短故。所問應作順
後句答。若於此事有恚結繋必有愛結繋。
謂於欲界五部未斷盡事。或有愛結繋。無
恚結繋。謂於色無色界法有愛結未斷。此
中或有八地未斷。乃至或有非想非非想處
未斷。於此地中或有五部未斷。乃至或有
修所斷未斷。於此部中或有九品未斷。乃
至或有下下品未斷。此中總相説未斷言。問
何故色無色界五部法無恚結繋耶。答以上
二界無恚結故。問何故上二界無恚結耶。
答彼於恚結非田器故。復次諸瑜伽師厭
患恚結求上二界。若上二界有恚結者。諸
瑜伽師不應求彼勤修加行。若法下地有
上地亦有者。是則應無漸次滅法。此若無者
亦應無有究竟滅法。是所引故。若復撥無
究竟滅法則亦應撥解脱出離。勿有斯過
故上二界無有恚結。復次恚結必依麁澁相
續。色無色界相續細滑勝奢摩他所滋潤故
無有恚結。復次若於此界有憂苦根則有
恚結。諸有情類依憂苦根於他相續起瞋
恚故。色無色界無憂苦根故無恚結。復次
若欲界中有無慚無愧則有恚結。有情依
止無慚無愧於他相續起瞋恚故。上二界
無無慚無愧故無恚結。復次若於是界有
嫉與慳則有恚結。諸有情類依止嫉慳於
他相續起瞋恚故。色無色界無嫉無慳故
無恚結。復次若於是界有女男根則有恚
結。諸有情類依女男根於他相續起瞋恚
故。色無色界無女男根故無恚結。復次若
於此界有段食貪則有恚結。諸有情類依
段食貪於他相續起瞋恚故。色無色界無
段食貪故無恚結。復次若於此界有婬欲
愛則有恚結。諸有情類依婬欲愛於他相
續起瞋恚故。色無色界無婬欲愛故無恚
結。復次若於此界有五重蓋則有恚結。諸
有情類依五重蓋於他相續起瞋恚故。色
無色界無五重蓋故無恚結。復次若於是
界有五妙欲則有恚結。諸有情類依五妙
欲起瞋恚故。色無色界無五妙欲故無恚
結。復次若於是界有怨憎相則有恚結。怨
憎相者。謂九惱事。色無色界無怨憎相。故
無恚結。由此尊者妙音説言。有情若遇諸
怨憎相便起恚結。諸怨憎相上二界無故無
恚結。復次慈是恚結近對治道。色界有慈故
無恚結。如處若有吠嵐婆風。是處雲烟必
不得住。色界無故無色亦無。非諸煩惱下
地所無上地得有漸次斷故。若於此事有
愛結繋亦有慢結繋耶。答如是。設有慢結
繋。復有愛結繋耶。答如是。謂愛慢結倶通
三界五部。唯有漏縁非遍行長短等故。所
問應作如是句答。若具縛者。三界五部事
皆爲二結繋。不具縛者。隨已斷處無二結
繋。若未斷處有二結繋。或有九地乃至或
有一地於此地中或有五部乃至或有一
部。於此部中或有九品乃至或有一品。故
言如是
若於此事有愛結繋亦有無明結繋耶。答
若於此事有愛結繋必有無明結繋或有
無明結繋無愛結繋。謂苦智已生集智未
生。於見苦所斷法。有見集所斷無明結未
斷。此中愛結通三界五部。唯有漏縁非遍
行。無明結通三界五部。有漏無漏縁遍行非
遍行。諸具縛者於三界五部事。若有愛結
繋亦有無明結繋。若有無明結繋亦有愛
結繋。不具縛者於已斷處。或有遍行無
明結繋無愛結繋。無明結長。愛結短故。
所問應作順前句答謂於三界五部事中
若有愛結繋必有無明結繋。或有無明結
繋無愛結繋。廣説如前。謂苦智已生集
智未生。見苦所斷愛無明結。於自部事已
斷盡。故倶不能繋。見集所斷遍行無明結
於見苦所斷事爲所縁繋。見集所斷愛結
於見苦所斷事。非所縁繋。非遍行故。非相
應繋。是他聚故。若於此事有愛結繋亦有
見結繋耶。答應作四句。此中愛結通三界
五部。唯有漏縁非遍行。見結通三界唯四
部通有漏無漏縁遍行非遍行。諸具縛者於
三界五部事。若有愛結繋亦有見結繋。若
有見結繋亦有愛結繋。不具縛者愛結通
五部故長。唯有漏縁非遍行故短。見結唯四
部故短。通有漏無漏縁遍行非遍行故長此
二互有長短義故。所問應作四句而答。或
有愛結繋無見結繋。謂集智已生滅智未
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於修所
斷法有愛結未斷。此中見滅道所斷見結不
相應法者。謂彼邪見自性及見取・戒禁取疑・
貪・瞋・慢不共無明等聚相應不相應法。於此
諸法愛未斷故。有愛結繋。彼於自聚。爲所
縁繋及相應繋。若於他聚爲所縁繋。非相
應繋無見結繋。所以者何。遍行見結縁五
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此見結不相應
