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祖統紀 (No. 2035_ 志磐撰 ) in Vol. 49

[First] [Prev+100] [Prev]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再擧進士不得志。布衣蔬食遍詢講席。晩
年唯專念佛。以所得旨意述淨土自信録。
其序略云。衆生本心具四淨土。如同居者
在具縛凡夫即可依之。其餘三土。至斷惑
聖人始獲證入焉。且往生一門有二淨業。
曰正觀。默照本心也。曰助行。備修萬善
也。正觀與助行並進。則了達四淨土矣。止
有願等事善者。近生凡聖同居。而遠作上
三土之因也。以此論之。則淨土者。正是究
理菩薩所登境界。而兼容悠悠衆生回向漸
修耳。又云圓機體道是最上淨業。苟加願以
導之。即預優品。愚朴之輩。但稱佛發願者
亦莫不生。觀淨土一門。則知聖人無棄物
也。彼但守癡空之人。以無礙無修。起自障
心。絶他學路。乃高其言曰。淨土末事何足
道哉。發是言者可哀也矣。紹興十六年四
月丁卯之夕。忽聞異香滿室。謂弟沙門思
齊曰。此吾所修淨業有感也。乃沐浴更衣。
面西趺坐而化。焚其軀得舍利如菽者百
八粒此卷四十三人。本紀惟録二十二人。餘
二十一人。皆見別傳。故以小字釋之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二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三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盤撰 
歴代傳教表第九
北齊悟一心三智之旨。以授南岳。南岳修
之以授智者。智者始以五時八教開張一
化。而歸宗於法華本迹之妙。既發其解必
立之行。於是説己心中所行。以示一心三
智之證。載之文字。用以印心。以教後世。自
北齊上法龍猛。下逮法智。爲十七世。作歴
代傳教表

武帝蕭衍受齊禪都
建康稱南朝
   天監元年壬辰盡
十八年
  普通元年庚子盡
七年
  大通元年丁未盡
八年
大同元年丁卯盡
十二年
大同中。二祖文禪師。於北
朝河南。爲思禪師説三觀。當東魏孝靜
帝天平間
太清元年丁卯盡
三年
簡文帝綱武帝
第三子
   天寶元年庚午盡
二年
元帝繹武帝
第七子
    承聖元年壬申盡
三年
敬帝方智元帝
第九子
   紹泰元年乙亥
  太平元年丙<#0247_2/>子

武帝陳覇先受梁
禪都建康
   永定元年丁丑盡
三年
文帝蒨武帝兄
始興王子
  天嘉元年庚辰盡
六年
三祖思禪師於北朝光州
  大蘇山。爲顗禪師。説四安樂行。示普
賢道場。當北齊廢帝乾明元年
  天康元年丙戌
廢帝伯宗文帝
二子
  光大元年丁亥盡
二年
二年。思禪師。爲南岳帝
  君授戒法
宣帝頊始興王
第二子
  大建元年己丑盡
十四年
四祖顗禪師。於金陵瓦官
  寺爲儀同沈君理僕射徐陵等開法華
經題。一夏開釋大義。白馬敬韶等咸北
面受業。自此後常講大智度論。説次
第禪門。及爲尚書毛喜説六妙門
  大建中南岳思禪師。爲海東玄光法師説
  法華安樂行。歸國演教。爲高麗東國
傳教之始
  大建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南岳禪師示寂
少帝叔寶宣
帝長子
    至徳元年癸卯盡
四年
  至徳三年。詔瓦官顗禪師。赴太極殿開
  大智度論題。仁王般若經題。還靈曜寺
就講。時百座居左。五等居右。慧曠慧
辯。皆奉勅難問。天子臨筵聽法。百僚
盡敬
  至徳四年。詔迎顗禪師。居光宅寺。帝幸
  寺聽講仁王。躬禮三拜
  禎明元年丁未盡
三年
顗禪師。於光宅講法華
  經。章安預聽

