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須眞天子經 (No. 0588_ 竺法護譯 ) in Vol. 15

[First] [Prev]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衆經方便。*答言菩薩得四等無盡。何等爲
四。一者義。二者法。三者次第。四者報答。是
爲四。以一絶句。於百千劫。廣爲一切分別
演教。而是教不近有爲不有所染。已淨無所
却。*而是教於諸法界不動轉。於一切受而爲
作受。是故菩薩得分別知衆經方便。賢者摩
訶拘絺復問。*云何菩薩得義法次第報答
四事。*答言菩薩於寂然法得此。*已義等教
授*以住於法。以法等教授於所爲常歡喜而
無恨。以等次第教授*而響不可護持。以
答教授。是故菩薩得義法次第報答
賢者羅雲復問。*云何菩薩得淨其戒。*答言
*惟*羅雲。菩薩以淨戒三昧。捨戒犯戒。將養
一切。是故菩薩而得淨戒。賢者阿難復問。
*云何菩薩而得博聞。*答言。菩薩一切諸
佛所説。樂欲聽聞。已聞則受其義。聞已皆
持。所聞便以教授。是爲菩薩而得博聞。於
是諸大弟子歡喜默然
爾時須眞天子謂諸大弟子言。屬文殊師利
所説法仁寧有是事乎。諸大弟子言。吾等尚
不能了知一法。何況爾所法耶。天子言。仁者
若干種身。各各異類。其道義一也。大弟子答
言。譬如牛跡中水。諸餘弟子所知如是。若車
轂隱地其處受水。吾等之類其譬如是。譬如
大海其水廣長。無有邊幅深難得底。於聲
聞辟支佛中。菩薩爲尊。天子讃言。善哉善
哉。所説至誠而不貢高。文殊師利言。如是天
子。弟子所言而不貢高。稱譽菩薩。審諦實
爾。天子問文殊師利。仁者云何作是説。*答
言。如是天子。聲聞辟支佛。爲猗貢高爲離貢
高。菩薩貢高出彼輩上。合聚佛法則是菩薩
爲行勇悍。天子復*問。菩薩貢高。欲令他人
稱譽耶。*答言欲將導一切故。如是天子。天
子復*問。云何如是。*答言天子。是故菩薩方
便稱譽佛乘。毀弟子乘。於大衆中。自現身所
行及法事。所以者何。欲令一切皆發道意。不
欲使人起小道意。所以者何。焦燒佛種故。教
一切人皆令遠離。所以者何。不欲令人貪樂
故也。如是天子。欲令菩薩發大乘滅弟子乘
故。天子復*問。得無過耶。*答言天子稱譽摩
尼琉璃水精甚淨。無所沾汚。寧復過乎。天
子報言。所説無過。*答言如是天子。菩薩稱
譽大乘毀弟子乘。不増不減也。天子。譬如
長者子稱譽轉輪聖王功徳。毀呰國中諸貧
乞者。豈有不可。天子言無不可也。文殊師
利。自如所説耶。*答言如是天子。菩薩稱譽
大乘而毀呰弟子乘者。而無所損。佛爾時
讃歎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如是所説爲
甚快也。何以故。文殊師利。稱譽大乘毀弟
子乘。弟子則毀一切乘矣。所以然者。其大
乘者。皆生一切乘故
佛説須眞天子經卷第二









佛説須眞天子經卷第三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無畏品第五
須眞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菩薩何從造發道
意。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從一切欲而
起道意。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正作此
語。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於愛欲中與
欲從事。爾乃成道不隨愛欲。則菩薩何縁得
起一切道意。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心從何
所建立於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於諸佛
法中建立道意。何以故。天子。道意本從諸佛
法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一切佛法在何所
起。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一切佛法本無無所