法。非所縁繋。無漏縁故。非相應繋。是他聚
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彼於修所斷法
愛未斷故有愛結繋。或有九地愛結未斷。
乃至或有一地愛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
九品愛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愛結未斷無
見結繋所以者何遍行見結縁五部者彼已
斷故。修所斷部無見結故。復次滅智已生道
智未生。於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於修
所斷法。有愛結未斷。此中見道所斷見結不
相應法如前説。於此諸法及於修所斷法。
有愛結繋無見結繋亦如前説。復次具見
世尊弟子於修所斷法有愛結未斷。此中
道類智已生具見三界四聖諦故名爲具見。
彼於修所斷法愛未斷故。有愛結繋或有
地愛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愛結未斷。
於此地中或有九品愛結未斷乃至或有
一品愛結未斷無見結繋所以者何。一切見
結彼已斷故。或有見結繋無愛結繋。謂苦
智已生集智未生。於見苦所斷法有見集
所斷見結未斷。此中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見
苦所斷愛結見結二倶已斷。見集所斷見結
未斷故。於見苦所斷法爲所縁繋。見集所
斷愛結雖未斷而於見苦所斷法。非所縁
繋非遍行故。非相應繋。是他聚故。或有二
倶繋。謂具縛者於見修所斷法有二結繋。
問何故名具縛者。答由此有情一切支分皆
能縛故。一切支分皆被縛故。名爲具縛。一
切支分皆能縛者。五部煩惱皆能爲縛。一切
支分皆被縛者。五部諸法皆被繋縛。此具縛
者於見苦所斷法有一部愛結繋二部見結
繋。於見集所斷法亦爾。於見滅所斷見結
相應法。有一部愛結繋三部見結繋。於見結
不相應法有一部愛結繋三部見結繋。於見
道所斷法亦爾。於修所斷法有一部愛結
繋二部見結繋。復次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
見集滅道修所斷法有二結繋。此中於見集
所斷法。有一部愛結繋一部見結繋。於見滅
所斷見結相應法。有一部愛結繋二部見結
繋於見結不相應法。有一部愛結繋一部見
結繋。於見道所斷法亦爾。於修所斷法有
一部愛結繋一部見結繋。爾時於見苦所斷
法。雖有見結繋而無愛結繋。故此不説。復
次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滅道所斷見結
相應法有二結繋。此中於見滅道所斷見結
相應法。各有一部愛結繋一部見結繋。爾時
於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修所斷法。
雖有愛結繋而無見結繋。故此不説。復次
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道所斷見結相應
法有二結繋。此中於見道所斷見結相應
法。有一部愛結繋一部見結繋。爾時於見
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修所斷法雖有愛
結繋而無見結繋。故此不説。或有二倶
不繋。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見苦集所
斷法無二結繋。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
見苦集滅所斷法無二結繋。具見世尊弟子
於見所斷法無二結繋。已離欲染於欲界
法無二結繋。已離色染於欲色界法無
二結繋。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結繋。
此中諸法能繋所繋倶已斷故皆離二結。謂
愛見結倶離繋故。此復應作頗設問答。頗