文帝楊堅相周靜帝
受禪都長安
 開皇十年庚戌是年陳亡始稱
正統盡二十一年
  開皇十一年。晋王總管揚州。迎顗禪師
  於大聽事。設千僧齋授菩薩戒。師名
晋王爲總持王。上師號稱智者
  開皇十二年。智者禪師於荊州當陽玉泉
  山爲關王父子授戒
  開皇十三年。智者禪師。於玉泉説法華
  玄義。章安預聽
  開皇十四年。智者禪師。於玉泉説摩訶
  止觀。章安預聽。是年過岳陽爲刺史
王宣武授大乘戒法。爲學士曇捷等
講金光明經
  開皇十五年七月。智者禪師。至揚州禪衆
  寺。以所著淨名義疏。奉上晋王。九月
辭歸天台
  開皇十七年九月。智者禪師。於天台佛隴
  爲諸弟子口授觀心論。十一月。於石
城寺爲弟子説十如。四不生。十法界。
三觀。四無量心。四悉檀。四諦。十二因
縁。六波羅密。一一法門。是月二十四日。
示寂於石城彌勒石佛像前
  仁壽元年辛酉盡
四年
煬帝廣文帝
第二子
    大業元年乙丑盡
十二年
恭帝隋煬
帝子
    義寧元年丁丑盡
一年
  五祖章安禪師。於天台國清寺爲法華
威禪師。説止觀心要

高祖李淵受隋
禪都長安
    武徳元年戊寅盡
九年
太宗世民高
祖次子
    貞觀元年丁亥盡二
十三年
  貞觀六年八月七日章安禪師。於國清寺
示寂
  貞觀二十年。召法華威禪師。授朝散大夫
引駕四大師
高宗治太宗
第九子
    永徽元年庚戌盡
六年
  永徽六年。召天宮威禪師。授朝散大夫引
  駕四大師。與法華同職位
  顯慶元年丙辰盡
五年
  龍朔元年辛酉盡
三年
麟徳元年甲子盡
二年
  乾封元年丙寅盡
二年
總章元年戊辰盡
二年
  咸享元年庚午盡
四年
上元元年甲戌盡
二年
  儀鳳元年丙子盡
三年
調露元年己卯   永隆元年庚辰
十一月二十八日。法華禪師。示寂
開耀元年辛巳   永淳元年壬午
弘道元年癸未
則天高后武氏高宗之后廢太子
爲廬陵王臨朝稱制
光宅元年甲申
  垂拱元年乙酉盡
四年
  永昌元年己丑
載初元年庚寅
二年
   如意元年壬辰盡
二年
如意二年。七祖天宮禪師。於東陽天宮爲
  左溪朗禪師説止觀
  延載元年甲午   證聖元年乙未
萬歳通天元年丙申
神功元年丁酉   聖歴元年戊戌盡
二年
久視元年庚子   長安元年辛丑盡
四年
中宗顯高宗第七子母武
后嘗廢爲廬陵王
 神龍元年乙巳盡
二年
  景龍元年丁未盡
三年
睿宗旦高宗
第八子
     景雲元年庚戌盡
二年
  先天元年壬子
玄宗隆基睿宗
第三子
    開元元年癸丑盡二
十九年
  開元十八年。八祖左溪禪師。於東陽左溪
  爲荊溪然禪師説止觀。是年新羅法融
等。傳教歸國
  天寶元年壬午盡
十四年
  天寶十三年九月十
  九日。左溪禪師示寂
肅宗亨玄宗
第三子
    至徳元年丙申盡
二年
  乾元元年戊戌盡
二年
  上元元年庚子盡
二年
寶應元年壬寅
代宗豫肅宗
長子
    廣徳元年癸卯盡
二年
  永泰元年乙巳   大歴元年丙午盡
十四年
大歴中。九祖荊溪禪師。於天台佛隴爲
  邃法師説止觀
徳宗适代宗
長子
   建中元年庚申盡
四年
  建中三年二月五日。荊溪禪師於佛隴示