起。何以故。天子如虚空本無。從虚空
起一切佛法。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一切佛法
爲幾何乎。可數知不。文殊師利答言。天子。
如諸法等佛法亦爾。所以者何。如一切法。如
來從是最正覺故。是故天子。如諸法等。佛
法之數等亦如是。天子復問。云何文殊師利。
婬怒癡寧復是佛法耶。文殊師利答言爾。天
子。婬怒癡是爲佛法。何以故。愛欲無覺。以
道之教教授故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將
無一切皆當得佛耶。文殊師利答言。天子。一
切皆當得佛。審當作佛。卿莫疑也。所以者
何。天子。一切當得如來正覺故。天子復問。
文殊師利。云何皆得佛乎。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爲入寂然。爲入空故。天子復問。文殊
師利。寂之與空云何得覺。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若不得空何從得覺乎。用空無侶無強
無弱故。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如來曉空便
得道乎。文殊師利答言爾。天子。如所語空
則是道。佛説解空則爲入道。天子復問。文
殊師利。如空之行當云何行。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無色欲行是則空行。於欲界行不爲情
行亦不香行。亦不色行亦不無色行。亦不身
行亦不心行。何以故。不行是行是亦空故。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如來爲不行是本空行
耶。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如來之空亦如是
空。彼無所有於我亦爾。如無所行則如來
行。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如無所有當何
行。文殊師利答言。天子。如無所有當行無
所有。不他餘行至於他餘亦無所有。如是行
是亦無所有。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假無所
有持何等來。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至於婬
欲而離於欲。則名曰無所有。於婬欲中習無
所有。貪怒癡欲無欲不欲。是故名曰無所
有也。於欲不習名曰無所有。以吾我身而住
空行。名曰無所有。習是無所有亦無所有。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所習而無所有。文
殊師利答言。天子。習寂然則無所有。是空
是閑是不生無所起。寂然則無所有習。天子
復問。文殊師利。何所施作而名爲習。文殊
師利答言。天子。無所壞敗。是名曰習。明諸
所有而無沾汚。是名曰習。不可限度等如
虚空。是名曰習。離於貢高常照明一切。是
名曰習。亦不多亦不少。是名曰習。天子復
問。文殊師利。何所是不曉習者。文殊師利
答言。天子。不知法習者。是名不曉習。天子
復問。文殊師利。何所名曰曉於習者。文殊
師利答言。天子。知法習者是則曉習。天子
復問。文殊師利。意不妄信何所是其相。文
殊師利答言。天子。諸無罣礙行是其相。天子
復問。文殊師利。意不*妄信菩薩。云何報畢
信施之恩。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意不*妄信
者。是名曰眼見了一切諸法。不隨他人教
有所信從也。意不妄信者。不復報信施之恩。
何以故。從本已來悉清淨故。天子復問。文
殊師利。云何下鬚髮菩薩不肯入衆不隨其
教。是名何等。當何所應。文殊師利答言。
子。除鬚髮菩薩不肯入衆不隨故。是
名曰世之最厚也。何以故。天子。所作無爲
名曰衆僧。菩薩不住無爲不止無爲。是故名
曰世之最厚者。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設使