有見滅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愛結繋無
見結繋。非不見隨眠之所隨増耶。答有。
謂六品結斷已入正性離生。集智已生滅
智未生。見滅道所斷前六品見結相應法有
愛結繋。後三品愛結縁彼未斷故。無見結
繋遍行見結縁五部者彼已斷故。自部前六
品無漏縁見結亦已斷故。自部後三品無漏
縁見結雖未斷而於前六品已斷見結相
應法非所縁繋無漏縁故非相應繋。是他
聚故。而見隨眠非不隨増。見取戒禁取自部
後三品於前六品猶隨増故。見隨眠通五
見見結唯是前三見故。如對見結。對疑結
亦爾謂如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
漏縁遍行非遍行。疑結亦爾。是故愛結若對
疑結如對見結。若於此事有愛結繋亦
有取結繋耶。答應作四句。此中愛結通三
界五部唯有漏縁非遍行。取結通三界唯
四部有漏縁通遍行非遍行。諸具縛者於三
界五部事。若有愛結繋亦有取結繋。若有
取結繋。亦有愛結繋不具縛者愛結通五
部故長唯非遍行故短取結通遍行非遍行
故長。唯四部故短。此二互有長短義故所
問應作四句而答。或有愛結繋無取結繋。
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修所斷法有愛
結未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修所斷法
有愛結未斷。具見世尊弟子於修所斷法
有愛結未斷。此中或有九地愛結未斷。乃至
或有一地愛結未斷。於此地中或有九品
愛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愛結未斷由未
斷故有愛結繋無取結繋。所以者何。遍行
取結縁五部者彼已斷故。非遍行取結未斷。
已斷於修所斷法非能繋故。修所斷部無
取結故。或有取結繋無愛結繋。謂苦智已
生集智未生。於見苦所斷法有見集所斷
取結未斷。此中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見苦所
斷愛結取結二倶已斷。見集所斷取結未斷
故。於見苦所斷法爲所縁繋。見集所斷愛
結雖未斷而於見苦所斷法。非所縁繋非
遍行故。非相應繋是他聚故
或有二倶繋。謂具縛者於見修所斷法有
二結繋。此中具縛者於見苦所斷法。有一部
愛結繋二部取結繋。於見集所斷法亦爾。
於見滅所斷法。有一部愛結繋三部取結繋。
於見道所斷法亦爾。於修所斷法。有一部
愛結繋二部取結繋。復次苦智已生集智未
生。於見集滅道修所斷法有二結繋。此中
於見集所斷法。有一部愛結繋一部取結繋。
於見滅道所斷法。各有一部愛結繋二部取
結繋。於修所斷法有一部愛結繋一部取結
繋爾時於見苦所斷法。雖有取結繋而無
愛結繋。故此不説。復次集智已生滅智未
生。於見滅道所斷法有二結繋。此中於見
滅道所斷法。各有一部愛結繋一部取結繋。
爾時於修所斷法。雖有愛結繋而無取結
繋。故此不説。復次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
見道所斷法有二結繋。此中於見道所斷
法有一部愛結繋一部取結繋。爾時於修所
斷法雖有愛結繋而無取結繋。故此不説。
或有二倶不繋。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
見苦集所斷法無二結繋。滅智已生道智未
生。於見苦集滅所斷法無二結繋。具見世
尊弟子。於見所斷法無二結繋。已離欲染
於欲界法無二結繋。已離色染於欲色界
法無二結繋。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
結繋。此中諸法能繋所繋倶已斷故皆離二
結。謂愛取結倶離繋故。若於此事有愛結
繋亦有嫉結繋耶。答若於此事有嫉結繋
必有愛結繋。或有愛結繋無嫉結繋。謂於
欲界見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法有愛結未
斷。此中愛結通三界五部。唯有漏縁非遍
行。嫉結唯欲界修所斷有漏縁非遍行。諸具
縛者於欲界修所斷事。若有愛結繋亦有
嫉結繋若有嫉結繋亦有愛結繋。於欲界