興元元年甲子   貞元元年乙丑盡
廿一年
貞元中。十祖邃法師。於國清。爲修法師
説止觀
順宗誦徳宗
長子
   永貞元年。
  邃法師於國清爲日本最澄説止觀。
盡寫一宗論疏以歸。爲日本傳教之始
憲宗純順宗
長子
     元和元年丙戌盡
十五年
穆宗恒憲宗
第三子
     長慶元年辛丑盡
四年
敬宗湛穆宗長
     寶歴元年乙巳盡
二年
文宗昂穆宗
次子
     大和元年丁未盡
九年
    大和中。十一祖修法師。於禪林。爲外法
師説止觀   開成元年丙辰盡
五年
武宗炎穆宗
第五子
     會昌元年辛酉盡
六年
  會昌六年詔毀天下佛寺沙汰僧尼
宣宗忱憲宗十三子。武宗欲加害。遂逃難爲沙
門依齊安師。武宗崩群臣迎入京。即帝位
  大中元年丁卯盡
十三年
詔復會昌所廢寺院
懿宗催宣宗
長子
     咸通元年庚辰盡
十四年
僖宗溪懿宗
第五子
     乾符元年甲午盡
六年
    乾符中十二祖外法師於國清爲琇法師
説止觀
廣明元年庚子   中和元年辛丑盡
四年
光啓元年乙巳盡
三年
  文徳元年戊申
昭宗曄懿宗
第七子
     龍紀元年己酉
  十二祖琇法師於國清爲竦法師説止
觀法門
大順元年庚戌盡
二年
    景福元年壬子盡
三年
乾寧元年甲寅盡
四年
    光化元年戊午盡
三年
天復元年辛酉盡
四年
景宗祝昭宗
第九子
     天祐元年甲子盡
三年
五代
太祖朱温受唐
禪都洛陽
    開平元年丁卯盡
四年
乾化元年辛未盡
二年
末帝瑱太祖
第四子
    乾化三年癸酉盡
二年
貞明元年乙亥盡
六年
   龍徳元年辛巳盡
二年

莊宗李存勗破梁
即位都洛陽
   同光元年癸未盡
三年
明宗亶本屈突部人賜姓
李氏爲莊宗昆弟
 天成元年丙戌盡
四年
長興元年庚寅盡
四年
末帝從珣本姓王
明宗養子
   清泰元年甲午盡
二年

高祖石敬塘滅唐
即位都汴
   天福元年丙申盡
六年
  天福中十四祖竦法師於國清爲寂法師
説止觀
少帝厘貴高
祖從子
   天福七年壬寅盡
二年
開運元年甲辰盡
三年

高祖劉知遠。晋少帝爲契丹所虜。中原無
主遂即位於晋陽。仍用晋年號。都汴
  天福十二年丁未
隱帝承祐高
祖猶子
   乾祐元年戊申盡
三年

太祖郭令威受
漢禪都汴
   廣順元年辛亥盡
三年
世宗榮太祖后柴氏之
姪受遺制即帝位
  顯徳元年甲寅盡
五年
恭帝崇訓世
宗子
     顯徳六年己未

太祖受周禪
都汴京
     建隆元年庚申盡
三年
  呉越王錢俶。遣使往高麗日本。求遺逸教
乘論疏
建隆二年。高麗國。遣沙門諦觀。持天台
論疏至螺溪 乾徳元年癸亥盡
五年
十五祖螺溪寂法師。爲通法師説止觀法

開寶元年戊辰盡
八年
太宗    太平興國元年丙子盡
八年
  太平興國四年。十六祖寶雲通法師。爲四
明禮法師。説止觀諸大乘法
雍熙元年甲申盡
四年
 雍熙四年十一月四日。
螺溪法師示寂  端拱元年戊子盡
二年
十月二十一日寶雲法師示寂
淳化元年庚寅盡
五年
  至道元年乙未盡
三年
眞宗      咸平元年戊戌盡
六年
  咸平六年。十七祖法智法師。於南湖保恩
答日本源信。信問目二十七條
景徳元年甲辰盡四年撰指要鈔。成出別理隨縁
二十問。以攻繼齊指濫之失
景徳四年。遣本如持十義書二百問。上
錢唐昭師。以救光明玄不立觀心之失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盡
九年
大中祥符三年。賜保恩改額延慶。同異聞
師。作誡誓辭二篇。俾爲長講天台宗教
之所
大中祥符七年。撰觀經融心解
天禧元年丁巳盡
五年
與十僧。修法華懺。期滿
三年。焚身供法。以公私勸止不獲如
願。述消伏三用。以破孤山闡義鈔之