菩薩正住於無爲有何等咎。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設使菩薩住於無爲無益一切。便墮弟
子習爲滅度。是其咎也。天子復問。文殊師
利。無爲則八道地。有爲則凡人地。菩薩爲
住凡人地故。爲世之最厚耶。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不也。所以者何。菩薩亦不住於無爲
地。亦不住於有爲地。是故名曰世之最厚。何
以故。菩薩興發行者會止於有爲。不住無
爲不造無爲。是故爲世作厚。住於有爲悉
知可否處。住於無爲知諸慧處。已知有爲可
否便住其中。已知無爲慧不止其中。天子。
譬如勇悍健男子。張弓建箭仰射虚空。箭
不住空亦不下墮。文殊師利語天子言。是爲
難不。天子報言。甚難甚難。文殊師利言。菩
薩所作又難於此。所以者何。於有爲中而不
捨離。便得無爲故住於無爲。於有爲中養
護一切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菩薩之畏從有爲致耶。
從無爲致乎。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畏
懼從兩因縁致。亦從有爲亦從無爲。所以
者何。從有爲中畏於愛欲。在無爲中畏於無
欲。天子復問。文殊師利。尚無愛欲云何復
畏。文殊師利答言。天子。於三界不近是則
爲畏。不近三界爲墮弟子地。天子復問。文
殊師利。云何菩薩得無所畏。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菩薩於有爲中常行智慧之慧。以善權
慧不墮無爲。是爲菩薩得無所畏。復次天子。
菩薩以一切故不捨有爲。以佛法故不墮無
爲。是爲菩薩從得無畏。復次天子。菩薩所
有福施因縁近於有爲。所有佛慧因縁不墮
無爲。是爲菩薩得無所畏。復次天子。菩薩
住於有爲爲已立禪。住於權慧爲從禪還。
是爲菩薩得無所畏。復次天子。菩薩以道意。
住便起功徳。以大哀住廣護一切。是爲菩薩
得無所畏。復次天子。菩薩於空閑住覺知魔
事。*已善權住降伏魔行。是爲菩薩得無所
畏。復次天子。菩薩以大慈住普而説法。以
大哀住爲行雜施。是爲菩薩得無所畏。復次
天子。菩薩住於生死殖泥洹本。住於泥洹
*殖生死本。是爲菩薩得無所畏。復次天子。
菩薩於不生中而爲已生。於有爲中爲已出
生。現所見法不於五陰及與六衰有所稱譽。
悉見知離而無所生。寂然已寂不然不熾。於
然熾中而無所生。悉持愛欲不爲愛欲之所
沾汚。學者不學者皆爲已伏。不以弟子解
脱而爲奇異。入於人身不捨法身。於魔界而
行於法界。無所放以慧入於無爲。以權
從無爲而還。多所分現諸可不可皆而忍之。
佛所示現常思樂見。法所示現而無狐疑。是
爲天子菩薩得無所畏
  須眞天子經住道品第六
爾時須眞天子復問文殊師利。菩薩云何得
住於道。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説滅貪
法不於滅貪而求其證。説滅婬怒癡諸愛欲
法。不於其中而求其證。是故天子。菩薩得住
於道。復次天子。菩薩説空不以空爲證。説無
相不以無相爲證。説無願不以無願爲證。説
不會不以不會爲證。説無生不以無生爲證。
説無所起不以無所起爲證。説無分際不以
無分際爲證。説離貪不以離貪爲證。説離所
作不以離所作爲證。説滅事不以滅事爲證。
是爲菩薩得住於道。復次天子。菩薩無所施
爲具檀波羅蜜。不持戒爲具尸波羅蜜。有瞋
恚爲具羼波羅蜜。以懈怠爲具惟逮波羅蜜。
憙亂忘爲具禪波羅蜜。志愚癡爲具般若波
羅蜜。是故天子。菩薩得住於道。天子復問。文
殊師利。何因作是説。文殊師利答言。天子。
有四事無所施。何等爲四。一者不捨一切。二
者不捨法。三者不捨道意。四者不捨諸功徳。
是爲四法不捨。爲具檀波羅蜜。天子。所以
持戒。用心未調故。心已調便捨戒。已捨
出於冥。*已出冥爲*已明。*已捨明爲得等。
*已捨等便得慧。*已捨慧便得解脱示現慧。
天子當知。如是是以捨戒爲具尸波羅蜜。天
子設是菩薩形。呰弟子乘讃歎大乘。已讃大
乘爲至大乘。便具羼波羅蜜。天子。設是菩
薩不爲身口意所詭。則爲無懈怠所作。如
法爲具惟逮波羅蜜。天子。設是菩薩若於
夢中。心不念著兩際。所以者何。不樂弟子
乘辟支佛乘故。已不樂弟子辟支佛乘爲至
大乘。已至大乘爲具禪波羅蜜。天子。一切
法皆癡。譬如草木牆壁瓦石。愚癡如是。見