見所斷四部事及色無色五部事。有愛結繋
無嫉結繋。不具縛者若未離欲染於欲界
修所斷事具二結繋。於三界見所斷四部
事。隨未斷處有愛結繋無嫉結繋。若已斷
處無二結繋。於色無色界修所斷事。有愛結
繋。無嫉結繋。已離欲染於欲界五部事無
二結繋。於色無色界五部事。隨未斷處有
愛結繋無嫉結繋。若已斷處無二結繋。由
愛結長嫉結短故。所問應作順後句答。若
於此事有嫉結繋必有愛結繋。謂於欲界
修所斷未離繋事。或有愛結繋無嫉結繋。
謂於欲界見所斷法有愛結未斷。此中或
有四部愛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愛結未斷。
於色無色界法有愛結未斷。此中或有八
地愛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愛結未斷。於此
地中或有五部愛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愛
結未斷。於此部中或有九品愛結未斷。乃
至或有一品愛結未斷。由未斷故有愛結
繋無嫉結繋。所以者何。見所斷部無嫉結
故。色無色界亦無嫉結。彼無嫉慳如前恚
説。如對嫉結對慳結亦爾。謂嫉與慳倶唯
欲界修所斷。有漏縁非遍行故。如愛結對
後作一行。慢結對後作一行亦爾。謂愛與
慢倶通三界五部。唯有漏縁非遍行故
若於此事有恚結繋亦有慢結繋耶。答若
於此事有恚結繋必有慢結繋。或有慢結
繋無恚結繋。謂於色無色界法。有慢結未
斷。此中恚結唯欲界通五部唯有漏縁非遍
行。慢結通三界五部。唯有漏縁非遍行。諸
具縛者於欲界五部事。若有恚結繋亦有
慢結繋。若有慢結繋。亦有恚結繋。於色無
色界五部事。有慢結繋無恚結繋。不具縛
者於欲界五部事。隨未斷處有恚結繋亦
有慢結繋。若已斷處無恚結繋亦無慢結
繋於色無色界五部事。隨未斷處有慢結
繋無恚結繋。若已斷處無慢結繋亦無恚
結繋。由恚結短慢結長故。所問應作順前
句答。若於此事有恚結繋必有慢結繋謂
於欲界五部未斷盡事。或有慢結繋無恚
結繋。謂於色無色界法。有慢結未斷此中
或有八地未斷。乃至或有一地未斷。於此
地中或有五部未斷。乃至或有一部未斷。
於此部中或有九品未斷。乃至或有一品
未斷。若於此事有恚結繋亦有無明結繋
耶。答若於此事有恚結繋必有無明結繋。
或有無明結繋無恚結繋謂未離欲染。苦
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見苦所斷法。有
見集所斷無明結未斷。此中恚結唯欲界通
五部。唯有漏縁非遍行無明結通三界五部
有漏無漏縁遍行非遍行。諸具縛者於欲界
五部事。若有恚結繋亦有無明結繋。若有
無明結繋亦有恚結繋。於色無色界五部
事。有無明結繋無恚結繋。不具縛者於欲
界已斷處。或有遍行無明結繋無恚結繋。
於色無色界未斷處亦爾。由恚結短無明
長故。所問應作順前句答。若於此事有
恚結繋必有無明結繋。謂於欲界五部未斷
盡事。或有無明結繋無恚結繋。謂未離欲
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見苦所斷
法。有見集所斷無明結未斷。此中未離欲
染者。若已離欲染於欲界法二結倶無故
説未離彼。苦智已生集智未生。見苦所斷
恚與無明二倶已斷。見集所斷遍行無明猶
未斷故。於見苦所斷法爲所縁繋。見集所
斷恚結於見苦所斷法非所縁繋非遍行
故。非相應繋是他聚故。復次於色無色界
法有無明結未斷。此中或有八地無明結未
斷。乃至或有一地無明結未斷。於此地中
或有五部無明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無明
結未斷。於此部中或有九品無明結未斷。
乃至或有一品無明結未斷。由未斷故有
無明結繋。無恚結繋彼無恚結故。若於此
事有恚結繋亦有見結繋耶。答應作四
句。此中恚結唯欲界通五部唯有漏縁非遍
行。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漏無漏縁遍
行非遍行。諸具縛者於欲界五部事。若有恚
結繋亦有見結繋。若有見結繋亦有恚結
繋。於色無色界五部事。有見結繋無恚結