天禧四年。駙馬李遵勗。奏賜法智大師。宣
旨令住世演教。不許遺身
天禧五年。主上遣内侍兪源清。宣旨就
寺。修法華懺三日。爲述修懺要旨以
答聖意。是歳撰觀音別行玄記。觀經妙
宗鈔皆成
乾興元年壬戌
仁宗
  天聖元年癸亥盡
九年
撰光明續遺記成
天聖三年。先是天禧初。詔天下立放生
池。師始於佛生日。縱魚鳥爲放生事。自
述放生文。是年郡守曾會。以事聞。勅樞
密劉均。撰文刻石。仰宣聖化
天聖五年。撰光明文句記。其後廣智續讃
佛一品
天聖六年正月元日。建光明懺七日爲順
寂之期。至五日趺坐説法唱佛而化。闍
維異香芬郁。舍利無數。舌根不壞。若紅
蓮華
明道元年壬申盡
二年
  明道二年七月。奉靈
骨起塔於南城崇法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



佛祖統紀卷第二十
 *宋景定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佛祖世繋表第十
傳道以心不以迹固也。至論祖祖授受之
際。必使循迹而後可知心。苟能知心何必
去迹。然則何爲其迹邪。豈不曰有教以爲
之説。有觀以爲之行。行必顧説。説必顧行。
説與行如其迹始妙。故曰説己心中所行。此
傳道之迹也。知迹必知心。知心必知道。由
知道故然後可以論祖祖授受之際。作佛
祖世繋表
西土佛祖
  教主釋迦牟尼佛 初祖摩訶迦葉尊者
二祖阿難陀尊者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四祖優波毱多尊者 五祖迦提多尊者
六祖彌遮迦尊者   七祖佛陀難提尊者
八祖佛陀密多尊者 九祖脇比丘尊者
十祖富那奢尊者   十一祖馬鳴尊者
十二祖迦毘摩羅尊者 十三祖龍樹尊者
  末田地與商那。同禀阿難。非正所承。
今故不列。此土既尊龍樹爲高祖。則
視十四祖已下。反同旁出。西土十四
祖。亦視吾北齊已下爲旁出。各論所
承。非互爲是非也。若北齊悟智論一
心三觀。以授南岳。遠繼龍樹。位列二
祖云

東土十七祖
高祖龍樹無畏論主
二祖北齊大禪師
三祖南岳大禪師────────────┐
┌────────────┬──────┘
│  天台智者禪師○  │  新羅玄光禪師─┐
│           │┌────────┘
│  南岳大善禪師─┐ ││ 南&T023311;慧旻禪師
│┌────────┘ ││
│└─縣令陳正業    ││ 升堂受&T040879;一人
│  南岳僧照禪師   ││ 火光三昧一人
│  枝江慧成禪師   │└─水光三昧一人
│  藍谷慧超禪師   │  淨人方合
│  巴丘慧曜禪師   │  南岳府君
│  雲峯慧涌禪師 │  刺史劉懷寶
│  江陵慧威禪師   │  光州巴子立
│  鍾山智瓘禪師   │  影堂二十八人
│  仙城慧命禪師   │  業高四百
│  枝江慧璀禪師   └──信重三千
└──南岳靈辯禪師
今家欲尊四明爲正祖。則當自龍樹已下。通爲十七代。以
並尊其位。或謂興道至高。論功徳稍微者。夫時有通塞。則道
有汚隆。然於道何傷焉。不有其父。焉得其子。茲但取傳教
之迹耳。欲審其由。當求諸宗門尊祖議見名文
光教志
四祖天台智者大禪師──────────┐
┌────────────┬─────┘
│  章安灌頂禪師○   │ 禪衆智令禪師
│  天竺眞觀禪師    │ 奉誠法安禪師
│  瓦官法喜禪師    │ 玉泉法偃禪師
│  國清智越禪師    │ 國清道修禪師
│  瓦官法愼禪師    │ 岳陽曇捷禪師
│  國清普明禪師    │ 玉泉義邃禪師
│  國清智璪禪師    │ 國清師諫禪師
│  佛隴智晞禪師    │ 國清如郎禪師
│  國清法彦禪師    │ 佛隴慧綽禪師
│  廬山智鍇禪師    │ 天郷法延禪師
│  廬山大志禪師    │ 玉泉法才禪師
│  玉泉道悦禪師    │ 玉泉法璨禪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