用久習羸劣癡義。是故一切癡法之本。以智
慧備於道故。便具般若波羅蜜。天子。所
已應。是爲菩薩得住於道。復次天子。菩
薩不捨生死跡。不求泥洹跡。於跡無斷。於
跡無作。亦無所住。其入邪者爲立正道。是
爲菩薩得住於道。復次天子。菩薩索一切人
求一切法。亦不得一切人。亦不得一切法。
所以者何。不捨菩薩道故。所説至誠而皆
有效。是爲菩薩得住於道。復次天子。菩薩
知弟子道無所悕望。知辟支佛道亦無所悕
望。知菩薩道具足其根。滿諸功徳然後乃隨。
是爲菩薩得住於道。復次天子。菩薩如生死
所作會皆爲之所作果實不受也。合會之態
不能*沾汚。一切功徳悉作道願。不見有不
退轉之道。所以者何。悉具足故。是爲菩薩
得住於道。復次天子。菩薩於道而求於道。
而不滅度。是爲菩薩得住於道。天子復問。
文殊師利。云何於道而復求道。文殊師利答
言。天子。以生死故名曰道。菩薩求道欲脱一
切故。一切無所有。亦無所求亦無所度。天
子復問。文殊師利。一切世間所入道是菩薩
行耶。文殊師利答言。如是天子。審如所説。
一切世間所入則菩薩行也。何以故。如是天
子。行於世間不爲俗法之所*沾汚也。隨愛欲
現無欲。不墮無欲於生死而示現。知一切
法不生不起爲無榮冀。於無榮冀而不求證。
持於五陰六衰。離於五陰六衰。非我所見知
持五陰六衰者。一切而爲説法。五陰六衰空
無所有。亦不可見。已知無所有。便逮禪惟
務三昧三摩越。合以爲一便得意止。心便
堅住已得堅住。便能遍入一切人心。其心
不止爲樂於魔衆。菩薩不爲魔事之所汚。不
捨於佛界。於魔界隨所作爲。於法界處而
不動還。於人界處施護衆生。是爲菩薩
進隨一切世俗之行
  菩薩行品第七
爾時須眞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何謂菩薩爲
精進行。願爲説之吾等欲聞。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無所行是爲甚清淨所敬之行。皆*已
得住是菩薩行。於諸所有無所缺減。於空閑
所作應意*已辦。意存於道是不忘行。心意
平等是施與行。心意已調是爲戒行。心意已
寂是爲忍辱行。意不懈惓是精進行。身意
靜默是禪思行。於法界行不著所有是智慧
行。不爲不可是慈心行。一切不有是大哀行
愛欲非我所爲已空是則喜行。廓然無念是
則護行。不願天人是寂定行。了知衆事是苦
智行。計陰如幻知縁起行無黠等類是滅知
行。分部以滅是道慧行。不樂合聚是因慧
行。了知陰然是縁慧行。於義決律是倶會
行。無處所義默無所語是依法行。法界無
所壞是依滅行。名色無所有是依報行。如
音如響依上義行。示現具好依身慧行。身情
好具依經空行。有罪自悔是依戒行。知
人心是天眼行。罪淨是耳聰行。戒甚淨是
知他心行。衆罪已畢是宿世行。計三塗等是
神足行。心得自在是堅強行。無所壞敗是爲
要行。不動不搖是安造行。不震不駭是爲等
行。常念無怙是虚空行。觀而悉知是爲幻行。
莊嚴相是夢行。邊幅相是炎行。不聚相是影
行。不貪相是響行。義決律相是野馬行。
惚相是空行。身分部相是無想行。意分部
相是不願行。三界分部相是無相逢行。相逢
分部相是降伏魔行。心意識不有不相。是不
斷三寶金剛行。一切増益是行之相。如是之
心。天子。菩薩行道之行
  分別品第八
爾時須眞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住於道菩薩。
其行已過諸聲聞辟支佛上。文殊師利答言。
如是天子。審如所言。菩薩之行實過諸聲聞
辟支佛上。何以故。亦無信證。亦不持法。亦
不八行。亦不須陀洹。亦不斯陀含。亦不阿
那含。亦不阿羅漢。亦不辟支佛。亦不多陀
竭。亦不三耶三佛。亦不世多羅。如是天子。
若不知此不計是菩薩爲菩薩也。亦不俗法。
亦不婬法。亦不怒法。亦不癡法。亦不生死
法。亦不泥洹法。若不知此不計是菩薩爲
菩薩也。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如此。何
因菩薩而得信證至泥洹法。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菩薩了信諸法一切遠離。於欲無著不
信於餘道。所以者何。信六波羅蜜道故。信
已便持。所可縛著者而度脱之。常求未然之
慧。於生死亦不懼。於泥洹無所畏。是故菩