繋。不具縛者恚結通五事故長。唯欲界有漏
縁非遍行故短。見結通三界有漏無漏縁遍
行非遍行故長。唯四部故短。此二互有長短
義故。所問應作四句而答。或有恚結繋
無見結繋。謂未離欲染集智已生滅智未
生。於欲界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
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此中見滅道
所斷見結不相應法者。謂邪見自性及見取・
戒禁取・疑・貪・瞋慢・不共無明等聚相應不相
應法。於此諸法恚未斷故有恚結繋。彼於
自聚爲所縁繋及相應繋。若於他聚爲所
縁繋非相應繋無見結繋。所以者何。遍行
見結縁五部者彼已斷故。餘未斷者於此
見結不相應法非所縁繋無漏縁故。非相
應繋是他聚故。自性與自性不相應故。彼
於欲界修所斷法。恚未斷故有恚結繋。或
有九品恚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恚結未斷
無見結繋。所以者何。遍行見結縁五部者
彼已斷故。修所斷部無見結故。復次滅智已
生道智未生。於欲界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
法。及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此中
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如前説。於此諸
法及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繋無見結
繋亦如前説。復次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
染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彼於欲
界修所斷法。恚未斷故有恚結繋無見結
繋如前應知。或有見結繋無恚結繋。謂未
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見苦
所斷法。有見集所斷見結未斷。於色無色界
法有見結未斷。此中苦智已生集智未生。
見苦所斷恚結見結二倶已斷。見集所斷見
結未斷故。於見苦所斷法爲所縁繋。見集
所斷恚結雖未斷。而於見苦所斷法非所
縁繋非遍行故。非相應繋是他聚故。於
色無色界法。有見結未斷者。或有八地見
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地見結未斷。於此地
中或有四部見結未斷。乃至或有一部見結
未斷。由未斷故有見結繋無恚結繋彼無
恚故。或有二倶繋。謂具縛者於欲界見修
所斷法有二結繋。此具縛者於欲界見苦所
斷法。有一部恚結繋二部見結繋。於欲界見
集所斷法亦爾。於欲界見滅所斷見結相應
法。有一部恚結繋三部見結繋。於彼見結不
相應法。有一部恚結繋二部見結繋。於欲界
見道所斷法亦爾。於欲界修所斷法。有一
部恚結繋二部見結繋。復次未離欲染苦智
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見集滅道修所斷法
有二結繋。此中於欲界見集所斷法。有一
部恚結繋一部見結繋。於欲界見滅所斷見
結相應法。有一部恚結繋二部見結繋。於彼
見結不相應法。有一部恚結繋一部見結繋。
於欲界見道所斷法亦爾。於欲界修所斷
法。有一部恚結繋一部見結繋。爾時於欲界
見苦所斷法。雖有見結繋而無恚結繋。故
此不説。復次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欲界
見滅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二結繋。此中未
離欲染於欲界見滅道所斷見結相應法。
各有一部恚結繋一部見結繋。爾時於欲界
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及修所斷法。雖