薩得持信要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持法要。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一切諸佛所説法
教皆悉持之。不甘世味以法爲飮食。立於法
義不住愛欲。則得法力不爲俗力。得法義不
尚俗義。得法尊不爲俗尊。得依怙法不怙於
人。説中正法不説非法。住法法處不處非
法。以法徹見審無蔽礙。悉知諸法得陀
尼諦識不忘。以七珍事於寶具足。猗一切法
便得住於自在之法。是故天子。菩薩得持法
要。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是八
事。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出於八邪。以
淨功徳行八直行。滿於所願便得入道。一
切世人在八難處。皆悉住之。於無難處爲得
男子八覺之念。常願道意而不放捨。得八
惟務禪。是故菩薩得是八事。天子復問。文
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入須陀洹。文殊師利答
言。天子。菩薩視一切人。皆如墮海隨水下
流。有多力者逆水上行。斷生死流不毀其本
行。而得等斷於三惡之道。一切使得安隱
之處。遠離於猶豫諦。住佛法藏。過於凡人
跡。樂立佛法跡。了生死際便向泥洹門。於
諸世界第一之厚。常立於人志泥洹行。使人
向道得會道場。審現教授遠離生死。在有爲
中示現無爲而嗟歎之。等樂於阿惟越致。是
故菩薩得入須陀洹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入斯陀含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知一切當來未然
之法。來入生死中護於一切而爲説法令至
無爲。不見有法至無爲者。亦不見來。亦不
住雖示現來而無愛欲。去則畢於所作。來
則不違於本要。來則不隨於魔教。來則到於
道場。來便持諸佛教而示現。依怙諸法來護
一切。令度生死淵。已得堅強神通之道無
能壞者。是故菩薩得入斯陀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入阿那含。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一切所見而不復
還。不隨諸陰蓋。不墮諸顛倒。於是不復還
亦不來亦不去。於是不復還。亦不從非法之
教。亦無所畏。亦無所貪婬。亦無瞋恚。亦無
愚癡。不復還。所作事常勝具滿於佛法。去
來功徳等而無異。一切所作已畢無會。爲
已受決。所可造而不起。所不自在者以慧而
度之。黠不從他人侍。是故菩薩得入阿那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入阿羅漢。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悉棄所有。降伏貪
欲而爲一切説法。諸瞋恚者。而降伏之以法
教授。使除惡態。伏諸愚癡以法而化。已得
空聚悉見諸法。不捨一切精進。於諸佛法。
心不樂世間。一切合會皆無有常。於供養中
常爲之最。譬如蓮華不著泥水。無我無持亦
無所有等持諸法常念爲之。以慧分別空。隨
人所樂而立其志。宿命所願皆已滿足。意之
堅住不隨他人教。諸語之好惡一切無所受。
歡喜而得決。以決轉度一切。是故菩薩得入
阿羅漢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入聲聞。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一切所不聞法而
爲説之。是爲聲聞。於聲聞乘而無有信。於
諸著法*已不生不起法界。使未聞者聞。縁諸
因縁者。以無我無人。使習聞之。於空法教
不限佛法。其所作法譬如虚空造諸法要。聞
常精進無所罣礙。從他聞法不受行。自是於
禪不隨他教。去來現在所有音聲悉曉知之。
*已斷所作不可盡。以爲得具足。復得無盡
譬喩法義。悉知一切人意所行。以慧示現而
導利之。隨其所欲而爲説法。令到其處而不