有恚結繋而無見結繋。故此不説。復次滅
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見道所斷見結相
應法有二結繋。此中未離欲染於欲界見
道所斷見結相應法。有一部恚結繋一部見
結繋。爾時於欲界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
及修所斷法。雖有恚結繋而無見結繋。故
此不説
*説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六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五十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結蘊第二中一行納息第二之二
或有二倶不繋。謂集智已生滅智未生。於
見苦集所斷法。及於色無色界見滅道所斷
見結不相應法。并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
二結繋。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見苦集滅所
斷法。及於色無色界見道所斷見結不相應
法。并於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繋。具
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見所斷法。及於
色無色界修所斷法無二結繋。已離欲染
於欲界法無二結繋。已離色染於欲色界
法無二結繋。已離無色染於三界法無二
結繋。此中諸法能繋所繋倶已斷故皆離二
結。謂恚見結倶離繋故。問欲界有恚。彼於
恚結得離繋時可説不繋。色無色界本無
恚結。如何言彼恚結不繋。答不繋有二種。
一從繋得不繋。二本性無繋。故名不繋。欲
界諸法有恚結故。得解脱時説彼從繋而
得不繋。上二界法本無恚結。故説彼爲本
性不繋。以不繋言含二種義故。此説爲二
倶不繋。如毘奈耶説有二種補特伽羅。名
爲清淨。一者本來不犯禁戒。二者犯已如法
悔除。第一本性無染故名清淨。第二從染得
淨故名清淨。不繋亦爾。故無有失。問色無
色界見滅道所斷見結不相應法何者是耶。
答彼邪見自性及見取戒禁取疑貪慢不共無
明等聚相應不相應法。相應法者。謂邪見自
性及見取乃至不共無明聚中心心所法。不
相應法者。謂邪見乃至不共無明聚中。所有
四相及彼諸得聚中能相所相。如對見結。對
疑結亦爾。謂如見結通三界唯四部通有
漏無漏縁遍行非遍行。疑結亦爾。是故恚結
若對疑結如對見結。若於此事有恚結
繋亦有取結繋耶。答應作四句。此中恚結
唯欲界通五部。唯有漏縁非遍行。取結通
三界唯四部有漏縁通遍行非遍行。諸具縛
者於欲界五部事。若有恚結繋亦有取結
繋。若有取結繋亦有恚結繋。於色無色界
五部事。有取結繋無恚結繋。不具縛者恚
結唯欲界非遍行故短。通五部故長。取結唯
四部故短。通三界遍行非遍行故長。此二
互有長短義故。所問應作四句而答。或
有恚結繋無取結繋。謂未離欲染。集智已
生滅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
斷。滅智已生道智未生。於欲界修所斷法
有恚結未斷。具見世尊弟子。未離欲染於
欲界修所斷法有恚結未斷。此中或有九品
恚結未斷。乃至或有一品恚結未斷。由未
斷故有恚結繋無取結繋。所以者何。遍行
取結縁五部者彼已斷故。非遍行取結於修
所斷法未斷已斷倶不能繋故。修所斷部
無取結故。或有取結繋無恚結繋。謂未
離欲染。苦智已生集智未生。於欲界見苦
所斷法。有見集所斷取結未斷。於色無色界
法有取結未斷。此中未離欲染。苦智已生
集智未生。欲界見苦所斷恚結取結二倶已
斷。欲界見集所斷取結未斷故。於欲界見苦
所斷法爲所縁繋。欲界見集所斷恚結雖未
斷而於欲界見苦所斷法。非所縁繋非遍
行故。非相應繋是他聚故。於色無色界法
有取結未斷者。或有八地取結未斷。乃至或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