貢高。常行本願。是故菩薩得入聲聞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入辟支佛。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得因縁便。知諸
法無我無人無壽無命無有主。而自莊飾者。
僞而無實無所屬。其因縁相譬亦如是。諦見
諸因縁。以道爲飮食。於律法而不捨是諸
波羅蜜之侶。一切道證則法之侶。於四恩事
而無貢高。是神通之侶。知因縁法而不斷著。
不信餘業得平等覺道。信見知處不以爲異
意。而不隨壞敗小乘功徳。爲立大乘。以因
縁行一切諸法。是故菩薩得入辟支佛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至於佛。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悉覺知一切法本
皆空寂。覺知一切本無所有。覺知諸行於惡
處人中天上。意悉遠離衆所安樂。所以者何。
悉曉了諸慧故。自意覺智慧。知諸欲空自
身亦空。以一時念則覺道。次不爲餘轉。便現
無數若干之事。是故菩薩得至於佛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至多陀竭。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以如來道來。如者
爲諦。無一道忘。如者爲造立。如者爲施
與。如者爲戒。如者爲忍辱。如者爲精進。如
者爲一心。如者爲智慧。如者爲善權。如者
爲慧。如者爲人亦不人。現立爲人習斷生死
行。於諸行中等出其上。度恐畏者至於彼岸。
所度無彼亦不在彼。至於在此亦不在此。用
本淨故過於二處。遠離於冥平等見明。於冥
無冥而度於冥。如來從空來。壞散垢穢使
歸於空。是故菩薩得至多陀竭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至匐迦波
壞生死處。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破壞愛
欲。得度三界生死之處。於有處示現無處。凡
一切人皆擔重擔降壞魔衆。於諸處所樂喜
著者皆遠離之。令放重擔絶離其處。遍見所
善惡衆處。已去所處樂捨貪婬。以柔軟心
用定身意定於戒智。悉見惡處離而不著。悉
入諸身知一切態。正生死處導利福施。廣
設橋梁常樂供養。滿覆三處未曾厭廢。爲三
界人之所戴仰。是故菩薩得至*匐迦波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至三耶三
佛平等覺。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心於
五逆。若於正道。其意平等。是故無不等覺。
等於所見及四顛倒。等於陰蓋諸所覆蔽。於
道無異。是故無不等覺。等婬怒癡及於諸欲
亦等於道。是故無不等覺。於凡人法習法
不習法。辟支佛法菩薩法悉等於道。是故無
不等覺。是故菩薩得至三耶三佛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至世多羅
世尊。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教誡世人。
使得功徳瞋恚不生。聞法教者。則皆奉持教
非法教。爲轉法輪。甘教慈教三千世界教。
爲一切世尊教。爲受一切自歸。爲一切作燈
明。爲一切明中最明。爲一切作寂然之寂。
令一切人無有思想滅而不熾。爲一切人解
諸狐疑。狐疑諸難皆爲*已斷。爲一切人長
益功徳。爲轉輪王四天王釋梵之所禮。爲愚
所輕不以恚恨。爲智所歎不以歡喜。心恒平
等常若虚空。世尊爲最等於世間。是故菩薩
得至世多羅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入鉢遫禪
陀嵐凡人法。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一
切人民所行。以善權示現一切凡人行。而知
之無所著。是故菩薩得入凡人法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入勒迦陀
嵐貪婬法。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常愁
悲泣欲得佛法。常貪樂成身如如來身。慈向
一切而無恚怒。是故菩薩得入貪婬法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入&T057045;陀嵐
瞋恚法。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於一事
中見十八事。於聲聞辟支佛乘譬如寃家。
不勸發人使起是業。於有爲中而現愛欲。於
愛欲中心無所著。所以者何。欲養一切故。
是故菩薩得入瞋恚法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入瞀訑陀
嵐愚癡法。文殊師利答言。天子。無所識知
是名曰癡。於無識習習等定法。亦不知亦不
曉。亦不喘亦不息。亦不作亦不壞。是故菩
薩得入愚癡法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入僧薩陀
嵐生死法。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於生死
而不動。所以者何。求佛道故堅住不動。一切
衆魔不能得其便。一切諸行得無所著。等於
生死亦等佛法。於小道而不樂。於大道而等
見。不動亦不轉。是故菩薩得入生死法
天子復問。文殊師利。云何菩薩得入泥洹陀
嵐滅度法。文殊師利答言。天子。菩薩隨諸
習俗現泥洹道。知一切法習而滅之。於泥洹
行不般泥洹。於泥曰行不永泥曰。是故菩薩
得入滅度法
佛説須眞天子經卷第三



佛説須眞天子經卷第四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頌偈品第九
須眞天子復問文殊師利童子。云何菩薩得
持權慧自在所入隨俗教化。爾時文殊師利
便爲天子歌頌偈言
    心於欲無所著 常志求無上道
    意所習眼悉見 以是故智慧相
    令一切皆發意 常使願於此道
    心於道無所捨 如是者善權相
    一切人亦無人 智慧者曉了是
    悉已淨諸空寂 以是故智慧相
    悉合聚一切人 諸受身有著者
    以道徳成熟之 如是者善權相
    身本空亦如是 於本無無所見
    猗三場爲已淨 以是故智慧相
    諸所有悉惠施 頭目身及珍寶
    爲一切立所願 如是者善權相
    樂清淨於寂默 不於戒自貢高
    身口意悉倶寂 以是故智慧相
    自身戒悉已備 亦勸讃持戒者
    佛亦皆從戒成 如是者善權相
    無吾我而得忍 一切大亦皆空
    身口意無缺漏 以是故智慧相
    亦不身口所説 心於是不起亂
    一切法皆寂淨 如是者善權相
    常忍於一切人 若罵詈加捶杖
    愍一切護不捨 以是故智慧相
    悉了信一切福 皆勸勉一切人
    常審行於道軌 如是者善權相
    常等行於三昧 皆悉滅於愛欲
    於習著而不爲 以是故智慧相
    所樂禪皆棄捐 於城郭而現行
    欲愍導一切故 如是者善權相
    不在此不在彼 正住於中間
    所不可見便離 以是故智慧相
    常於空無厭足 如是者爲曉空
    便哀護一切人 如是者善權相
    無相法乃見佛 等視之如虚空
    於色像無所住 以是故智慧相
    已供養萬億佛 爲一切供養雄
    悉已得佛相好 如是者善權相
    法淨無婬欲塵 平等視如虚空
    如此法無所持 以是故智慧相
    於法界爲已住 所造立常究竟
    於是而不動搖 如是者善權相
    一切人無能知 其法義亦皆如
    察視之本端空 以是故智慧相
    無所生亦不滅 悉曉知一切法
    亦不去無從來 如是者善權相
    所在生常安隱 於五陰無色欲
    常悉護於一切 以是故智慧相
    常習在於空閑 無我法不造立
    常奉修禪三昧 如是者善權相
    於丘聚及城郭 柔軟音以教授
    所説法無厭極 以是故智慧相
    於三世無恐懼 於苦樂無所住
    自調身根已寂 如是者善權相
    於大衆心等定 於憂慼意亦爾
    悉現身於其中 如是者善權相
    悉已行無礙慧 常不住於名字
    如空等無所語 以是故智慧相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